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蘭古道中路前段 — 暖東舊道(十分古道) + 五分山步道
因為疫情的關係, 最近一些在地的, 或是山友才會去的山路古道, 都成為熱門的打卡景點, 淡蘭古道就是其中一條, 我的FB最近就突然跳出來一堆朋友在淡蘭拍的照片
我想了老半天….就覺得這名字好熟….直到翻照片要寫紀錄, 突然意識到….啊咧?! 今年4月才走過的暖東古道就是淡蘭古道的一部分, 我竟然就把它給忘了
….大概因為當時腦袋放空的跟著人走,只注意到是暖東+十分, 沿路的淡蘭mark過眼沒過心, 完全拋在腦後, 直到google”暖東”, 卻跳出一拖拉庫”淡蘭古道” , 才突然驚覺….我好像太小看這條古道了….
圖片來源 : 淡蘭古道中路四天行
「淡蘭古道」是清代淡水廳到噶瑪蘭廳的主要交通路線,可分為北路的官道、中路的民道、南路的茶道共三路。這三條古道全長近200公里,由41條山徑所形成的綿密路網,自北而南,分別從瑞芳到石城及大里、暖暖到澳底、六張犁到礁溪,是台灣第一條長距離步道系統,更獲得行政院核定升級為「國家級綠道」。
- 淡蘭北路(官道)– 燦光寮古道淡蘭北路 : 以瑞芳為起點,至宜蘭大里、石城;
是早期軍事防守、傳遞公文的交通要道,屬於「官道」,為發展最早的歷史古道,以「馬偕之路」具代表性。 - 淡蘭中路(民道)– 中坑古道淡蘭中路 : 以暖暖為起點,經平溪、雙溪到宜蘭外澳;
屬於當時人民生存、開墾的「民道」。沿途可見梯田駁坎及石砌土地公廟等先民信仰寄託。 - 淡蘭南路(茶道)– 外垵古道淡蘭南路 : 從六張犁開始,經深坑、石碇到宜蘭礁溪;
是當時茶商往來的主要道路,亦稱為「茶道」,為淡蘭古道中最短的路線。
看到這邊又傻了…ㄟㄟㄟ…..之前走的燦光寮也算是淡蘭的一部分? 好吧! 這個也是債, 正好湊成一個系列一起還
圖片來源 : 淡蘭古道中路前段1號圖
整條中路我們只打算走一半, 以由北往南方向 : 暖暖車站-東勢街(台2丙)-暖東峽谷-大菁農場-暖東產業道路-荖寮坑古道轉一圈-暖東舊道(十分古道)-嶺頭福德宮(頂子寮山)-五分山步道-新平溪煤礦博物館-運煤台車(獨眼小僧)鐵道-十分老街-十分車站….從暖東峽谷一路走到十分車站(含五分山步道),約12.5公里…大概
我們這次跟朋友約在暖暖,準備去搭603號公車到暖東峽谷風景區, 不過我們沒算好火車跟公車的時間, 下火車時, 公車已經跑了, 因為不想踢馬路(4.2公里的台2丙線), 所以一夥人直接招小黃到暖東峽谷入口
下車後往峽谷景觀區的方向走, 雖然這個景觀橋感覺有點不倫不類, 我們一度猶豫了一下
過橋後往土地公廟方向就對了
一開始就有美美的溪谷風景, 心情的愉悅度馬上調高八度
先是緩上
出現階梯, 上了就對了…..(旁邊的拱門像是以前舊吊橋的橋頭, 只是現在完全看不到吊橋的痕跡)
沒搞錯的話這是雀榕(又名鳥榕、鳥屎榕)…..不過上面的果子沒有很多, 我看過那種多到讓人起雞皮疙瘩, 引爆密集恐懼症
走沒多久就看到一塊很大的石壁, 下面有個天然的岩洞, 裡面放著很多的甕, 深度近視又遲鈍的我傻傻地想拿相機爬上去拍照, 然後就被叫回來….不要懷疑, 那是骨灰罈…..ㄛ彌陀佛~ 阿門~
這裡稱為萬善洞, 是當地收放以前一些無主的殮葬屍骨, 並供人祭祀
————————————-
“臺灣人昔由閩粵橫大海入荒陬,臨危禦難,長殖於斯,惟眷念故土無時或忘,死時歸葬故里為唯一願望,因而撿骨回鄉認祖歸宗,遂成習俗。 屍葬約兇葬,待經過一定時間,撿骨裝進金斗甕,擇吉地再葬謂之吉葬,俗稱「做金」,俗信「九葬九遷,十葬萬年」,若一時吉地難覓,或手頭不寬裕,暫時在山野挖一窟寄存曰:「寄金」,以待覓得吉地,擇日再葬。 無人認領之叢葬屍骨由鄉紳衿聚資集葬即所謂「萬善同歸」或俗云「有應公」或「老大公」,單獨無後之屍骸,地方善士亦爭先予以撿骨裝入金斗甕,暫寄山窟以待認領,久之鄉人膜拜,靈應有驗就香火不斷,稱為金斗公,畜牧業者盛祭之奉為守護神。”
或許是旁邊有溪流的原因, 這段路濕氣很重, 但也讓這個石牆整個”綠化”了…..
