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生態保護區]磺嘴山.翠翠谷

我從七星山東峰拍到的磺嘴山(後) & 大尖後山(前)

磺嘴山約在70 萬年前噴發,屬於大屯火山群,位於擎天崗東北方,海拔高912公尺,山形獨立完整,且是台灣形態最標準的〈鐘狀火山〉以及火山口。由於地形、地質特殊,另有珍貴的動植物生態,因此磺嘴山被列為生態保護區,還獲選為台灣百名山#001。

(圖片來源 : 磺嘴山-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 )

陽明山國家公園共有三處生態保護區(官網),磺嘴山、鹿角坑、夢幻湖。其中範圍最大的就是磺嘴山生態保護區,包含磺嘴山、大尖後山火山錐體及磺嘴山火口湖等特殊的地形地質景觀和珍貴的自然資源。

夢幻湖不開放, 但湖邊有眺望平台, 磺嘴山 & 鹿角坑就都要事先申請, 而且每天有限制人數

要上磺嘴山可以從「擎天崗」或「鹿崛坪」兩個地方進出, 2011年我走過鹿崛坪(看我) , 這次就換走擎天崗路線, 順便加碼翠翠谷

ps. 翠翠谷裡面有優美的沼澤草原, 有「陽明山後花園」之稱

高度圖比較一下, 從擎天崗入口走, 小上小下算一路平坦, 只有最後攻頂要一口氣爬升155m, 但從鹿崛坪走, 就是一路爬坡, 最後攻頂同樣省不掉 (難怪上次走到靠么)

早上9點在擎天崗遊客中心集合, 今天天氣超好

明明是上班日, 我們在劍潭轉陽明山的巴士卻碰到大排長龍的人潮, 我們等了2班車還上不去, 最後心一狠, 跟其他山友合搭計程車直接上山, 免了擠公車之苦

掌管擎天崗步道出入的嶺頭喦土地公廟… 經過土地公廟朋友都會習慣性拜一下

ps. 擎天崗草原位於魚路古道最高點,故有嶺頭之稱,「喦」為古字,為今日的「岩」。 嶺頭喦土地公是在清乾隆年間,由竹子山的福德同土地公廟所遷來的,目前所見為新廟(舊廟在新廟後方)。

我們這次是跟著朋友的社大同學一起組團申請, 因為不是登山隊, 所以就是走輕鬆散步風

從擎天崗草原遠遠眺望… 雖然今天艷陽高照, 但台北市看過去濛濛渺渺, 瞰袂清也瞰袂明

竹篙山整個滿布芒花, 好驚人

擎天崗環形步道經過金包里大道城門口

環形步道… 這邊的擎天崗大草原也是整片芒花滿開, 大家一路拍芒花, 心情high到不行

繼續往風櫃嘴的方向前進(頂山‧石梯嶺步道), 通過牛柵欄… 進入會有牛出沒的區域

這角度拍過去, 芒花像是海浪一樣, 一波一波湧向七星山腳下

在一片芒花中, 通往竹篙山的路跡變得好清楚, 看起來遠, 但其實從擎天崗環形步道的竹篙山登山口→竹篙山只有0.4K(約走10分鐘)

仔細看… 擎天崗 & 竹篙山山頂上可以看到圓形碉堡 (2022年8月的紀錄 : 跟著GPX尋堡–擎天崗11碉堡)

來張全景, 最左邊露個小頭的是紗帽山, 往右是台北市最高-七星山, 再往右是小觀音山群峰, 最右邊的是竹子山群峰… 看特寫分解圖⤋

形狀像烏紗帽的紗帽山只看的到一個圓頭… 遠方的台北市區比早上清楚了一點點, 但還是濛的

七星山 & 像是插滿針尖(電視及廣播發射台)的小觀音山

山頭上看到有顆圓球, 一開始腦袋沒轉過來, 想說在擎天崗竟然可以看到五分山上的氣象雷達站, 結果那是竹子山的「嵩山雷達站」, 那邊可是軍事重地

下面的市鎮是金山地區… 那個白白的雙塔狀建築是金寶山?

