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GPX尋堡–擎天崗11碉堡

大家在陽明山擎天崗一帶的步道散步時, 可能有注意到像這樣的圓形水泥建築……對! 就是這個碉堡! 

文獻記載擎天崗有11個碉堡,在2017年年底前, 有山友把最後幾個”遺失”的碉堡找到, 自此擎天崗碉堡11座全員到齊, 只是有的碉堡藏在蘆葦叢中, 非常難以到達, 在今年(2022年)2月初經過藍天隊辛苦除草之後, 終於全員重見天日, 然後就看到不少山友陸續在網路上貼出蒐集碉堡大滿貫的文章, 於是朋友就出聲揪團了……

有興趣知道怎麼找到碉堡的經過, 可以參考: 健行筆記- 【山友心得|擎天崗碉堡】古戰場傳奇… | Facebook

這11個反空降碉堡, 其中1-6號是圓堡, 剩下的7-11號5個是潛堡(依地形建置在地下的堡壘); 而其中5,10,11號堡是最後被清理出來

6個圓堡基本上沒啥難度, 但這5個潛堡, 除了7號非常容易撿之外, 其他幾個其實都位在”禁止通行”的區域, 要在芒草叢中游泳走上好幾段路, 出來之後又是滿身割傷的類家暴痕跡…..

因為這位山友的圖片標示比較清楚, 所以借來demo (圖片來源 : 20220305擎天崗11座碉堡巡禮 – 一個平凡的人 ) , 這11座堡壘大多散佈在冷水坑與擎天崗草原之間, 串聯的路線包括擎天崗環形步道  & 冷擎步道, 還可以順便撿幾個小山頭 (竹篙山、雞心崙、擎天崗山)

這次主要路線參考資料 : 謝金河:我們完成陽明山碉堡全攻略 – 財訊  |  2022-0228 陽明山擎天崗11座碉堡大滿貫巡禮

我們就在夏日某個艷陽天的周末, 在冷水坑服務中心集合出發啦!

開走的時候撈出相機準備拍照, 赫然發現沒電…..怎麼可能! 我昨晚還特地充電…..
ㄛ…..果然…..電池沒在相機裡, 想來還插在充電器上(冏rz) …..沒電池的相機只能擱背包當負重, 所以這次全程用手機紀錄……

第一站: 菁山吊橋…..過橋後要記得往回看, 仰望七星山(東峰), 難得天氣這麼清朗真的很棒! (用看的, 不用拚死拚活走上去就覺得爽)

往 擎天崗 / 冷水坑生態池方向

天氣太好, 也會擔心曬傷, 所以有可以遮蔭的地方就要特別感謝

經過生態池….

然後脫離步道往旁邊的樹林裡鑽…..
其實一直走步道到擎天崗也行, 不過走步道有一長段上坡, 所以我們決定忠於山友大大的走法, 嘗試我們沒走過的路線

我們一進樹林, 因為好幾個人擋在左邊聊天, 所以我們就很順勢地往右邊山徑走, 結果走第一拿著GPS地圖比對的朋友很快就發現錯誤, 錯邊啦! 要走回頭~~
走最後的我變成leader, 換我拿出GPS領頭, 沒想到走不到5分鐘, 我也走錯…..走過頭了, 再度回頭…..

我們的航跡圖…..粉紅色的兩個箭頭就是我們走錯路的”紀錄”, 雖然路徑大致很清楚, 問題是樹林裡真的很容易把不是路的路當路, 我們著實找了一陣才回到正確的路線

*重要 : GPS的離線地圖必備, 要隨時查看

我們在樹林裡跌跌撞撞終於走出來…..6號圓堡就在雞心崙觀景平台旁

雖然回程也會經過這裡, 不過按朋友說的早上天氣好陽光讚, 與其賭未知的下午回程, 不如先來把照片拍了…..
她是對的! 下午走回程時, 雲變多了, 天空一片蒼白…..

