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藍的千廟之城–小眾秘境 Bundi

我們在前一天傍晚離開”粉紅之都”Jaipur齋浦爾, 搭著我們的巴士繼續南行, 前往小而美的靛藍千廟之城–Bundi (本迪/邦迪)

ps. 一般稱為”藍色之城”的是Jodhpur焦特布爾(上圖沒出來, 在齋普爾& Bundi 本迪的西邊), 而Bundi的名氣沒那麼大, 所以被我們領隊稱為小眾秘境的小小藍城


 (圖片來源 : google) 到達Bundi 的時間已經是晚上, 大家各自外出找食, 我跟朋友在外面逛了一大圈, 最後朋友挑了一家甜點店(我們在旁邊觀察了一陣, 確定他生意不錯), 買了好幾樣甜點回旅館開吃….這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印度的庶民美食….朋友的評價還不錯, 打算有機會再多買幾樣試試, 但對我而言就只有3個字….甜到死!

ps. 疑? 我們那晚有吃晚餐嗎? 完全不記得那晚我究竟吃了啥! ……

Bundi 是拉賈斯坦邦中一個古樸的小鎮,座落在雄偉的Aravalli丘陵之中,本迪土邦建立在1342年,在1818年成為英屬印度時期在拉賈斯坦(拉傑普特那)的土邦。城市中以其堡壘,皇宮與水井等歷史建築, 以及古代藝術而著稱

在做行前功課時網路上看不太到Bundi的介紹, 甚至看到有人批評Bundi 景點荒廢沒看頭, 可以跳過….呃….總之我們還是來了….

我們在Bundi的行程非常自由, 基本上只有下午約了皇宮的導覽, 我跟朋友一開始就相好幾個有興趣的景點, 看好路線圖打算從南一路玩到北…..但為什麼最後會走成上面這樣…實在是我們一開始沒注意到”開門”的時間, 快樂地出門後, 還好走沒兩步心血來潮突然想到, 這一查才發現所有要門票的點, 84柱廟9:30開門, 皇后井Raniji Ki Baori 更晚, 10:00才開門….所以我們8:00出門就是笑話, 為了不想在路上流浪或是在門口癡等當傻子, 我們決定先把不用票的景點先走完, 最後就變成這樣南北來回奔波…..

從下到上的紅圈-我們原本想走的路線, 結果我們從(4)–>(2)–>最南的(1)–>回到第(3)–最後是最北的大圈, 然後再下來到湖邊….幸好Bundi 不大, 所以我們這樣爆走還OK, 不然早就趴了…..

第一站 : Nagar Sagar Kund 位於舊城門Chogan Gate 外, 是一對雙子階梯井, 在馬路兩邊左右各有一個井, 另一個井稍小, 但裡面都是垃圾太髒, 不想拍….., 這兩個井原本提供舊城市場的用水, 不過到現在已不再使用…. 

印度階梯井(英語:Stepwells;印度語bawdi、baoli)為古印度文明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階梯井的功能十分簡單,那就是供應水源。在印度一些乾旱的荒漠地區,為了獲取地下水,甚至要挖到地下30米那麼深的水井才行。梯井的結構不僅包括可以儲存水的典型蓄水深池,還包括在相鄰區域經過精心布置的、石頭鋪就的溝渠。在旱季,水流要一一通過100多級台階,直到達到最底層。在雨季,梯井還有雙重功能。溝渠會變成一個巨大的蓄水池,水填滿整個池子,有時甚至淹沒梯井表面的台階。這種巧妙的儲水系統存在了大約有千年之久。

(資料來源 : 印度觀光丨尋找消失的地下奇蹟 ; 令人嘆為觀止的地下奇蹟「印度梯井」)

到雙子水井可以順遊 舊城門 Chogan Gate, 周邊是舊市場, 但因為時間太早, 所以店都沒開, 連攤販都沒有…..我們中午再過來的時候就都是人….覺得這樣也很”清爽”很好

這個城門也是”雙子”….印度這種90度轉彎設兩個門還滿有趣的…..最厲害的是印度人還能在兩個門中間又硬擠了好幾個店…..

清晨的陽光…..早上散步非常愜意, 但等待太陽上來, 人車多了以後, 就會覺得又熱又煩躁

美好的晨光

城門上面隱藏著小驚喜….

往舊城裡的路上….店也都還沒開…..這裡是中午的行程, 不急! 先回頭來去找另一個階梯井……

城門旁的民宅…..這個窗台也太美了, 看來原本應該是有錢人的房子, 可惜有點殘破了

這個老闆非常勤奮, 一早就來打理店面…..

歐歐….市場區的攤販也陸續來擺攤了…..

來批牛奶的商人

這一排….天啊! 驚訝的發現…..一大早開門的竟然是理容店, 而且每間已經都有客人在做….看來印度人習慣上工前先來”修”一下

ps. 門口坐的是下一個等待的客人吧?!

印度的狗兒真的很享受…..

社區的小朋友們全跑來”參觀”我們這兩個怪怪的東方旅人

我們的第二個階梯井 Dhabhai Kund….這個規模比剛剛的雙子井要大多了

Bundi 也被稱為“Stepwells之城”,因為這裡有超過50個階梯井,但其中只有少數幾個得以維護。在引入自來水系統之前,它們曾經是小鎮唯一的水源,但現在大部分的階梯井都遭到忽視和荒廢,有的甚至被人當成垃圾堆,像剛剛的雙子井就是。幸運的是這個水井目前維護的情況看起來還勉強OK….環境整理得比較好, 雖然還是有些垃圾, 但已經讓我們願意走下去看

這群猴子原本離我們很遠, 看到我們往下走, 其中一隻突然暴衝過來, 還衝到我們頭上的階段, 把我們嚇了一大跳, 以為它要攻擊我們…..然後它就這樣跑走了….心臟暫停3秒啊~~

(from: BBC 階梯水井:印度古代工程奇蹟) 階梯水井主要分佈於印度北部和西部的乾旱地帶,而在印度南部,也可以在寺廟找到它們的存在,它的作用一樣都是作為蓄水池的形式存在(當地人稱之為kalyani或pushkarani)

印度最古老的階梯水井可以追溯到公元600年,但保存至今的水井多數都建成於公元10世紀之後,直至19世紀全印度已有3000座水井。這些水井建築考究,設計獨特,其中融合了一些基本的結構元素,包括優雅的拱形、高大的立柱和華麗的石刻。階梯水井分佈于城鎮的公共區域和重要貿易路線的沿途,所有人都可以使用。正因如此,它們逐漸成為當地的社交中心,因為每天都會有人來這裏打水兼聊天交換訊息。

我們繞著井走了一圈, 然後注意到井邊的那兩個”亭子”…..

