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塔斯馬尼亞-酒杯灣.亞瑟港.威靈頓山

(圖片來源 : 丘山行 |【南澳秘境】澳洲塔斯馬尼亞健行 13天)

這是我們的行程地圖, 到塔斯馬尼亞之後, 先到Launceston來個輕鬆的Cataract 峽谷健行當成暖身, 然後就是6天的overland track重頭戲, 健行最後一天搭船穿過聖克萊爾湖, , 來到辛西亞灣遊客中心, 而我們在塔斯馬尼亞後段行程的嚮導兼司機羅拉小姐, 開著小巴, 載著我們的行李, 就在這裡來與我們接頭

上路… 這是在我還沒陷入昏睡之前拍到的塔斯馬尼亞鄉間景象…

車子離開聖克萊爾湖國家公園的範圍沒多久, 天氣就開始轉晴, 然後陰天轉藍天白雲, 真是… 還是要感謝老天爺, 因為接下來幾天的天氣都非常棒

1月底在塔斯算是盛夏 (夏季12月至2月), 沒想到竟然已經開始收牧草 (通常應該是入冬前吧?)

收割了… 大夏天的就收割?

看到這羊群大軍氣勢洶洶的邊吃草邊往前進, 讓人忍不住”哇~~”
通常看到羊群都是散落各處吃草或休息, 很少看到這麼積極向前衝的群體

有牛耶… 但它們為什麼也是集體往某方向奔走啊?!

正在打迷糊仗的時候, 聽到車內一群人的驚呼, 猛抬頭就看到一群羊正在大奔逃, 我正好手上抱著相機, 搶拍的結果最慶幸的是人品大爆發, 完全沒脫焦

逃了! 逃了! 全都死命往後面逃走… … 肯定不是狼來了, 到底什麼情況?

這區的羊群就很正常的吃草中…

我們花了4小時以上的車程, 來到東岸的Swansea(天鵝海?)

我們在Swansea住了兩天, 這是第二天的晚餐, 第一晚因為剛從overland track解禁 (禁了4天大魚大肉), 一看到肉就刀叉拿著撲上去吃了, 根本沒有想要去拍照…

我特別要推薦的塔斯美食, 不是牛肉也不是羊肉, 而是左邊看到的這個炸squid (搞不清是透抽還是軟絲, 英文就寫squid), 肉厚多汁又軟Q, 不像炸雞的麵皮, 它的麵衣炸得很有空氣感, 所以吃起來很清爽, 配啤酒或佐白酒都超讚, 而且這個不容易踩雷, 吃了2,3家, 連小攤子都可以炸得很好吃

ps. 餐廳在我們住宿處附近, 吃完出來, 我跟幾個人跑到停車場對著天空狂拍照, 另外3-4人先走, 等我們轉身要回家, 發現原本該走在前面的人不見了…
在一片漆黑的路上, 我們極目找了老半天, 發現馬路一頭遠處隱約有人在路上走, 原本穿過道路直走就到我們住的地方, 結果這群快腳的路痴竟然右轉…
因為他們走很~遠, 我們又沒人想追, 最後就是在馬路中間使盡吃奶力氣叫人, 斷斷續續大概吼了有1-2分鐘吧 (據他們說因為聊太high, 沒聽到我們在喊), 終於看到那群人轉頭走回來…

這就是我們在swansea住了兩晚的海邊小屋, 2人一間, 海景第一排6間小屋全包了

我跟室友讚嘆了一下風景, 也顧不上享受, 兩人馬上掏出前面換下的濕衣物&鞋子開始投入洗刷的大業…

噹噹… 我們陽台看出去的景致 (這是第二天早上等日出時拍的)… 馬上決定星星月亮太陽每樣都要來拍一拍

我們所在的斯旺西(Swansea)是塔斯東海岸的一個小鎮, 對面是Freycinet菲欣納半島, 中間是大牡蠣灣Great Oyster Bay, 所以這是海不是湖, 只是因為身處海灣深處, 加上天氣很好, 所以海面比湖面還平靜

還沒等到星星出來, 領隊就先在line上面call大家出來看月亮, 第一晚的月亮從我們房間的角度正好卡在左邊的樹叢, 拍出來的都不滿意, 第2天的月亮就往右偏出來很多, 位置非常好, 那個月河映在平靜的海灣上, 有著微微的波光, 真的很漂亮啊~~

ps. 最難得的是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看到”月出”, 雖然沒來得及趕上冒頭, 但也抓到整顆從對岸升上來的那一刻

我們住海岸這2天的月亮都算圓的, 查了一下農曆, 這天(2024/01/28)是農曆十八日, ㄟ… 南半球也是15月圓?

這是後來拿手機(pixel 4a) 用夜景模式拍的, 雖然型號舊了, 但它處理的很乾淨, 沒有雜訊的斑點, 只是抹得有點”平”, 月河的細節也都被抹掉了…
比較抓狂的是那個巨醜的測光點, 就是對岸看到的藍綠色亮點, 雖然想辦法喬在對岸偽裝燈光, 但它太大顆了, 就還是很突出

ps. 第一次拍時, 那個點在月河上, 超顯眼的, 害我以為眼睛脫窗, 後來才發現那是我的手機的對焦點, 而且沒法取消, 也沒法不拍到它, 崩潰! 為啥拍星星時就沒有?

這也是第2天拍到的星星, 第一天的雲比較多, 星星感覺七零八落的, 第二天看到的星星比較多, 但我沒有帶腳架, 沒法長曝的相機拍的星星也只能嘆息, 最後還是靠手機… 不過要拍出漂亮的銀河還是有點難

隊友傳來的星座圖, 說我們抬頭可見南十字星… 只是我比對了老半天, 對不上號, 最後還是只好去求救

領隊幫我把南十字星圈出來, 原來依嗲家, 跟澳洲國旗上的南十字星的角度有點不一樣, 還逆時針轉了90度, 加上它的亮度不是最亮, 難怪我一直找不到

不過總算是有清楚的把南十字星拍到, 算是大功告成

我們在海景小屋的第一天早上… 7點起床後摸到陽台上才發現太陽在正對面, 所以原來這裡可以拍到日出耶, 但今天明顯太晚, 只能期待第二天…

查好日出時間, 第二天不到5點半就起床, 抱著相機等在陽台

喔喔喔… 日出啦! 拍到啦!!! 太陽從正對面的菲欣納 (Freycinet)半島後面冒出來了!

