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競技場, 羅馬廣場, 周邊亂走
圖片來源: wikimapia
從梵諦岡回旅館修整一下, 下午3點再度出門, 但壓馬路逛廢墟的班底只剩2人, 另一位躺在旅館哼哼唧唧…..預定攻克的目標: 羅馬競技場Roman Colosseum, & 羅馬廣場Foro Romano / 帕拉提諾之丘 Palatino, 最後再加個真理之口La Bocca della Verità/the Mouth of Truth 作ending
羅馬競技場 Colosseum又名Amphitheatrum Flavium(弗萊文圓形劇場),一般翻為: 羅馬(圓形)競技場、羅馬斗獸場、羅馬大角斗場…..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劇場。
這次我們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買三合一聯票 = 羅馬競技場Colosseum & 古羅馬廣場Foro Romano + 帕拉提諾之丘 Palatino , 這票2天有效, 但參觀過的地方就不能再進去
(因為古羅馬廣場與帕拉提諾丘是相通的, 所以其實只會刷2處….)
下午2-3點的排隊人龍…..比起聖彼得大教堂真是小巫見大巫, 我們大約排了半個多小時就買到票了, 其實也可以去旁邊的議事廣場買聯票, 只是我們實在不想走過去又走回來, 雖然那邊買票不怎麼需要等…..總而言之一個”懶”字…..
ps. 要參觀競技場下層迷宮似的通道, 和當年把動物和角鬥士從牢籠運送到競技場的機械裝置, 必須先預約導覽團。
這張照片是1998年來的時候拍的…..感覺羅馬競技場變”新”啦!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冬天遊客比較少, 以前來的時候就這小貓兩三隻)
看到一篇報導, 原本外牆是象牙白色的羅馬競技場, 因汽車排放的廢氣而染黑, 所以義大利官方向民間募款拯救歷史遺跡, 據說某精品名牌出資3,300萬美元(2,500萬歐元,折合台幣10億)整修羅馬競技場……(from: 時尚業拯救古蹟)
Colosseum的名稱來源「Colossus」就是巨大的意思。據說附近原立有羅馬皇帝 暴君尼祿(Nero)的巨像Colosseo,因而得名。
西元72年,維斯帕先(Vespasian)皇帝下令在尼祿的金宮的遺址上建造Colosseum競技場,在西元80年其兒子提圖斯(Titus)在位期間,建成這座古羅馬文明象徵的標誌性建築。
競技場以混凝土、泥炭和磚塊築成,外觀為正圓形。內部為規模極大的橢圓形,長徑189米、短徑156米、周長527米、最高的外牆高48米,占地面積約2.4萬平方米,估計可容納人數5萬~8萬人。(WIKI)
建築分為4大層,三樓以下皆屬拱門式建築,每層看臺各有80個拱形門洞,四樓則是有著許多小窗的牆壁。在拱門與拱門之間有裝飾性的半璧柱,其中的柱式,由低樓層往上的依序是:多利克式、愛奧尼克式及柯林斯式三種希臘柱式。
看台設有60排座位,觀眾席位按社會尊卑地位之等級而分為5個區。表演臺最近的底層位置,皆為大理石座椅貴賓區,橢圓形短軸南端為是皇帝專座,專座附近為執政官和貞女祭司的座位,專座對面為元老院議員座位,專座兩端則為羅馬市行政長官座位。第2層為大理石座椅貴族區,第3、4區為木製座椅的富人區和普通公民區,最後一區則是為低層婦女使用用,全部是站席,所以觀眾的座席位愈高,當時社會地位就愈低。
外側的連拱門通往環形走廊,走廊裡有通向各層席位入口處的樓梯,設計周到讓觀眾可迅速進退場,而不會出現壅塞混亂,這種入場的設計即使是今天的大型體育場依然沿用。
競技場的地板是木材,現已損毀,地下有房間,隔間還保存著當時的樣子,尤其是地下的房間,昔日為安置猛獸及格鬥者休息之所,或罪犯之刑場。也有水管和下水道,以提供水上表演,248年就曾這樣將水引入表演區,形成一個湖,表演海戰的場面,來慶祝羅馬建城1000年。
競技場是古羅馬舉行斗獸或奴隸角斗的地方,參加的角鬥士要與一隻牲畜搏鬥直到一方死亡為止,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鬥。直到438年人與人的角斗被禁止,523年人與獸 & 獸與獸的格殺表演才被完全禁止。
神鬼戰士 Gladiator (Trailer) 角斗士 (預告片) 電影中就有還原競技場的樣子與角鬥的過程
