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塔斯馬尼亞 overland track-旅程之初(雪梨歌劇院,Cataract峽谷健行)

其實一開始我是想尋找白朗峰環線TMB的行程, 但意外看到一條穿越澳洲塔斯馬尼亞荒野的Tasmania Overland Track, 這下我的興趣完全被挑起

原本我以為Tasmania塔斯馬尼亞就在澳洲大陸裡面,後來才發現它在澳洲大陸以外, 在東南方外海約240公里, 是一個長得像心型的島嶼,面積是「台灣」的1.9倍,是世界面積第26大的島嶼。

再說這條步道, 它的名稱”overland track 穿越陸地的步道”, 聽起來很大氣, 但它並沒有真的貫穿塔斯馬尼亞, 而是一條穿越塔斯馬尼亞荒野世界遺產—搖籃山‑聖佳爾湖國家公園(Cradle Mountain-Lake St Clair National Park) 的高原步道。主步道全長 65 公里, 一般是6天的行程
上網研究一番, 又看過一些YouTuber拍的影片, 單論走路6天的行程, 這條路線我應該可以輕鬆應付

最大的問題是在沿路雖有設置公共山屋, 但人數通常超過床位, 採先到先贏, 所以官網有要求所有hiker除了必須帶上6天的食物, 更需睡袋帳篷, 以防止搶不到山屋的床位
… 這就真的超過我的能力
不過…我在網路上找到登山旅行社跟當地業者合作, 所以不僅確保有(私營)山屋可以入住,還是兩人一室,最讚是可洗熱水澡(但後來發現每人只有4分鐘),除此之外還有2位嚮導服務,不僅沿途解說,還負責煮三餐,所以不僅免揹食物睡袋帳棚,更絕的是每天晚餐還有佐餐酒
… 看到這裡, 立刻就來去報名

就這樣, 1月下旬的某周五, 我在下班之後扛著行李奔赴11:55飛往雪梨的飛機, 開啟這趟旅程

我們在雪梨轉機有近6小時的時間, 出關後來到國內線機場, 算算離報到還有3個多小時可用, 本來只有幾個人想出機場去市區景點逛逛, 結果到最後人全都一起跑了, 只留領隊顧行李
快閃雪梨… 沒啥地方好去, 也就只有到歌劇院逛逛了

沒想到這趟出遊狀況百出, 我們在機場快線火車上等好久才等到開車, 原本應該是可以直接坐到環形碼頭Circular Quay, 沒想到在半途的中央站Central又停了好一陣, 竟然就往回開, 一群人聊天聊到熱火朝天, 我跟另一位團員發現不對跳起來, 馬上在下一站招呼大家下車, 更傻眼的是看到接下來車班全都只到中央站, 只好又等下一班坐回Central, 然後再轉搭其他火車線到碼頭, 這樣一搞, 我們已經浪費了一個多小時以上的時間
終於到了目的地, 有點擔心回程的狀況, 算算剩不到30分鐘, 只能分秒必爭的往前快走

這張照片用手機拍的, 然後直接用google相片的”魔術橡皮擦”後製, 把滿滿的遊客抹掉, 才會看起來這麼清爽
ps. 我們到雪梨是1/20, 澳洲國慶是1/26, 而且歌劇院旁正在搭建舞台, 推測應該是有慶祝活動, 人多到恐怖

這是2000年我到雪梨拍的照片(底片掃描), 我記得那時看到歌劇院的第一感想是… 那個很像鵝頸藤壺的屋頂真是又髒又黃, 跟電視/照片上看到的白屋頂差好多, 不過這次看感覺乾淨多了, 應該是為了國慶有清理過
… 對照這些24年前的照片, 真是滿滿的回憶啊~~
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於1973年正式開幕, 雪梨港灣大橋Sydney Harbour Bridge,則是更早於1932年竣工,這座高於海平面134公尺的大橋,是世界最長鋼鐵拱橋
ps. 特別要提的是港灣大橋有很特別的行程”BridgeClimb Sydney”, 可以攀爬到最上面的鐵索, 然後在上面散步, 左上角照片上有拍到小小的人走在上面, 以前沒膽參加, 這次是沒時間去

儘管沒啥時間, 我們還是往植物園走了一小段, 結果第一眼竟然看到埃及聖䴉, 不會吧~~ 澳洲也被入侵了?
上網查證了一下, 發現人家是土生土長的澳洲白䴉Australian white ibis,兩種鳥長得很像,比較容易辨別的地方是屁股那坨飾羽,埃及聖䴉是全黑的、澳洲白䴉是黑灰相間的。
不過相對埃及聖䴉被稱為死神的鐮刀, 但澳洲白䴉卻因為會去翻垃圾吃, 所以被澳洲人稱 “垃圾雞 Bin Chicken” … 無言啊~~

