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塔斯馬尼亞 overland track-Day 2 湖之日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 就看到兩位”賢慧”的嚮導在幫我們準備早餐&今天的中午便當
我們的早餐有燕麥X藜麥X(?)雜粥, 豆子湯, 優酪乳, 麵包 & 特製蛋糕, 再搭配多種穀物, 水果罐頭 & 多種果醬… 每天都會有點小變化, 不過吃到最後幾天, 就會少拿一點麵包蛋糕之類的罪惡澱粉製品…

客廳有很大面的窗戶, 昨天太晚進來, 光線不好, 早上想來補拍個窗景, 結果… 大霧~~~

(官網對小屋的介紹說明) 由於位置偏遠,這些小屋在某些方面具有自主性。雨水從屋頂流入水箱,小屋內設有自堆肥的無水式廁所。提供無磷肥皂(洗髮精/沐浴乳),所有廢水均透過隔油池和砂濾器進行分離,殘留物與所有其他垃圾一起定期從每個地點清除。天然氣和太陽能是唯一的能源,用於照明、取暖和烹飪。

小屋的供應也是一個獨特的過程。每個季節只有兩次,食物、酒和瓦斯的供應會由直升機空運進來,而所有垃圾和廢棄物則被空運出去。國家公園內什麼也不會留下。

D2的表訂行程 : Barn Bluff Hut –> Pine Forest Moor Hut (步程約 6小時)
今日早上要去冰河湖 Lake Will,湖邊有罕見的白色沙灘,再往前走是溫德米爾湖(Lake Windemere),不畏寒冷的人可以下湖游泳。下午經過一片廣大的平原,搖籃山和Barn Bluff在我們身後,往前看,莊嚴的西皮立翁山Mt Pelion West 進入視野。

8點多, 所有人都已經整裝完畢, 所以嚮導決定我們可以提早出發…
剛走沒多遠我就默默停下來把狗鐵絲穿上, 這個細細的霧雨很討厭, 時間久了就還是會濕啊, 還好今天早上很冷, 多一層防水不會熱到抓狂

天啊… 這個大霧~ 昨天的天氣超好, 今天反差有點大啊~~ 唯一慶幸的是沒有真的下雨, 老天爺有ㄍㄧㄥ住

這有點像鳶尾… 回來查到果然是塔斯馬尼亞本土的品種, 官網上也有特別介紹, 超美的啊
white ​flag iris 白旗鳶尾是塔斯馬尼亞島常見的本土鳶尾品種(澳洲南部地區也有發現),多年生開花植物,從春季到夏季開花,由於花瓣大且兩側對稱,也被稱為butterfly iris蝴蝶鳶尾。

這是蜂蜜灌木Richea scoparia, 昨天看到一大叢橘色的, 今天這是白色, 我比較好奇的是那個”花口”為什麼都這樣看起來爛爛的啊? 顏值直接扣分

ps. 這花屬於杜鵑花科Ericaceae, 但長相沒有一點像

巨大花束… 偷懶沒拍細部, 想說回家裁切直接變特寫, 沒想到… 因為它太密, 普通放大還是一坨, 放到極大又看不夠清楚… 只能期待有機會能再遇到

這支更慘, 全花掛滿水珠, 對焦點跑掉… 可惡! 這兩種花都很有特色的說!

高山皂角藻(Gleicheniaceae)Gleichenia alpina(高山珊瑚蕨)是一種塔斯馬尼亞本土常見的本土地蕨,生長在沼澤高山和亞高山植被。
其實是葉子前端那個小球吸引了我

來到will湖的岔路口, 我們在這邊下背包, 我的背包是開口用捲收, 然後有3個背帶扣扣住兩邊&中間, 那個背帶扣很緊, 本想這樣的袋子不用再套背包套防止鳥開包, 但嚮導對這裡的鳥有非常強大的自信, 所以最後就是把我的包藏在所有的包下面… 哈哈!

