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松仔嶺古道+焿子寮(牡丹)古道+石笋古道O行
7月向來是我最忙的月份之一, 今年更是雪上加霜, 報告多, 會議多, 上課多, 行事曆一片暗黑, 更慘的是今年的夏天超”熱烈”, 完全是直戳我的弱點, 每天燒腦&炸汗一起來, 休假日只想在家吹冷氣喝啤酒當鹹魚, 一步也不想外出, 所以blog也跟著放空… 汗!
廢了一個月還是有點警覺這樣軟爛很不該, 正好朋友貼了部影片到群組, 是一位網紅山友介紹雙溪牡丹車站附近的石笋古道, 重點是他提到這邊的古道剛剛被山友全部重新整理過一遍, 變得非常友善, 所以我馬上跟朋友休揪來去
先來說文解字一下 : 笋的發音=「筍」, 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釋義,指的是竹類地下莖所生的嫩芽,可食… 沒錯! 笋的音義都=「筍」, 就是我們平常吃的竹筍
( ps. 所有”筍”字輩的蔬菜全都是我的心頭好)
這是我從網路上下載的GPS地圖, 我們今天打算從牡丹車站開走, 串接松仔嶺古道+焿子寮(牡丹)古道+石笋古道, 順路拿下焿子寮山, 石笋公/石笋媽, &石笋山4個山頭…
這樣一圈大約是8K, 網路上從4小時到6小時都有人走, 今天天氣太熱, 我們的狀況有點難估, 不過應該…大約… 不需要到6小時吧~~
(回程時補拍) 決定繞圈的地方到了… 這次決定給它右去左回, 所以會是逆時針繞圈
我們今天只有遇到一組人跟我們一樣逆時針繞, 其他6-7組人都是順時針走, 而且都是2-3人或甚至1人獨行, 對比人來人往的陽明山/四獸山, 這裡真的是超清幽, 太棒了
我們從牡丹車站開走沒多久, 就有位大哥過來聊天, 他要一路走到瑞芳, 這計畫對我們太瘋狂, 還是堅持我們小而美的繞圈計畫, 但也因為顧聊天, 結果前段都沒拍照…
到協天宮之前都是壓馬路, 松仔嶺古道入口就在協天宮旁, 進入古道後就直接變土路, 這邊古道四通八達, 加上以前有部落在這邊, 所以有很多小徑, 一路上岔路非常多, 建議務必要下載離線地圖參考
遇見第一間民宅, 石笋10號, 這間石頭厝很明顯修過, 而且周邊整理得很好, 看得出是有人在維護, 但門口用竹竿架起, 猜想應該沒有人住這裡了
屋前有一棵很大的穗花棋盤腳 (又名水茄苳), 地上滿是落花, 可惜這花是晚上開的, 看不到滿樹開花
(以前在別的地方看過一次, 真的很美, 可惜晚上光線不夠, 沒法拍照)
旁邊的樹有個好大的果實, ㄟ … 是柚子耶! 再仔細看, 上面還有好多顆, 看來中秋的時候就可以豐收了
(對焦跑到上去了, 可惜, 被我拍糊了)
路徑上上下下, 高高低低, 產業水泥道路, 土路 & 石階輪流出現, 走起來沒啥難度, 就是那個熱… 很夭壽
在路旁發現一隻紅蜻蜓, 不知是不是也被熱昏, 它就這樣巴在樹枝上動也不動, 連被我們近距離騷擾很久 (對不到焦啊~~), 也只是飛走小繞一圈又馬上回來巴著, 姿勢位置都沒變…
來到岔路, 原本應該要繼續往焿子寮古道, 但另一邊有一顆基石, 看標示走50公尺就到… 那就來去撿一撿!
