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自駕-3_懷曼古火山谷Waimangu volcanic valley

一大早我們先去redwoods紅杉森林走了一圈, 然後開車到距離羅托魯瓦市中心約 20 公里的懷曼古火山谷Waimangu volcanic valley (官網)

懷曼古火山裂谷是 1886年塔拉威拉火山噴發後而形成,號稱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地熱谷。Waimangu是毛利語,意思是“黑水”。

ps. 塔拉威拉火山Mount Tarawera就是照片右後方那個黑黑禿禿的山

因為時間正好在中午前, 本來想把午餐帶進去吃, 想想要帶一堆東西太麻煩, 所以大家就地在停車場開吃

這個三角飯糰是團友共同準備的, 有人負責煮飯(用湯鍋煮飯真的很強), 然後用團友特地從台灣帶來的海苔, 香鬆 & 三角飯糰的專門包裝, 就這樣美美的包了八人份的飯糰, 再加上水果和飲料, 簡單好吃又經濟實惠

ps. 看看我們行李塞滿後車箱的樣子, 塞了幾次, 每個行李都有標準的位置跟擺法, 放錯就會塞不下…

這是櫃台給我們的園區地圖, 從門口到湖邊碼頭有條約4.5K的步道(紅色虛線), 沿途可欣賞地熱景觀, 然後到湖邊搭遊船
我們買的場次是12點入場+2: 00的船票, 也就是說, 你要在2小時內走完4.5K, 若是走不動, 不用擔心, 有免費的園區巴士可搭(紅圈B是停靠站)

1886年塔拉威拉火山爆發時,有22 個火山口從地面爆裂,大部分被埋在羅托馬哈納湖Rotomahana湖水之下,有些則分布在懷曼古火山谷。
看上面地圖, 藍色圈(火山口湖)&橘色圈都是火山口, 橘色圈的火山口因為沒有任何明顯活躍的地熱特徵, 而且被原生灌木完全覆蓋, 所以不容易觀察

ps. 哈薩德山步道 Mount Haszard Hiking Trail — 就是地圖中央那條黑色虛線, 標示A…F, 它會經過幾個火山口(橘色圈), 步道長約1.2 km, 爬升65m下降75m, 約要走20-30分鐘
途中可以眺望園區主要景觀, 但因為路徑陡峭, 一般不會特別建議遊客去走
…我們有兩位勇腳二話不說的就給它上了…

第一站旁邊有個很有毛利特色的雕塑, 說明牌上寫 “Ruaumoko” , 但牌子有點斑駁, 沒興致研究落落長的內容, 拍完照直奔觀景台

ps. 在毛利神話中,Rūaumoko(也稱為Rūamoko )是地震、火山和季節之神。他是 Ranginui(天父)和 Papatūānuku(地母)(通常稱為Rangi 和 Papa)最小的兒子。… from : wikipedia/Rūaumoko

第一個眺望點是Southern Crater南火山口,在1886年塔拉威拉火山噴發形成,此後一直沒有特別活躍。

火山口內的湖泊是雨水蓄積所形成,約兩米深,被稱為翡翠湖Emerald Lake,湖水通常是棕色的,但會根據湖中植物的生長情況而有所不同,有時會出現紅色水生蕨類植物生長。
(網路上蒐圖可以看到很美的磚紅色湖泊, 但我們看到的就是髒髒醜醜的棕綠色)

再往前, 遠遠就看到讓人驚嘆的美麗湖泊, 這是這地區最大的火山口-Echo Crater迴聲火山口 & 世界上最大的溫泉-Frying Pan Lake煎鍋湖

迴聲火山口最早也是在1886年塔拉威拉火山的噴發後形成, 但在1917年發生的一次大噴發, 擴大了整個火山口面積, 並使得地熱泉流出, 讓原本只是個小平台的”frying pan”形成現在看到的超大煎鍋湖

ps. Echo Crater迴聲火山口最近一次爆發在1973年, 泥漿噴了100公尺遠

這個煙氣還真的有像是冒油煙的平底鍋,但湖水冒泡+湖面冒白煙不是因為湖水溫度沸騰,而是二氧化碳和硫化氫氣體離開水面後形成

煎鍋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溫泉,面積達 3.8 公頃(約五個橄欖球場),平均深度為6公尺,最深處有到20公尺。湖水保持約50至60°C,pH值平均為3.8,但有些溫泉出口的pH值為8.2至8.7,這也影響到不同藻類的生長。
…from : wikipedia/Frying_Pan_Lake

