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雙塔走玩

前一陣聽說整修中的基隆燈塔已經重新開放了, 所以朋友來揪走基隆雙塔的時候, 馬上就點頭啦!

我們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末搭火車來到基隆, 再搭公車到太白莊站下車(9:25), 下車後繼續往前走一小段路就可以看到左側一條斜岔路, 也就是這次路線的起點

ps. 我本來要沿馬路走, 眼尖的朋友發現有條奇特的”通道”, 不僅可以順便躲太陽, 走在裡面感覺還頗有趣

基隆一日雙塔步道系統由基隆市政府在2020年整建,規劃設計白米甕區(基隆燈塔+暗砲台堡壘+觀測所+白米甕砲台+協和營區),火號山區(仙洞巖+佛手洞+火號山營區+球仔山燈塔)兩大區域,並再新闢一條連貫步道,串連基隆燈塔、球仔山燈塔,打造基隆港西岸「一日雙塔」健行路線,單程約4K,沿途可俯瞰基隆港碼頭、基隆嶼、和平島,成為基隆港西岸新熱線。

今年一月剛整修完的基隆燈塔, 整個看起來白閃閃, 有點希臘小島建築的fu

剛進園區就被解說牌吸引, 但我們的重點擺在下面那一條… 全台的燈塔古蹟, 大家開始盤點自己去過哪個…

結果除了今天的基隆燈塔, 我只有收集到2個, 一個是2010年跟攝影團去的東引燈塔, 還有一個是2020去高美濕地, “順便”拍到的台中燈塔…

進去之後, 我注意到有1-2位怪怪的人在旁邊晃來晃去, 結果人家掛著牌子, 應該是工作人員… 假日還來值班, 辛苦了!

基隆燈塔坐落基隆港西岸,白米甕與仙洞之間的突出岬角上,於明治32年(1899年)4月起工,明治33年(1900年)2月24日竣工,同年4月1日點燈,是日本時代所建的第三座燈塔,也是第一座磚造燈塔。

1962年,基隆燈塔進行磚牆鋼筋混擬土改建工程,改建成現今的白色水泥塔。2021年被指定為基隆市市定古蹟

燈塔不能上去, 但從庭院的圍牆看出去, 還是可以看到基隆港的出口 & 基隆嶼

走出大門再繼續順著產業道路往上, 半途經過這個用柵欄圍起來的… 防空洞?
後來看到有網友說這就是”暗砲台”…啥?!

ps. 看到網友說柵欄沒鎖, 可以走進去, 而且裡面有自動照明, 不用怕隧道暗到不見, 重點是這個隧道可以直通臨海的岩壁, 也就是隱藏在山壁上的砲口, 沒進去探險好可惜啊~~ (參考)

繼續往上, 看到一個觀景台

觀景台下方好像有建物, 所我們跑下來… 這裡好像是崗哨

眼尖的朋友又發現… 建物上面的角落有個小小的牌子, 但我們沒人看得清楚寫得啥, 所以拍照再放大…
籠港穹蒼 第壹號 水谷…? 這牌子超小, 字又面海, 到底是給誰看的啊~~

產業道路變成階梯, 不變的是往上爬…

爬著爬著… 突然有大煙囪突出… 好眼熟, 這是協和電廠的煙囪吧…

藏在陰影中的白米甕尖,海拔102公尺,有顆高速圖根點A021

白米甕的名稱由來,相傳是當地有個神祕洞穴,每天會產出源源不絕的白米,其流出的量剛好是一甕;另一說則認為這是個古地名,現已改稱「太白莊」。

繼續前行… 協和發電廠的三根煙囪完全出現啦!

