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綠石槽.百年石梯田.青山瀑布步道

這一篇不是攝影講義, 也不太能算遊記…..應該算是我對老梅綠石槽, 還有周邊景點的一篇攝影兼遊玩的紀錄吧! ……
我的相片紀錄中有3次到訪, 最早一次是2007年, 不過在這之前應該還有好幾次, 但因為早期去的時候用的還是底片機, 完全沒有留下電子檔, 而當時的照片/底片也早就”無疾而終”了, 所以當時到底拍了啥……也全都沒記憶了

老梅的綠石槽靠近全台灣最北端的富貴角,位於台2線省道26.3公里處的新北市石門區內,沿著老梅社區的海岸線即可看見…..

「綠石槽」這種特殊的地形景觀,在地理名詞中應稱為「潮溝」或「海蝕溝」。這些排列整齊的石槽,是由於大屯火山爆發後,遺留海岸邊的火山礁岩,在波浪長期的沖刷下,質地鬆軟的部份被侵蝕,留下較堅硬的部份,形成深度約50公分的縱向溝槽  (from: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這一片的石槽地形大約綿延2公里 (用手機設定環景拍攝, 所以海岸線變形的厲害) ….

在每年冬季東北季風增強時,海灘上激起數公尺高浪花,讓礁岩表面保持濕潤,石上就開始滋生「石蓴」、「裂片石蓴」和「扁石髮」等綠色的海藻,等到東北季風漸歇,石槽就長滿了一大片綠色的海藻,到了3、4月達高峰,石槽被整片翠綠海藻覆蓋,形成令人驚嘆不已的「綠石槽」海岸景觀。待夏天來臨綠色海藻在陽光曝曬下漸漸枯萎,直到明年再次生長。 (from: 老梅綠石槽 –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

要拍綠石槽最好的期間, 大約在3~5月初端午前, 夏天一到,這些美麗的綠藻就會在夏日驕陽的曝晒下,漸漸消失,綠藻的孢子只能存在石縫中,等待來年再染綠海灘。若是運氣不好, 很有可能還沒到5月, 石槽上的海藻就已經都受日曬乾枯變白……像這張2007年的情況就非常慘, 只能哀嘆時不我予

而要拍到綠石槽也不是任何時間去都可以, 通常退潮時刻前後2小時為最佳拍攝時機, 如果漲潮時跑去, 那時石槽整個淹沒埋在海裡, 那就笑話鬧大了……

這一年帶著兩位囂攝影的朋友, 算準凌晨退潮還可以兼拚日出, 結果碰上一大群攝影團外拍, 可惜那天日出沒啥看頭….若是在傍晚退潮, 當然也可以加拍夕陽

總之…..去之前一定要先上氣象局網站查詢新北市石門的潮汐表, 才能好好安排拍攝的時間

一般拍攝綠石槽的攝影教學, 會利用慢速快門+減光鏡把快門時間拉長, 表現海浪的流動感, 讓白色浪花呈現涓絲般的朦朧美感 
(想知道老梅的經典攝影法, 可以參考這篇 : 老梅綠石槽的水霧拍攝)

這是浪花灑下時用慢速快門拍出來的…..

除了用慢速快門拍石槽+朦朧海浪的美照, 如果當天的海浪夠給力, 還可以轉換一下心情, 縮短快門, 改拍打上岸來的”激情”浪花定格版

有的人很敢, 把腳架架在很前面, 或是用很低的角度拍海浪進來石槽的衝擊感, 不過要很小心不要滑倒, 還要賭一下……不小心大浪「中招」濕身算好的, 相機進了海水就大大的糟糕了…..

這裡原本是攝影人口耳相傳的秘境攝影點, 後來因為網路發達, 成為大批遊客 & 攝影團體造訪的熱門觀光景點, 很多人會直接踐踏綠石槽, 海藻被踩踏破壞很嚴重, 所以2007年之後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再去, 2014年再去, 情況就很不好, 靠近岸邊的石槽基本上就已經都是一整個的禿石……

最近一次是今年(2018) 陪朋友去”玩”, 這次連相機都懶得帶出門, 直接拿手機拍拍當記錄….

原本有三段的石槽, 現在只剩下最前面靠海的部分還有海藻覆蓋…….

以前來拍攝, 帶隊的前輩都會要求我們要退到綠色的石頭後面, 腳架也盡量架到溝裡而不要”裁”到石頭上, 但現在看到很多人就這樣直接踩上去, 真的感覺心痛+心累, 環境生態是大家的, 但自私的人&無知的人真的太多……

綠石槽一年只有一次生長在岩石上,都是靠海浪拍打來滋潤、補充養分,非常脆弱,被踏禿的石頭,大約要3年(或更久),才有可能恢復以前的盛況…..

