不精實的金瓜石路線-燦光寮山 · 報時山 · 黃金瀑布

一群”怪咖”們相遇在2016年的吉利馬札羅山(&坦尚尼亞野生動物園獵遊), 並且就此結下虐緣, 回台灣後, 每年都會找時間聚會, 因為疫情而不得不休止的聚會, 今年再度被提上日程, 不過雖然幾個月前就敲定日期, 但我們一直到臨行前2周才確定要來去”九份”

大家從台灣各地各自出發, 先約在瑞芳集合, 一起吃個午餐, 然後採買晚餐的食材, 再一同搭車到民宿

我們的民宿在瓜山國小附近, 嚴格來說, 這裡算金瓜石…
ps. 我們跟房東約見面, 但半路被人相約去喝咖啡, 一票人差點就走歪路了

民宿門口一抬頭就可以看到茶壺山! 雖然這個角度的壺嘴不見了, 不過這樣看起來有像趴著的獅子~~
ps. 茶壺山遠望過去很像是沒有提把的茶壺,所以被暱稱為「無耳茶壺山」;另外有些角度,又似乎像隻獅子,所以也有人叫它作「獅子岩」。

我們放好行李&採購的東西, 拖拖拉拉一陣終於出門, 先朝著黃金博物館的方向走…

路上經過一些奇怪的裝置藝術, 所以這個裝置藝術是代表洗衣板? 還是洗衣球?
ps. 礦山藝術季自 2020 年開始舉辦,2023年以「礦山進行式」為主題,這個”地景藝術”是利用織品做成的「洗衣井的秘密通道」

我發誓我看過這種花跟它的鬚鬚… (後來找資料確定是澤蘭)
ps. 牆內菜園是由植物學家規劃的「礦山共農計畫」,圍牆與棚架上的是藝術家以廢棄材質做成的金瓜石及臺灣特有的植物–基隆澤蘭、臺灣千金藤、臺灣佛甲草

轉過頭看見… 這是基隆山? 天啊~ 整個山上淺褐色的地方全都是芒花, 這真的是大爆發!

繼續往黃金博物館園區的方向來去

大家被這間店的鐵門上的畫給吸引, 全都停下來研究, 最後是那個橫幅害我笑出來

進到黃金博物館園區啦! 我上次來的時候沒有龍貓啊…

今天天氣很好, 遊客超多, 我們閃過日本宿舍區, 繼續往上走到金瓜石太子賓館, 可惜這個賓館已經關閉好一陣子了, 說在整修ing, 但門關死緊, 進度不知 (2013年來的時候有開放, 看”金瓜石九份一日行腳“)

我們繼續閃過黃金博物館, 往金瓜石神社, 俗稱的黃金神社來去

往神社的路是早期神社的參道, 開始就是一路陡直向上的石階, 到神社約700公尺, 路程大約15-20分鐘左右

走上石階, 發現這些階梯已經重新修整過了, 比我以前來的時候好走很多

步道兩旁長了很多看起來很美味的”小番茄”, 不過這麼多沒人摘, 就該知道這很有問題
ps. 這是刺茄,它整株都有毒,尤其是果實毒性最強,又被稱為癲茄,誤食刺茄時會讓人產生一些不適或甚至意識不清的情形。

路旁的解說牌上被人用筆加註”桔色毒茄子”, 還上下左右畫了一堆箭頭, 看到就忍不住笑出來, 一定很多人都在想那個刺茄能不能吃

中途有個小平台休息一下, 順便看看基隆山&黃金一稜
(基隆山東峰全程陡上, 要不停的拉繩攀岩, 號稱黃金10稜中困難度最高的路段)

ps. 「黃金十稜」是出自登山博物學家林宗聖先生所著《黃金十大傳奇》一書,介紹了東北角基隆,瑞芳,九份,金瓜石一帶十條稜線,從此岳界便掀起一股攀登「黃金稜線」的熱潮,目前甚至被山友增至黃金15稜,其中⑤劍龍稜與⑥鋸齒稜是最熱門也最刺激的路線 (獨步山林)

