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自駕-8_道佛峽灣 (Doubtful Sound)3天2夜

我跟朋友在排行程時, 峽灣是必要行程之一, 考慮要去道佛(Doubtful Sound) 或是米佛(Milford Sound), 道佛被我嫌交通太遠太花時間, 米佛則是觀光客多到爆, 有點興趣缺缺, 我陷入糾結之中

沒想到朋友說找到道佛3天2夜的行程, 而且是睡在峽灣碼頭附近, 這樣不會匆匆來匆匆去, 還有機會在峽灣步道走走, 也不會卡在船上無聊, 就是它了!

道佛峽灣全長 40 公里,最寬處2公里(通常不到 1 公里),深度達 421 米,比米佛峽灣大 3 倍。它是紐西蘭第二長,but最深的峽灣。

(圖片來源 : researchgate.net) 道佛峽灣位於峽灣國家公園Fiordland National Park之中

峽灣國家公園位於南島的西南角,於 1952 年成立,為紐西蘭的第三個國家公園,是 13 個國家公園中最大的一個,面積達120 萬公頃,包含山脈、湖泊、峽灣和熱帶雨林環境。
峽灣國家公園於1986 年被列為世界遺產,並於 1990 年併入 蒂‧瓦希普納穆 Te Wāhipounamu世界遺產的一部分(包括4個國家公園)。

ps. 我們這次算是拿到1.5個紐西蘭的世界遺產, 東加里羅國家公園 & 0.5個 Te Wahipounamu (庫克山&峽灣國家公園) 。

(圖片來源 : The Switchel Traveler) 我們道佛峽灣的3天行程 :
day1 ➜ 馬納普里湖Lake Manapouri (渡船) ➜ 威爾莫特山口Wilmot Pass (巴士) ➜ 峽灣(觀光船)
➜ 威爾莫特山口Wilmot Pass (巴士), 中途下車去住宿點
day2 峽灣區自由活動 (步道漫步)
day3 威爾莫特山口Wilmot Pass (巴士)➜ 馬納普里湖Lake Manapouri (渡船)

我們一早摸黑開車到馬納普里湖 , 沒想到竟然在快到時就開始下雨, 接下來幾天的天氣預報也是不樂觀, 傷腦筋

ps. 我們透早經過山區, 跑前面的2車竟然遇到鳥擊, 據說像是小隻老鷹, 我們後來經過時, 確實差點壓過一隻在路上掙扎的鳥, 但我們只來的及大叫閃過

隨著渡船從湖的東岸往西前進, 遠處漸漸開出藍天, 感覺好像可以期待一下

ps. Manapouri 馬納普里湖是紐西蘭第五大湖(第2深),原為河谷,受冰川切割而加深,加上冰磧攔截,形成湖泊。湖的位置海拔 178 米,最大水深444米,也就是湖底比海平面還要低很多

在馬納普里湖西岸,我們看到了許多塔架和懸索,這裡是馬納普里水電廠Manapōuri Hydro Station,它是一座地下水力發電站,也是紐西蘭最大的水力發電廠…
它的特殊之處在於湖水從發電站進入,通過輸水管,垂直導引衝向213米深處的發電機組,帶動渦輪轉動,發電後的水再通過 10公里長的水路隧道,排入道佛峽灣。

過去遊客無法經由陸路到達道佛峽灣,在電廠建設期間,因為重型設備沒法從湖上運輸,所以修建了一條從峽灣底端的深灣Deep Cove, 直通馬納普里湖西岸的公路,這也是今天的遊客可以進入道佛峽灣的原因。

我在行駛中的巴士上試著拍山上垂懸下來的瀑布, 大光圈鏡頭的好處是快門可以盡量拉快, 真的讓我拍成了
(對焦在遠處山上, 近處的樹就變成動態)

道佛峽灣的降雨量很大,年平均降雨量為 3,000–6,000 毫米,我們看到的瀑布很多是仰賴降雨

ps. 我從臺北市政府主計處的資料裡面看到111年台北市的年雨量是2656.5毫米(近10年來最高), 道佛的雨比台北還多很多

道佛峽灣的經典照 : 從威爾莫特山口眺望道佛峽灣… 我本來以為巴士會直接載我們去搭船, 沒想到中途停車給大家下來拍照

這條從峽灣直通馬納普里湖的”石子路”於 1965 年完成, 長21.3公里, 通過海拔 671 米的威爾莫特山口Wilmot Pass, 所以這條路就直接被叫做Wilmot Pass Road