西元217-250年間,Colosseum競技場歷經雷擊、地震及大火衝擊而部分毀壞,但很快被修復,西元442年發生強烈地震,476-483年,進行了最後一次大規模修復,西元508年再次遭遇強烈地震,對結構造成了嚴重的損壞,但因羅馬帝國逐漸衰敗,再未對其進行像樣的修復。
1084年,日爾曼人將羅馬城洗劫一空,鬥獸場也從此徹底廢棄。中世紀時,曾被當作碉堡使用。15世紀,教廷為了建造教堂和樞密院,竟然將競技場當成採石場,拆除了部分石料改作他用,使得損壞進一步加劇,後來甚至被用作了臭烘烘的糞肥堆放處。直到西元1749年,羅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難為由,宣佈此處為聖地,並進行保護。
19世紀以三種不同的修復理念進行了三次重要修復, 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競技場主要的模樣, 其實直到現在義大利還在不斷對其進行修復
2013年9月起,義大利當局斥資1850萬歐元(約台幣6.45億),重建19世紀下半葉為了考古工作被挖開的內部地板,專家們考慮使用可移動的地板整修地面,既不影響考古活動,也能在競技場裡定期舉行音樂會等活動。 工程預計在2016年春季完成。
2008年時的競技場內部……以前真的比較破舊(相片老舊也有點加乘影響 ╮(╯_╰)╭ )…..
羅馬競技場在2007年經由全球一億民眾網路票選,成為世界新七大奇景,每年吸引約600萬遊客造訪
斷面…..
一堆人站在競技場的斷面邊上, 就是為了看這個景 (2張照片硬拚的…..)
競技場正對面的是古羅馬廣場Foro Romano, 還有左前方那個”斜坡”, 就是帕拉提諾之丘 Palatino, 二者的入口就在競技場對面的小路往裡走(入口其實有很多處, 下面另有地圖說明)
白色的大拱門的就是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 它正好位於競技場, 古廣場與帕拉提諾之丘 Palatino之間
凱旋門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一世與 Maxentius於312年的米爾維安大橋戰役中大獲全勝而建立, 是羅馬城現存的三座凱旋門中最大的一座, 也是年代最晚的一座。
君士坦丁凱旋門有個很讓人…..的地方, 就是它其實是 “cut” & “paste” 貼起來的, 用補丁or拼貼的概念來形容就很容易理解。也就是說這個凱旋門的表面, 大多數都是使用其他更古老的建築上的”材料”來裝上去的,然後集合成君士坦丁時代的建築。
門上方的浮雕是當時從羅馬其它建築上直接取來的,主要內容為歷代皇帝的生平業績,如安東尼、哈德連等,下面則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戰斗場景。
上面是圓柱底端裝飾的雕刻
為什麼君士坦丁凱旋門的雕刻很多是去搜刮古代建築表面的藝術品來拼湊裝飾….有一說可能是當時的工匠缺乏藝術技術, 也有一種可能是建造的時間過於緊湊…….總之這個凱旋門上面包含了圖拉真、哈德良與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等皇帝在位時代的雕刻, 因此造成這些雕刻缺乏一貫的主題與風格, 但也仍然可以看出早期羅馬藝術的影子
不倫不類的 Gladiator 角斗士們……
(又拿以前拍的照片來充數……)
古羅馬議事廣場(Roman Forum) 又稱古羅馬市集, 它是古羅馬時代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 有羅馬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建築
此區最早原為沼澤地,大約公元前6世紀加以排水整修,成為市場和集會之地; 隨著帝國的繁榮昌盛,比以前更壯觀的紀念物,貴族住宅、商店、神殿和市場開始在廣場上積聚起來;直到2世紀廣場上的建築群才明確界定完成。
3世紀的大火摧毀了廣場,接踵而來的還有地震。5世紀侵略者攻入羅馬,廣場遭到破壞後長期頹損。中世紀時,廣場石塊被大量地劫掠去蓋教堂和宮殿,在建築工人石灰窯裏,珍貴的大理石化為粉末。在肆意掠奪後逐漸轉變成牧牛場,18世紀末才陸續發掘出來,現今出土的遺跡只是一個小角落,還有大半部分仍深埋於土中。
按照地圖來看, 這整區就像一把手槍, 競技場正好是板機, 我們從競技場相對的入口進來, 就直接到了提圖斯凱旋門Arch of Titus(上圖no.14), 這邊我們面臨抉擇, 左邊一條路往上, 另一條路是右邊向下….
