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龜山島夏日登高繞島

龜山島座落在宜蘭東北方12公里的海面上,全島面積2.8平方公里,外形像一隻浮出水面的海龜,龜首朝東望向太平洋,龜尾擺向台灣,是一座已經確認的活火山。
它最新的稱號是全世界12個形狀最酷的天然島嶼之一 (“12 Cool Naturally-Shaped Islands Around the World” by When on earth) 。

這張照片是我以前拍到的, 最像烏龜的龜山島, 活脫脫就是隻海上巨龜, 非常有說服力
….其實是這次特地到龜山島, 但拍到的照片沒有一張像龜, 只好撈舊照擋一下

(龜山島不是每個角度都這麼像龜….而且有人注意到烏龜頭會轉向嗎? 我就沒有)

————————-
龜山轉頭 :  當你從北(頭城鎮/石城海邊)走到南(五結/蘭陽溪出海口),牠的頭也會跟著從北轉成朝南;反過來往北走,牠的頭也會轉到向北….
從地理方位來說,龜山島的龜首朝向東南東方,但因為蘭陽平原的海岸線是內凹的大圓弧,所以會因為相對位置不同,看到的龜山島形狀也跟著改變….
那如果站在蘭陽平原中段,從蘭陽博物館、烏石港看龜山島….「剛好看到龜山島的屁股」…..
參考 : 龜山島 會轉頭….也可以看這個模擬的影片 : 360度看龜山島

龜山島從清道光年間,即有文字紀錄島上有人居住,居民以捕魚為生,直到1974年,因生活艱辛,且政府將龜山島列為火砲射擊試驗區,要求集體遷村; 1977年,龜山島居民全部搬遷至頭城大溪仁澤社區,同年國防部以列為軍事管制區為由封島。

封島20年後,行政院於1999年將龜山島納為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2000年8月終於開放民眾登島,至今正好20年…..然後, 今年7月, 我終於找到機會來啦!

龜山島只在特定期間開放民眾登島: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每週三島休(僅限環境教育及學術調查),並藉由遊客容納量的管制,減少旅遊環境衝突…也就是….登島有人數限制
必須於預定登島日前3-20天以網路申請 :  龜山島登島申請-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 

海上不少遊船也都朝向相同的目的地加足馬力….

船的背景….那是雪山山脈吧…..好夢幻啊, 像是海上神祕國度樹起的一面與世隔絕的高牆

我們從烏石港上船, 朝著龜山島直航 (距離約10公里, 船行時間約為40分鐘)….
依據介紹, 我們是從烏龜屁股靠近龜山島, 讓人有種從背後偷襲的fu, 但這個角度一點都不像烏龜…..

DSC_4671.jpg - 2019基隆嶼鼻頭步道

有點像吧….不要搞錯了 : 這是基隆嶼,位於基隆東北方外海約6公里處,長約960公尺,寬約400公尺,面積約24公頃(不到龜山島的1/10),島上最高海拔為182公尺,狀如鯨魚
….去年上基隆嶼的遊記(按我)

龜山島跟基隆嶼唯一相同的地方….兩個都是火山噴發形成的島嶼,只不過龜山島更強,它可是一座活火山

龜山島是由安山岩質熔岩流和火山碎屑物層層堆積起來的層狀火山島, 主要地形分為龜首、龜甲、及龜尾等三部分….東西含龜尾長約3.1公里,南北寬約為1.6公里,總面積為2.84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為8.73公里。

ps.比大小:蘭嶼(46.82平方公里)、綠島(15.09平方公里)、琉球嶼(6.8平方公里)、釣魚臺(4.38平方公里)
…..蝦毀?~ 龜山島比釣魚台還小!!!

隨著距離越來越近, 龜山島也越來越清楚, 尤其是那支粗粗的龜腳, 連腳趾都可以看的出來….還有, 第一次發現龜屁股好翹….

我們是朝著龜屁股前進, 龜頭應該在左邊, 但它轉向另一邊, 所以看不到龜頭…..其實我一開始以為我們是正對著烏龜頭, 還在懷疑說這個角度龜頭變好小….
ps. 莫名覺得我好像在寫小黃文….

PXL_20201212_235741391.MP.jpg -  桃源谷步道

這是從大溪車站出來拍到的龜島,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像是向右後方轉頭的烏龜….