Wilmot Pass 雖然只是條石子路, 但它是紐西蘭最昂貴的公路 (確切價格有不同的報導,但每平方米約 80 美元), 導致造價昂貴的原因是因為下雪冰封&下雨, 使得道路修建期間一直被破壞然後要再重修

大約經過45分鐘的巴士行程, 我們到了道佛峽灣最頂端的深灣 (Deep Cove) 碼頭, 這裡所有人被分成兩組人, 一組人上一般遊船, 另一批則是要在船上住宿的人

回望… 威爾莫特山口就藏在那坨雲裡面

我們出發了, 這艘三桅帆船就是提供過夜的遊船, 正要去接它的客人

哇喔! 陽光好閃~~ 太讚了!

峽灣中的漁船… 道佛峽灣也有釣魚 (據說還可以打獵) 的行程, 這邊比較常見的是藍鱈魚、海鱸魚等

不得不說, 到處都是瀑布啊~~ 而且一個比一個漂亮, 看到不要不要的

真的很好奇, 就算是終年多雨, 但怎麼會有那麼多水源源不絕的從山上流下來

道佛峽灣包含兩個不同的水層,頂部表層 2-10 米是低鹽度層,因為接受周邊山區流下來的淡水,使得海水被稀釋,下面則是來自大海的鹹水。由於上下兩層互不相融且折射率各不相同,光線很難照射進來,因此一些深海物種如黑珊瑚等在峽灣較淺的地方被發現。

(朋友幫忙拍的照片) 雖然有陽光, 但站在外面風大又冷, 我穿的是防風保暖的衣服&褲子, 所以還蠻抗的, 只是待久還是會冷, 所以待一陣還是要回船艙回暖一下

早在 1770 年,詹姆斯‧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帶著船艦來到附近,由於峽灣比較狹窄,行船非常危險,他當時並未駛入,並將其命名為”Doubtful Harbour”。後來捕鯨者和海豹捕獵者重新命名為 Doubtful Sound 。
(中文有的翻成”神奇峽灣”, 或很直白的翻成”可疑峽灣”, 雖然有符合庫克船長的本意, 總之2個感覺都不優!)

“峽灣”國家公園 用的是”Fiord”, 而道佛/米佛”峽灣”用的是”Sound”…

Fiord (Fjord) vs Sound
Fiord特指冰川侵蝕的峽谷(冰河槽)形成的峽長海灣, 而Sound是由河谷形成, 通常會比較寬
道佛&米佛都是冰川峽灣, 所以應該叫Doubtful Fiord… 不過有些地方兩個字可以共用, 反正也叫習慣了, 所以就隨便啦!

道佛峽灣1年有200天以上在下雨, 我們行程前段也確實碰到下雨, 但一到峽灣, 轉頭變大晴天, 實在是讓人跟著心花朵朵開, 運氣真的是炸翻天

喔喔喔… 陽光折射下, 瀑布底下有彩虹出現啦!!

這個綠色大碗公很像是冰斗, 是嗎? 是吧!?

我們的小鮮肉解說員。他原本是站在駕駛艙裡面, 快到外海時才現身,他沿途解說峽灣的種種 & 提醒大家注意各種事物, 景象, 風景…

但因為我一直站在外面, 風吹得聽不清楚, 所以後來完全放棄聽懂他說啥

船將我們一路帶到了Tasman Sea塔斯曼海,這裡是海峽結束的地方,也就是出海口,風浪馬上變的超猛

讓小朋友來示範一下風浪的級數, 沒抓好就吹走啦 (家長有在後面顧著)…

ps. 站出來的女生各個都像瘋婆子

按照官方宣稱, 這裡有機會看到 Tawaki(峽灣冠企鵝)、信天翁、南方海狗或在地的一群寬吻海豚, 但我們今天只有一大群曬太陽兼睡到翻的海狗

船艙前面的台子上有放兩隻企鵝模型, 這隻就是Tawaki(峽灣冠企鵝, 又稱作毛利企鵝、鳳冠企鵝)… 我本來以為牠是黃眼企鵝… 另一隻好像是小藍企鵝

峽灣已被國際鳥盟確定為重要鳥類保護區,因為它是Tawaki(峽灣冠企鵝)的繁殖地。

早期毛利人稱道佛峽灣為 Patea帕提亞, 意思是“寂靜之地”

在回程的時候,船長將船開到海峽的一段,並關閉了船的引擎整整五分鐘,要大家安靜傾聽。
真的很靜,沒有人聲引擎聲,沒有蟲鳴鳥叫,沒有浪潮拍打的聲音,只聽到微風送來水傾瀉而下落在石上的聲音,光是這樣就令我感動到無以名之

