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百年大圳單車慢騎-濁幹線.北幹線(二水-土庫-北港-後壁)

DSC_835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早上我們在彰化二水集合, 搞定隨身的東西, 行李送上支援車, 選好符合身高的腳踏車, 試騎OK, 準備上路…..

結果剛上車就又馬上跳下車….每個人開始掏雨衣….可惡啊~ 原本只是陰天, 竟然下起雨來

ps. 整理照片時才發現頭頂的燈飾, 就是用傳統的籠仔篙(石笱)做造型….<下面文間有介紹>

DSC_835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我們就這樣在濛濛細雨中開始我們的行程

DSC_835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二水光看名字就知道這裡有兩條”水”, 此地正是濁水溪及清水溪的匯合處, 但隨團老師選擇二水做為起點的重點不是這兩條溪, 而是要帶我們來看…..

DSC_8391.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直接騎到人家的院子裡停車, 然後爬上圍牆…..ㄟ?

DSC_8361-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我們翻牆到另一邊的庭院, 在大樹下有兩個石碑 : 八堡圳之碑 & 刻有”源頭”的石碑 

八堡圳與台北瑠公圳及高雄曹公圳,併稱「清代三大水利」,其中又以八堡圳開設較早,是臺灣最早開鑿的水圳,也是至今臺灣最古老的埤圳之一
(2019年是八堡圳開通300年)。

DSC_836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搞半天, 原來這裡是二水鄉源泉村的「林先生廟」…..疑? 跟我同姓ㄟ?

ps. 才開騎不到30分鐘, 負責支援車的助理小姐就帶著達人推薦的碗粿來投餵…..
我的早餐吃了好大一個飯糰, 根本還沒餓, 但太順口就還是推下去了…..

DSC_8364-90.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吃完早點心, 領隊老師再度抓我們科普地理+水利+稗官+野史

林先生廟中主祭一名傳說幫助建成八堡圳的林姓人士。
據傳清康熙年間開鑿八堡圳時,用盡各種工法都無法將濁水溪水引進圳道,當眾人一籌莫展之際,有位衣冠古樸,談吐風雅的老先生出現,傳授以「水利圖說」及「土工法」,用石笱引濁水溪流入大圳裡,果然成功讓溪水流入大圳。大功告成後,老翁卻千金不受,從此不知去向,後人仰其恩德,在二水圳頭建廟以資紀念。

ps. “林先生”之名的由來相當有意思,有的資料寫說是他自稱姓林,也有說是人們看這位老先生經常在水源地的兩棵大樹下休息,最後也是消失在兩樹之間,便以雙木為林來尊稱他。 也有人認為「林先生」是虛構出來的神秘人物,還有更誇張地說「林先生」是彰化田中世芳宮的林媽娘娘化身顯現。 「林先生」之謎至今已無人能解。

DSC_837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個筍狀的「籠仔篙」(也稱石笱, 倒笱, 壩籠) 就是林先生教授的「土工法」中,用來導水入圳的”機關”。

「石笱」以竹、木或藤編成錐型壩籠,再將石塊填入以完成笱,而以笱築堤可將水導進圳道,還具過濾泥沙、減緩淤塞的效果。在林先生幫助下,八堡圳得以完工。石笱的製造、修補、搬運等工作後來則成為二水特色產業之一。

安笱須熟悉水性且老練的下水師傅從旁指導和水利人員監督安置,要先將空心的「笱」放置在堵水處後,然後在籠裡頭填入石塊,下水搭笱因施工不易,一天下來往往做不到十粒。至於笱中填塞石塊的工作就交給填石師傅了。「笱」的數量依工程需要而定,通常是一個接一個排列而成,水深則用層疊法。幾百幾千個笱排起來,就變成人工攔水堤,能攔堵水流,變更河道。

「林先生」的導水土工法,從運材、編紮、挑笱下水、填石定位,一直到工程完成,過程的繁雜且艱苦危險,且由於籐木竹料容易腐解,每間隔一段時日即需汰換,因此1980年代水泥化後,這樣的工法被鐵籠與混泥土製成的肉粽角(消波塊)取代。

資料來源 : 取水工藝—石笱  |  八堡圳:臺灣第一個水利工程師施世榜 |  八堡圳相關史事雜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DSC_837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林先生廟門口外就是八堡圳分水閘, 八堡圳從這裡分一、二圳後, 到彰化田中的世芳宮(林媽廟)處又分流

八堡圳引濁水溪水源,灌溉彰化平原八個「堡」(清代的行政單元)界內農田因而得名。分兩個灌溉系統 :
  — 第一圳是施世榜(施長齡)籌鉅款興建,由清康熙48年(西元1709年)開始,費時10年於1719年完成,故稱「施厝圳」,又因由濁水溪引水,所以也稱濁水圳。
  — 第二圳原稱十五庄圳,於康熙60年(1721年)由埔心鄉仕紳黃仕卿倡議開設,明治40年合併於八堡圳,稱為八堡二圳。

參考資料 : 八堡圳相關史事雜談  |  八堡圳-臺灣最早的灌溉水路 – 第四河川局

DSC_8368.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濁水溪黑濁色的水帶有很多的泥土沖刷物,所以引濁水溪灌溉的農田也就堆積著厚厚的一層特有的「黑泥」,二水鄉的民眾稱之為「土膏(台語)」,在溪州鄉則稱此為「濁水膏土(台語)」或「黑金土」

濁水溪的黑土保水性佳,一般狀況灌溉後兩天田就乾了,但用這種水,5、6天還沒乾,就可以減少灌溉次數。而且黑土土質的肥沃度高,富含鈣、磷、鎂,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用濁水溪水灌溉種植的稻米,即是聞名全台的「濁水米」。

DSC_8386-8.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為感念林先生付出,除建廟祭祀以外,每年也在八堡圳舉行跑水祭,2003年起彰化縣政府結合觀光將跑水祭納入台灣文化節慶中,演變成現今的「跑水節」

老師說–跑水節就是要在水圳裡面跑….我們看到這滾滾奔流的黑水, 臉也黑了….這怎麼跑? 下去就被沖走…..
老師說–當然是要把水圳裡的水截斷….好啦! 是我們犯傻了….但另一個懷疑又出現, 水圳底沒有淤泥嗎? 鞋子不會卡黑泥?

有興趣的可以看 : (影片) 飲「水」思源 彰化跑水節延續感恩先人古禮 (政大大學報)  |  (文字圖片) 八堡圳傳奇:二水”跑水節”~獨特又奇妙的跑水體驗

DSC_838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原本水圳兩邊都掛著以傳統籠仔篙造型的燈飾,晚上點燈就成為美麗的八堡圳光廊裝置藝術,但歷經5年竹材燈飾已腐壞,在2022年初熄燈
(聯合新聞網 : 彰化八堡圳光廊熄燈)

ps. 後面淡淡的山影是八卦山脈,為南投與彰化的界山,山脈東側如一條臥龍,天氣清朗時可以看見一壟起的山頭,宛如龍之鼻就是「龍仔頭山」,龍仔頭附近源泉聚落,自古統稱「鼻仔頭」。

DSC_8381X.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老師還特地帶我們來給八堡圳旁的土地公拜碼頭…..

特點一. 有土地婆耶!~~
特點二. 神桌下面有一隻虎爺…..看到那一盤雞蛋笑出來, 虎爺愛吃蛋啊?!
(原本的石頭虎爺在2019年跑水節時被偷, 這隻是新來的)

(看報導 : 二水鄉土地公座騎虎爺失竊)

DSC_8394-PXL_20220402_03115998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我們在林先生廟待了一小時, 聽了台灣水利史上最重要的一頁….離開時在聚落裡發現一間客家文化館, 不過看起來已經荒廢了….

DSC_8394-PXL_20220402_032711706.jpg - 百年大圳-單車4日

來到大馬路上, 突然看到一個大扛棒….我們的行程就是掛名這個「水圳綠道」, 絕對要拍啊! 

嘉南大圳「水圳綠道」起自台南烏山頭水庫,沿嘉南大圳北幹線(48公里),經過嘉義連接至雲林濁幹線綠道(40公里),全長約88公里

我們從北往南騎,濁幹線段起點(終點)就是這裡 : 雲林縣林內鄉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
–> 莿桐鄉–虎尾鎮–土庫鎮 –> 雲林縣元長鄉北港溪畔「北水南引資源共享碑」

DSC_8394-PXL_20220402_032851704.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林內鄉的「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是國內首座以「水利」為主題的文物陳列館…..

這裡其實也是當地人的落羽松私房景點, 12月~1月時水圳兩旁落羽松會整個轉紅, 現在是全禿的就是了…..

ps. 眼尖的朋友發現水圳旁有一個水車…..

DSC_839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一天陳列館內沒開, 老師直接帶我們一直往裡面騎…..後院也是別有天地啊~~

*請注意 : 陳列館內參觀,僅接受學校或機關團體申請。
個人參觀時間僅於每月第二、四週的週三 下午1:30 ~ 4:30 
…..戶外則為自由參觀

DSC_8398.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展館最後方有個很大的八角池, 稱為林內分水工….
這座「八角型分水工」,或稱「八卦池」,有兩個方向的進水門、五方向分水門,設計成八角型,不但是國內首例,亦是亞洲創舉;不但是觀光景點,也是教學、觀摩最實際而特殊的教材。(from: 水利署第四河川局 — 集集攔河堰(含八卦池)-濁水溪水利樞紐)

老師很熱情的詳細講解, 我在旁邊聽得一頭霧水, 最後放飛自我, 跑去旁邊拍照, 好幾塊說明牌中, 幸運的挑到了最重要的一塊拍起來…..

ps. 我沒法把水池跟分水”工”串聯在一起, 所以聽到這裡腦袋就直接打結…..

