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塔斯馬尼亞 overland track-Day 1 最長的一日

Overland Track 所在地穿過搖籃山-聖克萊爾湖國家公園,也是塔斯馬尼亞荒野世界遺產區的一部分

1922年,搖籃山和聖克萊爾湖之間 64,000 公頃的地區被宣佈為國家保護區。
1927年,成為野生動物保護區。
1937年,步道被正式命名為Overland Track。
1947年,宣佈為國家公園。
1982年,成為塔斯馬尼亞荒野世界遺產區的一部分。

官方的小屋(左) vs 我們住的私人小屋(右), 地理位置差不多, 但我們的小屋都藏在比較隱密的樹林裡

Overland Track 是世界十大健行路線之一,標準行程是65 公里為期六天的徒步旅行
(最快紀錄是7 小時 25 分鐘, 沒看錯, 這是1996年Cradle Mountain Run越野跑賽創下的紀錄) 。

按照官方規定,起點從北邊的搖籃山開始,往南到澳大利亞最深的湖泊 -聖克萊爾湖畔的Narcissus小屋,之後搭船通過穿過聖克萊爾湖,到達另一頭的遊客中心結束。沿途有六個主要公共小屋由公園管理局維護(還有一些小屋供緊急情況使用),五個私人小屋僅供商業團體使用(就是我們住的地方)

ps. 看個人腳程與計畫,可安排4~12 天的行程,加入一些湖泊/瀑布的支線步道,並進行搖籃山Cradle Mt. /巴恩布拉夫Barn Bluff / 奧薩山Mt. Ossa 等山頭攻頂,或加碼步行 17.5 公里穿過聖克萊爾湖邊的雨林,到達聖克萊爾湖遊客中心。

今天我們要從Launceston朗瑟士敦搭2個多小時的車到overland track的步道起點, 原本就約好一大早6:30大廳集合, 沒想到該來接我們的車no show…
領隊拼命打電話聯絡, 但都因為時間太早沒人接, 最後還跑到外面路上痴痴的等, 結果一直到8點左右吧, 終於看到車子開到旅館門前, 所有人終於放下一顆心!
(車子問題? 聯絡失誤? 其他?)

途中經過一個滿是壁畫的小鎮Sheffield謝菲爾德
每年復活節期間Sheffield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壁畫節。在這項國際比賽中,藝術家會以指定的一首詩, 當眾完成一幅壁畫, 再經由民眾和專家評選, 該年度的獲獎者, 就能將畫作留在小鎮上。
路上看到非常多很棒的畫作, 但可惜我們沒有時間參觀, 只能趁下車尿尿的時候就近拍2張!
(推薦閱讀 : The Town of Murals in Tasmania Australia)

嚮導特別介紹這幅壁畫, 畫名為“stillness and warmth寂靜與溫暖” , 描繪的是開發overland track的始祖–登山家古斯塔夫·溫多弗 (Gustav Weindorfer), 打開他的小屋大門, 讓當地的動物們一起享受雪中的溫暖。

1910年代,來自奧地利的古斯塔夫·溫多弗,和出生於塔斯馬尼亞的妻子凱特,致力於推廣搖籃山地區,還建造第一座為徒步者提供住宿的房屋,並促成了將搖籃山至聖克萊爾湖地區設立為國家公園保護區。
(推薦閱讀 : The incredible legacy of Gustav Weindorfer )

正式開走前, 我們先到了嚮導公司, 所有人的裝備通通都要掏出來確認有沒有符合需求, 不合用或是有缺的, 可以當場租借

每天行程中的午餐會由嚮導做好便當, 所以我們就每天要領便當, 外加一根叉子, 吃完後到下一個山屋交回給嚮導清理, 然後第二天再領新的便當, 不過… 當大家看到那根又長又尖又重的”家用”叉子的時候, 全都傻眼啦~ 早知道就從台灣帶自己的鈦餐具

在嚮導公司搞定裝備, 大行李寄放, 一群人再度上車沒多久, 就看到車窗外平地拔起一大塊的岩石山

這座山叫Mount Roland羅蘭山, 隸屬一個保護區, 周邊有歷史悠久的步道, 山頂海拔 1,234 公尺, 可以眺望搖籃山地區

等一下! 我看到了啥?! …掉下巴的同時不忘搶拍, 這是用巴士改裝的? 哇哈哈哈~~~ 幹的好!