測光我有特地減了2格, 故意讓它曝光不足, 這樣顏色更飽和, 下面是用手機拍的, 它就是正常測光

之前大家聊天時, 隊友突然問說月亮是從哪裡升起落下, 我突然卡住, 有人直覺說西方升起東方落下, 但其實…
月亮 & 太陽都是東方升起西方落下~~
這兩天看著月亮太陽都是從對面出現, 我才真正理解到這事實

太陽大半個都冒出來了, 超閃的, 海攤&岸邊也都有吃到光, 樹幹像是鑲上一條金邊, 漂亮很多, 不再是一勁的黑到不知所以然

旁邊人家庭院種的向日葵. 長得非常好, 都冒出籬笆, 配上藍天, 顏色超飽和, 超漂亮

這花有點像粉撲花, 查了一下, 想不到它是由加利樹的一種, 通常被稱為 red flowering gum紅花血樹, 常作為觀賞用, 或是行道樹

有趣的是這花沒有花瓣, 那一根一根全都是雄蕊,
旁邊那粉紅色小小一顆的是花蕾, 開花的時候, 頭頂會有像個小蓋子一樣的構造會打開, 然後一根一根的鮮紅色的雄蕊就會冒出來, 左上角像是黑色鈴鐺的是果實


酒杯灣Wineglass Bay

我們接下來要去的地方就是位於菲辛那半島(Freycinet Peninsula)的「菲辛那國家公園Freycinet National Park」,它於 1916 年與費爾德山國家公園 (Mt Field National Park) 一起被宣佈為塔斯馬尼亞的第一個國家公園。

菲辛那半島長23公里,最寬處6.5公里,佔地65平方公里。細長的半島被多個美麗的海灘&海灣所圍繞,半島上則是覆蓋著大大小小的粉色“花崗岩”山峰,最高峰菲辛那山只有620公尺。公園裏面有很多健行步道,最長的一條有37公里

我們今天要去走菲辛那國家公園中的一條步道, 並且要去最受歡迎的海灘– 酒杯灣Wineglass Bay

酒杯灣步道有分成短程和長程步道,大部分觀光客選擇上瞭望台眺望整個海灣 ( 來回3 km, 約需要1-1.5 hours ),勤奮一點的加碼下海灘 ( 來回6 km, 約需要2.5 hours )

這個表格介紹的是酒杯灣的4條步道

我們當然不可能這麼輕鬆, 最長的那條是我們今天的目標, 瞭望台要上, 再下到酒杯灣, 然後跨到對面的哈扎德海灘Hazards Beach (也有人翻成危險海灘),步道繞一圈11 公里,約需要5 小時

(*這地圖的北方在下面, 結果就是我腦袋轉不過來) 我們今天要繞白色虛線的大圈

要特別說的是紅色出發點的左邊有條紅色路線, 那是到阿莫斯山Mt Amos, 這條步道景觀最讚, 但難度也最高 (往返3.6公里, 約需3小時)

步道起始處的這個鯨魚骨裝置, 看到小朋友鑽來鑽去, 搞不清是遊樂用還是裝飾用, 大概就主隨客便, 都行

抬頭看到的就是阿莫斯山(Mt Amos), 海拔454m, 山頂可以欣賞到大牡蠣灣、酒杯灣和菲欣納半島的全景, 是公園內最熱門的攀登地點之一。

(借團友拍的照片, 我就是那個背影) 這張的阿莫斯山Mt Amos更清楚

阿莫斯山是一條要求較高的步道,需要攀登陡峭的裸露岩石,因此體力與合適的鞋子非常重要,而且雨後非常濕滑且危險。被認為是一條具有挑戰性的路線, 建議有攀登經驗的人, 一般遊客不宜啊~~ (我們今天就是來當一般遊客)
[可以看這一篇 : 可怕的阿莫斯山(Mount Amos)]

岔路… 我們要往酒杯灣觀景台的方向走, 最後會從另外這個往危險海灘的方向回來, 正好繞一圈…

步道從海邊砂土路變成巨石夾道… 這個赭紅色的大石就是花崗岩, 這種石面很挑鞋, 不適用的鞋底會踩不住, 我可以想像若是石頭是濕的, 甚至是帶有濕氣的時候, 走在上面有多滑

走到半途, 已經可以看到有海灣出現, 不過這邊不是著名的酒杯灣, 而是大牡蠣灣Great Oyster Bay, 也就是我們住宿點看到的大海灣

ps. 顧名思義, 這裡有養殖牡蠣, 另外也有貽貝、扇貝、鮑魚和海膽等, 我們這一路上幾乎都會點生蠔當前菜, 其他的好像就沒有特別想去點…

抬頭又見阿莫斯山Mt Amos, 一眼望去, 不僅是山頂, 山腰處也是滿滿的巨大花崗岩

這顆破掉的石頭蛋太有趣了, 大家搶著蹲進去感受一下在石頭蛋裡孵化的感覺…

步道上有不少有趣的石頭造景

竟然有老外光腳來走步道… 這條路雖然大多是石頭階梯或很細的沙土, 光腳應該還不難走, 不過這肯定有練過, 不習慣的人根本走不遠…

爬丫爬, 雖然有點陡, 但不難走, 而且中間偶爾有樹蔭, 不會一路直曬

往觀景台的步道就是爬一段緩一段, 加上時不時停下來拍照, 所以不太會有那種爬到厭世, 喘到快斷氣的感覺
(老人或不運動的人就可能還是會靠么)

哇~ 酒杯灣Wineglass Bay 出現啦! 拉近看沙灘, 半月型的弧線真的很美啊

酒杯灣是1999年美國旅遊雜誌《Outside》投選世界十大最美麗海灘,2016年TripAdvisor 排名酒杯灣爲澳洲境內最美海灘第11名

酒杯灣的名字聽起來很浪漫, 但真實卻很殘酷
1800 年代初,本地的捕鯨人會將大批的鯨魚從大海趕進像口袋一樣的海灣裏,然後集體屠殺。 從遠處看向海灣時,鯨魚的血充塞整個海灣,看起來就像一杯注滿了紅葡萄酒的Wineglass,那個畫面相當令人驚悚,而「酒杯灣」的命名正是由此而來!