走近看一下…看起來有點看頭

哇…..天啊! 這個屋頂的雕刻太漂亮了!

ps. 下面的石板刻著一男一女, 不知道是拜誰? (我猜是濕婆跟他老婆, 但我覺得很有土地公土地婆的fu….)

等一下, 隔壁的像是在拜Lingam或Linga (很多翻譯如靈根、林伽、林嘎, 但….它就是代表”那一根”)

Lingam在梵語裡是「標誌」的意思,象徵古印度吠陀宗教&印度教神祇 濕婆(Shiva) 的化身。濕婆是印度三大神之一,代表毀滅與再生的神,所以使用陰莖來象徵再生/生殖/創造的意象。

Lingam 連著的底座很像是以前的石磨…..

(from : FB 這篇) 靈根的底座通常還會有個圓形或方形的水池叫優尼(Youni or Yuni)。優尼中間有個洞,靈根會直立插在洞裡;比較現代設計的靈根頂部還有水流瀉而出,優尼再接引從靈根噴出來的液體(老天超有畫面是吧!!)。靈根跟優尼的組合才叫完整,代表宇宙的起源、萬物的開始、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有其他說法則是,供奉濕婆的靈根代表人神合一,標示此地就是神聖的場域。

柱子的雕刻也非常漂亮….

我們在兩邊的涼亭(其實應該是廟)混了一陣, 然後有位小朋友跑上來說這上面是不能穿鞋的….天啊! 我們完全沒想到, 趕快下去把鞋脫了再上來….後來我才想到其實有很多印度廟是連女人也不給進的…..

旁邊的空地是附近這些居民”聯誼”的好地方…只是這些肖連ㄟ都不用幹嘛嗎? 就都騎著摩托車來這邊發呆?

小朋友們也在另一邊玩得很快樂

混了兩個水井, 看看時間正好到我們原本打算一開始就去的86柱廟….路途有點距離, 走大路太無聊又都是車&煙塵, 所以我們決定鑽社區小巷…..然後就發現我們被圍觀了…..

這些相片基本都是把相機抱在胸前用盲拍的方式”偷拍”….畢竟把相機對著人有點太招搖, 也容易讓人不快

有時候角度就很難顧到….後製轉正就會砍掉牆上美麗的圖案, 所以決定就這樣歪吧~~

這些沒事可幹的印度人真的很習慣就這樣坐在家門口看著人來人往, 碰到認識的就還可以順便聊兩句….

刷牙這件事不是應該在水龍頭邊進行的嗎? 為什麼媽媽會帶著女兒一起站在門口刷牙啊?!

ㄟ….我們又經過另一個城門(應該是Khoja Gate)….不過這個們看起來規模小很多

這裡面像是某個機構的實驗農場之類的, 最特別的是裡面種田的都是婦女…..

路上撿到一間像是印度廟兼水井nahar doos ki bawri ….因為鐵門開著(裡面正好有人在拜拜), 所以我們就不請自入了(這次有記得把鞋子脫在外面)

階梯井除了儲水,同時因為水是維持生命的神聖場所,人們認為,階梯井是地下,地球和天體三個境界相連的地方,所以這裡也常是舉行儀式及崇拜的場所。

這個水井應該是有人看顧, 所以整體環境頗乾淨, 但就是很明顯已經沒人在這裡取用飲水了

印度的階梯水井會沒落, 與英國有很大關係, 因為在英國政府殖民時期, 他們極度鄙視階梯井, 認為這些井中的水不干淨,不衛生,並且是滋生疾病和寄生蟲的溫床,英國甚至強加法規禁止使用階梯井……導致許多階梯井被忽視和廢棄。(from : THE STEPWELLS OF BUNDI)

從第二個階梯井 Dhabhai Kund (有兩個涼亭廟的那個) 到84柱廟大約有1.8K的距離, 其中我們走上一段是國道(?)29號, 而這段國道在兩旁綠樹的夾道之下, 實在是讓人賞心悅目, 走在這樣的路上都覺得好舒服

我跟朋友突然對路上的垃圾桶發生強烈的興趣……因為那上面畫了眼鏡(不是每個垃圾桶都有畫眼鏡)….我們在猜不知道是廣告, 還是警告丟垃圾的人要看清楚你丟的垃圾桶….

ps. 印度的垃圾桶也有分類, 但是把垃圾分成乾濕兩類?!…..領隊的解釋是喝完的瓶子丟在乾的, 沒喝完的丟濕的…..聽完我忍不住狂翻白眼, 但總之, 不管你丟哪個, 垃圾工人通常會把所有垃圾混合在一起, 所以就隨便丟…..

繼續轉入小巷, 這次是猴子跑來圍觀我們兩個….

我們最後橫過一個大空地, 這邊有點像是當地人的球場, 所以當我們走進去的時候, 一大群在玩球的小鮮肉們全轉頭遠遠看著我們….結果我們走到一半被旁邊一個奇怪的石雕吸引, 兩人圍著這個柱子狂拍照…..相信那些印度男人心裡一定狂OS : 果然外國女人都怪怪的

因為一路亂玩, 所以1.8K的路程被我們走了40多分鐘, 終於看到目的地….心裡只有一個感想 : 這個廟好小! 而且, 這真的有84根柱子嗎?