終於進入搖籃山國家公園了… 藍色巴士是公園的接駁車, 可以從遊客中心搭到鴿子湖

我們是嚮導公司帶隊, 不用特地到遊客中心去報到, 所以直接帶我們到另一端的步道起點

(借用隊友的照片, 實在是我在忙著拍別的…)

下車後, 大家忙著做出發前的整裝, 嚮導發給我們中午的餐盒&公園pass, 同時交代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項, 就在忙亂的時候, 突然看到嚮導比手勢…

哇哇哇… Wombat袋熊出現啦! 不是說清晨/傍晚, 或是陰天比較容易會出來覓食, 現在可是大中午啊~~

袋熊是世界上最大的穴居草食動物,塔斯馬尼亞袋熊體型較小,平均長度為 85 cm,體重為 20 公斤 (澳洲大陸的袋熊可到1公尺/30公斤上下)

(借用隊友拍的照片, 因為它對著我的方向過來, 我顧著後退不好拍照, 應該要往旁邊閃的, 我當時樂到傻了!)

這傢伙就這樣大搖大擺地穿過我們之間, 不要看它腳短又搖搖晃晃, 據說它最快可用高達 40 公里/小時的速度奔跑 (9 秒內跑完 100 公尺, 完勝人類)

我們全部人壓低聲音, 退得遠遠的, 深怕驚嚇到它

這個是袋熊的便便,就跟它的身型一樣圓圓的方型,它通常像疊石標記一樣堆起來 (這個形狀就是為了防止它滾走),常見於步道上,作用是標記自己的領地,是塔斯馬尼亞叢林的獨特景觀之一。

我有發現那種應該是剛出來不久, 所以看起來濕濕黑黑的, 而且是堆的好好的便便堆, 實在不想拍~~ 挑半天最後就只拍到這種已經相當乾燥的, 看起來比較不會辣眼睛
ps. 因為總是在石頭上或步道上發現便便, 還跟隊友開玩笑, 說袋熊選擇這樣的地點是因為蹲低拉大便的時候屁股不會被草戳到… (很壞心的嘲笑袋熊腿短)

沒想到… 查資料的時候才發現, 袋熊最厲害的防禦武器竟然就是–屁股
袋熊的屁股由四塊融合的骨板組成,上面覆蓋著軟骨、脂肪、厚厚的皮和毛,當受到威脅,袋熊會潛入附近的洞穴或空心木頭,臀部朝外作為保護,免受攻擊者的牙齒和爪子的攻擊,是對抗捕食者最強大的武器

看著袋熊在我面前走掉, 原本要追過去, 沒想到一轉頭看到… 天啊! 袋鼠也跑出來了! (嚮導說是紅頸小袋鼠red-necked wallaby)
紅頸袋鼠是小袋鼠(wallaby)之中最大的一種,雄性體長90cm,可超過20kg。特徵是黑色的鼻子及爪子,上唇有白紋,灰色的毛皮及兩肩之間的紅點。

小袋鼠也是夜間活動的, 結果我們在第一天的透中午, 還沒開走就一次撿兩隻標誌動物, 今天運氣炸到頂天! 超high的~~

趁著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袋熊&小袋鼠的身上, 馬上就出現想要伺機偷搶食物的… 烏鴉?

這傢伙其實是黑噪鐘鵲 (Black currawong, 當地也稱它為black jay),看它的名字就知道它很會叫, 叫聲像’kar-week, week-kar’ (我應該是有在步道上聽過)
它們在鳥譜上vs烏鴉是很遠的遠親,不過同樣的聰明且狡猾,這些鳥甚至發展出開背包的技巧,不管是拉鍊還是背帶扣都難不倒它,經常還會集體犯案, 所以嚮導一開始就嚴正警告我們食物絕對要收好藏好,不然輕則包包被打開翻出來,倒楣的就是包包被破壞

最神奇的是這個… 我初看以為是某種神奇的果實, 我們那位懂植物又當過鳥導的登山前輩確認是某種動物吃了一堆莓類後拉出的便便 (兩個女人蹲在步道邊很認真地研究好一陣)
然後我在查黑噪鐘鵲時找到一篇文章 : Thoughts from the Overland Track – Currawongs , 裡面有張照片(上圖右上角)… 這下確定了, 這美麗便便的原主就是黑噪鐘鵲, 但是完全無法聯想, 兩邊反差太大

那個美麗便便的原始來源就是這個, 被我們暱稱為紅果果的粉紅山漿果Mountain pinkberry , 這是塔斯馬尼亞原生的一種開花植物(杜鵑花科杜松屬)。果實可以食用,生食或煮熟皆可。