另一側看到的茶壺山, 壺嘴終於出現了, 茶壺後面那一排看起來像是石牆的是半屏(平)山, 這條稜線就是黃金十稜中的第三稜, 精彩的就在半屏(平)山那整段的石頭稜線, 要一路飛簷走壁

研究半天, 發現這些黃金十稜(~15稜), 我全都沒走過耶~~

(金瓜石神社 – 國家文化資產網) 金瓜石神社的設立是「金瓜石田中鑛山事務所」為了日籍從業人員對本國神道神衹信仰的需求,在「金瓜石岩脈絕頂,東側小平地」建築”山神社”(即金瓜石社),於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3月2日鎮座落成,祭祀日本神衹大國主命、猿田彥命、金山彥命。

金瓜石神社完成後的第38年,礦區易主給「日本鑛業株式會社」,遂於現址重新修建作為鑛區守護山神的神社建築,神社重建落成應為昭和十二年(1937年)7月。

神社原始建築包括本殿、拜殿、洗手亭,以及沿階梯而上的參道,參道兩旁有三座鳥居、五座旗幟台和一座入苑銅牛

金瓜石神社原本有3座鳥居,目前僅存2座,看到第2個鳥居就表示走到了。

臺灣光復後,金瓜石的礦業產權由國民政府接收,神社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下被破壞盜取。臺日斷交後,民國63年(1974年)發佈《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其中第一項明文規定「日本神社遺跡應即徹底清除」。 當時全臺近200座的神社都在此時期遭到破壞,金瓜石神社亦無可倖免,目前僅存鳥居、石階與拜殿、本殿部分柱子、臺基。

1980年代晚期,由於礦產減少、台金公司結束營運,由台電接續管理維護在地文化資產,包含十三層遺址、禮樂煉銅廠、金瓜石神社及太子賓館。

配合黃金博物館2004年正式成立,金瓜石神社進行首次修復,並開放民眾前往參觀。到了2017年,由於神社遺蹟本身已受嚴重之風化,再度啟動金瓜石神社修復計畫,以殘跡保留、保護梁柱不倒方式修復古蹟主題,修復作業歷經五年完成,並在2022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民眾參觀。(台灣電力公司新圍稿)

金瓜石神社曾獲選為臺北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以及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的第94名,並於民國96年(2007)正式公告登錄為新北市市定古蹟。

站在神社最裡面的社殿地基上, 往大殿方向看, 茶壺山&半屏山就在眼前

前面面山, 後面眺海… 這張是朋友特別教學, 要趴下去, 才能把下方斜坡上的芒草帶進來
(今天海天糊成一色, 很難分辨界線在哪)

下方金瓜石聚落中最明顯建築…
那黃澄澄的屋頂就是勸濟堂的香客大樓, 關聖帝君銅像也都看得很清楚

勸濟堂的停車場左側有條步道一直通往一個小山頭, 那裏就是報時山

拉一張全景, 這樣就可以感覺一下從勸濟堂沿著稜線一路爬上茶壺山的路程

左邊是黃金1稜, 右邊是黃金3稜, 兩頭中間是報時山

從神社出發繼續往上爬… 以前每次來都是旅遊行程, 所以都到神社為止, 這次終於解鎖神社以上的步道

幫茶壺山來張特寫… 我沒上去過, 看山友紀錄, 要從壺底的岩洞進去, 然後上攀到茶壺頂
因為這邊的岩洞有通礦坑的豎井, 出過很多次意外, 所以有掛警告牌, 不過…照片看不清楚, 但肉眼是可以看到有好幾人站在壺身上

走到一半發現這個啥都看不清楚的導覽圖… 只剩標題超明顯

階梯爬坡與平路交互出現, 算是很親民的路線, 也看到不少爸媽帶著小小孩來走
… 兩側的芒草看得出有定期清理

走一段回望, 基隆山整個映入眼底, 這樣看覺得它還真是不高啊
基隆山標高588公尺, 山頭有一顆三等三角點, 但不要小看它, 人家可也是小百岳之一, 只要不要想去縱走黃金一稜, 它就是100%的親民路線

