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緬甸攝影團 : 萬塔之城–蒲甘(Bagan)日出

緬甸攝影之旅的第一站是被稱為「緬甸的心臟」– 蒲甘 (緬甸語:「ပုဂံ」 在緬甸語中的標準發音是pu.gam)

蒲甘(英文寫成Bagan,舊稱Pagan) 位於緬甸中部,伊洛瓦底江(Ayeyarwady River)中游,是緬甸第一個王朝,也是歷史上文化最輝煌的「浦甘王朝」的發祥地與首都,以世界上最豐富的建築遺跡聞名,蒲甘平原上曾屹立過13000座佛塔,是緬甸佛塔最集中的地方,素有「萬塔之城」的美譽。其歷史價值與柬埔寨吳哥窟及印尼的婆羅浮屠塔齊名。

蒲甘機場小小的, 沒有載送行李的車輛, 也沒有行李轉盤, 飛機上搬下來的行李, 用拖車拉到等待處給人憑行李條認領, 我們因為是團體, 就幫忙直接拉到遊覽車的停車處, 全部都是人工操作

搭機換機奔波了一天, 當我們到達時, 只夠我們吃晚餐 & 探勘一下明早的觀日出的寺廟…..

蒲甘市政當局一直盡力保護古建築不受破壞,並曾試圖於2016年2月發布禁止遊客攀爬的禁令,但由於遭到強烈反對,很快便撤回了這項決定。不過,為了讓蒲甘在2019年前成為世界遺產,緬甸政府再度於2017年3月1日起公告禁止遊客攀登佛塔,雖然當局尚未公佈禁令實施的具體時間,但已有許多佛塔已陸續掛上禁止攀爬的牌子,原本賞日出最熱門的 瑞山陀佛塔(Shwesandaw Pagoda) 也被告知已經不能上去咧…..攝影老師 & 導遊只能另闢戰場– Shwegugyi Temple(素威庫吉佛寺 / 或翻為 瑞古意塔 )

一下車老師跟團友們已經一溜煙衝進去不見人影, 只剩我卡在這邊, 不知是水土不服怎的, 相機呈現錯亂狀態, 不論怎麼調整, 拍出來不是烏罵罵就是白帥帥, 等所有人都上車了, 我才拍到這一張…..

這是第二天一大早天還烏溜溜的時候, 雖然雨從前一天晚上就一直滴滴答答的下不停, 我們還是”被迫” (大誤) 很勤奮的4點多起床, 5點多出門, 摸黑直奔上塔

反正離天亮還有時間, 就由攝影老師先選景, 然後派自己的漂亮老婆上陣當麻豆, 給大家練習當構圖的”點景”…..

老師喊一聲, 老婆就立刻上崗, 一看就是經常被”派遣”當麻豆, 一站出來就很知道要怎樣擺pose

素威庫吉佛寺(Shwegugyi Temple)於1311年建成,是蒲甘建築中期的代表,被稱為“Golden Cave Temple”。與前期的佛寺最大不同,就是Shwegugyi 以大量的窗門使室內光線充足…..不過因為我們就是在天黑黑的時候來的, 所以完全沒有明亮的體悟

25152138_1973779082639908_5004671278349345883_n.jpg - 2017緬甸-印象_蒲甘

前面那張是我拍的, 這張是朋友拍的….基本上都是參考攝影老師之前拍過的構圖概念, 花骨朵的框景很棒, 問題是….矮個兒跟高個兒還是有差, 我從這個花朵的框景中對不到頭啊! 而且鐵框上的蜘蛛絲, 讓人有種陰森的感覺…..

據說修建這間寺廟的 阿隆悉都王Alaungsithu 年邁之時,被自己的兒子Narathu 流放於此,最後還被活活悶死….實在是混得太慘了….只是我在這命案現場摸黑爬上爬下, 也沒有感到有冤死的國王之靈飄盪在此處, 果真是神經很大條….

用近前的樹葉當前景, 對焦到後面遠方的佛塔, 可惜的是樹葉枝幹有點茂密, 所以塔頂被遮住, 我半蹲在那邊不管怎麼扭怎麼歪, 塔頂都橋不出來, 還連累我可憐的的腰&腿都快抽筋了….