到啦到啦…..龜山島從2000年開放觀光,起先只開放250人/日登島,現在已經增加到1,800人/日的限額,分四時段登島,每時段可有450人…..

(圖片來源 : 奇摩新聞|龜山島重開放 必遊全攻略 ) 龜山島旅遊通常搭配繞島或賞鯨等不同的海上包套行程, 可以上網路找旅行社或船公司的介紹, 但島上就2種選擇, 環湖步道導覽 & 是否要加碼爬401高地 (北岸登山步道沒有開放)

我們的主要目的是登401高地, 當然也就附帶步道導覽 

因為規定必須團體行動(以每船為一隊), 所以一上島就先被塞進彈藥庫改建的遊客中心等我們的導覽人員…..

不知道是不是周六假日滿額的關係, 人多到想抓狂, 尤其是遊客中心(兼有小賣店)裡又擠又熱又嘈雜, 偏偏外面是更熱更曬更待不住, 導覽的時候雖然盡量錯開團體的時間, 但因為地方真的不大, 不免還是有人擠人的感覺, 覺得玩的好辛苦啊…..

照片是後來離開前拍的….已經走掉幾船的遊客, 才終於覺得清爽了….

經過長久的等待…..好不容易被導覽員送上登”401高地”的隊伍, 看看這個人龍, 只能嘆氣, 反正慢慢爬就是…..

401高地限制每天最多100人登山,而且限定在上午時間登島,一樣要事先上網申請

人太多, 只能用嚕的, 正好來拍照

龜山島有二個登島碼頭,一個在南岸、一個在北岸…眼前就是我們上岸的北岸碼頭, 旁邊長長的彎月形的砂礫海灣,就是龜尾…..南岸碼頭則在龜尾的另一邊

401高地的步道全長1400公尺,共1706階階梯,每隔100階就會有標示,讓你知道離目的還有多遠, 還要努力多久….一般建議的時間是上山含小休息約要1小時, 但人太多走不快, 我們一路停停走走, 約花了1.5小時上山, 45分鐘下山

沿途有兩個涼亭, 第一涼亭於200階處,第二涼亭於1000階處…. 人太多, 我們也沒想進去擠, 就被迫很勤奮的一直往上爬

爬得越高, 龜尾巴就越清楚…..龜尾位於島西,向西北延伸,指向台灣本島,細長的沙嘴綿延約達1公里長,尖端部分寬約50公尺

在地人有句話為「死龜活尾溜」, 意思是這龜雖然是死的, 但尾巴是活的….因為龜尾的礫石灘是因為海浪堆積作用形成,會隨著季節潮流的變化而飄移擺動、增長與縮短,所以被稱為”靈龜擺尾”,是龜山八景之一

還有,據島上的居民們的說法「龜尾斷兩半. 颱風要來」,每次颱風來,龜尾就會斷開,颱風過了6、7天,如果龜尾沒接回來,代表又有颱風要來,每次都神準

ps. 在尾巴根部那白白一根是龜山島的燈塔,不過因年久失修,已多年未亮

500階到600階中途右邊林下有一古墓碑,上面仍清晰可見「皇清」,為龜山島最早有人居住年代之證據…..
我完全沒注意到有墓碑, 這張照片只是為了那顆大石, 與古墓完全無關, 標準的圖文不符….

一路用龜速龜上來的, 終於到啦!….注意看, 1701階旁邊有塊基石, 這是顆一等三角點的基石 (一等三角點通常代表此地視野無敵, 達到40-45公里)…..

401高地原本是2003年版的小百岳之一,2006年版被除名。山峰原立有一顆一等三角點,不知道為什麼不見了,現存聯勤補立一等三角點內補028號。

ps. 小百岳:民國92年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為了推動全民登山運動,邀請專家代表評選一百座郊山,以一日可往返,具有特殊景觀特色,民眾可及性高,與山容量佳為四大評選條件,訂為「小百岳」。龜山島因生態豐富,不適宜大幅開放,且登島須事前申請,與條件不符,所以最後被拉出名單。

成功踩上第1706階….