果然走沒多久就在路邊發現目標 — 鑛務課#861號基石, 標高115公尺
(字跡斑駁到不行的舊標, 勉強可以看出寫的是”石笋尖東南峰”)
拍完照片讓位給朋友拍, 熊熊發現地上竟然有粉筆標的箭頭… 剛剛一心找基石, 竟然兩人都有視而不見, 忍不住笑出來, 這到底誰畫的啊?! 很明確地叫人撿完基石就回頭走
ps. 我猜… 有可能是之前整理古道的山友夫婦畫給來掛新牌子的藍天隊員看
回到往焿子寮古道的正路, 遠遠又望見民宅
這是石笋24號, 這間看起來是有人住, 春聯還很新, 應該是今年初才貼上的
古道就在屋側的山坡上
從這邊開始, 就是數段的連續陡上, 路徑很好走, 但我跟朋友兩人走到快虛脫, 雖然在林間沒有曬到太陽, 但空氣超沉悶, 熱到兩人拼命搧扇子, 但汗濕衣襟已不足形容我們的狼狽
看健行筆記中山友回饋, 5月來時路徑被草淹沒, 根本找不到路, 後來有山友夫婦不知花了多少的時間力氣, 整段路都給它除草整徑, 看看這個完成度, 實在是要獻上衷心的崇拜與滿滿的敬意, 我們也趁著熱度趕快來蹭一回, 免得之後又草長蟲飛, 那就不好走了
來到一個有點混亂的叉路口, 看那新舊標示, 滿滿的目標地, 舊版的還畫了地圖, 看得我眼花頭暈… 懶的研究東南西北, 決定無腦的跟著GPS的路線, 走焿子寮山的方向就對了
從剛剛的岔路口上稜線, 幾分鐘就走到了焿子寮西南峰… 這邊也有顆基石, 鑛務課#860, 標高312公尺… 比山下那(疑似)石笋尖東南峰的高度有水準多了
ㄟ… 終於! 在稜線上有微微的風, 有得救的感覺
就在基石對側, 注意到路徑凹陷一塊, 走過去一看, 山坡下面竟然有個大坑洞, 朋友猜是排水管道, 總之我們兩人都沒好奇心也沒那興趣去鑽洞
準備要離開時, 我才看見旁邊的樹上有釘了一張牌子, 寫的是”礦坑通風口”
… 所以這直通礦坑? 會不會有哪個倒楣蛋(動物?)鑽個洞然後就直接摔落…
通過西南峰, 接下來就是焿子寮山本人…
我們哧夯哧夯的上爬來時, 陸續碰到2位山友從對向過來, 我真是驚到, 我們走了差不多1/3吧, 可是對方已經快走完了, 這才10點多, 他們是多早就開走啊~~
ps. 我的第一反應是他們透早就開走, 沒反應過來人家可能速度爆表, 回家的火車上, 朋友發現有山友po了今天的GPS, 結果那人只花了3小時就走完, 驚!
焿子寮山離西南峰不到5分鐘路程, 這裡同樣有一顆鑛務課基石, 編號是408號, 海拔約315M
下一個目標 : 石笋公 & 石笋媽
在那之前, 我們需要先休息一會兒, 補水補熱量補鹽分…
真心覺得好累啊~~ 不到1個月的糜爛生活, 體力果然馬上就往下掉
ps. 朋友身後的路雖然掛滿登山條, 但那不是我們要走的路, 我們要在這邊脫離焿子寮古道, 轉往石笋公媽古道來去撿山頭
下切, 過溪… 連續一陣沒啥下雨, 溪水少的可憐, 雖然免去我們濕鞋的可能, 但也享受不到一點解暑的水氣
出現一段駁坎, 附近應該有住家
出現大片的竹林, 附近肯定有住人
哎呀… 果然… 古厝圍牆出現! 真的是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我非常喜歡這種人字牆的砌法, 而且這一整面實在砌的太漂亮了
殘破的圍牆內當然甚麼也沒有, 不過在姑婆芋的包圍中, 我們發現尚完好的灶爐
離開古厝馬上遭遇到一處急陡下, 這裡如果沒有架輔助繩會不好走, 有繩子真的幫了大忙
連續兩段的急陡下, 中途瞄到石頭上竟然也畫了箭頭, 這是怕人家看到那個急陡不肯相信是正路嗎?