欸, 竟然有船屋旅館藏在峽灣裡面, 我回來查了一下, 這間”blanket bay hotel” 好像在紐西蘭有不少間”分館”, 而且好像都還有營業

看到那些海上浮標, 這些在深灣工作的漁船應該是用蝦籠陷阱抓龍蝦(Rock Lobster, 當地人稱為Fiordland Crayfish)

我們晚上碰到一群漁夫也跟我們都住在同一間小屋, 重點是他們拿了一大桶的龍蝦進來, 看的我們眼紅嘴饞, 然後我就被派去問能不能賣我們一隻(通通賣更好, 都收!), 結果人家不賣, 但後來又跑來說他們不能賣, 但能”請”我們吃, 然後真的煮了一隻給我們, 真的是好吃到連舌頭都要吞下去

(圖片來源 : Wilmot Lodge官網 ) 我們在這間 Wilmot Lodge 住了2晚

這裡的房間就只有最基本的床(有枕頭棉被), 浴巾要另外付錢, 廁所浴室&廚房全都是共用, 3天2夜的食物全部要自己準備, 訂房的時候就很慎重的交代我們所有垃圾都要自己帶走

在道佛完全沒有網路, 可以跟管理人買, 一天(還是住宿期間? 失憶) 20紐還是25, 可以分享, 但頻寬不夠, 速度就看狀況, 總之我們就決定放棄聯網, 試試3天與世隔絕

因為沒法滑手機, 然後我們在客廳找到撲克牌, 結果就是變成大老二比拚的修羅場, 一開始是贏的人可以吃龍蝦, 這很棒! 但龍蝦吃完之後就變成最輸的人要吃指定的食物 (我們翻出從行程開始到現在都沒吃完的零食點心), 然後情況就變得超失控, 上場的絞盡腦汁使出各種奸猾手段, 務求”死道友不死貧道”, 結果就是各種奇怪的大翻轉, 搞得這三天時常都聽得到我們的大笑聲 (還好第一天就4-5位漁夫, 後面兩天就1-2位旅客, 我們幾乎算是包場)

這是管理人給我們的簡略地圖, 後來發現, 千萬不要參考那個相對距離, 地圖下半部的點其實要走很遠…

管理人在中間有標註路邊可以看到glow worm螢光蟲, 我們晚上有跑去找, 就在小屋出來不遠的路邊的山壁上, 在密密的雜樹林裡發現小小的, 一閃一閃的藍光 (完全拍不起來, 只能用肉眼看)

本來以為紐西蘭的glowworm都在洞穴裡, 沒想到樹林裡也有, 後來確定它們是存在於洞穴、懸崖、岩洞和其他”隱蔽的潮濕區域”。

這是從網路上的圖片去後製出來的, 大概模擬一下我們看到的感覺, 不像那些個著名螢光蟲洞那麼集中, 但那個神祕的藍光還是很讓人著迷

Glowworm 拉丁文學名為『小真菌蚋”Arachnocampa luminosa』,“Arachnocampa”的原意是“會發光、結蜘蛛網的蠕蟲” ,這種昆蟲生命週期大約只有一年。蟲卵經三個星期孵化成幼蟲,幼蟲經過9個月的獵人生活後結繭化蛹,羽化的『螢光蟲』成蟲外形像一隻大型蚊子,成蟲的壽命只有短短的3天左右,因為牠的口器退化,也就是沒有嘴巴可進食。因此成蟲羽化後就是只為了完成傳宗接待的使命。
(from: 『螢光蟲 Glow Worms』在洞穴中創造出銀河的夢幻發光生物 — 介紹得很清楚, 還可以去看照片)

我們說的glowworm其實就是幼蟲,它們大部分居住在洞穴頂部,會從口中吐出一條條沾滿數滴黏液的絲線,並將絲線絲垂掛在洞頂岩石上,就像是“釣魚線”般來捕捉/沾黏獵物,並用獨特的尾部發光器發出藍色螢光,吸引飛蟲落入牠的釣魚線陷阱,牠發光是為了捕捉獵物填飽肚子,而且不太會移動,與我們所熟知會到處飛來飛去的螢火蟲(firefly)發光是為了求偶交配大不同!