話說我24年前在植物園看到最多的鳥是這個–Masked Lapwings, 中文叫「白頸麥雞」或是「蒙面鴴」(Masked Plover), 雖說是澳洲較為常見的鳥類之一, 但這次一隻都沒碰到啊~~

看到巨樹的隊友們非常興奮地往前直衝, 看看下面這個大板根, 真是超巨大

我們搭6點出頭的飛機往塔斯, 說好5點前回到機場, 我們4點往回走, 上了火車發現要等30分鐘以上, 聽廣播說今天因為是某處在”維修”, 所以全線通通延遲…, 這下真是死定了, 我們到central還要再轉車才能回到機場, 肯定超過集合時間

我正在line領隊告知狀況, 突然聽到廣播說隔壁月台加開臨時列車到機場, 瞬間就看到一群人狂奔到對面, 我們當然也跟著衝, 但奔的時候就大家往各自眼中較空的車廂跑, 所以一夥人就四散成幾個小隊伍, 偏偏有網路不通的, 還有英語不通的幾個人就這樣跑散了
我跟領隊說”慘了! 我們丟掉好幾個人!”, 我猜她應該快嚇死了, 還好下車時全員通通出現, 而且我們正好在時間內安全達陣

我們從雪梨飛到塔斯的第二大城Launceston朗塞斯頓, 雖說是第2大城, 但人口估計就8萬多人
朗塞斯頓是澳洲歷史第三悠久的城市(僅次於雪梨和荷巴特), 走在路上就可以看到很多著19世紀前半喬治亞式及維多利亞式的古建築, 但我們沒有認真逛, 只有經過時加減拍

(上面照片是第二天早餐的餐廳&我的早餐) 我們到朗塞斯頓是晚上, 不過第二天有一日健行, 所以領隊還是帶我們去超市採購第二天要帶著走的午餐&戰鬥糧
我逛了半天沒有買戰鬥糧, 轉頭跟著幾位姐(全團我竟然排倒數第2幼齒)跑去買酒, 重點是這次隊上有位大姊對葡萄酒很有研究, 所以買酒或晚餐配酒就都會拜託她, 然後我就這樣一路跟著蹭酒喝

路上碰到這個滿樹紅花, 驚呆所有人, 回來上網一查, 才發現這樹叫臭樁, 而且紅色的不是花, 是種子啊~~
臭椿(原名樗),它有一種強烈氣味,常被形容像腐爛花生或腰果的味道,又名大眼桐、姑姑翅、臭桐,它生長在氣候溫和的地帶而不是熱帶地區。這種樹木生長迅速,適應環境能力強,可以在25年內達到15米的高度,但此物種壽命較短,極少超過50年。

臭椿是樹種中最耐污染的之一,包括二氧化硫污染,它可以用葉吸收。臭椿可以承受水泥的灰塵和煤焦油產生的煙霧,也可以相對較好地對抗臭氧暴露。

Cataract Gorge卡德奈特峽谷(激流峽谷)健行 –
從市區走路過來只需要約20分鐘, 原本領隊的計畫是從河岸左側和緩的Cataract walk(黃色路線)走到峽谷裡玩一玩, 再從較陡的zig zag track(紫色路線)走出來, 到了門口才發現黃色路線因為落石關閉… 蝦悔?!!!
(入口有舊收費亭, 不過現在是免費進入)

國王橋King’s Bridge在峽谷北側, 建於 1867 年, Cataract步道 & zig zag步道的起點就分別在橋的兩邊

還好另一條zig zag track(紫色路線)還是可以通行, 所以我們就改成陡上陡下的原路來回

早上經過大家的自我介紹, 才知道原來隊伍中有不少人是走百岳縱走的健腳, 所以雖說是較陡的zig zag路線, 但這樣給一般大眾走的步道實在是不夠看啊~~ 就當散步

zig zag步道前段都在樹林間, 好不容易有點景觀, 下面是South Esk River河道, 可以看到Cataract walk(黃色路線)步道貼著峭壁邊, 步道由志工於 1890 年代建造的, 從峽谷入口處開始, 沿著南埃斯克河(South Esk River) 深入峽谷, 聽說這條步道的景觀很棒, 但該死的落石害我們只能嘆無緣啦!

突然看到遠方的亞歷山大吊橋, 目的地不遠啦!