在廟裡的角落可以找到隱秘的台階, 沿著狹窄幽暗的通道爬上第二層的觀景平台, 眼前一下子豁然開朗….不過這樣”赤裸裸”的直面拍攝, 反而不如”半遮半掩”來的有fu

轉往另一個方向的遠處…..有座豪華版的大寺廟, 加上黃光一打, 變成金光閃閃…..

舉頭望明月…..好吧, 今天沒月亮, 但我們所在的這座素威庫吉佛寺(Shwegugyi Temple)的”頭殼頂”, 在燈光下櫛比鱗次的構造看起來也很震撼 (有的說這叫玉米穗軸狀), 很認真的對著屋頂各種角度試拍, 一轉頭又驚住…..

蝦密~~~這是甚麼情況? 佛寺上空剛剛還烏漆嘛黑的天空突然變紅了!!  瑰麗中又帶點詭異…..

哇~~~哇~~~哇~~~天空很美, 但前頭那個超大的黑疙瘩卡著避不掉…..昏! 

紅色之後變成藍色……這時候已接近日出, 眼見整個天空都是雲(雨稍停了), 日出是不用想了, 而且因為天候狀況不佳, 氣球確定不會升空….嗚嗚嗚…..

天矇矇亮了, 前面的黑疙瘩也現形了, 原來是一座荒廢的小廟, 但卡在這個位置就變成了超級礙眼的擋路貨

在晨曦的藍調中, 長著三個角的奇特建築, 應該就是仿製了古代皇宮製式的金皇宮, 於2008年開始對外開放, 而真正的皇宮, 僅剩下遺址, 就在金皇宮的對面。

素威庫吉佛寺(Shwegugyi Temple)距離王宮遺址很近,所以也被認為是皇家佛塔

在天光還未亮時, 無聊的在廟頂繞圈走, 看到這座佛塔還小驚了一下, 這個打燈實在太遜了, 搞得像是灰休楚一樣

天亮時答案揭曉, 這是”達比紐塔(Thatbyinnyu Pahto)”,此塔並有『神廟』之譽,Thatbyinnyu名稱源自佛陀無所不知,學問精深之意,由Alaungsithu國王建於12世紀,為浦甘中期成熟技術的代表作,是所有建築裡最高的,也是蒲甘最早的樓中樓型建築之一,它與阿南達塔並稱為“蒲甘雙塔”。

素威庫吉佛寺(Shwegugyi Temple)位於老蒲甘的偏西位置….只會靠太陽辨認方向的我, 在這大陰天就完全搞不清東西南北, 但轉了一圈發現, 不管那邊望出去都是塔, 加上塔身建築在3.6m高的磚砌台基之上, 居高臨下的視野, 果真是非常適合來此觀日出&日落…..

ps. 據說2017年底 素威庫吉佛寺(Shwegugyi Temple)也要加入封塔的行列, 只能說我們正好搶到最後的機會上塔

  

原本非常期待能拍到”日出+氣球+萬塔林立的蒲甘平原” , 只是沒那個運氣也沒辦法, 用google圖片搜尋”bagan sunrise”就有一大堆照片, 沒有現場的氣勢氛圍與感動, 也就只能坐在電腦前加減看…..

對搭氣球有興趣的, 可參考這篇 : [佛塔之上的漂移,蒲甘熱氣球飛行體驗與香檳早餐:Balloons Over Bagan]

天光大亮之後, 我們仍在佛寺中的各處遊蕩, 尋找各自屬意的拍攝主題…..結果我發現我拍了一堆…..避雷針一樣的塔頂…..(大汗)

緬甸佛塔塔頂呈觀音花瓶狀,瓶底被仰蓮托著,瓶頂力挺寶傘,寶傘頂有寶石鑽石反射日光月光,寶傘底掛著金鈴、銀鈴、風向標,風吹鈴動,梵音繚繚。

我大約是耳背, 完全沒聽見啥鈴聲…..