在湖水對面, 可以看到熱氣騰騰的大教堂岩石 Catheral Rocks, 湖水跟岩石上的水蒸氣被風一吹, 飄來又飄去的, 真的是煙波渺渺, 仙氣爆棚

拉近看大教堂石 … 由流紋岩組成,估計有 6萬多年的歷史。

流紋岩rhyolite 是火山的酸性噴出岩石,其化學成分與花崗岩相同,「流紋」指岩漿凝固前的流動產生的紋理,由於形成時冷卻速度較快,使礦物來不及結晶

轉過另一角度看大教堂岩石, 同時從這個角度可以清楚看到, 在這又熱又酸(or鹼)的湖底, 竟然長滿了藻類

煎鍋湖水流出成為Waimangu Stream懷曼古溪,隨著水的流速減慢和冷卻,邊緣覆蓋著精緻的二氧化矽構造和五顏六色的礦藏,其中含有微量的砷、鉬、銻和鎢,而河床則是根據水溫和硫濃度的不同,藻類和細菌形成了從橙色到鮮綠色和藍色的鮮豔色調地毯

在距離入口 1.2 公里處,有一個介紹Waimangu 間歇泉的看板 (標記# 12) (我沒拍, 只好用其他照片混充)

Waimangu間歇泉於 1900 年誕生並開始噴發,曾經是世界上最高的間歇泉。它每次噴發時間長達 6 小時,每 36 小時噴發一次的周期,水柱高度達到 100 米,但能夠爆發到 400 米高。猛烈的間歇泉噴出大量的水,以及黑色的沙子、泥土和岩石,因此得名“黑水”或Waimangu (也就是這個地熱谷名稱的由來)。但是到 1904 年,間歇泉突然變弱,停止,並進入休眠狀態。

當懷曼古間歇泉停止噴發時,周邊地區的熱流活動(hydrothermal activity)增加,導致 1917 年迴聲火山口噴發,&形成了煎鍋湖。

ps. 現在世界上最高的間歇泉是黃石國家公園的Steamboat Geyser蒸汽船間歇泉,水柱可達90公尺高

位於懷曼古溪沿岸的沉積地層上(sinter terraces),有好幾個溫泉出口,被稱為”Nga Pula o te Papa” (Hot Springs of Mother Earth 地球母親的間歇泉)

我們到的時候, 這些個小間歇泉不斷噴煙, 結果我拍的幾張照片都是白茫茫一片

終於拍到其中2個清晰的噴口, 長得好像馬蹄鐵

大約在距起點 1.5 公里處, 來到售票人員強烈建議必訪的點- Inferno Crater 地獄火山口 & 地獄火山口湖 (步道地圖#18)

這個迷霧繚繞的藍色湖泊雖美卻碰不得,因為湖水酸度高達 pH 2.2,水溫在35至80°C之間。火山口周圍環繞著高聳的岩壁,在岸邊和湖後的懸崖面上可以看到一些活躍的噴氣孔,這個火山口同樣是在 1886 年塔拉威拉噴發時形成的。

ps. 前面兩個湖的名字都跟火山口不同, 這個火山口跟湖的名字終於一致了

Inferno Crater Lake 有一項特點,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類似間歇泉狀特徵”地形,它的間歇泉位於池底,所以看不到它的噴發,但水位會有週期性(約38天)上升和下降,湖泊水位變化可達6-12米,
— 當水位較低時,湖泊可能是暗灰色,溫度下降到35°C;
— 湖水滿盈時深達 30 米,懸浮在水中的二氧化矽顆粒會使湖水變成深藍色,且溫度上升到75°C以上。

地獄火山口湖出來有一個Bird’s Nest Terrace鳥巢台(#19),這是一個精緻的二氧化矽石台,頂部有小火山形狀的鳥巢泉,有熱泉不斷噴發。露臺上覆蓋著藍綠藻,它們無法在泉水流下來的熱水流中生存,