日治二戰時期,為防制美軍轟炸,日軍在擎天崗草原挖掘2,000多個散兵坑及眾多防空壕、地下碉堡營舍等。臺灣光復後,進入反共時代,當海峽兩岸關係緊張時,擎天崗成了保衛臺北市的重要戰略要地。為加強防禦,國軍大量打造營壘、碉堡、崗哨等,並設置反空降堡,闢有練兵場地,附近有駐紮防砲部隊。

…..也就是說, 這些碉堡應該國軍部隊蓋的防禦工事

圓柱形的反空降堡, 爬到觀景台從上面看下去, 才發現圓堡的上面原來是空的…..

根據發現碉堡的山友所查到的資料, 碉堡主要武器為舊式30機槍,搭配周邊散佈的散兵坑,準備敵軍來襲時打場反空降戰爭。(from : 擎天崗碉堡内幕)

另外據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對當地反空降碉堡的說明, 平頂部分的設計用途為加裝高設機砲, 壁體四週留有多處矩形窗口用於對空降之敵軍進行觀測與射擊
…..我好奇的是那個設在貼地面的孔洞….那是監看還是砲孔? 

再鑽回我們剛剛出來的芒草堆…..來去找下一個堡….

半路遇到一隻蟲…..查google竟然給我建議說是最像是世界最大昆蟲–泰坦大天牛…..肯定不是啊~~

朋友帶著路又岔進一條小徑…..

蘆葦叢中的一小方平地…..這個小小丘被稱為雞心崙,據說清代末期曾派兵駐紮於此,河南營舊址,因石頭被搬光光,只剩平坦的草地…..

我們完全沒想到要去找甚麼舊址石頭, 旁邊滿滿都是割人的蘆葦, 去翻遍草叢, 這是找死的概念…..

雞心崙海拔757~777公尺(各家資料略有差), 北市地測精幹點『市201』……就只跟地上這跟拍完照就閃了

又再度鑽進芒草叢…..昏, 今天看來逃不過芒草地獄了, 朋友拿出各種工具遮擋, 我就….徒手上啦
(要點是要放鬆肌肉, 芒草基本就會”輕柔”的閃過, 若是肌肉用力, 反而容易割傷)

五號出現在芒草叢中…..2月時藍天隊來除過一次草, 我們8月來, 就是這一副春風吹又生的樣子…..

繞著5號圓堡, 發現從這邊也可以眺望七星山

從芒草的縫隙中, 還可以看見擎天崗大草原 & 竹嵩山

再入芒草叢…..要不是我們跟著GPS的路線, 根本很難發現綁在草叢中的那個登山條

原本走在草原間, 突然變成陡下…..

跟著乾溪溝一直下…..

指標是指向我們剛剛通過的5號圓堡

過溪…..但根本一滴水也沒有, ㄉㄚ~到極點…..

過溪後就回到一般的步道…..往擎天崗方向來去

中間遇到的岔路…..不要管, 繼續堅持往擎天崗走

突然在旁邊發現一隻泡在泥水裡的牛…..牠整個臉頂在欄杆邊, 看不到表情, 應該是很爽…..

往擎天崗的大草原來去…..

上草原之前, 遠眺七星山….今天的藍天白雲真是漂亮

來到大家都很熟悉的大草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太熱, 所以遊客沒有我們想像的多…..

在這完全沒遮陰的大草原, 我終於忍不住掏出傘來遮陽, 沒發現開走就1小時, 我的脖子肩膀已經黑白分明啦!

往竹嵩山來去….是說每次走大草原都熱到想趕快逃走, 所以我好像沒有上去過竹嵩山捏!

遠處這棟….有人說是舊牛舍, 有人說是舊營房, 總之現在改裝為「陽明山牧場教育解說中心」有陽明山牧牛歷史與牧場範圍等的說明
…..我們無人有興趣, 直奔竹嵩山來去

擎天崗座落於群山中間的鞍部,早期稱為「大嶺」。清朝年間,這裡就有牛群放牧的記載,附近居民喚它為「牛埔」。日治時代為了強調它的鞍部地形「大嶺峠」(與「卡」同音) 成了新名號,這個「峠」就是鞍部的意思。當時日本人在擎天崗和冷水坑設置「大嶺峠牧場」,大量引進類地毯草,飼養牛群超過3,000頭;臺灣光復後改為「陽明山牧場」,直到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牧場由臺北市農會經營至今。(from : 奇妙的森林與草原 – 陽明山國家公園)

走到一半, 突然發現右前方的展望…..ㄟ….常常都是一片糊的地方, 原來可以看到的是這樣…..
再說那個紗帽山也太可愛了, 好像屁股噘起來, 朝天露屁屁…..

