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旗山] 旗靈縱走 vs 旗山老街隨便走

(從旗山孔子廟看旗尾山)

去年11月底, 朋友L約爬旗靈縱走, 我知道棋靈王, 但沒聽過旗靈縱走(我就孤陋寡聞), 就先上網去查了一下…
「旗靈縱走」指的是由高雄旗山的旗尾山至美濃的人頭山這段稜脈, 這條路線有一半路段都是裸岩瘦稜, 不僅沿途多處要拉繩上下, 更需要有”攀岩走壁”的膽量, 號稱”高雄版五寮尖”, 也被當作台中鳶嘴山以及新北劍龍稜的行前訓練路線。

五寮尖&劍龍稜沒走過, 但幾年前”爬”過鳶嘴, 看網路上的照片跟影片, 感覺難度不高, 所以很快樂的say “YES”, 並跟朋友約好1月中見

ps. 勾起我對棋靈王的回憶… 好懷念”佐為”啊~~

(軌跡圖 & 高度圖參考 健行筆記)

「旗靈縱走」一般由旗山糖廠出發,由旗尾山第1登山口開始,沿途經北旗尾南山、北旗尾山、旗尾山、福美山、大金字面山、人頭山等6座山頭,最後走靈山步道至雷音寺出美濃。

基點 : 1.北旗尾南山 /80m/水資會高屏84號/三等三角點
2.北旗尾山/112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3.旗尾山/318m/水資會高屏64號/三等三角點
4.人頭山/390m/三等三角點476號

(從旗尾山看向人頭山)

里程 : 約6公里 (第一登山口-雷音寺, 可雙向進出)
所需時間 : 4.5~5.5 小時
海拔高度 : 60~390公尺
路況 : 土路、裸岩瘦稜, 沿路多拉繩路段(建議戴手套), 須注意防曬&補水;
*雨天濕滑不宜; *夏季高熱不宜
*反向從雷音寺往旗尾山, 會有很多長陡降路段, 要更小心

(從人頭山回看旗尾山方向)

旗靈縱走要花半天以上, 加上在位置在旗山&美濃, 台北大老遠下去, 不好匆匆來去, 所以我就又另外約了朋友U小姐, 提前一天先下旗山吃吃喝喝, 然後就住在糖廠, 第二天睡飽飽再上山

住宿訂好了, 高鐵票買好了, 到最後才發現出發這天是大選日, 只好放棄買好的車次座位, 一早先匆匆跑去投完票, 再扛背包去高鐵排自由座, 雖然有心理準備, 但看到月台人貼人的排隊人龍, 還是有點傻眼, 好不容易擠上車, 在門邊罰站到台中, 幸好後半段搶到車位, 年紀大果然倍覺辛苦啊!

到了旗山, 先到處走走逛逛, 第一個找到的是旗山車站, 這個擬洋風的車站建築建於西元1913~1915年(大正2~4年),於西元1978年(民國67年)全面停駛
車站內現在為賣店, 後面有放一列小火車, 進去參觀要門票, 一般民眾NT$30元(可折抵館內商品)
… 我們在門口探看了一下, 決定拍拍外面就好, 省下30元來去買當地火紅的香蕉紅茶

ps. 右邊圍欄裡的是”洪家繡樓”…我們傍晚跑來坐在車站前休息兼吃東西, 我瞪著繡樓靠車站這面的磚牆狂嗑食物, 完全沒意識到這是重點老建築

旗山天后宮是旗山地區的信仰中心,主祀天上聖母,是旗山地區僅存的清領時期廟宇,於2000年5月31日公告為高雄縣縣定古蹟

旗山老街(中山路),為日治時期開闢的「本通」,巴洛克式街屋立面街屋(臺灣牌樓厝),大約建於大正十四年至昭和五年(1925年-1930年)之間。
著名建築 :
吳家五連棟 (上面照片左下)
稛源商店
劉耀堂私立劉醫院 (上面照片右側)
旗山製冰廠
洪家繡樓
石拱圈亭仔腳…雖然朋友一直叨唸要去拍照, 但它正好被當成投開票所, 只好經過略過

