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ra–阿格拉堡與泰姬陵的美麗與哀愁

我們在阿格拉的第一個景點就是來到198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印度三大紅堡之一的阿格拉堡(Agra Fort)….人山人海啊~

ps. 另外兩座分別是德里紅堡Red Rort、以及勝利之城法第普爾·希克利Fatehpur Sikri

之前就聽說印度景點的門票對外國人收的都是天價…..但看到這個650 vs 90 的差距還是讓我的下巴狠狠地掉了下去, 這是把我們當盤子剁掉的狠勁啊~ 無奈世界各地的遊客還是前仆後繼地跑來被宰….當然我也是(泣)

ps. 1印度盧比 = 0.403414196 台幣

阿格拉堡本來是個小城堡,它在公元1080年首次被提及。後來,洛提王朝(Lodis)於15世紀將首都從德里轉移到阿格拉,並在先前存在的阿格拉堡建造了幾棟建築物。1558年阿克巴大帝意識到阿格拉的重要性後,開始興建阿格拉堡,約耗時8年建成。後來,阿克巴將莫臥兒帝國首都由德裡遷來阿格拉,古堡才變成皇室居所。

阿格拉堡建材使用當地的紅砂岩,整座城堡外觀都是棕紅色,又被稱為阿格拉紅堡。其後的國王又增建了一些殿宇,使阿格拉堡成為一座無比壯麗的皇家宮殿群。 阿格拉堡最多時曾有500多棟建築在這當中,但在印度暴動及英國占領期間有許多建築都被破壞。目前開放第3代到第6代國王的宮殿,第6代之後一直到第18代國王的宮殿現在則是軍事基地,無法開放參觀

剛開始建立阿格拉堡是為了軍事防備所需, 後來變成作為首都時期的皇宮, 城堡外有護城河長約2.5公里, 只是現在完全沒有水, 變成一條長溝….據說當年裡面養了很多鱷魚

城門和城牆都是阿克巴大帝時代所建,結合了印度和中亞的建築風格。

阿格拉堡共有4個門 : Amar Singh gate(南),Delhi gate(西),Jal Darwaza gate(水門–東)和Darshani Darwaza gate(北),如今其中只有南邊的Amar Singh門開放對外, 是進入古堡參觀的唯一出入口

DSC_4051.jpg - 2020印度

阿格拉堡南大門「阿瑪爾.辛格門」(Amar Singh Gate)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入口,它由三道獨立的大門呈S狀型組成,據說這是為了迷惑敵人故意這樣設計的。 

ps. 網路上看到說這個門的名字來自一位王公Amar Singh Rathore(阿瑪爾·辛格·拉索),他企圖從公眾廳偷取帝王的珍寶,騎馬逃跑至此,被憤怒的沙賈汗射死,取其名字是為了告誡其他不法之徒…..我滿頭??? 為什麼會用偷盜者的名字來命名一個城門啊~ 這不合理!
於是…..我又去看了落落長的英文版wiki, 結果發現, 人家可是位英勇善戰, 功高震主的貴族大英雄, 沙賈汗(Shah Jahan)的大臣企圖抹黑他, 並以他未經授權離開的一些瑣事處以罰款,這激怒了Amar Singh。在皇帝面前,他殺死了這位要求收取罰款的大臣, 沙賈汗懸賞讓人殺死Amar Singh (地點就在這個門前), 這個門原名為Akbar Gate阿克巴門, 後人為紀念這位傳奇英雄, 就把它改為Amar Singh Gate….結論是網路”傳言”要仔細求證, 不然一下就被帶進溝裡去了 

導遊特地要我們看看門後的機關設計, 那個滾球可以控制門的開關, 當那根插梢被拿開, 鐵球滾下, 門就會被帶動關上

這樣看起來, 關門的時候是可以很容易又迅速, 但….開門時要怎辦啊?! 再把球滾上去?

DSC_4047.jpg - 2020印度

城堡大門兩側各建有巨大的圓形碉樓,分別連接著高達20米的厚重城牆,均採用紅砂岩建造而成。

通過大門後會先經過一個向上的大斜坡, 兩旁是非常單調的紅牆….據導遊說, 狹窄的通道是為了限制敵人的進攻, 尤其是象群攻城的時候, 一次只能通過一隻大象

原本心中OS : 把通道弄更窄不是更好, 一隻象都過不去…..後來想想….歐~國王的儀仗隊也是有大象要過的啦!

紅牆上可以看到特意顯露出來的16世紀磚牆構造, 它的內芯是磚頭,外表面是砂岩。而牆上的溝槽則是為了將從上方的洞孔倒下的(熱?)油引流到地上, 用來阻擋進攻的敵人

導遊很努力的講解莫臥兒的歷史, 只是那拗口的印度人名又臭又長讓人舌頭跟腦袋一起打結, 最後導遊看我們一臉糾結也放棄, 要我們記住3大帝王了事….

