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龍潭石門山步道O型走(太平山+石門山+小粗坑山)

跟朋友們討論周末要去哪裡走走, 這次大家決定跑遠一點, 而且有很多樹蔭的地方, 所以石門山就被拉出來
… 說的是桃園的石門山, 不是合歡山的石門山… 我們沒有要跑辣麼遠

原本我們打算搭火車+客運, 不過前一天臨時決定溜一下我家老爺車, 就很歡樂的直接開到登山口
… 早上8點多兩邊路旁已經停車滿滿, 繞了兩圈才找到有點遠的空位

石門山登山口位於石門水庫的高線收費站之前 (龍潭民治路)上,登山口&馬路兩側擺滿吃的用的喝的玩的各種攤販,以前開車經過時被驚到,後來才發現原來石門山入口在這裡

地圖上看到的石門山的步道有好幾條, 不僅能互相串連, 而且四通八達的

  • “小竹坑山”=石門山,因為石門水庫蓋起來而更名,海拔551公尺,名列小百岳之一

ps. 合歡山的石門山高大上很多,海拔達3237公尺,是真正的百岳(編號70),而且是合歡群峰中最容易拿下的山頭

步道口的牌樓不見了, 而且步道變得超高檔…

from: 桃園觀光導覽網 — 石門山步道北段登山口起約430公尺步道,花費1,152萬,於111年8月20日竣工…
整體設計概念以維持自然山林原貌及結合水土保持工法 … 本工程在改造登山口入口意象部分,移除原有登山口紅色大型牌樓,還原登山口自然山林意象,並以「圓融」意象銜接至圓形廣場,有效提升登山口位置自明性。

號稱水土保持工法的碎石步道 & 在地石塊疊砌的擋土牆

from: 桃園觀光導覽網 — 全段步道設計清碎石級配之透水式鋪面,讓降雨直接滲流步道面下,以達到基地保水目的;步道兩側設計有縱向透水生態溝及橫向截水生態溝,將雨水分區段導流至山溝,也利用現地遭沖刷出來的裸露卵塊石再利用,疊砌做排水陰井及坍塌處的邊坡擋牆,也在步道旁設置休憩平台及座椅與方向指標等服務設施 。… (我是照貼, 所以看不懂不要找我)

北端登山口上來的叉路口, 有間頗多山友推的豆花攤, 我們早上來的時候還沒擺出來, 下午出來時人爆多, 直接放棄單純經過

本來想賴掉好漢坡, 直攻石門山, 不過頹廢太久的同伴們覺得應該要練一下, 所以改成直上好漢坡, 先拿下太平山

前段的坡度看起來還行….但也就是前面

「好漢坡」長400公尺,坡度落差200公尺,有些路段有輔助繩,算是石門山步道中比較有挑戰的部分

硬的來了… 雖然坡度有陡, 但不會很難走, 不過若是下雨就要考慮避開這條路, 看情況很多地方可能很滑溜

突然出現一個觀景窗

海神波塞頓的三叉戟… 但是有一支被凹斷了, 哈哈~~

好漢坡的坡度最陡的大約60 ~ 70度, 爬起來很有感ㄦ~

挖咧…這段被踩到一看就很滑, 不過我們沒人把登山杖拿出來, 反而是一人一把扇子, 天氣實在是太熱啦! 再這樣操一下, 超飆汗~~

看到休息的椅子, 竟然所有人一致全都讓給背包坐… (大家全四散找有樹蔭又有風的地方)

休息之後… 陡坡繼續

好像沒那麼陡了, 萬歲!

我錯了~~

好漢坡上到快到頂時, 看到左邊有岔路, 一時好奇轉進來, 結果是大驚喜…
哇~哇~哇~ 石門水庫 & 大壩 & 對面的溪洲山全都一清二楚

ps. 我知道溪洲山在對面, 但不確定是哪個, 猜測是有電塔最高那顆… 溪洲山標高578公尺,也是小百岳之一

1964年完工的石門水庫,地跨龍潭、大溪兩地,是台灣北部的重要水庫之一 (曾是東南亞最大的水利工程)

ps. 水庫上面浮著的不知是魚網? 還是攔垃圾的浮繩?

好漢坡繼續上來就碰到岔路, 我們在這邊遇到一群”大媽”問路, 問半天下山路, 就感覺她們還是腦袋打結, 結果還是硬跟著我們上山…
是說我們也是第一次來, 而且旁邊就有地圖啊~~

直走上太平山, 左邊就邊繞, 屬輕鬆路線… 我們當然是要去撿山頭

看地圖, 我們在紅點, 往前直走沒幾步就看到電塔, 路又再度分岔, 但不管哪邊都可以到太平山

我們決定繞電塔走右邊的路(有遮蔭)

在三角點前兩條路相接… 直走過來會經過下面那個怪怪的建築, 我本來以為是廁所, 結果就是廢棄鐵皮屋

ps. 我跟朋友的GPX不知道為什麼太平山的三角點都出現在這裡, 害我們狂找, 結果還要再往前50公尺左右…

花了1小時的時間, 我們到了太平山… 這裡海拔535公尺,山頂沒有基石,但有一根石保界柱

ps. 今天的路況我穿運動涼鞋也OK

太平山的山頭有個很大的休息平台, 真的是要ㄛ漏, 超讚的

更棒的是有展望

ps. 宜蘭也有個太平山, 但那是「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園」並非專指一座山,而是一個以海拔約1950公尺的工作站及村落所在地為中心而發展出來的林場

