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橫中之關古道+高雄美輪山步道

這趟旅程起因於”南橫”, 我上次到南橫是2006年跟朋友兩人自駕自騎, 雖然最後偷懶, 整段南橫腳踏車都沒落地, 一路開車過去, 不過這是我第一次把南橫整段”走”完, 而遲至今天, 它成了我的唯一的一次

ps. 特地翻出以前的遊記(按我), 真的是超級簡短….為什麼現在每次的遊玩紀錄都會變成老太婆裹腳布一樣, 嘮嘮叨叨, 又臭又長, 果然是年紀影響嗎?

(圖片來源 : 美輪山溫泉渡假山莊) 雖然這次主要目標是南橫, 但大老遠下南部一趟, 主辦單位就還是幫我們安排了加碼行程, 免得太空虛….所以我們就來到位於高雄六龜不老溫泉與寶來溫泉區的美輪山

原本說的是下山後可以去泡個湯, 但我們之前在甲仙混太久, 結果又因為爬山攻頂回來的時間太晚, 也沒有泡到溫泉….寶來花賞溫泉公園

六龜不老溫泉街上的慈祐宮是停車場兼步道起點, 不過轉進來的路超陡的, 要小心車子底盤…..我們的中巴就擂了一下, 車上所有人都唉呦了一聲, 司機大約心裡一邊淌血一邊幹譙了

從慈祐宮前廣場看出去, 視野不錯, 只可惜今天雲有點多, 把山頭都蓋住了

美輪山步道單程全長約5.7公里(必須原路折返),前段為產業林道,最後約一公里多的路程屬於較陡的傳統山徑,穿越樟木林和倒木、一路爬升四百多公尺後才能登上美輪山(海拔高度:380~1350公尺, 高度落差970公尺),山頂有一顆三等三角點(編號:7208/森林山字三角點)

DSC_1887x.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路程 : 不知道為什麼茂林國家風景區官網寫的是步道長4.2公里, 但網路&現場的指示牌是寫的都是5.7公里….
時間 : 健行筆記給的時間是4.5小時, 有人花了不到4小時, 而我們的人馬則花了5小時以上 (摸黑下山)…

步道一開始就來個超級大陡坡, 不過很快就變成還可以接受的斜度, 走了才100公尺, 就發現路邊有奇妙的….裝飾, 這應該是以前辦活動後留下來的

 DSC_1865X.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這些路程標示上的標語實在太好笑啦! 可惜好像就剩下這些, 1.5K之後連路標都沒有找到…..

DSC_1869.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出發15分鐘後, 到達第一景觀台(1k,H510m)….介紹上說觀景台可俯瞰被青山環抱的不老溫泉區以及展望荖濃溪谷及南橫群山, 但其實….全部被樹跟雜草遮的嚴嚴實實的, 啥也看不見

DSC_1875-96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發現奇特的花朵…..火焰樹又名火焰木、苞萼木,又有鬱金香樹、泉水樹等別名,紫葳科常綠大喬木,樹高可達10-25公尺。因為樹頂的花朵鮮艷奪目猶如火焰而得名,盛花期在春、秋兩季;3 ~ 4 月及11~12月。

DSC_187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讓我大驚的是….這個物種被列為世界百大入侵種

火焰木原產於非洲,怕低溫霜凍,在熱帶地區廣泛的被栽種而且歸化,在台灣主要種植於中南部,公園或路旁常見其蹤跡…..但…..因為種子具透明之闊翅,可隨風飄散,在許多國家已造成嚴重危害, IUCN/SSC將此樹列入100種有害入侵種之一。

DSC_1876.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路旁草木出現空窗, 終於有view了….下面是不老溫泉區 & 荖濃溪谷

六龜寶來、不老地區在民國 98 年莫拉克八八風災中受創嚴重,所有聯外道路及橋梁均柔腸寸斷,照片中遠遠的那座綠色的橋是六龜地區後來新建/改建的五座拱橋之一的新開橋,這座跨距一百廿公尺、寬九公尺的鋼拱橋,跨越不老溪,串聯美崙山登山步道、彩蝶谷、寶來與不老溫泉等景區。

DSC_1878.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前段的林道平坦好走, 完全就是散步路線

DSC_1881.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默默地通過一樣除了一片雜樹林, 啥都看不到的第二景觀台(2k,600m)

DSC_1882.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在三叉路口竟然出現一棟民宅擋在路沖…..看到有人說這是蓮霧樹民宅(2.3k,690m), 不知道那棵蓮霧樹在哪? 但這民宅還有人在住嗎?