凌晨時分發紅的”金塔”, 原來塔頂真的是金的…..而那個討厭的黑疙瘩依然擋在前方…..

ps. 搞半天原來這就是著名的Ananda Temple(阿南達寺/ 或翻成 阿難陀寺)的塔頂 (我們後面的行程也有安排)
阿南達寺位於蒲甘平原的西北角,據說是在印度高僧指道下,模仿印度禪寺所建。寺塔精緻美麗,有蒲甘最美佛塔的稱號,是重要的古蹟之一。

看網路資料上說 : Shwegugyi外表秀氣,並飾以繁複的灰泥雕飾,內殿中保存有兩塊古巴利文石碑,刻有100節詩句,歌頌了阿隆悉都王的偉大及創建瑞古意塔寺的宗旨

….只可惜我幾乎把所有時間花在廟塔上, 根本沒在裏面混
….在灰撲撲的泥灰屋頂上, 偶然注意到在不起眼之處有著奇特有趣的裝飾, 這種不經意的小細節, 是修建者的誠心, 也帶給觀賞著不可言喻的小確幸….. 

仔細看, 其實廟門上的裝飾真的很細緻, 只可惜用灰泥所做的雕飾很容易損毀

天亮之後踏出廟門, 對這廟的模樣終於有了完整的picture, 晚上燈點起來覺得很霸氣, 反而在天光之下覺得真的是間秀氣的寺廟

佛塔和寺廟是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建築藝術的結晶,一般而言,塔和寺是兩種不同的佛教建築。佛塔(Pagoda)是實心的圓鐘形建築,信徒不能入內,只能在外膜拜或祈禱;寺廟(Temple)是供有佛像的殿堂,信徒可以入內上香和獻花參拜。

緬甸是出了名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國家,當地人上至國王、下至平民,不分貴賤終其一生以捐塔建寺為一生志業,古都蒲甘(Bagan)累積千年之實力,是緬甸最大最重要的佛教聖地,素有「塔中之最」的美稱,保留著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眾多的佛塔、佛寺,體現出緬甸佛教文化的燦爛輝煌,也是當地古老建築藝術的縮影。在1970年,蒲甘大約還有5000座寺塔,但在1975年的大地震中卻又震垮不少。現在大多已殘破頹敗,其中2237個遺址遺留至今,且很多仍被信徒所使用。

門口的兩尊佛像, 形象與我們常見的門神或是千里眼、追風耳有明顯不同, 頗有印度風

真的….晚上打燈的Shwegugyi有氣勢多了, 白天整個弱掉了…..

佛寺外的紀念品地攤….旅遊產業衍生的種種消費行為,已改變了浦甘人民的生活模式

ps. 其實我原本是想要對焦在前面的木頭雕刻上, 但風一吹一盪, 直接對到後面準備掏錢的遊客…..

最高的達比紐塔(Thatbyinnyu Pahto) 就在鄰近之處, 雖然掛著最高之名, 不過因為封塔也上不去了, 加上我們完全不是在拚寺廟參觀, 而是挑選有特色值得(狂)拍照的, 所以它就被跳過啦….. 

也還好沒跑太多佛寺, 本來記憶力就在退化, 我們跑了幾個點, 到後來很多寺廟的名字全都混亂了, 只好上網比對照片, 相機裡一拖拉庫佛寺的照片還是整理到夠嗆的,…..

第一次在路邊看到掛了整排的木偶…..心中的OS是: 天啊! 這簡直就是人偶集體上吊….. 風一吹來, 這些穿著傳統緬甸服飾, 表情各異, 維妙維肖的小人們, 就紛紛擾擾的, 搖搖晃晃又兜兜轉轉, 時而面對面, 時而背靠背, 不小心轉過來與你視線相接….啊~啊~啊~總之就是有點彆扭啊! 

木偶戲是緬甸的國戲, 而這些隨處出現的木偶”攤販”, 除了佛寺邊擺攤, 甚至在當地市場裡也有, 明顯賣的不僅是觀光客也有當地人, 只是很好奇, 真的有人買了送禮自用兩相宜? ……

頂著陰陰的天, 我們第2站來到人氣最旺的日出、日落地點–瑞山陀佛塔(Shwesandaw Pagoda)。五層樓高的佛塔平台位在舊蒲甘中央區,登頂後的視野遼闊,平原佛塔與森林景致盡收眼底,因而被稱為瞭望之塔。

有的人說, 登上瑞山陀佛塔(Shwesandaw Pagoda),可以體驗地球上最撫慰人心, 最療愈的日出…..而瑞山陀名聲之響亮,來晚了,佔不到好位子,視線就會出現滿坑滿谷的人頭。

 

