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步道第一條示範道路 : 霞喀羅古道二日|清泉–>養老 【全線】

爬山的朋友問要不要一起去霞喀羅, 立馬點頭….上次到霞喀羅是2007年的時候, 但因為坍方, 所以我們只走了一小段就只能回頭, 並沒有實際完成整段古道, 現在有人休糾, 還幫忙搞定交通和一泊二食的協作, 當然要跟啊~~

霞喀羅(Syakaro)為泰雅族語,是指烏心石樹的意思,因山區盛產此樹而得名。二百多年前移入此地的泰雅族分支,於是以「霞喀羅」 為族名,Syakaro群共有四社,以驃悍著名。

「霞喀羅古道」又稱為「石鹿古道」,兩端的起點分別為井上(今新竹縣五峰鄉清泉)與控溪(今尖石鄉秀鑾村),是昔日泰雅族「基納吉群」與「霞喀羅群」往返部落間的交通要道,具有通婚、探親、貿易、獵物交換分享等重要的社交活動功能。(ps. 霞喀羅古道也是台灣史上大霸尖山最早攀登路徑)

建議閱讀 : 【世新大學圖書資訊處_開箱圖書館】新書介紹-霞喀羅古道

為了對霞喀羅群壓制與監視,當時的台灣總督府批准新開鑿理蕃警備道,花了8個月的時間,於大正十一年(1922)3 月底,「霞喀羅道路」完工,全長約 45 公里,是依循日治時期「鹿場連嶺古道系統」中,「霞喀羅警備道路」與「薩克亞金警備道路」路線規劃而成,日本人在這條警備道路上,設置了密集的駐在所,並配置火力強大的砲台,以防範霞喀羅各社及嚴密監控泰雅族人的行動。

當年【霞喀羅古道】沿線的日本警官駐在所為台灣密集度分部最高的古道,現在除白石駐在所尚稱完整外,其餘均成廢墟,目前步道上有設置田村台、楢山、朝日、白石、武神、馬鞍、栗園等7處遺址的說明

ps. wiki上說有14個駐在所遺址, 2007年我在秀巒檢查哨拍到的路線圖是標註18個駐在所, 台灣原住民族傳統聚落(含古道)委託研究報告的調查是21個, 最多的是寫25個 (微笑台灣 : Syakaro!霞喀羅國家步道) …. 這麼多種說法, 也是醉了!

(地圖來源 : 自然步道- 霞喀羅國家步道- 台灣山林悠遊網) 霞喀羅古道,海拔高度介於1240到2030之間,原本全長49.2公里,但南北二端拓寬成車道後,目前步道為22公里。

2001年8月,林務局委辦「國家步道設計規範」時,選定霞喀羅古道做為第一條國家示範步道,藉由該古道的設施建置與原住民部落培力輔導,及相關牌誌與解說系統的整體規劃設立,建立一套國家步道的典型,作為後續建設其他國家步道的參考。 

霞喀羅古道位於新竹清泉鄉與五峰鄉之間,東起養老登山口(海拔1650公尺),西抵石鹿登山口(海拔1200公尺),兩端皆可出入,路程約22-23公里,高度落差300公尺….腳程快的拚一天完攻(約8小時), 或是以白石為住宿點, 花個兩天悠閒慢慢走

光看資料簡直感動到要哭了, 這根本就是平路….但這其實有很大的誤區! 因為當中好幾段高繞或下切, 所以不是一馬平川….總之, 從石鹿–>養老, 大部分是下坡, 是比較輕鬆的走法

DSC_0040.jpg - 霞喀羅2020.12

因為崩塌, 可以一眼就看到下面的溪谷(薩克亞金溪)

霞喀羅古道在2003年修整完成,可惜在2004年夏天時因敏督利颱風、艾利颱風的豪雨肆虐下多處嚴重坍方而封閉,然後….2015年蘇迪勒颱風侵襲….又再度因為多處嚴重坍方,道路毀損封閉,一直無法全線通行,直到2018年底整修完成,才全線開放通行。

而我終於在2020的年底再度踏上了霞喀羅…..石鹿登山口一進來就是一片非常漂亮的人造柳杉林

早上從新竹過來的行車時間超過預期, 我們開走的時候已經過了11點, 原本一開始規畫的時候有想說可以順檢一下霞喀羅大山, 這下直接放棄….歐耶! 偷懶有理!

我們這次參加的自組團因為大家呼朋引伴的結果, 最後浩浩蕩蕩的集結了20多人,還有3位小朋友…..結果小朋友全程都衝在最前面

剛開始走沒多久就休息….因為搭太久的車, 大家全都跑廁所去了….

