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路古道(金包里大路)縱走

某日聊天的時候, 一群人熊熊發現…..我們在陽明山的步道來來去去, 經常經過金包里的大門, 卻有好幾個人沒有確確實實完整的走過魚路古道, 所以就找個春光明媚的年節假日休糾來企 

「魚路古道」正式名稱為「金包里大路」,這條路南北綿延,翻越海拔八百公尺的擎天崗,連接金包里(金山)至八芝蘭(士林),全長約三十多公里,在先民眼中,這是一條捷徑,因為只要花一天腳程,中途也不會遭遇「生番」襲擊,比起繞道北海岸再循淡水河,更為省時便捷。

三百多年來,金包里大路除了是山中聚落的聯外道路,還曾是清軍及日軍移防的軍事道路,同時擔任商旅要道,其中包括從早期煉樟、採硫磺礦、種茶到後來做大菁藍染、運牛隻、擔魚,甚至嫁娶均仰賴這條大路,一直到民國四十六年因為陽金公路開闢,這條繁榮的大路才日漸荒廢。是北台灣古道中,遺跡最豐富,保留原始路段最長的庶民道路。

七十年代中期,台灣歷史學家林衡道將這條路取名為「魚仔路」,幾年後,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的保育課長呂理昌正式將其定名為「魚路古道」,以凸顯這條路與金山漁業的密切關聯。(from: 初秋步道遊|天下雜誌)

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的魚路古道,北起金山八煙的「綠峰山莊」,南迄陽明山山仔后菁山路101巷的「菁山小鎮」,全程約10公里。若以擎天崗的金包里城門為界 , 以北為「魚路古道北段」,以南為「魚路古道南段」。魚路古道南段以通過絹絲瀑布,又稱為「絹絲步道」。

ps. 看到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說已經在進行踏勘魚路古道及修補道路(從唭哩岸一直到金山磺港,全線41公里),預計110年重現歷史風貌, 真的很高興(官網解說)

圖片來源 :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0173) 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

不過可惜的是目前魚路古道上磺溪-八煙這段封閉整修中, 所以我們一開始計畫的縱走是從上磺溪-絹絲瀑布…算一算也就5K左右, 擺明就是超簡單的糜爛行程

就在出發前一晚做功課的時候, 熊熊發現…ㄟ….魚路北段有分日人路 & 河南勇路, 經過討論, 我們決定省掉上磺溪這段, 依照Tony的走法, 從擎天崗出發, 走日人路+河南勇路O型, 一次把北段的兩條路線走完, 再來決定要不要走南段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1, 假日上陽明山的人潮太多, 我們透早在車站就先被等車的人龍給嚇到, 為了不想去冷水坑再浪費時間等轉車接駁到擎天崗, 所以在公車上半途拍板, 改從絹絲瀑布跳車, 直接從南段就開走

人算不如天算2. 我們從絹絲瀑布接擎天崗時, 原本想直接走金包里大門, 沒想到嘟不到, 只能繞一大圈又走到擎天崗服務中心…莫名加碼一圈環型步道….

人算不如天算3. 回程原本計畫在擎天崗搭車下山, 結果再度遭遇超長的排隊人龍, 只好來去冷水坑等大車, 就醬又默默再度加碼冷擎步道….

路程計算 : 絹絲瀑布步道2.7K + 擎天崗環形步道2.4K + 魚路-日人路2.4K + 魚路-河南勇路1.4K(+0.5K回擎天崗) + 冷擎步道1.6K…..totoal 11K

因為我們人在兩台不同公車上, 在一陣慌亂的討論聯繫下, 終於所有人都確實地在小15的「絹絲瀑布站」下車,我們在步道入口集合…開走!