暖東峽谷位在東勢坑溪上源,是溪流切穿逆斷層砂岩,所形成的橫谷,峽谷雖然不大,因落差的關係,切割出來的峽谷地形相當明顯,獨特而雄偉,雖小卻極富溪谷地形之美。
我們一路就在溪谷的兩邊不停的過橋來來去去
非常漂亮又有特色, 完全就是迷你版的峽谷
暖東峽谷大峭壁….沒帶相機廣角鏡來是我不對….完全看不出來這的大峭壁的氣勢
旁邊有個涼亭, 可以好好欣賞峽谷峭壁的景觀, 但我們才開步走沒多久, 實在不好馬上就坐下來耍廢, 只好拍完照繼續上路
從另一個角度拍峭壁峽谷…..想像正常峽谷縮小1/100
樓梯又出現了….爬吧!
不能下去溪谷玩, 都只能純拍照眼巴巴的看著….
很別緻的步道….前面沒多遠就到了步道了另一個大亮點
…..紅通通有古味又很有特色的土地公廟
往主線步道的方向繼續前進
要過溪…..但這邊沒有橋, 只有一根繩子…..還好今天水不多, 踏著石頭就過去了, 連拉繩都不必, 先相好要踩踏的石頭, 手機收好…..走囉!
走過來後回頭看….繩子拉的位置太偏啦! 跟著繩子走就勢必要踩水, 水不多時踩石頭直接過來比較快
突然失去了樹蔭的遮蔽……這邊看到一塊比較大的淡蘭的指標
淡蘭古道識別系統邀請設計大師蕭青陽操刀,以世界極少數地區的蕨類植物「雙扇蕨」作為設計標誌,格外具有地球古老生命的意涵。
雙扇蕨為中大型蕨類。又稱鐵雨傘、破傘蕨,因為它的外形乍看下就像是兩支併排的破摺扇,也像一把邊緣被撕裂的破雨傘。雙扇蕨從二億年前侏儸紀時代就已經存在,繁衍至今,可算是蕨類中的「活化石」。性好高溫多濕之環境,台灣產於南北兩端,台灣北部、屏東、台東、綠島、蘭嶼,且在低海拔地區的山脊線上也可發現,是台灣唯一的雙扇蕨科植物,算是一科一種的植物。
我本來以為這就是淡蘭古道標誌的原身, 那知道完全錯誤…..啊這是啥? 為什麼看起來像是有人特別栽種的
因為找不得法, 只好用FB問了一下, 原來這是通脫木,又稱:通草,木通樹、天麻子(雲南土名),蓪草、大通草、大葉五加皮…. 白色髓心稱為蓪草,可供製手工藝品、瓶塞、造紙原料。莖髓作利尿劑,有清熱、消腫、通乳等效。
同行友人說這是藍染植物, 要不是有人特別介紹, 我根本是無視….直接pass
查了一下, 它應該是馬藍Strobilanthes cusia,別稱大菁或大青,馬藍並非台灣原產,19世紀初,於清朝時引進台灣栽植,成為聞名全台的三峽藍染的主要原料,後來逐漸擴散成野外植物,尤以台北郊山最常見。
(從南橫中之關拍到的馬藍花…有個領隊, 在我拍馬藍的時候, 在旁邊冷冷的說馬藍有個老公叫林旺…害我差點笑趴在地上)