突然出現怪東西, 這是舊的松木電線桿上面的礙子, 以前看到的大部分是白色, 這個還是朋友先喊出來, 不然我還茫然中
剛剛是急降, 現在馬上就用陡上補回來…
又下… 就這樣上上下下的
眼前的樹幹上竟然有隻蟬, 很少看到待在這麼低處, 而且它動也不動, 也沒叫, 不知是熱暈了還是已經往生…
夭壽… 這段爬坡有點狠, 前面已經爬了一段, 沒想到眼前的更銷魂
MD, 又熱又累, 朋友已經海放我好一大段
終於上到頂了, 兩人都鬆了老大一口氣, 這邊是石筍公與石筍媽中間的稜線鞍部, 徐徐微風吹來太爽快, 兩人決定在這邊呷中島休息久一點
(在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中, “吃午餐”寫成”食晝”… 嗯~ 我還是用音譯字好了)
吃到一半, 兩位男生從另一側翻過大石過來, 他們走跟我們相反的路線, 剛撿完石笋媽要去爬石笋公, 讓他們先行, 我們繼續吃…
吃飽換我們來去, 朋友建議丟包, 實在太有先見之明了, 因為上石笋公的路徑非常陡又超窄, 若是背著包會更不好走
這段路是很鬆的沙土, 上面又鋪滿了很細的枯枝枯葉, 所以走起來有點路面滑動的感覺, 上坡勉強, 下來的時候會覺得更難走
朋友幫拍了我下石笋公時的樣子… 前面路基都快沒了, 只剩鬆散的樹根可踩, 旁邊就是懸崖, 恐怖壓力加成
出了樹林就到啦… 石笋公就是很大塊的岩石山, 標高300公尺
我們後來碰到以前住在這附近的居民, 據他們說石頭另一側也有路可以下去, 但比我們上來的更陡… 謝謝再連絡!
朋友幫忙拍的不看鏡頭裝B照… 走完才發現今天的路線只有這裡有展望
搞定石笋公, 撿回我們的包, 繼續來去石笋媽
我們後知後覺的發現… 原來我們休息丟包的地方就正好背靠石笋媽, 所以翻上大石…
馬上就看到石笋媽的牌子了, 相較之下, 石笋媽真的是比石笋公好走太多
離開石笋媽… 沒意外也是陡下
在一片雜亂的樹林之中總覺得有什麼很不協調, 仔細看才發現有兩個很細的水泥門框隱身在裡面
陸續發現更多的石造老宅, 我一直很好奇, 住在這樣深山林裡的居民到底是以什麼維生, 附近不像有能種植作物的地方, 牡丹附近有礦場, 但離這裡有點遠, 若說是交通要衝形成的聚落又不太像
ps. 這間石頭的外牆很完整, 可以清楚看到它的砌法, 很有趣, 在門窗周邊是丁字, 中間變成人字, 我查了一下, 原來這寓意著人丁興旺
又ps. 人字砌最為耗時耗工, 所以通常都是有錢人或大戶人家才會採用
地上還堆了好些個玻璃瓶… 但這些瓶子的造型看起來沒有很老, 就… 放在這邊增添某種”風情”?
在古厝我們遇到幾位大哥, 本以為是山友, 結果原來他們是老厝邊, 附近幾間古厝是他們的老家, 趁著假日來稍作整理, 順便割點竹筍回家 (就是他們告訴我們石笋公的另一條路)
原本他們要帶我們切近路回牡丹車站, 不過被我們婉拒了, 我們的圈還沒繞完啊~~
石板橋… 我一直看橋上那幾根石柱很礙眼, 後來想到… 這該不會是以前欄杆的柱石吧…
水都快乾了的石笋溪
這段古道竟然還擺了霸氣的大塊邊石, 等級立刻拔高
ps. 回來查了地圖, 這段算是石笋公媽古道北路
我們從這段石階上下來, 但還在上面, 兩人就已經被驚掉下巴…
這什麼樹啊!! 樹幹主枝通身雪白又滿是瘢痕, 我們東摸西摸又繞著研究半天, 看著旁邊脫落的樹皮, 我們倆最後猜是九芎, 只是我們從來沒看過這種脫光光又白泡泡的九芎啊, 也不知道對不對
這間古厝的外牆超大氣
L型的大宅在舊時是很少見的
我們在長邊的最後找到廚房&灶台, 比較特別的是灶台前面還特別用水泥圈了起來… 我爸媽兩邊以前的老家都沒有這種設計… 是有甚麼特別作用嗎? 墊腳? 為了安全? 方便清理灶灰?