早上9:00的絹絲瀑布步道…非常清爽, 只有我們, 大部分的遊客都到景點區去了

ps. 不要小看旁邊的水溝….那是名為「山豬湖圳」的水圳,日據時期即是山豬湖地區(即今菁山路一帶)居民灌溉、生活使用的重要圳道。水圳後來會從步道的左邊拐到右邊,然後步道慢慢往上,離水圳漸遠。水圳的取水口,就在絹絲瀑布的下游處。

從絹絲瀑布步道全程2.7K, 往擎天崗方向會是一路緩上….步道落差僅約有210公尺,集中在後段上擎天崗, 前段就真的很平很緩

奇怪的界碑…石柱三面分別刻著「陽明山農場」、「輔導會」和「堺柱」的石碑,是過去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設置的陽明山農場的堺柱

以柵欄圍住的水源保護區….步道一旁出現了「三孔泉」的指標,三孔泉就是三道泉水的意思,是山豬湖居民灌溉、生活用水的泉源

我被柵欄中整片的舌根草吸引住, 完全沒在管那個三孔泉….反正被圍住看不到

天氣很好, 陽光很讚, 步道平緩好走….超享受!

絹絲瀑布步道因鄰近水域且位於山谷之間,因而擁有潮濕多霧的氣候環境,也孕育出多樣豐富的動植物生態….

可惜我就是植物白癡, 勉強分辨一下不同的花, 沒開花的植物就是全歸類成”草” & “樹”

步道上的樹木雖然算不上高大, 但也相當有可看性

絹絲瀑布步道幾乎全程都在樹林裡, 加上旁邊的水圳溪流, 夏天來走會覺得相當涼爽

雖然是大冬天, 但看到這樣的溪流, 還是很想下去玩水….

默默地就快走到瀑布了….剩100公尺

筆筒樹? ….

沿著大岩壁流下來的小瀑布與小水潭, 感覺枯水期很容易”斷水”

出現啦! 因為前幾天有下雨, 水量變得非常豐沛的絹絲瀑布….
源自七股山麓的冷水坑溪流經菁山吊橋向南匯流,遇20公尺地勢落差,水流自高處傾洩而下,因水量不大,形成有如絹絲般的細長瀑布,因而得名。

由於岩石中含有鐵、鎂礦物質成份,經溪水長期沖刷與氧化作用影響下,形成瀑布下方岩石呈現紅褐色的特殊景象。

一早都沒碰到甚麼遊客, 終於在絹絲瀑布堵到了一兩群, 拍完照快閃…..

不認識的花(花苞?)….

通泉草

通過竹林

經過攔砂壩….水勢看起來還真澎湃

到了三岔路口, 往擎天崗的方向繼續前進

進入擎天崗區域….警告標示不要太靠近水牛

可惜擎天崗的水牛群去年起因天候嚴寒、長期營養不良等原因大量死亡, 雖說經過照護, 有幾頭據說已重返擎天崗, 但這次完全沒有看到任何牛影….

ㄟ….以前沒有注意到這個避牛樁

看一下….嗯….這個”使用方法”感覺有點可笑, 真的遇到水牛攻擊, 這3根真的能起作用嗎? 而且這要嘟厚就在旁邊才來得及擋啊~~…..總之最好不要有機會”試用”

我們9點開走, 正好花了1個小時上到擎天崗

依方位判斷….我們選了走竹嵩山的方向, 想說可以接上金包里大門…..結果並沒有…..

就大繞一圈, 然後還是到了擎天崗服務中心…..

還好就順便撿美美的櫻花, 順路跑洗手間…..搞定民生需求, 準備再出發

嶺頭喦(岩石的古字)土地廟….之所以會稱做「嶺頭喦」,是因為在該土地公廟的正後方有一巨大岩石….這是後來蓋的新廟

原本的老廟在後面, 這座石砌「福德同」土地公廟,門聯刻有「嶺高真福地,頭舉有神靈」,係二百多年前清代中、晚葉,由當地居民自竹子山的茶廠移至此處,是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沿途歷史最悠久的土地公廟,亦是魚路古道的中點 & 最高點(海拔800公尺)