這裡曾經住過莫臥兒王朝三位重要的帝王: 阿克巴、賈汗吉爾和沙賈汗,這三代帝王的命運頗為相似,不僅有著曲折深沉的愛情(有興趣的可以看”這篇” ),同樣面臨父子兄弟爾虞我詐,背叛殘殺的傳奇一生 (有興趣的可以看這篇 : 阿格拉堡為何會再三上演篡位之戰 )

導遊教我們, 這種像”桃子”一樣的拱門形式, 是來自伊斯蘭教

而這種像是合掌的手指般的形式, 則是來自印度教

一進到庭院就有當地人用穀物誘使松鼠跑到他的手上, 還拿了穀物要給我們讓我們也試, 不過我們沒人傻到的去接

可以看到背景中的紅堡由於幾位皇帝愛好品位不同(第三代皇帝喜歡用紅砂岩石。第四代皇帝喜歡雕刻,第五代皇帝喜歡用白色大理石,第六代皇帝喜歡紅白石兼用),所以有著幾種不同風格的建築樣式。

遠處後方是阿格拉堡建築群內的主要清真寺, Moti Masjid(又稱 Pearl Mosque),為沙賈汗王所建造的,因其白色大理石外牆展現珍珠般的色調,而被稱為珍珠清真寺,它在紅砂岩建築群中格外顯眼。可惜沒有對外開放

旁邊這棟白色的迴廊大廳是公眾大廳, 或稱為聽政大廳 (Diwan-i-Am / The hall of the Public audience) 以大理石所建,是昔日帝王處理政府事務和聆聽臣民諫言的地方。整個大殿被正面9排、側面4排、高達7米的蓮花瓣形的大拱柱橫豎相連撐起,形成一個四面通透的大廳。

大廳正中有一壁龕,設有皇帝的寶座,拱門上的花瓣雕刻豪華優美又細膩,透露著莊嚴的華麗

公眾廳前方空地擺放的是約翰·羅素·科爾文(John Russell Colvin)的棺木…..1857年,印度反英起義爆發,這位英國總督從巴基斯坦的管轄地,倉皇逃進阿格拉堡避難,最後死於圍城之中,但他不是死於戰爭而是死於霍亂….不知道為什麼沒有送回英國, 就直接擺在這, 然後還變成景點….

導遊帶著我們先直奔最裡面也是最美的部分…..

這個花園是「安格里庭園」(Anguri Bagh),又稱為葡萄園,它是皇帝正和后妃們起居的院落,院子中央空地被水渠(水渠已經變成磚頭路)劃分為均等的四個花圃,中心是一個白色大理石的平台,上面是個水池,據說是供妃子們沐浴玩耍用的,而正對水池的就是Khas Mahal 國王宮殿(Khas Mahal)….這表示國王可以隨時透過敞開的門庭”欣賞”玩水的宮女妃子們…..

現在的葡萄只剩下這樣小小的兩”坨”…..不知道還會不會長葡萄

導遊帶著我們從花園左邊的迴廊入口進去…..首先來到的是前面擋著鐵網的Shish Mahal (The Glass Palace), 導遊要我們用手機的燈光往裡面照, 可以看到裡面鏡子反射的光….我用相機貼著鐵網拍, 勉強可以看到裡邊斑斑點點的白光反射

(圖片來源 : Sheesh Mahal Agra) 「瑟希馬哈勒宮」(Shish Mahal),原本是王家浴室,牆壁上原本鑲嵌著各種絢麗的玻璃鏡片和寶石,所以這裡又被稱為鏡宮,但現在很多裝飾都早已不見了, 上面照片是後來重新整修過的….我們去的時候沒有開放, 真可惜 

這部分的建築物擁有超厚的牆壁讓室內保持涼爽宜人,因為內部較為陰暗,需要點亮燭光,這時牆上及天花板的玻璃就會帶來閃閃發光的效果。(可以到這篇”Inside the Shish Mahal at Agra Fort“看看點亮燭光的效果)

我們跟著導遊繼續穿過走廊與拱門往裡面走…..一路狂拍照, 連鏤空雕花的影壁都能拍, 根本沒注意自己走到哪? 怎麼走過來的….

再往裡面走….我們被帶到一個有著奇特出水處的小房間, 導遊還要我們試著去躺靠在出水的斜坡道上….

出水處的對面就是著名的八角堡樓(Musamman Burj, 也稱為Saman Burj),因宮殿上方的八角亭而得名。也被稱為茉莉宮,是沙賈汗Shah Jahan為摯愛的皇后所建造的宮殿,但最後他被自己的兒子奧朗則布Aurungzeb囚禁在這裡直到死。

茉莉宮東邊臨近河岸的陽台、走廊或門窗,可以一覽遠處的風景和泰姬陵的容貌。四周的牆壁上,採用大理石建造並飾以雕花,原來鑲嵌滿了碧玉、瑪瑙和綠松石等諸多珍寶,但這些寶石早已被摳光了。房間的地板中央竟然還有雕花噴水池……很遺憾它沒有開放,我們只能在欄杆外拍照。

從八角瞭望塔極目遠眺,隔著亞穆納河,可以看到舉世聞名的泰姬陵。據說,當年沙賈罕被幽禁在這裡時,就經常凝望著數公里外的泰姬陵,直到雙眼幾近失明,仍透過鑲嵌在牆壁上的鏡子與寶石,從反射影中默默地懷念愛妻的影像

今天早上天氣超級好, 但遠處的泰姬陵卻隱身在蒼茫的霧氣中, 要用力地瞪大眼睛, 才能勉強看到那比指尖還小的身影…..