84 Pillared Cenotaph  顧名思義“ 84柱狀紀念碑”,是由84列支撐的結構。這個建築由本迪的王公饒·阿尼魯德(Rao Raja Anirudh)在1683年所建,作為紀念他的寄養兄弟 Deva 

ps. 包括wiki 的幾個網站介紹說是為了紀念國王的foster brother, 但見鬼的是竟然有的網站說國王是為了深愛的護士所建!!! 有的甚至寫his beloved “wet” nurse….蝦毀???

我跟朋友在圍牆外面繞圈…找不到售票口….看到那些石階和座台上的雕刻, 實在是心癢難耐…..

本來找不到售票處想放棄走人, 最後我們決定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走進去….然後一個坐在花園的男人走向我們….原來我們以為是遊客的人其實就是賣票的, 就看他從包包裡掏一疊票出來, 還蓋了日期章…..

注意 : 外國人票200盧比, 可以買套票350盧比(兩天有效), 含84柱廟, 皇后井 & 水上行宮….因為等一下要去皇后井, 所以我們買了套票, 可惜沒時間去水上行宮…..

這些非常有古趣的石雕對我們有絕對的吸引力, 不過我們決定先上去看廟, 之後再來好好欣賞

售票的人特別提醒我們進廟要脫鞋, 不確定鞋能不能踩上樓梯, 不過為了謹慎起見, 我跟朋友就直接把鞋留在階梯下面…..

正好碰到廟祝(?)來做每日的例行整理與祭拜

這裡同樣是Shiva濕婆的Linga崇拜…..石台上原本有美麗的繪畫和雕刻, 可惜都不敵時光歲月以及人為的破壞

屋頂的繪畫還是可以窺見當時流行的藝術型態

強烈懷疑這白牆以及上面的畫是後來補修時”塗”上去的

角落有個小小的螺旋梯…..肯定是要爬上去看一看啊~~

第二層中央有個大亭子, 4邊還有4個小亭子…..

最重要的是2樓是很好的眺望點…..不遠的山坡上的建築是下午要去參觀的塔拉加堡壘(Taragarh Fort)以及城堡下方的本迪宮(bundi palace), 那根突兀的大柱子是電視塔TV tower…..

ps. 小鮮肉們還繼續在下面跑來跑去玩球(好像是打英國板球)

Bundi 有小藍城的稱號, 但看到現在完全沒有”藍”的感覺….

我們在上面玩超久, 其中有幾組遊客來來去去, 但幾乎是我們包場的時間比較多, 下來之後, 換這對母女上, 但感覺她們不是遊客, 比較像是附近居民來上香的…..

不覺得這些石刻很像是n格漫畫, 或是動畫的連續動作拆解圖?….總覺得可以看圖說出一個腦補出來的故事

我跟朋友兩個哇啦哇啦的一路上上下下的看過去, 覺得眼睛都快不夠看

座台的側面及後面是這種整幅的雕刻, 初初看每一組好像是一樣的牛, 馬, 大象, 但其實都不太一樣啊….

有點像是在規定的”主題”下, 然後讓工匠可以自行發揮, 像是小牛吃奶, 牽馬, 騎大象….但仔細看, 人和動物在每一幅的表情動作都不一樣, 有的甚至會讓人忍不住笑出來….

哈哈哈哈….看到左下角那隻歡樂快跑的大象和象背上驚恐地小人…..實在是太有畫面啦! 

右下角大象跟老虎(?)打架的那幅….應該是很驚險致命的場面, 但我卻覺得這兩隻在玩鬧啊~~~

我們在84柱廟玩了快1個小時, 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這個景點是我們名單中最南的一個地方, 現在我們要一路往北再走2公里回去…..而我跟朋友走在路上時, 竟然有位騎著摩托車的印度姑娘特地轉回來問我們是從哪裡來的, 聽到不是中國, 非常滿意的離開…..(我真是小看了人家, 鄉下姑娘也是有在關心時事的)

在這篇 : “印度卡車都被司機弄的花里胡哨的意義在哪裡?”  看到因為印度卡車司機把他們的車當做第二個老婆&第二個家,是他們生命的重要夥伴,所以他們花了不少心思把車裝飾的super花俏….聽起來很有道理…..

我們在路上發現一個小規模的階梯井…..這個就是完全被漠視而荒廢了….

在印度經常看到這樣運送牛奶, 但在這樣炎熱的地方, 這種完全沒有冷藏運送的過程, 牛奶應該很快就會壞掉啊~~

我覺得那個金屬牛奶罐很有fu….但突然出現一個熱水瓶(?)….嗯…..熱水瓶也是可以保溫的

印度在廣大鄉村還有許許多多個體奶農,一家一戶可能只養一頭或兩頭奶牛,通過機制健全的奶業合作社,每天收購農民家裡產的牛奶,集中運送銷售到市場上,奶農通過合作社可以保證牛奶賣得出,價格合理公道;合作社通過這種機制把“滴滴鮮奶匯成河”,滿足了市場需求。清早一開張,印度居民區的奶站就迎來不少購買鮮奶的市民,這也許是當地人每天的第一項外出活動。(from : 牛奶溶入印度人的生活)

這兩位應該是照顧牛的賤民……這篇”牛奶溶入印度人的生活” 還真介紹了一些有趣的現況

街頭數量眾多、遊手好閒的神牛,一是泌乳期不好掌握,二是健康狀況不好把握,通常不成為主要奶源。但也有些人把自家的奶牛放在寺廟附近,讓其享受神牛待遇,經常會有心地善良的人誌願地給神牛餵食,這樣主人家就只管擠奶,減少成本了。印度的水牛數量很多,飼養水牛的成本要比奶牛低一些,但水牛奶的品質不如奶牛那麼高,到收購站賣奶時,要通過稱重量和測量含脂率,然後論質計費。

我們花了30-40分鐘終於又再度回到早上城門附近, 這時候的市場已經是人聲鼎沸了….尋找我們的自由行程的最後一個景點 : 皇后井

哇嗚~~~~ 這個階梯井的頂柱以及拱門的雕刻實在是太精彩了….我們今天的階梯井之旅還真是由儉入奢, 這個果然是皇家等級的….

