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紅淡山-獅球嶺-平安宮

今天又繼續跟著朋友來基隆撿小百岳, 這次的目標是紅淡山, 然後再加碼獅球嶺步道 & 砲台

我們這次在基隆的前一站三坑火車站就下車, 打算從三坑附近的登山口上山. 走在馬路上, 對著路旁出現的樓梯猶豫, 結果經過的大媽聽到我們的討論, 馬上接口要我們往前走到南榮路vs南新街的路口再折上來, 果然要聽當地人的指示, 若我們在前面的樓梯就起爬, 會被擋在馬路另一邊過不來, 還要加碼爬過兩道欄杆障礙…

雖然沒有標示, 不過按照GPS軌跡, 爬上這段階梯可以順利接上往紅淡山的步道

石階上來後, 我們處於有點不知身處何處的茫然, 短短的路上又是宮又是廟, 頗有萬家爭鳴的感慨

聖母路… 立即反應是基督教? 還是天主教? 後來幡悟, 好像也有可能是道教?

來到南天宮 (天公廟)前的停車場, 轉了半圈找到往紅淡山的路了, 但卻是在廁所旁…

ps. “紅淡山”的指標也就這次看到, 之後就再也沒看到了…

雖然叉路都沒有紅淡山的指標, 還好路上還能靠這個木樁來確認我們沒走歪樓

紅淡山的路線多, 我們今天走的是A4路線, 看地圖, 步道走到頂後離山頭還有一段, 所以木樁上的里程數不代表到山頂的距離, 還要再往上加, 很有點被莫名強迫加碼的感覺…

透早出門前下了一陣雨, 本來以為今天的行程要黃了, 不過還好我們在基隆四處趴趴走的時候老天有ㄍㄧㄥ住, 而且這些水泥步道不太會濕滑, 走起來也不受影響

經過一個廟宇前庭, 難得看到滿滿的鳥籠, 好久沒看到這種早上遛鳥, 讓鳥兒門互別苗頭比叫聲的盛景了, 好懷念啊~~

紅淡山入口… 所以前面剛剛走的路都只能算前導路線?

今天的展望… 早上下過雨, 所以今天的空氣算乾淨, 對面的山稜線看起來也夠清楚, 但是天空整個陰陰的, 拍照就不好看啊~~

一路上的指標都看不到明確的”紅淡山”

突然在石階上發現紅淡山的”印章”
紅淡山,舊名「雙龍山」,因東有基隆山群,西有獅球嶺山群,兩邊山脈彷如「左青龍」、「右白虎」,有「雙龍取珠」之勢,所以又名「雙龍山」。
在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山上種植了大片的紅淡比樹,故而改名為「紅淡山」。

就像在台灣土地公廟旁大多會有榕樹、茄苳等老樹,同樣地在日本神社旁,也多會栽植紅淡比樹種,日本稱之為榊(さかき),與日本扁柏、日本柳杉並稱為「神樹」。
據說紅淡比”長的很像榕樹, 可惜的是我一路上都沒在注意到底有哪些是紅淡比…

這整座山上不管走到哪都是廟… 有點誇張, 是風水有這麼好膩?!…

喔喔喔… 這個展望… 正前方遠遠的是101吧, 很清楚耶~~

整個山上的步道都蓋的很完善, 幾乎沒啥土路, 完全沒難度, 就算下雨也是能走

紅淡山海拔只有208公尺, 一路上難免有階梯, 但真的不是大問題

4號步道的木樁已經到頭了, 但紅淡山的山頭在哪啊?

往扶輪塔方向… 那個櫻花園現在沒櫻花, 直接跳過

早起會… 又是一個”古早時代”的名稱, 現在這種社團應該不多了, 當初搞這些也是很high… 反正往上走總沒錯…

總算是看到指標了, 離三角點只剩190公尺

帶路的朋友把我們帶進一條奇怪的土路, 本以為是捷徑, 結果還是默默退出走大路…

搞不清啥時接上的3號步道…遙望步道頭的有兩隻小狐狸, 馬上吸引了我們的注意, 狐狸座下的石墩竟然還有刻上名字: 「彌習」&「彌佳」…
看網路上介紹,「彌習彌佳」是出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仰矚俯映,彌習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未嘗有也。」… 是指越是賞玩、越是欣賞,越覺得山水景物是如此美好的意思。

這兩隻狐狸是日治時代文物「狛狐」,原是紅淡山腳下「末廣稻荷神社」的守護獸及神使。末廣稻荷神社於1899年(明治32年)鎮座於田寮河畔,奉祀祈求五穀豐收的豐受大神。戰後神社被拆毀,這一對狛狐也不知怎地就被帶上紅淡山上來顧三角點… 這樣也挺好的~

ps. 網路上還特別說到這段階梯是呈「壽」的古字形,稱為壽階… 話說哪裡看出有壽字形?