好不容易讓激動得大家都平靜下來, 嚮導發給每人一張通行證pass, 證明我們是有登記入園
… 圖案竟然就是黑噪鐘鵲… 為什麼不是袋熊啊~~

Overland Track在10/1~5/31旺季每天只允許34人進入, 必須要先到官網登記(看這裡), 繳錢&取得許可後才能來走這趟行程
(6/1-9/30是嚴冬, 不限制人數, 不過要有跟風雪拚搏的準備)(還是要去登記取得pass)
(因為受限於申請人數, 現在每年維持約9000人造訪)

Day 1 根據嚮導公司的規劃 :
從Waldheim瓦爾德海姆出發,穿越古老的溫帶雨林,經過冰川雕鑿的火山口湖,到達Barn Bluff Hut 巴恩布拉夫山屋
* 今天要攀登整個步道中最陡峭的路段,到達馬里恩觀景台 (Marion’s Lookout) (1,250m)
* 步行距離 : 12公里 / 預估所需時間 : 7 hours

經過早上的各種波折, 我們終於在透中午12點開拔 (比預期晚了1個多小時?), 嚮導帶著我們來到瓦爾德海姆木屋 (Waldheim Chalet), 上路之前要先解決一下重要民生問題

這棟看起來很有古意的木屋就是小鎮看到的壁畫,搖籃山國家公園的推手Weindorfers 夫婦於 1912 年建造的住宅和賓客小屋,並命名為 Waldheim,意思是「森林之家」。
1976 年,木屋因火災被拆除,後來採用傳統的木工技術,使用比利國王松樹劈開的木瓦,按 1932 年古斯塔夫去世時的木屋精確重建的。現在這棟木屋已不再供人住宿。

出發第一天的天氣超棒, 真希望接下來天天都是這樣的好天氣, 只可惜我們的運氣沒有開外掛, 不過必須說, 最重要的時候, 老天爺還是很給力了

* 塔斯馬尼亞位於南緯 40°,直接位於「咆哮四十度」風的路徑上,常有強風,我們就有狠狠體驗一把強風的滋味
* 據說搖籃山“每年只有 32 天晴天”,健行者須隨時為寒冷、潮濕、惡劣的天氣做好準備

剛道上步道, 眼前立刻一亮, 這一團一團一整片的是鈕扣草buttongrass, 它在塔斯馬尼亞荒野隨處可見, 在這個荒野世界遺產的區域中, 大約有超過一百萬公頃的土地覆蓋著紐扣草

前面突然塞住, 這些人到底在看啥?

這兩隻是great cormoran大鸕鶿, 是很多國家都很常見的海鳥, 擅長潛水捕魚為食, 通常住海邊, 怎麼跑到這個深山林裡了?

看著鈕扣草buttongrass那一根根長長的草莖頂著的黑色…種子(?) , 在風中搖來晃去, 真的很有趣也很舒壓, 但風大的時候走過旁邊, 時不時會被K一下

鈕扣草是一種莎草sedge,生長在潮濕、營養貧乏的土壤中,它最特別的特性是世界上最易燃的植被之一,但能夠在燃燒後很快重新發芽,一般鈕扣草群落會在 15 年內從火災中恢復過來。

這是我拍到的鈕扣草的花, 超可愛, 圓圓的花頭, 上面佈滿了白色的小花穗, 白色花穗掉光後, 剩下的黑頭就是那個搖來搖去的”鈕扣”

鈕扣草可與一種穴居小龍蝦Parastacoides tasmanicus形成共生關係,後者用洞穴為土壤充氣,進而以根莖為食。另外,鈕扣草產生的種子是瀕臨絕種的橙腹鸚鵡的食物來源,肉質的塊根富含碳水化合物,也可供人食用。

這是tea tree, 我們正好碰到開花期, 走在步道上, 偶爾就會隨風傳來淡淡的花香

塔斯馬尼亞的茶樹tea tree不是我們所謂的茶葉, 雖然庫克船長確實用它的葉子製成「茶」飲料。紐西蘭的毛利人則是用葉子煮出來的湯來治療泌尿系統疾病和作為退燒藥, 也會用葉子在水中煮沸後產生的蒸氣被吸入治療頭痛。

