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亞丁 _ 飛來寺 & 獨克宗古城

我們在梅里雪山住宿的景區地點稱為飛來寺, 但其實”飛來寺”是另外真有這間寺廟

“真的”飛來寺本身是個很小的寺廟,位於距離德欽縣城約10公里處的滇藏公路邊,正對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只是由於剛好是觀看梅里雪山“日照金山”最好的位置,來這裡觀景、拍照的遊客越來越多,於是人們在寺廟周圍的村子建造飯店客棧,漸漸的這裡成了滇藏線旁的一處遊客集散地,人們開始把寺廟周邊統稱為飛來寺,寺院本身反而沒那麼多人知道了。

我們第一天在旅館吃了一頓十分”正常”的早餐, 但轉頭看見扎西&師傅吃的老闆娘煮的米線……馬上提出要求第二天的早餐我們也要吃….., 所以這一碗又紅又辣又香的當地米線就上桌咯!

超~~~好吃啊!

離開飛來寺之前, 我們來到真正的飛來寺…….

像是遺世孤立的廟宇, 獨自矗立在山腰之間, 這邊沒有一堆旅館擋道, 可以一覽無遺的直面對岸的太子雪山, 只可惜今早的雲霧太給力啦, 早上就把整個雪山給遮了……

到飛來寺的旅客其實很少會到真的飛來寺, 不過我們巴巴的跑來了…..這是我們這趟旅程所參觀的第一間藏族寺廟

飛來寺, 藏語叫覺悟南卡扎西, 即空虛吉祥, 意指“飛來的佛像”, 漢語譯為“飛來寺”。

傳說建寺的南卡曲吉嘉措活佛在卡瓦格博修行時, 在禪定中見一尊佛像自印度飛到卡瓦博格峰對面的山頭, 活佛觀察緣起後, 在飛來寺現址果真找到了佛像, 於是組織村民修建了寺廟。在舉行開光慶典時, 天上霞光萬道, 異象紛呈, 信眾認為是佛祖親臨, 歷數百年香火鼎盛。距今已有380餘年。

小小的一間廟, 也讓我們東拍西拍的晃蕩了很久, 不過在拍廟簷的時候, 才不經意又驚悚地發現兩邊的屋簷下方吊著…..風乾的山羊?…..

前面說過今年是羊年, 正逢卡瓦格博的本命年, 所以來轉山的藏民非常多, 隱住心中小小聲的興奮尖叫和上揚的嘴角, 死命殺了不少記憶卡空間…..

老人家穿著的都是正統的服飾, 但年輕一輩可以看到外來的影響已經上身了…..

到藏廟, 轉經是必要的祈福過程

轉經輪是沿著廟身設置的, 所以男女老少都要來轉廟轉個幾圈…..

有餘裕的, 可以再去點個酥油燈

廟旁的房子突然出現了位吃蘋果的小帥哥, 結果就是一票人拿著大小相機巴在前面拼命按快門…..

我比較喜歡拍老人家, 但臉皮薄, 不好意思對著人直拍, 所以是相機掛著偷偷盲拍…..很好奇不知她在做什麼…..

上車趕路囉……

今明這2天接下來的行程就懸了, 我們原本是要從得榮直接切到鄉城(如上圖), 怎知這條路竟然崩了, 過了1個多月也沒修通, 所以我們只好很悲催的回到中甸(香格里拉) 住一晚, 然後再花一整天的時間繞過大小雪山, 拉車經鄉城直奔日瓦

今天要開190多公里回香格里拉…..只是這條來時路卻一點印象都沒有, 估計當時應該在車上睡翻了…..

飛來寺來回香格里拉的這段道路是屬於214國道, 這段於1976年竣工的滇藏公路, 1988年正式命名為214國道。它起於青海省西寧市, 縱跨青海、西藏、直達雲南, 全程3256千米。

這段道路在青海境內走向和沿線所經站點, 與”唐蕃古道”大體一致, 西藏至雲南段是沿歷史上的“茶馬古道” , 自古以來就是漢藏經濟文化交流的孔道, 流傳著許多公主和親、甥舅會盟、茶馬互市等動人故事。

214國道聯結海南、果洛、玉樹3個藏族自治州, 翻越日月山、河卡山、鄂拉山、姜路嶺、巴顏喀拉山、雁口山等十多座大山;跨越黃河、長江、瀾滄江天塹, 沿線地形複雜, 氣候高寒, 被人們視為險道畏途。

半途竟然下起鵝毛大雪, 一車的人都忍不住驚嘆….聽到停車讓我們拍照, 更是全車沸騰啦!