沒有背包, 大家走路都輕快好多… 不過嚮導讓我們把雨衣雨褲都穿上, 因為他們覺得天氣不妙, 哀…

這一塊地墊植物的配色好漂亮… 我們不僅走路很小心不要去踩到, 連登山杖都用得很小心, 深怕戳到

半路經過的小水塘, 在白霧裡變得很夢幻~~

很像是走在中式/日式花園裡

這個… 那種一節一節的感覺有點像木賊, 但應該不是

這是它結的果, 看起來很可愛

這棵尤加利的樹幹濕了, 結果顏色show不出來, 直接變黑白迷彩, 可是還是很吸引人

仔細看, 發現有不少蒴果長出來了, 不過還很幼齒, 好青澀啊~~

Lake Will到達, 因為大霧, 所以看不到對面, 只能看到這邊的湖岸, 整個湖長怎樣完全沒概念…

這個湖最著名的就是白色的沙灘, 以及環繞湖岸的塔斯馬尼亞特有的pencil pines鉛筆松

嚮導特別介紹大名鼎鼎的”鉛筆松” (但它其實是柏的一種, 不是松),是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的特有物種。樹木的壽命可達 1000 年以上,每年直徑保持約 12 毫米的緩慢生長速度。

因為鉛筆松是一種高度火敏感的物種,因此最古老和最活躍的種群都位於潮濕地區,所以可以看到圍著湖邊長了一圈的鉛筆松。

樹枝上也有很特別的植物, 長的好像碗或盤子… 這是一種地衣lichen

ps. 地衣不是一種單純的植物, 而是真菌與藻類的共生體,真菌可得到藻類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物質,而藻類也藉著真菌取得水, 礦物質, 並得以固著在岩石或樹皮上面,二者因此而互蒙其利。
— 松蘿就是枝狀地衣的一種,也有人稱它為”絲地衣”

沿著湖邊前進的時候, 熊熊在旁邊灌木叢下發現白閃閃, 奇特的地墊植物, 它長得好像那種樹枝狀的珊瑚

查完一堆資料, 最後發現這也是一種地衣

看到這白花花的一團, 以為是跟上面同款, 仔細看才發現它的枝幹整個是洞洞, 雖然很美, 但我想到的是骨質疏鬆症就是長這樣…

ulchrocladia retipora,俗稱珊瑚地衣或蕾絲地衣,常見於大洋洲地區的亞高山泥炭沼澤中。因為獨特的結構增加了氣體交換,緩和了極端溫度,並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光和水的獲取,有助於在裸露的荒地中生存

查資料的時候發現有趣的事
我一直以為末端是沾到土髒掉, 結果這是人家的子囊盤apothecia (孢子就存這裡面), 顏色這麼深, 看起來孢子大軍很快就要出征啦!

還有, 根據wiki的資料, 塔斯馬尼亞的空氣污染監測站(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網路的一部分), 就是使用這種地衣作為空汙的生物指標,以確定塔斯馬尼亞州大氣中的氮和硫沉降等的影響。

走回步道岔口的路上才注意到湖岸邊整排的鉛筆松, 而且眼前這棵還是三胞胎…

再度背上背包上路

這粒鈕扣草的花… 我本來以為眼花, 抓過來仔細看, 真的是半黃半白, 黃色的是花, 白色的絲狀物就不知道是啥? 感覺是黃色花瓣脫出後, 裡面剩下的花蕊

步道邊上好幾塊石頭遠看像是被漆上橘色的油漆, 近看… 又是一種地衣, 感覺今天跟地衣很有緣

步道的下方有另一層木頭棧道, 像是新棧道就直接蓋在舊棧道的上面
新原料, 新工法, 新概念…

下面大大小小的湖好多, 我們早上穿過的地方,以前是冰川的路徑,所以打磨出高低起伏的平原,淺湖&沼澤地

來到湖邊啦! 這個枯木很有玉山圓柏的fu

塔斯馬尼亞歷年來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森林火災, 被破壞的高山生態系統將消失幾個世紀, 也許永遠消失, 因此目前有針對部分珍稀的植物品種進行種子基因的保留, 希望能盡避免特殊植物的滅亡

(圖片來源 : Overland Track Tasmania – Tin Dragon Cottages )

找資料找到後來發現介紹overland track的blog幾乎都會拍到這棵樹, 可惜我們只看到一片白牆, 但這篇的則是清楚的拍到後面背景的大山, 真的太幸運了… 這兩座山接下來兩天也常會遇到它們

突然在旁邊濕地發現美麗的小花, 領隊走過旁邊說: 啊~ 這就是仙女圍裙
… 這名字也太夢幻了吧…

Utricularia dichotoma 雙岔狸藻(雙岔指其花序二叉分枝),又名仙女圍裙[Fairies Aprons],為狸藻屬多年生陸生食蟲植物。
… 傻眼, 這也是捕蟲植物?

查了一下仙女圍裙是怎麼抓蟲的… 竟然是它的地下匍匐莖具有似小瓶子的捕蟲囊, 水生生物接觸後, 囊口門就會瞬間打開及閉合。

這個仙女圍裙實在太難拍, 花小莖細, 又是群生, 背景又亂, 超級難對焦的…我跟前輩兩人從蹲著, 變跪著, 最後我是直接趴到步道上拍… 不知不覺就被隊友偷拍, 哈哈!