Raniji ki Baori,也稱為“皇后的階梯井”(“ Rani”在北印度語中是“女王”,而baori是階梯井),是一個相當著名的階梯井,由Bundi 國王拉奧·拉賈·阿尼魯德·辛格(Rao Raja Anirudh Singh)的年輕妻子拉尼·納塔瓦蒂·吉(Rani Nathavati Ji) 於1699年下令建造。

拉尼·納塔瓦蒂·吉(Rani Nathavati Ji)是作為國王的第二位妻子嫁給了國王,因為他的第一任妻子無法給他繼承人。然而,在拉妮·納塔瓦蒂·吉(Rani Nathavati Ji)生下一個兒子之後,她的兒子被交給第一任妻子教養。為了消弭兒子被帶走的痛苦,拉尼·納塔瓦蒂·吉(Rani Nathavati Ji)致力於平民的福祉。這就是她開始建造Raniji Ki Baori的原因。

Raniji ki Baori 屬多層階梯井, 深度約為46 m,是Bundi最大的階梯井。

從另一端可以清楚感受到一層層下來的樓梯, 最下面一層幾乎埋在水裡, 所以我們沒法再下去….

ps. 這篇: “【遊記】 【我才不要去印度】他打開了黃金密室?” 的旅人跟我們一樣買了聯票, 3個景點都去了, 而她拍到的皇后井就是整個乾的….

階梯井除了儲水也有其他重要功能,例如,印度教寺廟、重要的神社、或者只是在炎熱的夏季,用來乘涼的休閒場所。對於那些受到約束的婦女來說,階梯井是聚會的地點。對於那些在偏遠的貿易路線上來往的旅人來說,階梯井至關重要,當時是沒有現在高速路上的休息站的,他們只有在這裡得到庇護。對於地方統治者和富裕的商人來說,它是用來炫耀自己慷慨大方的有利“工具”,昂貴的階梯井充分地向社會證明了他們的善行。對於那些丈夫或孩子去世的婦女來說,它們是祭奠亡靈的地方,因此,有25%的階梯井開銷都是由婦女支付。(from: 印度階梯井,一座消逝的奇蹟)

第二層拱門邊的裝飾雕刻…..看看下面那隻腳撐起裙邊的表現, 立體感立現, 另外左下角的象不知道有甚麼寓意, 但看到牠很諂媚的用鼻子勾住那個手杖, 讓我有種歡樂感….

在第2層能近距離欣賞第3層拱門上的大象雕刻….看看大象身上及騎象人的雕刻有多精細…..

好吧! 我看到那兩隻鴿子騎在人的頭上對看時, 忍不住笑出來了…..

皇后井的每層都有禮拜場所,這在階梯井中是獨一無二的。

這裡有個小小的4面佛….的頭……可惜還是有部分的雕刻受到破壞…..

ps. 「四面佛」不是佛,它源自印度教、婆羅門教神話,為三主神之一的梵天(Brahmā),所以亦稱「大梵天王」,乃創造宇宙之神,梵文字母(婆羅米系字母)的創製者。(有趣的課外閱讀 : 很多人不知道泰國四面佛的來源)

第二層的祭拜場所

皇后井的外面也有兩個亭子, 我記得裡面看不到有祭壇或其他裝飾, 不知道是被破壞光了, 還是就真是兩個”涼亭”….不過亭子下方倒是各藏了一尊神像, 一個是象神甘尼許, 另一個看起來像在吐舌頭的完全不認得, 但…..其實最讓我無言的是象神的造型….恕我無禮, 但這鄉下花俏大媽的花色實在忍不住讓人噴笑, 再說這些信徒把象神的手腳怎了? 全都用銀箔包成一坨像是重傷後用繃帶包裹起來….老天, 實在太辣眼了

離開皇后井之後, 我們前往下午預定的集合點, 準備參觀皇宮, 不過在那之前, 要先經過舊城的大街, 然後去試試眾人推薦必喝的印度傳統奶茶

迎面跑來的這個廟會鑼鼓車(?)把我嚇了一跳, 可惜它看起來像是趕著去某地, 所以完全沒有在”發聲”

在狹窄的道路中我們為了讓車, 所以閃進一條更窄的小巷, 意外發現一個小小的象神廟…..難怪也有人說Bundi是千廟之城, 真的….我們一路就是3步一小廟, 5步一大廟, 幾乎趕上台北的便利商店的密集度了….

ps. 這條窄巷窄到不行, 沒法用一般相機整的拍下來, 只能用手機的全景模式….

又是雙城門?! 不過這次沒有轉彎, 而且兩個門隔了有點距離, 不過這個城門有好幾個美美的陽台…完全不像是一般防禦用的城門

毆! 我終於找到”藍色”了….更棒的是正好有位穿著紅色紗麗的婦女走過, 真是亮點…..

這間店(Krishna chai) 在網路上大大有名, 所以很多人是專程來”朝聖” ….在這間店, 可以看到老闆以最傳統的方式, 將各種香料用石頭碾的非常的細, 然後一樣一樣加入滾熱的牛奶中, 一步一步的煮成香醇的道地印度馬薩拉奶茶

老闆已經有名到設立FB專頁了, 專頁封面就是他的名片圖樣, 店名的下方寫著Chai & Restaurant, 所以我一開始還以為真有賣餐點, 結果因為我們時間實在不夠, 而且牆上的menu只有茶跟咖啡, 所以也就沒有費力去問到底有沒有供餐

影片 : 印度路邊小吃 街头食品 – 拉香奶茶| 馬薩拉茶Best Tea In Bundi, India: Krishna’s Chai! 

店內的牆上充滿了花里胡哨的繪畫, 以及各地遊客的簽名…..老闆除了奶茶, 還兼賣仿古的印度細密畫, 我們邊喝滾燙的熱奶茶邊賞畫, 朋友交關了2張模擬成明信片的頭像, 我則是看上一張A4大小的國王遊街圖…..

滿足的喝完又香又濃又熱呼呼的奶茶…..我們繼續上路…..又是印度廟, 我已經快要無感了!