我記得好像有拍, 但對照網路上照片找了老半天, 只有這張有點像又有點不像…

我被這個像是迷你梯田的沉積石台給吸引

景觀點上標的數字可以比照園方給的地圖上面的說明, 但我實在太懶, 通常就直接拍照, 結果回家後發現不是搞錯重點, 就是拍成大景, 看不出重點在哪…

Waimangu Stream懷曼古溪(熱水溪) 從煎鍋湖流出, 流經哈薩德山Mt Haszard山谷 , 與 Haumi Stream(冷水溪) 匯合, 最後流入步道終點的羅托馬哈納湖 (Lake Rotomahana)。

ps. 哈薩德山Mt Haszard 是以在1886年塔拉威拉火山爆發中喪生的一所毛利學校的老師來命名, 他和他的三個孩子在這次事件中喪生, 幸運的是, 他太太還有兩個女兒存活了下來 (點我看故事)

沿著山谷往下,經過一大片由二氧化矽沉積而成的石頭平台,因為這個黃褐顏色的池水而被命名為”碘池”

對面好像有條路, 但我們過不去啊~~

懷曼古火山裂谷中的所有植被在 1886 年塔拉威拉火山噴發被徹底摧毀,100多年過去了,通過風和鳥類散佈孢子和種子,懷曼古河谷的植物生命重新建立起來;沒有人工種植植物,完全以自然演替的方式重新繁衍該地區。

現在包括近 50 種不同的樹木和灌木物種、大約 50 種蕨類植物和相關植物以及許多草本植物,形成山谷植物豐富的生態系統。

我們8人隊伍在出了煎鍋湖就走散了, 我跟朋友在地獄火口湖前撿回2位司機, 然後又走了好一陣, 2位衝最前面的同伴在路的另一頭出現, 搞半天她們自己加碼走完哈薩德山步道 …速度也太快啦!~~

ps. 加碼烏龍是因為一位不知道主要步道要繞出來, 看完地獄火山口, 旁邊有路就往上直衝, 然後另一位就去追人, 結果腳程很快的兩人就這樣把它走完了…強!

看到塔拉威拉火山Mount Tarawera & 羅托馬哈納湖Lake Rotomahana

1886 年6 月 10 日塔拉威拉火山Mount Tarawera噴發,噴發於凌晨開始,持續了大約 6 小時,山峰在猛烈的噴發中裂開,並形成一條向西南延伸 17 公里長的裂谷(懷曼古火山裂谷),熔岩和灰燼覆蓋了整個地區,植物和動物都被滅絕了。數個村莊被毀,住在周邊的毛利人,約 120 人隨著村莊一起被岩漿流石活埋。

Waimangu懷曼古火山谷是世界上唯一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創造的地熱系統,它的演化自形成之日起就被監測和記錄,包括確切的時間和事件,為新生態系統的演化提供各項研究及獨特的記錄。

羅托馬哈納湖Lake Rotomahana
在 1886 年噴發之前,這裡原本有兩個小湖(羅托馬哈納湖(暖湖)和羅托馬卡里里湖(冷湖)),火山噴發後,不斷擴大的裂谷到達羅托馬哈納湖時,因為湖水與岩漿接觸,導致大爆炸,湖泊跟著消失,數年之後,周圍溪流開始填滿原本的湖床與數個火山口,到 1910 年左右,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湖泊。 

最早的羅托馬哈納湖的湖水其實是向北流入塔拉威拉湖,但因為大量的火山灰和其他火山物質堵塞了通道,所以新生成的羅托馬哈納湖沒有出口,導致湖面比原來大 20 多倍,現在也是羅托魯瓦地區最深的湖泊 (它是羅托魯瓦地區第7大湖)

佔地面積: 8 平方公里 | 湖面長度: 6.2 公里 | 湖面寬度: 2.8 公里
平均深度: 51 公尺 | 最大深度為 112 米

這次火山爆炸,也使得原本位於羅托馬哈納湖畔,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 “粉紅與白色溫泉梯田” (Pink and White Terraces) 從此消失,原本以為被爆炸的力道完全摧毀,但在2011年發現它們被火山灰掩埋後沉入羅托瑪哈納湖底。