夭壽喔, 竟然出現隅隅獨行的”路人”……也不知要到哪裡去, 這一路用走的絕對夠嗆! 

這樣的美景只能靜靜的品味……

車子在山上轉的兩個彎, 大雪紛飛變成了陽光普照……

回望一下剛剛經過的路段…..

往下是我們待會要下山的路段…..

仔細看….山體上被割出來那一層層一道道的”紋路”, 很像是梯田, 但也太陡了, 不知是做啥用的…..

我們就這樣一路在山與山之間穿梭, 看著氣勢磅礡的大山, 總覺得心也跟著放開了…..

山谷下奔騰的河水…..應該是金沙江吧?!

又轉上山, 河岸兩旁的山壁滿滿都是梯田

這些彎彎曲曲的山路將山中的村落一個個串連起來, 不再遺世獨立….

又是一個可比世外桃源的山中村落

因為不同的作物讓山谷中的梯田呈現不同的顏色, 從半山腰俯瞰下去別具特色, 這也算是拼布之路…..

終於快要回到中甸了, 下山的路上遠遠就見到一個大湖….

路邊的阿伯在賣土產小吃, 領隊老師買了一包炒青稞給大家試吃, 其實味道有點像帶了點焦香的”埲米乓”

從網路上找到的作法也很簡單, 把成熟的青稞,和沙子混在一起炒,直到青稞粒爆開,就像我們炒爆米花一樣,如果之後再把爆開的青稞粒磨成粉,得到的就是糌粑。

下山之後, 在湖邊出現整片的青棵架…..師傅馬上應要求停車讓我們下車拍照…..這真是攝影團最棒的”撒必私”

每年人秋時節,青稞收割以後,藏族人民便會將青稞掛在木架子上將潮濕的根鬚逐漸曬乾,如此一來,整個冬天青稞都不會腐爛。

結果除了青稞架, 草原上竟然還有成群的馬匹和羊群……賺到!

青稞架大多是用紅松樹做成的,因為紅松插在地下不容易腐爛,而且將青稞架的頭削成尖的,能使雨水快速流下,減小了雨水對青稞架的滲透。這樣就能延長青稞架的使用壽命。這些粗獷結實的原木架子,沒有細密精緻的雕刻,有的只是大刀闊斧的處理,它們靠自身的卯樺結合在一起,原始而古樸。

由於對風乾和日照要求很高,青稞架大多是以坐西向東的形式,向著太陽一字排開,所以,即使是在秋天陰雨霏霏的日子裡,青稞架上也落滿了陽光。這景象正如一位年輕的作家在他的日記裡描述的:“青稞架可以背​​負起太陽”。

羊群中發現可愛的小小羊…..

因為行程改變, 所以今天提前撿了一個中甸(香格里拉)附近的景點: 獨克宗古城

位於雲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縣的獨克宗古城,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城,是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而且是茶馬古道的樞紐。

獨克宗古城建在大龜山上。唐676~679年的儀鳳、調露年間,吐蕃在此修築城堡,名曰“獨克宗”,譯為藍色月光城。明弘治年間,木氏土司在此建月光寨(香各瓦寨),與奶子河畔的日光城(大年玉瓦寨)遙相呼應。清康熙年間,中甸建市,這裡更是繁盛一時。

古城歷來為滇、川、藏茶馬互市之通衢,是雪域藏鄉和滇域民族文化交流的紐帶。千百年來,這裏既有過兵戎相爭的硝煙,又有過“茶馬互市”的喧嘩。

對於穿越茶馬古道的馬幫來說,獨克宗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也是馬幫進藏後的第一站。滇藏茶馬古道的線路從雲南普洱經大理、麗江、中甸(今香格里拉)、德欽、察隅、左貢、拉薩、亞東、日喀則、柏林山口,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印度。沿途經過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拉薩河、雅魯藏布江,還要翻越5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