紅淡山海拔210m,基石為三等三角點,編號1024號,此處亦為小百岳#007,峰頂視野極佳,有「基隆的陽明山」之美譽

天氣良好時,基隆「五基」可盡收眼底,基隆港、基隆河、基隆山、基隆嶼、基隆市
… 今天天空雖然不美, 但5基還是都看得很清楚, 讚!

通往紅淡山三角點的另一側步道, 從這裡可以看到基隆山, 不過這條路線不在今日規畫之中, 我們單純來拍照, 之後就原路折回

隊友在路邊發現有趣的植物, 這個花已經幾乎掉光了, 盛開時應該很漂亮

斑葉竹芋原產於:南美洲,又稱:斑馬竹芋、虎斑竹芋、天鵝絨竹芋、絨葉竹芋等等

這是.. 麒麟?

山上有很多的休憩處, 大至XX山莊, 小到OO涼亭, 都是眾山友建的, 可見當初這山上非常熱鬧

我們早上從南天宮走4號步道上山, 預計沿著A3步道從寶明寺下山

在路上碰到山友在尋找寶明寺「新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兩尊石觀音, 不過我們完全沒有做這方面的功課, 只能說很抱歉啦!

ps. 後來看到網路上介紹附近還有個「佛光洞」,據說是台灣最大山洞寺廟,內供奉一尊彌勒佛… , 感覺信徒可以搞個尋找觀音彌勒之旅的行程

路邊發現好大一個說明牌,這是介紹當地的臺灣洒灰蝶(蓬萊烏小灰蝶),這種蝴蝶是一年一世代,分布於台灣平地至一千公尺的山區,但是像這裡的幼蟲只以無患子為食,還會穿越步道到涼亭裡找地方結蛹,的確十分罕見

紅淡山寶明寺涼亭旁有一棵無患子樹,每年三月會有數百隻台灣洒灰蝶幼蟲在樹上孵化,幼蟲吃了十多天無患子嫩葉之後,會爬到旁邊的涼亭裡結蛹,但被不知情的民眾踩死及被打掃步道的義工們不小心弄死的幼蟲不計其數,間接危及了這群特殊的蓬萊烏小灰蝶的族群延續,因此有志工出來宣導保護。(參考介紹)

寶明寺主奉釋迦牟尼,是紅淡山西側的登山口的必經之地…
這間廟看起來很厲害,但我們就躲在走廊下吃著朋友帶來的冰棒&自家種的小黃瓜, 天氣悶熱到只想耍廢

門口的大象石雕實在太可愛的, 鼻子跟腳好像是米其林寶寶, 一圈一圈的

寶明寺入口處有一片石砌城門牆,真的很有古味, 有驚艷到
網路上說這個城門樣式與施作工法類似海門天險,推測可能是清法戰爭時清軍營區的門牆

從另一頭回看寶明寺的古城牆&城門

下山的路旁發現有趣的裝置, 那個水壺跟寶特瓶水車運行的非常好, 忍不住在一旁嘖嘖稱奇了好一陣

再來經過一片欣欣向榮的鹿角蕨的外牆, 養得太好了!

下山後回到南榮路, 我們接著要前往獅球嶺砲台… 路上經過的整治後的水溝, 看起來很不怎樣的溪水卻有滿滿的大魚, 有點嚇到

我們從鐵路涵洞下面鑽出來

在涵洞口有非常不起眼的”基隆天際線大縱走”的路牌

居民養的雞在路邊悠哉的散步, 但看到那隻公雞, 忍不住笑出來, 這沒毛的雞脖子也太火紅了, 跟火雞有拚

在擋土牆上繼續發現非常不起眼的”基隆天際線大縱走”的路牌,
— 基隆天際線,東段以八斗子為起點,西段至大武崙,中間以三坑火車站為中繼點… 大武崙我們走過了, 今天就單純走獅球嶺

這條天際線的路線被我們東走一段, 西走一段, 走的七七八八, 完全沒照著走…

我們終於脫離水泥馬路, 進入較為天然的土路步道了, 雖然土路走起來比較舒服, 但蚊蟲大軍就更猖獗啦!