挑魚人的行程:在黃昏漁船入港時買魚,晚上七、八點從金山磺港出發,提一盞電土燈(又稱磺火燈,以電石加水產生化學反應為燃料,比煤油燈光亮持久),三人一組互相照應,順著磺嘴山的山腳,慢慢爬上第一個台地,經過八煙後,路開始陡升,爬到擎天崗先向嶺頭巖土地公拜拜,半夜十二點可至山仔后,稍事休息後就走下台北,大約清晨四點可到士林或北投,趕得上魚市。(from : 金包里大路 重返步行年代 )

魚路古道北段.jpg - 2021魚路古道

擎天崗-許顏橋的魚路古道有兩條: 一條是金包里大路;一條是日人路。金包里大路是直線走的石階路,坡度陡峭。日人路則因為必須可以運砲,所以路平緩且至少1.2公尺寬。我們站在魚路古道入口小小發愁, 到底要從哪條進, 哪條回….

 lineintro-jinbaoli02.jpg - 2021魚路古道

從擎天崗往八煙方向的魚路古道幾乎都是下坡路,但我們還要走回來……
最後我們決定採緩下陡上的走法(看似比較累, 但比較不傷膝蓋) : 走日人路2.4K 到許顏橋, 再從金包里大路回來, 雖然一路陡上, 但只有1.4K

———————–

有趣的考究 : 日人路的名稱很明顯就是日本人蓋來用的路, 但那個河南勇路是怎麼來的, 目前比較普遍的說法是….
據史料記載,清朝初期,為防止臺灣民眾擁兵叛變,於是撤銷了臺兵防務政策,改從大陸各省抽調軍隊來臺,輪流守衛。由於軍隊成員多半來自湖南,同時軍服上都貼有「勇」字,當地人在語言不通,又搞不清楚湖南、湖北或安徽、廣東的地理區別情況下,乾脆統稱這些士兵為「湖南勇」。「湖南」以閩南語唸久了,發音酷似「河南」,就慢慢喚成「河南勇」了,「河南勇路」這個名字透過世代口耳相傳,遂在鄉里民間普遍散播開來。 

ps. Tony有寫一篇”魚路古道「河南勇路」身世之謎初探“, 有提出很多論點, 有興趣的可以去研究

魚路古道北段….10:35開走!

隔著圍籬….旁邊就是擎天崗的環形步道

路旁土坡上開滿了小白花…..仔細看, 超美ㄉㄦ

這是台灣胡麻花,又稱小胡麻花,銳葉胡麻花 ‧ 雖然稱為胡麻花,但跟胡麻(芝麻)沒有一毛關係,所以一滴胡麻油也搾不出來

它是台灣特有種,喜歡生長在陰濕的山路邊坡,分布在臺灣北部、中部海拔700-1200公尺的潮濕山坡地。

花期在2到5月,約開5到9朵小花,而其花色會因環境的光照強度而有所變化,有白色、淡紅、淡紫、淡綠等顏色。

我趴在邊坡上狂拍….但因為土坡都是雜草, 背景太亂, 花又太小, 超難拍的美啊…..

前進沒多久, 就可以透過修剪後的芒草叢, 眺望到遠遠的金山市區

哇….日人路與河南勇路在山坡上蜿蜒交錯….看看那直直向上的路, 回來時有的瞧了!

喂! 回來! 你們要去哪裡?……城門是回來的終點, 我們要先往八煙/上磺溪停車場的方向走

直行, 左轉都是往八煙/上磺溪停車場的方向….結果領頭人很順的跟著石板路直接左轉

我跟著走了幾步, 站在岔路口猶豫了一下…..