在酒杯灣觀景臺 (Wineglass Bay lookout)看到的角度, 下方的步道就是剛剛拍照的地方, 這裡人很多, 果然是熱門觀光點

從酒杯灣觀景臺 (Wineglass Bay lookout) 俯瞰, 可以看到完整的酒杯灣, 可惜的是另一側的大牡蠣灣就只能看到一個小小的角落, 看不到兩個海灣夾住陸地的樣子 (這就要爬上阿莫斯山Mt Amos才能看到了)

ps. Tasmania官網(看圖)

從上面看夠了酒杯灣, 該來去現場看看… 結果是一路陡下的石階
(階梯前有個牌子特別警告說大約有 1000 級階梯, 想下去的人要考慮是否有力氣再走回來)
我們一路碰到不少人反方向爬上來, 感覺有點慘… 每個人都喘到不行

到海灘口了… 沙灘好白, 海的顏色是深淺不同的藍, 真的好美啊~~

用全景模式拍照掃景的時候, 有個傢伙衝過來, 結果就變成這個慢動作截圖… 昏~

看起來平靜祥和的酒杯灣, 很難想像200年前鯨魚血染海灣的殘酷景象

沙灘旁邊的岩石也太奇怪, 像是被人用橘色噴漆一路噴過去…

ps. 淺灘的海水顏色就是一種澄澈透明的Tiffany Blue

用鏡頭拉近, 這個橘色實在不像是岩石本身的顏色, 倒是有點像是海浪打上去, 時間久了就黏在石上, 看到有人說是山上花崗岩風化的石頭灰, 是這樣嗎?

有些人在旁邊的樹下躲太陽… 遊客沒有想像中的多, 大概是因為走過來要嘛像我們要繞大圈回去, 不然就是要先下後上征服那1000級石階, 應該讓不少人打退堂鼓

蹲在沙灘上玩浪, 好想跳下去, 看到有人在裡面游泳, 看起來好愜意, 可惜沒有時間讓我們在這邊混

ps. 我自己是覺得這顏色很像「Tiffany blue」, 老外形容這顏色叫 turquoises綠松色, google了一下, 這是一種來自於綠松石的顏色,介乎藍綠之間。Turquoise來自法語,是土耳其的稱呼之一,因為這種玉石最早是由土耳其進口到歐洲,因此得名。

資料上說酒杯灣的南端有一個小露營地,但沒有水源,所以必須自帶水。
有興趣的可能要去官網找一下地圖, 營地沒有在步道附近, 大約在沙灘另一頭, 感覺在這裡露營然後迎接日出應該很讚

離開酒杯灣, 往另一個海灘 : 哈扎德”危險”海灘 (Hazards Beach)來去…

本來以為是overland track 天天看到的小紅果, 仔細看又不太對… 這個果子很像用模具做出來的模型, 中間還有條環狀的”接合線”

穿過寬闊的地峽… 剛剛從上面看, 兩個海灣之間明明有個湖, 不過我們在樹林裡走了半天, 沒看到一滴水…

我們的嚮導解說原住民是如何用這個佛塔樹(Banksia 班克木) 的”毬果”, 利用它燃燒緩慢的特點來傳遞&保存火源, 也就是先點燃一個, 等它燃燒完之前, 把火轉到另一個上面, 就這樣一個接一個, 把火保留下來

我的問題一是 : 幹嘛不到要用時再重新起火就好… 答 : 因為原住民不會起火, 通常是從自然界採火, 所以要想辦法保留越久越好
問題二是 : 這樣遷移時, 不就要手上一直拿著火種不能放… 回答是 : 沒錯! (哈哈!)

哈扎德海灘 (Hazards Beach)到啦! 這邊的海的顏色也是很漂亮啊~ 不過沙灘的顏色比較黃一點, 沒那麼白, 因為遊客更少, 整個海灘看起來超chill的, 到底哪裡”危險”啊?

這個海灘面對的是大牡蠣灣Great Oyster Bay之中, 隔海望向我們住的swansea
(也就是說如果在這裡露營, 會看到的是夕陽, 太陽被身後的山擋住了)

有美人出浴… 還有怪怪的恐怖海草擱淺

我們下海灘後右轉, 確定了要沿著海邊走到另一頭, 立馬二話不說, 脫…

舒服的海水, 舒服的沙, 泡腳快樂感100分

(借隊友照片) 我是第一個脫的, 後來有2,3個人也脫了, 大部分的人就還是很矜持

看著照片突然發現, 人家老外真的是在過夏天, 都馬是短袖短褲, 只有我們這一群… 從頭包到腳

半路發現奇怪的膠狀體, 這是水母? 看情況已經bye了, 雖然很想用手戳, 不過我忍住了… 就… 繼續放著

趁著我們在旁邊休息兼午餐, 我們的嚮導羅拉小姐已經跳到海裡游了一圈起來…

接下來就是沿著大牡蠣灣走回停車場, 剩下最後一段路啦!

穿過樹林, 從中偶爾可以瞥見藍綠色的大牡蠣灣。

回程旁邊出現一顆山頭, 這是梅森山Mt Mayson, 海拔415m, 今天的步道其實是繞著它繞一圈, 終於在最後露一下頭

Great Oyster Bay大牡蠣灣整個露出來啦!
大牡蠣灣北端的灣底(應該就是前面某處), 有一片國際公認, 被列入濕地名錄的大型瀉湖(摩爾廷瀉湖Moulting Lagoon), 為許多水禽(尤其是黑天鵝)提供了全年的棲息地和繁殖地, 也是許多遷徙的鳥類的重要覓食地。

菲欣那國家公園裡面的山主要都是屬於Hazards哈澤德山脈, 整座山脈都是花崗岩主宰, 這些石頭山看似比loverland track中那些柱狀岩又友善, 但其實滑溜的程度應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眼尖的隊友在密密的樹林裡發現一串紅花, 我們硬撥開樹枝拍了很久拍不好, 偏偏花還有點ㄌ一ㄢ, 結果走沒多遠就發現路邊有好幾串, 還可以挑長得順眼的輕鬆拍…