島上的龜甲山海拔398公尺,是龜山島的至高點,龜山人稱之為大尖…..龜甲山亦為台灣離島中第二高,僅次於蘭嶼紅頭山。

ps. 這段登頂的石階路最早是土路,後來才在民國85年由駐防島上的單位以人力用石版修築而成,民國八十九年開放觀光後,又再用石片適度加寬並調整石階高度

廢棄哨所改建的觀景台,高約三公尺,也就是把峰頂398公尺硬生生往上加3, 變成401高地….所以必須得爬到最上面, 才能算”征服”401高地

話說….這種靠”外物”增高的事很熟悉啊….玉山以前為了破4000也搞過耶…呵呵
ps.  1957年由美國遠東陸軍製圖局,測得玉山高度3997公尺,1967年將高3.5公尺的于右任銅像豎立於山頂,因此玉山一度擠進4000公尺高峰….最近一次測量則在2016至2017年由國土測繪中心以正高測量得到3952.430±0.045公尺,是目前測量技術所能達到最高精度

由木階梯爬到崗哨上的瞭望台,哇哇哇….看到龜頭啦! 超清楚的啊…..
龜首部分有3個重點要看: 1. 龜頭的「龜首披髮」; 2. 龜山八景之一「海底溫泉湧上流」形成的陰陽海; 3. 左下角的龜首湖(龜潭)

同框景點可看性一比, 那個小小的龜首湖真的弱爆了….
龜首湖最寬距離約為一百公尺左右,池邊之堤壩為砂礫,距海僅數公尺,浪大時海水會直接灌入,推測潭底也可能因礫石而有海水滲入,故為一座為半淡鹹水湖。

DSC_0275.jpg - 2020龜山島

「龜首披髮」 講的是龜首坡上的山壑裡植物茂密,與淺色的草坡相比,如同髮絲垂下

龜頸地區地勢平緩,是早年開墾的地區之一,放火闢地後,原始植被都被燒除;直到居民撤離,在沒有人為的干擾下,逐漸被草地覆蓋才重新在較低漥的谷地中生長,形成龜首披髮的景觀。

宛如牛奶海般的陰陽海…..跟瑞芳的陰陽海不同,瑞芳是富含礦物質的溪水匯集入海,因此海水顏色呈黃褐色….

龜山島的陰陽海混的可是溫泉! 在龜首前方水深10至80公尺間的海域,有非常多的熱泉口,噴發出大量氣泡與乳白色的熱泉,與深藍色海水形成特有的陰陽海景致,而”海底溫泉湧上流” 也被歸入龜山八景之一

ps. 在龜山島龜首的海底下,有著世界上極為獨特的淺海熱泉噴口生態系,噴口大量排放出硫磺煙柱與氣泡,不止酸度極高,最高溫度還可達140℃,在熱液噴口的硫磺縫隙中,就住著成千上萬的硫磺怪方蟹….被戲稱為”熱鍋邊的螃蟹”
日本的研究人員在1975年,在小笠原群島的海底火山噴口附近發現了「怪方蟹」,1999年台灣的海洋學者,在宜蘭大溪漁港的下雜魚堆裡,發現了類似的怪方蟹,在2000年才正式發表為世界新種,並把牠命名為烏龜怪方蟹(X. testudinatus),又叫做硫磺怪方蟹。
(超推薦的影片 :  台灣海洋記錄第一部:火山島・龜山島 )

最高點看到的龜尾形狀更清楚….正確的地理學名詞稱為”沙嘴“, 這個砂礫形成的沙嘴會隨著冬夏兩季時潮流和東北季風的變化而向南(冬天)、向北(夏天)堆積….現在是7月, 龜尾巴尖看的出來真的有點向右凸(朝北)。 

尾巴根部的是龜尾湖(島上有兩個湖泊,正好頭尾各一,龜尾湖比較大,皆為堰塞半鹹水湖), 旁邊的舊村落建築, 以及等一下要去走的環湖步道也都看得一清二楚…..

拍完大小景點, 後知後覺的看到這個怪牌子”中華民國領海基點”….一開始以為是龜山島的景點地圖, 結果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雖然內容好像很有趣, 只是這光線直射, 整個牌子都反光, 根本看不清楚, 只好先拍起來再說….