照片放大的話會發現樹上有非常多的蜜蜂飛來飛去, 這個tea tree它的另一個名字Mānuka或許很多人聽過, 因為蜜蜂從這個花採集出來的花蜜, 就是”麥盧卡蜂蜜”

tea tree的木材除了可以製作工具, 也用於燻製食物, 煙燻肉類和魚類時會產生美味的味道。據說咀嚼樹皮有放鬆的作用,還能促進睡眠。

Mountain pinkberry粉紅山漿果也是遍地結果, 亮眼的粉紅色果實密集到讓人起雞皮疙瘩, 很難想像這個超螢光粉紅果子是可以吃的

還沒成熟的果果跟葉子的顏色一模一樣, 近看才會發現密密的果子長滿整個植物

偶爾冒出的一串串鮮豔的粉紫花, 這是Stylidium, 但通常被稱為trigger plant (我自己叫它板機花)

它的名字來自於花芯會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觸發」, 用一條花柱將花粉打到毫無戒心的昆蟲身上, 作為授粉手段。

嚮導拿了一根草來撓花芯, show給我們看如何”觸發”, 真的就突然彈出來, 速度快到我完全沒反應過來
(wikipedia上面介紹, 這個花柱”攻擊”可達15毫秒…15/1000秒? 這是啥概念啊! )

上面的照片可以看到兩朵花被觸發後, 彈出來的紅色花柱(像細長的紅色舌頭), 真的超有趣, 彈出的花柱會在幾分鐘到半小時內恢復到原來的位置, 取決於品種和環境溫度。 (看影片)

我們一路看到不少trigger plant, 大部分都是一支一支講求自我空間, 突然看到一大叢抱團, 彷彿千百隻紫色蝴蝶疊在一起, 真是驚人的美麗

今天前段步道大部分是蓋得很好, 而且維護的也很好的木板棧道, 走起來非常輕鬆, 不用注意腳下的路況, 可以全心東張西望+拍照

我覺得值得一說的是, 只要是木棧道, 全都包上一層鐵絲網, 應該多少有保護木板, 延長壽命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它的防滑作用很好, 我們雨天走在上面非常OK

進入雨林(塔斯馬尼亞島是屬溫帶雨林), 很快就看到一個小瀑布, 這裡是補水點, 雖然我的水瓶裡還有水, 不過我還是跑去裝了一些來喝喝看…, 嗯~不錯喝耶!

在這個取水點, 嚮導教我們認3種樹, 結果… 我只記得落葉山毛櫸

落葉山毛櫸Deciduous Beech (Fagus),是只生長在塔斯馬尼亞的古老樹種,而且是這裡唯一的冬季落葉本土樹種。因為它低矮扭曲的樹枝常會絆倒叢林徒步者,被暱稱為”tanglefoot纏足”。

比起台灣的山毛櫸, 它的葉子小巧又秀氣, 在秋天一樣會變色, 大部分轉成黃色, 有時會變成鮮紅色, 樹高只有兩公尺或更小,也因為扭曲的枝幹。

不過不像鈕扣草在火災之後可以再復生, 落葉山毛櫸非常怕火, 以前數量很多, 但現在只出現在長期未發生火災的地區

好像還有一個Myrtle Beech桃金孃山毛櫸, 我對這個就只能投降, 實在不會認
(因為它通常很高, 我看不到葉子, 其實就算看的到, 我也不見得會認)

預告: 我們後來有找到從它的樹幹上長出來的很特殊的菌菇, 叫做桃金孃橙或山毛櫸橙Cyttaria gunnii, 真的是超有趣

今天的天氣好, 雲也很搶鏡頭
1月中下旬, 雖然是夏季, 但搖籃山地區平均溫度就16度左右, 早晚大約低到10度, 中午最多就20度出頭

突然發現我們走到了湖邊, 湖邊有個船棚, 但沒注意是否有船
這是火山口湖Crater lake, 不過它跟火山一點關係都沒有, 而是一個典型的冰斗湖, 由冰川的雪和冰挖出一個火山口般的凹陷而形成

ps. 那個黃黃的湖水實在不像一般冰川水的顏色, 後來發現沿路的溪流也很多都是黃水, 本來以為是礦物質的影響, 後來問了嚮導, 他說這是因為tea tree分解後的油脂被雨水洗到溪流湖泊裡… 出乎意料的答案啊~~

過了火山口湖Crater lake, 就準備進入overland track最陡峭的路段

爬上來了… 好像還好啊~ 沒有官網說的那麼難啊! (後來發現這才第一段, 還沒到頂)

山崖邊可以眺望到兩個相鄰的湖泊, 右邊的大湖雖然沒能看到全貌, 它是Dove Lake鴿子湖

一轉身看到接下來要走的路, 果然是一路扶搖直上青天… 好吧! 靠么的部分在這裡

走過台灣一堆號稱哭坡, 好漢坡的山道… 這種真的還好

隊友幫忙紀錄每個人爬上來的一刻, 看到我還能笑得出來, 就知道這段路OK的啦!
… ps. 這裡也還不是最高點

下面是剛剛經過的火山口湖Crater lake, 從上面鳥瞰才發現它頗大

拉一張全景, 我們從湖邊上來到第一段高地, 沿著步道再爬階梯到現在的位置

接下來這段才是嚮導們口中最陡的一段路, 可以看到跨距雖大, 但有設置鐵鍊輔助, 不過這段爬坡不長, 一鼓作氣就上去啦!