我們直覺地先選了往上的路, 想說先苦後甘, 結果不幸的是往上的路是通往帕拉提諾之丘 Palatino……其實若沒有安排下一站, 隨便走都行, 只是我們接下來要去真理之口, 就一定要從尾端帕拉提諾之丘 Palatino的出口出去, 不然就會繞大圈…..
結果就是….我們很悲情的爬上半途到眺望台, 再下去走古廣場(走1/2就沒力折回), 再回Arch of Titus, 這次爬上山丘頂點, 然後逛Palatino(前半圈就沒力) ……
ps. 也不知為啥, 這園內的地圖空有標號卻無說明, 所以當下還真是搞不清這個 “here” 到底是哪裡……
從凱旋門爬上來後, 先是有個可以”平視”競技場的小驚喜…..只是這幾顆樹實在是太礙眼了……
繼續往上, 就到了法爾內塞花園(Farnese Gardens)(就是上面地圖那個標著”you are here”的淺藍圓圈), 這花園建於十六世紀, 是歐洲第一座熱帶植物花園
我們對植物完全沒研究, 結果注意力全被這隻怪鳥給吸引了…..
不認識的路邊的小花, 但卻長得很有特色…..
其實花園不重要, 但絕對要走到花園北端的瞭望台 (這是從廣場的聖火貞女之家往上拍的)
這個眺望台可以一覽整個Roman Forum, 不來絕對會後悔…….我們也是到這裡看到下面的view, 才幡然醒悟到我們選錯邊啦! 重點的遺跡都在下面欸!!!…….
中央有好幾根大圓柱的建築, 就是下面地圖標號no.1的Temple of Faustina and Antonius Pios, 其他建築就請自行對照啦…..
我們無奈的又回到岔路的起點….Arch of Titus 提圖斯凱旋門(義大利文:Arco di Tito),它是現存於羅馬最古老的凱旋門
提圖斯凱旋門 高14.4米,寬13.3米,深6米,興建年份約為公元82年,是提圖斯皇帝駕崩後,由圖密善皇帝所興建的,用以紀念公元70年征服耶路撒冷和鎮壓猶太人的勝利
這座凱旋門也成為1806~1836年建造-完成的法國巴黎凱旋門的藍本
凱旋門內側的雕刻
這個浮雕描繪的是, 侍從官手舉束棒在前開道, 皇帝由勝利之神加冕的情景。
凱旋門內側另一邊的雕刻, 在此描繪的是古羅馬士兵扛著包括7叉燭台在內的戰利品返回羅馬。
這裡所看到的”7個燈座的燭台”稱為 Menora, 是猶太教會的標誌, 原本是猶太教禮儀用品, 中間的支柱代表安息日, 其他六支代表著上帝以6天創造出宇宙萬物。燭台是耶路撒冷聖殿中的聖器, 代表耶路撒冷聖殿的形象 (現在也成為以色列國徽的圖案)。由於這個凱旋門建造的意義及雕刻破壞耶路撒冷的形象和褻瀆聖殿, 直到今天, 許多猶太人都還拒絕從拱門下經過。
自首……其實我真正好好拍的是前面那張, 因為覺得馬匹雕的很棒, 結果ㄚ知另一邊的才是比較有”價值”(歷史意義), 還好運氣好拍整個凱旋門時有帶到, 裁切下來勉強能看, 更幸運的是那個7叉燈台有拍出來, 不過其他的部分就完全是個大歪斜的看不出所以然…..(參考WIKI的圖)
這張是從上方的花園觀景台拍的, 因為走在一片斷垣殘壁中完全拍不出fu來, 照片沒幾張還都慘不忍睹, 所以決定採用”大易輸入法”, 一筆帶過…..
Via Sacra (聖道)
從另一頭的塞維魯凱旋門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穿過Titus 凱旋門一路走到競技場, 貫穿整個古羅馬廣場, 是當時主要的街道, 宗教隊伍與凱旋歸來的軍隊都要從這條聖道上到朱庇特神廟祭天。
已經走了一整天被曬暈頭的我們難得的老實地待在這條大路上, 目不斜視也不亂跑…..
有3個大拱門的是Basilica di Massenzio(馬森齊奧皇帝教堂),也叫Basilica di Costantino(君士坦丁集會堂),西元315年完工,由3個高35m的巨大拱廊構成,是古羅馬廣場中規模最大的建築
這裡屬廣場的中段位置, 難得我們有”心”去逛的幾個點都在這…..