突遇水牛… 讓出大路的我們, 水牛根本不領情, 土路絕對比石頭路好走, 結果一夥人全被逼進樹叢裡

ps. 這隻水牛很小隻, 感覺還是未成年, 不過它貼著身邊走過, 壓力還是很大啊…

我們一路拍照, 花了40分鐘才從遊客中心走到磺嘴山的管制門

要進入生態保護區,須於前3日(不含假日)至30日內以網路向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出申請(免收費用),通過後,陽管處會將密碼以email方式告知

磺嘴山生態保護區管制規則:
1. 申請人數平日開放六十人,假日開放一百人,每隊以十二人為限 (未成年需取得家長同意)
2. 領隊應將投擲聯投入擎天崗端鐵門入口的投擲聯信箱內,或於當日採線上投擲

進來後, 記得要把柵欄再好好的鎖起來

注意事項 :
1. 保護區的開放時間為9時30分至16時
2. 另一分許可證書也需事先列印好隨身攜帶,人員需攜帶身份證件以便巡山員備查

柵欄邊有一大片的雙扇蕨 (又稱鐵雨傘、破傘蕨…), 是冰河時期即已存在的古老蕨類, 淡蘭古道用的標誌就是以它為設計藍本

進入保護區, 正式開走, 從柵欄入口到磺嘴山約3K
沿途沒有鋪設任何石板,多為泥土路,經常是濕滑的狀態,登山杖&抓地力好一點的鞋子必備,我是二話不說穿雨鞋

步道前段的樹林很潮濕, 有很多的青苔, 這片苔蘚看起來像是眾多舉腳向天的腳ㄚ, 而且很像是芭蕾舞者那種繃直腳尖的樣子

ps. 那一根是苔蘚植物的孢子體, 頂端膨大部分稱為孢蒴(即孢子囊), 裡面會產生孢子

附圖來自網路 : The James’s Flamingo by Pedro Szekely

像吧? 像吧! 這一片超像看向同一方向的James’s flamingo秘魯紅鸛(火烈鳥), 只是改成綠毛版的, 但也是超美~~

至於這是哪種苔蘚? 那是另一個世界, 光是認花就搞不定的我, 自動放棄

今天路邊有非常的多紅果子, 我一開始想到的是狀元紅, 後來又覺得是硃砂根, 結果被糾正是草珊瑚, 這些紅果子植物真的超難認(對我而言啦!)

ps. “漲知識|綠化帶里常見的17種紅色果實,你認識幾種? ” — 看完這篇好崩潰, 根本搞不清楚誰是誰

草珊瑚的官名叫 : 紅果金粟蘭,葉可提取芳香油,全草入藥有消炎解毒、活血消腫,抗菌消炎之效,可被用來治療感冒, 關節炎, 甚至跌打損傷也行 (參考 : 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紅果金粟蘭(草珊瑚) )

ps. 草珊瑚由於葉子邊緣有與茶相似的鋸齒狀,因此稱為九節茶。於中藥中可作為接骨以及跌打損傷藥材,因此又稱作接骨木… 但若去google”接骨木”, 會出現完全不一樣的植物… 植物界的命名真是一團亂啊~

紅果子之外, 我們還發現有白果子… 朋友說這是山桂花的果實, 我看過山桂花, 但不知道它還會結果子, 而且聽說這可以吃

我本來以為一樣是山桂花的果實, 結果這是另一種植物… 拎壁龍, 又稱風不動藤

放棄掙扎, 要認識這些植物真的是太難了

步道前段以高大的林木為主, 這邊出現柳杉林, 這是人造林

陽明山在過去有大規模柳杉造林, 不過由於環境不適合柳杉生長(東北季風+火山地質), 所以只剩下幾處小區, 除了這邊有幾棵, 頂山石梯嶺步道那裏也有一片

步道上有需要用鑽的倒木, 也有要用跨的倒木… 只是腿太短跨不過去, 那就用屁股位移法轉過去

突然出現一條沒有指標的叉路, 看地圖, 右邊的應該是通往富士古道, 我們要靠左邊走

剛剛我們選左果然是對的路, 出現指標, 到這裡正好走了1K, 還剩2K

避難小屋到了, 從入口到這裡約1.5K, 花了45分鐘, 下背包休息, 順便快速補一下熱量&水分

在民國64年時,磺嘴山翠翠谷一帶發生3名大學生迷途、失溫遇難事件,自此以後磺嘴山區的複雜地形、惡劣氣候,受到山界重視,不僅設下防迷地線,並建了避難山屋,裡面備有急救箱、水、乾糧等物品

ps. 我們回程的時候發現有人拿了水去喝, 但喝了一半就放在小屋裡… 讓人感覺很不好, 沒喝完還放著要別人來處理喝剩的垃圾, 真的很沒品…

避難山屋一側的外牆爬滿了常春藤, 因為正好在開花, 所以一群蜜蜂在這裡嗡嗡嗡的飛進飛出… 千萬不要去惹它們

在避難山屋門口就可以看到磺嘴山…這樣看有覺得像錐狀火山嗎?
這個台版富士山實在是又矮又扁, 聽到有山友形容成是布丁時, 我就忍不住笑了, 好像!