過了這個廁所, 下一個就要到12K的白石駐在所才有 (也就是我們今晚預定住宿的地方)…..全段的霞喀羅古道就這麼兩個木屋公用廁所

很好奇地去查了一下泰雅族的祖靈信仰, 結果發現….它的概念並不是”祖靈”兩個字表面上的意義
祖靈(utux)是宇宙的主宰,也是一切禍福的根源,因此泰雅人對祖靈是以服從的態度,無條件的遵照祖訓,如此便能得到祖靈的庇佑而豐收健康,反之,則會受到祖靈的處罰,此時就必須以贖罪的方式獲得赦免。(from : 人.山川.海洋- 原住民族環境知識匯聚平台)

節錄一下wiki中對Utux的觀點的說明 : 
Utux只有一個,是個無形象的靈,祂遍滿宇宙是個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神。
Utux是靈,但也並非靈,可能類似於擁有人格化的騰格里,但階位可能更高。
Utux並沒有如外族人那樣多神觀念的現象。 Utux並未有山神、河神、樹神之類的分別,也並非代指其他東西,或任何宇宙星辰。 神、精靈、靈魂都只是Utux的一個面相。 所有的自然萬物,包括人類、山脈,都是Utux身上的一部分。
Utux是所有世上人的Utux,祂是監察所有世人的Utux。

新竹地區前兩天還一直滴滴答答的下著雨, 只能說我們的運氣好, 人品好, 老天爺非常賞臉的給了個秋高氣爽的大好天氣

2018年底重新開張的步道整理的非常好, 橋梁棧道看起來都還算新, 沒有缺損沒有生苔….

同伴老公特地來試背新包, 新綁腿, 新帽子….

田村台駐在所(1.4K)…..當年的基址面積達1800坪,要不是這個石頭駁坎, 根本看不出來是駐在所, 其他部份的基址已隱沒於杉樹林與荒堙漫草之中

田村台駐在所設置於大正11年(1922年),此處是昔日的「木喀拉卡高地」,為日治時期控制泰雅族人的戰略要地,更是「鹿場連嶺警備道路」的樞紐,當時設有「酒保」供應所需糧食、煙酒等生活物資。駐在所西側小山丘設有四門大砲,附近霞喀羅群四社都在砲火射程範圍內。

目前留存的有大門坡道,石砌下駁坎、方正拓平的寬闊基地、西側山丘遺留的夯牆石階、東側緩坡間戰壕遺跡等。

駐在所遺址前有相當詳細的說明, 不過我沒有注意到有電線桿….周圍全都是杉樹樹幹, 誰分得出來啊~~

ps. 據說過田村台駐在所,路旁出現零星廢棄的杉木電話線桿(直立or半傾)….總之, 我眼盲, 一根也沒看見到

石鹿登山口進來前面3K是上坡….但坡度算是相當和緩

霞喀羅是有名的賞楓秘境….是說一堆人都知道還算秘境嗎? 
我們來的時間正好是楓葉剛剛要轉紅的時候, 本來沒期待會看到紅葉, 但就說這次老天很幫忙, 還是讓我們驚喜到啦!

…12點了耶, 奇怪, 我們走了快一個小時才走2K (廁所&駐在所混太久)….後面還有10K…..

霞喀羅步道海拔介於1,300m~2,322m之間,除了青楓、楓香、台灣紅榨槭等楓紅景觀,另有杉木林、柳杉林、箭竹林等豐富林相,其環境亦適合各類動物棲息。

這幾棵樹怎麼能長的這麼斜, 而不是直接倒地….

很眼熟, 但又被我忘記花名咧….後來非常偶然的讓我找到了花名 : 菊三七,又名黃花三七草….這是什麼怪名字, 有種日本三四郎之類的fu….

這花既稱三七草,當然有療傷止痛效果,民俗療法中,主要用於跌打損傷、散瘀止血等症….

據說它非常臭, 比臭腳丫還臭, 還好我沒有想到要去聞它…不過青斑蝶和紫斑蝶很愛這味….

黃菀(菊科黃菀屬),常見中海拔山區。花朵為雌雄同株,由多數的頭狀花排列成繖房花序,花為黃色,通常排列成五朵舌狀花在外圍,另有約20朵管狀花在中間。

這個白色的花長的跟黃苑實在很像, 反正不是山白蘭, 就是台灣馬蘭(也叫台灣紫菀)-這兩種我實在不會分 ….
雖然名字有”蘭”, 但它是菊科, 跟蘭花一毛關係都沒有!