來到溫德米爾湖(Lake Windemere), 我們要在這裡午餐

官網介紹說這裡是游泳的好地方, 本來有隊友也想去湖裡游泳, 不過今天頗冷, 看看我們的人穿了好幾層就知道, 但其實現在這個溫度對當地人來說畢竟是夏天, 所以… 兩位嚮導全都去跳湖了…

這兩位速度好快, 我們便當還沒嗑完, 他們已經燒好水, 搞定所有人的飲料, 跳下去浸了兩下然後又上來穿好衣服

下午開走沒多久, 我們就看到地上有個大洞, 據嚮導說這是袋熊Wombat挖的洞

2012年一項研究,追蹤到一隻袋熊有14處不同洞穴,棲地範圍達到172公頃,等於6.6個大安森林公園。袋熊的地洞網絡龐大且複雜,是由無數個地洞相互連結而成,具有相當保護功能。通常,袋熊在一個洞穴只會睡幾個晚上,然後又搬到另一個洞穴,因此牠的棲息範圍可能會有許多「空房子」。
2015年的一項研究,在34個袋熊洞穴外面設置攝影機進行追蹤,發現驚人結果,各種不同動物利用袋熊洞穴次數比主人還多,在8週內到訪近2000次。
袋熊地洞冬暖夏涼,日夜溫差不到1℃,在大火中,地洞提供了重要的緩沖作用,因此在澳洲幾次野火危機中,這些地洞能為其他野生動物提供地下安全庇護所。

我們發現雨天裡, 雨水沿著尤加利樹留下來時會像洗泡泡浴一樣…
其實是尤加利樹的葉子和樹皮裡,本來就有天然皂素(saponin,又稱「皂苷」) , 皂素有起泡的特性, 經過滂沱大雨的洗滌和溶解,便自然產生反應。如果長期缺乏降水,樹木囤積太多皂素,雨後湧出的泡沫量就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在造景這方面, 塔斯馬尼亞的尤加利樹跟圓柏很有一拚的本錢, 很容易就成為鏡頭焦點

這裡是公共的第二間木屋Pine Forest Moor Hut 松林荒原小屋, 就… 經過借個廁所^_^

這些尤加利樹的感覺有點像非洲的金合歡樹, 樹葉稀疏又都長在樹頭, 好幾個人都異口同聲 : 好像非洲啊~

本來以為這些濕掉的石頭會滑, 還好走起來OK, 不然為了閃積水要跳來跳去的時候就會很恐怖

官方是希望健行者穿高筒靴打綁腿, 但這兩項真的就不是我會用的裝備

溫帶雨林跟熱帶雨林還是有差, 不過跟濕熱比起來, 我比較喜歡濕冷… 至少走起來比較舒服

我們在地上發現奇異的果子… 領隊跟嚮導都說可以吃, 但這些是我們在泥土地上發現的 (照片是特地放到草上擺拍), 所以還真沒勇氣直接放嘴裡

原身長在樹上的樣子, 圓滾滾的, 跟掉下來的蜂窩狀樣子完全不像

Cyttaria Gunnii,俗稱桃金孃橙myrtle orange或山毛櫸橙beech orange,是一種橙白色、可食用的fungus真菌類植物。這種食用真菌僅會寄生在特定的樹種上, 澳洲族群僅在Nothofagus cunninghamii 俗稱桃金孃山毛櫸或塔斯馬尼亞桃金孃 (就是上一篇在瀑布水源嚮導介紹的樹種之一)上發現

這顆的山毛櫸橙看起來快”熟”了, 依稀可以透光看到裡面的蜂窩狀

這些真菌在寄主樹上形成球形木質蟲癭,但似乎不會在寄主樹之間傳染。它們是多年生植物,每年產生子實體作物。子實體為球形或梨形,直徑可達 2.5 公分,在春末和夏季(11 月至 1 月)成串出現。

樹上的山毛櫸橙外面都有一層膜, 看起來圓滾滾的, 但掉下來的, 很多就沒有外面的膜, 露出裡面蜂窩狀的樣子, 我把它剝開, 這是內層的樣子, 很像長得很亂的玉米…。

後來我有找到伸手可得的山毛櫸橙, 不猶豫馬上咬一口, 沒什麼味道, 就很脆的白木耳的口感

我們一路上看到不少這種黃色的小蘑菇, 是真的很小, 又都在爛泥裡, 很不好拍, 好不容易遇到這三隻, 好有趣, 按照小中大排排站, 而且正好是在容易拍照的路邊, 太好了!