右邊圓圓(六邊形?) 的建築物, 就是 Temple Romulus 羅莫洛斯神殿;
正中央有好幾根大圓柱的建築是 Temple of Faustina and Antonius Pios 安東尼與福斯蒂納神廟 ;
有大小水池的綠地則是聖火貞女之家/Casa delle Vestali (House of the Vestals);
貞女之家左上角,只剩幾根石柱支撐的白色半圓形小涼亭就是聖火貞女負責供俸的火神廟 (維斯達神廟Tempio di Vesta)
Temple of Romulus 羅莫洛斯神殿。最初是羅馬皇帝 Maxentius 為了紀念早夭的兒子 Romulus 而建的神殿, 在6世紀的時候被教宗Felix IV 與和平廣場的圖書館合併改建為Santi Cosma e Damiano教堂, 被當作是門廳。
神殿內部由於被改建為教堂, 所以看到的是以基督為題材的壁畫。
安東尼與福斯蒂納神廟(Temple of Antoninus and Faustina),建於西元141年,為皇帝安東尼洛諾為紀念亡妻所建之廟,皇帝死後,成為祭祀兩人的地方。
在七世紀時被改建成米蘭達的聖羅倫佐教堂(San Lorenzo in Miranda),17公尺高的十根柯林斯巨柱讓原本不怎麼起眼的神殿變的超級有特色。
聖火貞女之家Casa delle Vestali
聖女之家是女祭司們住的地方,3層樓高的建築約有50個房間,環繞著優雅的庭院和兩個水池,最東面是一個開放的拱型大廳,現存為191年火災後重建,至今清晰可見廚房、飯廳、會客廳等遺跡…..聖女之家的遺跡在照片的右方, 我光顧著拍庭院&雕像, 完全沒想到要拍遺跡….算了!
在神話中Vasta是宙斯的大姐。奧林匹斯山上最年長、最神聖的女神。終生童貞,是位貞潔處女女神,也是掌管灶火與家庭的女神,後來成為整個城市的主要灶神。Vasta手中的火焰象徵羅馬帝國的永恆,如果滅了是對羅馬的警告,意味著最壞的不祥之兆-預示著羅馬的滅亡
在古羅馬各地都有維斯塔神廟,供奉Vesta的方式就是要讓廟中聖火永不熄滅。守護聖火的職責落在女祭司身上,六位女祭司選自貴族家庭6至10歲的女孩。她們必須守護神殿30年,一旦選上,就會入住聖火貞女之家,接受教育,之後執行看管聖火的工作。
Vesta的女祭司出身崇高,在羅馬社會擁有極高的地位及經濟保障,貢獻莫大的女祭司,則會立像於花園中,以滋紀念。但不要以為女祭司很好混,若聖火熄滅則要受最高祭司的鞭打,甚至被卸除職位;若失去貞操將被燒死或活埋,與她共犯的男子則被鞭打至死。儘管在服務任期結束後可以結婚,但幾乎沒有人這樣做。
即使後來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聖火也從未中止,直到395年狄奧多西大帝下令關閉Vasta女神殿,解散Vasta聖女,並熄滅聖火。
卡斯托與波呂克斯神廟(Temple of Castor and Pollux)……神廟建於西元前495年, 紀念雙胞胎英雄- Caster 和 Pollux, 現在只剩三根柱子和頂上一段殘壁。
在希臘羅馬神話中,Caster 和 Pollux是宙斯和斯巴達王后麗達(Leda)”外遇”所生的孿生子(代表雙子星座),兄弟倆在西元前490年的戰役中幫助羅馬人打敗入侵的伊特魯裏亞人。
根據希臘神話