還沒走到集合點, 就在路上碰到夥伴們…..瞎拚ing! 最後有人下手買了一條(?)寬鬆的花褲子

我的五短身材跟外型無法駕馭這樣的服裝, 很自覺的另外找樂子….結果在旁邊的廢棄房子的牆上發現一隻偷窺的眼睛….喔喔喔

我原本是被那個藍窗還有沙麗吸引到, 沒想到衝出位老太太, 然後又發現後面的印度廟的廟塔上的雕刻超級精彩, 臨時把橫幅變直幅, 太貪心的結果就是這張照片的主題不見了…..

喔喔喔….藍色的印度廟…..好詭異, 有點陰森的感覺

其實這裡才是我們的集合點, 相對相望的黑象雕像跟白馬雕像….要是我自己走在街上, 絕對不會看到這兩座停在屋頂上的雕像, 因為下面的店家跟路上的行人完全吸引了我的目光….

前方看到我們下午的目的地了…天啊! ~ 好大的宮殿!

塔拉加堡(Taragarh Fort)建於1345年,是本迪最重要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之一,它的巨大建築是3個世紀以來由不同統治者建造的許多宮殿的集合,也被稱為星堡Star Fort。

從老城區沿著斜坡往上, 就可以看到位於山坡上的入口 (門裡門外), 門票包括加拉宮Garh Palace和 塔拉加堡(Taragarh Fort)

加拉宮是拉賈斯坦邦最好的宮殿之一,當地人稱之為邦迪宮。Bundi的Garh Palace是一座宏偉的建築,是Rajput拉傑普特建築的典範,裡面裝有一些上等的Bundi壁畫。這座宏偉的宮殿由拉賈·拉奧·拉坦·辛格·哈達(Raja Rao Ratan Singh Hada)在1607年至1631年之間建造。

ps. Garh Palace 位於塔拉加堡(Taragarh Fort)內,也被稱為本迪宮(Bundi Palace)。這是本迪的主要宮殿,裡面有許多小宮殿,如 拉坦宮(Ratan Mahal),查塔爾宮(Chhatar Mahal),巴達爾宮(Badal Mahal),菲爾宮(Phool Mahal)等。

門口進來一旁是馬房, 現在一邊被改成廁所…..不過導遊把我們帶來這裡不僅是為了讓我們解決民生問題, 最重要的是…這裡的角度最好…..

噹噹噹…..讓一堆人掉下巴的宏偉宮殿, 可惜的是幾乎沒有維護….與大多數堡壘(用砂岩製成)不同,它是用蛇紋石(綠色)建造的,垂直地坐落在陡峭的山坡上。它被認為是拉賈斯坦邦最古老的堡壘之一,是拉傑普特Rajput建築風格的最佳寫照。

依照導遊的解釋, 宮殿下方這邊的空地是各種表演或舉辦儀式的地方, 國王會在高台上觀賞, 而妃子們則在陽台裡面往外觀看

諾貝爾獎獲得者 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在Bundi創作了他的著名小說《Kim》。他對這個地方印象深刻,並形容本迪宮是地精所建造的宮殿。“The Palace of Bundi, even in broad daylight, is such a palace as men build for themselves in uneasy dreams – the work of goblins rather than of men.”

(frmp : Kipling’s Bundi 我用google翻譯小改了一下) 吉卜林寫道,其堅固的下部結構始於13世紀,然後開花為一系列宮殿,圓頂(cupola),涼廊(loggias)和簷篷(canopies) 構成紛郁的天際線。嚴峻的城垛牆延伸出去,不僅包圍了城鎮,而且包圍了周圍的山丘,並在頂部的堅固的塔拉加爾堡壘(Taragarh Fort)結束,提供了最後的避難所。

前往宮殿的斜坡旁邊有間餐廳, 牆上甚至有可愛的圖案, 但這不是我們來此的原因…..

ps. 地上的圓孔石頭據說是用來綁大象的…..

哇哇哇….從餐廳旁邊的天台眺望Bundi, 終於體會出為什麼這裡會被稱為是小藍城, 據說在炎熱的夏天藍色可以使房屋保持涼爽

斜坡上出現一個….好吧, 遠遠看我以為是消防箱之類的, 結果走近看才發現竟然是象神甘尼許, 但為什麼會整個塗成這種橘紅色啊~~還關鐵籠子裡, 我應該要同情它嗎?

吉卜林Kipling形容這是嚴峻的城垛牆grim battlemented walls, 之前在琥珀宮沒機會去逛逛印度的長城城牆, 不知道跟Bundi這個防禦城牆有沒有差異

印度的城垛牆好像多是這種橢圓形的, 像是比較長的mmm, 其他國家看到的好像都是方方的, 像是ㄇㄇㄇ

走進城堡的斜坡實在有點陡, 每個人都走得氣喘吁吁的….還好不長….

喔…天啊! 這個大門超有氣勢的, 特別是那兩隻對打的大象, 把那種緊張度提升了一個等級, 讓人一站在門下就忍不住整個人緊繃起來

Hathi Pol(大象之門)…加勒宮(Garh Palace)的入口

嘖嘖嘖….看看這個釘子門, 既強硬又雅緻

門內看起來剛經過整修沒多久, 至少整個重新油漆過了….不記得哪邊看到的, 上面的大圓臉據說是太陽神Surya….

進入城堡內往外看, 這一面的Hathi Pol(大象之門)沒有了大象, 那種劍拔弩張的氣勢沒了, 變得很高雅

這是宮殿(Ratan Mahal), 比起大門, 宮殿本身簡單素淨很多

拉坦宮(Ratan Mahal)是由Bundi 的統治者 拉坦·辛格(Ratan Singh)所建,他也是Mughal emperor蒙兀兒帝國皇帝賈漢吉爾(Jahangir)的助手,不僅協助Jahangir進行了許多戰鬥,也在17世紀藉此打開了本迪經濟繁榮的大門。

但還是有不少小細節讓人驚豔, 這算是低調的奢華嗎? 

ps. 那兩隻小象好像也是用來綁馬或綁象的…..