台電協和發電廠,地處基隆港外港口西側,由填海造陸興建而成,第一號機在1977年商業運轉,至1985年廠內機組全部完工。廠內4部機組以重油為燃料,為全臺唯一使用重油做為燃料的火力發電廠,目前#1、#2號機已於2019功成身退,#3、#4號機亦即將於2024除役。
為了滿足北部供電需求,台電規劃推動「以氣換油」,從4部舊燃油機組改為2部新燃氣機組,預計可以減少96%的空污排放許可量,在溫室氣體減排上,也可減少碳排52%,可兼顧地方用電需求及空品改善不僅穩定供電的情況下,還可以降低空污影響。

路旁發現紫珠(杜虹花) 開花啦! (花期3至5月、結果期8至11月)

發現白米甕砲台… 的扛棒

只有這個坑, ㄟ…奇怪, 這裡跟我記憶中的白米甕砲台差很多

結果走到另一頭, 發現地上還有另一塊說明牌… 射擊指揮所
[射擊指揮所位於東側白米甕山尖制高點隱密處,是砲台右翼射擊指揮中心兼觀測用,可眺望基隆外港近海。射擊指揮所為塹壕型態,當敵軍穿越砲台防守火線時,作為陸地防守使用。]

ps. 地上有凸起一塊水泥, 後來看網友的紀錄, 說這塊也被稱為白米甕尖, 高度也是102公尺。

離開指揮所之後, 是又直又長又陡的石階步道, 中間有條叉路, 走過來發現這棵百年以上的「大樹公」, 據說長在海邊高處的樹, 能長這麼大又撐過百年是非常不容易的

繼續下陡直的階梯, 下方就是白米甕砲台, 這個居高臨下的角度把一字排開的四個砲位看得非常清楚
(拍的時候沒人, 後來我們去涼亭休息吃東西, 突然就超多遊客過來, 就… 僅有10分鐘的包場, 也是不錯啦!)

剛剛走下來的石階,這段被稱為「古道百階」

白米甕砲台是明治時期,於1902年(明治35年)設計興建而成的海岸型堡壘,是基隆要塞中最早完成配砲的堡壘砲台。該系統屬海防型砲台,裝備有四門射程約8800公尺的8吋加農砲。與附近的萬人頭砲臺和東岸的社寮島(現和平島)互為犄角共扼基隆港。成為負責基隆港外港海域的第一道防禦防線。(from wiki)

砲座四周胸牆設有貯彈孔,後方設有運砲坡道連通砲側庫,作為砲彈緊急支援功能。
在第一、二砲座和第三、四砲座間各有一間砲側庫來存放彈藥,不過鐵門深鎖沒開放參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基隆要塞與轄內設施均由中華民國國軍所接收,在1957年撤銷基隆要塞後,白米甕砲台撤除駐軍,並將所有的後膛砲同時報廢。

1985年,白米甕砲台被內政部指定為第三級古蹟,2009年,白米甕砲台公告為基隆市市定古蹟,砲台全面的修復工程則在2021年完成

砲台左右兩側的山丘制高點都設有觀測區, 剛剛經過的古道百階上面的是東側觀測區與指揮所, 我們現在爬上來的就是西側山丘的鐵堡觀測所

這裡最初作為砲台下達命令、通信聯絡的指揮所。2020年的修復工事中將鐵堡復原,主體建築下方另增設掩蔽部、分觀測所,皆由鋼筋混凝土構成。(因為天氣太熱, 我們就沒想把自己悶進去烤)

趁著朋友上洗手間的時間在旁邊逛, 發現可愛的裝飾

ps. 我們發現廁所的角落還特別放了個”廁圊”的牌子, 雖然知道這就是廁所, 但沒人會唸…
回來查了一下, 這就唸:ㄑㄧㄥ即是廁所之意,為古時候的雅稱,也可稱作「圊廁」。