有興趣研究的, 可以參考 : 集集攔河堰  |  集集共同引水工程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  
由於雲林地區公共給水一直使用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的問題,必須增加地面水供給以減少抽取地下水,於是執行集集共同引水計畫(濁水溪流域水資源開發)。集集攔河堰有南、北岸兩條聯絡渠道,攔河堰取水後,經南岸的聯絡渠道,到濁幹線林內二號進水口處設置「分水工」進行分水,供應下游不同用途的用水。是集灌溉、發電和工業的多功能之分水工。

DSC_8402.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從水利文物陳列館的後門離開…..這邊也是落羽松夾道啊~~

第一天開騎不到半天, 老師就一口氣介紹了濁水溪古今兩大水利工程, 聽得我雲裡霧裡, 回來翻查了一堆資料, 更看不懂…..總之…..300年前跟300年後的人都很厲害就對了

DSC_8404.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老師騎著騎著突然在路邊插著的一根竹竿旁邊停下來….一邊狂拍照一邊還喊著好感動, 說現在很少看到有人弄這個”土地公枴”

以前的人認為土地公的年紀大,行動不方便,所以體貼地作了一支枴扙給祂,讓祂在巡視田地的時候可以方便行走,金紙則作為答謝土地公保佑的禮金,希望土地公能賜與農民榖物豐收,安土地公枴還有一項重要目的,就是在告誡好兄弟們這塊土地是土地公的轄區,不可隨便入侵,以免作物受到破壞,另一方面也可靠著辨認土地公枴,劃清田地界線。(資料來源 : 土地公枴的故事)

DSC_8414.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再度路邊停車…..我們剛剛看到的八卦分水池就會把一部分的水送到這裡發電….
重點是這個電廠不僅從裡到外都是”古董”, 從設廠地點到發電方式也很特殊

———————

“濁水水利發電所”是日治時代八田與一為籌建烏山頭水庫工程急需電源而興建,該工程於大正10年(1921年)開工,大正12年竣工發電;當初雖為水庫工程暫設機組,但水庫完工後仍繼續運轉;昭和四年(1929年)由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台電前身)收購;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改隸台電公司明潭發電廠,更名為「明潭發電廠濁水機組」。

發電用水最早是來自濁水溪與清水溪,利用15公尺的地形落差,形成川流式水力發電; 民國九十年集集共同引水工程完工後,則由集集攔河堰經南幹渠道供水。發電機發電後尾水匯入濁水溪幹線,提供下游農田灌溉之用,為雲嘉南唯一平地型川流發電廠,也是全台少數位於田野間發電廠之一。

濁水發電所廠房已有百年,建築為巴洛克式,無梁柱、無鋼筋的磚牆結構體,使用年代久遠,所有的構造物、機組,從日治時期興建至今百年都沒有改建,僅做塗漆、鋼梁補強,1999年921大地震後,外牆、水車室曾出現裂縫,經修補勉強使用,但耐震度安全堪慮。2004年被列為雲林縣定古蹟「濁水水利發電所」,2005年機組除役並原地保留 (於2011年啟用的新廠房,則仍繼續發電) 。未來將修復後轉型為水利發電博物館。

(參考資料 : 明潭發電廠濁水機組 – 林內鄉農會  |  濁水水利發電所 –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  台電整修濁水發電廠古蹟轉型水利發電博物館- 生活- 中時)

我們在路邊的水圳發現很有趣的小發電設備….所以這邊生成的電用到哪裡去啊?….不要跟我說是路燈…..

DSC_841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老師帶著我們往田間的廟直衝(來去吃午餐)…..遠遠就看見那個廟後有棵好大的樹….

DSC_8418-PXL_20220402_05200612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來到樹下….仰頭掉下巴, 真的超大啊….

莿桐鄉六合村東興宮旁的老樟樹,有三百年歷史,樹的胸徑達一點七公尺、胸圍達五點九公尺

DSC_8418-20.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東興宮就是以老樟樹為主神,稱為「樟公善師」

相傳樟公善師俗名樟善道,是鄭成功的參謀,因平定紅毛番有功,去世後受太白星君指點,樟善道的靈氣附在一棵小樟樹上。這棵樹苗後來被洪水沖到此地,路過庄民看見樟樹傾倒在地上,將其扶正並覆土,得以生根茁壯。
每當夜晚常見樹梢有紅色火燄,忽大忽小飛來飛去,神蹟顯赫有求必應。村人在1972年集資建一小廟,並截取一節樟樹幹, 雕了一尊神像,謂之樟善師,供村人膜拜,建廟完成後,紅火即不復見。(資料來源 : 東興宮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DSC_8419.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天村里正好在辦小朋友的朗讀比賽, 我們對那個獎品很有意見, 因為只有第一名不一樣, 其他全部都是腳踏車…..那分啥名次啊~~

本來想ㄠ到比賽開始來聽聽看, 不過我們還有路要趕…..

DSC_842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繼續在雨中奔馳…..

DSC_842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ㄛ…苦棟? 樹上開著細細小小的紫花, 這兩棵的樹型很漂亮耶

DSC_8438-PXL_20220402_063034830.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哇哇哇…..整排夾道的粉紅風鈴木….可惜下雨打掉好多的花, 掉在泥水裡都爛掉了

DSC_843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台灣好像現在不少地方開始種風鈴木, 這真的是…..數大就是美的代表

DSC_8442.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老師帶我們騎堤道, 經過虎尾糖廠時, 整個空氣充滿了焦糖的甜膩味道, 差點沒把我薰昏…..

ps. 2010年虎尾糖廠推倒圍牆,讓出廠內的空間, 提供虎尾居民一個全新不一樣的的人行道景觀休閒場地

DSC_844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橫跨虎尾溪的虎尾糖廠鐵橋, 為雲嘉地區年代最久遠的糖廠鐵橋….原92年登錄為雲林縣歷史建築, 98年變更登錄為縣定古蹟

DSC_8444.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虎尾鐵橋全長437公尺,共23座橋墩,22處橋孔,各段橋身的桁架造型都不一樣,依河川地形變化不同跨度需求而架設,形成不對稱的階梯形構造,呈現出鋼構橋梁的營建技術,以及當時鐵橋混合拼接的建築風格

———————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於1906年(明治39年)創立虎尾糖廠,為運輸甘蔗原料進廠,興建軌距762公釐鐵道(五分軌)之鐵路,當時跨越虎尾溪的橋梁型式推測為木造。

糖廠設立後,當地發展逐漸繁榮,為讓西部縱貫線(軌距1067公釐(七分軌))的列車能進入虎尾,於是在原來的鐵軌旁另外再加一道鐵軌,形成了同時鋪有三條鐵軌與兩種軌距的鐵橋。

昭和6年(1931年),因應虎尾溪河川改道威脅原有橋樑安全,製糖會社於原橋下游改建新橋,由英國WestWood公司設計,日本黑板組施工,新橋共計9個鋼筋混凝土橋墩、10個橋孔,長約300.6公尺….這就是今日鐵橋的原型

民國42年鐵橋右側加建木板橋(稱為”板仔橋”,作為行人之用)。民國48年八七水災,河堤南岸潰堤,鐵橋南段加建187公尺,形成今日所見之虎尾溪鐵橋現況。

參考資料 : 虎尾糖廠鐵橋 – 國家文化資產網  |  虎尾鐵橋 – 维基百科  

DSC_844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現在鐵橋沒在走火車, 所以遊客是可以走上鐵橋漫步…..仔細看~ 鐵橋上的軌道果然有三條

DSC_8448.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我們到糖廠解決民生問題, 順便喝著助理小姐帶來的咖啡, 正在聊天時, 另一邊傳來火車鳴笛的聲音, 下一秒老師就跳起來衝出去, 一邊還大叫: 我上次來沒拍到糖廠火車….

我的反應慢了好幾拍, 抄起相機追過去時, 火車頭已經跑遠了, 只拍到老師瘋狂按快門的身影跟一車車的…..廢棄甘蔗皮?

回來查資料, 才發現能讓老師”瘋追”的火車果然不簡單….
— 虎尾糖廠是目前全台唯二仍在製糖的糖廠,虎尾糖廠的小火車則是台灣僅存一條仍正常運送甘蔗的五分車鐵路 (馬公厝線)

DSC_8450.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我們只在門口瞄了眼現在變成遊客中心, 2018年起還兼巷弄長照站的虎尾驛, 老車站轉型繼續服務鄰里, 真的不錯

———————

虎尾糖廠虎尾驛,興建於1934年(大正12年),與虎尾糖廠同年創立,因地處虎尾五間厝部落,故名「五間厝驛」。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後改為「虎尾驛」,1930年改建成現今外觀。

戰後,西螺大橋通車後,虎尾驛業務量更激增,創下臺灣鐵路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停靠五分仔火車的車站,其後更因業務激增而使虎尾驛另建新站並擴建。盛況維持了近二十年。1982年8月17日,北港線結束營運,虎尾驛走入歷史。雲林縣政府於2010年1月15日登錄為歷史建築。

DSC_845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平交道柵欄放下, 我們本來在旁邊等著火車過去, 但指揮的人一直比手勢叫我們進到柵欄裡面的軌道旁….沒搞錯? 火車要來了耶…..
沒想到出現的竟然是糖廠火車!!! 剛剛我沒拍到的火車頭, 就這樣自動”送上門”來了…..
老師甚至在車尾還演了一下小時候追糖廠車偷甘蔗的場景