目前所知的藍染植物主要分為下列四科:(一)爵床科植物馬藍(二)豆科植物木藍(三)蓼科植物蓼藍(四)十字花科植物菘藍。早期台灣藍染產業所栽植生產的藍染植物主要是木藍及馬藍,藍靛主要是以大菁植物經提煉而成的,也是藍染重要原料,在早期曾是台灣人重要的生業資源,在1880年台灣外銷的產業中,藍靛以金額統計排作第一名,而大菁藍液所染製的藍布衫,隨先民悠然穿梭山林,開疆闢地,一步步走向現今絢爛耀眼的e世代。直到同治末年,因先民往來行走大陸之便更引進茶葉致使大青漸趨没落與衰退, 臺灣稱為「菁寮」「菁埔」,就是因為曾經在當地設有多家製作藍靛的工廠,因此「菁寮」的地名便由此而來。 (from: 關於藍染∣ 卓也藍染體驗文化)
我們的領隊邊走邊定位找路, 後面的人就邊跟邊拍照亂玩….突然就發現自己走到別人家田裡去了…
一路有淡蘭的標示, 加強了我們沒走錯路的信心….走上去就到了大青農場的屋舍, 左轉, 走背對屋舍那條路…..
這個大石碑讓我們好好的站在前面研究好一陣….但上面完全看不出字…..放棄!
被綠化的擋土牆看起來也是美美的
來個360度大轉彎, 接上東勢坑產業道路….開始踢馬路
意外發現頭上一株盛開中的油桐
荖寮坑淡蘭宮土地公廟…看起來很新, 已經有人占據桌椅(看起來像是要辦桌), 所以我們只稍稍休息一下就繼續往前
啊啊啊…..滿地的油桐花
同伴們都忍不住狂拍花
路邊有一棵大茄苳樹, 這邊算是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有個小停車場, 路邊還有個涼亭, 我們躲在裡面耍廢很久, 品嘗帶隊的老闆大大的現泡咖啡, 真是超享受….
涼亭後方是荖寮坑古道入口,茄苳樹斜對面則是十分古道的登山口(我站著拍照的地方),我們猶豫了一陣,聽山友說荖寮坑的步道比較滑,所以最後選擇走十分古道…..
古道入口有石頭扛棒跟解說牌…..暖東舊道,又稱「十分古道」,連繫暖暖及平溪之間的山路,為昔日淡蘭古道的暖暖支線,已有兩百年的歷史。
十分古道=淡蘭古道暖東舊道, 從這邊走可以接上五分山, 所以看到的指標是寫五分山步道 1000m….一公里啊~ OK可以接受啦!
近年政府與民間協力啟動淡蘭古道的復興之路, 不僅以手作步道的概念建立工法整理淡蘭古道, 還找了不少山友網紅寫文推廣…..而我在完全沒做功課的情況下(因為2位帶路的人都很強大, 所以就偷懶了), 就呆呆地去走了, 有點扼腕….只能事後多看資料來補…..
階梯上來沒多久就碰到要過溪, 不過我們看到的這個簡易木橋真的好很多, 1年前還只是一根木頭….
到了荖寮坑步道的相交點…..要繼續往前? 還是……我們這群三心二意的女人一陣腦熱, 就決定轉彎了, 同行的唯一男生快被我們搞瘋了, 啊剛剛直接走荖寮坑不就好了…..這樣等一下還要走回來!!
拿之前拍的圖來看就很清楚, 對遺址沒興趣的, 可以直接走暖東舊道, 若想看礦區遺址, 那就建議去走荖寮坑古道, 正好繞一圈接上暖東舊道
遺址二….只見一片荒煙蔓草, 甚麼遺跡都沒有看到…..