等一下! 這棵… 樹(?) 的頭髮也太fancy了吧! 超花俏的

旁邊有張牌子, 上面寫著這傢伙的名稱, 還真的叫”草樹” Grass-tree, 重要的是這顆草樹生病了, 感染了一種根腐病叫 phytophthora root rot

ps. 根腐菌經由植物根部生長,破壞組織,使其無法吸收水與養份。易發生在潮濕(排水不良)的土壤,受感染的病株先是葉片變少、葉色變淡,葉片凋萎且葉尖像火燒一樣,最後嚴重落葉、枝枯而死亡。受感染的植物無法治癒,被移除和銷毀,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真菌性不治之症

原本這地區有很多這樣的草樹, 但都已經因為這個疫病死亡, 園方希望遊客能遵照指引的方向, 不要逆走, 並在離開時立即清乾淨鞋底, 避免根腐菌的孢子被四處傳播

ps. 我們這次走的方向, 就是最後從這裡出停車場, 但若反過來走, 就會先經過這個疫病區, 把可能沾有病原菌孢子的沙土帶到其他更多的地方

看到鯨魚尾巴, ㄟ… 我們走出來啦!

今天紀錄的GPS軌跡 & 資料, 高度圖可以看到一開始直上觀景台, 然後下海灘之後就一碼平川, 最後連同休息我們花了快5小時, 實際行走時間有3個多小時, 算是很符合官方的標準

忘了原本我們想去吃啥, 好像是網路上有名的海洋農場Marine Farm, 不過我們時間上有點來不及, 所以嚮導帶我們來這家她推的咖啡簡餐, 大家各自挑選想吃的食物… 我是冰淇淋配啤酒, 真的是透心涼啊~~

回程的路上… 那啥?! 牛?! 我沒看錯吧? 為什麼一群都是這種熊貓配色? 這真的是牛本身的毛色? 我有點懷疑是主人在黑牛肚子中間套了一圈肚兜~~ 但這樣要幹嘛? 無解~~

葡萄園? 沒想到塔斯馬尼亞也有產葡萄酒啊! (我完全忘記剛來第一天去蹭酒, 喝到的就是塔州本地產的)

ps. 根據wiki上的資料,塔斯馬尼亞全州有110多間葡萄園,約200間釀酒廠,葡萄酒業很蓬勃啊~~


亞瑟港 Port Arthur

要告別這美景了, 這天一早我們就要離開天鵝海swansea(好像都沒看到天鵝), 前往塔州的首府兼最大城市Hobart荷巴特

離開途中, 最後要對菲欣納 (Freycinet)半島說再見了… 晨光下閃耀的海灣+逆光的半島剪影, 太漂亮了~~

很明顯這是用兩張照片拚的, 因為一張拍不下, 而且這是在行進當中的車上拍的, 不是我不想修圖, 而是工程太浩大, 超越我的能力, 所以就這樣吧…

本日第一站 : 亞瑟港(Port Arthur) 官網 Port Arthur Historic Site (看影片)

亞瑟港(Port Arthur)位於荷巴特東南約40公里的一個半島上, 但它不是因為”港”而著名, 而是因為這裡是澳洲最臭名昭著的罪犯懲罰之地(監獄)。
亞瑟港在1830年建造最初只是簡陋的木材站,後來發展成為大英帝國最大的流放地。從 1833 年起,這裡關押了包括英國和愛爾蘭的最糟糕的重罪犯,或是在流放澳洲後再次犯罪的二次罪犯,以及其他監獄的叛逆分子,直到1877年因為種種原因關閉,約有 12,500 名罪犯在此待過。

亞瑟港關閉之後遭遇了兩場大火,火勢席捲了整個地區,摧毀了大部分建築,土地也被公開發售。澳大利亞政府於1979年接手了此地並著手開發成旅遊景點,現由亞瑟港歷史管理局接管。

亞瑟港是澳大利亞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囚犯遺址。在100多英畝的土地上,有30多座歷史建築和遺址。因為保存良好、見證了英國殖民史,在201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澳大利亞囚犯遺址的 11 個遺址之一。

當初之所以選中亞瑟港關押犯人,是因為所在的半島周邊環海,是個自然安全的地方(傳言說這裡有鯊魚出沒)。與大陸唯一連接的,是只有 30m 寬的地峽–「鷹脖隘口」(Eaglehawk Isthmus),不僅有柵欄圍擋,還有士兵和半飢餓的狗看守。由於擁有最嚴格的安全措施,被譽為一座無法逃脫的監獄,就像後來的美國惡魔島。

據說曾有囚犯披著袋鼠皮偽裝, 試圖越過檢查哨逃跑, 沒想到飢餓的士兵們正好想打些獵物來補一下, 結果這異想天開的傢伙嚇得立刻脫皮投降…

這是我們離開時, 我從車窗拍到的鷹脖隘口(Eaglehawk Isthmus), 因為我不是坐在最前面, 所以拍不到兩邊海夾著道路的感覺, 不過還是可以多少想像一下, 道路的另一側也是另外一個像這樣的海灘

(左邊是黑桃七對應的說明版, 右邊是用google智慧鏡頭翻譯的內容)

購票時售票員會給每個人一張撲克牌, 在遊客中心的地下室有個大櫥櫃, 在這裡可以找到對應這張牌說明版, 上面會標明這張卡的角色是誰, 與他的經歷。

這是我拿到的卡, 代表人是位17歲的少年, 因為偷竊了 7 shilling先令 6 pence便士, 被判終身流放, 而且是送到世界最南端, 號稱最嚴厲的亞瑟港監獄, 雖然第一次逃獄師被被抓回去, 不過他最後還是逃了! 所以他的檔案以”RUN”終結
… 這真讓我覺得超解氣的
(我找到一個有趣的網站可以換算價值, 大約是現值230英鎊, 也就是台幣8000多元左右)

ps. 我後來才發現, 這位小哥來自英國小鎮Tetbury, 距離倫敦約2個小時車程, 以前是羊毛貿易中心, 但現在卻是英國最著名的鄉間小鎮之一, 因為現在的英王查爾斯在1980年代買下附近的莊園,威廉與哈利王子就在這邊與父母度過年少時光。

我們的門票包括20分鐘的渡輪遊港灣, 它會載著人在海灣中轉一圈, 順便介紹附近景點, 但因為我站外面, 廣播的聲音都被風吹跑了, 根本沒聽清楚內容, 照片也就很隨興的拍… 哈哈! 就純兜風