中華民國領海基線 : 內政部選定了22個基點,自T1三貂角開始算起,最後一個點是宜蘭的龜山島T22龜頭岸,這些領海基點以逆時針方向環繞台灣,然後將這22個點串連起來,就可以劃出台灣的領海基線。
   * 現行領海基線是行政院於2009年公告修正的
   * 領海基線範圍包括:台灣島,澎湖群島、釣魚台群島、東沙群島及中沙群島等島嶼
   * 金門和馬祖則「留白」處理,沒有被包涵在內…..說是為了考量兩岸關係特殊…然後又解釋”金馬地區是我國實質管轄範圍,在研訂領海基線過程中,從未放棄金門馬祖地區”….呵呵!

二樓平台中央還有一根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立的”地殼變動基準點”GF74的不鏽鋼柱子….

GPS地殼變動基準點係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測量的基準,銅蓋內有一鋼標頭,刻有點號,下方與鋼棒聯接,鋼棒則打入地下結構穩定處為止,避免樁位受外力造成的位移,樁位一但滅失,測量結果則無法連續。(文字解說 : 臺灣地質知識服務網-地質圖集-GPS地殼變動基準點  |  想深入了解 :  地殼變形監測 – 大屯火山觀測站 )

朋友在一個奇怪的角落發現這”401″的水泥磚, 當然二話不說的要來張合照 

下山時人少了許多, 但還是有不少人卡著路慢慢走, 我們花了45分鐘走下來(一樣全程過涼亭不休)…..因為實在是熱到爆, 我們腳步不停的直奔小賣店買冷飲冰棒降溫

這張照片把龜尾的景點幾乎都包進來了…..從遊客中心順時針走 : 普陀巖/毛柿步道(被遮住)/乘龍觀音/軍事坑道/南岸碼頭/舊民宅/人文生態展示室

(圖片來源 : 龜山島生態遊蹤旅遊摺頁) 對比一下地圖,龜山島僅在西側的龜尾端有較為平坦的地形,並有一處淡水湖,所以早期即在龜尾形成聚落,主要的建築也都在這個區塊

終於等到所有人到齊, 導覽員也看準了吉時, 出發來去進行第2階段的繞島與環境人文導覽解說

龜山島上官兵的信仰中心–「普陀巖」,奉祀觀世音菩薩

這間廟宇原稱「拱蘭宮」,意為拱護蘭陽。此廟最早奉祀的主神為哪吒三太子,後來居民拾獲海上飄來船隻中媽祖神像,迎入拱蘭宮,與哪吒共同祀奉。因島民多以討海維生,媽祖神階較哪吒為高,故尊為主神,拱蘭宮成為媽祖廟。後又曾有位道士在龜山島鬧事 (放符仔),被 “王天君” 降伏,故而此外還供奉王天君。

拱蘭宮眾神像於民國67年跟隨島民集體遷村到大溪里「仁澤新村」定居,仍為島民信仰中心。如今的新廟宇面對一海之隔遙望龜山島。

軍方進駐之後,先後有2位連長因意外死亡,導致軍心不安,被認為與拱蘭宮「空無一神」有關。因此軍方後來才決定請來1尊觀世音菩薩供奉於廟內,在民國 88 年改名為「普陀巖」,也在龜尾湖也豎立1座大型騎龍觀音神像鎮煞,說也奇怪,自此之後,島上就安寧無事。
(這段過程其實滿有趣的, 可以看一下wiki龜山島普陀巖的介紹)

導覽員特別介紹普陀巖的特殊之處

1. 當時遷村時媽祖、三太子等也一起移駕回臺灣,並將廟宇屋頂上的燕脊尾敲毀,以示該廟宇已完全遷移廢廟,原本按照民間習俗,廟宇換「主人」,應敲掉重建,不過據說請示過觀世音菩薩, 可以不用重修….所以就變成現在這樣廟簷只剩下原有水泥結構的特殊廟宇景觀 (是說佛教的菩薩住到道教的廟裡面, 也是滿奇特的)

2. 普陀巖的門牌 (面對廟右側的牆柱上)….是龜山島上唯一的門牌,上面的地址門牌為:頭城鎮龜山里(路)282號
這是仁澤社區的龜山島移民特地將282號門牌編給留在島上的普陀巖,所以在頭城龜山路有280 &284, 但找不到282號