過了避難山屋之後, 地上就開始出現防迷地線, 林相植物也從高聳的樹林變成灌木矮樹+芒草叢

還剩1.4K, 進入步道後半段

雜樹叢突然露了個空, 讓我們一下子暼見東北角海岸線, 結果看到了基隆嶼, 最右邊還能看到基隆協和發電廠的三根大煙囪 (我一直把它想成是核四廠)

ps. 1977年開始商轉的協和電廠,是全台唯一燃燒重油的發電廠,共有4部燃油發電機組、3根大煙囪、5座儲油槽。協和電廠運轉已超過40年,一號機與二號機已經在2019年底除役,3、4號機組台電預定在2024除役,後續有計畫要改建電廠,聽說煙囪也將被拆除

往翠翠谷的岔路到了(離入口2.1K/磺嘴山0.9K), 但我們要留待回程再走

從避難山屋到翠翠谷是一路下坡, 翠翠谷岔路-鹿崛坪岔路是整段步道的最低點, 之後也就是步道比較難走的部分要來啦!

往鹿崛坪的岔路到了, 我記得上次來在這邊大休息, 不過這次就不用啦, 一口氣衝上山吧!

進入路況比較不優的地方… 泥土路被水沖刷的很嚴重, 不僅路面高低落差大, 而且路滑, 若是雨天或下雨過後來走, 很有機會搞的渾身都是泥

亂石區… 這裡難度不高, 只是有幾個地方對短腿族不太友善

是說這個三不五時左穿右出的迷地防線, 真的很容易絆到人

進入芒草區, 這邊的路況好多了, 而且才除草沒多久的樣子, happy~

才剛說完, 就進入芒草密集區, 砍完一陣子草又長回來的話, 就會像這樣, 不知道是不是這裡的土質特別讚, 這片芒草長的超高, 很有壓迫感…

發現101出現在群山之間

回首來時路, 順便拉張全景… 正前方大尖山的山頂看起來有點禿ㄚ~ (其實應該也是開滿芒花)

上傳的照片不是很清楚, 但我們可以看見後面的2層, 甚至是第3層的山脈… 我覺得最後一層應該是北一段, 所以理論上可以看到南湖大山 & 中央尖山

拉近景拍攝再後製調對比, 這樣勉強看得出來, 雖然有點淡就是… 我猜南湖大山 & 中央尖山在這附近的最後一排裏面

朋友用軟體驗證, 還真的有南湖大山, 連雪山也有, 但不是我以為的那顆山頭…

我們越爬越高, 視野當然也越廣, 有芒花襯底的照片真的很美, 但缺點是… 視野也被遮掉一大半

靠海岸線的地方來張特寫, 下面可見到火山爆發後形成的熔岩台地,右邊較高的平台則是鹿窟坪

最後一段上山路有點小狠, 氣喘吁吁上來看到這根 “距離登山口3km”…
ㄟ? 步道長度不就是3公里, 這代表我們到啦?!

並沒有! (我第一次來的時候就被騙過)
不過我們確實是上到了磺嘴山火山口的稜線, 主峰還要再往裡面走個100多公尺左右吧

我們半玩半走, 大約花了2.5小時, 終於在12點以前抵達磺嘴山 (這顆是三等三角點#4187號)

ps. 磺嘴山是台灣百名山#001
「台灣百名山」是由山界專家提舉120座名山,再開放民眾投票決選,除兼備名山風格外,為了讓一般民眾更容易選定親臨,特別分列八屬:湯泉、史跡、原民、景色、尖奇、基石、食味、巒勢。

編號山名標高地理位置三角點特色關鍵
01磺嘴山912金山區/萬里區三等三角點景、色
02大屯山1092北投區/淡水區二等內補三角點景、色
03七星山1120台北市士林區一等三角點泉、湯
04觀音山616五股區/八里區二等三角點(銅標)景、色
05雞籠山587新北市瑞芳區三等三角點景、色
* 台灣百名山前五名, 其中陽明山國家公園就包辦前3

山頂上的展望… 因為芒花膨的有點高, 所以我們這些個矮的都只能找高點墊高一下才能看到, 結果就是沒助攻的地方就沒展望… 突出海面的是野柳岬, 往右可以看到海上的基隆嶼