抬眼一片芒花花海, 我們正好搶在最絢爛最美的時刻

從茶壺山至半屏山這條黃金3稜, 據說也有不少要攀壁的路段, 黃金10稜就沒有一條是散步等級的

我們要往草山戰備道的方向走 (找了老半天的角度, 才把茶壺喬出來放在一片芒花上頭)

芒花拱衛的基隆山… 我們一路前進, 就是側看茶壺, 後看雞籠…

基隆山從海上正看,山形似雞籠,故舊時稱為「雞籠山」,由九份地區側看又似一位橫臥的孕婦,故又有「大肚美人山」之美名,從瑞金公路看又似富士山,故又有「基隆富士山」之別稱。

草山戰備道就在舉頭山壁上的那條線, 不過大家都被滿山的芒花給驚到, 真的是滿山啊~~ 這片芒花地毯真的是有夠誇張, 所有的人都忍不住在這裡拍拍拍

用手機的全景模式把黃金三稜整個拉進來
後來發現黃金神社上來到草山戰備道之前的這段步道被網友稱為”無敵海景步道”, 結果我一直狂拍山… 不是因為海景不漂亮, 而是今天的海跟天空全部藍在一起, 根本分不出來

來到草山戰備道, 原本要從這邊繞回黃金博物館, 結果不知怎地, 大家就決定加碼來去燦光寮山 (指標寫往柑仔店遺址)

往柑仔店這段算是淡蘭古道, 看到指標上的雙扇蕨標記就證明了

脫離戰備道的這一片芒草地岔路很多, 不過帶隊的朋友老神在在, 我們大家都很放心地跟

藏在角落的土地公廟, 周邊整理得很好, 一開始覺得被輪胎圍起來的”廟埕”很讚, 不過看久了, 覺得更像是極短的”參拜道”

通過土地公之後開始爬坡, 不過前面這段都還是小蛋糕一片

停一下, 喘口氣, 回頭一看… 哇~ 峰峰相連到天邊!

再爬一段, 停一下, 喘口氣, 抬頭一看… 哇~ 燦光寮山出現了, 但最後要上山頂那段看起來也太陡太靠夭了吧!!

忍不住再回頭, 突然發現隔壁的山被整得好像梯田

之後… 突然變成連續的拉繩攀岩路段, 讓我只好收起相機, 雙手併用的專心往上爬

上來啦~~ 燦光寮山,739公尺,最強的是它雖然不高,但峰頂有一等三角點 (背景是基隆山&基隆嶼)

基隆山的大肚腩在燦光寮山的制高點來看更圓滾了, 茶壺山在這邊也看得很清楚, 就是半屏山的角度只能看到肥肥的尾巴, 不像在黃金神社那邊看到真的是一大面石牆的感覺

旁邊這顆山頭都是草的就是草山,山頂有廢棄的雷達站,還設有微波反射板及訊號台

ps. 草山海拔715公尺,為新北市瑞芳、貢寮、雙溪三行政區的界山,設有兩座基石,分別為內政部三等三角補點013號與土地調查局三等三角點,因山上植被以綠油油的矮草為主,樹木稀少,因此得名草山
草山過去是軍事管制區,設有雷達站,還留有哨所等建築,後改建成民航局助航站,但現已廢棄,僅存大型微波反射板與類似電信基地台的設施

4:50 準備下山, 我們在山上玩太久, 再不下去, 就要直接先點頭燈啦!

從淡蘭古道最後那段上山的拉繩路段實在太滑, 太陡, 太長, 太多段, 跟其他上山的山友稍微討論了一下, 下山我們打算走另一頭, 從草山戰備道登山口出去, 感覺怎樣都比我們上來那段好… 結果…

雖然也是有2-3段垂直陡下, 但感覺還是比我們上山的路要好走, 不用原路回去實在太好了!