* 它的速度非常慢, 而且旁邊路面寬闊, 所以允許行人&腳踏車在旁邊並行

———————

虎尾糖廠是台灣最後一個用鐵路採收運送甘蔗原料的糖廠, 列車從虎尾出發往西走, 經過土庫、褒忠、東勢等鄉鎮, 是鐵道迷口中的褒忠馬公厝線, 總長約16.1公里, 每年十二月至隔年三月糖廠製糖開工期, 在街上可看到五分車載運甘蔗緩緩駛過。

五分車負責的作業, 包括甘蔗及原料入廠,生產糖品入庫,& 蔗渣運輸…..這次載的不是甘蔗, 黑黑的看不出來是啥東東

ps. 非常有趣的文章 : 世紀糖鐵 穿鄉越鎮的五分車 

DSC_846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停車解決民生需求…..結果, 第一天結束之前, 我就把我的單車半指手套給忘在這裡了……

DSC_846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裡是虎尾鎮三合庄部落的天乙福德宮…..這間土地公廟頗大, 廟前廣場還有籃球場, 我們在這邊碰到3-4位小學/初中的小朋友, 不斷的跑前跑後跳上跳下, 真是精力充沛

ps. 這位土地公被關在鐵籠裡就已經很可憐, 誇張的是門口的捐獻箱, 竟然從上到下釘了5-6個鎖….看來偷兒很常來光顧

本來我對這種近年興建的廟宇沒在意, 不過同伴注意到在門廊兩側的天花板上的這兩幅畫….一邊是龍, 但另一邊….龍頭魚&獅頭魚? 還有翅膀? 甚麼怪物?

…..後來不經意找到….那隻叫「鰲」(獨佔鰲頭的鰲) 鰲龍、又稱鰲魚,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水中神獸。龍有雨以及水的神性,而化成鰲魚後最喜歡吞食火舌。因此,中國傳統的木建築特別是寺廟,常在屋頂兩端安放鰲魚塑像;取其防火消災之意。用於雕刻繪畫贈人則有「獨占鰲頭」,「魚躍龍門」等寓意

DSC_8468.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雨漸漸有越下越大的趨勢…..還好我們已經進到第一天住宿的城鎮–土庫

「土庫」一名由來有分歧意見,官方&多數學者認為是洪雅族族語詞彙在台灣話中的音譯。也有說法是因為此地雨時地上泥濘不堪,行人常弄汙褲子,故稱”塗褲”,而臺語「塗」在過去往往寫成「土」。

DSC_8470.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在進旅館之前, 我們還要跑一個點…..又是廟!

土庫順天宮,創建於1834年,是位於臺灣雲林縣土庫鎮順天里的媽祖廟,為土庫的信仰中心,其媽祖被稱為「土庫媽」,順天宮建物歷經多次翻修整建,大致維持1930年代的修建格局和風貌,並保留許多當時第一手營建史料,清晰記載各類匠師以及諸多材料工法,極為難能可貴,縣府在2012年指定公告為縣定古蹟。

ps. 廟前的舊土庫第一市場列為歷史建築….我只拍了廟, 沒拍市場….

DSC_847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據說指土庫媽的靈籤卦卜很靈,當地諺語有云:「北港聖,不值土庫定」,是指土庫媽開出的靈籤非常的穩

又云:「塗褲媽祖應外香」即表示「因為土庫順天宮媽祖非常靈驗,外埠來的信徒非常多之意」

DSC_847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順天宮最特別的地方,它是全台唯一奉祀日本觀音神像的媽祖廟…ㄟ…我拍了扛棒, 但沒去拍那尊日本觀音(看這裡)

佛像高度約1尺2(約38公分),和一般常見的觀音造型較不相同,雙手合十法像莊嚴,背後有船形背光,底座並刻有卅三番字樣。

這尊日本觀音是因為皇民化運動期間(約昭和15年/西元1939年),日本政府下令毀廟,斗六郡與虎尾郡都屬於台南州第一批執行區。為防土庫順天宮遭毀,故設法加盟日本寺院,並迎請一尊日本觀世音菩薩神像供於正殿,而原本主祀天上聖母,則暫退隱後殿供奉。為了躲避日本警察,附近鄉鎮許多神像都藏在本廟內,當時六房天上聖母的六房媽神像就於這廟受保護。

DSC_847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比起拍主神像, 我反而比較常拍門神…..是我眼光有異嗎? 我為什麼覺得這兩仙的表情有點俏皮…..

DSC_8471.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基本上….我是進去躲雨的……

DSC_8480.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拔剌的燈籠照來一張

DSC_848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晚餐非常餓, 所有食物上來直接秒殺, 顧吃沒拍照…..吃非常飽, 但還有很超過的加碼…..

團員一說: 土庫有很厲害的鹹酥雞店必吃…..(點好後等了2小時以上才吃到, 生意好到爆)
團圓二說: 土庫有很厲害的傳統大餅必吃…..(肉餅, 豆沙餅, 鳳梨餅…..朋友吃了讚不絕口, 還好這不是我的菜)
老師說: 土庫有很厲害的肉包必吃….直接一人發一個…..

DSC_8484-PXL_20220402_224749501.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個巨大的竹筍肉包被我當第二天早餐….就算放了一晚, 還是很好吃啊…..

DSC_8484.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旅館房間超大, 一人睡一張雙人床…..爽!

才第一天, 腦袋塞了一堆知識, 肚子也塞了一堆食物, 身體跟智力都飽到呈呆滯狀態….洗洗睡了

第二天一早….依舊是雰雰細雨, 所以雨衣直接上身

老師騎到一半, 在路邊發現…..ㄟ….這些甚麼果實啊? (老師有說, 但我忘了….)

DSC_848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經過一片田地, 其中竟然看到田裡滿滿的蒜頭…..我第一次看到這樣鋪滿剛採收的蒜頭田…..好壯觀啊…..

DSC_848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全台灣蒜頭產量八成在雲林,但在土庫這邊有一種台灣獨特的大蒜。它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大片黑 (屬硬骨大黑葉種,具有相當鮮明的辛辣味)

大片黑需要種植6個月,一年只能一種,在秋分(雙十節)前後要種植;在清明節前後要採收。
土庫這裡有適合蒜頭的風&土,秋冬東北季風的冷空氣幫助蒜頭催芽,春天溫暖的南風會加速大蒜結球,配上濁水溪帶來的半黏半沙的泥土,讓蒜瓣更飽滿、具有水分。(參考資料 : 天下雜誌 )

…..我認不出來這些是不是”大片黑”, 只覺得這些蒜頭好粉嫩

DSC_8491.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我們從土庫鎮上騎出來, 回到水圳自行車道, 這邊有個廢棄的小工作站 (嘉南大圳湳仔線, 聯美大橋路口) 
一早騎車的眾人一致的想法是 “這裡有個咖啡站就好了!”…. 問題是….除了我們好像沒甚麼人來這裡騎車, 哈哈

DSC_849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水圳中的這個U型構造不知道有沒有特別的功能….

ps. 那灘垃圾超級辣眼睛

DSC_849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往水水圳下游看….小房子很可愛, 不知到為什麼讓我想起藍色小精靈, 雖然跟它們的蘑菇屋不太像, 但配色跟”老爹”好合拍啊

老師帶我們來看路口邊一座金碧輝煌的小廟 (os: 第一次看到整個廟被關籠子)….
本來以為是土地公廟, 結果是”東營大將軍”….. 誰啊? 

孤陋寡聞的我, 只好回來查資料….
台灣民間常見的「五營」是指設在村落或廟宇外圍五個方位的兵營,五營將軍(或稱五營神將、五營元帥…..等)是宮廟重要的護法神,代表人物眾說紛紜,各地的五營信仰就更複雜….放棄!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 “五營元帥.守護人民的無形軍隊|神祇介紹

DSC_8511.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田裡有農夫正在用耕耘機翻土, 一大群白鷺鷥跟在後面狂撿被翻出來的蟲, 老師帶著我們巴在路邊狂拍了快10分鐘, 人家都轉了兩圈我們還捨不得走

ps. 後來放大仔細看…白鷺鷥怎麼是黃頭啊?…哎呀! 是黃頭鷺耶!!

DSC_851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濁幹線的終點 : 雲林縣元長鄉北港溪畔「北水南引資源共享碑」….到啦!