整個基隆附近海岸都看得好清楚… 基隆嶼, 基隆山, 和平島, & 八斗子潮境公園一帶

拍的時候只顧著對焦下面的金山地區… 回來整理相片時才發現左下方隱約見到的草原, 就是磺嘴山火口裡面草原的一角, 而看起來兩側交叉的山坡, 應該就是火山口的裂口處

(網路圖片來源 : 台灣網路科教館|大屯火山群地景巡禮)

磺嘴山火山噴發形成直徑400-600 公尺,深50-70 公尺的火山口,海拔高度830-850公尺。磺嘴山的火山口大致維持完整的環形,僅在北側有個小缺口,應該是昔日火山爆發時,岩漿和火山碎屑主要傾瀉的出口。

火山口的低窪處遇雨積水成池,最大一個稱為磺嘴池,是火口湖地形。

拍完一圈終於甘願了, 掏乾糧吃午餐, 吃到一半被曬昏, 只好拖著背包逃到旁邊的芒草叢的陰影下躲太陽

吃完午餐大家決定往火山口裡面探險, 順便尋找磺嘴池, 結果舉目大片芒草, 看不到也不知道要往哪裡找

網路上看到有些厲害的山友還會去繞圈走磺嘴山北峰(H893M) & 磺嘴山西峰(H906M), 不過我們自動放棄! 這芒草長成這樣, 肯定一下就會迷路還會被割得七橫八豎, 活像被家暴或自殺未遂!

2011年拍的磺嘴山火山口的情況, 當時芒草少很多, 可惜當天大霧, 好不容易散了5秒鐘, 很快又變白牆, 我們就沒去繞圈撿山頭, 也沒去找磺嘴池…

這兩個山峰全都被芒花給包住, 好驚人, 就是搞不清哪個是西峰哪個是北峰

磺嘴池據說是在火山口內東側, 同伴找到一處快乾涸的小水塘, 不知道是不是就是磺嘴池, 不過它跟網路上山友拍到的黃色水池差很多…

水中細細尖尖以為是雜草的植物, 社大的老師特別指出這就是臺灣特有種植物─臺灣水韭… 驚!
台灣水韭(學名:Isoetes taiwanensis)是台灣唯一一種水韭屬物種,為臺灣特有種的稀有植物,在1971年才被首次發現。夢幻湖是臺灣水韭唯一的自然生育地,因此自2007年,夢幻湖即列名於國家級國家重要濕地中,受到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嚴密保護。

混到12點半準備下磺嘴山, 還要來去翠翠谷

翠翠谷的岔路到了, 轉彎…

翠翠谷一路一直往下, 不會難走, 就是回來時要一路上坡…

來到一個小草原, 想說這裡就是翠翠谷, 但是以泥水溼地聞名的翠翠谷卻完全沒看到水, 哪裡怪怪的…

掏出GPX確定, 結果發現我們還沒走到, 放飛大家各自找路, 我們順利走到, 有幾位夥伴卻陷入水陷阱, 差點走不過來

翠翠谷是磺嘴山、大尖山及大尖後山之間的一個谷地,因附近溪流穿插,長年積水不退而形成沼澤濕地

社大老師提醒我們, 那一大叢的草也是台灣水韭, 剛剛磺嘴池裡的水韭又細又小, 這裡的真是尺寸驚人
台灣水韭臺灣話稱為水韭菜(Tsuí-kú-tshài),是一種多年沉水、挺水或陸生之水生蕨類植物,也就是它具有「水陸兩棲」的能耐

回程經過一大片栗蕨… 為什麼剛剛下山時全無經過它們的記憶

陽明山上有非常多栗蕨 (又稱北投羊齒、溫泉蕨)… 植株有毒, 人不可食用, 但卻是牛群的食物之一

也有人叫它為蝴蝶蕨, 特點就是葉軸的那兩片葉子像是蝴蝶展翅

經過這片小草原, 就知道快走回到避難小屋了, 來去再休息一下

回程… 歸心似箭的眾人走超快

出來到擎天崗環形步道, 遠遠看到草原上好幾組人在拍婚紗

我們要回家, 大牛帶著小牛也要來蹬

回到擎天崗遊客中心, 幸運的是, 我們回程不用去擠公車, 朋友社大的同學要載我們下山到捷運站, 但結果我跟朋友3人最後在北投區的冰店跳車, 每人先嗑完一大盆的剉冰涼夠了再回家

深藍色是這次我們的GPX軌跡紀錄, 淺藍色是我下載的磺嘴山翠翠谷O型走, 但這條O型路線難度頗高, 最好還是要有熟人帶路, 所以這次放棄, 就走簡單路線
我們花了3小時到達磺嘴山三角點, 最後是總共花了快6小時走完整個磺嘴山行程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