一群人已經衝好遠…..但素….回來喔!!! 石階明顯就不是能走大砲的日人路啊

直行的才是日人路, 雖然是為了行軍和拖運大砲而修築的道路, 但我們仍忍不住驚嘆, 超美啊……

不論是日人路還是河南勇路, 都是走在芒草中, 所以需要定期維護, 不然整條路很快就會被芒草覆蓋…..

ps. 在這條步道上所看到的芒草以「白背芒」居多, 據說魚路古道的秋芒因受到硫磺氣的影響,開出來的芒花為紅色,跟其它地方所看到的白色芒花不一樣,頗具特色。

半山腰在冒煙的就是大油坑, 「魚路古道」除了運送漁獲,它其實還擔負著另一項更重要的任務,就是硫磺的採集運送。

陽明山地區硫磺的開採可溯自清朝時期,至民國80年左右才停止開採。而硫磺的運送在早年亦需以人工搬運,擔磺工入多在清晨4點多,先到山仔后的煤炭店領土炭及土炭單,於7、8點擔到大油坑換磺塊(約80台斤重),再領一張磺單回山仔后,經天母再到北投,交出磺單就可領一天的工資本(約10斤米)。

日人路再度與河南勇路交錯….我們還是繼續堅持走平緩的日人路, 階梯是等一下回程的事…..

經過歲月的摧殘, 基石外露, 日人路已不再那麼平坦, 雖然無法再拖運大砲, 但給人走還是很OK

沒想到在一片枯黃的芒草中, 竟然出現一股清流….這裡說是金包里大路地勢最高的水源地

啥? 為了避免太快喝冷水, 要故意先把水弄濁, 再等變清了才喝…..幹嘛這麼麻煩, 喝小口, 含在嘴裡一會兒再喝就好了啊….

從山上俯瞰嶺腳庄聚落, 這裡在十八世紀就形成散居聚落,最興盛時期約有15戶人家居住,大約六十年前最後一批人家搬離。

右下角的樹林就是解說牌標示出來的嶺腳庄聚落舊址所在, 以往可以開車或是從嶺腳庄走路前往大油坑, 不過因為大油坑地質脆弱易崩塌,且伴著高溫噴氣,危險性高,目前已公告禁止進入。

遠遠的金山沐浴在陽光下, 看起來好閃亮

日人路緩緩下, 不知不覺到我們目的地許顏橋就剩下1K, 從這邊開始就離開芒草區, 進入樹林裡啦….

一進到樹林裡, 沒多久就出現一座小橋, 突然覺得有”人”味啦….

1950年代陽金公路開通,金包里大路的運輸功能不再,路徑也被截斷,一度埋沒。1985年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1991年起,展開人文史蹟調查工作,金包里大路成為重點。

據說1993年首開魚路古道研究之時,魚路古道北段原已堙滅,剛開始踏查的時候,特意請到祖居在魚路古道的老住民帶路,一路尋找湮滅的石階,才慢慢找回原本的路徑

在古道通常都會看到土地公廟在一方看顧…..

路邊突然看到廢棄的石頭古宅, 大家馬上精神一振, 好玩的來啦!

這幾間屋舍是「山豬豐厝地」(很會抓山豬的阿豐的家)…..山豬豐選在金包里大路旁蓋起頂厝,兒女慢慢長大後又蓋了下厝,下厝與頂厝的排列方位呈L直角,彼此獨立互不相連。

ps. 「山豬豐」的綽號是因為阿豐仔善於獵捕山豬, 不是養很多豬, 也不是很會養豬

據解說牌上面的述說&照片, 1988年曾用傳統工法修復過的頂厝, 30多年過去又毀了….

下厝的復舊是用鋼筋水泥外砌亂石貼附, 所以看起來還算完整….旁邊的八芝蘭竹也都依然欣欣向榮

對我們來說, 頂厝頹圯的石牆才真的值得一聲”哇!”