在普陀巖與龜尾湖潭附近有一處有”生命之泉”一稱的冷泉….我只顧拍湖裡的魚….所以….這是偽裝示意圖

附近還有一個冷泉井稱做為井仔頭,井水含有淡淡硫磺味,會隨著漲潮、退潮升降,雖然不能飲用,但可作為洗衣服跟洗滌物品之日常使用

龜山島飲用水主要靠運補船運補,其他民生用水依靠收集山泉水及雨水 (島上的淡水來源是茄苳林深處盡頭的一面陰濕山壁流出的泉水,也就是島民所稱的「龜尿」,居民利用管路接到村莊,成為民生用水,約能供4-5百人飲用,但夏天可能會缺水。)

龜尾湖顧名思義它在龜山島的尾巴處,東西長約四百公尺,寬約二百公尺,環湖步道全長六百五十公尺

龜尾潭是淡水,但是以前建港的時候曾引進海水,而且颱風來襲時,海浪會從北岸防坡提打過來,所以約有百分之二十是鹹水

DSC_0297.jpg - 2020龜山島

龜尾湖中的這些魚說是吳郭魚….驚! 我印象中的吳郭魚都很大尾啊…但這些魚看起來就手掌大小, 而且….據說是佳餚啊~~, 不過要等到有颱風, 沒有補給或是沒辦法出海時, 島上居民及官兵才會捉這湖裡的魚來吃, 平日不太會去補食, 因為是留著救命用的

環湖步道開走沒多久, 剛過冷泉, 左邊就有條「毛柿步道」,可通達山腰的「毛柿公」,全長300公尺

有看到有版主說不知為什麼?幾乎所有龜山島的導遊都不歡迎遊客上毛柿步道….對! 真的有這種感覺, 就是一直唸步道很滑, 上面就一棵樹….但我們還是上了

被當地居民喻為神樹的毛柿….是左邊那棵? 看起來沒有很大…..

島上的「毛柿公」,也是島民的篤信神衹。這棵大毛柿樹幹周長約2.5公尺、樹高近二十公尺,樹齡無人知曉,據估量樹齡當有二、三百年。島民將大毛柿樹視為神樹,以毛柿公尊稱,甚至有許多島民從小由父母帶往毛柿公的面前,許願作為祂的兒女,據說如此可獲得庇佑,平安長大成人。

這棵毛柿樹是該種植物在台灣分布最北的紀錄保持人….不對, 是紀錄保持”樹”

毛柿的木材質地細緻、堅硬,邊材淡紅色,老樹的心材黑色,具暗綠色的條紋,似真正的烏木,是名貴的黑檀木的一種。如果我們把它的木頭放在水中則會沈到水底,與五大闊葉樹(台灣櫸、台灣烏心石、牛樟、樟樹跟台灣檫樹,統稱「台灣闊葉樹五木」)同屬於一級木。可做建材、家具或工藝品,客家人會用來製作嗩吶、三弦及胡琴等樂器。

毛柿果實香味濃厚,醣漬後有著蘋果的香味,許多人很喜歡吃,唯一的缺點是皮厚、果肉薄,加工不易,因此無法與其他柿類水果競爭。

漁港開鑿紀念碑….龜山漁港開鑿竣工時所立,不過很快就因颱風淤滿砂石而無法使用,而原本站在這裡可以看到漁船進出,但現在整個路徑也被樹木遮蔽,所以這座石碑只能默默躺在陰暗的山壁旁,默默紀念曾經存在的「龜山漁港」

原本說步道上還有個建築在碉堡上的觀景台, 可以俯瞰整個龜尾區域….但不知道是沒走到, 還是因為展望全都被樹叢遮住, 我沒有一點印象, 只在樹縫中, 勉強撈了個乘龍觀音
….結果這是我唯一一張乘龍觀音, 因為當我們走到它旁邊時, 人多到我直接放棄拍照…..

乘龍觀音約在民國七十年間興建,挺過九二一地震,但民國96年柯羅莎颱風過境,卻因為無法承受狂風吹襲而斷裂,整尊觀音像不翼而飛,現在的觀音像是後來修復的

南岸碼頭的「島孤人不孤」石碑…..經常被笑稱是 : 鳥抓人不抓….
民國66年起龜山島畫為軍事管制區後,直接由陸軍蘭陽師一百多名官兵接管,66年至89年軍事管制時期,除戍守官兵外,一般人非經許可是不能上島的,所以有「台灣走透透,龜山走不到」的俗諺。如今駐軍撤出,只剩海巡駐防協助管理維護龜山島,原有的戰地設施都成了觀光景點。

龜山島碉堡坑道是軍方從民國68年到72年挖掘,位於龜尾小山頭內,有 1條主坑道加上8條分支,主坑道全長約800公尺,高3.5公尺,寬3公尺。坑道中,連接著七個砲陣地和一個機槍陣地,是捍衛蘭陽沿海海域的重要軍事陣地…

這個坑道中有幾個副坑道(都已用木板封閉)非常通風, 我幾乎黏在通道口納涼就不走了…..