獅球嶺為基隆港灣水系及基隆河水系之分水嶺,獅球嶺步道以南北向曲折盤踞在獅球嶺的山稜,曾是往來基隆和台北必經的交通要道──自基隆經此道越過獅球嶺至八堵渡,再經基隆河的舟運水路或基隆河谷的陸路而行,便可直抵台北。
… 我們只有要小走一段, 沒打算真的從基隆走到八堵

看到電塔,這條步道也算是保線路的一部分

附近有叉路往南榮山,雖說很近,因為不是小百岳,海拔僅為55公尺,重點是沒有展望,對撿山頭沒有強烈慾望的我們,就愉快地放棄了…

步道在竹林裡穿梭, 緩坡向上, 無難度

地上發現奇特的磁磚拼字…

一抬頭… 這指標是怎樣, 全部指向左邊… 其實右邊有好康, 但路就不是往右走…

釘著指標的大樹後方有一個類似砲台觀察點的水泥建物, 但周圍的草太高, 所以沒有任何展望,
(ps. 後來看到有網友說在東砲台上方,就是獅球嶺山,或又稱為東砲台山,海拔為155公尺,有一顆基都主09號基石, 但我們現場有小繞一圈, 卻啥也沒發現)

我們本來已經要順著指標往天際線的另一個方向走, 但2位朋友好奇地往右跑

結果發現驚人的被樹整個包住的建築… 這是鷹巢砲台(東砲台)

看這個洞口, 真的是內外包緊緊

建築物另一側的牆壁&通道, 也已經幾乎都被植物給掩蓋, 完全看不出原始砲台的樣貌了

我們在回到基隆天際線西段的路線上, 碰到今天最”驚險”的路段, 就醬… 拉繩陡降一小段

陡降之後走出來的路… 變很大條

路口出現讓人看不懂的標示… 話說桌上那些水瓶是要讓人家可以補水的? 但這樣應該沒人敢裝來喝

另一邊樹上的標示… 總之標示很多, 但都挺讓人充滿疑問的…

還是跟著GPS的路線走…

這個往北碉堡的岔路標示就很清楚了

喔喔… 跟剛剛東砲台一樣, 前面先是一座不起眼的水泥建築, 重點都藏在後面…

挖咧… 之前的東砲台還可以看到建築的磚頭石塊, 這邊北碉堡是整個都被包住占領了, 樹根甚至整個”蔓延”到路上

仔細看… 出入口都已經被樹根給遮蔽了, 這些樹根看起來好恐怖, 密集恐懼症要發作啦~~

然後我們順著路繞了一圈… 又繞回原地… 奇怪的路線, 像是遇到鬼打牆啊~~

步道出來之後, 左右兩邊都是階梯路, 右邊和緩很多, 我們一開始就下意識地往好走的路走… 走沒幾步, 負責查看GPS的朋友發話說我們走錯邊

果然… 陡的路才是正解…

一路往上爬到頂點… 突然發現這就到獅球嶺砲台啦!

獅球嶺是基隆和台北盆地之間的重要屏障,劉銘傳在1884年聘請英國技師在此建造砲台,以做為防禦的據點,後來清法戰爭爆發,法軍仗著優勢的砲艦火力,在基隆的大沙灣登陸,當時就是以二沙灣及獅球嶺砲台防禦,讓法軍攻勢受挫。

老照片很多的課外閱讀 : 不只能欣賞港岸風光!走進歷史裡的「獅球嶺」 一探山友所謂的「小吳哥窟」

我們前一陣才去過白米甕炮台 & 大武崙砲台, 相較之下獅球嶺真是小巧可愛

獅球嶺砲台海拔150公尺,位於高速公路隧道的正上方,俯視基隆市區及港灣腹地

我對軍事不懂, 不過白米甕炮台 & 大武崙砲台明顯是比較針對基隆外海的抵禦, 獅球嶺砲台這個位置感覺敵人已經都快要打上岸啦~~ 或許古代的海戰還能應付一下, 在現代這個位置大約只能是後防了…

又是一個早起會蓋的山莊… 這些山上的”山莊”好像跟地主有糾紛

獅球嶺觀景台… 我們從獅球嶺砲台繼續往西砲台的方向前進, 途中經過這個觀景涼亭, 這邊景致超讚, 不輸砲台上的view, 難怪網路上不少人介紹來這邊拍夜景

轉過身, 涼亭另一側也可以看的到隧道另一頭的高速公路(山坳處的城鎮好像是八堵)