自清朝光緒元年(1875)就開採的荖寮坑煤礦,當年為了開採,在山區形成礦業聚落,至今雖已廢棄,但仍留下不少的石頭厝遺跡。
這條步道有針對特別的植物作了解說牌立在旁邊, 這樣真的很棒
隱柱薹…它看起來就是一長相平凡的雜草….又名多序宿柱薹,是莎草科薹屬稀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見於台灣北部低海拔山區的林木旁。因為土地開發壓力,部份低海拔的薹草種類已經難得一見,甚至已多年無人尋獲,急需進行種源保存。
根據2017年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評估4442本土野生分類群,隱柱薹可是屬於台灣的珍稀植物 (from: 【地球日】認識野外不易見到的它稀有植物現身 … – 環境資訊中心)
荖寮坑煤礦自清朝時代即已開採, 這條通往礦區的道路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舖上的木板棧道很好走, 不過這碰到下雨就要千萬多加小心, 一看就很滑…..
階梯角落有個洞….據說是台灣鼴鼠(俗稱土撥鼠,台語叫悶鼠)挖出來的…..
台灣土撥鼠跟國外那種大隻的土撥鼠完全不一樣, 小小一隻, 就像是長鼻子短尾巴的老鼠…..可以看這篇影片 : 台灣鼴鼠-地底下的天才建築師
三合院遺址…..完全看不出來哪裡像三合院
很難想像這裡在百年前可是人來人往的礦場…”宿舍”?
哈哈哈….為什麼是石猴舉牌介紹樹蛙啊~
遺址一….有石頭窗戶
這是甚麼水果啊….沒吃過也沒聽過…..
蒲桃別名”香果”,與蓮霧屬同一科,其外型也與蓮霧近似。 原產地:中國華西、東印度。蒲桃可能是明鄭時期引入,在20世紀5、60年代,蒲桃曾經是市場的水果,因為口感不是很好,逐漸被土生蓮霧取而代之而退出市場。如今,蒲桃變成觀景樹 (可以看這篇 : 果實像蓮霧的蒲桃)
我們來到一個大平台, 這邊有鍋爐間跟排煙道的介紹, 鍋爐間是完全看不出來了, 然後那個排煙道….藏在樹叢裡, 完全就像是個樹洞
我們很努力的研究了一陣, 狂找排煙道, 最後就隨便”指定”一個看起來比較像洞的地方, 自我滿足的離開往下一站來去….
又出現石猴兩兄弟了….這次是幫辦公廳舉牌
荖寮坑煤礦的辦公廳遺址…..就剩下一面牆
有山友說因為步道整理起來而且蓋得比較高, 所以原本高牆的滄桑感都沒了….
我們走在剛剛大平台上方的步道, 然後注意道山壁中有洞….喔喔喔….這是那個排煙道, 現在破開了, 所以我們才會注意到, 以前當然是封得好好的, 不然那個燒炭的煙肯定把整個地方搞到嗆死人
雖然覺得荖寮坑古道真的還滿有趣的, 但我們沒有走完步道前段部分(不然要繞大圈回最早的茄苳老樹入口), 就從辦公室遺跡回頭, 走原路到之前的交叉點, 回到暖東舊道上….
又開始爬階梯大業….看到階梯旁的石頭嗎? 那些應該是原始步道的一部分, 看起來非常古老, 而且長滿青苔….還好有後來重弄的階梯, 不然走在那石頭上肯定超滑….
三塊石板堆砌的石棚土地公(可是我怎麼算都不只3塊, “屋頂”看的出來肯定是新的)…..這應該是一路走來最小的土地公廟….
天啊….這一公里不會都是階梯吧? …..真的…..
喘到不行的一群人終於走上頂點, 正要往前方的土地公廟衝過去, 被叫回來…..攻頂? ! …..小坡路上面藏了一個小山頭可以撿一下
十分古道至此接五分山登山步道,取左繼續走可登五分山,往右行則可通往平溪鄉十分寮。
一分鐘就到了,頂子寮山,海拔550公尺,山頂有顆無名基石,空地很小, 而且完全沒有展望, 不過竟然有人就躲在這裡架起桌椅開始泡茶…..
我們走到五分山步道上的「嶺頭福德宮」停腳暫歇,順便啃行動糧,這裡幾乎是過往山友必休息的大點,裡面外面都是人…
嶺頭土地公廟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據載是先民開墾十分寮地區第一座用石頭所砌土地公廟。位於十分與暖暖的中界點(恰巧也是最高點) ,信眾感念土地公的庇佑,遂募資建造廟亭保護原廟以免風化,並供登山朋友歇困乘涼, 有不少當地人都會固定來參拜
再度上路, 由平溪十分老街方向下山….
