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散步–登四山+收四獸

因為家住的離象山算近, 大約從3、40年前就常跟著長輩到象山來”走走”, 不過後來跟著爬山團朋友到處走跳, 有點嫌棄象山太人工又沒有挑戰性, 幾十年來的次數屈指可數

前幾年曾有一次在家頹廢躺平的過了個農曆年, 結果不知為啥膝蓋發炎, 幾乎蹲不下去, 搞了快兩年才逐漸恢復正常, 之後但凡一陣子沒排活動, 就自己默默來走趟象山活動一下

象山這幾年來走的人越來越多, 步道也越做越完善, 結果就是從頭到尾幾乎都是階梯… 我其實很不喜歡這種型態的步道, 但沒辦法, 誰叫它對我來說真的像走造咖一樣方便

步道完善後, 能眺望台北的地點變多了, 古早被樹頭遮東遮西, 現在景觀台一路上好幾個, 能夠一邊爬山一邊望遠, 真的很讚

每次遠遠的看到觀音山、大屯山&七星山全都露, 就覺得上山的辛苦完全值得

我一般從象山公園附近的靈雲宮象山親山步道登山口進, 直上九五峰, 然後從中華科技大學下山, 全程大約6.8K左右, 算是南港山縱走
我有一次帶朋友從象山下山, 結果一群人都覺得腳ㄟ脞… 看高度圖就明白, 會選擇從象山上, 也是因為這樣走就是陡上緩下, 可以練腳力&體耐力, 下山也比較不傷膝蓋,

一開走立刻就是大魔王路段, 走不到一半就飆汗啦!
ps. 整個四獸山路線密如蛛網, 總之不熟的話就是跟著象山/拇指山/九五峰的路標, 不要歪樓
(我現在常拿著離線地圖亂走)

路邊的造型椅子很可愛, 但非常難坐…

射手平台… 第一段石階上來有個觀景台, 可以在這邊小休一下, 調整一下呼吸, 喝點水, 準備繼續UP

遠遠看到象山的扛棒… 但這階梯實在很讓人崩潰, 而且越靠近大石的階梯段差越大, 對短腳的人非常不利, 這也是我討厭從這邊下山的原因, 回到平地之後腳會抖啊~~

這是8點左右拍的, 陽光的高度非常剛好, 稍晚一點這裡就都是人… 會很阿砸!

過了象山巨石, 再爬一小段就到了著名的六巨石區, 這裡是欣賞臺北市景&101的絕佳地點之一
跨年煙火時常有人爬到石頭上佔位子拍照, 我年輕時有幹過, 下午3點就來搶位, 還搶輸一票人… (以前沒有那些攝影平台)

難得大清早就有人爬上去拍照… 通常是拍黃昏日落&夜景的人比較多! (我不記得石頭上有鑿踩點說)

象山其實有不少地方有奇石, 所以一路看遠看近都是風景

六巨石後面有個攝影平台… 象山半山腰上有射手平台, 攝影平台, 還有個煙火平台… 多到我搞不清楚

很久沒來, 發現這個平台又更新進化了…

對我來說, 半山腰的這些個攝影平台是拍夕陽&夜景的好地點, 但要有更好的視野, 果然還是要繼續往上啊~~
ps. 這個角度的101竟然把後面的觀音山給遮了大半還砍兩段…

第一個”獸”get : 象山峯 — 這根棒子在主步道岔上去的”休息區”, 不注意的話很容易錯失…
這裡雖然算是象山頂, 但周邊樹叢太多, 完全沒有展望… 展望點要往柱子的背後去

在象山峯的柱子後方有塊小空地, 這裡有砍出來一小塊觀景窗, 我本來一直以為這個造型椅是半埋土裡的心, 後來看到有的網友說是大象的意象+地上的鑽石造型… 好像是耶!

過了象山峯, 往九五峰的路變的上上下下, 這段緩衝區可以好好調整一下, 等會兒還有一長段陡峭的階梯大魔王

這個往木柵/拇指山的岔路口, 就是第二段大魔王的起點了! 我通常都會在這裡做一次大休, 因為又是一場硬仗!

旁邊這條忍字路會經過妙高台往木柵去, 算是腰繞的捷徑

ps. 往木柵去的話, 只有在妙高台有展望, 重點是可以看到的信義聯絡道象山隧道…

這段往拇指山的階梯, 是四獸山眾多逼汗的石階之一, 又長又陡, 每次都可以看到有人停在路中間丕呸喘

爬階梯爬到懷疑人生跟自我懷疑的時候, 差不多也到了救贖點… 馬蹄平台
通常上山的人都會來這裡休息一下, 加上視野很讚, 不少人就坐著不想走, 所以很容易爆滿

不容易啊~~ 願意被遛的貓主子真的不多… 之前在象山峯木樁附近遇到, 走沒多遠就看到貓奴被騎上身, 看起來是一路巴上山啦!

