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廟-噶丹桑披羅布嶺寺, 掰掰! 香格里拉

今天的主要行程: 探訪“康巴第一寺”桑披嶺寺 & …… 趕路…….

這是我們前一晚住宿的飯店, 原本早上領隊老師報給我們的是出門右轉可以找間小學拍拍學生上學…..不過我們一出門就被斜對門的一間小店給吸引住目光, 咖波也就直直地給它走過企啦…..

抵不過香氣直飄出來, 一夥人決定團購….結果就是早餐吃完繼續吃……

看了票根上的介紹, 最讓人頭大的, 莫過於那唸起來非常拗口的寺名&人名

桑披嶺寺的正式全名為: 噶丹 桑披羅布嶺,意為“遂心如意、興旺發達的寶寺”​​。
“噶丹” 表示傳承格魯派祖師宗喀巴首建之西藏噶丹寺的名系,也證明桑披寺與拉薩噶丹寺的歷史淵源。
“桑披” 意為遂心如意、興旺發達,
“羅布” 則是寶貝、神物的意思,
“嶺” 即寺廟。

桑披寺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五世達賴洛桑嘉措的倡導下,在噶舉派甲夏寺的原址所建,是東藏最大的黃教寺廟之一。

據史料記載,桑披嶺寺始建時,五世達賴派遣蒙古軍官吉布康珠到鄉城後,便將碩曲河流域大大小小不同教派的108座寺廟全都納入了桑披嶺寺,並把教派統一為格魯派,委任鄉城本地高僧若·崩公本洛為桑披寺第一任主持。

桑披嶺寺最重要、建得最講究的是東大門。大門的門柱是兩根整木圓雕,雕刻的是藏民族信奉的“以和為善”的信物圖“和氣四瑞”——大象、靈猴、兔子和吉祥鳥。大門的門樑上雕刻有虎、獅、雕、龍四寶獸。

1811年,桑披寺的主持 赤江活佛宋久曲麥 榮耀地成為第九世達賴喇嘛隆朵降措的經師,又於1815年榮登第六十九任“噶丹法王”寶座。於是赤江活佛的母寺–桑披寺在藏區也聲名大振,無可爭議地成為了藏區一座令人矚目的名寺。僧侶與信徒也隨之倍增,遂最終成為鄉城第一大寺。

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間,桑披寺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寺院內的很多珍貴文物及大佛塑像被毀壞。直到1986年,十世班禪大師額爾德尼·卻吉堅贊親臨桑披寺開展了隆重的布施活動,對修繕寺廟事宜也作了具體指示。

1995年10月,根據縣城城市規劃以及大部分喇嘛的意願,桑披寺遷址至巴姆山麓的同沙宮修建。新寺的建築設計在舊寺的原型上,參考和鑑收拉薩三大寺、安多塔爾寺及理塘長青春科爾寺等藏區著名格魯派寺院的設計而規劃修建。

進入東大門,便來到跳神壩。該壩佔地3335平方米,因用於舉辦跳神節的場所而得名。壩子用鵝卵石鋪砌而成,最獨特的是壩子中間用黑、白兩種圓卵石砌出了佛教的吉祥條紋“喜旋珠”及“吉祥邊圍圖”。

佔地2000多平方米的正殿坐西向東,為四層錯落式建築,氣勢恢宏,是全藏區佔地最大、樓層最高、裝修最精美,被譽為“藏區第一殿”。

看看網路上眾多溢美之詞, 匯總之後就是….桑披寺規模宏大、外觀雄偉、氣勢莊嚴,突出了佛教寺院特有的金碧輝煌與超凡脫俗之美,匯集和展示了鄉城寺院建築藝術最高的水平。

正殿底層由280根柱子支撐,一根根筆直的大紅柱子,構成一座紅色叢林,可容5000餘人盤坐誦經。

走進桑披嶺寺,雕刻、繪畫作品隨處可見,其精緻程度亦使人稱奇,就像走進了康巴民間藝術的寶庫。令人驚異的是,這個華麗宏偉的正殿,在建設過程中竟然沒有一張設計圖紙,只憑當地能刻能畫的佛教信徒自由發揮而建。據傳,當年寺廟開建後,當地的“能工巧匠”們不僅自發來到寺廟,不取一分報酬投入修建,甚至還將自家的珊瑚、黃金、綠松石等珍寶都無償奉獻給寺廟。正因為正殿的宏大規模,桑披嶺寺享有“康巴第一寺”的殊榮。

桑披寺的繪畫藝術大致可分為佛像類繪畫藝術與裝飾類繪畫藝術。佛像類繪畫藝術包括壁畫以及唐卡畫等,而裝飾類繪畫藝術是為裝飾而作的畫,如在柱頭、梁坊、廊頂、隔板等上描繪的八吉祥徽、七政寶、六長壽、五妙欲、和氣四瑞及各類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等。