導遊把我們帶上2F, 這裡是個半開放的大廳, 是君王接見人民與大臣的地方, 可以看到君王的白色大理石寶座, 黑色的門是給投訴的民眾走的門, 並在門後等待召喚, 因為有9個門, 所以每次就只允許9個人來見國王

而大廳的牆看的出來進行了一部分維修, 門邊那幾幅畫的畫風跟剛剛大象門上的太陽神很像

門邊有一幅印度文(?)的石碑, 導遊要我們仔細看, 看仔細….發現亮點在那裏了嗎? 這不是書寫在白色大理石上, 也不是印上去的, 而是用黑色大理石一個一個鑲嵌上去的, 我們用手去摸, 整個都非常的平滑, 感覺不出有凹凸的痕跡….雙拇指up, 厲害!

Diwan I Khas 國王接見貴賓的私人大廳, 這裡要看的是柱子上方的黑象雕像

我們被導遊帶著走, 天知道走到哪…..回來狂上網找資料, 偏偏Bundi的資料不多, 談到邦迪宮的也都是一段話帶過, 還都是英文的, 中文的介紹就只有一篇, 卻都是照片(按我)….謝謝, 我照片比你還多…..還好在愁白頭之前找到一篇英文遊記(按我), 仔細介紹了大部分宮殿, 讓我可以對照部分照片, 不致兩眼瞎…..

這是 查塔爾宮(Chhatar Mahal), 這個地方用的阿拉伯語是“ Haram”,是給皇帝的女人居住的地方,這裡唯一允許的男性是國王和他的兒子們。

我們等一下還要再回來, 導遊跟王宮的嚮導要先帶我們去一個秘密的好地方….

ps. 後來導遊跟嚮導展現了舊往的水道系統有多厲害, 從水池一角的孔洞倒了一些水, 從另一邊用力吸(對, 趴下去用嘴吸), 就會有水湧現出來, 這個數百年前的噴水池還是working

從這個上鎖的小門進去…..(來這裡最好要請嚮導, 才能進入各個”寶庫”)

Badal Mahal(也稱為雲宮)位於Garh宮內。雄偉的宮殿牆壁上覆蓋著精美的繪畫,這些繪畫都充滿著風采,描繪了中國文化的早期影響。

這個宮殿有3層, 圖案一層比一層精彩….

跟琥珀堡和其他印度宮殿一樣, 印度人熱愛在牆壁柱子上裝飾鑲嵌各種寶石鏡子

除了畫, 樑柱上的大象雕刻也非常漂亮, 就算是顏色剝落的厲害, 但糟糕的保存狀態使它散發出一種頹廢和浪漫的氣息

這是最外層房間的圖案, 可惜的是下面小框中的畫已經都看不到了

第二層房間….規模更大更精采, 有戰爭, 有狩獵, 有節日慶祝儀式 ….好想貼在牆上用放大鏡仔細觀賞每個人物的表情喔~~

第三層是最精彩的, 不過為了防止日光破壞畫作的色彩, 所以被鎖在小黑屋內, 需要有人帶路才進得來….導遊在幫我們講解的時候, 還要另外準備手電筒show給我們看精彩之處, 但基本上…從四周的牆到天花板全部都精彩的不得了, 尤其是對懂印度宗教及神話的人, 總之, 內行看門道, 我們這些外行人就看熱鬧了!

這是講毗濕奴(Viṣṇu)和他10個化身的故事

毗濕奴(Viṣṇu)是印度教的三位主神之一,與梵天(Brahmā)、濕婆(Śiva)齊名。在神話中毗濕奴是光明、仁慈和善良的化身。毗濕奴外表一般描繪成青年王子狀,皮膚藍黑色,四臂,一般手持神輪(象徵著靈魂輪迴)、海螺(代表五大元素與生命的起源)、蓮花\弓(運行的力量)、杵(象徵智慧與個體的存在)等法器,他的坐騎是金翅鳥迦樓羅。

毗濕奴為了懲惡揚善或者拯救人類時,就會將自己或者自己的一部分下降到人世。常見的就是十位主要化身(Avatara)形象,也就是魚、豬、人獅、侏儒、龜、羅摩、黑天、持斧羅摩、佛陀以及還未出現的化身白馬。 

【克裡希納】(Krishna),雖然中文稱為”黑天”, 但”祂”最常見的形象其實是藍皮膚…..通常被認為是毗濕奴神的第八個化身。黑天的英雄業績受到大神濕婆的尊敬,承認他是宇宙大神。 在《摩訶婆羅多》中,他是般度人首領阿周那(Arjuna)的禦者和謀士,足智多謀的英雄, 在《薄伽梵歌》中被稱為“最高的宇宙精神”。黑天的形象在印度的民間文學,繪畫、音樂等藝術中經常出現。」  克裡希納通常比毗濕奴的其他化身都要重要的多,15世紀晚期在東印度,闍多尼耶導師提出了一種虔誠的毗濕奴崇拜。

參考資料 : 簡單聊聊印度神話中的毗濕奴  |  毗濕奴的十大化身  |  宗教知識家–毗濕奴

因為這些美麗的圖案都隱身在黑暗中, 我只能藉由導遊或同伴微弱的打燈, 拉高ISO硬著頭皮用手持梗著拍, 雖然畫質很糟, 有的甚至有手震而糊焦, 所幸多少還是有幾張能看…..

下面中間這張, 導遊還特別解釋這講述國王的後宮生活….有一天晚上國王來找他的某個妃子, 沒想到撞見這位妃子自己躲在房間”自high”, 所以國王非常知趣地自行離去…..結論是 : 看他們印度的國王多麼懂得尊重女人….(我在旁邊狂翻白眼)

我們回到下方的宮殿, 從這裡可以眺望另一邊的Bundi & Nawal Sagar Lake 納瓦爾薩加爾湖

回到剛剛的私人大廳(Diwan I Khas)的一側, 我非常認真的到處拍藍色磁磚, 壁畫, 象牙門….