來到遊客服務中心, 裡面有關於白米甕砲台的一些文史資料, 我們趕路中, 殘念pass,
往我們第二個目標燈塔–球子山燈塔來去

女貞? 這個是綠籬常見的植物, 白色小花開了滿樹, 很有春天來了的感覺

ps. 全世界女貞屬(Ligustrum)植物約150種,台灣原生4種,日本女貞、玉山女貞、阿里山女貞及小實女貞, 上面這個我會猜是日本女貞

產業道路的中途要轉彎, 沒注意會直走錯過, 依照指標的距離計算, 白米甕砲台–球子山燈塔之間約有1.5K多, 還好沒有很遠

上邊的指標是白米甕炮台(369m)–球子山燈塔(1185m), 下面另有一根里程柱, 標的是白米甕–火號山 1.5K, 其實火號山的山頭就在球子山燈塔的上面, 基本是同一地方

走了一早上的水泥步道, 終於進入土路了, 之前山友貼的照片, 這裡的草又多又高幾乎看不到路, 看來這是近期有整理過了, 我們來的時間選得好啊~~

步道旁邊樹木突然清空, 出現一個”觀景窗”, 哇~~ 下面應該是基隆港西聯絡道, 我們大約是走在隧道上面, 前面放眼望去全是貨櫃還有常被畫成長頸鹿的吊臂, 真的很壯觀

路標上標示的”大榕樹”, 從對面看過去比較壯觀, 尤其是那些樹根, 感覺像是很多小樹聚集成一棵大樹, 讓人忍不住會啊~~的驚嘆一下

轉過來正面長這樣, 好像就變成普通的”大”榕樹

過了大榕樹, 我們進入一大片森林, 今天蝴蝶好多, 全都圍著我們飛, 真是大驚喜

這區的土比較濕,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想喝水, 不少蝴蝶會停下來, 讓我有機會拍到清楚的影像, 不過就是拍不到展翅的樣子 (單眼比較好追焦, 小數位有點難)

ps. 他的名字很有趣, 就叫串珠環蝶, 那一條白點真的很像珍珠串

邊坡有架繩防跌, 不過這邊還好, 路算寬敞, 也沒有很陡, 結果… 我果然是烏鴉嘴, 馬上變陡上..

我們在這邊碰到2群人, 先是跟我們交錯, 然後又折回… 搞半天他們在找往球子山燈塔的岔路, 我們告知球子山還要再往前, 但他們說原本已走到前面, 是有人跟他們說過頭, 所以他們才回頭找, 害我們也跟著不確定, 最後拉google地圖再確認, 確定球子山是真的還沒到, 我們沒有錯過任何岔路, 辛苦的是那些人, 陡上陡下走兩趟, 累爆了

路邊一大片的小菇菇… 超大欉! 有密集恐懼症的朋友乾脆逃跑, 我一邊覺得有點噁, 一邊又覺得很漂亮, 蹲在地上各種角度狂拍!

經過一條小溪, 看的出來有整治過, 搞得像是排水溝, 中間還控了好多的水泥塊, 完全搞不懂要幹嘛

又開始石階爬坡, 旁邊的水泥圍牆已經相當殘破, 還另外用水泥柱撐住, 免得哪天就倒了…

我本來以為這裡是哪個社區的後院, 結果好像說是中油儲油槽區的禁入圍籬

石階變得又陡又長… 本來以為今天的步道完全沒挑戰性, 結果在這裡等著

終於到了平緩一點的路段, 我們從百米甕過來, 已經走了1.18K, 到火號山剩300多公尺, 真是大大鬆了口氣

好吧~ 我放鬆的太快, 眼見又是轉彎之後來個大陡上, 我的血糖感覺快低破表了, 趕快喊暫停, 我需要補充點高熱量

吼~ 幸好很快的塞了點食物, 不然真的會體力耗盡餓倒在這個最後的長陡坡

終於… 從土路石階接上水泥台階的步道, 到燈塔剩11公尺, 耶!