不管是黃苑還是紫苑, 我都拍到紅心跟黃心兩種不同的顏色, 回來查了一下…新鮮的心花是黃色,成熟時轉紫紅色….

上面左下角這張拍到果實為瘦果,有白色的冠毛

然後呢….這花也出現很多次, 它也叫台灣馬藍, “藍”色的藍….原生的染料植物,臺灣特有種,分布於北部低海拔山區森林中

2.2K遭遇崩塌處,開始高繞路段

正在心中OS, 這個高繞沒有很變態啊….

我果然是烏鴉嘴….還好拉繩直陡上只有一小段…

氣喘吁吁的上了稜線,一上來就忍不住驚呼….挖賽! 這個崩得有夠徹底的…..
這個觀景點展望極佳, 但我完全沒膽靠到外側去拍照, 只好一起把警告標示跟雜亂的樹枝一起入鏡

外側的山體仍然有可能崩落, 所以圈起繩子作為警告限界

高繞上來後也還是要再下去回到原來的古道…..但這直直下去也太斜了吧….還好旁邊有繩子可以抓, 還好今天沒下雨, 還好路面乾爽不溼滑, 還好大家都撐住沒把屁股摔成兩半

同一段繩拉繩的時候絕對要切記, 等前面的人放手後, 後面的人才可以去拉

哇哇哇…..我第一次看到蓪草開花, 密密麻麻, 超驚人!

蓪草不是草,它又名通脫木、木通樹、大葉五加皮等,是台灣原生種,分布在二千公尺以下山區,臺灣的東北地部最適合生長,它可是臺灣第一個依照分類學所命名發表的植物。

在我們小時候, 曬乾的蓪草芯(白色髓心看似保麗龍,但卻是百分之百的天然材質) 是勞作課常用的一種材料

台灣的蓪草產業自18世紀開始,直到日治時期步入高度商品化的顛峰階段,曾是台灣重要經濟作物,可作為中藥,還可以用於兒童美勞、插針、製作浮標…等。蓪草紙是用蓪草芯製旋削而成,壓扁後局部沾水即有浮雕效果,可用於繪製蓪草畫。因其觸感柔順容易染色及定型,曾被譽為最佳造花材料。

可以看看這篇報導 : 重現即將消失的手工紙,蓪草女兒張秀美守護「天使的羽翼」

還沒看到樹上的楓紅, 就已經是滿地的紅色落葉

高繞下來接上古道沒多久, 馬上又上坡, 來到這個像是被挖開的隘口….這裡也是步道最高處….表示後面就一路下坡了

(12:45-1:15) 我們在這邊的小空地休息順便啃午餐 

再度上路….3K的里程碑被我拍糊….過「3K」沒多久右邊就可以看到「霞喀羅大山 登山口」(我眼瞎沒注意到), 我們時間不夠去撿山頭, 繼續直走古道 (據說一開始就是超過60度手攀陡上,一路陡到上稜線為止…沒去撿是對的!)

ps. 霞喀羅大山:又稱石鹿大山,登山口位於霞喀羅步道3.1K處,海拔2234M,三等三角點#6280及森林三角點、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碑各一。霞喀羅大山除了是兩支泰雅族群的獵場分界,同時是東邊的薩克亞金溪與西邊的霞喀羅溪 兩流域的分水嶺。上下不過一個多小時的行程,難度不高,日據時期的史蹟把它列入「百名山」(輝哥的天空 › 霞喀羅大山)

過了剛剛休息的鞍部, 基本上就變成一路緩下

ㄟ….這個圓枕木木梯陡下, 乍看有點OOXX….慢慢走沒問題

看起來滿結實的木橋, 既然限行五人, 那我等一下再過, 先拍照

這邊山壁上有水源….但聽說前面還以地方可以取水, 所以暫時不急著補水

前面有狀況? 好像就只是短短下攀一段

過4K後,又是一個隘口

除了部分特別地形, 步道大多數是屬於康莊大道, 畢竟這個當初是軍備道, 要能通行載運物資的車輛

哇~~好大

舖滿松針與落葉的林道

喔喔喔紅葉出來啦! 

這個倒插的倒木正好通過

堆在山坡的這些砍斷木材…..不知道是林務局清除的路障? 還是山老鼠遺留的”贓物”?

年代久遠的路標 

本來以為是里程碑….看不懂這什麼….

以前走過有駐在所的古道, 像是瓦拉米步道、能高越嶺道之類, 路況完全無法跟霞喀羅比, 這真的是康莊大道

倒木

倒木, 但….這是檜木? 我貼著聞了一下, 可是沒有甚麼特殊的味道

又是倒木….一樣遭到分屍鋸開的巨木….