這是….還沒開的花? 還待長大的果?
五分山步道這一路都是水泥階梯, 我們下的輕鬆, 但上山的人可就霹丿喘囉
旁邊竟然有塊大石, 還出現了泉水, 根本就像是流水滑梯….
原本的水泥石階在靠近山下的地方有一段是舊石頭階梯被保留下來, 但不管上下就都要很小心, 滑啊~~
筆筒樹的嫩葉(嫩芽)…那個金毛真是毛茸茸啊~ 據說這個嫩莖是可以吃的, 但當然要先脫毛剝皮….. ( 看這篇 : 筆筒樹,金毛大黃瓜 – 老衲的野菜食譜)
筆筒樹又名多鱗白桫欏(中國樹木志),還有個小名:蛇木,為桫欏科桫欏屬的植物,在約3億6000萬年前就已存在,被稱為「活化石」。分布在菲律賓、日本、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生長於海拔1500米的地區,多成片生於林緣、路邊或山坡向陽地段中。台灣可以說是筆筒樹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過去還被廣泛運用,氣生根做成園藝用的蛇木板、蛇木柱、蛇木屑等;嫩葉被當成野菜享用;樹幹則被做成筆筒(所以叫做筆筒樹)。大量砍伐使得筆筒樹迅速減少,為世界公認珍貴的植物。1975年一份正式執行的國際協約「瀕絕野生動植物貿易公約」,其目的在透過對野生動植物的出口與進口限制,來確保國際交易行為不會危害到物種本身的延續,筆筒樹即被列為二級保護的植物。
沒想到平溪十分寮這端也有條小溪伴隨步道….
明明一路都在耍廢, 卻也走得不要不要的….
天啊….又一個斜瀑, 但旁邊的石壁上好多的洞…..據我們的地質專家說明, 這是壺穴
…..蝦毀, 我知道壺穴是石頭在河床上打轉, 日積月累下打磨出來的圓洞, 但這片石壁坡度陡, 又沒有足夠的水流…..好吧! 百萬年前可能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歐耶! 萬歲! 我們走下來了…..啊然後咧?
肯定絕對不要再走回暖暖……那就是往十分老街去了!
我們本來一度懷疑要走車道一路到平溪, 還好發現….有軌道耶, 所以我們可以沿軌道走…..
經過….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這個以前用來運煤的台車(現改為遊客乘座用)…..好像那個電影Cars裡面的車車, 尤其是那個圓圓的眼睛, 跟前面嘟起來的嘴巴…..
以下補上的是2021年我跟其他的朋友造訪煤礦博物園區的照片, 煤礦博物館有影片觀賞與導覽, 很適合來走一遭…..
不像日據時代就已開採的菁桐的石底煤礦,「新平溪煤礦」開礦於民國五十六年,算是新的礦區,但隨著礦產的減量枯竭,於民國八十六年(1997)停止開採。
新平溪煤礦的龔董事長仍保留開採權,並改成煤礦博物館,將台灣煤礦業相關文物、史料、器具等整理規畫,成為一處極適合親子同樂、戶外教學的礦業歷史生態園區。
那個黃白牌子是礦工打卡的牌子…..上工進礦坑了就掛上黃牌子, 出礦坑就打卡換上白牌子, 這樣就一目了然誰還在坑裡沒出來…..
ps. 我不是很記得進礦跟出礦的顏色, 有錯就跟我說一聲……
這是礦工的救命”神器”….氧氣供應機, 每位下礦坑的礦工一定要隨身背一個, 它可以供應約40分鐘的氧氣, 一旦發生事故, 一定要在40分鐘內到達安全地帶
….話說這個小盒子超重的, 肯定超過1公斤。
在封閉的隧道坑口, 發現一大群蝙蝠休憩在隧道上方….據導覽人說這裡不是每天都有蝙蝠, 要看運氣…..我們的人品就是好啊!