正殿底層是雕塑佛像群,在這些匠心獨運的塑像中,最宏偉的要算宗喀巴銅質鍍金佛像。佛像淨高18米,加上佛座,總高近30米,是藏族聚居區最大的殿內銅像之一。

佛像群中最珍貴的是千手觀音像和大白傘蓋佛母像,兩尊佛像均高達兩米,其造型精美、刻畫細膩、形像生動,塑像是用香柏、松石、瑪瑙、珊瑚、珍珠、寶石等與各種藥材磨細後,同牛膠混合塑築而成,再用九眼珠、寶石、珊瑚等鑲嵌,並以金銀裝飾。

我們經由寺內喇嘛帶路, 到2樓以上平常不對外開放的內殿參觀, 包括活佛寢室. 客廳, 議事廳……  

原本看完前殿就覺得殿內華麗異常, 結果到了內殿, 才知道沒有最華麗, 只有更華麗

大喇嘛拿著活佛用過的衣物, 幫團員們祈福(一邊拍背)

看著殿內從上到下, 填滿每一寸空間的這些雕刻與繪畫裝飾, 只能讚嘆不已的一路掉下巴…..

以紅色及黃色為主色調的裝飾, 看起來就是一整個的金碧輝煌

桑披寺的雕塑藝術以質為銅雕、泥塑、木刻三大類。銅雕和泥塑主要為佛像類,而木刻大多為裝飾效用,寺內的蟠龍柱、活佛寶座、東南北三大門都是桑披寺木雕技藝最高水準的藝術品。

木雕技法大致有浮雕、鏤雕、雙層雕等,大至數米,小至寸許,於佛塔、坐床、門窗、樑柱、扶欄等處都雕有各類佛像、吉祥圖、鳥獸及花木等,每件作品都經精雕細琢,生動逼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

這裡是供奉舍利子的側殿, 一堆人跟著點祈福的酥油燈…..當然也不忘一路捐點錢隨喜一下

在藏廟中可以看到這邊那邊到處有信徒把錢捐放在各個地方, 不怕有人汙錢, 而且若是拿大鈔, 還可以自己找錢, 這真是方便多多……

又回到前殿的走廊

走廊頂部的壁畫

正在行朝聖大禮拜的老人

禮拜,是佛教徒的重要法行一方式,可藉此懺悔業障並廣積福德資糧,其方式因地而異。大禮拜是藏傳佛教特有的禮佛儀式。做大禮拜時,兩手合掌後,首先需置於頂上,次置於喉間,後置於心間;然後兩手掌貼地,其次雙膝跪地,最後額頭觸地,如是行五體投地之禮拜。

雙手合掌置於頂上(頭頂或額頭),能感得將來證得佛陀具有三十二種妙相、八十種隨好之圓滿色身;置於喉間,能感得將來證得佛陀六十種妙音之功德;置於心間,能感得證悟佛陀遍一切知之「一切種智」。

大禮拜主要用以懺悔,身體撲到的地方,身體沾到的灰塵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並可藉以表達恭敬之心,還能惕除自我的傲慢之心。因行大禮拜時,將自身最高之部位──頭部觸地,沒有比地面更為低下之處,故當做大禮拜時,你己將禮拜的對象,置於遠高於自己之處,因而能惕除傲慢之心及消除傲慢所造成的業障。 行者禮拜之對象,不應侷限於佛菩薩,所有一切有情眾生,都應當為禮拜之對象。行大禮拜時,心須專注一境,不可散亂於無意義或不善之事。如此所獲得的效益較佳。

資料來源: 藏族儀式

參觀出來之後, 喇嘛們還招待我們吃青稞粥…..

一邊吃粥一邊順便拿起相機拍正對面的東大門入口, 正巧另一團遊客也進門了

側門上發現有表情非常可愛的獅子


要離開了……山門的花樣與雕刻相較之下簡單很多…..(坐在車上隨手拍的)

途中見到半山腰上的小廟……陡峭的山坡上也不知怎麼牽拉起來的, 只能說藏人攀爬掛旗的本領實在太強, 搞得像蜘蛛網啊….