還是倒木, 但這個厲害, 正好架橋….我知道不少人爬上去拍照, 原諒我是俗辣, 沒膽…..

還是小baby的猴板凳

下午陽光不見了….傷腦筋

突然又出現駁坎, 這是哪裡?….

【楢山駐在所】設於大正十一年(西元1922年),位於霞喀羅大山向東延伸的凸出稜間(約6.4-6.6公里處),因附近盛產椎茸,故命名為「椎山」,卻誤植為「楢山」。昭和年間,日本人曾在此地增設醫療所,是警備道上的重要據點之一。台灣光復後,將駐在所改名為 「青山派出所」,於民國58年(1969年)才因房舍不堪使用而裁撤。

霞喀羅步道駐在所的建築方式,以厚達50公分的夯土為牆,外覆木板、內抹石灰,是「霞喀羅國家步道系統」獨特的建築。

這邊有塊空地, 許多隊伍都會選擇在這邊休息

歐…又出現紅葉, 沒看錯的話, 裡面有巒大花楸的葉子

ps.  巒大花楸是高海拔比較少見的喬木種外,也是「唯一」具羽狀複葉的喬木,而且十月之後葉會漸轉為黃、紅色,再配上橙紅色的成熟果實,反較開花時更引人注目。

哇….這倒木好巨大, 只是很可惜為了方便通行, 被硬是鋸開了一扇”門”

來張大景, 今天的紅葉都是這款, 淺紅偏橘, 還要再冷一點才會更紅

下午的雲比較多, 陽光被遮住, 山頭也都被遮住…..唉~

加減看一下開始紅的紅葉吧

再度遭遇陡下切

剛剛是從下面往上看蓪草花, 這邊正好可以從上往下看, 真的是好大一捧

又是被鋸開讓路的倒木….真是辛苦這些維護步道的人員了

8K…..加油, 離今天住宿的白石駐在所越來越近

唉呦….上面橫躺的那根倒木….希望有卡好, 千萬不要掉下來啊….

過了8K有一會兒, 經過一個U型彎(山脊突稜), 就看到前面的人已經丟包爬上樹林裡, 據說裡面藏著朝日駐在所遺址…ㄟ? 朝日的扛棒不在這裡啊? 為什麼知道是在這樹林裡啊?

結果還真的在上面樹林裡找到了駁坎(我留在步道偷懶, 所以沒拍到)….為什麼駐在所會蓋在這種奇怪的山坡上啊…..

ps. 同伴是參考”霞喀羅古道:楓火與綠金的故事(國家步道歷史叢書04)”裡面的導覽資料, 裡面註明有七棵楓香並列的地方就是朝日駐在所…

朝日駐在所繼續往前, 很快就遇見這個新式的繩索吊橋….這種吊橋已經在很多地方走過好幾次, 雖然看起來頗驚悚, 但走起來覺得很穩, 完全沒有心理負擔

ps. 話說幾年前第一次在三貂嶺走的時候還真的有大驚小怪+小緊張

朋友已經走到剉到說不出話來, 想喊救命但臉皮太薄, 只好強迫自己慢慢往前挪

這時候拿登山杖, 背包有睡墊或其他東西外掛的就要特別小心, 因為橋的空間很窄, 又都是繩子, 行走或轉身(看風景拍照)的時候很容易卡住….

剛過完緊張刺激的繩索吊橋, 馬上就來個超級大下切, 一直切到溪谷….

然後再來個超級大之字形上坡爬回原來的古道…..夭壽, 累死我啦!

結果上來古道過10K里程碑沒多久, 就看到了朝日駐在所的牌子(牌子前方的樹林據說是紮營的好地方)…..???…..所以到底哪邊才是真的? 

朝日駐在所位在霞喀羅大山東南山脊的突稜上,因為比其他的駐在所更早迎接晨曦第一道曙光而得名….
日人選建駐在所的通則,就是在伸向溪谷的山脊突稜附近,由於位置的居高臨下,視野良好,往往成為設置駐在所的最佳覓地。

結果又再度下切溪谷…..之前做功課的時候看到有隊伍碰到水多到要涉水, 不過據說大多數時間都是這樣的小水流而已

這裡是距離白石駐在所最近的水源地(離駐在所約30分路程), 不少人在這邊取水作為晚上&第二天使用

這個小溪谷還滿美的, 但因為那個接水的水管怎樣都避不掉, 結果拍起來好醜…..