從園方給的地圖, 可以看到羅托馬哈納湖Rotomahana 原來vs現今的大小差異, 圖上也標出湖畔的兩座石梯田的位置(#9 & #11)

很棒的介紹 : Pink and White Terraces of New Zealand (看圖片, 很像是土耳其棉堡)

在湖邊有一大群水鳥, 有黑天鵝, 還有一群白頭鴨/黑頭鴨

後來查了一下,原來這些鴨子是紐西蘭特有種(學名: Tadorna variegata黑胸麻鴨),一般稱為天堂麻鴨paradise shelduck,也被稱為天堂鴨paradise duck,或毛利語中的pūtangitangi ,是麻鴨的一種。白頭是母鴨,黑頭是公鴨,通常成對活動,而且成對終生待在一起。

ps. 紐西蘭允許獵鴨,狩獵季節通常從5月的第一個星期六開始,到7月31日結束。不過羅托馬哈納湖是野生動物保護區,禁止所有鳥類的狩獵…但可以釣魚,湖裡有不少鱒魚,其中的Rainbow trout號稱是世界上最純淨的虹鱒魚。

我們到碼頭沒多久, 正在擔心一直沒出現的夫婦兩人, 沒想到兩人爽搭園區巴士, 正好在遊船到達前到站下車…太好啦~~ 全員到齊上船啦!

大約 1600 年 – 毛利人在羅托馬哈納湖附近定居,並將他們祖先的埋骨在塔拉威拉山Mt. Tarawera山上,而將其視為部落的聖山。目前塔拉威拉山仍屬於當地部落所有,進出的道路被封閉,僅限於獲得授權的旅遊經營者進入,所以必須參加有限定導遊的行程才能到達山上。

近看…是說塔拉威拉山那個大坑有點扯…
塔拉威拉山海拔1111公尺,有三個山峰(熔岩火山口),這些火山穹丘是由大約 18,000 年前開始的一系列噴發形成的,1886 年爆發後,三座裂縫噴發口合併成爲長達6公里的巨大縱裂,這個陷落火山口,將整座山幾乎破成兩半 (看空拍的照片(點我)) 。

遊船開進一個類似小港灣的地方, 海灣幾乎是一個完整的圓形, 船長說這下面也是一個火山口, 查了一下地圖, 這裡叫”star hill crater”星丘火山口 – 是第一批再生植物的所在地

ps. 不知道為什麼這邊的湖色變成綠色, 跟外面主湖的顏色差異好大

遊船把我們帶到一側湖岸, 我窩在旁邊看地圖解說, 沒注意聽船長說話(之前一直介紹火山爆發的歷史), 還好有好心的遊客特別提醒, 說等一下有間歇泉會”爆發”, 趕快跳起來呼喚大家: 相機準備…

噴發情況從左到右, 右上那張照片差不多是水柱最高的時候, 這個間歇泉大約每 16 分鐘噴發一次

這個紅到不行又狂冒煙的岩壁, 被戲稱為Steaming Cliffs 蒸氣懸崖 (其實人家有名字, 叫Donne Cliffs), 紅色是因為氧化鐵造成的

船長靠近山壁讓我們拍照, 他介紹了一堆, 我聽的模模糊糊, 就隨便拍吧…

畫面中靠近湖面有個向上&向前開口的間歇泉, 但是現在因為湖水的水位上漲, 水從下面洞口進去, 結果就冷卻掉間歇泉的噴發…

Rotomahana 湖沒有出水口,因此湖的深度根據降雨量和蒸發量,會有超過 1 公尺的變化

另外旁邊還有另一個間歇泉出口, 兩個突出的片狀結構被稱為天使之翼Angel Wings (我其實覺得它像開了口的大貝殼), 我們船過去的時候, 只看到它冒煙, 沒看到有噴水

遊船繞一圈約 45 分鐘, 上岸後可以直接搭巴士坐回園區門口, 不用辛苦的再走回去…

接下來要往陶波Taupo來去了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