DSC_1883-963.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驚喜的發現滿地火焰木的落花

DSC_188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這花好大, 金黃色的勾邊超美的, 而且花形看起來真的燃燒中的熊熊火燄, 整個開滿樹頭時, 肯定壯觀又美艷似火, 難怪被當作觀賞樹

DSC_1886.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抬頭看…我以為是鳥巢蕨, 但好像不是, 查了半天, 這叫崖薑蕨 (這篇”環抱大樹的崖薑蕨“介紹的很清楚)…..

崖薑蕨是一種附生植物,只是利用大樹身上的空間來生長,並不會吸取大樹營養,可以自己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 除了著生於樹幹上外,它也會長在岩石上,所以叫做崖薑蕨,臺灣全島低海拔潮濕森林裡都可以看到它。

DSC_188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觀景台在步道的一公里及二公里處,各有一個,但其實景觀都被遮住,應該乾脆改成休憩亭,就純休息 (我們一路走, 根本沒休息)

DSC_1888-959.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美輪山製茶所….已歇業很久了, 但每個經過的登山客都會這邊拍張照, 所以也變成重要景點….”同流合污”是一定要的

DSC_1889.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路邊發現的小花….

DSC_1893-95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歐! 又有view了, 剛剛看向荖濃溪左邊, 這次看向右邊…..

DSC_1895-1944.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有製茶所當然要有茶園….只可惜就跟被棄置的製茶所一樣, 我們發現的茶園也已經陷入雜草樹林之中

DSC_189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依稀可見山坡上的茶樹, 但不久後應該就更不容易看出茶園的樣貌了

DSC_1896.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再往上走….據說這些比人高的雜草裡面也是茶園, 完全看不出來….

DSC_189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這幾片葉子是蟲害? 病變? 還是自然突變? 超美的啊~~

DSC_1942.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產業道路的盡頭(約4K處),往美輪山三角點的登山口就在右手邊,路徑不甚明顯,若不是這一堆綁在樹上的登山條,很容易忽略掉

DSC_1901.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由登山口至三角點約1.6K, 從這邊步道開始進入原始林, 所以真正的”爬山”從這裡才開始

DSC_1903.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走進樹林沒多久, 我們就驚奇的發現, 天啊….到處都是倒木….這是怎麼了?!

ps. 後來想起這些倒木應該是當時莫拉克八八風災的受害者

DSC_1904.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樹林的前段, 路況算很好走, 沒有一堆樹根石塊在腳下, S型的爬升坡度和緩, 一點都不費力

DSC_190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路上還有各種的倒木可以欣賞

DSC_190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倒木跟樹藤….打結了….這線頭在那兒啊?!

DSC_1911.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原本著生於高7~10 公尺樹幹上的崖薑蕨現在就在我們眼前, 真是巨大啊….

DSC_1912.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擋道的倒木被鋸開了….

DSC_1928.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這個1.5K…..是代表離山頂的距離吧?! 

DSC_1919.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已經快要3點了, 我們花了2個小時走了4K出頭一點點….然後我們離山頂還有1.5K, 問題是後段的路比較難走, 這下怎麼算都是要摸黑下山啦

正當我們準備要進入最後較為陡峭狹窄的爬坡道, 前面突然停下來….停很久…..我們在後面探頭探腦, 搞不清楚前面在幹嘛, 結果竟然是前面路徑旁邊發現一個虎頭蜂窩, 領隊正在想辦法暫時驅離這些在外面巡邏的蜂群…..