老師再度開講, 但我們有很緊急的民生需求, 急call支援車來帶我們去外面的大廟找洗手間解放, 因為啥都沒聽到, 所以我只有回來繼續查資料

———————

日治時期大正年間,興建了台南縣烏山頭水庫(北幹線)及雲嘉地區供水灌溉系統(濁幹線)。這兩個系統,都屬於「嘉南大圳」,但兩者卻連不上線….有種隧道兩頭開, 卻碰不到一起的感覺。

為結合南北兩個水資源系統,發揮水源相互支援的功能,日人於昭和5年﹙1930﹚,在元長鄉北港溪崙子段河域,開鑿河床鋪設「倒虹吸管」渠道,利用進水閘門和水道輸送的方式,將北幹線與濁幹線連接貫通,以便將北水南運,或南水北運。由於整條引水渠道穿越北港溪底貫通南北兩岸,工程極為浩大,堪稱為當代破天荒的重大水利工程。

不過,日人施設「北水南引」輸水系統的目的,並非用於日常引水灌溉,而是作為搶救旱災,緊急調配水源之用,所以平常是備而不用,常年緊閉不開,這條全省唯一所僅見的「北水南引」輸水系統,從昭和年間興建完成以後,一直長埋於溪底,逐漸被世人遺忘了。

民國80年間(1991),台灣南部地區出現歷年來罕見的嚴重乾旱,前總統李登輝到雲林縣巡視時,猛然想起湮沒於地底已超過一甲子歲月的「北水南引」緊急調配水源設施,當下指示台灣省政府和雲林農田水利會等單位,立即展開會勘與疏濬作業,以便紓解嘉義縣東石地區的缺水問題,歷經年餘時間疏濬後,終於在83年5月嘉南地區乾旱期間派上用場,真正發揮了「北水南引」的資源共享功能。後於民國86年在北港溪南岸渠道口豎立「北水南引資源共享碑」,紀念工程浚通。 (資料來源 : 元長鄉旅遊景點

DSC_8521.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老師說北港要加碼, 來去逛廟, 所以我們離開水圳自行車道, 騎上北港溪堤防…..準備從這裡切進小鎮中心

DSC_8522.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進鎮之前, 我們遠遠就看到前方有兩座很”屌”的橋, 老的火車鐵橋在過河前整個斷掉了, 兩岸的鐵道隔溪相望…..
另一座橋看來很摩登, 乍看接上左邊舊鐵橋, 但仔細看, 它其實是懸空的…..所以比較像是巨大的伸展台

這條是北港溪, 右岸是雲林北港, 左邊是嘉義新港….舊鐵橋是北港溪鐵橋,又名復興鐵橋; 新蓋的是「北港女兒橋」

DSC_852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從另一邊來看北港溪鐵橋, 斷橋處的鐵軌還有一部份垂掛著, 溪裡還可以看到以前橋墩的基底….

———————

(參考資料 : 北港溪鐵橋 – 维基百科) 北港溪橋原是一座木造橋梁,北港製糖會社為了方便火車運輸甘蔗至北港糖廠,於明治42年(1909年)開工興建糖業鐵路,1911年8月30日通車,一併啟用北港溪木造橋,全長220公尺。

二戰結束後,台糖接收原有路線,並在1951年修復北港溪橋,重新訂名為「復興鐵橋」。在1968-1969年為配合北港溪整治,鐵橋並向東延建,橋梁總長變為878公尺,為目前台糖鐵路橋梁長度最長者。

1982年8月17日,北港線客運業務停辦,北港溪鐵橋只剩下原料列車及往來台糖南北線的廠際運輸列車行駛。
1998年,北港線停駛,獨留北港溪鐵橋矗立在北港溪上。

北港溪鐵橋停用後,台糖在2000年5月打算發包拆除,幸賴地方文史工作者奔走,在2001年10月31日由雲林縣政府公告「北港溪鐵橋」為歷史建築。同年,嘉義縣政府也決議通過將北港溪鐵橋登錄為歷史建築,公告登錄,名為「台糖嘉北線五分仔鐵道暨北港溪鐵橋」。

這是從網路上找到的新聞報導&照片(資料來源 : 自由時報) 可以看到2008年時鐵橋受創的慘況….百歲的鐵橋禁不起颱風洪水的折騰,幾年下來損毀得更徹底,只剩兩岸的幾根橋墩啦 

DSC_8528.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北港女兒橋」於2014年1月完工通行,根據設計師所說,是仿效紐約市廢鐵橋改建空中花廊的構思,以流線的鋼構鐵橋,打造出南台灣最大的空中藝術廊道,也成為雲林最美麗的橋 (參考: 廖偉立建築師鋼構空中藝廊雲林北港女兒橋通行)

長達113公尺的單跨距,施工困===難度「破表」,也是國內少見的鐵橋設計。

DSC_8531-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女兒橋命名由來是取自紅樓夢詩句「女兒是水做的骨肉」,北港溪是孕育笨港文化的母親,而鐵橋就像剛強的母親,守護著北港人,取其守護之意而命名。

DSC_8532.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女兒橋另一頭看出去就是嘉義…..另一端的復興鐵橋近在咫尺,卻無法相互通行

很湊巧的, 正好看到最近的新聞 (睽違40年 北港溪復興鐵橋將重新連結「兩港」)
在觀光局、水利署及嘉義縣政府將全力配合下,「北港溪鐵橋及週邊景觀改善工程」1億8千萬經費到位,未來新港復興鐵橋將連結北港女兒橋,五分車糖鐵將轉型成為人行步道及自行車道,重新連結新港與北港

DSC_853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附近還有一座獲國際建築大獎的北港天空之橋, 但我們沒有過去, 直接練臂力扛車下堤防…..

ps. 這次有朋友騎自己的公路車來參加, 結果大約是之前車子側倒時撞到, 上坡用力抽車的時候突然發現右側曲柄有脫離齒盤的傾向, 這下不敢用力踩, 只能一腳重一較輕….更糟的是附近的腳踏車店都沒有適合的零件可以替換…..還好…..我們有位團員只騎2天, 所以今天結束的時候可以接手換車, 受傷的車請租車店老闆先幫忙收著, 之後再自己找時間來接車送修….只是這下口袋裡的小朋友要整群離家出走了…..

DSC_8540X.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一下堤防, 就發現旁邊民宅的牆上都是很可愛的彩繪…..原來這裡就是公館里3D彩繪村….不過老師沒有給我們時間去巷弄慢慢逛, 所以只有路口幾幅拍了快閃…..

我們剛在朝天宮旁找好位置停車, 助理小姐馬上塞給每個人2個草仔粿….吃完來才准去逛廟

DSC_854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加碼1. 北港朝天宮…..當地人稱媽祖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俗稱北港媽,因神蹟靈驗,成為全國三百多家媽祖廟的總廟,為台灣最具影響力、分靈最多、最廣的媽祖廟,是台灣媽祖信仰的中心。

應該是正逢媽祖誕辰(農曆三月二十三)前夕,所以各分靈廟宇都回來祖廟謁祖割火,還有一些非分靈廟宇,也會來進香交香,周邊滿滿都是人

ps.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目前授證的國家重要民俗中,與有關媽祖信仰佔了五項,分別為:
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彰化南瑤宮媽祖徒步笨港進香、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與雲林六房媽過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將媽祖信仰列入無形文化資產,成為了世界重要民俗文化之一。

DSC_854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北港朝天宮創建於清康熙三十三年(西元1694年),剛開始是稱為「天妃廟」, 雍正時重修廟宇,改稱為「天后宮」(「天后」是康熙帝敕封媽祖的封號)。到了嘉慶時,為紀念分靈自湄洲祖廟「朝天閣」,改名為「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歷年曾經過數次整修改建,日治期間(1904年&1906年/明治37&39年),嘉義兩度發生大地震,造成千餘人死亡,朝天宮建築受損,信眾倡議重建,聘大木匠陳應彬主修,至大正元年(1912)竣工,奠定今日所見朝天宮大致格局

(有興趣研究歷史的, 可以去看 維基-北港朝天宮 )

朝天宮1985年被列為二級古蹟,1997年改制為國定古蹟…..建議要去的人要先好好做一點功課, 不然很容易漏掉精彩特點

從廟埕外面看朝天宮正面,它的外觀猶如3廟並列,建築格局為「四落八殿,一埕七院」,在臺灣屬於獨一無二的類型
朝天宮在大木構造、裝飾、雕刻、彩繪、剪黏,以及泥塑陶藝方面均表現出傑出的施工技術,每樣都可寫成一本書來討論研究

北港朝天宮 – 建築藝術(官網)  
朝天宮的建築特色【廟宇導覽-北港朝天宮】 – 育德媽祖同修會

DSC_8549-6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我還來不及進廟, 就被外面的藝陣給吸引住目光…..這位打鼓的年輕人, 頭毛的造型跟鞋子好搭啊!

DSC_8549.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ㄟ …. 現在鑼鼓隊的鼓手這麼幼齒就上陣啦? (後來看資料才知道北港的兒童「藝閣」很有名)

———————

三月瘋媽祖以”大甲媽祖遶境”、”白沙屯媽祖進香”、”北港朝天宮迎媽祖遶境”三個活動最為知名,也都擁有悠久歷史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 民國100年文建會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
北港朝天宮建廟迄今已三百多年,其廟會活動自清代聞名全台,北港迓媽祖更是國家指定”無形文化資產”重要民俗之一。不像白沙屯媽祖和大甲媽祖一樣跨縣市遶境,北港是以陣頭、炸轎、炸虎爺和真人藝閣 等活動為其專屬遶境特色。

兒童真人藝閣有看頭 
藝閣藝術從日治時期流傳至今,但在台灣其他地方幾乎已經看不到。藝閣最大特色是以真人扮演,在以前多為藝旦所扮演,現在則由北港當地小朋友,扮演成歷史或神話中的人物,每閣都有不同角色與不同造型,這些小朋友坐在五彩繽紛的花車上遊街灑糖,整個遶境隊伍可拉到4、5公里。

「北港犁炮」–台灣有名的三大炮之一 (另2炮 : 鹽水蜂炮、臺東炸寒單)
犁炮(或稱擂炮),是北港一種特殊的放鞭炮形式。為了快速施放大量的鞭炮,先把犁頭的鐵塊放在火盆上,等犁頭鐵塊燒紅,此時經驗老到的炮手將排炮快速滑過犁頭後點燃,並將鞭炮迅速丟向神轎。(北港朝天宮特有習俗 犁炮)
北港鞭炮花樣衆多,犁炮之外還有踩炮與炸轎。鞭炮主要都由商家與香客自備,象徵運勢愈炸愈旺,也有驅趕瘟疫的意義,通常兩天活動炸掉臺幣數千萬元鞭炮。

(參考資料 :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 – 台灣宗教文化地圖 |  臺灣宗教百景全民票選活動網站)

DSC_8550.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噗ㄘ! 那個防雨頭套….哈哈哈….