這個涼亭據說是使用紅色砂岩建造,然後塗上白色貝殼灰泥…..這是大理石吧?! 騙人的吧?! 無法相信啊!~

DSC_3929-31.jpg - 2020印度

我們被導遊帶著一路到處鑽, 先是穿越涼亭的通道, 然後又走後門….. 

只有一個字….哇!~~~~

這裡是「哈斯馬哈勒宮」Khas Mahal(國王宮殿),是沙賈汗為自己建造的一座白色大理石私人寢宮。

沙賈汗酷愛大理石,這個宮殿以白色大理石為基調,糅合了伊斯蘭和波斯風格,整座宮殿的四周牆上滿是精美的雕刻以及裝飾有金色花卉壁畫,據說原本還鑲嵌各種奇異珍寶,現在當然是沒了,但還是讓人覺得奢華亮麗,精美絕倫。 

這是我後來跑回來補拍的寢宮正面….之前隔著花圃, 看起來像涼亭, 完全沒想到裡面這麼精彩

Khas Mahal是堡壘中最美麗的建築,由Shah Jahan於公元1631-1640年建造。該建築建立在大理石高台上, 包括開放式露台和大廳, 兩側各有一個亭子作為隔斷。

國王寢宮另一邊的涼亭….然後….我們又被帶進迷宮….

這下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了…..比起剛剛的國王宮殿, 這裡”精簡”很多….

雖說精簡, 但看看門楣上的雕花裝飾…..這是一種低調的奢華高雅

仔細看看牆上的這些雕刻….還是可以看的出來原來有多細緻

牆壁上方的裝飾仍然依稀可見鮮豔的色彩, 當初還是光鮮亮麗的時候不知道有多搶眼

然後….導遊神秘兮兮地把人抓到長廊的一處角落, 然後跑到斜對角的位置偷偷講話…..我們竟然從牆壁裡聽到聲音傳出來….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啊~ 

原來這是一段「回音壁」,是一種巧妙利用聲學原理的廳室,在互成對角的角落對著牆壁說話,站在對角處的人能透過傳音非常清晰地聽見說話聲,站在中間或其他角落的人就都聽不到。

我們在宮殿裡面左轉右轉的….然後就發現自己到了這個中庭…. 

這裡是賈汗吉爾宮殿(Jahangiri Mahal), 是阿克巴大帝為自己兒子, 也就是莫臥兒第四位帝王賈汗吉爾(Jahangir)所建, 是從阿克巴時代至今倖存下來的幾處原始建築之一, 全部採用紅砂岩建造, 是城堡中規模最大的宮殿, 也是莫臥兒建築(Mughal Architecture)的頂級典範之一。

所以我們之前所在的宮殿應該是賈汗吉爾宮殿裡的房間……囉?

這裡是賈汗吉爾宮殿(Jahangiri Mahal)的第二中庭, 可以看到中央的水池與周邊的水道, 在炎熱的印度夏季, 流動的水可以帶來降溫的作用

ps. 這個水池的形狀讓人覺得是某種機器齒輪的卡榫接頭之類的….

這個宮殿雖然是阿克巴爾(Akbar)為其兒子賈汗吉爾(Jahangir)建造, 作為他的私人住宅, 但最後住進來的是賈汗吉爾的第二十個(也是最後一位)妻子, 皇后努爾·賈漢(Nur Jahan), 她在這裡一直住到1645年底去世為止。

ps. 這位皇后據說是當時最有權力和影響力的女人。歷史學家認為她是賈漢吉爾王位背後的真正力量,其政治影響力在莫臥兒帝國史頁中獨樹一幟,是之前或之後的莫臥兒皇后所沒有的。她被授予某些榮譽和特權,當皇帝出庭時,她經常在場,甚至在皇帝身體不適時也獨立出庭。她被要求負責他的皇家印章,這意味著在任何文件或命令獲得法律效力之前,必須先獲得她的閱讀和同意。皇帝在發布命令之前就大多數事項徵求了她的意見。

這是第一中庭, 採印度古典式的矩形房屋,四周有二層小樓環繞,如同一個非常精緻的四合院。

由於印度多雨,院子裡的石頭房檐都探出很長,而且都有好幾層桁架支撐著,院內所有的房檐、桁架、立柱以及殿內的畫梁和牆壁上,都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各種花紋雕刻,展示出古印度匠人精湛的石雕工藝。 明明是石頭建築,卻雕刻出類似木頭樑柱卯隼的結構,不得不贊古代印度工匠的超高建築藝術。

門口進來的地面上看到一條長長的壓痕, 據導遊說這是印度暴亂時大砲的鉛彈打進來時所造成的….哇喔!