又到了另一個平台… 每次都以為到頂, 總算只剩最後一段爬坡, 上去就到最高的稜線啦!

往下可以看到不少人停留在下面的展望處, 應該都是一日健行的觀光客

* 只要進入國家公園, 就都要申請通行證(要付費), 也要到遊客心登記, 詳見官網

爬坡之前先去看一下另一邊的展望, 果然角度更高, 可以看到更多的Dove Lake鴿子湖

鏡頭拉近, 可以看到湖邊的停車場 & 一部分的環湖步道
Dove Lake Circuit 繞一圈(6km)約2-3小時, 途中可欣賞搖籃山的風采, 也可以只走一小段, 很適合時間不多或不想太辛苦的遊客, 所以是最受歡迎的步道之一

最後一段爬坡, 看指標到Marions馬里昂觀景台只要10分鐘… let’s go!

路邊那一根是指示出步道的位置, 冬天積雪的話, 就要靠它判斷路在哪邊

Marions馬里昂觀景台到啦! 這裡海拔超過 1200m, 是本日最高點, 也是整段overland track 最高點
我們從出發到這裡正好差不多2小時, 已經是下午2點, 據說今天要走7小時, 所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大家一下背包的第一件事… 吃便當啦! 超餓的!

出發前嚮導就警告我們會有很大機率碰到蛇, 沒想到我一上來就有一條蛇游過我的腳邊… 我是不怕蛇啦, 可惜牠跑超快, 我只來的急喊了一聲snake, 牠就竄進石頭縫裡不見影了

馬里昂觀景台的視野真的是無敵讚, 不僅鴿子湖全都露, 最狂的是旁邊的搖籃山也露臉一起入鏡, 加上天氣好, 真的是開心到嘴角一直往上翹

Cradle Mt搖籃山海拔1,545 公尺,是塔斯馬尼亞第六高山。
側邊像是獨立山峰的小角峰 Little Horn(1,355 m)也是搖籃山的一部份。

圖片來源: Welcome_to_Cradle_-_English.pdf

我在這張地圖上圈出今天經過的幾個小屋, 先從右邊的瓦爾德海姆木屋 (Waldheim Chalet)開始, 經過火山口湖的木船小屋, 然後順著山脊的紅色虛線爬到高點的馬里昂觀景台, 等一下要往第3個黃圈 “Kitchen Hut廚房小屋”前進

馬里昂觀景台往Kitchen Hut廚房小屋的步道又變成好走的木棧道跟石子路交錯, 最棒的是搖籃山一直在一旁陪著我們

路旁發現很優雅的小花, 用google智慧鏡頭查, 它告訴我是捕蠅草的花… 真的嗎?

遠處突然出現一個怪異的山頭, 它是Barn Bluff(直翻的話是”像穀倉的斷崖”), 塔斯馬尼亞的第四高峰, 海拔有1559公尺,比搖籃山還高出了14公尺。

Barn Bluff 長的真的很有特色, 被我們一位姐戲稱為乳頭山… 嗯~~ 真的… 很像!

步道旁有大大小小的看天池, 意外撿到一個搖籃山的倒影

我們的年輕嚮導小鮮肉, 帶著隊伍中的幾位健腳直接衝到不見人影… 我追了老半天, 終於在遙遠的前方看到人影 (人家是停下來等隊伍, 不然我不可能追上)

哇~~~ 兩座山一同時入鏡了, 搖籃山(1545 m) / Barn Bluff (1559 m),
有步道可以上搖籃山 & Barn Bluff 的山頂 , 但都不在這次計畫中, 這樣遠觀我覺得挺好, 很棒!

搖籃山以前被稱為“Ribbed Rock肋骨岩”, 1827年被第一位探勘的人改成現在的名字。

ps. 我以為是裝嬰兒的搖籃, 結果看資料說是主峰和小角峰之間的傾斜輪廓很像用來掏沙金的Gold Cradle (看影片) , 看不出來哪裡像啊

做成像圓環一樣的三岔路口, 我們的方向很明確, 但那3個男生像是有點搞不清楚要往哪邊去, 對著兩邊猶豫

遠遠看到路邊有一間小屋… 廁所時間, 衝!