獨克宗古城的中心點是龜山公園
龜山公園建立於康熙年間,此園依山而建,山腳下有古井一口,井水甘甜清冽,曾供全鎮人飲用。

順公園門樓往上是龍王廟,眼前是一座由廟房、廊閣、牌樓擁圍而成的小庭院 

古城經雍正二年(1724年)至民國十年(1921年)間的數次大規格地修繕,城池得以逐漸擴大與完善。目前佔地1.6平方千米,民居1084幢,人口5000多人。2001年,獨克宗古城被批准為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遺憾的是2014年1月11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侵襲了古城,導致古城嚴重被毀,目前古城正在重建中。

繞過龍王廟繼續爬, 龜山公園山頂是朝陽樓, 高三層, 登上樓頂, 日月城盡收眼底。

我們並沒有上朝陽樓, 直接往旁邊繞…….因為往後走一路上有可以眺望古城的地方, 不用一定要巴巴的爬樓…..

又一金碧輝煌的廟宇, 沒有開放….

這邊”窺伺”到的古城, 似乎是2014年大火燒毀的部分, 可以看到幾乎都在重建中…..

古城外形不方不圓,大致輪廓與藏傳佛教中香巴拉壇城相似。傳說建城的當時,有活佛在古城對面山頭遙望,發現大龜山猶如蓮花生大師坐在蓮花上一般,故古城建設佈局形似八瓣蓮花,形成因自然變化的空間。

在古城的興建中,工匠們發現當地出產的一種白色粘土可用作房屋外牆的塗料,於是古城民居外牆皆塗成白色,當月夜時,銀色的月光把白色的古城打扮得分外妖嬈,於是,當地人就把古城稱做“獨克宗”。 “獨克宗”藏語意為白色石頭城,寓意月光城。

不過看下去的古城建築都是黑瓦的屋頂, 完全沒有白色古城的fu

繞過朝陽樓往後面走,就可以看到這個號稱東南亞最大(也有說世界最大) 的轉經輪, 高21公尺約5~6層樓,重達60噸,要好幾個人一起合作才有辦法轉得動它。

筒身為純銅鍍金,在筒壁上端用浮雕篆刻著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下端刻著佛家的八寶圖,筒內還藏有經咒、無字真言等共124萬條和多種佛寶。

每順轉一周,相當於默念佛號124萬聲,轉滿三週,消災祈福,吉祥如意。 

來去逛古城囉……

古城中的建築多為迪慶藏地特有的土牆和木板樣式, 道路鋪以粗拙耐用的條石, 城內分金龍、倉房、北門三街, 共33個巷, 中心有四方街供集市交易, 有23個少數民族相融而居

不過因為大火, 很多區域都被封鎖, 加上我們的時間不夠, 完全來不及好好地給他逛個過癮, 只能蜻蜓點水的沾了邊就交代完事回轉…..

據我們家的扎西說, 2014年1月的那場大火, 大約燒掉了2/3的古城, 但燒到了這座白塔前整個火勢突然停住, 所以在這白塔後方的建築都保全了下來, 真的是非常神奇

古城正在重建,計劃投入12億元,2016年完工。

不過我們在經過這些重建的房舍時, 發現如門窗之類的雕飾都是相同樣式的”量產”品, 結果就是一排房屋長的一樣, 完全沒有各自的特色了

更厲害的是我們還看到工人拿火槍在”燒烤”這些門窗, 讓它們看起來黑黑舊舊的……只能豎大拇指讚聲”夠狠!”

門口這隻狗狗的保護色實在太好了, 要不是尾巴露餡, 一時間還真沒注意到牠窩在門前

特別的一家小店,專賣結合納西特色的吊燈和皮鼓

領隊老師特別把我們帶到這面牆邊, 要我們拍光影, 無能的我只能拍成這樣…..

龜山公園的旁邊有棟建築, 完全沒時間進去參觀, 只來得及在門口來一張…….

這是 紅軍長征紀念館又名藏經堂,建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是古城藏民議事、集會及舉辦各種佛事活動的場所。其建築外觀為古樸的漢式樓閣,內部卻是典型的藏式佛殿,還兼具白族、納西族的建築風格,是藏地罕見的文化交融現象。

在外面廣場再來一張…….真是非常有特色的建築

發現穿著怪怪民族服裝的小妞….感覺像是臨時去租衣服, 特地穿來拍照的…..那就謝謝讓我順便也拍一張囉!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