話說有一次宙斯在天上偷看到斯巴達王后Leda沐浴的姿態,立刻被她迷住,為了接近她,宙斯請愛神幫忙,化身為老鷹,自己則變成白天鵝。當Leda見到楚楚可憐的天鵝被老鷹兇猛地攻擊,正向自己飛過來,便張開雙臂,讓天鵝投進自己懷抱,又把老鷹趕走。這時天鵝變回宙斯模樣,並向Leda表達愛意,她被宙斯的誠意打動,因此答應了宙斯的求愛。不久Leda生下2個白鵝蛋:一個蛋孵出孿生兄弟Castor與Pollux;另一顆蛋則生出Helen,就是那位引發著名的特洛依戰爭,有世界上最美麗女人之稱的海倫。
(……看完這段, 內心只有各種吐槽 & OOXX……)
Castor與Pollux兩人雖為雙胞胎,但哥哥Castor 繼承母親血統,是難逃死亡命運的普通凡人;Pollux 則有宙斯血統帶來的不死之軀,能長生不死。兄弟兩成長後,哥哥善於馴馬及馬術,而弟弟則精於劍法和拳擊,他們都是傑遜王子乘著阿哥艦,遠征科基斯取金羊毛所率領之希臘勇士的成員。但,由於一次戰役,哥哥死在戰場,做弟弟的為了與哥哥一起生活,他哀傷的祈求天神,希望能允許以自己的生命來贖回他的兄弟,宙斯被他這種誠摯的手足之情所感動,就讓他們同時活1天然後死1天地共同生活在一起,後來宙斯又把他們送到天上成為星座,讓他兄弟倆永遠地在一起,這就是我們所見的雙子星座。
希臘人視他們為航海者的守護神,在船頭雕刻雙子的神像,祈求能消除災禍航行平安,而尚武的羅馬軍人則對他們義勇的精神特別地欽敬,將雙子星座尊奉為「勝利之神」,每年都定期的祭祀它。
然後…..實在是從早一直走到現在, 算算還有帕拉提諾之丘 Palatino & 真理之口要去, 我們兩個人非常偷懶的決定剩下的1/2不走了, 因為走過去還要再走回來啊…..結果另一個凱旋門Arco di Settimio Severus塞維路斯凱旋門 & 大名鼎鼎的元老院(Curia Iulia)就降被我們遺棄了……
塞維魯凱旋門Arco di Settimio Severus / Arch of Septimius Severus
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築,建於公元203年,為了慶祝羅馬帝國塞維魯皇帝(emperor Septimius Severus)和他的兩個兒子卡拉卡拉(Caracalla)和 蓋塔(Geta)兩次戰勝波斯 Parthians。
共和國時代政治的最高機關的元老院議事堂(Curia Iulia)
這裡是共和制時代的最高機關。這棟建築是殘骸中唯一一棟完整的紅磚建築,十分醒目。原始建築是凱撒所建(奧古斯都當政時完工),西元283年一把大火燃燒殆盡,現在看到的則是1930年代將西元四世紀戴克里先皇帝重建設計的原圖復原而成。
在廣場的盡頭, 遠遠的可以看見一個巨大的白色建築, 那就是 維托•艾曼紐二世紀念堂(Monumento di Vittorio Emanuele II) 的長廊與上方勝利女神駕戰車的銅像
突然發現, 竟然有一堆人在紀念堂的屋頂…..那裏可以上去喔??
回憶照….這是以前來的時候拍的, 艾曼紐二世紀念堂就在交通匯集的威尼斯廣場Piazza Venezia上, 記得我們當時在紀念堂下方要拍照時, 抬頭發現因為建築太大, 啥也拍不下, 只好一直退~退到廣場另一邊, 才勉強把整棟裝進相片裡…..