路邊也開始出現梯田的駁砍

日人路在過了山豬豐厝之後, 路況變的非常”破碎”, 原本的填土都流失掉了, 剩下宛若溪床的路基, 走的時候要小心

先轉彎去打石場看看, 再回來走主道路

打石場的誕生跟陽明山的火山地形是有相關的。由於陽明山的地質結構屬安山岩,因此路邊隨處可見大小石塊,再加上山區交通不便其他建料不易搬運至此,居民們乾脆就地取材,拿安山岩來鋪路、蓋房子甚至修築橋樑。

根據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說明,師傅們巧妙利用打石場偏高的地形,先將石板疊放於木板上方,用繩索綁在一起,木板下方則鋪放幾根圓木,隨著圓木滾動慢慢往前推進,並交互抽移圓木,輔以人力拉扯或推送,逐次運到190公尺遠的許顏橋。

目前在打石場仍可看到石板遺跡,據推測,眼前展示的石板可能是當年師傅們在開鑿過程中,尺寸不合適;或是許顏橋建造完工後遺留下來的。

打石場是以前建造許顏橋的石材裁切並取用的地方….不過看到這個打石場跟我想像的有點不同, 完全沒有鋸子鎚子之類的工具, 那些石板到底是怎麼敲出來的啊….

回到主道, 梯田的遺跡一直延續著, 可以想見當初的居民是如何利用周邊的每一分地耕種

這是日人路&河南勇路最北的第一個岔口, 我們要繼續往八煙/上磺溪停車場的方向到許顏橋再回頭, 然後從這邊改走河南勇路到”金包里大路城門”

好美的溪流

橋出現啦….但仔細看! 這是兩個橋拚接在一起, 許顏橋是後面那段, 正好被樹叢遮住, 可惜啊~ 這樣沒法俯瞰整座橋….

許顏橋:「擔茶路」的由來 (from : 陽明山國家公園 -穿越時空遇見「你」)
擔茶人往往在清晨1點從金山出發,挑的大部分是粗茶,要趕在4點送到士林茶市買賣。茶商會來挑選這些粗茶葉,然後批售給臺北的茶行;臺北茶行再自製成精茶,包裝好外銷。以前金山地區茶農將茶葉挑往士林販賣,走這條路是最快的捷徑。當年,茶農將用布袋裝滿的茶葉以扁擔挑著,但每回行至上磺溪,挑著茶葉過溪時,時常會在過溪途中澗到水,若溪水高漲或踏石過溪不慎滑倒時,以致茶葉泡水損失慘重。1896年(清同治29年)時,石門地區的茶商許清顏先生自掏腰包捐錢蓋了這座石拱橋。鄉民們因感念他的義行,口耳相傳後『許顏橋』的名稱由此而生。」

可惜原本的許顏橋早在日治末期就因年久失修,被洪水沖蝕而崩毀,光復後幾十年間經過此地都還須踏石越溪而過,直到民國85年才由國家公園考據其拱型舊觀重建新橋

ps. 朋友一路一直唸成”許願橋”….不要再許願啦! 許了也沒用!

上橋看看風景….竟然可以遠遠的看到竹子山

看看橋下….上磺溪的溪水相當的湍急, 若是要涉水過溪, 還真得要找好踏腳的地方, 不然很容易滑到水裡

我們找到好地方把橋整個拍進來, 決定順便在這邊野餐享受無敵美景

手機環景來一張….雖然是仿古重建的新橋, 但造型還是很美

乾淨清澈的溪水讓人心情愉悅

開始回程囉….我們回到剛剛的岔路, 轉過來走沒多久就看到路邊兩旁類似涼亭的建築, 這裡就是憨丙厝地

「憨丙厝地」是清朝早期的雜貨店,販賣草鞋、飯粥、糕餅、簡易器具等以服務過往旅客。現在則由管理處在原有的地基上做了兩個休憩亭和一個解說亭。

憨丙厝地的展示間裡有很多針對金包里大路的歷史與人文介紹說明

介紹復舊的功績….加油! 要繼續啊~~

我們今天就是從下方的絹絲瀑布一路往北走到許顏橋….等八煙段通了, 再找機會把上磺溪-八煙-天籟-金山走完

繼續往上來走….望著都是階梯的河南勇路, 只能加油啦!