這棵樹的樹枝真的是彎的超美型的

霞喀羅吊橋(10.6公里,海拔1630公尺)…這是重新整修過後的新橋

橋柱看起來就真的比較蒼老了….

歐耶! 從霞喀羅吊橋過來(約1.2K), 我們一路悶頭趕路, 終於在4:45走到白石駐在所(11.7K), 從石鹿登山口過來12K, 整整花了5個半小時(中間有休息 & 花時間找朝日駐在所)…不過, 最讓大夥驚喜的是, 沒有其他山友來住, 我們包場啦! 萬歲!!!

駐在所周圍的大庭院說是有種植日本板栗、山梨樹、台灣泡桐及寒緋櫻….很好! 通通不認得, 不過寒緋櫻等開花了我就認得了….

等一下, 這邊的牌子寫 往石鹿入口12K6hr, 往養老入口10K3hr……往石鹿6hr我可以理解, 因為從這邊去是上坡, 還要通過好幾個地形路段, 但是往養老就算一路下坡, 那個3hr是要逼死誰? 10K全程無休拼命衝嗎? 算了, 這是明天的事, 而且我們完全不用趕, 約好2點在登山口接人, 夠我們一路狂打混

白石泰雅族語Sakayachin (所以又稱薩克亞金) ,意指可用做磨利刀鋒的亮白石頭。此地在1917與1920年曾發生過兩次泰雅族人與日警的嚴重衝突,即史上的「霞喀羅事件」,事後日人開通警備道,並視為重要戰略要道,故於1922年設置薩克亞金駐在所。

白石駐在所是目前霞喀羅古道唯一保存完整的駐在所,位於佐藤山北側沿稜2328峰之東北延伸稜尾上,海拔高度1630公尺,48M的夯土圍牆是目前霞喀羅道路中,最完整的遺址之一。與北坑溪道路間之檜山警察官吏駐在所有聯絡道,昔登大霸尖山多由此駐在所出發。終戰遭改名為白石派出所,1969年改建新派出所與宿舍。

在民國78年(1989),最後一名員警撤走後,白石駐在所才告廢棄;留有辦公廳及警察宿舍兩戶,宿舍保有完整木板床舖兩間約可睡十人左右,是目前霞喀羅古道唯一保存完整的駐在所。

駐在所後方樹林中還有一些砲台的遺址, 我們好像有團員一早跑去閒逛, 我是睡死兼偷懶, 所以只有白石門口的照片…..

話說…就在我們來的前幾天, 正好有報導說 “驚喜!霞喀羅步道白石駐在所 疑有黑熊出沒“….這對在這邊夜宿的人來說不是驚喜, 是驚嚇好嗎? 

女生與小朋友人數較多, 所以全都睡在派出所裡(沒有前門, 後門是一塊板子虛擋, 超通風的), 男生們則睡在右邊的宿舍(裡面有兩間木板通鋪, 各可睡3-4人), 另外朋友夫婦為了測試他們新買的帳篷, 所以自行在門口前的土台上搭帳

派出所&宿舍好像剛整修一遍, 屋頂好新

晚餐….因為隊伍中有人吃素, 所以青菜比較多, 真好…..

晚上升起營火, 大人小孩通通圍在旁邊烤火….小朋友非常勤奮的到處找木柴枯枝回來燒, 但那個葉子還綠綠的能燒嗎?

我跟朋友跑去(男生)宿舍跟其他團員喝酒喝茶喝咖啡聊天, 驚奇的發現原來好幾位都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保育志工, 真是超強的

(這張是借我們天文大師拍的照片) 另外隊伍中還有一位深藏不漏的天文星相學老師, 比劃著滿天星斗跟我們講解觀星…..可惜我睏死了, 等不及銀河出來, 回去躺倒就睡死(喝了一堆茶&咖啡根本沒用)

第二天7:00起床吃早餐, 已經有不少人早早起床去外面遛一圈回來了….

同伴在林間散步時撿回來的….這是日本板栗掉下來的栗子?

ㄟ…這個….是高山櫟? 

因為大家早早收拾打包好, 乾脆還沒到8點就提前上路啦!  結果一上路就是長長的S型下坡, 路不陡的結果就是大家都順勢噔噔噔的一路往下衝

昨天走的是石鹿登山口的清泉段(西段), 今天要從白石走到養老, 也就是一般說的養老段(東段)

早上的陽光真是super

8:20 通過13K路標….