雖說為了選舉有不少人回鄉, 但滿街鑽動的人流還是有點誇張啊~~
旗山老街在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被票選為第24名。BUT… 據觀光署公布的「遊憩景點人數統計」資料顯示,全台老街之中,2023年1~9月累積造訪人數最多的… 不是淡水, 不是三峽, 而是由「旗山老街」登頂新王者

逛完老街, 繼續往旗山孔廟(神社遺址) 的方向來去, 要先經過武德殿 & 鼓山公園…

(右上) 旗山武德殿原是日本武道館,在日治昭和九年建成,是一座融合唐式與日式和風的建築物,在1994年遭逢祝融之災,第一次重建未依原樣修復,直至2014年二度進行重建,採傳統日本式寺殿式樣建築建造,才恢復歷史建築的樣貌。

(右下) 1936年建成的旗山神社,在二戰後遭到破壞,後改為公園,主殿一帶更是在1983年到1985年期間改建為高雄縣孔廟。所以目前旗山神社的遺址就只有這一排假掰的石燈籠參道…傷心

我們往旗山孔廟走, 沒想到樓梯越爬越高(據說total是500階), 視野也越來越好, 這真是賺到啊~~

對面最高的就是旗尾山,海拔318公尺,屬於玉山山脈的尾稜,亦是小百岳之一
旗尾山因山頂地形成鋸齒狀,恰似清朝的三角絞龍旗,故稱為旗尾山。
「旗尾秋蒐」在清朝「台灣府志」曾列為台陽八景之一
旗尾山隔著楠梓仙溪與鼓山對望,成為「旗鼓相當」的完美詮釋… (我們站的孔子廟就在鼓山公園上)

高雄旗山孔子廟位於高雄市旗山區鼓山公園內,佔地約有4.1公頃,為臺灣面積最大的孔子廟。

旗山孔子廟建築遵循宋代建築樣式而建,黃色琉璃瓦、朱紅的樑柱與白玉欄柵,布局上有兩座櫺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崇聖祠等建築,但無萬仞宮牆與泮池的設計,與以往傳統設計不同,是台灣所有的孔廟中較特殊的規劃。

我們到門口時, 參觀時間只剩10分鐘, 所以就很快地繞了一圈, 必須說, 現代的廟宇真的很boring, 所有梁柱斗拱都是制式的複製貼上的概念, 該有雕刻的裝飾板就都是一致的油漆圖樣, 更誇張的是外牆上大大的”高雄市孔子廟” 幾個字, 真的是辣眼睛啊…

ps. 旗山孔子廟原為高雄縣境內唯一的孔子廟,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後,與左營孔子廟形成鬧雙胞的現象,因此目前每年舉行的祭孔大典改成兩廟輪流舉辦。

第二天一早, 主糾朋友L把車先開到旗靈的下山路口雷音寺, 趁著空檔, 我跟U小姐花不到半小時, 把旗山糖廠繞完一圈

從旗山糖廠停車場出發,到旗尾山的第一登山口約400公尺,走5分鐘就到了

旗尾山第一登山口 …不是右邊的紅磚道, 雖然它看起來友善又美好, 真正的步道藏在濟公廟的木牌後面

開走沒幾步就立刻開起拉繩陡上的模式

不愧是熱門路線, 不僅當地人常來走, 也有外縣市包遊覽車來的登山隊伍, 我們8點開走, 步道上就已經非常熱鬧了

5分鐘, 立馬入袋第一座山頭 — 北旗尾南山,海拔高度僅僅80公尺,步道旁立有水資會三等三角點基石,不過周邊都是樹,所以這個三等三角點沒用,完全沒展望

繼續陡上, 這條路線完全沒在客氣的

再5分鐘, 本日第2顆山頭 — 北旗尾山,標高112公尺,這裡立有一顆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才開走10分鐘, 2個山頭陸續入袋, 實在太簡單了… 但好戲還沒開始…