DSC_1922.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一聽到有黃蜂, 同伴們立刻拉著我往後退了一大步….幾個人一商量, 立刻決定我們撤!  結果又有幾個人要跟我們一起閃, 所以就分成兩隊, 一隊去攻頂, 而我們就慢慢往回走啦!

DSC_192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耶! 開始打混囉! 

DSC_192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回頭是岸啊! 不想摸黑(雖然我們都有戴頭燈), 不想賭虎頭蜂對我們到底多有愛, 不執著撿山頭, 糜爛萬歲!

DSC_1931.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剛剛急著趕路, 現在慢慢走, 就可以欣賞這個充滿趣味的樹林了

DSC_1932.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這些倒木的樹幹感覺非常的長, 交互倒在一起, 卻又奇妙的撐在上面, 讓我們有足夠的空間通過

DSC_1934.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這株倒木本身的形狀就很奇特, 像是波浪一樣, 然後它倒下後, 竟然被一棵小樹給叉在半空中….如果這真的是98年的風災倒下的, 十年前這株小樹肯定更瘦弱, 實在是太悍了!

DSC_193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新芽….毛茸茸的, 好可愛啊!

DSC_1938.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這個攀藤植物的葉子是心型的, 而它就這樣從下到上緊緊的攀黏在樹幹上….怎麼有種”愛到要你死”的毛骨悚然的感覺….

DSC_1941.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平常沒機會在這麼近的距離拍到崖薑蕨

崖薑蕨主要生長於樹幹上,橫向圍著樹幹繞圈圈,故稱為「著生植物」或「附生植物」。其葉柄不顯著,基部裂片明顯變寬且相互重疊,製造出盆狀的腐植質收集空間,可承接上方掉下來的灰塵、落葉、雨水及樹幹流下來的水分及養分。崖薑蕨的莖具有藥用價值,其性味苦、微澀、溫,有袪風除溼,舒筋活絡的效用; 另外也可以治風濕疼痛,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中耳炎。(from : 崖薑蕨@ 亞泥生態園區)

DSC_1946.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這幾朵菇很有趣, 像是從幼齒到大齡的成長四階段, 而且以前看到的菇都是中間比較凸的圓頂型, 但這種長的像是碗公的凹造型不常見

拍到非常奇怪的…果實?  後來靠google照片辨識幫忙, 找到它的大名叫白匏子 , 我拍到的這是白匏子的蒴果 (由複雌蕊的子房發育而來,成熟後會裂開,種子就被保護在蒴果內)

白匏子為台灣原生植物,主要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山區向陽處,尤以北部地區居多,生長快速,是崩塌地做植被復育和播種植樹的極佳樹種。最大的特徵是葉片背面呈灰白色,又因葉柄長,當風一吹,葉片就被翻轉過來,呈現一片片灰白色的葉片隨風飄舞的景象。

白匏子的木材是台灣早期用作木屐的原料之一,根、幹皮、葉皆可入藥。(欲知詳情可見 : 白匏子 – Peter’s Blog)

DSC_1953.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再度經過廢棄的茶園

DSC_1954.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明明才3點半, 但天已經暗了下來, 還好沒下雨

DSC_1956.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對面山上好幾棵樹是紅的, 太遠了有點看不清楚, 但好像是之前看到的火焰木, 這樣看真的很像樹上著火了

DSC_1958.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眼尖的朋友發現這捲成球的蕨葉, 裡面不知道是誰, 而且…..旁邊還有一個小球耶, 裡面包的應該是不同的”蟲”, 但兩個都把自己包得很完美…..