拉近…..旁邊的文化大學我竟然腦霧說是圓山飯店, 立刻被糾正…..
還有後面山下的大台北市&淡水河(後來證明, 這應該算基隆河), 真的是難得看的這麼清楚啊

忍不住來張全景…..天氣好視野讚, 拍起來就是爽

步道上有看板教看山頭, 最高的無懸念就是七星山, 它的右邊圓圓扁扁的是七股山, 貼在七星山左後方, 只露一點點頭出來的是大屯山

3號碉堡在往竹篙山的路上, 我們到的時候剛過10點, 碉堡的陰影只剩一點點, 我們所有人都貼緊碉堡尋求那一點點的庇護

4號碉堡在竹篙山山頂, 所以這次沒藉口, 乖乖來去攻頂….3號到山頂的4號約0.4公里, 但大熱天走400公尺的上坡路, 真的有夭壽啊!….

4號碉堡就在竹篙山上,海拔高度830公尺,這邊的陰影風水寶地已經有人卡好位了, 我們只好繞著碉堡曬…..

竹篙山的視野非常棒, 天氣好上來真的非常值得…..紗帽山跟七星山不用說, 在兩個中間的最後面, 那個山影很淡的…..天啊~ 竟然可以看到觀音山耶~~

看….有說明牌多好啊, 每顆山頭一清二楚 ….眼角喵到….欸! 紗帽山下面那個是基隆河? 不是淡水河喔?!

原路下山…..

下山後立刻離開步道轉進忘憂草原(往內寮古道叉路), 來去尋找下一個碉堡…..
地上設有【防迷地線】, 但是走起來反而要更小心, 因為不小心會被地上的線絆倒…..

竹篙山下這一大片蘆葦叢被稱為忘憂草原, 不知道這名字是誰取的, 我一走進去就一直被草割, 哪裡能忘憂, 根本就是加倍憂愁啊….

走到奇怪的步道交叉口, 內雙溪古道↔內寮古道 / 擎天崗↔瑪礁古道….ㄟ! 這幾條古道好像沒走過? 有機會可以研究看看

光看指標不知道要往哪裡走, 不過我們的GPS把我們帶向往內雙溪古道&北五指山的方向

找到2號圓堡

2號圓堡的右邊空地….有塊北市地測精幹點”市No.199″號基石

問題是….我看到所有的山友都寫這裡是”擎天崗山南峰”, 但我們拍到的是”竹篙山東北”, 而且是藍天隊2022.06.20才來放的牌子, 所以擎天崗山南峰=竹篙山東北? 還是說”竹篙山東北”才是最新的正解?

海拔就各家資料不同, 約落在H777~790M

不管是擎天崗山南峰還是竹篙山東北, 這裡好歹也算顆小山頭, 所以展望意外的不錯, 環形步道也看得頗清楚

從蘆葦叢看過去….遠遠看到擎天崗環形步道有個圓型碉堡, 那就是我們下一個目標: 1號圓堡

我這一路一手扇子狂搖, 一手撐雨傘遮陽, 過蘆葦要兩手拼命擋, 拍照還要撈手機, 真正覺得手不夠用….

開走沒多久就先來一段大陡下….

…..熊熊發現山徑兩邊有不少雙扇蕨 (淡蘭古道的的代表LOGO就是它), 因為以前拍很多, 所以就發懶, 直接抓來當前景交差了事

再次過溪, 一樣沒有水, 只剩殘餘到隨時會乾掉的幾窪死水

又從山徑回到一般步道上了….
接上步道時一回頭, 發現竟然有”步道未開放, 請勿通行”的警告黃牌….汗|||….問題是我們從2號碉堡過來, 一路上沒看到任何禁行的標誌啊!!