緊急煞車… 差點嚇跑這個小傢伙, 它應該是石龍子吧? 台灣看到的顏色都很鮮豔, 沒看過黑的這麼勻稱的石龍子, 仔細看, 側邊隱隱可以看到一條淡淡的金線

Kitchen Hut廚房小屋, 外牆掛了個誰也拿不到的鐵鏟, 我們討論半天, 想說這是當作裝飾…
看介紹我才發現上層還有個門, 為了在積雪很深時可以進入, 所以那個鏟子是給在雪深的時候用, 很酷…

看到很多人把背包留在這裡, 後來發現原來這邊有條路可以登上搖籃山(1,545米)的山頂, 來回大概需要 2-3 個小時, 我們的時間實在不允許

小屋裡面當然沒有廚房, 也不知道這名字怎麼來的, 現在僅供緊急避難之用

木板上都是遊客的簽名留言, 不管古今中外, 遊客的惡癖果然都一樣

遠遠看以為是滿樹的紅花, 沒想到是新生的葉子

這個也是遠看像花, 近看… 種子? 那個葉子還鑲了紅邊耶! 真的是超漂亮

拍到這張, 那個種子(?) 像是從那根細細的管子中長出來, 好神奇啊~

這株全都是紅色的管管, 種子都還沒有出現, 但葉子卻變成橘色了… 這是已經進入秋天模式?

別棵新生的葉子都沒變色, 不知道這兩個是甚麼狀況? 而且深咖啡色比較像是要死亡的預兆…

領隊說2月下旬那一團通常就沒有這麼多種花可看, 真的超慶幸我報了1月的團, 一路拍花真的很有趣

嚮導特別跟我們介紹地墊植物Cushion Plants
地墊植物不是單一種植物,而是由不同植物緊密排列在一起組成的群落,所有植物都以相同的速度生長,以相互保護免受風吹和寒冷。

墊狀植物在維護高山景觀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其他植物的根部提供絕緣,並為其他植物發芽提供庇護。

本來嚮導講Cushion Plants的時候, 我以為就是台灣常看到的那類苔癬植物, 沒想到完全超出我的想像, 這些地墊植物是會開花結果的耶~~

這一區的地墊植物更多元, 本來以為這些小白花跟紅果是之前看到那些樹上掉落的, 結果這全都是地上這些不起眼的植物長出來的

ps. 那個毛毛的白色小花長的好像蛇根草的迷你版

因為這些美麗的地墊植物, 所以我們後來走步道都特別小心, 深怕把人家給踩壞, 因為它們生長非常緩慢且互相依存, 一旦被破壞, 可能要花數十年的時間才長得回來

我跟前輩兩人蹲在地上拍照拍的不亦樂乎, 然後眼尖的她又發現”新大陸”

sundews 茅膏菜, 也就是毛氈苔, 天啊~~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毛氈苔, 沒想到超~級~小! … 我一開始以為是枯葉, 就算前輩指出來, 我也沒有看出來, 後來是拍照後放大看, 終於看到那枯葉上佈滿了頂著小水珠的纖毛

我的相機沒有微距, 只能拍”大景”再回來裁切, 完全沒法構圖, 只能求有拍到拍清楚

其實我們一路走來就對這個誇張的捲捲頭植物給吸引, 它叫pandani, 沒有中文名稱, 直接音譯”潘達尼”

它是世界上最高的石楠植物,也是塔斯馬尼亞特有植物的典型代表。潘達尼樹僅生長於塔斯馬尼亞的高山地區和潮濕的森林山脈,其大小範圍從小灌木到 12 公尺高的喬木。其堅硬的鋸齒狀葉子可長達 1 公尺。

看到枯葉直接垂下變樹裙, 讓我馬上聯想到臺灣桫欏, 但其實兩種植物完全沒關係, 潘達尼的老葉子永遠不會脫落, 所以會累積成相當厚重的”裙子”

潘達尼的葉子又厚又硬, 邊緣還有鋸齒, 可以長到一公尺長。驚人的是它的花, 真的是用盡全力滿開的感覺

旁邊這座岩石山, 我後知後覺的發現它就是搖籃山, 近看好特別, 看起來像是一根一根的玄武岩組成的, 這種山要怎麼爬啊?!