突然發現步道上有刻字 : 松林荒原

哇… 這個花的造型太強了! 可惜我沒找到她的名字

正好有沾滿雨水的蜘蛛網在旁邊, 看起來像是做了噴水的特效

這植物看起來像是螺旋桿

鈕扣草通常都一球連著一球, 難得這一球自己隔離出來, 我馬上腦補這傢伙得了「社恐」

前面才說到松蘿是地衣, 馬上就看到路邊的木頭標示桿被松蘿給包了

遠遠看到一群人狂招呼, 走近一看… 一整池的仙女圍裙! 這果真的是超狂的

視覺上很震撼, 但拍照很難拍, 最後決定拍局部… 小小一個方塊就夠亂的, 拍大景就雜亂到不知道在拍啥

再度被隊友”偷拍”… 雖然很想趴下去拍, 但下面是爛泥, 又不能拍趴在草上, 只能盡量蹲低, 又怕重心不穩掉進水裡就好笑了

今天就在湖邊的時候滴了些雨, 其他時候就是這樣陰沉沉的, 不過遠方的雲好像散了, 多少可以看到一點山頭

老外健行時是大多是直線前進, 看到水坑直接踩, 不像我們我們會左閃右避走邊坡
照嚮導的說法, 我們這樣走會導致步道邊坡被破壞, 越來越往外擴… 想想也是, 所以後來我會盡量走在步道範圍內, 但太深的水坑 & 爛泥坑還是會躲, 我的腳小, 鞋子又是平口, 真的比較容易浸水啊~~

對於這種很有造型的樹, 真的忍不住要來一張

(隊友照片) 休息時間, 我們的另一位嚮導先離我們而去, 他要去小屋準備, 結果幾位快腳下意識地就跟上衝了, 被我們硬生生叫回來, 這不是私奔的時候啊~~

福斯山谷展望台(Forth Valley Outlook)看出去的景觀…
可惜了! 雲層有點低, 啥山頭都看不到, 真的是齊頭砍平…
本來以為可以看到山頭, 結果發現這裡的展望就真的是這樣…, 那到底要看啥重點啊?

1986 年,此地區是伐木者和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之間的戰場,抗議者將伐木者拒之門外,直到聯邦政府決定該地區應納入擴大的世界遺產區。因此,福斯河觀景台提醒人們,即使在搖籃山聖克萊爾湖這樣的世界級國家公園,保育工作也岌岌可危。

原本以為很快就可以到今天的小屋, 沒想到要先穿過眼前的森林…

這片是桃金孃山毛櫸雨林, 放眼望去, 扭曲的樹木讓樹林看起來更雜亂, 路徑上滿是斷木、樹根、亂石,高高低低,縱橫交錯,要很注意腳下

由於樹木阻擋了大部分光線,除了苔蘚和真菌之外,林下幾乎沒有任何生長。

一般跟著木棧步道走沒問題, 但在樹林裡就靠這個橘色的三角標誌, 看尖頭朝哪邊, 就往哪邊走

在樹上竟然發現綠色的大腫瘤

又一個, 上面長滿了青苔一類的植物

這個是芹葉松Phyllocladus aspleniifolius (Celery-top pine), 難得領隊教了之後我還記得&認得, 因為它的葉子真的有像芹菜

但… 其實那個不是葉子, 根據植物學家的說法,這些葉狀器官實際上是扁平的樹枝。它們執行與葉子相同的功能,但它是樹枝不是葉子。

ps. 芹葉松是塔斯馬尼亞特有的植物,也是塔斯馬尼亞分佈最廣、數量最多的針葉樹。它的新葉呈針狀且纖細,成熟的葉子退化為微小的棕色鱗片。

突然變成了Pandani潘達尼的森林

這個完美演繹”步步高升”

這樣猛一看很像台灣一些長滿鳥巢蕨的步道, 有種空中花園的fu

終於… 看到這根標誌就表示木屋不遠啦!

今天走了15.8K, 總共花了7小時40分(含休息), 相比昨天才走13K多, 今天雖然有點上上下下, 但感覺超輕鬆, 有可能是早上就開始走, 不用趕路, 心裡輕鬆很多

因為早早就到山屋, 所以我們從點心就開始喝本日的葡萄酒, 今天的晚餐一樣非常美味, 完美的一天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