阿格拉堡(Agra Fort)是1857年印度叛亂期間的一場戰鬥的地點,這場戰爭導致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統治結束,並導致了英國直接統治印度一個世紀。

賈汗吉爾宮的牆面和宮殿大門均用白色大理石裝飾出各種幾何圖案,尖頂的伊旺(穹頂下方正中的凹龕,這種形制稱為iwan)是伊斯蘭的風格,樑柱構造的陽台是印度風格,大門上方裝飾的三個六芒星是猶太風格,以蓮花為圖案的牆面裝飾又是佛教風格,所以整個宮殿的正門,是印度各種宗教風格的大薈萃,這正是阿巴克大帝治國理念的充分體現。

宮殿前有個超級”大碗”, 它其實是由一整塊石頭雕鑿成…..看說明牌寫”Jehangir’s bath tub”以為是浴缸, 不過WIKI上的介紹說是它被用作盛放玫瑰花水的容器….總之應該就是跟楊貴妃泡澡一樣, 泡澡水裡都要裝B撒花瓣就對了

不過把浴缸放在庭院中央還真奇怪…..原來據說當初英國攻打莫臥兒王朝的時候,英國人本想把這個大缸偷走,但無奈太沉只是挪動了沒多遠,就把它遺棄在了現在這個地方。 

我們被導遊帶著繞了一大圈, 又回到入口斜坡上來, 從這邊看在草坪盡頭的賈汗吉爾宮殿(Jahangiri Mahal), 宮殿的正面左右完全對稱, 頂部兩端各有一座伊斯蘭塔聳立

結束導覽之後, 到了放牛吃草的時間….

跟朋友再度衝回沒有葡萄的葡萄園(Anguri Bagh), 我們想要找上到屋頂的路, 卻碰到團友在沒有水的水池互拍…..所以我當了一回鷸蚌相爭的漁翁

順利找到上屋頂的路…..現在時間比較靠近中午, 前方隱在霧中的泰姬陵又更清楚了一點

旁邊下方的就是我們剛剛去過的茉莉宮(Musammari Burj), 從上面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覆蓋著金色圓屋頂的八角瞭望塔樓的整體外觀和位置,原是沙賈汗為泰姬慶祝生日所建,最後卻成為他被幽禁的地方。

DSC_4027X.jpg - 2020印度

用望遠把泰姬瑪哈陵拉近….然後再用軟體調整成復古色調…這個影影綽綽的泰姬陵實在太虛無飄渺了….

用電腦軟體調整對比, 把霧中的泰姬瑪哈顯現出來

在宮殿的二層上,可以看到Diwan-i-khas(hall of private audience 私人大廳),由沙賈汗(Shah Jahan)於公元1635年建造的,是皇帝用來舉行文化活動,並與國王,大使和貴族等重要來賓私下會面,並處理國家的重要事務。

可惜這裡也沒開放, 沒法跟外面的公眾大廳 (Diwan-i-Am)相比, 接見的人等級變高了, 不知道裡面的裝潢差多少…..

樓上陽台擺了一個寶座, 看網路上應該是黑色瑪瑙製的賈漢吉爾王座Throne of Jahangir (有一角被英軍砲彈擦到裂開), 但這邊擺上的變成大理石(?)王座, 有的說這是皇后王座….總之, 拍張照表現一下坐在這個寶座上的視野….重點是下面的草坪

這個四方院落叫「瑪奇‧巴哈旺宮(Macchi Bhavan)」,它是一個有著印度-伊斯蘭風格的雙層拱廊的建築物,聽說裏面設計有水道,原是提供君王釣魚場所,也被稱為魚宮”Fish Chamber”

而底下的草坪就是Meena Bazaar「皇宮市集」又叫做宮廷仕女市集(Lady’s Bazar),這個市集是皇帝允許外面的商販進宮設攤擺賣,宮廷內的侍女們在這裡購買香料和日用品的地方,昔日是嚴禁男人進內的,除了皇帝和幾位王子。甚至有人猜測,就在這裡,賈汗吉爾初次遇見了努爾·賈漢,而沙賈漢第一次遇見了慕塔芝·瑪哈。難怪阿格拉紅堡又被稱為“愛情開始的地方”。

我們沒有進到魚宮, 而是在走廊角落發現一個奇怪的小門洞, 門口還有位印度婦人叫我們脫鞋…..我們就從善如流的脫了鞋進去了….

必須要把”門牌”拍下來, 不然根本不知道自己到了哪裡…..

哇喔…..我們誤打誤撞撿到寶啦! 這是寶石清真寺 (The Nagina Masjid / Gem Mosque) 沙賈汗在1631年至40年間為后妃們所建的清真寺, 這座私人清真寺由純白色大理石建成, 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清真寺

我們在裡面混很久, 混到人都走光…..萬歲! 趕快拍

這邊也有前看到的斜坡出水道…..可惜現在沒有流水也沒有噴水, 但這麼淺的池子, 真的不會搞的整片地溼答答的?….

終於….依依不捨地離開阿格拉堡, 覺得時間不夠用啊~ 最遺憾的是很多地方沒法好好地拍, 實在是人太多了…..

就在阿格拉堡的外面路上有個怪怪的紅色牌樓….