下到半途時碰到幾位遊客(女生還穿著美美的長裙), 在一個小山頭上面狂拍照, 因為天一直暗下來, 所以我們其實走得滿快的, 我完全沒注意他們在拍啥, 下來到山坳, 朋友說他們在拍夕陽… 啥?! 來不及啦! 也不想再爬回去, 就繼續往前走…

沒想到… 轉過一個彎, 爬上個小高點, 然後就看到啦!!!

哇哈哈哈! 滿山坡的芒草搭配夕陽, 超酷, 美呆了~~

標準的鹹鴨蛋夕陽, 又圓又紅… 結果大家都停下來拍夕陽, 沒人要走了

沒等到太陽完全下山, 我們還是收起相機手機, 專心趕路… 已經可以看的到草山戰備道的馬路在下方

突然發現雲霧整個飄上來, 好夢幻, 朋友說好像蓬萊仙境, 海上仙山! 真的~~

燦光寮山另一邊的登山口, 直接就在草山戰備道的大馬路邊! 一堆機車汽車停在這, 很多人都是上來拍芒花

我們往黃金岔的方向回去, 沒幾分鐘就經過半屏山登山口, 這邊今天就閃過啦!

朋友金句 : 吉利馬札羅就是我爬山的巔峰, 從那之後, 就一直待在谷底了… 馬上一票人跟著表示同在谷底

有不少山友的走法嫌茶壺山-半屏山的黃金3稜不夠看, 所以通常會加碼燦光寮山, 我一開始下載的圖資就是茶壺山+半屏山+燦光寮山O型走的地圖(紅線)

不過我們最後就只走人家加碼的燦光寮山, 好歹也繞了一小圈(藍線)… 也是很精實的啦!

(圖片來源 : Lulala Travelog 嚕啦啦爬爬走: 2015 11 28 劍龍稜和鋸齒稜)

網路上看到最強的是黃金三稜+四稜+五稜+六稜的4稜連走 (茶壺稜、俯瞰稜、劍龍稜、鋸齒稜), 看上面這張圖就知道是有多夭壽

我們還在戰備道上時, 就開始天黑了, 車輛也都陸續離場, 勉強拍一下天黑前的基隆山&茶壺山

從戰備道轉入通往黃金神社的階梯, 就正好從上方的看到點燈的金瓜石聚落, 加上雲霧飄起來, 大家又都忍不住煞住腳步, 掏相機掏手機

拍完這攤, 開頭燈, 接下來就是無盡的石階, 還好這一大段路都已經整修好, 所以可以快快走, 往山下衝啊~

開吃+開喝(粉紅香檳+白葡萄氣泡酒+朋友家釀陳年梅酒+大吟釀) !
我們衝回民宿煮火鍋, 除這鍋柴魚雞湯底, 其實還有另一鍋超級麻辣鍋(一開始就被吃掉很多所以沒拍), 因為混加了2種不同的辣湯底, 害我只敢偶爾光顧一些料, 大部分就靠這鍋…

另一鍋用電磁爐, 方便大家一起邊吃邊煮, 結果搞到跳電好幾次啊~~

第二天, 房東提供了早餐, 但要我們自己做… 幸好我們的隊友們都非常給力, 自立自強的把麵包+蛋+牛奶變成法式吐司

搞定一切, 扛著行李出門繼續今日的行程… 沒想到第一個偶遇的對象就是這位…

往祈堂老街方向前進

早晨的金瓜石… 好處是沒人沒車, 寧靜又清幽

祈堂老街的「彩虹階梯」是網紅拍照打卡勝地, 一大早都沒人, 真是好啊!