回來查資料, 發現這個遊船應該是至少有3個重點介紹

The Isle of the Dead死亡之島 — 這是個在海灣中的小小墓地島 (我完全沒拍到… )
島上有兩處墓地,囚犯們被埋葬在南端,大部分都是沒有標記的墳墓,而北端則保留給平民和軍人墓葬。
1833 年至 1877 年間,有1000 多名囚犯,以及駐執當地的軍人和文職官員以及其家屬埋葬於此。
ps. 上島參觀要參加其他付費導覽行程 (官網)

普埃爾角 (Point Puer) ,是英國第一所專門針對青少年罪犯的”改造”機構,其目標是「使他們成為有用的公民」。位於亞瑟港港區一個岩石岬角上,西側六十英尺高的懸崖峭壁,周邊是險惡的海灣水流,相當程度阻止了少年們逃脫

和成年人一樣,這些男孩們也需要從事艱苦的勞動,另外還要接受基礎教育,以及參加每週日的禮拜。在 1834 年至 1848 年運營期間,超過 3,000 名男孩被送到普埃爾角,其中一些年僅九歲,因偷竊玩具而被捕。該監獄於 1849 年 3 月 1 日關閉,其建築皆已被拆除,僅地下儲藏室基本保存完好。

在殖民時期的澳洲有三個造船廠使用囚犯勞工來建造船廠和​​船舶。亞瑟港造船廠就是其中之一,這裡建造了 16 艘大型甲板船和約 150 艘小型敞篷船,以及數量不詳的維修工作。這裡建造的許多船隻都是 8 槳捕鯨船,供捕鯨者和一般運輸使用,也曾被用作囚犯和士兵的運輸船。

最高峰時,有70多人在這裡工作,由一名造船大師(非罪犯) ,和數名囚犯監督員指導生產。造船廠的地點遠離囚犯的居點,以減少囚犯和一般水手之間的「腐敗溝通」。

造船廠的建築包括鐵匠鋪、船棚、工具庫、鋸木坑和用於彎曲木材的蒸汽屋以及各種附屬建築。現在亞瑟港造船廠遺址可以看到 : 船塢滑道、建於1834 年的造船大師之家, & 工廠職員之家。

除了造船廠,還有各樣的勞動區,例如磚瓦石料加工區,鍛造廠和鋸木工廠等,作為囚犯們勞動之所

下船之後, 我們來到監獄的主區, 不過因為時間不太夠 (我們來的時候, 因為道路整修改道, 浪費不少時間), 所以領隊帶著我們快轉…

這是監獄主建築The Penitentiary (官網)
建於1843 年,一開始是麵粉廠和糧倉,從1857年開始,它被改建為關押罪犯的監獄,它曾經亞瑟港最大的建築,現在就是已維修的廢墟。

這座四層樓高的監獄1-2層共有136間囚房,用於關押重刑犯,而頂樓則可容納480名表現良好的罪犯。中間的三樓是餐廳, 圖書室及小教堂。

重刑犯的單人房專門給一些「品行惡劣、受到重刑的囚犯」, 這些人在這裡吃飯和睡覺… 看隔間很小, 大概就是床, 桌子是擺不下

有些隔間曾經收容過比較著名或特殊的犯人, 可以看說明牌了解犯人的生平

1877 年該監獄關閉後,它就被廢棄了,1897 年又被一場森林大火燒毀,當地居民還搬走許多磚塊去蓋房子和棚屋,所以就更殘破。

主監獄後方有守衛塔!

居高臨下的守衛塔The Guard Tower是另一個可以參觀的設施,裡面有存放槍械跟讓守衛休息的房間,同樣在1897年時被森林大火燒毀!

我們直接從門口經過, 直奔前方的豪宅!

這是指揮官之家The Commandant’s House。這座房子建於 1833 年,並多次擴建。它是少數逃過火災的建築,它的樣貌幾乎還保持原樣,目前房間使用當時的傢俱重建,可以瞭解指揮官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

指揮官之家的內部房間, 人太多, 時間太少, 我只找了幾個房間快速拍完照就撤退

牧師的家(Parsonage / The Reverend’s House), 這裡最早是2層建築, 住過3任的牧師及家人, 監獄關閉後, 被大火損毀後改建為一層樓, 之後房屋土地被賣出, 換過幾任主人, 被用作郵局, 甚至是酒吧…
但出人意外的是… 這裡鬧鬼!

1996年,亞瑟港發生了澳洲最嚴重的後殖民大屠殺,當時有35人被槍殺,加上過往死於此地的1000多人,亞瑟港成為著名的鬧鬼場所,在過去 20 年間,這裡記錄了 2,000 多起鬧鬼事件。這間牧師房甚至榮登澳洲鬧鬼建築第二名,甚至在白天,都曾有人目睹某位病逝於此的牧師站在自家門口瞪著大家!

ps. 亞瑟島的參觀行程中, 也有幽靈導覽Ghost Tour, 還分白天/晚上… 晚場的恐怖程度應該會爆表吧~

在後面遠處的是關禁閉專用的隔離監獄(The Separate Prison), 同樣被我們pass
亞瑟港是世界上少數執行「隔離監獄」的地方。 這裡把犯人關在不到三坪大小的空間裡,沒有對外窗戶,裡頭一片漆黑,每天只允許1小時獨自一人放風,完全不能跟任何人對話,通過每天 23 小時的隔離和感官剝奪這種令人恐懼的精神虐待,取代肉體勞動來懲罰!