在前往泰姬陵之前, 我們決定先去先來去被暱稱為「小泰姬」(Baby Taj) 的蒙兀兒帝國宰相的陵寢….. 國柱陵(Tomb of I’timād-ud-Daulah)

這是賈汗吉爾(Jahangir)為了妻子努爾·賈漢(Nur Jahan)紀念其父親而建…..(也就是皇帝女婿為了老婆, 所以幫忙蓋紀念國丈的墳墓)
米爾扎·吉亞斯·貝格(Mirzā Ghiyās Beg) 原是波斯人,家道中落後成為乞丐流浪到印度,他是阿克巴大帝和賈汗吉爾皇帝任內重要的大臣,他的女兒(賈汗吉爾最愛的老婆)與孫女(沙賈漢最愛的老婆) 先後成為蒙兀兒帝國的皇后,成為權傾一時的家族。因為對蒙兀兒帝國貢獻良多,使得他獲得了”帝國之柱”的封號。

I’timād-ud-Daulah是莫臥兒陵墓的傑作。它是第一座用白色大理石裝飾的建築,標誌著從紅色石頭到白色大理石的過渡階段

四座紅色的門樓圍繞著中間白色大理石建成的陵墓,白色大理石的主墓坐落在紅色石頭的底座上,該墓在平面上為正方形,八角形塔樓附於其四角。每個立面都有三個拱門:中央的一個拱門作為入口,另外兩個拱形的門則被拱門封閉。沒有圓頂,其上方是chaukhandi(金字塔形)屋頂,頂部飾有蓮花花瓣和卡拉什飾面。

這座陵墓建於1622-1628,深受波斯建築風格影響,泰姬瑪哈陵也以此作為設計藍圖,但卻因建物的面蹟較小而被戲稱為Baby Taj。事實上,這個陵墓的主人是泰姬陵的祖父….

陵墓區跟印度廟宇一樣都是禁止穿鞋的, 這邊有顧鞋人, 通常會索取小費, 但實在搞不清他是原本就配置的工作人員? 還是混入的當地人來賺零用錢? 總之….我們一團人說好最後來穿鞋的時候再給小費 

在陵墓的外牆可以看到以鑲嵌藝術作為裝飾,據說這是印度首次使用Pietra dura(由半寶石組成的花藝設計)技術​​

ps. Pietra Dura 源自流行古羅馬一種稱為 opus sectile 的技術,將各種石材、大理石、珍珠母、玻璃等裁切成適當大小,鑲嵌在牆面與地板,拼成各式各樣的圖案。

陵墓內部四角的小房間中都有停放1-2個棺木, 繞了一圈, 搞不清這位宰相大人跟他妻子到底是哪個….

本來還在好奇這麼窄的棺木是怎麼把人放進去的, 後來看別人的blog說…..上半部凸起來是放衣服的,下半部才是放遺體的….歐!

內部同樣可以看到許多精美的鑲嵌馬賽克大理石的幾何學圖案,並採用了各種令人愉悅的色彩和色調。牆壁由拉賈斯坦邦(Rajasthan)的白色大理石製成,光線透過精緻的白色大理石雕琢的鏤空石屏風滲透到室內。

在四周的牆壁上可以發現刻畫有酒瓶,盤子和杯子,柏樹,金銀花,古爾達斯塔(鮮花花束)和其他類似的伊朗主題圖案的大理石鑲嵌,散發出濃厚的波斯氣息。

要隨時記得抬頭, 往往會發現驚喜…..陵墓跟入口牌樓的屋頂也是超美的….

莫臥兒花園的設計風格承襲自波斯帝國的查赫巴格花園(Charbagh)。整體形式上,二者都大量運用筆直的圍牆完成規整的四邊形布局,映射《古蘭經》中提到的四個天堂花園。除此之外,莫臥兒花園中的常見元素還包括池塘、噴泉和人造溝渠。

陵墓是大理石, 四方的出入口卻是用紅砂岩, 但也可以看到鑲嵌的技術….

雖然網路上看到不少人評論這個景點比較一般,不推薦…但我跟朋友卻是覺得這裡可以近距離欣賞滿牆滿壁精美的花紋和大理石的鑲嵌工藝, 整體來說小巧靜美又愜意, 比起滿滿都是人的泰姬陵來說, Baby Taj 好玩100倍

Baby Taj (原來的名字太難唸了, 放棄!) 就建在亞穆納河(Yamuna)邊, 在靠河這一側也有一處出口的牌樓, 我們遠遠看到有河, 忍不住就跑來看….

比較慘的是因為鞋子要等最後離開時才要去拿, 就一路赤著腳一路哀哀叫的在小泰姬裡面到處走過來再走回去 (地面不燙, 但是小石子一直刺激我嬌嫩的腳底, 有人建議穿襪子, 但我討厭穿襪子, 再說….踩在地面上的襪子不禁難洗, 也很容易被磨破)

河邊有位牧羊女及2-3個小男孩, 男孩一看到我們, 立刻衝過來嘿嘿嘿的直叫我們看他, 結果竟然是要我們丟錢下去…..轉頭! 小朋友你說的甚麼文阿姨我聽不懂…..