Piazza Venezia 總長130米,寬度為75米,當之無愧地成為羅馬最大的廣場,也是羅馬的交通匯集地之一
被義大利人視作「祖國祭壇」的艾曼紐二世紀念堂是為了慶祝意大利統一,耗費了25年時間精心建造而成。 由16根圓柱並列而成的弧面包裹的紀念堂,因外型又被戲稱為”結婚蛋糕”或”打字機”。
紀念堂的左右分別聳立著「勞動的勝利」和「熱愛祖國勝利」的兩座青銅雕像,前方則安置了義大利獨立戰爭陣亡士兵的無名英雄紀念碑,每年的6月2日意大利國慶當天,義大利總理都會到紀念碑前主持紀念儀式。
帕拉提諾之丘 Palatino(義) / Palatine Hill (英)….這是從在南邊的馬西莫競技場Circo Massimo拍到的
從挖掘到的遺跡發現,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起已有人居住在Palatino。根據羅馬神話,羅馬建城者羅慕路斯與雷穆斯(Romulus and Remus)就是在帕拉蒂尼山被母狼發現和被哺乳之處,所以此地後來就成為羅慕路斯興建羅馬城的地點,故而有羅馬起源於Palatino之說。
Monte Palatino 高約40多米,是羅馬七座山丘中位處中央的一座,也是羅馬所保存的最古老的地區之一。在共和國時期(公元前510年至前44年),很多有錢的羅馬人在此買地蓋豪宅。到了帝政時期,連皇帝也來插一腳搶地盤,Palatino變成歷代皇帝興建宮殿的地方。奧古斯都(BC 27年~AD14年在位)、提比略(14年至37年在位)與圖密善(81年至96年在位)的宮殿遺跡至今仍然可見。「宮殿」一詞Palace(英) / Palazzo(義) / Palais(法) 等均是衍生於此。
圖密善競技場 Stadium of Domitian / Hippodrome 運動場
雖然有著羅馬大競技場的外表,但卻不足以容納雙輪戰車進入行駛,推測可能是競步、田賽項目或騎馬賽事的比賽地點。
這有老鷹翅膀的獅子, 好像是威尼斯的象徵……
Palatino上面的皇宮於西元1世紀時建造,主要分四個部分,佛拉維亞宮Domus Flavia(皇帝的辦公室)、奧古斯都宮Domus Augustana(皇帝的家)、圖密善競技場Stadium of Domitian(運動場)及 塞維路斯宮Domus Severiana(浴場)。
當時的建築師為了建行宮,而將山頂夷平,許多共和時期房子被埋在下面,有些後來被發掘出來。
碰到最不擅長的頹傾破敗的古蹟, 累到極點又曬到暈的我, 結果腦袋也跟著崩落, 失心瘋的把鐵欄杆搞成照片的主角…..
這兩張唯二的照片就是我在這個宮殿遺跡的收穫……(默)……(淚奔)
有興趣深入研究的可以參考這篇 : 羅馬的出生地:Monte Palatino帕拉丁山
在宮殿旁邊有間小小的博物館….二話不說進去躲太陽 (冷氣有也好像沒有…..)
不得不說, 比起外面散落的石塊與只剩磚石的地基, 這些雕刻作品對我這個美術&考古門外漢而言, 反而有趣多了……
這兩幅姿態非常相似的雕刻, 從早期的平面浮雕進展到完美的立體人像比例, 服裝上的表現也從粗略的褶皺線條到極細膩繁複, 逼真的讓人好想伸手摸摸, 感覺一下這件”石頭衣”是不是真如眼睛所見般的柔滑質感….
上面的雕刻有點埃及風……下面就到了希臘羅馬風…..
遠遠就被這對翅膀驚艷到….像是脫離天使叛逃的雙翼…..
總之……這個小博物館讓昏頭腦脹的我又產生出欣賞與讚嘆的心……
歷經數任皇帝的擴建和修改, 整個宮殿群建築佔據了山丘大半邊, 正好足以俯覽沿Palatino修建的大競技場Circus Maximus!上面這張照片就是我們離開Palatino後, 走到Circus Maximus 外圍的馬路上拍的, 從這邊看古羅馬的宮殿有fu多了…..果然要有距離才有美…..
從網路上找到的很有趣的圖片, 圖密善皇宮復完圖(圖片來源:羅馬的出生地:Monte Palatino帕拉丁山)
這樣就更易懂啦….no.11就是 大競技場/馬西莫跑馬場(戰車競賽場) 遺址, 也就是可以”眺望”古羅馬宮殿的地方…..
Circus Maximus 大競技場 / 馬西莫跑馬場
古羅馬人稱「Circo Massimo」意思是最大最好的競技場,建於西元前7世紀,長621公尺(2,037英尺),寬118公尺(387英尺),曾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運動場,可以容納150,000人,是古羅馬時代建造競技場的典範。
圖片來源: The Circus Maximus and Emporer’s Palace – reconstructed on Google Earth Images
這裡直到奧古斯都時代都在舉行戰車競賽,可以同時容納12組四馬雙輪戰車。競技場的中央道細長高地稱為「插銷」,馬車繞其奔跑,最生動的畫面便是電影《賓漢》中的競賽場面。奧古斯都及君士坦丁二世都曾在此立方尖碑,不過一座已被移至人民廣場,另一座則在San Giovanni in Laterano聖喬凡尼教堂前廣場上。
我們千里迢迢地繞了一圈大競技場其實並不是為了遠眺古羅馬宮殿, 而是為了這座有著全羅馬最高的中世紀鐘樓 & 古樸的拜占庭紅磚建築 :
— 希臘聖母堂(科斯梅丁聖母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Cosmedin)……裡面的…..
天啊! 我們走了那麼遠, 竟然關門啦!!!…..