瑞山都塔(Shwesandaw Paya)由阿奴律陀王(King Anawrahta)在1057年所建。塔高約50公尺,塔基呈瑪雅金字塔形,底座四方,塔身四面有五層台階層層往上,到頂層平台還有兩層八角形的台基,上立覆鐘形的白塔,構成結構清晰的七級浮屠。

Shwesandaw的意思是“金色神聖的佛髮舍利”,據說勃固王為了感謝King Anawrahta幫忙擊退高棉人的入侵,因此以佛髮舍利作為謝禮送給了King Anawrahta,並供奉在Shwesandaw Paya內。

明明在網路上看到有人7月還來此爬塔賞日出&日落, 但我們來的時候(12月), 就只剩下告示牌寫著”DON’T CLIMB”禁止攀登…..對! 沒錯! Shwesandaw已經封塔了…..

既然不能往上爬, 我們就比照藏人轉山轉廟的習俗, 開始沿著Shwesandaw的基底繞圈走…..下一秒終就轉角遇見斷頭獅子一隻

ps. 這種用磚頭一塊一塊疊起來的建築和動物, 感覺好像是古代某種的樂高積木….

旁邊有很多的佛塔及小廟, 每間都有人在打掃整理, 只是這些佛塔感覺都好新…..

實際跑進裡面去看…..全部都是用磚頭疊出來的, 好厲害…..

看起來非常不起眼的磚房, 我本來已經直接從旁邊走過去, 想一想又回頭摸了進去…..

哇! 裡面是好大一尊臥佛…..換上12-24mm的超廣鏡頭也擺不下去…..所以我就突發奇想, 站在中間然後前後各拍一張, 打算回家玩接圖, 結果…..

挖咧…..實在是這裏面的空間太逼仄, 就變成這種怪異的”轉折”……哈哈….就看圖幻想一下, 其實人家是躺的很筆直, 腳很修長的延展出去的…. 

之前有說過緬甸所有的寺廟都要脫鞋才能進入, 其他所有的寺廟佛塔都沒有問題, 我覺得難度最高的就是瑞山都塔(Shwesandaw Paya), 因為這裡是整個區域都不能穿鞋, 所以…..赤腳走在磚石沙地上, 讓我們每個人踩出去的每一步都有些齜牙裂嘴的…..

話說…..塔頂包成這樣應該是在維修中吧….

最後回到車上時有點如釋重負…..實在是腳底不習慣踩砂土, 加上又開始下起雨來, 要拍照還要頂著傘, 實在是太不方便了…..沒想到剛上車, 朋友說傘忘在裡面, 我們2人就又脫了鞋往裡面衝, 我嬌弱的腳底啊! 還好傘最後有找回來, 但它其實被主人隨手”擺”在入口鞋櫃….我們是放棄出來穿鞋時才看到, 剛才竟然就這樣視而不見的往裡面跑….

領隊把我們在路邊”丟”下….說是要參觀傳統市場, ㄟ? 菜市場底兜? 

原來臨街一排全是店面, 市場就在這些店的後面, 所以從旁邊小巷子裡進去就對了……

這幾年跑歐洲日本比較多, 傳統市場長的完全不一樣, 緬甸的市場很有台灣以前舊市場的味道

本來以為和尚是來買菜, 後來才知道化緣規定要光腳, 所以這是化緣來著

朋友看到緬甸的買菜籃, 愛的不行, 所以我們就變成了拍照兼尋找菜籃之旅…..

蔬菜水果攤…….

看到魚攤忍不住懷疑…..沒有冰真的OK嗎? 氣溫有20多度耶, 這擺上1,2個小時就完全不新鮮了啊! 

橘貓OS: 好心的太太小姐, 我很乖, 賞條小魚吧!

小時候台灣的傳統市場, 雞販還會抓好幾籠的活雞, 需要的客人可以帶活的, 或是現場幫忙殺…..現在因為禁止私宰, 所以這樣的景象也都沒有了! 

菜市場真是太多題材了, 不過我拍照盡量不要舉相機, 而是抓在身側或胸前盲拍, 比較能拍到自然真實的動作表情…..

挖賽! 這算是滿載而歸? 

朋友買的戰利品 (竟然拍糊了)…..
這都是塑膠尼龍編織, 所以還滿硬的, 籃子不可折, 但收納時可以大的套小的, 就比較不占空間

 

今天行程還沒po完, 但因為是攝影團, 所以每個地方的照片都超多, 只好拆2篇……
=待續=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