但導遊已經又帶著所有人鑽進另一個門….Doorway to Phool Mahal 

ps. 這兩個們都是用象牙鑲嵌裝飾, 周邊在圍上一圈閃亮亮的鏡子, 看起來就非常的豪華

又是另一個小黑屋(Phool Mahal 大概是)….但….天啊! 剛剛整間是鮮紅為主色, 但這間卻是超貴氣的金光閃閃…..這幅畫真的超厲害的, 除了很金貴, 人跟馬的細節都非常到位, 甚至還有點立體的fu….覺得那些人跟馬快要衝出來了

左邊這幅也是毗濕奴的傳說….右上方的建築看起來很眼熟, 像是描繪國王在這個宮殿的生活, 右下則是狩獵

根據印度傳說,毗濕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當一劫(相當於43.2億年)之初,他的肚臍會長出一朵蓮花誕生梵天,由梵天來開創世界,到一劫之末濕婆毀滅世界,如此周而復始。這位宇宙的至高神手持蓮花,坐在蓮花之上,蓮花見證了生存與毀滅,因此被視為聖物。 

在印度廣為流傳、家喻戶曉的《薄伽梵往世書》詳細記載了毗濕奴十大化身和24次下凡的故事,其中佛陀(喬達摩·悉達多)正是毗濕奴的第九大化身。因此,佛陀降世時梵天、帝釋天等才統領眾神前來浴佛。 而由蓮花化生的西方極樂世界眾生的說法實際上是向毗濕奴肚臍蓮花化生梵天的傳說致敬!

(參考資料 : 佛陀是毗濕奴的第九化身)

在牆上有好幾個小佛龕 or 置物櫃….裡面都有非常漂亮的圖案, 要感謝團友用手機一個一個幫我用手機打燈

導遊繼續帶我們去找下一個宮殿寶窟…..中間經過這個花園, 就看到一堆猴子到處奔逃…. 

之前幾個上鎖的宮殿都是小黑屋, 所以當導遊再度拉開一扇上鎖的鐵門時, 一看到這個嶄露在陽光之下的宮殿畫作, 大家都忍不住掉下巴了….這些畫真的太美啦!!!

ps. 看英文翻譯, 那個綠色非常特別, 叫turquoise green綠松石綠色

奇特拉宮(Chitra Mahal)曾經是一座壯觀的花園宮殿,到處都是無數的噴泉以及容納異國魚類的游泳池。Chitra的意思是繪畫,而這座宮殿的名字源自於其牆壁上滿滿的美麗壁畫。

Rao Ummed Singh於公元1749年至1773年建造Chitra Shala,牆壁上裝飾著歷史畫作,它們以大量細節描繪了黑天 Krishna的故事,宮廷生活和美麗的女人,也有大象和老虎的狩獵場面,以及戰爭與朝廷遊行隊伍。

拉賈斯坦邦是印度微型繪畫的先驅之一,這些作品以無懈可擊的細節聞名。起源於17和18世紀的拉賈斯坦邦和印度中部,這些畫開始是在布或紙上小規模創作的。“本迪畫派”是其中重要畫派,與莫臥兒風格有著密切的聯繫,其繪畫風格一直延續到17世紀至19世紀末。 Bundi繪畫著重於狩獵,宮廷場景,節日,遊行,貴族生活,戀人,動物,鳥類和克里希納勳爵生活中的場景。

太陽神….這個我認得(另外我就只認得黑天跟象神) , 不過這裡的戰鬥場面比較沒有前面小黑屋裡的精彩, 不過有點吃完滿漢大餐回頭吃清粥小菜的fu, 勝在清爽…..

這裡有著名的關於”黑天”Krishna(克里希納/奎師那)故事的三部曲的畫作, 導遊非常盡責的解釋說明了三幅畫作代表的各種意義和細節, 我也難得地非常認真地從頭聽到尾, 然後….現在啥都記不起來了…. 上網查了老半天, 終於拼湊出部分

(上) 第一幅圍成圈圈跳舞的是描述印度非常有名的傳統舞蹈《Raas Leela激情之舞》, 主要是在描述黑天與拉達(Radha)間的愛情故事, 以及108名牧牛女{Gopis}對黑天神的奉獻
(左下) 第二幅描述的是《黑天偷了牧牛女衣服的故事》, 長大了的黑天仍然很淘氣。他趁一群牧牛女在亞穆納河沐浴之際,偷了她們的衣服,坐上了高高的樹頂,要求她們一一來取走衣物的故事。
(右下) 第三幅….黑天成為守護之神 (大概是, 沒找到相關資料)…..我們問了一堆問題, 關於跪拜的小人和很多鼻子的大象….但我已失憶…..

奇特拉宮(Chitra Mahal)的繪畫中, 還有很多是描繪女人, 我本想收集這些美女畫, 可是實在太多了, 拍不完…..好可惜

這些畫作有許多關於本迪國王和皇后,尤其是皇后的生平的圖像。據說建造者烏梅德·辛格(Umed Singh)希望向他的孩子和後代展示邦迪君主的秘密生活,在這些秘密中,國王從事戰爭和政治活動,而皇后大多數時候都醉在后宮…..

ㄚㄚㄚ~據說有好幾幅喝紅酒&酒醉的女王 (看這裡), 但我完全沒印象, 只有在一張走廊的照片中找到喝醉酒被2位宮女架著的皇后….

這裡還有好幾個門, 不過都沒有開放…..後來導遊又帶我們鑽一個小門到一個更小的小黑屋, 裡面的繪畫更大幅且超華麗, 不過因為是屬於代修的國寶級畫作, 所以只能看不能拍照…..

奇特拉宮(Chitra Mahal)據說後來變成國王跟皇后開pa的場所, 而且還是那種酒池肉林的pa…..

從宮殿高處眺望Bundi….剛剛我們就是站在下面餐廳的頂樓陽台往下看, 現在站更高啦!

剛剛走斜坡上來, 現在要走下去…..上來不覺得, 但地面的石頭經過幾百年被磨得很光滑, 走在上面有點緊張, 怕一不小心滑倒就精彩了….

我們要離開時, 竟然又跑來一位記者, 帶著一禢很兩光的口罩, 要我們戴著口罩接受採訪, 並幫忙呼籲印度人要戴口罩防疫 (據說會上Local電視) ….. 我們很壞心的推派領隊出去講兩句就很快跑了, 這實在太奇怪了…..