(from : 大仙翁仔- 维基百科 ) 大仙翁仔,又稱大仙尪仔、大神尪仔、神將、將爺,是臺灣廟會及遶境活動中常見的陣頭表演之一。其發源地為宜蘭地區,並在稍後於蘆洲(以蘆洲神將聞名,同時被稱作「神將的故鄉」,在數量與精緻度上較其他地區明顯突出)及大溪等地發展。

祂們一般會執行開光儀式,讓祂有個神格代 替神像出巡,通常這些「大仙尪仔」都是主神的駕前護衛,以保護後面出巡神 尊,讓神像不受外來的干擾。常見的神將有范謝將軍、韓盧將軍、千里眼、順風耳、四大元帥、五營神將、托塔天王、中壇元帥、二郎神君……等。

DSC_8551-82.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本想往廟裡面走, 在門口碰到這位…..是誰啊? 

我知道七爺八爺(范謝二將軍), 七爺謝必安是白面高瘦, 八爺范無救是黑面矮胖…..這位黑臉神將的身材兜不上啊
肩帶上寫水精大將(?)…..我查了一下, 千里眼是水精所化(順風耳是金精所化), 但千里眼神將一般是綠色的啊…..

DSC_8552.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天啊….孫悟空竟然出現在這…..太勁爆了! 我從來沒在廟會裡面看過大聖爺出現啊~~
是說我很少參加廟會, 所以也沒資格把自己的經驗當回事, 但…..大聖爺跟媽祖有”往來”嗎?

ps. 看到大聖爺太興奮, 完全忘記我要進廟這件事, 就一直站廟門前面拍照

DSC_8559.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甚麼狀況….神將頭套著大塑膠袋通通跑出來了, 問題是那些超美的刺繡服裝還是露外面淋雨啊

DSC_857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唉喲! 陣頭們全員大集合啦! 在等甚麼啊?……

DSC_858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等一下….這誰? 土地公? 怎麼從旁邊就這樣偷偷溜了….

團友在叫人集合, 我們也要走了…..天啊! 我還沒進廟裡去….龍虎門的長枝八角藻井、三川殿的三元及第螃蟹 & 鎮殿寶的清朝龍柱……超想看的說 

DSC_858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我們騎過朝天宮前的大街(中山路), 接上了北港觀光大橋…但這座橋兩端都是階梯, 所以沒辦法直接騎上去….要扛上扛下

ps. 地上厚厚一層濕濕的鞭炮紅色紙屑, 車子一騎過去, 噴飛黏在車架&腳上, 後來搞好久, 很難清……

DSC_8591.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北港觀光大橋位於北港溪下游,連接雲林縣北港鎮與嘉義縣六腳鄉之間的交通,於2003年11月完工啟用。

大橋主體採紐爾遜式鋼拱橋型式,共三個橋孔,整體橋身則採龍型鋼拱,強調橋拱之龍的造型,主橋長268.5公尺、寬7公尺,色彩則以紅色、金色為主色系。

DSC_8592.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橋的兩端一邊是雲林北港, 對面則是嘉義新港…..但在古時候, 兩邊是一家, 稱為笨港

———————

【笨港 = 北港 + 新港?】
雲林北港及嘉義新港南港村一帶,古地名叫做「笨港」,明朝天啟元年(1621)顏思齊、鄭芝龍率眾登陸笨港,並引三千移民入墾,成為先民入墾臺灣渡口之一。清朝時不僅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更是盛極一時的大市鎮,這一時期,有「一府二笨三艋舺」之說,笨港的繁榮,僅次於台南府城。

乾隆十五年,北港溪氾濫改道,將笨港街一分為二,成為笨港北街與笨港南街。『笨港北街』,後來則改稱為『北港街』,『北港』就成為本地的地名。而在另一邊,因連年洪水泛濫,使得笨港南街不適居住,在嘉慶年間居民遷徒至「蔴園竂」,並將此地稱做 「笨新南港」或是「笨南港」,以緬懷故所。後來簡稱「南港」、「新南港」或「新港」。原本的笨南港則沒落成為小村落,即今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被稱為「舊南港」。

….看完後, 只”港”覺我的腦袋被繞”笨”了….

(圖片來源 : google map 街景截圖) 嘉義縣北港溪堤防道路上,有座「笨港水僊宮」紅色山門,門楣上有關公騎赤兔馬塑像….
下橋後, 我們左轉上一條紅磚道, 然後旁邊突然出現一座很誇張的牌樓….這什麼啊?! 騎馬的關聖帝君? 

老師跟隊友們踏車踏有夠緊, 我只好ㄚㄚㄚ的一邊叫, 一邊跟著衝, 然後很惋惜地放棄拍照…..

DSC_859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間位於新港的”笨港天后宮” 是民國91年(2002)年完成的新廟….但是這個廟名捅了馬蜂窩…..

“古”笨港天后宮是清代台灣最重要的媽祖信仰中心, 因此 北港朝天宮 vs 新港奉天宮 vs “新”苯港天后宮 帶著各自的信眾, 為了誰是”笨港媽”的正統繼承者就吵起來了…..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 : 台灣媽祖信仰- 維基百科 【正統笨港媽之爭】)

DSC_8598.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笨港天后宮裡的這位祖家媽祖娘娘, 是從彰化南瑤宮分靈出來的, 她的”龍袍”是亮點…..

——————— 

雍正年間,笨港南街居民楊謙,前往彰化窯廠當窯工,隨身攜帶媽祖的香火袋保平安。楊謙將香火袋掛在工寮內,到了夜晚,香火袋就會發出光芒,被認為是媽祖顯靈,而後當地信眾集資雕塑一尊媽祖金身,一開始供奉在附近的土地廟內,因非常靈驗,香火日盛。1738年(清乾隆3年),當地民眾發起建廟,定名為「南瑤宮」

南瑤宮媽祖為了感念楊謙從笨港帶來香火的功勞,所以在回笨港進香時都會特地到楊家祖厝拜訪楊氏子孫。楊家後代認為擔當不起「神對人」這樣的禮數,因此請南瑤宮再分靈一尊媽祖像奉祀在楊家,因而被稱為「祖家媽」,往後楊家祖厝拜訪便成為「神對神」的同格進香。後來楊氏子孫的財力不濟,無力更換媽祖破舊的龍袍,因此南瑤宮每逢進香時,就會攜帶新的龍袍給楊家的媽祖「換裝」,這也就是沿襲至今的「換龍袍」典故的由來。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楊家後代被日軍強行徵集到南洋當軍夫,此後無人奉祀,笨港水仙宮遂移請楊家祖家媽同祀,直到91年(2002)10月10日入火安座新蓋的笨港天后宮。

(參考資料 : 笨港天后宮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 笨港天后宮- 维基百科 | 南瑤宮彰化媽古香路之旅「換龍袍」古禮最吸睛 – NOWnews  )

DSC_8608.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張照片的重點是那個”笨南港” & 兩側美麗的大嘴魚(排水)……

DSC_860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算水車堵? 我看到這才知道, 原來….廟可以先蓋好, 再切不同的部位找人認捐

DSC_860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之前看到朝天宮的廟頂裝飾就覺得超華麗, 但沒有時間細細去看, 結果天后宮這邊也不惶多讓, 每個細部的細節都….好細緻!

這是稱為”剪黏”的工藝,在形式上刻意摹仿交趾陶 (from: 台灣傳統廟宇裝飾藝術之介紹-社團法人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剪黏就是經過適當的剪裁再黏貼的作品,俗稱「揀角」(台語),也稱「剪花」,亦稱嵌瓷,也就是「先剪後黏」。早期工匠多用廢棄的碗、盤、杯等碎瓷,隨著時代變遷,就改為燒制色彩鮮艷的彩瓷,彩色玻璃等質脆的彩片。
作法通常以石塊、磚瓦、鋼筋、鐵銅絲為骨,以麻灰塑造坯型為肉,待泥坯乾後或半乾後,用榔頭(摃槌子)敲碎大塊瓷片,及剪瓷的鉗子修剪出形狀,嵌入瓷片,拼貼出人物形象、飛禽走獸及各種場景,既省錢又好看。

 DSC_8612.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逛了一圈出來, 驚覺其他人都已經開吃午餐了….這是達人指定助理小姐要買來給大家吃的雲林北港傳統美食….煎盤粿(是純米做的粿),煎的外赤內嫩,吃起來口感軟Q,淋上特製的糯米醬汁,鹹甜的口味超好吃!!! 那一袋裡面記得裡面還有米腸、魯腸&香腸,然後再加碼一碗滷的透透的大腸, 每個人都吃得非常滿足

ps. 北港的米腸也超好吃, 我跟朋友前2天在鎮瀾宮那邊玩的時候也點了米腸吃, 但實在不怎麼樣, 真是沒比較沒傷害

DSC_8619.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吃完午餐老師帶我們逛旁邊的笨港水仙宮….這個才是加碼重點2

水仙宮屬於國定古蹟,除了歷史悠久達200多年;而且由於經歷大水和地震,修建了很多次,所以廟中保存了涵蓋清乾隆、嘉慶、道光和二戰(公元1945年)後初期等4個年代原始建築材料,除了石雕氣派,木雕精美、木造結構巧妙完整,構工也包含不同年代的手法,是研究臺灣傳統廟宇的珍貴個案。

ps. 剛剛經過的那個很ㄎㄧㄤ的關公騎馬牌樓, 就是屬於這間水仙宮

DSC_8621X.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是水仙宮左側的外牆…. 因為我用手機的全景模式, 變成曲線型 (汗||)…..廟簷下也有一隻龍頭魚身的”鰲”