我們小屋後門出去就是Hanging Valley Track懸谷步道的入口, 這天從早上就開始下雨, 我們一直等到雨稍停才晃悠悠地出門

這條步道從 Deep Cove 到 Huntleigh Falls, 約1+1公里來回 (DOC: 1.9k/2-3hr, AllTrails: 2.1K/1小時22分鐘), 爬升約286公尺

這條步道路跡還算清楚, 路上也有看到的橘色三角形路標, 路面地形還滿多變的, 從碎石土路到樹根到岩盤, 難度不高, 就是滑… 走起來一點都不無聊

這段跟淡蘭古道的某些路段好像

因為處在長年潮濕的地方, 所以整條路真的都很濕

我們走到一半, 發現有隻鳥一直跟著, 還會不時跳到面前, 然後一直不停的吱吱喳喳, 像是一直跟我們對話碎唸, 所有人都掏手機相機想拍牠, 但牠超好動又很靈活, 很難抓到身影

查到它叫扇尾鳥fantail (獨特的扇形尾巴), 毛利人叫它pīwakwaka, 是紐西蘭常見的鳥類

走一走又開始飄雨, 雖然不大, 但實在有點惱人

感覺這條步道沒什麼人在走, 但植物並沒有瘋長到蓋住路跡, 應該還是有人定期來維護吧?

我們來到一處展望不錯的平台, 可惜今天的天氣不怎麼優, 只能指望老天挺住不要下雨

腳下是一條非常”奔放”的小溪

結果我們到這裡之後就找不到後面的路… 考量路況不熟又太濕滑, 決定來回去哦!

我們在半路上發現一條岔路往下, 然後不到5分鐘, 我們就發現這個瀑布, 感覺賺到啊~~
前面看到的小溪應該就是這個瀑布的上游

我們中午回到小屋吃午餐, 然後老天就又開始下雨… 下大雨~ 很好, 我們只能待在室內繼續混

下午等到雨終於停了, 我們又再度出門, 這次的目標是海倫娜瀑布步道, 管理員告訴我們沿著路往山上方向一直走, 可以看到左邊有吊橋, 步道就在另一頭

我們沿著威爾莫特山口Wilmot Pass Road 往回程的方向走, 沒多久就看見海倫娜瀑布就在左邊, 但我們走超久一直沒找到吊橋, 最後決定放棄步道, 直接從對岸拍瀑布也很OK

這是利用DOC的地圖&資料把道佛峽灣的步道標出來, 早上我們走的是紫色的hanging Valley, 綠色的Helena Fall沒走成, 但走回小屋的路上, 我們順便撿了一個超簡單的Brasell Point Nature Walk

ps. Old Doubtful Sound Track舊道佛灣步道因為太遠, 一開始就被我們放棄

這條自然步道只有700公尺幾乎都是平路, 非常好走

步道中有個小岔路, 可以看向深灣deep cove

這個剩下的樹幹長的超像巨大的(被拔出來的)臼齒

從自然步道出來, 就混到這個位於深灣的小沙灘, 這裡可以供遊艇下海/上岸… 看到那個速限的牌子我愣了一下, 一下子沒反應過來, 以為是車子的速限, 結果是船看的

這裡其實就在我們旅館的前面, 天氣好搞不好可以下去玩水, 只可惜太冷又下雨, 只適合用看的

我們繼續往遊船的碼頭前進 (威爾莫特山口Wilmot Pass Road最底端), 管理員告訴我們在碼頭附近山壁下的水池裡可以找到這邊特有的一種小魚

我跟朋友釘在這邊找了好一陣, 還真的讓我們看到, 只是它比山上的小鳥還難拍, 一股溜就不見了, 感覺有點像是台灣水溝裡的那種大肚魚

第3天要離開了, 天氣依舊不好, 巴士早上先來載我們, 然後再來碼頭接船上過夜的旅客, 我們就坐在車上看船進港…
旅客下船之前, 先是工作人員把要汰換的東西拉出來, 然後就看到他們排一列, 然後把類似床單枕頭一類的團成一包, 從船上一個接一個往外拋傳, 我看得太專心, 最後想起要拍照時, 正好剩下最後一包
最後所有工作人員還一起快樂地揮手歡送

回程要再度搭渡船通過馬納普里湖Lake Manapouri , 結果半路發現彩虹, 所有人就通通衝出來拍照

最神奇的是這道彩虹一直跟著我們跑

然後從陰天跑到藍天

整個跑到藍天下面的彩虹, 美呆了! 棒呆了! 超酷!

終於到了我們3天前出發的碼頭, 道佛峽灣的行程到此完美的正式結束, 下一站… 皇后鎮!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