DSC_196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喔喔喔….這個也是很眼熟….朋友立刻喊出來”玉葉金花”, 這個名字還真的跟它的形象超級合拍, 下次我應該可以記住了

真正的花是頂部一小朵黃花,白色那片並不是它的花,是保護花朵的五枚萼片當中特化變形成花瓣狀的一枚,因為色如白玉,形狀又像葉子,所以稱為<玉葉> ,它是玉葉金花最醒目的部份,以此來招蜂引蝶達到傳粉的目的,玉葉金花全草皆可作藥用,根可以治瘧疾,葉可以敷腫毒,藤與根、莖、葉更可以清熱、解毒。

DSC_1968.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我們在五點前回到了慈祐宮, 然後就開始吃吃喝喝等攻頂組, 我把甲仙買的整袋小芋頭給嗑完, 超滿足的…..而攻頂組果然在六點過後摸黑回來, 辛苦了

DSC_1969-PXL_20201107_222848701.PANO.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第二天早上起床, 發現我們住的民宿窗外的視野還真是讚

DSC_1970-PXL_20201107_224607900.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早上要去吃早餐的路上, 看到旅館門口的狗狗….這兩位的表情還真是….一看就是大樓保全人員的fu

DSC_1970-PXL_20201107_224958659.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紅毛丹? 不是! 可是這名字還真非常適合它….

它是胭脂樹,別名「紅木」。原產地為熱帶美洲,為亞馬遜河流域與西印度群島熱帶地區常見的染料作物。當地的原住民,時常利用果實內的種子,用手掌搓揉後將種皮所產生汁液拌著唾液,塗抹臉部或身體作為裝飾,就像塗抹了胭脂一般。胭脂樹用於染料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臺灣在1910年代由南洋引進種植,用於觀賞及染料。

這個膨大的紅色果實也是蒴果,呈雞心形,表面密佈紅色軟刺,打開後裡面有許多的種子,種子皮就是天然色素的原料

PXL_20201108_06485137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因為南橫限制車輛的大小, 我們從寶來直接換乘9人座的接駁車…..據幫我們開車的司機大哥表示, 在他小時候這裡是10幾層樓高很深的溪谷, 現在已經幾乎跟馬路等高了

PXL_20201108_065236591.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南橫96到101K短短5公里沿線,在莫拉克風災時匯流而下,荖濃溪、布唐布納斯溪和玉穗溪3條溪流,沖刷出20多億立方米土石,瞬間將河床抬高40公尺,布唐布納斯溪河道更從20、30米拓寬成200、300米

PXL_20201108_065718266.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路旁堆出來的土石…..
聽著司機大哥敘述風災當時的經歷, 對親人安全的憂心, 聽聞小林村滅村時的感受, 雖然用著淡淡的語調說著, 但不時中斷的敘述, 讓我們的心中就像堵上了甚麼似的, 悶悶的難受

2006年在海拔2722公尺的埡口大關山隧道東洞口拍到的雲海…..這裡是台灣賞雲海及日出最著名的處所之一

南橫公路為台灣的三條橫貫公路建設之一,民國57年(1968)7月動工,民國61年(1972)10月31日通車。在編號上屬於省道台20線,起自臺南市玉井區,終點在臺東縣海端鄉與臺9線會合,全長172公里,南橫公路被譽為是台灣最美的公路,從梅山到天池,就可看到雲海、檜木群、天池、啞口與布農族傳統部落。

2009年8月,高雄地區受到莫拉克風災重創,台20線南橫公路在勤和路段以上道路完全沖毀中斷,公路總局封閉桃源區天池至台東縣海端鄉向陽路段(130.2K~153K)。因為地質破碎和多次颱風豪雨影響,包括2010年又發生了甲仙大地震,以及年年一個又一個的颱風豪雨接力來襲,導致重建工程進展嚴重受阻,復通之路一直受挫

(圖片來源 : 公視新聞網)  桃源以上從勤和到梅山的數個部落自此成為「重度孤島」,長達7、8年的時間,480位居民對外交通僅能依賴河床便道或「玉穗農路」通行。這條”農路”從山上一路蜿蜒下來,又陡又窄又崎嶇,雨天時更是泥濘難行,短短1,200公尺的道路,往往要花上1、2個鐘頭才能走完,被當地人戲稱是只有山羊才能走得「山羊路」。