宗教百景 – 全台最美麗白色山牆‧新港水仙宮 :
水仙宮側面山牆從三川門、前過水廊、拜殿、正殿、後過水廊到後殿,燕尾脊脊尾飛揚、曲線優美、層層相連,形成一道美麗白色山牆。和下方的鳥踏(山牆外面凸出的水平線條),構成極佳視覺效果

DSC_8624.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笨港在乾隆時期是臺灣重要港口,居民為祈求商運與航運,立了水仙宮(水仙尊王)、天后宮(媽祖)、協天宮(關聖帝君)三座大廟

笨港水仙宮建於清乾隆4年,嘉慶8年笨港溪(俗稱烏水,即今之北港溪)氾濫,水仙宮與協天宮遭洪水毀去,眾匠師利用部分尋獲的建材,於嘉慶十九年(1814年)重建水仙宮於現址。
–道光28年(1848年)增建後殿,奉祀協天宮「關聖帝君」,自此成為二廟合一。
–民國50年(1961年)笨南港街楊謙後人所祭拜的媽祖神像也歸入水仙宮合祀  (2002年10月,媽祖像因笨港天后宮完成興建而遷出)

DSC_8631X.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台上神像太多, 除了最大仙是禹帝無懸念, 其它個個黑臉, 搞不清哪個是哪個…..
水仙尊王在台灣有「一帝二王二大夫」的說法,一帝是大禹,二王即奡王和項王,二大夫即伍員和屈原。到清朝時,出現不同的組合,其中大禹、伍員、屈原,這三位是不變的,而項羽、魯班、李白、伯益、奡王、王勃等則各在不同組合裡出現

  • 屈原死在水裡(投汨羅江自盡)
  • 項羽死在水邊(烏江邊自刎) 
  • 伍子胥(屍體被丟進水裡) : 傳說他發明了水車,後來被陷害而自盡,遺體被吳王夫差丟入河底
  • 魯班 : 是木工祖師, 嚐試做木鳶乘之而飛,被認為是航海遇難的救星,也有說他造船以利河海航行

ps. 老師要我們特別看一下右側那個長的像神主牌的「萬歲牌」(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 根據廟方說法,在清朝時期香火鼎盛的廟宇才會供奉萬歲牌,如同目前寺廟中的光明燈相同,保佑皇帝能萬壽無疆  
* 全台灣僅有四座,分別為: 笨港水仙宮、新北淡水福祐宮、台南善化慶安宮、高雄大社大覺寺

DSC_8632X.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媽祖旁邊隨侍的大家都知道是千里眼&順風耳, 但水仙尊王-大禹旁邊是…..這兩位

「羿善射」尊者-夏朝后羿是神射手,相傳射下九個太陽,使蒼生免受炎日之害….這位算是名人, 大家都知道他
「奡盪舟」尊者-奡(音同奧)夏朝人,其父寒浞輔助大禹治水有功, 奡力無窮,能陸地行舟,航海界祀之….這位好像有時也會被列入五位水仙尊王之一

DSC_863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水仙宮的後殿奉祀笨港協天宮的「關聖帝君」….”們”

ps. 拍照時不知在想什麼, 那座香爐被我砍一半, 結果它竟然也是重點古物 (哭~~~)
….信徒捐贈的道光己酉年(道光二十九年)石香爐 — 以「笨港水仙宮綬帶耳雲龍紋方形石爐」之名登記為嘉義縣文化資產古物

又ps. 後殿兩側山牆上有兩幅據說超過160餘年的「南極壘輝月」、「瑤姬獻壽」泥塑圖….沒拍到

DSC_864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旁邊紅色圍欄裡的是馬使爺、馬將軍泥塑….傳說協天宮的馬將軍有外出吃草的傳說,所以設有木製圍欄。

DSC_8639X.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團友注意到籤筒還有分男女…..後來發現, 這應該是抽藥籤的籤筒, 才會寫男”科”&婦”科”, 旁邊靠牆木架上還保留著泛黃的藥籤

….. 不懂! 水仙宮拜的是水神跟關公,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感覺應該在保生大帝的廟中才有的藥籤啊?

DSC_862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老師帶我們來看三川門一進來左牆上這塊碑, 古董級寶物….《重修水仙宮碑記》

這是道光30年(西元1850年)後殿完工後所立記事碑,紀錄水仙宮重修並新建後殿以奉祀關聖帝君始末,並捐題勒銘,舉凡與笨港防汛、貿易、船隻有關的官員、行郊、商號、船戶,多列名其中,文末附記重修工程、工料開支情形。

DSC_8629X.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水仙宮鎮廟寶物: 嘉慶年間「日月爭光」匾額和一對蟠龍石柱….匾額沒拍到, 但廟裡的人&老師都來特別來解說龍柱, 所以有get到重點

刻有清乾隆 45 年(公元 1780 年)的蟠龍石柱….這個龍跟石柱是完全”連”成一體, 跟常見的鏤空龍柱不同

ps. 有興趣可以看這篇 : 乾隆佳品藏廟中,造型講究雕工細【新港水仙宮】龍柱介紹

DSC_861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主殿的龍柱….這個比較新, 但應該也是純手雕的龍柱, 我要說的是….它的眼睛好怪….

DSC_8626X.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次拍的門神撞大運, 因為水仙宮的這些門神像也是大重點啊!….陳玉峰大師彩繪的六扇門神,秦叔寶、尉遲恭&呈祥納福四太監

新港水仙宮是國內保存已故國寶級大師陳玉峰先生的彩繪中,樣式最多、最完整的寺廟。2009 年特聘德國壁畫修復專家來台,採用比照國際級博物館的復原古蹟方式進行修護。

ps. 這幾幅門神是我這次看到的眾多門神中最正派, 最莊嚴的, 其他很多都被繪成美型大叔…..

DSC_8618-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水仙宮保存多幅民國37年整修時, 由泥塑名師江清露&彩繪名師陳玉峰合作完成的泥塑彩繪 (據說這組合是全臺僅見)

….從側面看可以清楚看到人物的頭部呈立體狀,身體為平面彩繪。這種結合三度空間的泥塑&二度空間的彩繪,以半立體方式表現人物造型的技法稱為「影塑」

位於正殿後面的「富貴圖考」是描述唐代名將郭子儀(公元698年或697年-781年)老年富貴生活

大殿旁有「忠心孝恩」、「神槍暗傳」、「轅門斬子」及另一斑剝不可考的作品。前過水廊左右還有四面美人圖,包括拾玉環、貂蟬嘆月、貴妃醉酒、送京娘

DSC_8628.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結果我只拍了 “拾玉還”….這些泥塑彩繪因為「鹽化」而產生剝落,所以切記不要用手去觸碰

DSC_8622.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水仙宮的雕樑畫棟和巧妙的木造結構上也是少見的傳統建築珍品, 屋頂橫樑上的吉獸雕刻裝飾…..左邊那隻白色大象是水仙宮特有雕飾, 中間的是龍頭魚身的「鰲」?  最右邊的像是龍

DSC_862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廟門外兩側的龍虎堵(一般是左青龍右白虎)…石雕的樣式很古樸. 石虎黑溜溜的眼睛看起來有點呆萌

上面的叫”水車堵” , 裡面通常放置泥塑、剪黏、交趾陶等作品

…..這些寺廟建築的用語搞得我好昏, 有興趣的可以來研究 : 寺、廟常見裝飾與構造的配置|建築文化

DSC_864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我們騎出新港市鎮, 老師帶著我們在水溝邊停車, 磚頭柱子上刻的是”南壇水月庵”….. 這裡也算景點?
1. 這庵是古時候給人放棺材的地方 (驚! 這裡是墓園?)….
2. 這溝裡面的水會一直流到台南出海 (啥! 所以這算是嘉南大圳北幹線了?) ….

ps. 清代台灣常會在重要城鎮南北門的地方,設有南壇、北壇,做為移靈返鄉停棺之用。如笨港就有南壇與北壇,南壇初時還作為宣揚「聖諭」的地方。

DSC_8649.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一陣趕路….馬路邊這個巨大的香爐率先引起我的驚嘆….

DSC_8650.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出現啦…..重點3. 新港奉天宮….廟門上也頂著”開台媽祖”, 它也是為正統笨港媽祖吵架的主要成員之一…..

DSC_866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明朝天啟2年(1622年),先民為求平安橫渡險惡「黑水溝」(台灣海峽),至湄洲祖廟恭請聖尊奉祀船隻上,船隻途經笨港,神示永駐此地。

神尊原為「湄洲伍媽」;因隨船渡海來台稱「船仔媽」;護佑先賢開墾笨港,故又稱之為「開臺媽祖」

DSC_8651.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據傳新港奉天宮前身為康熙年間在笨港所建之天妃廟,後改稱天后宮。原笨港天后宮遭洪水沖毀後,新南港街紳民於嘉慶16年(1811年)在現今位址再建媽祖廟,稱為奉天宮。(北港朝天宮是在1812年改名, 媽祖正式分作南北兩邊)

奉天宮在建成後有兩次損毀再重修,才成為現在看到的模樣
日治時有兩場驚心動魄的大地震,明治37年(1904年)斗六大地震 & 明治39年(1906年)梅山大地震,讓奉天宮受創嚴重,之後在明治40年(1907年)聘請北部名匠吳海桐開始重修宮宇,前後歷時十年,在大正6年(1917年)重新修建完成。

民國74年,內政部公告奉天宮為第三級古蹟。可是….
民國88年(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及1022嘉義大地震,奉天宮再次主體受損,於民國96年(西元2007年)修復竣工落成 (from : 奉天宮官網

DSC_8662.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奉天宮的虎爺好像很有名….但這些虎爺的鍍金小像看起來好埃及…..