竹林出現啦! 不過這片竹林沒有很大, 不是我記憶中的那片竹林 

陽光真的很美, 忍不住一直拍拍拍

這個路段沒有很窄, 也不會滑, 算好走的啊, 上鐵鍊是….好啦! 長得比較大叢 & 重裝的人可能需要加強安全保障

一直持續下坡

從白石駐在所到白石吊橋距離約1.5公里,卻是一路下降海拔300公尺,若是逆向從養老端進來要去白石, 那這段就會變成很夭壽的超級長陡坡….

位於步道13.4公里的著名景點「白石吊橋」,海拔約1350公尺,它橫跨薩克亞金溪兩岸,全長145公尺,距溪谷有90公尺高差

走到中間的夥伴…..感覺快要腳軟了, 最後是前面的朋友回頭帶著走過去….

忍不住一直停下來拍照, 薩克亞金溪谷真的是漂亮

這麼漂亮的溪谷希望永遠不要有山崩土石流的破壞

時而奔放, 時而平緩, 很容易對著溪水一直發呆….不過這高度看久了….有點暈

左邊拍完拍右邊, 不少人跑來這邊賞楓, 可惜我們來的時候, 溪谷這邊的楓還沒有透紅

最初建於1921年(大正十年)的白石吊橋,為運補車輛的通行,橋寬達1.2米。民國36年二度修建時,因不需走車輛,橋寬縮為90公分,現在看到的橋是近年再次整修的樣貌。

過了吊橋還是愉快地繼續走下坡….

媽呀! 才剛愉快地想著下坡好啊就立刻來個嚇死人的天梯…..這應該也是因為崩塌而搭建的高繞路段

呼…..過了階梯稍微歇口氣喘一下, 然後…..

哇哩咧…..這個木頭繩梯看起來也很嚇人啊!

木梯中間有個小平台, 可以喘口氣, 往下看到同伴還在手腳並用地往上爬…..

往上….還有啊~ 看網路上的山友說這個13.5K的大坍塌處,高繞要陡上攀爬二段80公尺約100層的木梯

第二段比較短, 也不會那麼戰戰兢兢了…..話說回來, 往上爬會比較容易, 往下的話速度就會放更慢

脫離恐怖天梯, 還有一小段上坡…..相較之下, 這還真是小case

經過千辛萬苦(?), 總之, 我們從這邊稜線下來, …..若是從養老過來要去白石, 就要從做記號的樹幹這邊左轉上去, 繼續直走步的話, 沒幾步也就會看到路斷啦………

終於回到”正常”的步道上了….剛起步就看到原住民的喔兜敗….ㄟ這是我們協作的車吧?! 看起來好像還可以動, 不像是廢棄的…


唉呦, 這個花長的好有趣, 很像是伸長腳躺在躺椅上的小人, 低垂著頭, 兩手高舉過頭….但我找不到它的名字啊….

武神駐在所,里程14.6K,海拔1430公尺….我只拍到扛棒, 完全沒看到遺址在哪邊…..據網路上看到山友的紀錄 : 武神原址座落於步道上方,分有上下二層,除基地駁坎與坡道部份尚稱還好,已不見任何建物遺跡。

武神駐在所位在布奴加里山的西北支稜,與對岸的見返駐在所隔著薩克亞金溪兩相峙望,也互通著步道監視部落的動靜。本所原設於霞喀羅警備道路甫完工時的警力配置高峰期(西元1922年,大正11年),但在五年之後即裁撤煙沒於林野間。

繼續前進

9:25, 通過15K, 距離我們離開白石約1.5小時

哇….可以看到對面的路是用砂袋與石頭疊起來的….而且塌掉的橋還留在原地, 這樣也不錯, 讓人有個想念, 也有個警示

我猜這裡應該就是我們2007年來的時候被擋的原因….

2007年我們從養老入口(22K)進來, 過了17K的馬鞍駐在所遺址之後, 就在路上看到這個….整段路都崩不見了, 我們只能站在封鎖的地方嘆氣…..

這棵樹的葉子透光透的好閃亮, 但是….為什麼好像它的樹幹也長滿了樹葉(應該是寄生還是附生的蕨類吧), 這樣看感覺整棵樹都毛茸茸的

喔喔喔….這座橋跟小溪的畫面超美的….

這是2007年來的時候拍的…角度略有不同, 但應該是相同的溪谷

過橋囉…..