(隊友幫拍的照片) 這個小教堂據說是原本的囚犯教堂燒掉後, 搭建來給後來需要的人使用
我自己也有拍這個小教堂, 但我發現我只拍到3個十字架, 可是竟然是有4個…

亞瑟港的另一個地標 — The ‘Convict Church’ 囚犯教堂
這座建築是由罪犯建築師設計,並由囚犯和少年管教所的男孩們共同建造完成

第一次禮拜於 1837 年進行,但這座教堂從未正式祝聖,部分原因是它被幾個不同的教派使用,也有一說是因為當時主教反對此地的囚犯流放
(最初是衛斯理牧師,1843年起是英國國教,但這引起羅馬天主教囚犯的抗議,所以也找了天主教牧師)

按照以前留下的影像 (churches of tasmania),這個塔樓就是教堂正面入口的鐘樓,上面有一個 50 英尺高的尖頂,由松木製成,但被塗成類似石頭的樣子,並撒上碎砂岩以增強視覺。塔樓裡有一組 8 口大鐘,是在亞瑟港鑄造的,鑄造者不明,但據稱這些是澳大利亞鑄造的第一批大鐘。
— 不幸的是,木製尖塔在1876 年(監獄關閉是1877年) 的一場暴風雨中被吹倒了。
— 更不幸的是教堂在1884 年被大火燒毀… 目前看見的教堂是依照原本的外觀修復

這座教堂的造型類似於歐洲許多真正的中世紀教堂。採用哥特式復興風格,塔樓呈鋸齒狀,尖拱形窗戶和門口,柳葉刀窗和眾多尖頂。

根據紀錄,裡面約可容納1000多人,囚犯們通過兩側的門進入教堂,坐在後面的長椅區。約200名的定居者和官員家屬從正門進入教堂,坐在祭壇下的隔離區。

園區另一個地標是–Government Gardens 政府花園,這個觀賞用花園位於通往教堂的山坡上,讓貴客和員工家人可以在這裡呼吸空氣,不受囚犯的干擾。

1877年監獄關閉後,原來的花園就被荒廢了。重建工作於1991年開始,利用19 世紀中期的照片和圖紙描繪,進行了考古學和植物學研究,直到2001年完成,據稱現在看到的樣子忠實地再現原本的花園樣貌。

(借隊友的照片) 根據官網上的介紹,這個花園是按照對稱原則佈置的,創造出一種適合軍事機構的整潔和控制感。它也代表了當時對理想女性的典範和象徵——有序、和平和美麗。

對那個什麼19世紀對女性期待的象徵就不予置評, 倒是這個花園裡有很多沒看過的花, 很讓人驚豔

這個渾身都是刺, 還有巨大的花頭, 卻又長著可愛紫色小花的, 叫Wild teasel, 中文叫起絨草 (另外還有一種長得很像的叫拉毛果), wiki只給了一句話 “為川續斷科川續斷屬下的一個種”…看得我眼睛打結

淡紫色的小花開順序是有講究的,首先攔腰開一小圈,然後向上、向下往兩頭開花,像是兩個花圈套在上面,最後到達”刺頭”的頭尾端。花謝后,褐色的果實會一直在枝頭留存很久,是極好的幹花材料。
… 真是太有趣了, 這樣看, 這些花差不多是中/後期了

逛完花園, 我們回到遊客中心, 簡單吃完午餐, 繼續來去下一個景點 : 動物園!


“非”動物園Tasmanian Devil Unzoo

在亞瑟港附近, 有一間以塔斯馬尼亞獨有動物為號召的”非”動物園Tasmanian Devil Unzoo (官網)

官網中給出的定義
UNZOO – 讓大眾通過沉浸在自然棲息地中的互動來瞭解野生動物、植物和生態系統的地方。
動物園 – 一個公園展示活的動物… 被關在籠子或圍欄裡,供人們參觀,並由專家飼養和研究它們。

進來之後, 看到唯一被關籠讓人觀賞的… 是人! 這個反諷的手法反映出Unzoo的理念:
不會為了人類的利益而將動物關在圍欄裡,而是邀請遊客進入籠子被移除或障礙物被隱藏起來的自然棲息地,並鼓勵與野生動物和常駐動物互動。讓動物擁有更多的尊嚴、自由和自決權,遊客可以體驗到在大自然中與野生動物難忘的邂逅。

動物園有固定時間的”餵食秀” (官網時間表), 強烈建議要跟著導覽兼餵食員走, 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遇見所有可能碰到的動物

這位就是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本人, 這名字是源於牠「超凡脫俗」的嚎叫聲,初來乍到的歐洲人以為是潛伏在叢林深處的惡魔,所以這些嬌小的傢伙就被冠上了「惡魔」的稱號。
牠的中文名稱是”袋獾”,在 1936 年袋狼滅絕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肉食性有袋動物,擁有同等身型哺乳動物中最強的咬合力,它捕食小型獵物並經常以腐肉為食,通常會將獵物吃得乾乾淨淨,連骨頭也不剩。

我本來以為牠胸前和台灣黑熊一樣是深V白毛, 結果是條紋或斑塊, 除了胸口, 臀部有時也會有白毛…

塔斯馬尼亞袋獾的壽命為5-8年,但在野外很少發現超過3-4歲的袋獾… 園中出來見客這隻據說年紀已超過10遂, 年事已大且有健康問題, 園方正積極培養接班的”惡魔”

園區餵食的是死亡的負鼠或袋鼠幼兒

Tasmanian Devil 大約 在3000 年前已在澳洲大陸的滅絕,現今只分布於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1941年,澳洲政府將袋獾列為受保護物種
1990 年代中期發現一種叫做「袋獾面部腫瘤病」(DFTD)的罕見的傳染性癌症,這種疾病透過咬傷傳播,會在嘴巴和頭部周圍形成腫塊,最後導致難以進食,衰弱至死。受感染的袋獾大部分活不過1年,致死率為100%,而且沒有治療方法或疫苗。
袋獾的野生數量,粗估從15萬銳減至2萬5,000隻,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EN),是澳洲極具象徵性的瀕危動物。

ps. 近幾年傳來好消息,在發現DFTD20年內後,科學家發現袋獾開始演化出抵抗這種癌症的基因,得病率明顯下降,也許再過幾年,這種病就不再是困擾

接下來是我們在健行住的小屋庭院曾遇見過的小沙袋鼠pademelon, 沒想到導覽員在這邊踢到鐵板, 雖然撒了好幾把的飼料, 但只看到樹林裡遠遠的影子, 卻沒有一隻要靠近, 我猜是我們這團人太多, 嚇到人家

call不到pademelon的導覽員不得不宣布放棄, 帶我們往旁邊的濕地走過去, 我們離開後大概過了10分鐘, 我眼角瞥到有動靜, 悄悄地摸回來, 發現有3隻pademelon正在收拾地上的飼料, 有2隻比較害羞, 發現我在偷窺就跑走了, 只有前面這吃貨大無畏的埋頭苦幹, 哈哈…

剛離開小沙袋鼠區, 發現有隻鳥在樹上看著我們, 然後… 牠非常自來熟的找了一個最甲意的地方降落…
幸運雀屏中選的隊友開始發出慘叫, 導覽員趕緊拿出幾把穀物分給幾個人, 終於把牠誘到手上

這是一種野生鸚鵡, 叫Green Rosella 綠背玫瑰鸚鵡或塔斯馬尼亞玫瑰鸚鵡,牠是塔斯馬尼亞和巴斯海峽島嶼的特有鳥,也是澳洲最大的玫瑰鸚鵡,長度可達 36 公分。牠的食物主要為種子,但也吃水果、漿果、花蜜和昆​​蟲。它們會在地面和樹上進食。繁殖時,鳥巢築在樹洞中。

鸚鵡是意外, 導覽員要帶我們看的目標在這個沼澤溼地裡, 他拿著小魚在池塘邊逗弄非常久 (久到我跑去拍完小沙袋鼠再回來), 本來我都以為他在這邊又要貢估, 結果看到一條蛇出現… 不是… 是鰻魚?