奉天宮虎爺為全臺唯一御賜金花供奉桌上的虎爺
傳說因君王夢見鬼怪騷擾,虎爺救駕有功,被皇帝冊封為「狀元虎」。一般傳統虎爺多奉祀於神明桌下,但奉天宮虎爺因功勳彪秉,故頭戴御賜金花供奉桌上,是全臺灣少數把虎爺供奉於桌上的廟宇。

DSC_8659.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個….有點像水仙宮的影塑, 可是影塑就只有頭是立體的,身體&其他部分為平面彩繪,所以這應該不算「影塑」

DSC_8661A.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到新港奉天宮要來看吳海同的斗拱木作;李闊嘴的石雕作品;還有洪坤福一脈的交趾陶作品….但是我因為沒做功課, 所以全都沒拍到….嘆~~

可以看看這裡面的影片介紹 : 新港奉天宮吳海同作品賞析

DSC_866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是王船嗎? 但這好像是拿來當擺設, 不是那種拿去燒的王船….

DSC_8654-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短短不到10分鐘結束走馬看花, 準備要出去集合了….在裊裊香火烟氣之中, 我以為眼花, 但竟然是英文匾額耶!! 

== 2007年扁政府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新港奉天宮媽祖經過擲筊同意,親自搭飛機到美國紐約出巡,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打頭陣宣傳,場面盛大熱烈,當時還吸引國際媒體報導。陳水扁為了感謝媽祖,所以送給奉天宮一塊英文匾額,寫著「UN for TAIWAN」==

DSC_866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廟前已經布置妥當, 準備迎接大甲媽來串門……大甲鎮瀾宮於每年舉行之長達九天八夜的大甲媽出巡遶境,終點在嘉義縣新港鄉的新港奉天宮

有趣又有知識性的介紹 : 中研院解密!為何媽祖每年要進香遶境?

———————

大甲媽祖進香的歷史久遠,原為乘船到湄洲祖廟進香,因困難度&種種原因,從日本大正年起改為到北港朝天宮進香。
然而,從民國77年開始,大甲與北港因意見不合而斷香,開始轉往新港奉天宮「遶境進香」,此後成為定例,延續至今。

兩廟意見不合的導火線,有說法是起因於一部紀錄片《大甲媽祖回娘家》,因為”回娘家”這樣的說法,導致「大甲是北港分靈」的認知讓鎮瀾宮不悅。
後來鎮瀾宮從湄洲祖廟迎回湄洲媽祖分身,「地位」大幅提升,就決定把“謁祖“進香的活動更名為”遶境”進香。此舉讓朝天宮覺得被矮化,所以就怒了。

我看到有人註解 : 謁祖是尋根,繞境是巡視,會香是交流….總之, 一切都是為了權力, 地位, 利益而開啟紛爭

有興趣的可以看 : 大甲媽祖遶境的演變 | 北港媽、大甲媽分手30年就因「回娘家」3個字

DSC_8678.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領隊老師帶我們又繼續”進香”…..看到又是”開臺”就~~…..不過這次脫離媽祖漩渦, 換成保生大帝來開台 (這句話聽起來歧義好多)…..

因為我對這些神明實在搞不清楚, 只好再去查一下身家背景….
保生大帝本名吳夲(ㄊㄠ),台灣民間習稱「大道公」,精通天文地理,醫術高超,專門醫療惡疾、救人無數,後世尊稱為「醫神」,主掌醫藥,是祈求身體健康的神祇,也是醫師、藥商、術士之保護神。

DSC_8679.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厄….這些個供品會不會太誇張, 雖然要多喝水, 但這已經多到可以洗澡了

廟裡最古老的”歷史遺跡”,就是頂上那幾個清代地方官員捐獻的「帝德化生」、「保我赤子」、「恩周道濟」等古匾

DSC_8680.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今天一連串看了4,5間廟, 就保生大帝這間大興宮最迷你, 只有一個小小的正殿, 沒了!

據說原本清朝蓋的廟頗大, 但因為水災跟地震, 後來雖然有重建, 但二戰後廟產農地也因放領土地而減少, 廟埕也因新港實施都市計畫而已改建為道路, 所以就變成現在仄逼的樣子….

DSC_8682X.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門神….還算討喜

DSC_868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奉天宮的虎爺竟然結伴跑到保生大帝的地盤….牠們也維持跟在奉天宮一樣的”習慣” — 蹲在桌上

ps. 旁邊那隻馬的表情好好笑, 一副 “你怎麼在這裡?!” 的驚嚇臉

DSC_8668X.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就在大興宮的後面,保存有全台唯一縣丞署….這裡原本是大興宮的後廂房,清末光緒年間被用作笨港縣丞署,也曾用作登雲書院的講堂

我們在這邊時, 有位先生非常熱心的幫忙介紹講解…..這個門面是後來做的, 原本的門據說被偷了…..

DSC_867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縣長大人的辦公桌, 書案椅子都是後來放進去的…..最重要的是兩邊藍框的裝飾門板

DSC_8675X.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真正手工雕, 顏色據說上了很多層, 所以到現在都還可以維持

DSC_867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拍細部….花鳥超美ㄉ….後面可以看到一層也是鏤空的木板, 據幫我們介紹的人說, 那是後來加上去, 用來保護原本的木雕

DSC_868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老師邊騎車突然遙指紅磚厝…..這是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先生的故居….正確說是清朝時新港秀才林維朝的故居(林懷民的曾祖父)

DSC_8688.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騎上馬路…..等過馬路, 突然看見對面是新港的扛棒…..所以我們這是要離開新港了喔…..

DSC_8689.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老師帶著我們騎進北崙彩繪村裡狂繞….裡面有好多卡通彩繪, 但老師完全沒有停車的意思, 一直把我們帶到堤防邊….為了這幅老師最愛的星月夜空 

DSC_869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登上月球的3位美女…..突然意識到天氣變好了, 沒下雨還出現淡淡的藍天, 太棒了!

DSC_8698.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後來大家全都跑到堤防上來吹風….回來後看地圖才發現, 左手邊是崙子橋, 而早上經過的”資源共享碑”, 原來就在我們正對面北港溪對岸的河堤道路旁….

也就是我們從”資源共享碑”之後就去繞圈加碼, 到現在才算回到”正道”….

DSC_8702.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有彩繪的公廁…..這裡是屬於埤子彩繪村…..

今天竟然經過了3個彩繪村, 雖然沒機會好好逛逛, 不過看到的圖案畫的都是卡通人物, 很少是自己的創作, 所以少了一點個性特色, 覺得有點可惜

DSC_8699.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公廁旁有間廟, 但我們沒有要來參拜

DSC_8700.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原本重點是要拍那個簾子門…..第一次看到廟門是用垂簾 (老師說這是為了避免鳥飛進去)

但後來看到那張紅紙上寫的”南瑤宮”…..ㄟ, 這不就是那個分靈給苯港祖家媽的南瑤宮, 真是太巧了! 問題是那個老大媽、老四媽、聖四媽….怎麼會有這麼多”媽”ㄚ~

好奇心驅使下, 又在往下查…..
清嘉慶19年(1814)南瑤宮有每年往笨港進香願隨聖母之鑾駕者四十二人,以聖母回宮之日,各人須準備多少牲酒,未免費神,於是大家商議每人出銀壹元,存為公銀共肆拾貳元,將逐年所收利息做為聖母壽誕之用;嘉慶21年(1816)並立約推舉一誠實忠厚之人出任總理管理收放公銀。此為南瑤宮最早成立的媽祖會。

隨著南瑤宮香火日盛,前往笨港進香的信徒日多,目前南瑤宮共有10個媽祖會組織,各個媽祖會都奉有自己的媽祖分尊,稱「會媽」,故媽祖會又稱為「會媽會」,簡稱媽會。各媽會每年定期在南瑤宮舉行祝壽祭典,稱「作會」。各媽會每年用跋杯擲筊的方式,選出一位「爐主」,在選定的日子裡請南瑤宮媽祖前來遶境,稱「過爐」,並宴請其他角頭的會員,稱「吃會」。

又, 護衛神駕也有各個鑾班會、輿前會, 連虎爺都有虎仔爺會(又稱聖將軍會)

看到那些會看到一半就已經昏頭了….總之….信仰的力量真的很恐怖

DSC_8701.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廟旁有棵巨大的榕樹公, 夏天在下面納涼吹風肯定超棒

DSC_870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跑進榕樹下, 看到那些氣根都已經”釘”到土裡去, 變成粗粗像枝幹一樣, 撐住榕樹的樹枝, 所以這些木質化的氣根也叫支柱根

看資料說這些氣生根缺乏根毛和根冠,因而不能吸收養分,但能吸收水分,幫助植物生長,也有附著和支持作用

DSC_8704-10.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再度騎上水圳….不要懷疑, 這邊的水圳地勢比田地還高…..老師停車的原因是為了田裡那兩棵樹, 這裡有像金城武樹的fu嗎?

DSC_8711.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早上的水圳是濁幹線, 這邊是北幹線了…..欄杆看起來剛噴完漆, 很新, 但整條自行車道的”路肩”也都變成藍色

DSC_871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那是甚麼工廠啊…..整個在冒煙

DSC_8719.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自行車道其實常被車道斷開, 所以路口都會設路障. 不讓你直衝出來

DSC_871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突然有奇怪的鐵軌經過….這是糖廠的五分車軌道? 還是給台車用的?  不過這個軌道被用水泥填滿, 還能用嗎?