步道上的標示也做得非常清楚

看到草坪上的游泳池突然覺得好想跳下去游泳, 看起來超讚的… 這塊區域被稱為「第一盆地」First Basin, 除了泳池, 餐廳/咖啡廳都在這裡

走近一點就看到空中有吊椅來來去去, 介紹中說的被列為世界上最長的”單跨纜車”, 就是這個?
查了一下官網是world’s longest single-span chairlift, 這應該是單臂吊椅, 不能算是”纜車”吧?!
ps. 這個吊椅建於 1972 年, 總跨距為 457 m,最長跨度達 308m,是世界上同類吊椅中最長距離。

橫跨在溪谷上的亞歷山大吊橋Alexandra Suspension Bridge,最早建於1904年,不過在1929年被大洪水給沖垮了,這是後來再重建的橋。

領隊帶者我們繼續往上游走, 這條路通往「Duck Reach」電廠博物館 (就是地圖上的綠色路線)

我跟著一位登山界名人榜上的前輩一起走, 從萊卡相機談到獨木舟, 然後眼尖的前輩就看到岸邊有人正準備要下水, 我們忍不住停下來等著看他要怎麼做, 本來以為他要直接下這段小瀑布, 沒想到他就在瀑布前驚險地轉了彎, 然後就往上游划
我跟前輩繼續往前去追其他人, 結果在一段平靜的水流處又看到好幾位玩激流獨木舟的人, 前輩說他們正在休息, 準備好就要衝了, 然後下一秒真的就衝了…, 前輩一轉身追著往下游跑, 我根本追不上啊~~

總而言之, 我追了一陣因為樹太多拍不到好鏡頭只好放棄, 再度來去追已經不知道走到哪裡去的隊友…

一路上經過的石壁都很有特色, 雖然現場沒發現, 不過在國外網路上看到有不少人在這區域進行攀岩的活動

這個通道是天然的, 頭頂還卡了一塊石頭, 希望它卡的夠緊

Cataract Gorge Reserve 卡德奈特峽谷保護區是綿延 5 公里的森林河流保護區, 環繞著壯麗的峽谷, 往上游 約2.5公里有個古早的「Duck Reach」水力發電廠, 不過我們時間不夠, 沒有走到電廠就回頭啦!
ps. 「Duck Reach」電廠興建於1895年,是澳大利亞第一座水力發電站,為朗塞斯頓市供電 60 年,期間在1929年被大洪水重創,1955年在電廠上游的 Lake Trevallyn 興建了水壩&新電廠,取代了「Duck Reach」,目前已改建成博物館

眼尖的隊友在地上發現小小的粉花, 然後我們就開始找到好多不同的花, 突然意識到現在是澳洲的春天啊~~

這次我們的領隊&前面提到的登山前輩2人都是植物系相關科系出來的, 所以一路上不僅有人幫忙找花, 還有人可以說得出所以然

不過這裡畢竟是離台灣十萬八千里的澳洲的離島, 所以其實還是很多花不認得啊…

這個叫”袋鼠蘋果”, 主要是它的葉子長得像袋鼠的手掌, 花朵顏色從白色到深藍紫色不等, 重點是那個果實, 綠果實很毒, 絕對不能吃, 但變成紅褐色時, 就可以跟其他食物一起煮, 也可以做成果醬或果乾來吃
(有人指出這是茄科植物)
這兩個運氣好, 讓我拍到實物又拍到解說牌, 但不知為什麼解說牌都是在離植物很遠的地方

這種奇特植物的果實,稱為native cherry原生櫻桃,可食用的是鮮紅色部分,是一種常見的叢林美食 (據說味道讓人想起蜜餞櫻桃)
我在一大棵的樹上就只看到這一粒, 拍的時候不知道它能吃啊…

下午回到市區, 全隊帶到美術館Queen Victoria Art Museum

重點是要看這個19世紀時華人礦工在此留下的關帝廟等建築精華… 它藏在角落, 我是問人才找到

二樓正好有展示一些藝術家作品, 其實我對這些微縮模型還比較有興趣, 很厲害耶~

非常豪華大氣的晚餐(Jailhouse Grill), 滿滿的肉類蛋白… 據說山屋無法補給生鮮品, 只有第一天有魚肉, 後面幾天都要戒肉(只有雞肉罐頭), 第6天出了步道才能解饞, 所以二話不說要了生蠔當前菜, 牛排當主餐, 裝進肚裡當儲備蛋白質
(牛排有點烤過頭, 可惜了, 室友對他們家的熔岩巧克力蛋糕讚譽有加, 但我謝絕甜點)
ps. 烤架旁邊那個像是鐵熨斗的東西不知道到底是幹嘛用的? 把肉押出烤架的條狀紋嗎?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