勸濟堂… 位於瑞芳金瓜石的「勸濟堂」,為供奉關聖帝君的廟宇,是台灣北海岸知名的關帝廟,更是金瓜石的信仰中心,又稱祈堂。

雖然勸濟堂最有名的是後面的關公像, 但我們就真的是經過門口而已, 目標是勸濟堂的第2停車場
— 這裡有兩個網紅打卡點+1個觀景台+1美食(小卷米粉, 可惜這次沒吃到), 是CP值很高的停駐點

第一個網美點 … 這個廢棄紅磚屋是「六坑斜坡索道」的「天車間遺址」– 控制索道運轉的吊車間

ps. 網路上有一票人寫”天間車”, 因為是機房, 所以我猜”天車間”才是正解, 總之, 天下文章一大抄, 就看超對抄錯…

就在紅磚廢墟靠山坡的一邊可以看到一直通到下面的軌道
軌道建造於昭和七年(西元1932年),用來運輸礦產及物資工具,原本總長兩公里的鐵軌,目前只剩317公尺, 海拔落差約有105公尺,陡度達45度,這條索道除了運送鑛石與設備之外,也是過去員工&居民往返金瓜石和水湳洞重要的交通動線

我們一開始有想要沿著索道走下去, 不過因為不確定路況, 加上入口有警告標示, 最後還是放棄

六坑斜坡索道及無極索道是金瓜石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索道遺跡。六坑斜坡索道直下至本山六坑,然後接無極索道續往十三層選礦場,途中經過南/北兩座隧道,最後抵達十三層遺址上方。

民國76年,台金公司結束,礦坑封閉,索道也淹沒於荒煙蔓草中。民國101年一群老礦工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除草整修,使這條斜坡索道重見天日,且獲得政府文化部門的重視。 民國102年12月,新北市政府將「水湳洞本山六坑口及索道系統」登錄為歷史建築。

這個廢墟是現在金瓜石的人氣打卡點, 我們在這邊就看到國外旅行團 & 網紅 & 登山團 & 遊客… 陸續出現

我們在一旁見習, 看人家網紅頻換姿勢超自然

朋友決定要學習跟進… 哈哈哈… 好啦! 衣服沒到位, 大媽特質太強烈, 但真的比直直坐在那邊比V好多了

ps. 要坐在磚牆上膽子要很大, 平衡感要很好, 還不能懼高, 所以我就省了

紅磚廢墟跟報時山步道(後面的山脊)之間有個景觀台, 就在照片左邊看到擠了一群人的地方

先到觀景台來看看, 右邊是剛剛的索道紅磚建築, 可以隱約看到直通下方的斜道(看那個芒草的斜度), 下面的陰陽海 & 水湳洞漁港也看得很清楚

拉一下望遠端, 看看下面的水湳洞漁港、陰陽海、&十三層選礦場的遺址

仰望茶壺山, 只是這個角度還真不像茶壺!
山頂前的那個涼亭(寶獅亭)突出在山的邊角, 一看就是賞景的好地方

來到報時山步道口,這條號稱是全台灣最短的海景步道才166公尺,不用 10分鐘就可以攻頂
… 說是攻頂, 但其實就是步道的盡頭, 那啥山頂就別提了

沒走幾步路就一個涼亭, 朝日亭 (顧名思義就是看日出的好地方, 但不知道有誰會這麼骨力透早跑來)

從報時山步道看向茶壺山, & 紅磚遺址(正好藏在陰影下)

來張特寫, 這個角度半瓶(平)山整個貼在茶壺山後面

茶壺山步道入口就在紅磚遺址的後方, 還有一個更靠近山頂的第2登山口, 在上面那條產業道路, 只是那邊路窄不易停車, 所以一般是建議從勸濟堂停車場出發(多50分鐘左右的路程)

我們來到報時山步道最高點, 這個角度, 就是眾網美爭相打卡的地點, 前面圓弧處就是步道終點, 真的超短…

報時山步道以前是木棧道, 現在變成這個鋼筋水泥步道, 顏色很跳, 但感覺有點不搭啊~~

人家是左青龍右白虎, 走在報時山步道是左雞籠右茶壺… 挺好

陰陽海 — 因為金瓜石地層中的硫化鐵礦物,如黃鐵礦(pyrite),在含氧地下水流經的情形下,氧化成亞鐵離子及硫酸根離子,含高濃度鐵和硫酸鹽的酸礦排水,與空氣接觸及中和後產生黃褐色氫氧化鐵懸浮膠體。
(參考 : 金瓜石黃金瀑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看穿美景幕後的嘆息)