我們要離開時, 看到一位女生拉著單槓, 踩著樹幹三兩下就爬上去, 朋友也要來試一下… 結果掙扎兩下就掉下來, 果然沒那麼容易

我是根本不用試, 臂力腕力都超弱的…

離開山頂當然就是要先下山, 但這坡度還真的陡啊~ 這時就真的需要默默拿出登山杖幫忙

來到鞍部岔路… 石門山步道真的到處連來連去, 叉路一大堆

我們要往石門山, 要往南端入口的方向

又來到一處休息平台

賞景第一排特別座, 這也太優秀了

再度來到一個岔路口, 看一下地圖… 我們從紅點要去小竹坑山 (石門山)… 但為什麼是灰色路段啊?!

路牌中竟然沒有往石門山, 而且方向都差很多, 沒有一個會經過石門山…

要往石門山的路嗲佳… 還好有山友貼心地設了路標, 不然我們還要拿著GPS找路

雖然上石門山也是要爬坡, 但因為我們是從太平山過來, 所以坡度就比好漢坡溫柔很多

很漂亮的一段路啊~~

從太平山到石門山, 我們花了25分鐘

ps. 桃園有6座小百岳 : 金面山(鳥嘴山) / 東眼山 / 溪洲山 / 石門山 / 石牛山(桃園復興與新竹關西的交界) / 大棟山(新北樹林和桃園龜山的交界)

石門山看出去可俯瞰龍潭地區 & 大半個桃園台地, 網路上說可以看到101… 今天能見度不錯但沒有到無敵遠, 反正我是沒找到啦…

ps. 右手邊那條”河”是大漢溪, 流到新莊就變成淡水河

石門山上有好幾顆基石 : 一等三角點基石,民國72年台灣省政府立的板新給水廠水源保護區界NO.01,然後往前約20多公尺,還有一顆殖產局三角補點

上面這個(台灣總督府)殖產局三角補點長得跟網路上照片不一樣, 不僅下半部被水泥硿起來, 旁邊還放了四顆石頭圍住, &加密控制點的鐵牌

石門山上可接的步道好幾條, 我們猶豫不決好一陣, 最後決定要”加碼”小粗坑古道&小粗坑山, 問題又來了…

如上面山友走的路線, 從石門山要一路陡下到粗坑再轉小粗坑古道爬回來, 但石門山明明就有一條捷徑可以直接到小粗坑山, 根本不用繞大圈累屬人…

我們在往小粗坑的路上來來回回, 最後偷懶的本性佔據上風, 我們決定捨棄古道走短線

ps. 每次碰到揹小孩的山友都會用眼神致敬, 之前碰到都是爸爸背, 這次是媽媽背… 崇拜!

轉出來看到路牌, 我們這次目標是”粗坑古道”

這邊竟然有車可以開進來, 應該是在地熟人才懂得開進來

平坦大路走差不多100公尺, 馬上就又要再轉進山道

這條路太小, 而且這個古道里程柱被竹林&雜草蓋住, 若不是抬頭看見路牌, 根本不會注意到…

ps. 小粗坑古道入口全長1.3 公里, 這邊里程柱(1K+125), 這樣就知道我們省了多少路
(要繞大圈過來, 所以至少應該X2)

我為什麼對這種拉繩的橋段一點都不意外, 還好很短, 上去就到啦!

我們從石門山到小粗坑山大約就花了30分鐘, 山頂無展望, 無基石, 只有個完全看不出所以然的水泥柱 & 一點都沒fu的A4紙標

今天撿了3顆山頭都是500等級, 這是最矮的…

從另一邊下山頭…

我們從左邊的小路下來, 接上另一條大路, 左看右看沒搞清楚往哪邊…

眼尖的同伴們已經全圍在路牌前研究

我們接下來要跟著黑色路線回到北端入口…

被新舊地圖搞昏頭, 這條黑色的”主要步道” = 小竹坑古道+環湖步道…

看地圖會以為順著康莊大道直走…錯… 離告示牌20公尺左右, 就要從旁邊的小路彎下去… 走”小竹坑古道”

ps. 如果繼續直走, 很快會接上仁和道路, 就真的從南端入口出去了…還好朋友之前有走過南入口, 所以堅持我們要轉小路

沒想到小竹坑古道一進來就驚喜連連, 這棵樹好像海蛞蝓…

直拍, 有點像亞當家族那隻「小手」Thing… 像吧!

ps. 旁邊這顆樹幹長滿果實的應該是水同木

樹上好多的鳥巢蕨, 真的很喜歡這樣的風景, 總讓我有空中擺滿花盆的fu (淡蘭古道有很多地方也像這樣)