每次來都會看到圍牆上有塊地標繪石, 平時並沒有太注意, 結果在整理照片時, 才發現這塊石頭也有被更新, 繪製的山友真是太有才了

馬蹄型平台最旁邊有一個小缺口,上面有個糶米古道標示,從這缺口走進去就往–妙高台–糶米公廟–德興煤礦(糶米古道登山口), 也可以續接台北大縱走第六段
我跟朋友第一次走就錯過這個岔口, 一直衝到石階底的忍字碑岔路, 明明從那邊也可以走, 但就一股腦熱又爬回來, 差點沒累到掛 (按我)
糶米古道 建於清道光年間,是三張犁地區的農民往返南港、深坑、木柵賣米所走的道路。
「糶」字,音同「跳」,是「出售穀物」的意思。「糶米」,就是「賣米」的意思。

馬蹄平台繼續往上走沒多久, 就會在路邊看到往拇指山的岔路, 到山頂只要50m, 好天氣時十分建議來”爬一下”
ps. 臺北淡蘭文化徑(官網) — 分為北路、南路、水路、山水銜接段、山徑(中埔山步道、土地公嶺古道、糶米古道、妙高台步道、樹梅古道、倒照湖山步道)及臺北三市街文化徑(城內文化徑、艋舺文化徑、大稻埕文化徑)。

千萬不要小看這50m, 石壁間的山徑不僅窄又陡峭, 人多必塞, 下雨必滑…

頂點就在這塊大裸岩的最上面…
每次上來看到石頭上這些密密麻麻的醜陋文字, 都會忍不住感嘆沒品的人還真是多

第一個山頭get : 拇指山(海拔320m)
山頂上有北市「市508」不鏽鋼基點, 本來以前有個鐵的手舉牌, 後來不見了, 變成山友畫的石頭標

拇指山應該是整個四獸山視野最棒的點, 360度的視野, 真的很值得上來, 尤其是天氣好時可以看超遠, 我有幾次一人坐在特別坐上獨享天地, 超爽的ㄦ~~
ps. 隔壁的山頭應該是南港山南峰

遠遠有看到木柵焚化爐大煙囪, 所以這邊應該是木柵、深坑一帶, 後面一層一層的山, 根本搞不清楚是誰

回到拇指山下, 這邊仰頭可以清楚看到像是大拇指的大塊岩石

過了拇指山後, 繼續往南港山/九五峰來去, 這一段大多是緩坡, 算是很輕鬆

這一段路在之前的颱風時發生山崩, 當時封閉了好幾個月, 右側山崖還可以看到翻倒的大樹…

過了崩壁上來有個可以休息的小平台, 到這裡可以再小喘一下, 接下來要連撿3個山頭…
嗯~~ 也就是要來個3上3下…

到階梯頂端後, 往左邊的的小土路上去… 本日第2個山頭get : 南港山南峰(海拔高度356公尺)
上面有北市精幹點325號, 我第一次上來時, 山頂是禿的, 所以風景很不錯, 之後再來就都被樹環繞, 展望不佳
ps. 那顆繪石我以前來的時候看到是放在南峰, 後來不知被誰拿去南港山那邊…

準備下山坳, 對面那個山頂插滿天線的山頭就是南港山, 九五峰還要再過去

網路上看到不少人找不到南港山三角點, 因為大家不是低頭看路就是被那個流籠吸引住, 一路往前衝, 不會往旁邊看
三角點跟流籠的相對位置就醬, 大約相隔10公尺, 基石在右邊圍籬的凹洞中, 但是… 這是除草整理後的狀況, 通常是下面的樣子

對比一下… 通常看到是這樣兩邊長滿草… 圍牆凹處非常不明顯, 還被一堆植物遮著, 很容易就直接pass… 其實我也好幾次走過頭再回頭找

第3個山頭get : 南港山(海拔高度374公尺) , 有一顆三等三角點, 編號695號, 為第13號小百岳
ps. 石頭上的”南”字感覺是南港山跟南峰共有, 我是覺得應該是擺去南峰才對… 就是那個海拔高度兩邊都對不上 (南峰是356m)

第4個山頭get : 九五峰(海拔高度375公尺) ,為南港山系之最高峰,但兩側視野被擋住,只能直面101&觀音山, 比不上拇指山, 但比南港山好~
九五峰的名稱由來,是因為前中華奧會主席楊森將軍在95歲(虛歲)時登臨,故取名九五峰。
ps. 台北大縱走沿線設置了「台、北、東、西、南、北、大、縱、走、壯、遊、趣」十二個拓印柱

九五峰上慣常人超多, 所以我都直接”經過”, 要拍全景照的話, 攻頂前後有好幾處很棒的展望點, 絕對可以拍到美照

天空夠乾淨的時候, 甚至連大後方的林口台地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前一陣變天之前, 讓我拍到最誇張的… 後面… 那是海吧~ 淡水外海? 還有那座斜張橋, 超清楚!!!
我不記得淡水有斜張橋~ 查了一下, 原來是新建中的淡江大橋, 作為連結淡水與八里的重要樞紐
# 主橋段長920公尺,完工後會是世界最大跨徑450公尺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
# 採用多重防護措施,設計使用年限高達120年。
# 從 2019 年開始動工,預計將在 2026 年 3 月通車。
# 2025 年 1 月 2 日美國《CNN》將淡江大橋評選為 2025 年度全球重要建築之一。
(看介紹 : Shopping Design/淡江大橋最新進度!2026 年3 月通車:Zaha Hadid 遺作)