在施工團隊努力下,2017年兩段新橋完工,分別被命名為「明霸克露」(minbaklu)和「班順努安」(pansunuan),是布農族語「希望」和「延續」的意思,至此到梅山部落的車行道路終於開通。公路單位不斷克服險峻地勢,挑戰梅山口到天池之間,後續完成7座明隧道和數十處上下邊坡的路基復建後,終於在2020年1月起,南橫公路梅山口以上路段,以105臨時便道的方式,復通到天池。

目前南橫從天池往上越過大關山隧道,再到台東向陽,大約14公里、海拔2,200公尺以上的路段,還沒有修復通車。修復工程瓶頸點,依序包括天池、武雄橋、向陽大崩壁和埡口雪峰橋,施工環境更加惡劣,廠商不投標、工人不上山,復原進度緩慢。

ps. 大關山隧道前的埡口大崩壁,就是知名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在「看見台灣」這部紀錄片中拍攝到的南橫公路心型大坍方。

非常建議看一下 : 【莫拉克十年】重建・南橫・生命線- 新聞- Rti 中央廣播電臺

PXL_20201108_065802209.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遍布碎石的荖濃溪…..人很脆弱, 根本玩不過老天和大自然…這麼優美明亮的風景, 下一秒就變色, 所謂的人定勝天, 在這些土石之下, 究竟有多少的生命代價?

PXL_20201108_070231532.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我們一路經過好幾個部落村莊, 以及繪有布農族圖騰的新橋,最特別的是有布農族「畫曆」彩繪的隧道….可惜沒辦法下車拍照

「木刻畫曆」 : 在一九三七年學者在南投一位布農人家中發現一塊「木刻畫曆」板上所畫各種圖形以類似象形文字的符號記載農事、出獵等事,來表示全年應行之歲時祭儀及生活禮俗。「木刻畫曆」所發現的符號被認為是該族群的文字,每種符號都有其特殊意義的存在,因而布農族成為台灣原住民中唯一擁有自己文字的族群。

DSC_1970-PXL_20201108_001804816.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上山的途中, 我們先在梅山村暫停休息一下, 結果一下車就被這隻有頭上臉上有圖騰的山豬給迎面堵上

DSC_1970-PXL_20201108_001830601.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喔喔喔….這些原住民女人的木雕好有趣

DSC_1970-PXL_20201108_001855192.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廣場旁邊有露營地, 那個帳篷….以台灣露營現在標配包含餐廳帳及客廳帳的規格看起來完全弱掉了

DSC_1970-PXL_20201108_002047819.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朋友突然把我拉到一邊, 原來是螳螂….好久沒看到這麼大隻的了, 但感覺它很虛弱, 這顏色也覺得不正常, 是生病? 太老?

ps. 正好看完昆蟲擾西介紹螳螂, 原來它叫枯葉大刀螳

DSC_1970-PXL_20201108_002635032.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天啊…這是派出所?!  是誰把派出所弄成貓頭鷹的?! 超可愛的啦

DSC_1970-PXL_20201108_002708670.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路旁這是….梅花? 所以叫梅山村?

DSC_1970-PXL_20201108_002819256.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梅山村是高雄縣桃源鄉南橫公路西段最深山的聚落,也是高雄縣桃源鄉唯一劃入玉山國家公園範圍的部落….

我們中午會再回來梅山吃午餐, 但現在要先往南橫趕路啦!

DSC_1972.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南橫目前只通到天池, 所有人在這邊下車

因為邊坡仍不穩定,以及下午易起霧等潛在危害因素,梅山口-天池路段目前每週星期二及星期四為道路管制日不開放通行,其他開放日開放車輛進入,時段為上午8:00至下午13:00,並於下午3時整前離開管制路段。在限定時間內開放3.5公噸以下貨車,9人座以下客車和大型重機及機車通行 (公路總局-訊息公告)

DSC_1976.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南橫必打卡景點之一, 天池&長青祠, 長青祠的指標柱子跟2006年的時候(如下)比起來….變新變白, 這應該是重新粉過啦!