鳥巢蕨又名巢蕨、台灣山蘇、七星劍、雀巢蕨、鳥巢羊齒。它是台灣原生種,分布於低海拔的山區,喜歡濕度高溫度也高的環境,附生在樹椏或石崖上。

這顆石頭超特別… 但是… 怎麼越看越像一種額頭巨大化的魚?

ps. 讓我查到了, 金黃突額隆頭魚(又名瘤鯛), 超~~像的啦! (看圖)

通過水都快看不到的小溪… 但空氣中濕氣很夠, 整個悶濕

大板根… 這個還好, 我看過更巨大的, 後來仔細看牌子, 上面寫的就是”小竹坑古道 海拔約165m”

好奇查了一下會形成板根的樹種有哪些, 結果多到把我驚到 (參考: 林業研究季刊)
台灣地區之喬木中會形成板根之種類有大風子、大葉山欖、大葉 桃花心木、桃花心木、小葉欖仁、欖仁、菲律賓欖仁、木麻黃、木棉、吉貝、美人樹、水杉、 櫸、茄苳、第倫桃、銀葉樹、槭葉翅子木、紫檀、鳳凰木、爪哇合歡、刺桐、金龜樹、盾柱 木、榕樹、長葉榕、菩提樹、麵包樹、幹花榕、九丁榕等。

一路過來幾乎沒水的小溪竟然聚集出這一汪小池, 水還超清透, 看了就很舒服

不要看這池水雖然又小又淺, 仔細一看, 裡面有的魚多到不可思議 (大隻紅圈, 小隻藍圈)

我跟朋友忍不住, 直接脫鞋撩下去泡腳, 水很冰, 但很快就覺得很舒服

我們原本想說看能不能靠腳臭弄暈一些魚, 但看來沒效果, 每條魚都依舊悠游自在…
不過也沒有魚想要靠近幫忙清一下腳皮之類的, 所以應該還是有被嫌棄

我們要離開水池的時候, 一位山友大哥特別指給我們一條秘徑, 然後我們就發現1分鐘直達水庫邊…
看那個枯枝還有倒影! 超~~美~~超~~讚~~

據這位大哥說, 上月他來的時候水很少, 可以走到靠近前面的轉角

今天水不僅多, 而且很清澈, 前幾天的豪雨沒有沒有帶來雨後的泥土, 也沒有優氧化的濁綠, 只有… 這裡的魚又更大了啊~~

想起小時候來吃過好幾次的石門活魚三吃, 後來土味變好重超難吃, 就再也沒來了

再度回到步道, 小小一段爬坡

很快就拉到平路…

我們在1點左右到達很像城門的同德台-漢威亭, 上面的涼亭有桌椅可休息, 不過已經有人先到在吃午餐, 我們就拍拍景很快閃人

漢威亭的展望… 嗯… 早上好漢坡的展望100分, 這邊就只能拿70, 高度不夠還被雜樹遮住大半視野

朋友突然直盯著旁邊不走了…

原來她在看這個… 真的是好奇特的植物啊

這個大約手指粗細, 很容易就從旁邊走過不會注意

ps. 我找不到名字叫啥? google的智慧鏡頭也沒用

路上也看到這個開著整串可愛小白花的植物… 應該是杜若

杜若別名山薑、中國水竹葉、石竹菜、地藕、竹葉蓮、山竹殼菜。鴨跖草科,果實成熟後變藍黑色

這個… 不知名

美艷的紅色菇… 只敢拍照不敢亂碰

路旁藍天隊的路標已經淡到快看不清楚… 我們要往石門山的方向 (但沒有要再爬)

右邊往水庫依山閣(大壩方向)的路被封了, 不知道發生什麼狀況…

後面的路幾乎都是平路, 非常好走

路上突然又有眺望點, 這裡視野算不錯, 就是矮了點

肚子餓了… 我們之前只簡單吃了隨身的行動糧, 所以大家都想著外面的美食攤子, 一心往外衝

再遇叉路, 左邊往石門山, 右下回北端入口, 走錯就要再爬一次山…

耶耶… 接環湖就表示快回到北端出口啦!

前面就是好漢坡的叉路口… 直走再右轉出去就到啦! 天氣太熱, 找涼的來粗才是王道

我們剛走到出口, 就開始下雨, 找了間賣剉冰&客家湯圓的攤子邊吃邊等雨停, 沒想到雨越下越大, 不僅雨會噴進來, 連帳棚都不堪大雨狂漏水… 等了好一陣, 趁雨好像(並沒有)小一點, 一群人衝到車上, 所有人下半全濕, 結果剛一離開水庫周邊, 雨就停了…

(圖片來源 : 健行筆記-石門山步道) 把我們今天走過的地方都圈出來, 覺得這條路線很不錯, 有景可看又有水可玩, cp值很好, 有機會還可以再來

ps. 本來在太平山之後有想順便撿清水坑山(粉紅圈), 不過後來還是被我們給偷懶捨棄, 直奔石門山

我們這次走的是淺藍色的路線, 綠色&紅色是我提前下載的GPX軌跡, 我們很任性的走成跟別人不一樣的O型

移動時間不到3.5小時, 但停下來混的時間接近2小時… 真的很糜爛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