這條亞穆納河是恆河的支流,起源於北阿坎德邦的喜馬拉雅山冰川,在中印度古城安拉哈巴德Prayāga注入恆河,是印度北部主要河流之一,全長1,370公里,是印度沒有直接入海的河流中,長度最長的河。

花園角落還有個小小的水池, 莫臥兒王國的建築不分室內室外還真是離不開水池水道的設計….

我第一次見識到, 原來印度的老鷹(黑鳶)比台灣的麻雀多, 想當初在基隆看到2-3隻就興奮得要命, 結果在這裡是上百隻老鷹滿天飛….從別處看來的一句話 “印度一棵樹上的黑鳶多過整個北台灣的量”…..真的想嘆氣啊~

上網查了一下, 台灣為了種植, 大量使用老鼠藥殺蟲劑等化學藥劑, 再加上鳥害防制, 以及耕地變少, 所以….讓很多的野生動物付出了生命代價

咬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這篇 : 老鷹消失,揭露台灣環境的黑暗年代

下午的行程是要來去”眺望”泰姬瑪哈陵, 原本以為導遊要帶我們去號稱泰姬陵後花園的Mehtab Bagh月光花園, 沒想到我們過門不入….

據說是要去導遊力讚的私房景點(從路底–照片右邊的閘口進去)

結果我們跟著導遊一路到了亞穆納河Yamuna River河邊的觀景平台, 這裡離泰姬陵果然更近一些 (月光花園的圍牆就在我們的身後)….

ps. 可惜那個夕陽要是能再靠泰姬陵近一點就更完美啦~~

泰姬瑪哈陵是完全對稱著建築, 以主殿為中心中軸線距離相等之處除了有高塔之外, 還有相對的2個建築, (從背後看)右邊的是清真寺, 左邊則是答辯廳(偽清真寺, 因為不可能同時存在2個清真寺, 另一個原因是….這個方向沒有辦法面向麥加朝拜)

陵墓以白色的大理石為主要建築材料,主體建築是不規則的八角形,四角各有一個小圓頂,用以襯托中央高 76 米的大蓮花圓頂。在陵墓的平台四角又各築有一座 42 米高,造型仿清真寺喚禮塔的白色大理石尖塔,這四根高 42 公尺的塔每座都向外傾斜 12 度,確保地震時柱子不會倒下壓到中央的陵墓,而且,從遠方眺望時,原本向外傾斜的圓柱看起來會變成完全垂直

在泰姬陵後方靜靜淌流的亞穆納河Yamuna River….從這邊看, 河水真的是少得可憐, 大片的河床都已經被植物佔領, 據說原本的河又髒又臭, 不過托川普的福, 我們來的時候, 這段的亞穆納河被大力清洗過, 所以看起來還算賞心悅目, 甚至還有遊客顧小船到河上欣賞泰姬陵賀落日….

美國總統川普要在2/24首度至印度進行正式訪問(我們在2/5到Agra),印度方面日以繼夜忙著打理門面,為配合川普夫婦前來看日落,工人也已忙碌一段時間,想辦法讓這座全球知名的伊斯蘭陵寢一掃歲月和空汙留下的痕跡,恢復耀眼光彩。 印度當局還在緊鄰泰姬瑪哈陵的亞穆納河(Yamuna River)釋放大量清水,以沖淡這條河因排入未處理汙水和工業廢水,而經常發出的陣陣臭味。(from : udn 國際焦點)

已經臨近傍晚, 但泰姬陵裡面還是密密麻麻的一堆小人在走來走去….

我們從早上的阿格拉紅堡, 跟著沙賈漢的視角眺望泰姬陵, 然後到Baby Taj 了解泰姬陵設計的原型, 再到現在隔著亞穆納河眺望…..終於一步一步漸漸地靠近了!

因為泰姬陵的安檢有名的嚴格又機車,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我們所有人都把背包留在車上, 以最精簡一身輕的”裝備”進場, 只是我們的導遊以更挑剔的態度檢視, 連朋友手上的台灣常見的紅白塑膠袋都被以會有環保疑慮要過來…..(朋友伸長的爾康手還來不及大喊手下留情)….就給直接丟進垃圾桶

ps. 外國人的票價一樣比三級跳還要高, 導遊去買票我就沒跟去拍 (跟團就是任性), 反正年年漲價的啦, 直接上官網查吧….注意 : 歪國人的門票有附上一瓶水及鞋套XD & 並包含進入陵墓內的費用

ps2. 很機車的規定, 但下列這些東西要特別注意也都不可以帶入泰姬瑪哈陵: 食物(任何食物包括糖果都不行) / 菸酒、菸草與打火機 / 三腳架 電子產品(不含手機與相機)/  特別注意:筆記本&紙張(包括報紙)也不能!還有一些人的慘痛經驗:一些掛飾or娃娃(不管是動物人形)也不能!(我們導遊甚至要我們衣物上也不要有無嘴貓或是一些特別的logo圖樣)…

要去的人建議先看一下這篇 : 參觀泰姬瑪哈陵10點小提醒

泰姬瑪哈陵正門以紅色砂岩與白色大理石所製,象徵著天堂的入口,裝飾有白色邊框和圖案,是典型回教樣式。正門的頂端,前後各有11個白色小圓頂總共有22個白色小圓頂,每個圓頂象徵一年,代表泰姬瑪哈陵建造時間

ps. 關於那個小白頂….導遊說了, 因為做1個就要1年的時間, 所以就從開始做到結束是22個….很好, 問題又來了, 那個大門的寬度怎麼就正好知道要做成一排11個啊? 我記得導遊給的答案是….因為用估計算出來的….Orz

還記得昨天看到的小泰姬國柱陵…..光是那個入口跟泰姬陵一比….難怪會被叫”Baby Taj”

本來以為大門上花紋的圖案是一樣的….看花了眼之後發現….不一樣耶….