這天走完九五峰, 原本想依照老習慣從中華科技大學出去, 突然注意到往”黃蟬園”的岔路, 想說好久沒去, 查了一下路線, 臨時起意順便再來重檢一次四獸
其實我前年某日某次腦熱+手賤的錯誤操作, 把我歷年在台灣北部的所有照片, 全給消滅了… 所以以前拍的照片通通不見了😭

第一次沒注意, 後來才發現牌子下方不清楚地字是寫著”雨天濕滑”…
必須說, 這條很古舊的石頭階梯步道, 少人走, 又位在山陰潮濕的位置, 就算幾天沒下雨, 還是很滑… 又陡又滑, 我一路戰戰兢兢, 跟山友會車時還差點一腳滑出去, 嚇到心臟差點跳出來

“黃蟬園”這條路好~~久(10年以上)沒走了, 有點懷念, 時節對的話, 可以看到滿園的黃花

黃蟬花就是這個, 查了一下花期為3-8月,盛花期為夏季,我拍照的時候已經季末, 就剩下兩三朵…

終於平安回到虎山步道…

經過一群認不得的菌菇, 反正不是靈芝也不是啥牛樟芝, 有趣的是一群扁扁的菇之中突然出現一朵喇叭… 不知道之後會不會打開?

經過復興園… 這個平台很大, 也有景觀區, 是虎山步道重要的休憩點

復興園的展望… 樹跟草只要一段時間沒整理, 很快就瘋長了…

我第一次收四獸是跟朋友順著馬路來回走, 這次不想一直踢馬路, 所以下載山友的軌跡, 從福德街跟松山路交口這邊繞過去, 結果發現… 啥?! 還要爬回去?

救命啊~~ 一長段爬完又來另一段!

終於爬到頂端的岔路口, 順著虎山峰的指標轉過去

差點趴在樓梯口, 還來?! … 這段階梯看似不長, 但其實像旋轉梯, 好幾段直直向上, 比眼力所及還要高粉多…

階梯爬到一半忍不住停下來喘… 虎山的景觀是真的很不錯喔!

第二個”獸”get : 虎山峯到著! 爬了三大段階梯號終於到了… 類屬偶了

第3次來… 這次自己看地圖找路, 順著松山路往上走, 在路邊發現虎山峰的專屬入口, 從這上去也要爬一段長階梯, 但比前一次那三段超長階梯好很多

最後是順著一段椰林大道通往虎山峰的平台

接著要從虎山峰往豹山峰, 果然還是要回到馬路上… 總之, 只能自我安慰, 爬樓梯走ㄇ字比原路來回踢馬路走T字”有趣”

往豹山峰的入口, 竟然擺的是松山一坑的礦坑遺跡的扛棒, 查了資料才發現是在附近的瑤池宮廟旁, 但我實在太熱又太累, 所以直奔豹山頂, 沒去管那個礦坑…
ps. 四獸山從日治時代開始開採煤礦,北邊山麓有松山一、二、三坑,南麓則有德興、 和興炭坑,德興、和興舊礦坑,如今都已經過整治,成為人文景點。

第三個”獸”get : 豹山峯 那個豹頭太可愛~~

最後的獅子… 我在入口處指標周圍卡住, 路咧?

路口超不明顯, 整條路徑藏在後面樹林中, 而且是原始山徑, 不像前面那幾隻獸的步道做好做滿

獅山峯get , 這裡完全沒有展望, 就純拍柱子…

四獸集滿…
原本最快的是切回象山峰那邊原路回去, 但我就是不想走回原路, 所以就又繞往市民農園…

穿越天寶聖道宮 (主殿位於獅、象兩山的鞍部下方)

然後接到巨石園步道… 又是一條20年左右沒走的步道 (仔細想想, 我在這邊出沒的時間應該是199X~200X)

抬頭看到光線下的這個山神廟, 記得好像以前也有經過, 都沒變啊!

然後我就看到這個… 無極天王像… 以前我來走時好像沒這尊啊~~
看了一下網路, 是由天寶宮花了8個月所雕刻,特地選在2011年玉皇大帝紀念日這一天舉行神像的「開光點眼安寶座」大典
有山友說這是台版的敦煌石窟… 看那個手指跟腳, 我覺得根本是Q版

一線天… 這條通道最窄處僅容一人, 所以要過的時候要先看一下對面有沒有人

最後從永春亭接回到步道入口, 我繞了一大段路就為了省掉象山峰的下山階梯…

我走的是綠色的線, 紅色是我參考的山友路線, 他是從虎山繞圈, 我是從象山繞圈, 包括休息時間花了4.5小時, 四山四獸入袋, 收穫滿滿啊~~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