ps. 旁邊那個半埋的甕超有感…
屋旁有階梯往上…
又是另一間古厝, 剛剛遇到的一位大哥好像說這間35號就是他爸爸住的
這間的外牆就是單一的勾丁砌, 然後我發現我專找人家的灶台拍照… 哈哈!
竹林後方又出現一間古厝 … 網路上看到在日治時期的石笋庄約有60幾戶近400位居民, 現在大約只剩山下幾戶, 山上的很早也就都全部搬離了
這間古厝的大門最特別, 前面看到的門, 都是用石板或是泥作弄個大門框, 然後再用石頭沿著門框砌起來, 只有這個是直接用勾丁砌把門做出來, , 而且它的切面又直又平整, 值得用瓶酒敬一下
我們要在這邊離開石笋公媽古道, 轉道石笋古道, 往石笋尖&牡丹車站的方向
ps. 我跟朋友之前有走過從牡丹車站出發, 經燦光寮古道+楊廷理古道, 最後從澳底出來的行程 (屬淡蘭北路) (按我看文), 在這邊又看到一堆往燦光寮的指標, 就忍不住勾起回憶, 不過這次就…敬而遠之啦!
我們要走左邊往下…
這段石階的石頭大小形狀都非常整齊, 這樣的手作步道真的很漂亮
一路下到溪邊
有幾位山友在這邊野餐, 我簡單的用溪水擦了一下頭臉&手臂, 稍稍降一下溫, 但效果只有一下下, 馬上就又被悶熱的高溫給環繞
路中間出現巨大的山蘇
ps. 台灣山蘇花品種多,原生的蕨類多達675種,三種主要原生種包括 : 南洋巢蕨(南洋山蘇花)、台灣山蘇花和山蘇花… 我根本搞不清楚, 反正都叫山蘇就對了
又一間古厝… 這好像是那幾位大哥之中一位的家… 是說看到自己從小長大的家變成這樣, 真的是會感傷
本來以為重點都走完, 忘記還有顆山頭要撿 — 石笋尖, 然後就又開始無情的上坡
爬了一整個早上, 下午的爬坡路倍覺辛苦
到了緩坡區… 得救了!
到達往石笋尖的叉路, 我們決定在這裡先休一下, 再度補了點熱量&水分
最後的一段攻頂路, 按照牌子上寫的, 只剩下約5分鐘的路, 看起來很平坦也不陡, 但是我還是提議 : 丟包上吧?! 然後… 我們就真的丟包了!
雖然背包不重, 但沒有背包真的輕鬆好多, 我們非常”迅速”的直奔山頂… 啥?! 比石笋公媽還低, 這樣山頂真的不用換人當嗎?
下山後撿回背包, 終於結束今天所有操人的部分, 剩下就是回到車站
今天4顆山頭只有石笋公有展望, 最後在下山途中又撿到這一小小的空景
快樂的下山路… 雖然依舊悶熱, 但腳步都輕快了許多
出山徑啦… 開始踢馬路!
已經又累又熱昏頭的我們, 走到路口突然不確定回車站的方向, 只好又拿出手機來對地圖…
回到車站後發現火車還要等40-50分鐘, 馬上跑去老街找冰吃, 還好有間小吃店兼賣冰, 爽爽的嗑完一碗仙草冰 (+黑糖水+冰塊), 終於覺得退燒啦…
今天連帶休息我們總共花了4小時45分… 應該是還算可以的速度吧, 雖然比起那個3小時的很慢, 但我們就是正常人而已, 收工! 回家啦!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