據說這裡原本是純銀的大門,上面鑲嵌著幾百個銀釘,但已經被盜走,現在的門是銅製的

大門的穹頂上的花紋….看到的當下, 我只想到鸚鵡螺….後來又覺得像是抖動的日本菊花紋…..汗

我看過一些照片, 是以這個門為框景, 泰姬陵大大的幾乎填滿在門的空間中, 結果現場來拍….

我知道要往後退, 再用望遠端拉近, 但是川流不停的人潮, 我這是堵在門口, 不少人好心的等我拍完, 若是我往後退讓開, 大概我的鏡頭裡就都是人頭, 根本沒辦法拍啊…..

(圖片來源 : The world’s most Googled landmarks: Taj Mahal )  淚奔! 這也差太多….

此花園是一個典型的波斯式花園(Persian garden),兩座水池中間的大理石平台,再加上兩道垂直於水池的水道,把花園劃分成4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型,因為“4”字在伊斯蘭教中有著神聖與平和的意思。兩旁種植成列的果樹與柏樹,分別象徵生命與死亡。

泰姬瑪哈陵的建築概念,來自平衡、對稱,並且與數字「4」有關。在伊斯蘭教信仰 中,「4」是非常神聖的數字,所以四座小圓塔、四支尖塔和四角形庭園,都是平和與神聖的象徵。

泰姬陵前的水池有兩段, 後段水池的前方有個石板凳, 據說當年黛安娜王妃來訪時有坐在這邊跟泰姬陵拍照, 所以現在那個石板凳的前後左右永遠擠滿了各地來的觀光客….我就只能窟在一邊拍, 還要小心不要被擠下去……

利用陵前水池中的倒影, 像有兩座泰姬陵對稱映照, 也是拔辣拍法之一, 可惜我們去的時間近中午, 倒影淡到不行…..

「泰姬瑪哈Taj Mahal」 Taj 是 crown (皇冠) Mahal 是 palace (皇宮) 意思是這座宮殿是所有宮殿之皇冠。它是印度蒙兀兒王沙賈漢(Shah Jahan)為一生摯愛的王后阿珠曼德·芭奴·貝岡(Arjumand Banu Begum)所蓋的陵墓,而”慕塔芝·瑪哈(Mumtaz Mahal)”意為「宮中珍寶」(或譯為宮中翹楚)是國王贈與皇后的稱號。

蒙兀兒帝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Shah Jahan在波斯語中原意為「世界的統治者」) 特別鍾愛他的妻子慕塔芝.瑪哈(Mumtaz Mahal)。夫妻恩愛鶼鰈情深,即使征戰仍共赴戰場,形影不離。 然而,皇后卻在入宮19年,於1630年戰途中分娩第14 個孩子時不幸難產死於南征的軍營中。傳說中皇帝痛不欲生,頭髮一夜翻白。他承諾不再娶妻,並為她建造天上、人間最美麗的陵墓。因此成就了泰姬瑪哈陵。泰姬瑪哈陵竣工後不久,沙賈汗就被自己的兒子奧朗則布廢黜,並被軟禁在阿格拉堡。沙賈汗駕崩後,奧朗則布將他葬於泰姬瑪哈陵中他最愛的女人的墓旁。

印度詩人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曾經說:「沙賈汗,你寧願聽任皇權消失,卻希望使一滴愛的淚珠永存 You allowed your kingly power to vanish, Shah Jahan, but your wish was to make imperishable a tear-drop of love。」(詩篇全文可見 : 永恆的淚珠-泰姬瑪哈陵)

這座陵墓使用了來自拉賈斯坦邦馬克拉納的半透明白色大理石、來自旁遮普的碧玉、產自中國的玉石和水晶、西藏產的綠松石、阿富汗的青金石、斯里蘭卡的藍寶石與阿拉伯的紅玉髓。總共有28種寶石和礦物被鑲嵌在白色大理石中,鑲嵌拼綴而成花紋和圖案。