側看搖籃山… 原住民不算, 首​​次登頂的歐洲人是在 1831年

搖籃山山頂 (Cradle Mt. Summit) 登頂步道 : 單攻的路線從鴿子湖停車場出發,往返7小時,12.5公里,爬升886公尺。難度: 4級,會經過非常崎嶇的路段,有一些陡峭的路段需要良好的攀岩技巧。

這是桉樹林, 也就是尤加利樹, 跟我以前看到的尤加利感覺差好多, 樹葉非常稀疏, 而且樹幹白慘慘的, 有點像台灣的白木林的感覺

塔斯馬尼亞的尤加利代表是藍桉blue gum,樹高可達 60 米,樹幹上部和樹枝是光滑的白色樹皮,它的重要性在於它是瀕臨滅絕的雨燕鸚鵡的重要棲息地,這種鸚鵡從澳大利亞南部地區遷徙,以開花的藍桉為食,並在老樹洞中築巢。

塔斯馬尼亞的尤加利樹不少, 但… 這裡沒有無尾熊! 沒有無尾熊! 沒有無尾熊!

某種菊科? 黃色明顯是同一種花, 差別就是含苞, 半開 & 全開, 白色的好像也是同一家族的表親之類

看到這個花,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長的有點像那種冷盤會出現的小章魚, 哈哈!

台灣有玉山小米草, 沒想到塔斯馬尼亞也有小米草
Eyebright, Euphrasia striata,俗稱“閃亮的條紋小米草”,是塔斯馬尼亞的一種特有種,是玄參科的成員。花瓣上獨特的紫色條紋是該物種的特徵,其名字由此而來。

我們明明都已經走過搖籃山腳下, 但Barn Bluff還是看起來好遙遠

Barn Bluff Summit 登頂步道 : 單攻的路線從鴿子湖停車場出發,往返27.5公里,需要一整天的時間,爬升1125公尺。難度: 4/5級,跟搖籃山一樣會需要良好的攀岩技巧。

這也是茶樹tea tree, 但不像步道前面長得比較高, 或許是海拔比較高比較冷, 這一帶的茶樹都矮矮的像灌木叢, 但那個花盛開的情況真是太嚇人… 或許把長高的力氣都拿來開花了

Richea scoparia, Scoparia 是塔斯馬尼亞特有的植物。它的名字指的就是這樣直立濃密的生長習性,常被稱為蜂蜜灌木或簡稱Scoparia。
這一大密密的一大叢看起來很有殺氣, 像是舉著狼牙棒的士兵, 它的花看起來好暗沉, 不是很討喜…不知道是還沒開, 還是差不多掉光了

後來有遇到沒有那麼密集的花叢, 就可以看得比較清楚, 左邊那一串像是種子都熟了爆開了, 感覺它一個人先偷跑, 所以別人還在開花, 它已經結束了…
花的顏色據說有橙色、黃色、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花期1月至3月。

發現奇怪的球狀物, 嚮導說這是緊急避難小屋, 平常不提供住宿

單攻路程很遙遠, 但若是趁著走overland track”順便”去登頂, 就會方便很多, 根據官網的資料
* 搖籃山山頂 (1545 m) – 2 公里,從步道岔路往返需 2-3 小時。
* Barn Bluff (1559 m) – 7 公里,從步道岔路往返需 3-4 小時

突然走進pandani潘達尼樹林裡, 這裡的葉子全都直直的, 不像前面看到是Q毛, 一開始我們以為是相近的兩種植物, 嚮導說是因為樹齡不一樣, 但我們覺得不是, 後來前輩推測應該是跟水分濕度有關, 旱地上的是捲葉, 這個樹林裡比較潮濕, 葉子就舒展開來…

隊友拍的照片, 可以看到路旁pandani的葉子被整個切掉, 這是有人維護步道的證明, 因為pandani的葉子邊緣有鋸齒, 會割傷經過的人, 所以就被一刀切啦!

看到官方小屋的指標, 我們的小屋應該也不遠了

這是官方第一天的住宿點瀑布谷小屋waterfall valley hut, 我們沒有登記要住宿, 人又多, 不好進去參觀

看網路上照片(按我), 就是多人一間, 上下舖, 有公共空間, 沒有廚房, 吃飯就自己簡單炊煮, 不少人喜歡自己搭帳篷, 比較有隱私, 也不會被其他人干擾

還是可以借上一下廁所還是可以的… 看到人家的廁所真是乾淨, 又沒有異味, 好羨慕
(領隊有說是因為人數不多, 且這裡涼爽乾燥, 所以比較容易維持)

ps. 因為同時要給搭帳棚的人使用, 它們的公共廁所都蓋在另外的地方, 而不是在小屋裡面, 通常要走個2-3分鐘, 這跟台灣山屋一樣

往下一個山屋要3hrs, 這是說第2天的行程只有3小時? 會不會太輕鬆啊, 今天我們從中午走到現在已經6.5小時了, 差距太大了吧~

周邊一望無際, 到底我們的山屋藏在哪裡啊?