球子山燈塔到啦! 我們第一動作是跑到陰影面躲太陽… 繼續在這邊補充水分&食物

ps. 幸好我前一晚凍了近1L的茶, 所以今天有冰冰涼涼的茶水可以解暑

今天的太陽其實沒有很烈, 但就是熱, 一種悶悶的感覺

民國45年(西元1956年)設立的球子山燈塔,是第一座由國人自行設計、施工的燈塔,位於基隆港西岸碼頭的球子山頂,當初興建是因希望與位在西岸港口的基隆燈塔排成一直線,以引導船隻安全入港。
塔身原為白色四方形混凝土燈塔,後因成為軍方駐地,塔身改漆迷彩綠。民國80年(西元1991年)後,因基隆港附近的新瀨險礁已爆破清除,使得球子山燈塔的功能被附近燈塔及燈杆取代,因而暫停發光。
現在因看中球子山燈塔觀光潛力,除了修建便道,航港局也將其塔身重新漆回原來的白色。

我們從燈塔旁的階梯步道繼續往上,兩分鐘不到就到了山頂,火號山=球子山,海拔標高133M,有顆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

球子山因山形像球而得名,但是之所以又稱「火號山」,是因為日治時期為了規律人民作息,自西元1865年創建午炮制度,每到中午都會在各地區的山頭 (基隆就是在這個火號山),施放所謂的「午炮」,以點燃膠火作為中午休息的信號,故稱為火號,直到1929年4月1日,基隆才廢止午炮,改發電報來報午時,這是基隆市的大事,也記載於市志中。

山頂有大平台及觀景台,視野極佳,展望超讚,前方海上可以看到和平島&基隆嶼, 還有2個燈塔
基隆燈塔 (在左前綠色岬角前端, 很小) & 球子山燈塔 (就在右前方, 只露個大頭)

另一側則是基隆港、海洋廣場。

拉一張全景, 山頂上有股微風, 熱氣總算是散了一點, 讓我們忍不住多待了一會兒

下山的路上又出現另一種蝴蝶, 照片裡是同一種蝴蝶的翅膀裡外兩種圖樣, 用google查了, 這好像是叫斐豹蛺蝶(黑端豹斑蝶)

迷彩廢棄崗哨, 這邊一區像是廢棄的軍營, 我們興趣缺缺, 心無旁騖的直奔仙洞陣地來去

旁邊有幅褪色的地圖, 勉強還是可以看, 我們從左邊的藍線往下走, 接紅色的線, 然再順右邊很淡的線往上彎, 我們就剩這最後一段啦!

出了兵營區, 步道接上馬路(中山三路), 原本要直奔仙洞巖, 看到旁邊的「聖安宮」, 想說來看看, 沒想到… 這間廟宇來頭不小啊~~ 裡面所奉祀的媽祖,可是大甲鎮瀾宮第一尊分靈媽祖

聖安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民國47年,當時大甲鄉親在基隆碼頭工作,為求平安,組團前往大甲鎮瀾宮恭請天上聖母六媽蒞臨基隆仙洞地區遶境,並恭奉於仙洞巖。同年農曆十月,大甲鎮瀾宮同意將六媽分靈至基隆港西岸,神像起初供奉於仙洞巖,後向地方耆老租屋並獨立建廟,為求聖地平安遂將安座處所命名「聖安宮」。民國56年(1967年)正式於中山三路現址建廟。

廟外的民宅門口的石獅, 它的眼睛被用紅布蒙起來, 朋友說可能是這邊已經沒人住了, 所以就讓獅子也”退休”, 就把眼睛矇起來 (後來仔細看, 應該是整個臉都蒙起來, 只是布從中間裂成兩半)…

上網查了一下, 習俗上會把石獅蒙眼的時候大概是:
1) 石獅子有著驅邪、防小人的功效。剛買來的新石獅子,必須選個黃道吉日開光,開光之前必須把他的眼睛蒙住,這樣,開光之後他就只守衛這個大門。
2) 有人結婚時,怕衝撞了喜神,嚇壞了新娘,就會用紅綢或者紅布將石獅的眼睛和嘴蒙上,等婚嫁流程結束之後,再將紅綢解下。

下一站 : 仙洞巖 (我們忘了去佛手洞啊~~)

又, 這裡其實就是仙洞公園, 在另一側有展望, 據說可看見貨櫃碼頭作業船隻和基隆外港, 但因為已經過12點… 我們就直接繼續趕路

看到地圖裡面的長頸鹿們, 忍不住笑出來, 真是太可愛了

順著樓梯下來, 回頭看剛剛下來的”洞口”

階梯中間又出現一個不知道是啥的山洞, 放棄! 繼續下到階梯最底, 就到了仙洞巖啦!