回到舊城區開始逛大街….這類型玩偶在緬甸也看到很多, 但我一直覺得那玩偶的大眼有點滲人…..

團友跑進細密畫的店裡找喜歡的畫…..

天啊…..這應該是我看過最嘻花的卡車…..

喔喔喔….這個鐵門的畫好有趣….

舊城裡據說有很多民宅的門面也都有當地人的畫作, 可惜我們沒看到….還是我沒注意到?

看到有人嫌棄Bundi的市街很亂, 但….老實說, 印度沒有那裡不亂, 再說不亂就不印度了, 而且比起那種車水馬龍+人擠人的亂, 我還寧願在這種帶著懷舊氣息沒落小鎮裡閒逛….覺得到處都是”景” 

糟糕….小朋友你在幹嘛? 你露點了!!!….天啊~~我原本只是要拍色彩鮮艷的衣服跟牆, 沒想拍限制級照片啊~~~

雖然這房子破敗到不行, 但它的格子窗台可以窺見以往的榮光

傍晚偏黃色的光打在黃色的屋子上….黃得發亮! 也襯托著優閒無事, 一起在門口蹲坐發呆的人與牛…..

我們被領隊帶著不知怎麼七彎八拐的就走到了湖邊, 這是剛剛從皇宮俯瞰到的Nawal Sagar Lake 納瓦爾薩加爾湖

這是一個人工湖,也算是Bundi主要的旅遊勝地,湖中有一座半淹沒的神廟,獻給水神Varuṇa。

ps. 伐樓拿(Varuṇa),又譯婆羅那,古印度神明,於吠陀時期就是天空,雨水及天海之神,他亦是掌管法規與陰間的神,是《梨俱吠陀》中記載最突出的阿修羅神,阿底提耶眾神之首。

從這邊眺望加拉宮Garh Palace和 塔拉加堡(Taragarh Fort)的風景真的不錯….這個湖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看到宮殿和堡壘的倒影….不過我們經過的時候一陣風吹皺一池春水, 也把我的倒影給吹散了

傍晚, 我們前往領隊的房東朋友, 位於附近的傳統村落的家中作客….我們的到來, 引的全村的大人小孩通通跑出來觀看….

雖然已經是傍晚, 不過田裡依然還有人在做事, 倒是這些牛在一邊當大爺….

天啊…..牛糞餅耶! 我不知道有多久沒看過它了, 基本上現在在台灣應該已經看不太到了

發現樹上有隻大鳥, 用鏡頭拉近一看….蝦密! 是孔雀耶

地上跑來另一隻鳥來湊熱鬧, 看起來好眼熟…..我們在琥珀堡見過面

眼神非常好的團友大老遠又瞥到另外一隻…..再度用望遠鏡頭打鳥

因為時間尚早, 我們不好巴巴的等在人家討餵, 所以大家就四處走走, 有人往村裡去找小朋友玩, 另有一票就往田裡逛了過去…..

我們對菜園裡的植物超有興趣的…..雖然幾乎都不認得…..

除了蔥有認得, 其他就只能猜是豆科類的植物….另外那躲在葉片下的….是茄子?

其實村里的婦女看到我們, 幾乎是人人立刻拉起沙麗的衣角把臉遮住….這位是我用望遠鏡頭偷打的, 才能這般露臉…..

一群都市聳, 對這些田地裡的事物就是五穀不分, 一竅不通…..

主人的媽媽帶著媳婦忙著先煮了一大鍋的奶茶給我們喝, 雖然不像下午在店裡喝的那杯充滿了各種香料, 但薑味重, 奶也很醇厚, 在變冷的傍晚, 大家都忍不住一喝再喝

主人家把自家小孩和相熟的親戚鄰居小孩都叫來給我們拍照….

印度北方普遍吃的主食是麵食,而南方則以米飯為主。北方家家戶戶每天最常吃的有好幾款麵餅,Phulka,Roti,Chapati….等。 看了老半天的一堆印度餅, 這個應該是Bhatura, 是來自印度北部的蓬鬆油炸發酵麵包, 它的製作材料很簡單,就是白麵粉(maida或通用麵粉),酸奶,油以及酵母粉或發酵粉製成(好像也有不加發酵粉的)。和成麵團後, 擀成圓餅, 然後放到熱油中就會快速充氣膨脹成氣球狀, 撈起放在旁邊濾一下油即可。這個過程很有趣,讓一群台灣聳看到目不轉睛,驚叫連連。

這篇介紹很棒 : 《米其林指南》教室系列:入門級印度麵餅九大類 ….完蛋, 看完好想吃, 我是各種烤餅的愛好者

主人在地上舖上毯子, 我們大家就在庭院席地而坐, 準備開始吃晚餐囉……(其實一般印度人沒這麼早吃, 人家是特地先做給我們)

小朋友們都被派來幫忙, 主人準備了兩種餅以及乾濕兩種咖哩配料, 比照印度人的習慣, 全都是可以無限地喊”more”…..吃到所有人都飽到爬不起來….

接受完主人家熱情的招待, 我們趕緊離開, 讓他們一家人能好好的吃晚餐….天啊~ 今天的月亮超美的….

不過我們今天的”節目”還沒有結束, 因為領隊把我們帶到他以前住過的民宿頂樓, 先是慶祝團員的生日, 所以每個人都在飽到喉嚨的情況下, 又都塞進一大塊蛋糕….

最厲害的是我們就在這頂樓上架起電腦和投影機, 開始講解關於印度婦女議題以及討論….雖然月色很好, 討論的議題也發人深省, 但是2月的印度晚上還真是有點冷….最後大家幾乎是落荒而逃, 我們最後7個人硬塞進一輛嘟嘟車衝回旅館, 一群人擠在車裡笑到快斷氣, 但我又失憶, 我們笑啥啊? 

今天過的超級充實, 景點都很有趣又吸引人, 但明天就是最無聊的一天了, 因為我們要拉車拉一整天回德里…..意思是明天就上車睡覺, 下車尿尿過一天…..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