曬死人不償命的擎天崗環形步道…..

網路上的介紹 : 擎天崗位居於大屯火山群峰的中央位置,是早期竹篙山熔岩向北噴溢所形成的熔岩階地,因地勢平緩開闊,自清末及日本治理時期以來便是牛隻放牧的重要場域 

遠遠就看到1號碉堡…..

我後來才反應過來, 我們正好從6號逆著到1號, 把所有的圓堡都先一口氣走完了

站在1號堡前望著我們來的方向, 朋友遙指前方說 : 看! 對面有3個碉堡……原諒我個深度近視, 在哪啊~~~?

ps. 右邊突起的小山丘就是竹高山

朋友很好心的用照片標出幾個圓堡的所在地, 但要把照片放超大才看得清楚 XD…..據說從1號碉堡可以看到6、5、4、3、2號碉堡

看這篇:[達人帶路]⋯ 擎天崗碉堡尋奇 – 健行筆記

順著步道走一段, 一轉彎發現到了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的大門

我們魚路古道走了好幾次, 已經不稀罕這個城門了…..請人幫忙拍了團照證明到此一遊就立馬閃

順著擎天崗的環形步道回遊客服務站

突然….GPS又把我們帶離主步道, 然後再度一頭栽進芒草海中….好不容易鑽出來, 回望一下, 順便鬆口氣….

山坡上的草叢看起來有好幾條像是路, 照著GPS的方向…..ㄟ…..啊…..這是怎樣…..之前眾多山友大大都帶路進去了, 所以決定跟進吧…..

* 警告: 一定要下載離線地圖再來對照著走, 草叢中可疑的路線很多, 真的很容易走錯

荒煙漫草中的10號碉堡

10號附近聽說有顆台灣省界#01基石, 我猜測是在現在站的位置(往10號的途中)後面的高點之上, 但我們沒人想要去找, 站在這半高的高崗上向下望也就super讚了啊!

因為天氣太熱, 我們決定先去遊客服務站喝點涼, 上個廁所, 再來去找後面的幾個潛堡

7號潛堡就在擎天崗嶺頭喦土地公旁涼亭的下面,其實這涼亭就是營房的暗哨碉堡。(擎天崗營區就是目前的遊客中心的地方。)

這個碉堡真是最讓我們傻眼的….因為以前每次來擎天崗都會看到它, 但也每次都沒有注意到它……

來看一下嶺頭喦土地公…..前面的是新廟, 後面的才是原本的老土地廟

陽明山國家公園官網的說明 : 嶺頭喦土地公廟係二百多年前由竹子山茶廠遷來,門聯刻有「嶺高真福地,頭舉有神靈」,橫聯是「嶺頭喦」。

ps. 擎天崗舊名「嶺頭喦(唸做ㄧㄢˊ,是岩的古字)」,就是因為在廟的後方有一巨岩。

依然有人給小廟供俸香火&供品, 雖然土地公已經迎到前面的新廟,  裡面是不知道何時出現的”山神”

我們本來在一旁土坡尋找上擎天崗(山)的路, 突然發現旁邊被鐵絲網圍住的……像是某種地下建築物

這應該是7號潛堡的入口吧~

嶺頭喦土地公後面小山頭就是擎天崗(山), 憑著朋友以前走過的微弱記憶 & GPS指標, 我們小晃了一下還是順利找到這條隱藏在樹叢&草叢中, 超陡的上坡路…..

8號 & 9號2個潛堡分別在山頂和山腰……先找到8號潛堡

雖然好像是可以進去拍, 但從外面看起來太黑, 我們一群俗辣怕有甚麼蟲或踩到啥怪東西所以不敢進去……看這篇: 擎天崗碉堡内幕

繼續往山上邁進…..