過了山頭馬上就拉繩下切, 這個沙土跟碎石混合的土路, 不管乾溼都很滑, 只是小滑vs大滑的差異, 可以看到所有人都抓著繩索慢慢下

接下來一路都幾乎是走在稜線上

朋友遙指著在右側樹後方的山頭, 那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去的地方

這棵樹抱石真是纏出一種”春蠶到死絲方盡”的意境

原本純土的稜線開始出現岩石, 到現在都還是屬於”好走”的等級

左邊出現一條很大又很陡的叉路, 這裡是二號登山口接上主步道的地方

經過了不斷重複的陡下陡上, 終於出現展望啦… 這裡看到的是旗山市區 & 楠梓仙溪(旗山溪)

ps. 楠梓仙溪在2003年被更名為旗山溪,交通標誌與相關地標設施雖已改名,但住民無法接受,故而地方上一般仍稱「楠梓仙溪」

這條旗靈縱走的步道看起來是有在經常維護, 輔助繩綁的很穩, 繩子的狀況也很好, 照片看起來雖然好像沒有很陡, 但有架輔助繩肯定就知道不是陡就是滑或是都有…

樹叢中出現一塊小景觀, 我跟朋友突然眼睛一亮, 對面山坳”坐”的穩穩的不就是孔子廟嗎!

旗尾山出現啦! 我這大近視看不清楚, 但照片放大可以清楚看到山頂上的亭子

到目前為止, 就是急陡下 & 急陡上

靠太近會被前面的人踢下來的沙土灑滿頭, 或是被小石頭打到

非常慶幸我們是往上爬, 這比下來要容易多了, 主揪的朋友曾經也走過反走(從人頭山往旗尾山), 據說就會一直不停下切到不要不要的

看到後面的人頭山… 天啊~~ 還有好幾個山頭要過

旗尾山向東遠眺中央山脈,可以看見包括南大武山、北大武山、霧頭山、大母母山
… 今天天氣雖好, 但卻也有點霧, 朋友隨手一指, 我找了老半天, 才勉強認出像是浮在雲上的馬鞍的北大武

ps. 南大武山應該在北大武右邊, 不是被樹就是被雲遮住了

旗山區整個露出來了, 比想像中大很多啊

這個完全不起眼的楠梓仙溪發源於海拔2200公尺的玉山主峰西南坡,流經高雄嶺口與荖濃溪合流後,成為「高屏溪」,流域綿延全長約一百公里左右,最後在林園區流入台灣海峽。
「楠梓仙溪護溪運動」始於1991年,以瀕臨絕種的台灣特有種高身鏟頜魚(高身鯝魚)為主要保育對象,是台灣護溪運動的啟蒙地 (1993年將楠梓仙溪那瑪夏段劃定為保護區,2015年列為國家級重要濕地())

出現有趣的天然隘口, 大家要排隊等通關

還是要放一下”平路”的照片, 不然會以為整路都在不停的陡上陡下

但其實… 真的差不多整路都在不停的陡上陡下…

石頭陡坡跟土路陡坡不停交錯出現

路況漸漸變得有點難度了

開始在大石上不停地爬上爬下

我在後面看, 這一整排的岩稜, 很像是劍龍尾巴上一塊一塊的骨板

回頭拍才發現我們已經上上下下的翻過了好幾個假山頭, 而且爬頗高了

ps. 這幾位小朋友超high, 嘻嘻哈哈地喊好可怕, 然後一路一直狂拍照

這段岩壁另一側是垂直的山壁, 但因為旁邊的樹擋著, 所以雖然有點小恐怖, 但不會讓人完全不敢過

這棵樹就長在狹窄的岩稜的上面, 石面都被樹根給撐開, 不知道樹根往裡鑽多深才能這樣牢牢的八住

ps. 據說此景點叫作”仙人台”, 有點扯

終於到了攻頂旗尾山最後的石階了, 第三登山口的步道從這裡接上,
雖說上去就到旗尾山, 只是這段階梯超級陡, 感覺快要可以跟小吳哥的廟前階梯比美, 只差有欄杆可扶, 不用手腳並用爬上去