準備從報時山步道終點往回走, 前面海邊有全景, 所以背後的山也要再拉個全景

從斜坡索道的紅磚廢墟旁的道路往後走, 很快就會到一個很大的景觀台, 看google給的地點名稱叫
“六坑景觀臺 微笑曲線” …據說是要登高由上往下看才可以看出有像微笑的曲線

不管微笑不微笑, 從這裡可以清楚看到前方的報時山步道 & 後面的基隆山-東峰(雷霆山)的黃金一稜
ps. 基隆山頂也是滿滿的芒花, 遠看也超驚人

觀景台對面就是通往「無耳茶壺山」的步道入口, 本來拐我們上燦光寮山的朋友有想繼續把我們拐上茶壺山, 但這次大家都狂搖頭…

靠山壁角落藏了一個隧道, 可以直通勸濟堂停車場… 拍了老半天, 才發現這個隧道口的設計是顆♡

不想往上走的一群人, 選擇往下來去找黃金瀑布… 途中遇見黃葉+紅葉+發呆的狗狗

我們沿著金水公路一路往下走…

遠遠看見變色的濂洞溪… 因為與黃金瀑布的水匯流, 整條溪谷就變成金黃色…

斜坡上的建築是舊時的水湳洞選煉廠遺址,又被稱為「十三層遺址」,但實際共有18個樓層,傳說因十八層會讓人聯想是十八層地獄,所以…, 但為何會變13? ()
ps. 水湳洞選煉廠興建於1933年(昭和8年),為處理金瓜石礦砂生產粗銅的選礦煉製場。台灣光復後,由台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接手,直到1987年結束運作,並由台電接手管理至今。在2007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到了黃金瀑布的一群人大傻眼, 因為逆光, 整個瀑布變成黑色的… 黑金瀑布

黃金瀑布是地下伏流水湧出地面而形成, 而不是溪流的一段

警告 : 黃金瀑布為典型的酸性礦山排水,水質酸鹼值約為pH 3,可視為強酸,對皮膚有腐蝕性;此外,水體內含硫酸根、鐵、銅、鋅及具有毒性的砷,其中含砷濃度高達300ppb以上,遠超過飲用標準 10ppb上限,因此周圍立有標語警告遊客切勿接觸岩石、戲水、飲用。

古早時代, 在我開始玩相機時, 黃金瀑布是沒有被隔離的, 那時一票攝影咖全都直接撩進溪床拍照
… 可惜的是, 那時用的是底片機, 底片/照片早就不知跑哪裡去了, 唉~~

ps. 還好還有人有紀錄(按去看), 證明我不是唬爛

拍黃金瀑布要早上, 我們中午到的時候就已經是大逆光

我們往水湳洞的方向走, 總算路上的溪床還能看出是”黃金”色

左邊三個大塔是煉銅廠的「脫硫洗滌塔」,當年台金公司將煉銅產生的毒煙用洗滌塔洗滌脫硫之後,再利用煙管排放到無人居住的後山,可以看到廢煙管在草叢中穿梭

茶壺山在最右邊的後面那個山頭, 我們已經離得很遠了

水湳洞聚落… 日治初期十三層選礦場設置後,才陸續有居民遷入,約為現今濂新里和濂洞里的範圍。水湳洞地名來自選礦場廣場巨岩旁之海蝕洞,洞旁溪流自山上流出,造成早期於洞旁形成「湳仔地」,故被稱為水湳洞。

找餐廳… 想吃的人氣店都客滿, 找到一家… 坐進去後等了1個多小時才等到我的小卷米粉 … 雖然真的不錯吃, 但實在是等到天荒地老了啊~~
(每次催老闆, 每次都說裡面在做了, 心累)

一坐上回台北的巴士就秒睡… 明明非常頹廢, 果然是體力太廢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