從橋上看溪水….乾淨清澈

出現更多摩托車? 主人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再度進入竹林, 這片竹林大多了

因為時間很充裕, 所以我們在這邊休息好一陣, 順便補充一點食物….前面陡下陡上的路段把早餐的熱量都折騰完了

繼續上路….早上的陽光真是太給力了

希利克鳥(泰雅語:siliq),是台灣泰雅族神話中的神鳥,負責跟泰雅族人傳達天神的旨意,也就是泰雅族人鳥占的占卜鳥。除了泰雅族,太魯閣族、布農族、鄒族、邵族以及排灣族中也都以此鳥的叫聲次數、及發音位置來決定吉凶預兆,作為「鳥卜」。

根據泰雅語的說法,傳說中的希利克鳥其特徵為頭部、臉及後頸是灰色,頭部兩側各有一黑褐色縱線,眼之周圍有白色眼圈,是山林中極為普遍的留鳥….經過考察,確定繡眼畫眉就是(siliq)「希利克」。

至於怎麼判斷吉凶….看這篇 : 泰雅族百年失傳鳥占狩獵判斷凶吉 – 原住民族電視台….看完後我發現這對我太難了, 我沒那眼力, 更沒有聽聲辨鳥兼定位的能力….

走著走著突然意識到我們走在美麗的楓樹林裡…地上是又厚又美的楓葉地毯

抬頭看….滿天的楓葉….開始有點變黃了

離我們走來的白石吊橋5K, 距離養老也還剩5K, …喔耶!

唉呦, 原來這裡就是馬鞍駐在所, 這邊跟白石吊橋的薩克亞金溪兩岸是兩大賞楓區, 相較於白石吊橋遠遠看, 這裡抬頭就是楓樹林啦! 

看說明才知道, 原來這邊的楓香人造林當年是為了種植段木香菇而栽種, 只是後來種香菇不流行了, 這個楓香林不僅逃過一劫, 更成為吸引遊客的熱門賞楓景點

這邊有塊很大的空地, 我們在這邊大休息, 吃午餐啦!

馬鞍的名稱來由是一位最早來此開墾的泰雅族原住民Bawan,日人音譯為馬鞍,因而得名。馬鞍駐在所位於養老山西稜小鞍部上,大正十一年(1922)設置,1959 年廢棄。駐在所基地四周駁坎以砌石固定,有12 段石階的入口,並有1 組5間的夯土牆面遺跡,以及一段長 6.9M 的夯土牆。

DSC_1135.jpg - 霞喀羅2020.12

一邊啃乾糧, 抬頭順便欣賞美美的楓林, 完全沒有想到去找遺留下來的夯土牆….

團友拿出整套機司又開始煮茶泡咖啡, 但我們還是混到昏昏欲睡….

突然冒出好幾團遊客, 有的團是由原住民帶領解說

霞喀羅國家步道橫跨新竹縣五峰鄉與尖石鄉周邊四部落(清泉、石鹿、秀巒、養老)族人,在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委託的專業團隊輔導規劃培力下,歷經2年、參與近100小時的生態旅遊核心課程訓練,共16位通過導覽員考試及認證,未來將可提供精彩、豐富的生態旅遊導覽服務,帶領遊客更深度地認識霞喀羅文化及特色。(新竹林區管理處 | 新聞)

然後又出現更多位原住民, 不過這幾位…好像是要去前面整修步道的, 看看那幾塊木頭….

12:00 我們終於混到滿足, 決定起走來鄧囉!

遠遠的對面山上有紅葉….

哇….今天視野真不錯

基本上從養老登山口到武神駐在所這7K就是平坦的大道(上坡), 若是一般旅遊團體, 或是腳力比較弱的, 其實走到馬鞍駐在所(5K)就可以了, 來回10K估計要花上4小時左右

約18K, 再度進入竹林…這片竹林真是美呆了….

來拍張光芒四射的拔剌照….

在竹林裡失心瘋的左拍右拍上拍下拍….

粟園駐在所(18.5K) ,這是古道上最後一個有標示的駐在所遺址,原名為「塔拉卡斯駐在所」,泰雅族語「塔拉卡斯(Tarakkis)」即是「小米」之意,民國36年政府接收後改稱「栗園派出所」,於民國48年廢棄。此地居民為泰雅族-基納吉群,日治時期因霞喀羅事件被迫遷村,直到光復後部分原住民才遷回原居住地。

駐在所遺址要走上去….懶病上身的我繼續耍廢, 拍拍通道就算有交代了……

雖說粟園是「栽種小米之地」,但放眼往去,全是竹林,之前在司馬庫斯與鎮西堡的遊記中也有提到泰雅族與桂竹的依存關係,很明顯的這些竹子都是部落的人來種的

這是2007年在霞喀羅古道拍的照片, 我們要經過竹林回養老, 結果就被原住民為了整理竹林的這把火給擋在半途…..救命! 我們要出去啊~~

還好居民帶我們下切到果園繞了一大圈, 才逃出升天, 當時有點驚惶, 又覺得很刺激…..不過這個場景在現在人來人往的霞喀羅步道應該再也見不到了….
看這篇 : 風林火山–霞喀羅散策