ps. 這些布袋像是裝碎泥砂, 洗衣精罐子裡就不知道是甚麼了, 應該都是整修步道要用的

旗尾山的拱門出現啦…

最後一階是941階(從第3登山口起算), 我們從第一登山口上來, 花了1.5小時

旗尾山海拔318m, 山頂有水資局三等三角點, 是小百岳之一(#72), 山上有旗桿還有一座巨大涼亭–旗尾山祠(被樹遮住), 入口前有一「旗尾山祠」石碑… 我根本沒發現另一面還有刻字, 拍到的這個是背面「昭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建立」, 也沒看懂就隨便拍

我們到的時候, 涼亭前前後後頗多人, 甚至還有一群山友在裡面辦桌, 雖然還不到9點半, 但這一路體力消耗頗大, 忍不住也找地方坐下來開始掏食物猛塞

看向等一下要走的靈山方向, 雖然我們還剩福美山, 金字面山, 人頭山3個山頭要攻, 但這一看就不止啊~~

人頭山後面還有3個山頭, 靈山, 雙峰山, 月光山, 全部走完稱為旗月縱走, 全程約14~15公里 , 不是我能碰的路線 (可以看撲摟級的紀錄感受一下, 按”這篇“)

爬到旗尾山祠的二樓, 上面有360的瞭望塔 (玻璃窗封住), 往我們來的方向看…
哎呀, 這兩個可愛的小土墩, 該不會就是一開始的北旗尾南山 & 北旗尾山 …吧?!

出了旗尾山祠, 先來個急降, 再來個急升, 然後就看到這個…
天啊~ 我還在期待過了旗尾山後面就是好走的稜線, 沒想到是更具挑戰的岩稜

我們爬上了斷碑峰(標高318公尺,又名318峰), 這裡可以清楚的看到旗尾山祠的樣子…
後來看資料, 發現有山友說這是民國七十年代山上整建時, 參照”中正紀念堂”蓋的縮小版(約1/25), 真的有像

斷碑峰有個水泥台, 據說以前真的有塊碑, 但已經被削平, 碑也不見了, 所以被眾山友暱稱為斷碑峰

又開始岩稜上攀走

好不容易可以喘一口氣

左下岔路往旗尾山元帥壇, 我們要繼續前進

結果一抬頭看見路長這樣… 狠~好! 樹後面立刻又接一大段陡坡…好~狠!

ps. 回來後查資料, 發現這個長陡坡被稱為”悍將坡”, 照片中的這段樹根路只是剛開始而已

其實旗靈縱走的路徑都很清楚, 基本上就是直走, 若真的不清楚, 路上不時有登山者, 都可以問一下

最好還是自己下載軌跡地圖, 可以隨時參照, 朋友來過3-4次, 都還是會隨時查看地圖, 確認我們的進度

看山友的說明,從第一登山口到雷音禪寺,共有59個標牌,這是第28個, 表示我們走接近一半的路了

繼續不停的上上下下, 中間有些不好走的路段, 為了顧命, 就沒有拍照了…

回頭看, 旗尾山上的亭子好渺小啊

福美山, 海拔334公尺, 無基石, 無展望, 只有山友做的牌子, 我拍照都變隨便, 結果不小心把上面牌子砍一半…

過了山頂, 無懸念的開始下…, 眼看又是個深不見底的陡下

看到最後的2個山頭啦! 本來以為很快就可以結束這不停爬上爬下的行程, 沒想到後面這兩座一點都不簡單, 而且一個比一個難搞

塞車了… 有山友不會過地形, 靠隊友幫助指導踩點, 緩慢移動中…
大家也只能耐心地慢慢等, 這種時候催促不得

途中又遇到兩組人馬, 其中一位女生踩上了瘦稜的大石後就僵直不敢往前走, 只好教她坐下用屁股慢慢挪;
另一對年輕情侶, 女生在斜坡上完全走不動, 已經開始賴皮要男朋友叫救護車… 我忍不住內心呵呵, 然後快速從旁邊超車