鄉城三絕:寺廟、白色藏房、瘋裝, 這次遺憾的是沒機會看到那超級華麗的瘋裝

鄉城的白色藏房形狀統一,外牆內斜,內牆垂直,像個落地的楔子。楔子中心,就是圍抱出的一個方正小院。門簷,窗簷下,中柱上多垂掛紅、黃、綠彩綢,以表吉祥。門窗富麗堂皇,精雕細刻,彩繪明朗鮮麗。

房屋建成後,藏民用鄉城山上特有的阿戈土拌水攪成白色土漿,盛於茶壺等器具裡,從牆頭慢慢澆下,直到土牆變白。這層潔白的塗料,不只美觀,還有防雨滲透的作用。

室內由木柱支撐,藏房大小,就由柱頭多少來定。面積小的有20–30根柱頭,面積大的柱頭多達百根。一般內部都有三至四層,底層一般為牲口棚,沿著陡峭的木梯上到二層,是房屋主人的主要居住區。樓梯左邊是客廳、餐廳兼廚房,層樓右邊是睡房和經堂,從裝飾條件看,睡房大都簡陋,經堂大都鋪張。這種對比,構成了藏民宗教家庭的獨有氛圍。一、二層因少有窗子,室內光線昏暗,再順著木樓梯走上三層,立刻明朗起來。上面就是個屋頂平台,當地藏民的家庭曬麥場。這便是白色藏房內的基本格局。而建在鎮上的白色藏房,取消了牲口棚,多設了會客廳,增加了許多現代生活氣息

遇到美景…..領隊老師當機立斷的讓師傅停車…..下車拍照喔!

小屋旁的一片樹林整個兒變紅…..

除了鄉城,再找不出第二處白色藏房的聚集地

當地盛傳這樣的傳說,想當年,巴姆神山仙女看到她君臨的領地上,藏式民居灰頭土臉、外觀陳舊,靈機一動,灑了把隨身的化妝品,藏房一下就變成了白色的建築,隨著白色藏房的出現,鄉城也一下子美麗了許多。

拍完大景, 在路邊發現奇特的植物, 一群人開始瘋狂拍起來…..

試了幾種風格…..結果逃不出大光圈淺景深的手法……

上路……巴著車窗沿途繼續拍

其實,鄉城田園風光的淡雅、純靜,很大程度上,依靠散落在高原上珍珠般的白色藏房的妝點。鄉城風景裡有了白色的浸染,原來的青山、樹林、草地、河流構成的自然風光畫,突然有了清爽、迷人的韻味。

準備轉上山路……

俯瞰山谷間的白色藏房…..可惜田間都已經採收, 只剩下灰撲撲的土壤, 若是綠油油的莊稼地或是金黃的麥田, 那肯定是非常漂亮的

哇嗚……這樣看起來真的很有人間仙境的fu

鄉城是四川省西南部接近雲南的一個縣城,境內群山起伏,南、北均有大山阻擋,氣溫也比稻城熱,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和、資源豐富,鄉城故有“康巴江南” 之美譽。

山下山上村落間的聯絡道路……彎彎繞繞的迂迴曲折

錯落有致的綠色黃色紅色….

連綿的高山

我們就是這樣穿梭在高山之間

又是一座冰雪覆蓋的高山

下車方便……順便撿幾張照片, 有可愛的小花…..

壯闊的山景

對著這樣的風景噓噓…..

再度上路, 還是繼續捧著相機一路狂拍…..

光禿禿的山頭也是很美的….

山路的狀況不是很好, 速限20….很多時候碰到大小坑洞, 都需要慢慢嚕過去

下午4點, 終於再度停車…..吃中飯囉!

路旁的野菊與山上的黃葉相映….滿眼的澄黃

餐廳老闆的家……牆外的架子應該也是曬玉米青棵用的

大隊人馬無事閒晃, 就這麼大搖大擺地晃進人家院子…..這曬啥?

據說這就是在曬牦牛肉乾….哇!

繼續晃進人家院子裡…..天啊! 這樣曬玉米



一群人拍得好high…..

屋內屋外閒混等餵食…..

隔壁的雜貨店…..

再過去的隔壁人家….牆頭曬的是牦牛皮…..

路的那一頭還有間”酒家”, 不過看起來像是空屋, 倒是附近的居民來來去去的忙這忙那…..

秋收農忙時…..

老闆娘兼廚師, 帶著2個女兒打下手

我們的午餐……還在大火炒當中…..

等午餐ing….只能閒聊發呆打瞌睡亂亂拍…….我們這是把人家家裡當餐廳…..

家裡面弄了個精緻的月亮門, 看這雕刻….主人也怕弄壞了, 特地鑲了層玻璃保護 (其實這樣也不沾灰塵免去打掃的痛苦)

在蒼蠅滿天飛當中…上菜啦! 一群人瘋狂搶食!

吃飽喝足繼續上路…..

拍了一堆黃葉…….一心想拍銀杏, 但不是拍不起來就是一閃而過來不及, 殘念 

一路拚回中甸, 9點多趕赴晚餐…..超級豪華的牦牛火鍋大餐, 很香, 口感很好, 唯一的缺點是配料也全是鹹的, 丟進去煮的結果是越煮越鹹, 鹹死人啦!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