最後的路段…大家都歸心似箭, 所以都放開了腳步往前進

12:43  通過19K….養老出口在22K, 還有3K, 大約還要走1-1.5個小時

霞喀羅古道最後一個景點, 木炭窯

….就路邊一個長滿植物的凹洞, 完全看不出所以然來, 要不是旁邊的說明牌, 根本無視直接pass

又是竹林….不過這邊的竹子好稀疏啊

19.5K….樹幹充當里程標, 這個標示又大又清楚

穗花蛇菰…最近不知道為什麼也常看到它, 不過我之前看到都是雌花比較多, 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雄花

屬於蛇菰科寄生植物,葉片退化呈鱗片狀,無葉綠素,不行光合作用,以吸收寄主的養份來生存。肉穗花序為雌雄異株,雌花呈橢圓狀圓柱形,雄花為較高大的圓柱形,全株為鮮紅色。雄花開花時,紅色花瓣打開,可看到淡黃色的花粉,其排列像是紋飾;花兒散發怪味,吸引蒼蠅吸食,也順便將花粉傳播開來。穗花蛇菰生長於海拔1500公尺左右的山區,常見於悶熱潮濕的樹林間。(穗花蛇菰 – 環境資訊中心)

DSC_1438.jpg - 閂山鳴鈴山

之前拍到的雌花…超像明太子的

步道的木棧橋現在差不多都長成這樣, 下面有鋼架支撐, 所以走起來很穩

2003年的木橋長這樣, 基本是木頭+竹子搭成的, 所有材料取自現場, 而且非常”搭”, 唯一的缺點就是不穩, 人一多就壞得更快

1:03pm 20K, 正正好20分鐘1K, 剩下2K! 加油!

再度出現楓香, 但這裡的看起來就比較綠

陽光穿過樹葉投映在步道上….

地上是滿滿的松針…..

天氣真好, 讓我們這幾個在台北無停歇的陰雨天裡發霉的人, 有機會把自己曬乾一點

芒草也是意外之喜…..

以前這邊可以看到山坡下面的居民….經過這幾年的土石坍方, 不知道他們是否還依然住在這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

角桐草 …. 我們在能高越嶺道上也遇見好幾次
它是台灣原生種,屬於苦苣苔科中的角桐草屬,台灣就只有一種,角桐草屬又稱半蒴苣苔屬,因此角桐草又名台灣半蒴苣苔,英文名稱為Taiwan Bicornuta。性喜潮濕,分布於台灣全島低至中海拔陰涼潮濕的灌木層,尤其是河床溪溝或峭壁水滴處。(from: 角桐草@ 處處禪機)

台灣澤蘭…這更是到處都可以看到, 同樣, 它雖然叫”蘭”, 但跟蘭花也是一咪關係都沒有, 據說是古時婦人將該植物揉和油脂, 充做頭髮潤絲精, 可使之亮澤….真的嗎? 

總之, 這是蜜源植物, 是多種蝴蝶和蜜蜂的食草

竹林很亂, 光線穿過竹林的光影很亂, 當亂成一團….真的很有魔性美

最棒的是….剛剛在馬鞍碰到很多團體, 但當我們走的時候, 幾乎全程都只有我們自己, 不像之前的南橫中之關, 幾乎是人擠人, 還要不停地閃人讓路, 走起來一點都不舒服

追上前面的人了….越接近出口, 驚奇的發現, 原本拖得有點小距離的隊伍, 突然通通集合起來了……

懸鉤子, 這也是老朋友, 但我同樣還是沒搞清楚它是哪種懸鉤子….肯定不是玉山懸鉤子, 我會猜是台灣懸鉤子…..

出口到啦!!! 等一下, 最上面那個標示不就是禁止生火嗎…..

養老端的步道入口, 里程標示22K

ㄟ….突然發現, 我竟然沒有拍到石鹿端的入口…ㄚㄚㄚ……

我們非常準時的在2:00pm 走出步道….比之前在白石駐在所看到的3小時指標整整double….雖然我們中間大休好幾次, 不過那個3小時真的很難辦到啊…..

最後….我們從養老經秀巒, 再走宇老出尖石, 而既然經過宇老, 當然不忘再度跑去叫一盒臭豆腐來嗑, 不過這次老闆忘了給我們辣韭菜, 結果就覺得弱掉了…..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