除了綠石槽之外, 在老梅海邊的入口另一側, 可以看到”罟寮”,顧名思義,就是存放牽罟器材和舢舨船的所在,裡面放了幾艘牽罟的鴨母船,還有牽罟的簡介。
…..牽罟是一種以手拉網(地曳網)的捕魚方式,緊臨老梅聚落的老梅灣,是一個地勢平緩、幅員寬闊的大型沙岸,這是最適合的牽罟的海灣,從清代中葉開始,老梅的漁人便依賴著這個海灣,牽罟以維生計。

牽罟是台灣沿海一帶的古老漁業作業方式,早期沿海各地十分常見。「罟」指的是漁網,漁民搭簡易的竹筏或舢舨出海撒網,圍繞成倒U字型,漁網兩翼各有一條長曳繩牽引,仰賴岸上數十位的留守人力,這些人力須在腰上「綁腰操(台語)」,以避免拉扯繩索時受傷,大夥合力將漁網拉上岸,並分享漁獲,充滿濃厚的人情味。(牽罟趣)

鴨母船(要用台語發音)是一種前狹後廣的漕篷船,舊時作為行駛淺水區的主要運輸工具,農家用來載運物品、捕魚或其他用途的小船

圍牆邊的觀海亭上可遠眺綠石槽, 兩邊的海岸景觀, 以及一望無際的海景

沙灘後方有偽希臘風牌樓…..

這天意外發現很有型的主人帶著可愛的紅貴賓在這邊放空……

老遠跑到老梅, 總要在附近再找些景點順便一起玩….這次我們挑了青山瀑布的步道想來個”上山下海”一口氣包圓, 結果開車開過頭轉錯彎, 卻意外發現一個非常特殊景點…..嵩山石砌梯田 

位於石門尖山湖附近(新北市石門區北19鄉道)的嵩山梯田,是百年前先民利用陽明山的火山岩石砌成梯田,也是全台唯一的石砌梯田

不要小看這塊梯田, 它可是很有故事的……

早年的嵩山社區曾是台灣重要的米倉之一,加上海拔三百公尺的地理優勢,是日本越光米最佳的孕育之地,但因為人口外移,農村人口老化,百年梯田也面臨逐漸荒廢的危機

近年經農業局輔導,為嵩山水梯田整復完畢後,嵩山社區的老農們遵照傳統古法種植越光米的秧苗,從春耕到秋收,以無毒耕作的方式,不依靠任何機器輔佐,全人工的方式耕種,而曬稻的方式也仿效日本「倒曬」的手法,將一綑綑的稻米倒掛在竹竿上,讓稻梗的水分、養分和甜份可以回流稻穗,讓越光米更香、更Q、更好吃。

因為這些越光米都是由年事七十以上的十多位老農們種植而成,因此嵩山社區所產的越光米也稱為「千歲米」,由於人力和梯田仍有限,每年只能產製二千至三千斤的千歲米,但至今千歲米的銷售已經推動第四年,年年搶購一空,而千歲米的成功,也成了嵩山社區農村再生的轉捩點。(嵩山老農齊種千歲米再現百年梯田風華– 生命力新聞)

原本應該是走濱海公路(台二線),往金山方向,先到石門鄉的老梅,依循指標右轉進北17縣道(豬槽潭路),續行約4.6公里,左轉青山橋,隨即抵達了青山瀑布步道入口….而我們因為開過頭,所以是從北19-1縣道(老崩山路),接到北19縣道(石崩山路),經過順天聖母廟,& 尖山湖紀念碑步道入口,等於繞一圈從另一頭過來…..

終於找到今天的第二目標…..
步道入口有塊扛棒大石, 但因為有一大堆攤販, 所以我們也沒拍照就很快閃入步道, 馬上面對的是連續一百二十幾階的石階上坡路…..還好石梯上也打上名號, 證明我們沒走錯路……

還好陡上一小段之後, 隨後就是平緩好走的水圳路了。 步道旁的是崁底寮圳,自老梅溪中游取水,以灌溉豬槽潭一帶的農田

步道沿路都有遮蔽烈陽的樹蔭,又有淙流水氣,將夏日的酷熱暑氣阻絕於林外

約20分鐘,抵達崁底寮水圳在老梅溪的引水口

先走過去看看引水口的溪谷…..很多人在這邊玩水, 此處有水面冒泡的「尖山湖冷泉」, 運氣好的話可見到列入保育類的無霸勾蜓

步道繼續往上, 有陡有緩, 路徑整理得不錯, 是很好走的步道

步道兩旁植物種類繁多,是觀察自然生態的好地方,依據石門區公所的資料(樂遊石門»熱門景點»青山瀑布), 曾調查發現蕨類達77種……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認得出來就有鬼了

到瀑布會要經過三座橋, 這是第一座橋….

老梅溪沿著步道左右與我們相伴而行

陽光灑在林間, 影影綽綽的把溪谷點綴得非常漂亮

一路上綠樹成蔭,林樹蒼蒼

沿路的老梅溪谷清澈的淙淙流水, 讓人看了就好想下水泡在裡面消暑

第二座橋…..(我只拍了兩座橋, 最後的橋因為看到瀑布, 就直接被我給遺忘了)…..

長滿青苔的纍纍溪石

哇~~瀑布的落差高達30餘公尺(有的資料寫8公尺…哪ㄟ擦價賊)

青山瀑布原名尖山湖瀑布,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海拔高度約310公尺,行政區域隸屬石門鄉尖山湖山區。背倚高聳龐大的竹子山,匯聚豐沛的水量,由於溪谷斷層造就了青山瀑布,再流經老梅溪出海。

終於泡到水了……

青山步道通往瀑布全長1.3公里,路程約40分鐘,繼續往瀑布旁上去, 就會走到尖山湖步道, 但我們的車停在青山步道入口, 所以就在這邊原路折返, 來去三芝吃好吃的午餐啦!

ps. 老梅附近的景點其實不少,之前安排的一日遊還搭配過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三芝水車以及貝殼廟,另外也可以去白沙灣、石門洞、麟山鼻…等地,可以排上滿滿的一日行程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