Hibbertia procumbens, Spreading guinea flower
這個名字google翻出來的是平臥夏伯氏菌(?), 俗稱”傳播幾內亞花” ???… Orz

它是澳洲東南部的特有種, 通常是匍匐在地, 形成墊狀的一種灌木, 照片可能看不太出來, 不過這些黃花真的就像從地上蹦出來

Boronia citriodora, Lemon-scented Boronia, or Lemon Thyme 早期島民就直接叫檸檬植物,顧名思義它的葉子輕捻一下就有檸檬草的味道,是塔斯馬尼亞島特有的木本灌木。

這種白色~粉色小花也是大片出現在步道邊, 一開始我以為是茶樹花, 仔細看才發現不一樣

我以為是沒拍過的花, 結果這是檸檬植物…的花苞, 誰想到花苞打開後的顏色差這麼多, 而且它的葉緣有紅邊, 明明就有不一樣啊~~

這花看起來也不太一樣, 但它也是檸檬植物, 不覺得它連葉子都不太一樣嗎?

這個也是… 我真的以為拍到的都是不同的花, 搞半天全是自家人

一路被各種大部隊的花朵衝擊, 偶爾發現一朵孤拎拎的小花, 都會覺得特別稀奇… 但這樣真的很難知道它是誰, 就純欣賞吧!

這個樹幹像是油畫的調色盤, 超美! 這也是尤加利樹, 前面尤加利樹林的色彩就沒這麼明顯

尤加利是Eucalyptus的音譯,它就是桉樹,也被稱為Gum trees膠樹,是因為樹皮破裂處會滲出大量汁液。全世界有七百多種品種,差不多都生長在澳洲。

尤加利樹上脫落的樹皮是其最迷人的特徵之一。因為快速生長,老樹皮就會剝落,它通常會在樹幹上形成色彩繽紛的斑塊和有趣的圖案。不過脫落的樹皮高度易燃, 一旦發生森林大火, 就很容易引火上樹

嗚嗚嗚… 終於踏上通往私人小屋的秘徑, 嚮導說再走10-15分, 我真的覺得這段路走到天長地久, 我累了!

這個植物的花都掉光了, 只留下滿樹的種子, 不過在夕陽餘暉中, 這些毛茸茸的果核看起來好可愛

7:15PM 終於到達今晚住宿的小屋Barn Bluff Hut, 終於鬆了一口氣, 可是我找不到大門進去啊~~! (在背面)

橘線是今天走的路徑(突出紅線是官網GPS建議從鴿子湖出發 & Barn Bluff登頂的side track), 今天走了13公里, 花了7個多小時, 有操到, 不過領隊說第一天最累, 後面路程都短很多

我自己是覺得13K還好, 主要是今天大清早就起床, 直到中午才開走, 然後又一路很興奮, 到山屋後整個放鬆就果然有覺得累, 還好沖個熱水澡, 又吃了點心, 馬上又補血啦!

在我們到達小屋之前, 有一位嚮導就會先離我們而去, 他要先來小屋開門, 打開暖氣生好爐火, 準備點心 & 準備晚餐, 所以等我們一到的時候, 餐桌上都會有點心等著我們享用
* 這5天小屋只有第4天的屋型不一樣, 其他4天的小屋格局全都長的一樣, 只是左右邊會變來變去
* 我直到第3天才發現火爐的火是假的…
* 吃晚餐前規定所有人都必須洗完澡, 洗澡限定4分鐘, 為了省水, 不建議洗衣服, 但可以趁洗澡時一起洗, 大家到第3天就都練就4分鐘洗人洗衣的本事
* 第一天晚餐是鮭魚排藜麥飯, 這整塊的肉只今天有…
* 據嚮導說他們所有的食物全都有製作規範, 該加多少料, 該烤多久都有一本詳細的食譜把工序寫得非常清楚, 只要照做就不會出錯,
* 領隊說他來過3次, 每次都是一樣的食譜… 不過不同人還是會做出不一樣的味道, 這點我深表同意, 也很慶幸我們的兩位嚮導都是會做飯的好男人, 6天的食物都好好吃
* 每天6瓶葡萄酒(每間備的酒品種產地不太一樣), 今天我們解決了5瓶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