路邊順便撿… 獅球嶺北峰,海拔110m,台灣省政府圖根補點基石

圖片來源 : 基隆市三角洲嶺北峰+獅球嶺出三坑火車站- 健行筆記

我們原本的路線是要從西砲台山附近下撤, 不過網路上看到有人說路很濕滑不好走, 所以我們很俗辣的在獅球嶺北峰就地迴轉, 直接走大路下山… 所以我們的基隆天際線西段就被”精簡”成兩個箭頭之間的路段

從獅球嶺順著水泥步道下山, 就從獅球公園的牌樓出來

大概因為叫獅球嶺, 然後山上又很多宮廟, 所以今天真的沿途看到各種石獅子, 每對的長相動作都不一樣, 很有趣啊~~

路上轉角看到石燈籠 & 富麗堂皇的山門, 這個日式&中式廟宇的奇特組合, 引起大家的注意, 曾經住在基隆的隊友認證, 這間平安宮很老又很有名, 所以我們馬上轉頭來去給它看看

獅球嶺平安宮創立於清乾隆、嘉慶年間,是基隆土地公廟中「歷史最悠久且建築最宏偉」的一座,建廟至今已超過200年,被當地人尊稱為「百年土地公」;

我們站在門口的石獅子前, 研究它手裡那根, 從大刀猜到笏, 還是沒人敢確定, 後來看資料說是綵帶… 昏

ps. 後來網路上查到的資料 : 進入廣場前有一對雄偉石獅,是辛醜年(1921年)所建,兩頭石獅,形式相倣,並不像一般石獅有雄、雌之別(一般總是雄獅踩球,雌獅戲子),兩頭石獅皆一腳踩綵球,一足挽彩帶,胸前皆係有一如意狀石牌,字樣已風化無法辨識。

平安宮前後歷經7次整修,從最初的茅草小屋變成現在看到的大廟宇,保留了清朝和日治大正時期的建築特色與古文物,例如古老神像、香爐、神龕、日式宮燈、石碑等

正殿外有一對清領時期所雕刻的石獅,是該廟的鎮寶古物,殿內供奉清領時期土地公神像,神桌則是日治時期大正10年設置

廟裡面禁止拍照攝影, 所以我們就只有拍外面… 但其實周邊的石雕就已經拍不完啦! 很多有趣又漂亮

整個屋脊以剪黏、磁磚、泥塑裝飾成兵馬人物、花草樹木、魚獸禽鳥等各種裝飾物,非常華麗鮮艷。

根據民間傳說,西元1880年清法戰爭時,法軍試圖攻佔清軍據守的獅球嶺砲台,曾有一位白鬍老者持手杖將法軍逐退,相傳即為土地公顯靈。

這塊舊的石雕像是門口正面的龍屏, 雖然被換下來, 但細看還是很漂亮

平安宮座落於獅球嶺山上,可以鳥瞰基隆港市景,清朝時期曾是基隆八景之一的「獅頂匝雲」

路旁發現一隻鮮豔的… 本來以為是蛾, 上網一查才發現是蝶, 跟印象中的蝴蝶差好多… “竹橙斑弄蝶”

今天路上發現好多荔枝樁象…
荔枝椿象是外來種,近幾年成為台灣新興害蟲,俗稱臭屁蟲、臭椿象,主要危害龍眼、荔枝及台灣欒樹等無患子科作物。當荔枝椿象受到驚擾時,會分泌出臭液,如果不甚觸碰,便會造成皮膚灼熱、潰爛,如果噴濺到眼睛更是危險,可能導致失明,所以不要動手亂碰。

下山來去找美食… 這次我們領隊已經先打聽好, 一路就念著要來去成功市場旁邊的海鮮餐廳

下山啦! 路口出來就是國道一號的高速公路起點…

今天上半場是紅淡山, 下半場是獅球嶺, 混混的也走了7公里左右, 真是想不到啊~~

雖然已經過了中午, 不過還是大排長龍, 我們排隊等了快半小時, 終於輪到我們點餐, 跟老闆說有5人, 結果切了1250兩大盤的生魚片, 非常划算, 而且超新鮮, 但配上炒麵&清蒸小卷, 蚵酥, 多到吃不完, 差點喊救命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