坑道盡頭是一座廢棄砲台,砲堡裡面有一門美製90高射砲,作為海岸砲,所以它的方向是對準頭城、宜蘭方向,以殲滅進入蘭陽海域的敵船,防止敵軍上岸
為什麼沒拍照, 實在是人太多, 乾脆就朝上拍天花板…..

砲堡頂端密密麻麻的水泥尖狀物稱為「消音錐」,坑道裡面利用此錐狀物,可破壞聲波,讓回音變小,可以降低砲擊的音量,保護官兵們耳朵不會被震傷,也可避免聲音能量過度集中產生音爆,造成碉堡等建築物坍塌意外發生。但導覽員特別強調白色那個因為比較長(記得好像是這麼說的ㄚ), 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啥? 真的嗎? 

從坑道出來順著樓梯往下, 繼續走往龜尾湖旁的步道, 結果就在階梯最下面旁的岩石上面, 看到「鐵的紀律、愛的教育、軍紀似鐵、軍令如山」的標語….唉喲! 忍不住嘴角抽筋啦!

龜尾湖位於西面,早期是一座淡水湖。昭和13年(1938年)日據時期,島上曾首次興建港口,但因物資缺乏,用石塊完成一條航道的雛形,僅能容舢板出入,沒幾年就淤積廢棄;民國38 年,漁港工程發包,包商竟倒閉而作罷;民國56年,政府投資興建漁港,打通一條航道,與太平洋相連,於58年7月竣工啟用,只使用一個多月,就因為颱風毀損,粉碎了龜山人的漁港夢。(參考 : 蘭博電子報《家,遮是博物館》)

隨著島民遷移, 已不再被需要的燈塔….

湖邊這排矮樹千萬不要以為是還沒長高的檳榔樹,也不是大王椰子….它是蒲葵,棕櫚科的一種。
蒲葵原生於日本九州、四國、琉球及台灣的龜山島。生長在龜山島的蒲葵,可能受到龜山島火山地形及強烈東北季風吹襲的影響,所以,長得很矮,屬於長在最南緣的邊緣分布。目前台灣島上的蒲葵都是後來植栽,原生種全來自龜山島,這在台灣植物研究上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樹後那排有掛國旗的白色建築是島上最高學府─龜山國小, 後來成了蘭陽師駐軍的營舍, 如今是海巡署的駐地….其實我有拍特寫, 但唯一的一張被我拍糊了, 只好丟垃圾桶銷毀…..

龜尾連接龜體的部分,是一標高約141公尺的獨立熔岩丘,導覽員介紹說龜尾的這座熔岩丘很像躺著的史努比 (也有人說是哈巴狗, 還有人說是米老鼠的愛犬布魯托) ….我瞪著看了好久, 實在是不覺得有像
ps.  史努比的原型是小獵犬, 又稱獵兔犬, 而布魯托Pluto還有高飛Goofy的原型都是種大型獵犬, 稱為尋血獵犬(Bloodhound)….

而狗頭旁的這片山巒稜線(如下)….導覽說這猶如一位睡美人….原諒我實在沒慧根, 跟躺著的美人相比, 我覺得史努比還比較勉強說得過去…

龜山島具有全台灣離島,甚至是全台灣低海拔地區碩果僅存的原生林。由於全島大部分地區長期與外界隔絕,植物資源保存良好,具有成為生態保護區極優越條件。

龜山島上的林相屬於東北季風林和熱帶海岸林的綜合林相,因本區的風勢強勁,也使得迎風坡上的植物普遍低矮。全島多處斷崖地區,生長著天然蒲葵族群,是全台唯一可看見天然蒲葵林之處,尤以龜尾潭上方崖壁分布最多。

龜山島首當東北季風之衝,分布在於海岸附近及龜尾湖四周植物以能適應海岸強風及多塩份的環境為主

3-5月的重頭戲就是百合,不僅有台灣原生的野百合,也有琉球群島飄洋而來的鐵砲百合,尤其是一度在台灣本島幾近絕跡的台灣原生植物「台灣百合」,在龜山島找到生長樂園,花海盛開區集中在南岸碼頭邊、龜尾湖畔、舊聚落、步道、山崖可見。

我們是7月來的, 當然就一朵百合也沒留下, 只能拍拍不知名的小白花….