金字面山之前的這段長陡坡被稱為”潑猴坡”, 雖不知道這名稱由來, 不過這條步道又是悍將又是潑猴, 沒有一點爬山底子的人來, 真的會被整得很慘

金字面山不在主步道上, 要右轉上山, 還好主揪帶路 (後來才知道這是他第4次刷旗靈, 包括一次反刷), 不然我很可能直衝而過

ps. 到金字面山之前會經過一大塊很長的岩壁(真的是超級大), 上面有非常多大小孔洞, 山友稱它為「千年海底石」, 推測是造山運動抬上來的, 不過當時我前後都有人, 根本沒法拍照

金字面山(金字圓山)H364m,無基點… 本來以為它跟前面那顆福美山一樣沒看頭, 沒想到…

有展望啊… 正前方就是人頭山, 萬歲! 最後一座山了!

這條縱走路線遮蔭的地方比我想像的多, 而且更幸運的是今天的太陽一直被薄薄的雲遮著, 所以不會覺得陽光曬到無法忍受, 但若是夏天, 我相信絕對就是曬+烘+烤+悶的酷刑

直奔最後的目的地-人頭山
這樣看好像很近, 但其實要下到很下面的鞍部, 然後要經過不停上上下下的稜線, 所d04u以… 救命~~

ps. 人頭山后面向左探頭的山頭, 就是旗月縱走最後的月光山

在往上爬之前是又臭又長的急陡下, 真的很夭壽

已經搞不清楚上上下下幾段了, 我已經走到懷疑人生啦!

美濃地區 & 後面的中央山脈

先在竹林裡多偷一點涼風, 走出去就要被曬

有完沒完啊~~

夭壽陡~~ 真的要慶幸最近有把體力練的稍微好一點, 不然大概跟不上前面兩個 (他們也很好心的沒有馬力全開海放我)

難怪說逆走旗靈比較靠么, 一出發沒多久就遭遇這個魔王等級的下坡

終於到了! 我們花了4小時20分上來 (含休息), 說什麼人頭山=人斗山, 我都快要腳抖啦

旗靈縱走最高點 : 人頭山(又稱人斗山), 舉牌上面寫海拔389公尺, 但健行筆記的地圖上寫390公尺, 有一顆三等三角點NO.476
(幾位山友圍坐在三角點前, 擋好擋滿, 我差點沒注意到, 還好朋友提醒)

看向來時路, 這樣看又覺得旗尾山好矮…

下面是美濃, 可以看到一塊塊綠油油的農田 (這邊是3期稻作, 所以已經都插好秧了)

接下來就走靈山步道出去, 最後的一段路啦!

靈山步道是指由雷音寺停車場到人頭山的距離,此段距離為1.26Km

從人頭山走靈山步道出來, 一開始是階梯下山

然後變成平緩的土路

在0.8K處靈山頂福德祠, 靠近土地公廟的步道旁, 貼滿了計程車司機的聯絡電話, 有需要接駁的人, 就可以打電話聯絡

土地公廟旁有很大的休息廣場

繼續直行就是往靈山, 雙峰山和月光山(月靈縱走路線), 我們在這裡就跟著登山口的指標轉彎, 剩最後700公尺啦!

沒想到, 最後這段700公尺陡下的水泥產業道路, 讓我走到大腿差點抽筋, 還好有ㄍㄧㄥ到最後

最後的最後, 幫靈山步道0K留影一張,
耶! 完成一條縱走路線啦! 雖然跟百岳的縱走路線不能比, 好歹也有撈到一顆小百岳, 很讚!

ps. 靈山步道從雷音寺上山, 到土地公廟左轉上人頭山, 右轉才會上靈山, 也就是說, 照著表定的步道地圖路線, 到的是人頭山, 不是靈山, 只是叫成”人頭山步道”, 感覺就沒靈氣啦!

結束後的軌跡截圖, 我從台糖停車場開始計算, 到第一登山口算雷音寺靈山步道0K處, 6公里共花了5小時, 算是中規中矩的速度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