一下車大家就笑顏逐開, 昨天的烏雲都不見了, 一整個的超級大藍天啊!

長青祠位於天池,南橫公路東西段交接點(台20線135.5公里處)….或者也可以說, 天池就在長青祠後面, 所以….

DSC_1986-PXL_20201108_013945917.PANO.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要到天池, 必須先爬上長青祠前的階梯….

DSC_1986-PXL_20201108_014648811.PANO.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雖然一口氣爬上來有點喘, 不過絕對值得….哇哈哈哈! 今天不僅天氣讚, 空氣也乾淨的不得了, 山看得超清楚的!

看到那些灰白色裸露的山體了嗎? 那都是崩落掉的傷疤, 南橫原本就一直有易有土石崩落的情況, 莫拉克之後更是傷上加傷, 這樣看真的很慘

DSC_199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南部橫貫公路於1968年7月動工,1972年10月31日通車,歷時4年4個月,採用傳統人力方式修築開闢,因工程甚為艱鉅,共計有116位工作人員罹難,為感念這些人員的犧牲,特在天池設置長青祠以供悼念。

我們直接往長青祠左後方的步道走…..

DSC_199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我們這次的主要目標, 就是”中之關步道”

中之關步道位於南橫公路129.5K中之關段到134K天池,全長約3.5公里,海拔高度自中之關步道入口處之1930公尺上升至步道另一端天池為2350公尺,落差約300公尺,全程健行時間約2-3小時左右。

我們從天池–>中之關, 這樣一路下行較為輕鬆, 當然不乏也有人偏好從中之關逆行向上, 甚至我們還碰到有人走來回, 實在努力。

DSC_1998.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南橫貫通後,直到玉山國家公園成立後,才將隱沒在荒草堆中的舊道重新探勘出來,並將天池至中之關的路段,整理成大眾化健行步道,路徑雖短但為保留最完整的路段。

DSC_2000.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我們同樣打算從天池開始走中之關步道, 不過在到天池之前, 還有個觀景台可以去看看

DSC_2005-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嘿嘿…..這邊的景觀台是眺望玉山南峰、雲峰、南玉山、鷹子嘴山、關山北鞍、塔關山及庫哈諾辛山等名山百岳極佳地點, 要記得來看一看

DSC_2010-PXL_20201108_02072680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天池藏身在山凹的樹林之間, 通常第一次看到人都會很失望, 因為它真的就又小又雜亂, 顏色又醜, 跟”天池”這樣高大上的名字完全不符…..
所以在天池邊最常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 “蛤?! 這就是天池喔?!”

DSC_2010-PXL_20201108_020826064.PANO.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不過我們今天運氣不錯, 天氣好還有倒影, 所以幫它多拍了好幾張照片

天池的海拔高度2,280公尺,外觀呈心狀,水源仰賴降雨以及融雪而來,池底為落石堆積並夾雜泥沙,平均水深1.2公尺,面積約1,800平方公尺,雨季的水位可繼續上升50公分

DSC_2011.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天池之所以有資格稱為天池, 有幾個條件, 1. 它沒有任何溪流經過; 2. 雨下再多, 它也不會滿溢出來; 3. 就算乾旱, 它也不會乾枯

可以看這篇報導 : 揭密”天堂的入口” 南橫天池 (三立新聞)

2006年拍的這個俯瞰天池的角度, 現在因為被樹擋到了, 所以基本看不到

DSC_201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不少遊客把天池繞一圈就轉回去

DSC_2018.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而更多人跟我們一樣, 右轉踏上中之關…..