仙洞巖,舊名靈仙洞最勝寺、基隆仙洞辨天宮,歷史可追溯至清治時期,被列為基隆市文化景觀

此處為一處天然海蝕洞,是基隆地區最大的一處海蝕洞,早期洞口瀕臨大海,置身於洞內能夠聽到海潮拍岸聲,故有「仙洞聽潮」之說,為早期基隆八景之一,可惜自從築港後已不再有這種情境了。

「仙洞巖」深約八十餘公尺,其外型如鐘,洞內步道分佈有如「爪」字型的倒寫,主要分為主洞、左洞及右洞,洞中寺廟香火鼎盛,主洞為「圓通寶殿」主祀觀世音菩薩,吸引不少香客前來膜拜祈福。

右洞在主洞後方,洞寬十五公尺,長約四十公尺。除供奉三寶佛外,岩壁兩旁並刻有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騎獅像、普賢菩薩騎象像、地藏菩薩像、大勢至菩薩像…等,氣勢雄偉、莊嚴無比。

ps. 根據wiki的介紹, 因為原本的木質雕像受潮損壞, 照片右邊三尊佛像是住持後來購得的三尊玉質的緬甸佛像, 難怪我那時就覺得這三尊的style不太一樣

洞內有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觀音石佛,岩壁刻有許多清朝時期文人騷客所遺留的墨寶遺跡… 通通沒拍, 我反而對這裏面的土地公廟比較有興趣!

轉戰到左邊的海蝕洞, 這裡又被稱為「一線天」, 超窄! 僅容一人通過, 壯一點的人可能要側身, 太肥又大肚子可能會卡住… 走在裡面敲好玩~

ps. 因為只能有1人通過, 所以要等沒人時才能走

左洞長達八十多公尺,後面愈深入愈窄,有段甚至要用蹲走或彎腰的方式才能進來,真的是一路走一路歡笑啊~~

乍看以為岩壁是濕的, 結果一摸發現是乾的, 就很放心地一路蹭過去… 大概是被太多人蹭到發光啦!

洞底有塊正四方的大石塊,稱之為「仙桌」,在兩側石壁,有一大一小兩凹入平台,稱之為「仙床」
我沒想到洞底的大石是”仙桌”, 就沒拍, 但這個”仙床”就真的有合我的意, 躺在這裡午睡一下, 肯定很涼快!

從仙洞巖出來已經過了12點半, 我們一心想去市場吃小吃, 就直接跑去等公車回市區, 完全把佛手洞給忘了

網路上有人加碼走回市區, 但我們餓死了, 天氣又太熱, 二話不說就此打住… 是說4公里竟然走了3小時, 真的是一路玩啊~~

在市場坐在店家的攤位等著好料上桌, 突然有隻大蟑螂不知怎地掉到我身上, 嚇死我了, 差點忍不住尖叫, 我最討厭蟑螂啦!!!

本來吃完正餐, 朋友拖著要來去吃網路很夯的千層蛋糕, 沒想到要等半小時以上, 我們後來看到冰店, 馬上決定捨棄蛋糕改吃涼的, 爽快多了!

吃飽喝足要來搭火車回家, 為了躲人群, 我們一直往前走, 來到第一節(最後一節)車廂的軌道底端, 然後我突然想到可以加碼一個景點…

台灣鐵路縱貫線起點的紀念碑… 不得不說, 這個透明棒造型好詭異…

後來上網查, 原來這是”燈塔”造型… 痾 -_-|| ~~
據說… 有人說像保特瓶、捕蚊燈,甚至有人說像核武或情趣用品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