每個來到門口的人都失望地大喊”Oh, NO!!” 還好一群遊客腦筋動超快, 也還好走廊的欄杆很寬, 手臂+手機自拍神器總還是可以拍的到, 只可惜都只能空拍啦
就是這個…..真理之口(La Bocca della Verità / The mouth of truth)
這個大理石雕塑被認為是1世紀古羅馬噴泉的一部分,或者是一個井蓋,描繪的據說是海神Neptune的兒子Triton的面譜。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中世紀時,人們認為這面譜的大嘴代表神的判決,因此用來測試說謊者。
在17世紀,它被安放在希臘聖母堂的門廊。
(圖片 from google)
不過,對於好萊塢經典電影的影迷而言,最為膾炙人口的經典片段就是在1953年電影《羅馬假期》中,奧黛麗赫本和葛雷哥萊·畢克在真理之口之前的一段戲…..
其實我也很想去玩一下的, 可素……算了, 看別人家的blog, 若是在開門時間來, 那個排隊的人龍也是夠嗆的了…..
今天下午的散步地圖…..
我們又順著長長的馬西莫馬場走回去, 搭地鐵回到火車站時, 兩個人幾乎已經累趴, 簡單地買了火車站的麵包夾鮪魚/火腿三明治回旅館吃, 順便用line問一聲顧家的病號要吃啥? 竟然回我說”只要提拉米蘇, 沒有的話就甚麼也不要! 還要一瓶檸檬汽水”…..喂! 火車站的小店哪來這種高檔點心, 而且胃不舒服的病號竟然還敢說要吃提拉米蘇, 太超過嘞!
第3天我們的時間只有不到半天, 但只要遊玩就很勤奮的我們起了個大早, 跑到羅馬最大的巴洛克風格的噴泉許願池- 特萊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 想說一大早絕對沒人, 可以盡情地拍照…… 然後, 又忍不住OOXX 的哀號啦!
啊ㄚㄚ……… 這……..
據說在西元前19年,一位羅馬技師為了幫助一位少女,從13公里外將飲用水以高架渠水道引入這個地區,這條水道因此被稱為處女水道橋(Acqua Vergine),而特萊維噴泉就是處女水道橋的終點。
處女水道橋所引入的乾淨水源被羅馬人使用超過400年的時間,當第一次羅馬圍城戰在538年爆發後,附近的水道遭到破壞,一直到1453年,教宗尼閣五世才派人完成處女水道橋的修復工作,建築師建造一個簡單的池子,表示這裏是水的匯集處。
西元1629年 教宗伍朋八世Urban VIII委託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設計,但貝尼尼最後只把噴泉轉向圭里納萊宮(Quirinal Palace)的方向, 讓教宗方便欣賞。
西元1730年 教宗克勉十二世Pope Clemens XII 命尼古拉‧莎維Nicola Solvi 重新設計建造噴泉,莎維去世後,建築師喬凡尼‧帕尼尼(Giovanni Paolo Pannini)接續他的工作,完成羅馬皇帝Marcus Vipsanius Agrippa及羅馬處女「特萊維Trevi」的雕像,這座噴泉歷經三十年的施工於1762年完工。
特萊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YouTube)寬 20 公尺、高 26 公尺,是羅馬最後一件巴洛克傑作,也絕對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鉅作
壓箱底的照片再拿出來…….
噴泉後面為波里侯爵宮殿Palazzo Poli,科林斯柱式的大柱式牆面正好襯托出噴泉的氣勢,圓柱上面四位仕女雕像代表著四季。
海神Neptune (同於希臘神話的Poseidon) 位於噴泉正中央,站在雙輪戰車上,左側的豐裕 Abundance女神,手拿溢出水的甕; 右側則是健康 Salubrity 女神,手拿一條蛇正在喝著的杯子。
海神的下方由二名人魚Triton分別駕著兩匹戰馬,其中一匹馬冷靜溫馴,但另一匹則是躁動不安,藉此象徵大海的喜怒無常。
Triton,希臘神話人物, 海之信使, 海王波塞頓和海后安菲特里忒的兒子, 上半身為人身,下半身是魚尾,除了與父親一樣帶著三叉戟外,也帶著一具海螺,當他吹響海螺以作號角時,海洋為之撼動。這位在一些噴水池中出現率還滿高的, 真理之口那張臉的主角據說也是他。
特萊維噴泉的水來自於處女水橋道 (Acqua Vergine),根據專家的說法,這裡的水以前是羅馬最甘甜溫和的水,當時每天都會有大桶大桶的噴泉水送往梵蒂岡。不過在 1961 年時,這裡的水經檢測為不可生飲。
傳說,只要背對噴泉、越過肩膀朝池內丟擲一枚硬幣,日後一定會再回到羅馬;丟兩枚硬幣則表示你會遇到美麗的戀情,丟三枚的話則會和羅馬居民結婚….