DSC_2023-PXL_20201108_022446969.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這片二葉松林太漂亮了, 橫豎前面人太多, 整個塞人走不動, 我們就開始在旁邊的林間小道亂玩

DSC_2036.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網美照….攝影師把網美給淺景深了….其實我是想拍地上的光影, 但沒成功

DSC_203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這位網美….跳躍姿勢太美, 卻只想用背影面對鏡頭

DSC_2023-PXL_20201108_022500134.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步道陸續一直有團隊進來, 無法再混, 趕緊走人

DSC_2040.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關山越嶺古道,在日治時期是由理蕃道路修建而來,戰後臺灣省政府以此古道作為原型,興建了台20線南橫公路。而「中之關步道」是關山越嶺道的一部分,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路段

中之關古道最特殊的路段有三處,一為天池段生長在山崖邊的檜木群,二為接近中之關段的紅楓小徑,三為日據時代木炭窯遺址。

DSC_2042.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進入平緩的路段

DSC_204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沿路的樹林也相當有造型可欣賞

DSC_2046.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中之關—天池步道位處海拔1,800至2,400公尺之間的暖溫帶森林,針葉樹以檜木、台灣鐵杉及雲杉為主,闊葉樹則以山茶科、樟科及殼斗科為優勢植物

DSC_204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抬頭看….ㄟ, 這樹葉已經開始變黃了耶!

DSC_2051.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我們真的超能混的, 走半天才走500公尺, 要深切反省一下, 趕快追上大部隊

DSC_2058.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雖說從天池走多為下坡比較輕鬆, 但還真不少人是從中之關走上來的

DSC_2059.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步道中也可以發現檜木的身影

DSC_206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因為前一陣才走完以紅檜巨木著稱的拉拉山, 鎮西堡/司馬庫斯, 所以中之關這些紅檜雖大, 但相較也就是小學生與老爺爺的差距, 遇上了也都超淡定…

DSC_206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馬藍….但不要問我是哪種馬藍, 它是藍染植物, 不過不是拿花來淬藍色, 而是用葉子來製作

DSC_2070.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已經被掏空的巨木

DSC_2073.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步道中的橋樑都蓋得相當堅實

DSC_2080.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呵呵….這種警告通常是矮子免疫

DSC_2081.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喔….有展望, 雖然是透過樹葉間小小的”觀景窗”, 不過眼前這個山壁也太慘了, 崩塌的都體無完膚了

DSC_2084.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前面要過落石小崩壁….旁邊有設鐵鍊, 走起來不難

DSC_2093.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剩1.5K

DSC_2094.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幾乎是所有人都在邊走邊拍照

DSC_2096.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人一多的結果, 就是常會因前面拍照而堵車, 然後就會引起一群人的不滿….如果不幸正好前面那群是我們的人, 而我們又想要往前超車去會合….那幾乎就是一路被酸…. 

DSC_2098.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我們因為一路狂拍照, 中間被很多人追趕過去, 只好一路說抱歉, 再一個個超過去, 好不容易追上隊伍

DSC_2100.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終於來到比較寬的路段了

DSC_2103.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木炭窯….是日據時代駐在所人員用來燒木炭取暖或燒水用……要不是旁邊設了看板, 根本不會注意

DSC_2108.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從中之關步道看玉山山脈與玉穗山…..

DSC_2111.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最後500公尺

DSC_2112.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休息區? ….這邊是中之關駐在所遺址(腹地很大, 轉過彎還有個更大的空地), 我們在這邊休息了一陣, 實在是肚子太餓, 一路走來不停的掏東西補充能量

西元1914年日本在台總督開始大規模沒收布農族的槍枝,引發各地的不滿及抗爭,布農族英雄拉荷阿雷帶領族人攻擊八通關越道上的大分駐在所,之後越過中央山脈進入玉穗山西南稜,定居於易守難攻的塔馬荷(Tamoho,即為玉穗社),做為長期抗日基地,頑強抵抗將近二十年,越嶺道上最重要的中之關駐在所即是為了監視拉荷阿雷和玉穗社所設。

DSC_2116.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關山越嶺古道,因翻越海拔3,176M的關山嶺山而得名,為南部橫貫公路的前身。