(借隊友照片, 這個角度好多了, 沒有一堆水草擋道) 查了一下資料, 這個長得像蛇一樣的鰻魚稱為短鰭鰻魚Short-finned eel (也叫銀鰻或黃鰻), 短鰭鰻魚在塔斯馬尼亞的許多河流集水區都有發現,是該州最大的原生掠食性淡水魚。

這種鰻魚是可以吃的 (據說刺少,口感細嫩鮮美,屬世界一流的高級鰻魚), 塔州全年開放釣鰻魚, 也有養殖, 更厲害的是他們還有出口。

ps. 鰻魚可以活很長時間,雌性鰻魚可能會活到 35 歲,雄魚可活25年。短鰭鰻魚有一個有趣的生命週期,成熟的成魚從淡水遷移到海洋產卵,據信產卵後它們就會死亡。孵化後的小鰻魚因為透明而被稱為玻璃鰻魚,當玻璃鰻一到三歲,它們開始往淡水遷移,一直持續到河流系統的上游。當它們進入淡水時,它們會變黑並成為幼年的鰻線“elvers”,這段時期屬於覓食成長的階段,大約在河流或湖泊生活 8-20年。然後… 數年之後的某日,已經成熟的成魚會感覺到要回去海裡產卵的衝動。

這隻鳥趁著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鰻魚身上, 默默地跑到我們旁邊散步… 很chill
它叫Tasmanian Native-hen (直翻是塔斯馬尼亞本土雞),另外還有一個暱稱 : Turbo-chook (“渦輪雞”) … 哈哈哈 , 好像沒有正式翻譯, 不過網路上有看到一位鳥友的照片, 稱牠叫”綠水雞”
本土雞顧名思義僅見於塔斯馬尼亞州 (澳洲本土已滅絕),它是家雞的遠親,一樣不會飛,但它們跑得很快,能夠以每小時 50 公里的速度奔跑,常見於沼澤、河灘以及淡水溪流和河流附近。

又出現一隻大鳥來討食, 這是Cape Barren Goose 巴倫角鵝,中文叫蠟嘴雁,是澳洲南部一種大型的鵝。牠們主要是牧食的,很少游泳。

比較吸引我的, 是牠的腳蹼, 像是另外套上的一層潛水用的腳蹼

進出不同區的出入口做成一間小屋, 前後各一個門, 防止動物誤入, 重點是小屋裡通常會有一幅畫, 而且都是園裡的動物畫的, 像上面這個… 看的出來吧! 這是塔斯馬尼亞惡魔用腳畫出來的
ps. 記得還有一幅充滿詭異的線條, 結果是鰻魚畫的, 沒人猜得出來…

導覽員帶著我們在園區中移動, 途中, 眼尖的隊友突然說 : 樹旁有袋鼠, 而且還不只一隻
… 目色很不好的我看了老半天… 真的有耶 !

不過嚮導帶著我們快步經過, 完全沒有要停的意思…欸! 為什麼啊~~?

有袋動物包含: 袋鼠(kangaroo)、小袋鼠(wallaby)、樹袋鼠(tree-kangaroo)、短尾矮袋鼠(Quokka)與小沙袋鼠(pademelon),等共有53個物種,如今則有6種已經滅絕,11種大量減少

導覽員帶著我們直奔海灣邊的沼澤區

猛一抬頭… 不會吧~ 這些海鷗看起來就定位等待中
查了一下, 它們大概是澳洲銀鷗(Silver Gull)

導覽員提了一大袋的魚走到海邊的枯枝旁, 馬上一大票海鷗已經在空中蓄勢待衝

沒想到好幾隻海鷗一陣比拚, 竟然被一隻Kelp Gull (黑背鷗或稱海帶海鷗) 獨享, 其他海鷗都只敢在旁邊眼饞的看著
ps. 問了導覽員, 他說Kelp Gull完全靠體型壓制, 回來查了一下, Kelp Gull翼展可到1.4 m, 但銀鷗只有0.9m

最後是袋鼠餵食時間, 這一區的袋鼠全都很溫和, 所以開放讓所有人都可以自由餵食, 還可以摸摸袋鼠

不過有些機靈的傢伙, 就直接跑來吃到飽…


Hobart 荷巴特 & Mt Wellington 威靈頓山

離開動物園後, 我們就驅車前往在塔斯馬尼亞最後的住宿點 : Hobart 荷巴特, 一路打瞌睡的我猛一醒來, 就看見這座宏偉的大橋, 手忙腳亂地搶拍成功, 耶!

照片中的是 Tasman Bridge 塔斯曼大橋,於 1965 年 3 月 開通,跨越德文特河(Derwent River), 總長度為 1,396 公尺,是澳洲最長的混凝土橋樑
1975 年 1 月 5 日,塔斯曼大橋被一艘運輸船撞毀,兩個橋墩和總長 127 公尺的橋面斷落沉沒,造成 12 人喪生。花了2年修復,於 1977 年 10 月 重新開張
(寫blog的時候, 正好發生美國Baltimore大橋被貨櫃船撞毀的事件, 真是驚人的巧合)

我們的嚮導放我們在港邊的市中心區下來散步購物, 一位隊友立刻進超市買了一盒櫻桃出來請大家吃, 真的是好好吃啊~~ 馬上一票人衝進超市開始狂買, 然後又有人找到巧克力專賣店, 又是一大堆人跟進…

我自己買了一盒草莓(櫻桃5塊多澳幣, 草莓2塊多, 便宜又好吃) , 然後就開始逛街窗&鑽小巷, 拍了些照片, 算是我最大收穫

這是我們房間看出去的景象, 這艘大郵輪真是驚人, 不過搭郵輪旅遊不是我的type, 所以就只是驚嘆!