主體正面門扉裝飾著優美的可蘭經文,這些回教經文上面的字體比下面大,所以站在下面往上看,正好感覺平衡,是利用人類視覺差異所作的設計。

這座白色大理石陵墓被視作純潔愛情的象徵, 但沙賈汗對妻子的愛已經近似病態, 所以這座陵墓是建築在血淚之上

泰姬陵的主要設計師名叫烏斯泰德·伊薩,是一位在當時非常有名氣的波斯建築師,沙賈汗花重金請他前來負責設計泰姬陵,在動工的前一天,沙賈汗把伊薩叫到了自己的面前,並詢問伊薩是否已經結婚,當沙賈汗得知伊薩已經結婚並且非常疼愛他的妻子之後,沙賈汗做出了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決定,他下令處死了伊薩的妻子,並聲稱只有這樣才能讓伊薩知道自己有多麼痛苦,才能讓伊薩為芭奴設計出世界上最美麗的陵墓。最後,他為了防止這些工匠以後能夠修建出和泰姬陵媲美的建築,下令砍掉設計者伊薩以及參與過修建泰姬陵主要工匠的雙手,以及挖掉他們的眼睛。(from: 印度泰姬陵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泰姬陵的牆壁除了栩栩如生的花卉浮雕, 更是可以看到鑲嵌著許多精緻的圖案, 其中不乏印度特有的花卉和植物, 因為蒙兀兒人是極度的自然主義崇尚者, 他們認為花是天堂的象徵, 所以花的圖案被大量運用在泰姬瑪哈陵

ps. 話說….周邊這些花紋圖樣真的都是鑲嵌進去的寶石玉石嗎? 完全看不到鑲嵌的痕跡啊~~~

泰姬瑪哈陵在建築美學上,最引人注意的是其完全對稱。以主殿中心向兩向延伸之軸線切割之中軸線,可以看到相對於中軸線之距離相等之處,必存在數量、尺寸及樣式完全對稱之雕飾。

導遊一直強調整個泰姬陵的概念就是絕對的鏡像對稱, 唯一不對稱的, 就是沙賈漢的墓, 因為他本來沒打算要把自己埋在這裡…..

(圖片來源 : Eight Secrets of the Taj Mahal) 內部禁止照相, 所以只有上網借…..可以看到圍在陵墓周邊繁複細緻的鏤空雕刻圍欄,陵墓內外牆壁及石棺上這些圖案,都是採用來自世界各地的稀世珠寶以鑲嵌拼綴而成的花紋和圖案,細緻優雅。

陵墓內部只靠室外透入的陽光照明,在大理石屏風內有一大一小兩個石棺,但裡面是空的,而沙賈汗與皇后的真正長眠地點是在地下的土窖中。

可惜四個尖塔沒有開放, 不然從上面看泰姬瑪哈陵應該更有fu….

建於17世紀的泰姬陵近幾十年來因污染加劇,有多處白色大理石表面已經泛黃、發黑。在印度考古調查協會的督導下,工人自2015年開始去除自十七世紀累積至今的塵垢與髒污,預計2019年完成。印度考古調查協會堅持不使用化學藥劑,而是在外牆上塗抹一種可以吸附灰塵、油脂和動物分泌物的漂白土,靜置一段時間後再將黏土洗淨,外牆便可以恢復原本的面貌。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泰姬陵已經是敷完美白面膜之後白泡泡的樣子…..在中午的陽光下果真是白到耀眼

清真寺建築外層都使用磚頭再覆上紅沙岩或大理石,利用這兩種建材的色差是蒙兀兒帝國的建築特色,但它另一方面也結合印度教的傳統,因為古印度傳統中白色屬於最高的婆羅門階級,紅色則屬於貴族武士階級的剎帝利,因此蒙兀兒人在此便結合了這兩種顏色與印度種姓階級制度中最高的兩個層級。

我們原本想進去清真寺裡面, 無奈門口的印度人嘰哩呱啦的說著聽不懂的英文不給進, 加上我們集合的時間也快到了, 只好悻悻然的撤退…..

扼…..我純粹是因為一眼瞥到那把花俏的小洋傘, 所以撈起相機就拍, 結果…..ㄚㄚ…..我沒想到會拍到這位大叔摳屁屁….打擊有點大

Sheroes Hangout | One of it’s Kind Cafe in India 我們午餐來到這一間以關懷潑酸攻擊受害女性的「概念店」–《SheRoes》代表女英雄 (she + heros) , 這個咖啡館是由「停止潑酸攻擊」組織背後的人出資開辦,只僱用遭遇硫酸襲擊的倖存者。他們希望這裡成為一個安全的場所,讓倖存者來這裡討論女權和平權話題。

note: 餐點沒有定價(東西還真的不錯吃),由客人們「樂捐」,作為對女英雄們的支持和鼓勵 

很難想像印度的潑酸犯罪率名列世界第一, 以2016年的紀錄, 竟然有 300 位女性遭潑酸, 若加上未通報的受害者, 估計超過一千件潑酸案例……這裡的服務生都是遭硫酸攻擊過的女性,儘管臉上有著被硫酸燒傷的疤痕,但她們沒有遮遮掩掩,大大方方以微笑接待每一位客人

我們在裡面待了很長的時間, 也觀看了由這些受害者所拍的影片, 紀錄她們不堪回首的受害經過與之後的心路歷程, 看完心裡真的很難過, 尤其是在參觀完泰姬陵之後, 平平都是女人, 有人被視為珍寶, 但更多的人卻被殘忍對待, 另一方面也覺得很慶幸有人願意站出來協助她們獲得自理自主的生活….我真的沒法寫出感性又文青的感想, 只能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可以參考這篇報導 : 在印度,有一間咖啡廳收集著女性的傷疤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