DSC_8722.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突然發現前方的”農舍” 有一片白白的東西動來動去….因為沒有望遠鏡頭, 所以沒辦法拉很近來看, 不過這樣勉強猜一下….不是養鴨就是鵝吧

DSC_8724.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騎一騎突然覺得輪下的路”怪怪”的…..連續經過幾個大縫還會聽到轟隆隆的聲音, 忍不住停車看一下…..哇! 下面是滾滾的水流耶!

後來回家查資料的時候才發現,這座橋應該是朴子溪水橋,是嘉南大圳7個渡槽橋中最後(最北)一個,也是唯一位於嘉義的水橋,其他6個都在台南市。(可參考: 嘉南大圳水橋系列之九─朴子溪水橋)

DSC_872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自行車道拐出來到旁邊, 回頭一看…..果然! 我們剛剛騎在大排上

不過這座橋不是原橋,是民國69年重建的鋼筋混凝土新橋,原日據時期八田技師所造的水橋為鐵造,可惜已完全損壞
….可以從新橋上看到舊橋的橋墩,&岸上也隱約可見舊的渡槽開口….我完全沒注意到就走了

DSC_872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濁幹線的里程是立在旁邊的小牌子, 北幹線則是標在地上, 之前錯失好幾個, 總算讓我拍到….

北幹線總長48K, 從烏山頭那邊起算, 所以這個里程數會越來越少….倒數的感覺

DSC_872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又來拜廟…..這次除了來借廁所, 還順便借廟前空地來吃”下午茶”…..

DSC_8728.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旁邊好幾個人熱”氣”朝天的一直在烘潤餅皮….我們一邊流口水一邊找包潤餅的, 結果人家就純賣皮, 沒有包好的潤餅….好失望!

DSC_873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我們的助理小姐及時趕到, 從車裡拿出一大堆的下午茶”點心”….一人至少2顆章魚丸子, 一隻炸雞腿, 兩人還負責分一包炸番薯條…..吃超撐!

DSC_8729.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廟口前的馬路對面就是嘉南大圳的麻寮水門

DSC_8731.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我跟朋友呆呆地看著水門後面….想說沒啥好看的….

結果老師帶我們從旁邊走….ㄟ…好多條”水溝”, 水被分流了耶!

DSC_8747.jpg - 百年大圳-單車4日

重點就是這個…..我們一開始在林內的水利館看到很大的分水工(池), 這邊就是超迷你型的….可以看到不同的水門對應到不同的地區

DSC_8744.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水道邊還有監測水高(量)的量尺….
上面架的石板說是給民眾洗衣服用的…..啥? 感覺離水有點遠, 不是很好用啊……

DSC_873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老師特別強調說….濁幹線的水是濁水, 北幹線的水則是很乾淨的清水….這樣看確實, 雖不能說是清澈見底, 但能見度還是可以的

DSC_8749.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經過奇怪的公園, 入口處是褪色到看不清楚的地圖….先拍照再說

A&B 保鹿自行車道–C ??橋-(水上鄉)-D木崛尾–E竹子腳–F水上清潔隊–G坪麻腳農場–港坪自行車道

查了一下網路 : 保鹿自行車道改建自台糖的舊鐵道,屬嘉義縣環狀自行車道的一部分,由嘉義太保市境向東到水上南靖,再折向西南伸向鹿草鄉。

DSC_8750.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老師帶著人一路往前衝…..

DSC_8751.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是保鹿自行車道嗎? 根網路上看別人的照片好像不太一樣

保鹿自行車道的特色就是改建台糖的舊鐵道 & 沿路的台灣欒樹….沒看到鐵道, 但這是欒樹嗎? 沒開花我就認不出來啊!

DSC_8754.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總之….也不知道怎麼繞的, 我們又轉回到北幹線水圳啦!

DSC_875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老師騎到這邊一直在找北回歸線的位置(北緯23°26′, 一般可估算為23.5°)可惜我們幾台手機定位的數字都不一樣, 結果就在一陣混亂中miss掉了, 推測應該是剛剛保鹿自行車道過來北幹線中間某處….

DSC_875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旁邊這棵木瓜樹讓老師回憶大爆發….上次帶健行團走到這邊, 因為又熱又曬, 大家坐在樹蔭下把腳放水裡泡涼降溫, 旁邊正好田主人在家, 還切了木瓜請大家吃

今天天氣涼涼的騎車超舒服, 不用泡腳降溫, 而且主人不在家, 木瓜太小顆還不能吃(反正我不吃木瓜), 所以就純休息…..

DSC_875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因為從昨天到今天上午都在下雨, 所以每台車都髒死了, 更慘的是因為水&泥沙, 我那台車大小盤的變速打檔都出問題, 反應很慢要不就打不過去, 所以幾次上坡都硬生生定住, 抽車也抽不上去, 只能跳下來牽車…..

DSC_876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路邊圳溝有個階梯涼亭….老師說這裡是洗衣場, 啥?! 沒板子能洗嗎? 不會要從自己家裡帶來吧?

DSC_8764.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我們在這邊休息的時候….太陽出來啦! 藍天出來啦! 天氣突然整個變好啦! 萬歲!!! 雨衣是真的可以收了

DSC_876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腳踏車道不是一直跟著水圳走, 所以還是要小心指示, 只是我們有領隊老師帶路, 他真的路超熟, 所以我一路就腦袋放空跟車

DSC_8769.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我們順著一條很長的牽引道上來

DSC_8769-PXL_20220403_091258953.PANO.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用手機的全景模式, 可以看到水圳在兩邊, 中間是斷開的….水在這被導到地下伏流, 然後再利用虹吸方式導回上面
…..有點類似”資源共享”碑那邊濁幹線&北幹線相接的做法

DSC_8769-PXL_20220403_091313672.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其實下面兩邊堤防有畫說明圖解, 結果我們都騎上來了才注意到….懶得跑下去拍我們這一側的圖了….老師已經騎很遠啦!!!

DSC_8774.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老師把我們帶上一個有點年代的….這個應該也是水道橋, 前面那個一看就是水門

DSC_8770.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橋橫跨在八掌溪之上, 是嘉義跟台南的縣界, 南端為台南市後壁區, 北端為嘉義縣水上鄉, 所以我們進入台南囉

這是八掌溪水橋 : 建於1926~1930,水橋的長度為272 公尺,寬度3.65 公尺,高度3.15 公尺,整體為鋼筋混凝土構造。

DSC_8775.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突然聽到火車過橋的聲音….原來隔壁是鐵道橋….一堆人馬上趴到欄杆邊搶拍….

DSC_8779.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拉一下遠景….快五點半了, 夕陽啊…..

DSC_878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我們在這橋上混超久

DSC_8787.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老師說要繼續加碼, 所以把我們帶到小南海……

小南海又稱為永安水庫,由茄苳埤與將軍埤所組成,為防洪灌溉用之埤塘

DSC_8788.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邊有全長約5公里兼具散步與單車的環湖賞景步道

DSC_8791.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這個路況騎登山車很OK, 但公路車…..不建議來騎, 後面有一大段是鋪表面不平的大石塊, 登山車騎起來就叫苦連天, 公路車會很容易壞

DSC_8792.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想拍夕陽, 但一直等不到…..

DSC_8793.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另一側湖畔是菩薩陀禪寺(供奉南海觀世音菩薩)….所以這裡才叫”小南海”

DSC_8794.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說是有茄苳埤與將軍埤兩個大塘組成, 搞不清哪個是哪個

小南海吊橋是這邊的地標之一, 我們很帥的給他騎過吊橋…..還好沒甚麼遊客, 不然要下來用牽的

DSC_8800.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哎呀….我的夕陽竟然就這樣被樹叢整個擋住了…..

DSC_8804.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完成繞圈…..

DSC_8806.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騎出去的時候, 在外面的小池塘邊上好幾棵開滿花的樹…..一群人忍不住瞪大眼睛, 想看清楚那到底是甚麼花

DSC_8808X.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廣濟宮化安寺, 既是宮又是寺, 原來是嘉慶年間奉祀清水祖師的廣濟寺, 後因地震毀壞, 仕紳再集資修建, 並自大仙寺分香佛祖奉祀, 加稱化安寺, 故名「廣濟宮化安寺」 . 變成佛道合一的寺廟

DSC_8818.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廟祝拿著一根長桿子不停地走動揮舞, 猜猜他在幹嘛…..趕鳥….據說很多鳥回巢時會搞不清方向, 一頭衝進廟裡飛不出來, 只好每天在外面盯著

DSC_8812X.jpg - 2022百年大圳-濁幹線.北幹線

我們有位夥伴要在今天先離開, 所以要在這邊say bye bye, 順便另一位同伴要換下他受損的公路車, 讓我們的支援車載走…..

等一下要騎6-7公里去白河鎮上吃晚餐, 再往回騎3公里左右到今晚的民宿….加一加等下還有9-10公里要拚…..天黑了還要繼續拚啊~~ 不拚又不行, 快餓死了!

里程資料.jpg - 百年大圳-單車4日

總結一下 :

我們第一天騎了44公里, 看了很多水利上的設施, 但因為是下雨天, 騎得有點狼狽

第二天最拚, 看到粉紅色那條, 上面一個大圓圈, 就是去北港+新港繞圈, 看了好幾間很有歷史意義的廟, 下午開始趕路, 最後也有個小圈, 就是去小南海, 總共騎了70幾公里….只能慶幸中午過後基本沒雨, 騎起來舒服很多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