關山越嶺道為早期生活於高雄與台東交界山區的布農族支系—巒社與郡社群祖先輾轉遷徙的路線,大正15年(1926年),日人為了有效控制頑強抗日的布農族,沿著荖濃溪與新武呂溪修築關山越嶺警備道,並且沿途設置日警駐在所,西起高雄六龜,經桃源、梅山,越過關山嶺山北鞍,東抵台東海瑞,1931年完工,全線共設32處駐在所,總長171.06公里,為台灣最長的理蕃越嶺道。

DSC_211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戰後,國民政府以此越嶺道作為原型路廊,規劃興建了台20線南部橫貫公路,其中,部分路廊依照原有的關山越嶺古道而興建,部分則為新闢道路,僅有約65公里八大段的古道路基尚存在,而許多路段又因年久失修或地形崩塌隱沒荒煙蔓草間,經玉山國家公園踏查後,才闢建整理出中之關駐在所至天池路段,1997年以「中之關步道」的新身份開放供民眾健行遊憩。

DSC_211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日本統治時代,中之關駐在所是整條關山越嶺道規模最大的駐在所,編制達30人,也是西段最重要的一站。當時,從這裡俯瞰荖濃溪對岸的玉穗社,可以監督原住民的活動,與當年盤据玉穗山下的布農族英雄拉荷阿雷,展開長達十七年的長期對抗。

中之關駐在所標高2,120公尺左右,位於一處台地,如今僅可見數層階地及駁坎遺跡,玉管處在此建立石亭一座,附有解說文字及相關圖片。

DSC_2120.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從中之關眺望出去….不過….玉穗山在那裏啊? 好像這邊的角度看不到啊

DSC_2121.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下面是荖濃溪谷

DSC_2124.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從中之關到登山口這段坡度較陡

DSC_212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尤其是最後這150公尺, 對腿腳不好的老人家負擔有點重

DSC_212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因為剩最後, 大家一口氣衝了, 每個人都走超快的….

DSC_2128.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喂! 等等我啊~~

DSC_2131.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出來啦! 一群人擠在路口拍照, 等不到淨空, 就這樣吧….

DSC_2136A.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從台20縣路上看向對面的山壁…怎麼一個慘字了得!

DSC_2138.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我們沿著台20往下, 中之關的停車場就在不遠處….結果走沒多久, 就發現一堆接駁車隊都停到外面出來啦….可見得這山上擠了不知道多少人

PXL_20201108_050340828.PANO.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司機在下山途中找了個眺望好的點讓我們下車拍照

PXL_20201108_05052103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我最不會這招

PXL_20201108_05324214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回到梅山村吃中餐….便當

PXL_20201108_053252734.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發現露營地的地面是台灣黑熊的圖案

PXL_20201108_060427950.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吃完午餐後的飯後活動….吃愛玉冰, 農產品大採購

PXL_20201108_06204301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接送的司機們見不得我們太混, 加碼帶我們去散步一下….

PXL_20201108_06243511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哇…. 這粉紅配綠色的吊橋看起來真搶眼

PXL_20201108_062604497.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近看…..梅山部落的布農語舊稱馬舒霍爾「Masuwahoru」, 意為盛產黃藤之地,
ps. 現在到處種梅樹, 而名字也改叫梅山村….還是改叫梅山村後廣植梅樹?

PXL_20201108_062838283.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馬舒霍爾吊橋橫跨唯金溪,發源於關山的唯金溪,在梅山與荖濃溪匯接

PXL_20201108_063111835.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從吊橋上面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南橫上面的明隧道

PXL_20201108_063323551.jpg - 2020美崙山中之關

走下來的時候發現….原本下吊橋是樓梯, 結果現在架了坡道, 很明顯是當地人都騎摩托車過橋….太強大了, 走過來就搖搖晃晃的, 怎麼騎過來的?

回程時候領隊老師又帶著我們回到甲仙, 領著大媽們狂買土產….拜orz! 我累死啦! (話雖如此, 那個芋頭冰真的好吃) 

 

推薦課外閱讀 :

莫拉克十年系列報導-風災十年路| 我們的島

2020南橫紀事(全)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