(Wiki上面說丟3枚, 就會結婚或離婚 ⊙﹏⊙b….總之, 第2枚與第3枚都有點不靠普, 丟一個就好啊……)
每天大約有3,000歐元的錢幣投進特萊維噴泉,池內的硬幣在池子裡不待超過七天,因為羅馬市政府每周會撈起硬幣(YouTube),這筆錢會用作冿貼羅馬一間做窮人生意的超級市場。不過,經常有人嘗試從噴泉裏偷取錢幣。
雖然噴水池大整修, 不過羅馬市政府很有”誠心”, 特地另外作了個小水池給觀光客繼續丟錢……
因為打擊太大, 本來想混的點硬生生被擋起來, 還有綽綽有餘時間的我們, 決定繼續加碼…….再度前往西班牙廣場(走路約10分鐘)
經過廣場旁邊的圓柱, 眼尖的朋友發了個疑問…….最上面雕像的腳下…..是垃圾嗎?
用鏡頭拉近一看…..天啊, 上面真的塞滿了垃圾, 應該沒有人無聊到把垃圾丟到那種地方, 大概是鳥吧? 收集亮亮又色彩鮮豔的東西, 拿來裝飾巢用的……
我們打定的主意就是一大早的西班牙廣場肯定沒啥人…..
哇哈哈….沒人跟我們搶破船噴泉, 爽啊!
每天不間斷的噴水, 那張臉已經呈現放空呆滯, 感覺隨時會翻白眼暈過去…..
無人的西班牙廣場
那清掃車與清潔人員….掃太久太敬業啦, 我們等了10多分鐘就還是在那……只好還是一起入鏡
陽光實在太強, 勉強拍了一張正面照….再晚一點就會整個塞滿人…..
爬到階梯的最上面眺望…..不夠高啊!
一大早就有人擺攤擺好了…..
回旅館來去吃早餐, 然後就準備扛行李離開羅馬囉……
3個過家門而不入的人…….因為發現離家最近的一個景點竟然都沒去
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或稱馬傑奧爾聖母瑪麗亞大教堂, 是羅馬天主教的四座特級宗座聖殿之一, 跟梵諦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是同等級的
我們左拍拍右拍拍, 然後就很滿足的回旅館吃早餐了……結果回來寫blog查資料時我才熊熊發現…..
蝦密……這才聖母大教堂(from wiki), 那我們拍照拍了老半天的是…..大殿後面的廣場
我們的旅館早餐…..前一天把點菜單丟到廚房, 第2天會按照你勾選的時間送來, 東西很簡單, 就 甜的 or 鹹的, 牛奶 or 果汁…..想吃的yogurt啥的都是假日特餐, 我們通通吃不到
我們有2個早上, 所以就一天 “甜的”…….
一天”鹹的”…..有個傢伙換喝牛奶……
等火車, 竟然還不放棄地繼續吃冰….
搭飛機時的資料寫第3航廈, 從車站走粉遠到第3航廈, 發現登機櫃檯在第5航廈….只好轉搭接駁車過去, 發現第5航廈像是臨時弄出來的, 辦登機一團亂, 辦完又搭內部的接駁車把我們載到第3航廈搭飛機…..完全被義大利人搞到奇模子抓狂啦!!!
回家囉…………..(the end……終於寫完啦!)
你是說那個家附近的聖母大教堂我們搞半天是在拍後院??!!簡直………………………..
你把有個傢伙說她只要提拉米蘇這檔子事兒記錄下來真的很值得按讚!!
然後….我們去哪兒那兒就給我裝修那兒就給我關門倒數計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啦@_@
提拉米蘇這件事太經典, 不記住不行….
那個聖母大教堂更誇張, 那麼高的鐘樓我們都沒看到, 本來以為是不同教堂, 查半天…..我們真的就拍到的是”屁股”
關門+整修……只能說是命, “致哀”囉
還好很多點都有進去, 雖然很快就被趕出來…..
我們唯一玩的最”圓滿”的就是聖彼得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