一樣又是在荒煙漫草中的9號碉堡出現

9號碉堡也是可以進去, 但我們一樣放棄, 不過入口旁邊有條路…..既然來了, 這就一定要上, 有山頭在旁邊當然要撿, 不撿就太傻

擎天崗山(又稱嶺頭喦山),海拔高度802公尺,北市都計處,四等三角點144號…..本來該有塊山頂標示牌, 但不見了…..

沒想到這個完全不起眼的山頭的視野還不錯

只是這個方向…..是八煙下金山? 

本來說要原路下去, 結果領頭的同伴半路轉錯彎…..我們沒人發現, 一路跟著走…..

遠遠看到水塔…..哈哈….算了, 這是一開始GPS設定的路, 本來我們不確定路況, 想說原路回去土地公廟最安全, 結果就還是照地圖走….果然是天意!

廢棄水塔也被圍起來禁止通行……挖咧….我們下山要接的路在水塔另一邊, 只好還是過了…..

結果從水塔這邊下山後, 出來的地方竟然就是服務中心的後面…..

走出擎天崗停車場, 入口處是在民國61年由當時的駐軍埔光部隊建置的紀念碑

ps. 其實那個碑上刻的年度不知道是怎麼弄髒還是摳到, 乍看很像六十”三”年…..不過因為在民國61年,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先生,將此地改名為擎天崗,所以61年設立才是正解

出停車場右轉約2分鐘,在擎天崗草原景觀區標示對面便是11號潛堡登山口….
入口完全沒標示, 但路徑算清楚, 而且我們的GPS也叫我們從這裡上, 所以我們就上了….
沒想到走沒多就又看到黃牌子寫未開放區域禁止進入…..真的很傷腦筋

還好不到5分鐘就發現目標…..

11號碉堡的展望也超讚的……

我們從9點到12點半就速戰速決的搞定11座碉堡, 不過因為不想在擎天崗等車, 所以我們又一路拚回冷水坑……

回程就不用再到處鑽蘆葦叢, 而是走冷擎步道

因為肚子餓想拚午餐, 所以大家就開啟衝衝衝的模式……

野鴉樁? 哎呀…前面人一直往前衝, 我只好匆匆搶拍一張, 結果…..糊了! 可惡!

野鴉指的是它的蓇葖果形狀,活像野鴉停棲在樹梢,也像是鳥禽的鳥腱,所以人們也稱它為「鳥腱花」或「雞腎果」;其枝葉揉碎後有類似「臭椿」的味道,因此合起來稱為「野鴉椿」。 野鴉椿屬於硫磺泉的植物群系,故只出現於北部北投、陽明山與大屯山一帶有硫磺分佈的低、中海拔闊葉林中,是大屯與基隆火山山系的指標植物 (from: 野鴉椿 – 處處禪機)

只剩一面牆的早期牛舍的遺跡

發現熟悉的地方…..我們又回來早上來過的6號碉堡, 以路順來說, 其實可以直接先去5號碉堡……不過…..

下午的雲變多了, 雖然還是有點藍天, 但比不上早上的藍天, 今天幸好先跑來了, 這就要賭點運氣

回程我們沒打算再去鑽樹林, 乖乖順著冷擎步道走……這一段柳杉林夾道的長階梯, 跨距有點大, 我們是回冷水坑, 所以是往下, 若是要去擎天崗, 就要一直往上…..有點操啊~~

一路走超快…..我們12:40左右走出的11號碉堡開始往冷水坑走, 1:05就衝回到菁山吊橋

下午七星山躲到雲裡去了…..我們走在路上有被滴到2滴雨, 而且依稀還聽到雷聲, 總之我們平安跳上巴士, 換衝午餐來去

下山後, 我們直奔第12堡…..還好有一位朋友騎機車先趕到店家, 在2:00pm前完成點菜, 所以我們一坐到位置上, 立刻開吃…..然後5個人把7道菜全掃光, 又意猶未盡的跑去吃剉冰, 每個人摸著圓滾滾的肚子滿足的回家啦! 

ps. 可惜士林老冰店有點不符我們的期待, 下次有機會還是來去吃上次劍潭那家冰店好了, 料好吃選擇又多又實在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