海蒲姜,別名:蔓荊、單葉蔓荊、白埔姜、山埔姜、埔姜仔、白背蔓荊 ,主要分佈濱海地區,是濱海沙地的優良定沙植物

果實、葉片可以烹煮茶飲,作為清涼飲料,兼能解熱與緩解感冒症狀。果實是著名中藥,稱為「蔓荊子」,有鎮靜、止痛、退熱作用等作用。

馬鞍藤,別名:鱟藤、厚藤、馬蹄花、馬蹄草….其實就是某種牽牛花

它是典型的砂原植物,經常是砂岸最前線的植物群落,為防風定砂植物。馬鞍藤一開花就形成沙灘花海,非常美麗,素有「海濱花后」之稱,只不過花朵壽命極短,清晨綻放,過午即已凋零。

重整後的龜山島聚落…. 龜山島遷村前有106戶、6百多位居民,駐軍接管後,原本滿滿的聚落屋舍幾乎都被拆光,至今僅有龜山國小校舍與數棟二層民房尚存,連唯一的一條”大路”也被鋪成現在的鵝卵石步道

課外閱讀 : 龜山人歸鄉路 (要看影片)

這間龜卵石屋是後來蓋的, 可惜的是並不是遵照龜山島獨特的龜卵石屋工法,連茅草紮編成的房頂也不一樣…..

日據時間民房因應龜山島的特殊環境與可得材料,以海岸經海浪長期沖刷而成的礫石(當地人稱「龜卵石」)為建築材料蓋屋並形成集村聚落,直至光復初期,住屋建築樣式才開始有了變化,但仍以卵石混泥土或石造屋、瓦屋頂、茅屋頂為主。1955年前後始出現鋼筋水泥建築,遷村前島上已有5、6間鋼筋水泥建築物了。

龜山島遷村前影像: 1969年的宜蘭縣龜山島與礁溪風光 | 【16釐米膠卷】1970年代「龜山島」島民生活大公開

島上早期用油燈,直到民國52年,政府補助一台發電機,晚上7點發電11點關燈….當年島上沒有戲院、書店、小吃店、市場,甚至連理髮院都沒有,沒有衛生所,醫療資源缺乏,請神明出藥草是島民依賴的醫療方式….
看看覺得真的是很辛苦捏, 遷村改善了物質生活, 但….人都是貪心的, 因為這時候又會懷念以前大門不用關, 沒小偷, 所有人患難與共、互助合作的緊密情誼

近看一下龜尾的礫石灘, 沒走到尾巴尖端有點可惜 (我們時間不夠, 也不確定給不給走), 據說這些石頭顆粒隨著遠離龜山島而變小

龜山島沿岸海灘幾乎都是礫石,直徑大小皆在十公分以上,最大者甚至超過一公尺,這些卵石來自於島上安山岩受風化崩落,再經海湧搬運磨圓堆積

龜山八景包括 : 龜山朝日、神龜戴帽、神龜擺尾*、龜島磺煙(X)、龜岩巉壁*、龜卵觀奇(X)、眼鏡洞鐘乳石*、海底溫泉湧上流*。
龜山朝日與神龜戴帽是需要天時地利才能看見,龜卵觀奇與龜島磺煙已經成為絕景….幸運的是我們把其餘4景(*)都撿到啦

「龜卵傳奇」,在龜山島方約四、五公里處,原有一大一小兩座礁石,稱為「龜卵嶼」,如今卻已不復見,「據傳是在民國32年6月某日晚上一聲巨響後便消失不見。」因當時正值二戰期間,有民間穿鑿附會其遭美軍轟炸而沉沒,但亦可能為天然地質變動因素,實際原因已不可考。現在唯有退潮時,可以約略觀見二個呈長方體形狀之礁石存在。

「龜島磺煙」,原先在龜首岩岸有明顯的硫磺出氣冒煙孔(像是陽明山的小油坑一樣),但在2004年因地震造成山崩,落石覆蓋氣孔,磺煙幾乎看不到了…..希望未來有重現的機會啊~~

我們準備上船…..要來去繞島

ps. 路旁插的這根….竹子? 根部? 這樣看好像是一隻海馬

旁邊停靠的這艘遊艇有個看起來非常爽的滑水道, 不知道到底好不好玩啊…..