園區中正好有展示山本作兵衛(他是日本九州福岡縣出身的礦工、煤礦記錄畫家。以日本最初登錄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的煤礦畫而知名) 的煤礦記錄畫。
煤礦博物館中還可以看到當時的舊建築與運煤的台車, 但真的很可惜的是這些都隨著歲月流逝而漸漸損毀破敗, 這些古早的記憶與紀錄, 究竟還可以留存多久….
我們沿著台車軌道繼續走…..
軌道旁邊竟然有古早的照片海報, 真的是太讚啦, 這樣走軌道好有fu
這些被日本人暱稱為”獨眼小僧”的電機車頭於1939年起被用在礦場載運煤炭, 比台鐵1970年鐵路電氣化還早,是全台最早的電氣化火車頭,也是目前台灣唯一保存的礦車頭,亦是台灣目前僅有在行進的小火車。由載運煤礦的台車改裝成現在的園區觀光列車,是最具歷史價值的展品之一,也是鐵道迷的最愛。
我們正在想說肯定不會有火車經過, 就聽到後面有汽笛聲….ㄟ? 沒車啊!
所謂的「捨石」就是由煤礦坑挖出的煤礦石渣,經由洗選煤場將煤礦分離之後所剩下的雜石,把這些廢棄石塊堆積成丘,堆疊將近40年的歲月,成為了高度近200公尺的山頭,就成為捨石山,見證了煤礦產業的興盛與衰落。
現在的捨石山看起來不像照片那麼又尖又陡峭, 整個圓潤起來…..正在拍照, 真的有台車出現啦!
車上坐滿了遊客, 我們在兩邊夾道歡迎, 順便狂拍照…..真是太巧啦! 竟然讓我們碰上一天沒幾次的出遊
ps. 這個車頭不像剛剛在博物館門口看到的兩個眼洞的長嘴車頭ㄝ, 也不像上面照片的獨眼小僧…圓眼睛不見啦! 變成下面怪怪的燈泡….
雖然跑得很慢, 但還是比我們用走的快…..掰掰……
繼續邊走邊看旁邊的老照片解說, 其實還挺有趣的, 一點都不無聊
我們剛走軌道的時候就有看到這個警告標示, 本來還以為這是以前運煤的時候設的, 還嗤之以鼻, 想說早就沒車在跑了, 沒想到就是給現在的我們看的
又聽到汽笛….啥! 它又回來了?!
呦, 剛剛是在車尾用推的, 現在直接變前面啦…..繼續跟乘客們揮手….
突然發現….這邊也是滿地油桐花, 只是混在鐵軌跟落葉之間不太明顯
懶得去撿美美的花來擺, 就這樣最真實的表現吧!
這段鐵道走起來相當有趣, 拍照也不錯
看到分開的鐵軌….這是火車進站了嗎?
果然….這裡有個廢棄的車站, 但是…..誰的相機啊~ 這樣擺著人跑掉, 我要去撿囉~~
相機主人衝回來了….上面有一棵油桐開滿了花….
離開軌道, 從旁邊的路徑繼續前進
哇哇哇….滿地的白色桐花
喔….難得這棵油桐開的好低, 看看這像新娘捧花一樣的一球白花, 好想用力搖, 享受一下花吹雪….
前方突然出現一個龐然大物…..這是甚麼啊~~
這是廢棄的洗煤場, 我們順著步道繞到後面, 正好看到這棵怒開的油桐
前面看到資料這個礦場是1997年停止, 距今23年….昔日採煤的繁忙已經流失在歲月裡, 要不是有這條步道, 應該完全不會有人會靠近
煤礦卸煤場
走出礦場區….外面的圖案也很有趣
這隻貓咪有兩條尾巴耶….雖然很短, 但是好可愛啊…..(它完全不想理我)
歐耶耶耶….到十分車站了! 我們決定去搭火車回家, 但還有時間去找食物塡一下肚子, 超餓的~~
路線參考 : 從暖東峽谷走到十分老街看天燈~十分古道(淡蘭古道暖東舊道) ★淡蘭古道19
很詳細的文字紀錄 : 【友善山林】看政府與民間如何協力啟動 淡蘭古道的復興之路
很棒的介紹影片 :「淡蘭古道」獲選首屆世界步道大會影展片【央廣新聞】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