最後的晚餐… 餐點很美味, 裝潢很浮誇!

晚上開窗一看, 那艘郵輪竟然有打燈, 而且是這個港口城的名字Hobart 荷巴特, 好酷!

既然有個大窗景又是面海, 抓緊最後機會, 查了日出時間起床, 然後…

太陽從我完全看不到的地方上來… Orz

今天要搭飛機回去了, 不過在那之前, 我們還有時間跑2-3個地方, 第一個就是威靈頓山(Mt Wellington)

威靈頓山海拔約1270公尺,在Hobart西方16公里處,是南塔最高山。上山的途中,就可以看見這次旅程中不時見到的柱狀岩山頭 (老外形容說像是巨大管風琴, 真的~~)

這根是廣播/電視的訊號發射塔, 山下到老遠就可以看到, 我們在停車場下車, 抬頭看要把頭ㄠ到-90度…

這天天氣超好,不過山上風大又冷,嚮導說這裡通常是一片白牆,啥也看不到,我們的運氣真的很好
(官網有警告說山上的天氣有時會非常惡劣,經常被雪覆蓋,有時甚至在夏季也會突然下雪)

威靈頓山周邊有好幾條步道, 不過我們時間不夠, 只能在山頂閒晃, 登頂的時間還是有, 反正爬到石頭上就行…

ps. 石頭上那奇怪的東西有人說是接收器…

站在威靈頓山最高點看出去, 360度完全無遮蔽, 天氣好看得超清楚~~
前方面對的是整個德文特(Derwent River)河口, 真的是無敵壯觀

後面是塔斯馬尼亞西南保護區, 雖然只能看出一片的綿延山區, 不過還是能感覺到那種極致的荒野世界

左前方是觀景台… 山腳下的荷巴特(Hobart) 市就盤踞在德文特河三角洲的頂點

有人就是真的很愛爬到一些景觀很好, 但位置很”突出”的點… 我還是站在安全的地方看看就好, 但是… 這位先生, 你擋住我的景了

ps. 這種地方一看就知道我絕對爬不上去, 就算勉強上去也不敢下來…

(借團友照片) 觀景台旁邊有條觀景棧道, 大概就200公尺, 我走到一半就停住了…

因為昨天才參觀過亞瑟港, 我跟幾位隊員站在步道中間開始研究亞瑟港到底在哪裡…
最後領隊來解疑, 這邊看不到…

跨德文特河的塔斯曼大橋從1200公尺以上的上空看也好清楚

要上車前還有點時間, 進來觀景台看看, 順便休息一下, 結果裡面太溫暖, 害我待沒幾分鐘就忍不住又逃出去

觀景台中有個說明牌介紹塔斯曼大橋, 上面那張橋斷掉的照片, 就是1975年的意外, 可以看到有台車驚險地停在斷掉的橋之前

我們的嚮導兼司機羅拉小姐, 她手上拿的是塔斯馬尼亞居民常吃的庶民點心, 香草夾心酥(Vanilla Slice), 上面是硬硬的一層糖霜, 下面是酥脆的餅皮,中間則是充滿香草香氣、濃郁但是不甜膩的custard cream
… 口感真的不錯吃, 但這對我來說真的太甜, 只能抱著水狂灌

ps. 這位小姐把我們送走後, 接著要去帶一個9天的健行團, 每個人都要負責自己背所有的東西, 而且據說行程難度頗高, 而且只有她一位嚮導帶隊, 強!

最後的景點 : Royal Tasmanian Botanical Gardens 塔斯馬尼亞皇家植物園

這裡占地14 公頃, 是澳洲第二古老, 唯一的寒帶植物園 (最老的是雪梨植物園)

我們一夥人對著這一大片的… 芒草(?) 嘖嘖稱奇, 因為比起台灣的芒草, 它的葉子更為細幼, 花穗也偏小, 台灣的芒草用手輕揮過去, 會覺得有割刺感(用力真的會割傷), 但這些完全不會, 手感很滑順, 所以就看到一堆女人用手在裡面喇來喇去

正值午餐時間, 我就簡單地買了外帶, 炸魷魚+沙拉, 另外再加皮酒一瓶

拿著餐盒跑到面對池塘的椅子上野餐, 看著這個很有”莫內的水蓮” 一樣的fu的美景, 一邊嗑著食物喝啤酒… 感覺真的是裝B文藝風 …

吃飽就開始逛植物園兼散步… 因為沒有特定目標, 就四處隨便走, 單看運氣能碰到啥

這棵樹的樹冠展開非常廣, 問題是高度很矮, 我進去沒法站直, 要用蹲的… 大熱天躲在下面睡午覺應該很棒, 而且可以容納很多人

樹上發現一隻很美的鳥, 它有跳出來在石頭上露了一下臉, 但我來不及拍, 猜測應該跟我們在UNZoo看到的那隻一樣是玫瑰鸚鵡, 但是品種不太一樣, 它頭上的紅色羽毛很漂亮啊~

ps. 它是東部玫瑰鸚鵡 eastern rosella(Platycercus eximius)是原產於澳洲東南部(包括塔斯馬尼亞)的玫瑰鸚鵡。UNZOO那隻是綠色玫瑰鸚鵡 green rosella

這不是我們一路上看到的Banksia班克木(佛塔樹)嘛! 我好像是第一次看到有結子的

路上看到的各種有趣的花

那個路標是我看過最複雜也最漂亮的… 右邊的那幾個地方都是隊友們的照片, 我根本沒有走到… 天氣太熱, 我跟幾位隊友跑去樹下休息發呆躲太陽去了

上機前, 嚮導帶我們去一間專賣羊毛服飾&織品的店, 對著價格亮眼, 純羊毛的衣服, 帽子, 手套, 圍巾… 不少團員敗了下去, 我是敗不下去, 不是錢的問題, 是我根本穿不住羊毛, 太熱啦!

雖然沒有敗家成功, 但我的相機了裝了滿滿的照片, 滿載回家啦!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