我們從西邊的龜尾巴往北, 以順時針的方向繞島一周, 順便聽介紹講解

海蝕洞看起來像是眼鏡….據說洞裏面有鐘乳石, 但一般人無法進入

龜山島在峭壁與海面交接處,因受海水侵蝕而形成海蝕洞地形,從海上眺望形似眼鏡洞聞名。洞內的深處,尚保存著完整的「鐘乳石筍」及「石柱」景觀。在民國70年代,還有中國與臺灣漁民會在夜間於眼鏡洞附近進行海上的走私交易,又有龜山夜市之稱。

(左上小圖來源 : 國家地理雜誌【龜島20】  黃色虛線指示推測火山體範圍,三角形為推測 火山口位置)

龜山島是由大小兩個火山結合,2個火山口分別在龜首與龜甲。根據調查,推斷7,000年來,龜甲火山至少噴發了4次。龜首火山被認為比龜甲火山年輕,全島迄今最後一次噴發可能發生在龜首上 ….. 同屬北部火山帶的龜山島與大屯火山群,是目前已被確認的兩處活火山,仍有再次噴發的可能。(from : 龜山島- 台灣光華雜誌)

2座火山皆曾經發生過大規模的崩塌,龜首甚至有大半以上已崩陷至海底,甚至直到現今都還在繼續崩壞後退之中

由龜首可看到不同期的火山碎屑堆積層堆疊而成的火山碎屑錐…..在台灣, 這裡是唯一保留如此完整的火山碎屑錐剖面

在二座火山交會的地方是類似「龜頸」的埡口,形成長、寬近四百公尺青青草原,是以前島民種地瓜等作物的地方。

「龜岩巉壁」則是指龜首東南面山壁,火山熔岩冷卻後所造成的特殊地質構造

龜首底部有硫氣孔和噴氣孔,使岩壁受其影響,呈黃色、土褐色。而因岩土強度向上減弱、地形陡峭,故容易受到地震及海蝕而形成特殊海崖崩壁

原本龜首處還有一個龜山八景 : 「龜島磺煙」,不過….看到山壁下面堆積的土石了嗎? 原本的磺煙出口就這樣被掩埋掉了….

龜山島海底景觀中以龜頭東南岸的海底熱泉和硫磺堆最為奇特。不斷往上噴出的海底熱泉即是宜蘭鎮民口中常說的龜山島海域『出磺』現象。百年來海底冒出的大量硫磺,在海面上形成大片黃濁色粗細如米粒的凝結物,海面上則瀰漫著濃濃的硫磺氣味;更使得海水呈現陰陽海的現象。

早年,龜山島海域一年大約有三至四次的出磺現象,不過在大地震之後,可能出口被堵塞,出磺的景觀已大不如前。

龜甲原為一圓錐形山體,為龜山島地形主要部分,最高峰為398 公尺,居民稱大尖。龜甲南岸及北岸均為岩岸,南側較為陡直,北側坡度較緩。

龜甲南側的斷崖….山壁旁有幾支直挺挺的岩柱, 被戲稱是龜爪….超像, 哈哈, 但這樣就變成烏龜把右手後擺朝上比手指…. 真是高難度的動作…..

繞到了烏龜屁股, 發現屁股上有好幾個洞….原來這就是剛剛參觀過的坑道機槍射口….炮口這樣看還滿明顯的….

我們沒有再加碼賞鯨豚的行程, 所以船長加速衝回到烏石港……

明明照片沒有很多, 以為很快就可以把龜山島交代完, 結果資料太多, 從地理地形地質, 到植物動物生態, 到人文民俗歷史…..如果上島前沒有先做一些功課, 就會跟我一樣走馬看花, 那就有點可惜了, 慶幸我有把遊記補起來….

 

參考資料 :  國家地理雜誌【龜島20】  |  龜山朝日_龜山島 –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  |  淡江大學 龜山島報告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