小石橋, 溪流與梯田遺跡….想像古早還有人居住耕種時的風景應該是美到不行

在聚落中這一段的河南勇路幾乎是沿著溪流修築

一邊是溪流, 一邊是梯田……這麼豐沛的水源, 難怪可以養得起大片的梯田

才剛發表完感言, 一抬眼就看到好大一片梯田, 哇….據說原本是整片荒煙漫草, 甚麼都看不出來, 這是重新整理後的樣貌

這片梯田因是位於大路旁邊,所以叫作「大路邊田」,除了稻米外,還種植蕃薯、竹筍,收成皆擔至八煙、金山等地換取日常生活所需。

繼續前進….

在聚落中的石階又大又平, 坡度和緩, 完全不覺得上坡辛苦

溪流與步道再度換邊….過溪後回首來時路….一轉頭朋友們已經在前面一路往上衝, 我看到步道旁岔出一條小路, 好奇走進去瞧了眼….馬上又衝出去把人叫回來

好險好險, 差點錯過…..這一大片廢棄的石頭厝就是賴在厝地…..外面的入口沒有任何指標說明牌, 真的很容易miss掉

剛剛經過的大路邊田最後的承租耕作者就是賴家, 也是魚路古道嶺腳坪的最後一戶人家(說是60多年前搬離, 算算大約在1950-60年)….
在1993年啟動的魚路古道探勘研究,也是請到賴在老先生帶路,一路揮刀砍草,尋找湮滅的石階。

因為是最後遷離的人家, 感覺這些石頭厝並未經過復建, 而是原汁原味的老建築

我們非常興奮的在每間石屋裡穿梭探險

這個窗戶太可愛了

這個離開主屋, 蓋在一側的石屋, 我原本猜是廚房, 看到有的資料說是牛舍, 裡面還有一個大石臼

從賴在厝地出來, 繼續往擎天崗方向前進, 很快就看到這座磚造土地公廟, 造型跟我們在日人路看到的一模一樣, 應該是同時期建造的

從許顏橋出來到這邊短短500公尺, 有非常多的景點, 我們邊玩邊走足足花了30幾分鐘….雖說到城門只剩800公尺, 但真正累人的路段這才開始

離開樹林也就是離開聚落的範圍了, 再度進入都是芒草的路段….大家抬頭一看都忍不住哀嚎, 因為路就這樣直直的掛在上面…..

一路爬一路喘一路找機會休息…..停下的理由是旁邊這顆大石頭

ps. 熊熊發現有人竟然戴著口罩爬山? 這是身俱特異能力兼練過, 要是我馬上喘不過氣, 爬沒兩下就缺氧撲地

 

「大石公」,過去是整修道路的分界,大石公以上路段由草山、山豬湖(菁山里)的居民負責維修,以下則由金包里的人負責。這也呼應了當時日據末期,日人實施的保甲制度,每一戶人家需提供壯丁義務勞動。

河南勇路從大石公往上, 石階變得又高又陡….是魚路古道最陡峭的地段

昔日自大石公至百二崁鋪有120個石階,稱為「百二崁」,因此流傳一句諺語:「百二崁仔爬兩次,路上嶺頂摔下來,這次沒死最佳在,下次不敢從這來。」

該慶幸今天的天氣很好, 但我們頭上有雲, 所以不會太曬又不太熱, 不然爬沒多久就該爆汗了

明明資料上說大石公至百二崁是魚路古道最陡峭的地段, 但我們過了百二崁, 石階還是一樣陡到讓人想哭….

步道上突然出現很多攜老帶小的遊客, 看來我們離目的地不遠了

等一下!!! 蝦毀! 到城門還有600公尺?! 我們剛剛辣麼辛苦的爬了半天, 才前進200公尺?!!!

ps. 橫向有人走的就是日人路

只能一邊靠夭一邊繼續爬, 一邊安慰自己剩600公尺, 學校操場1圈半, 很快就到…..

腦袋空空的看著解說牌 : 前方的地形外貌像是一隻趴著的獅子回過頭注視著後方的圓山, 稱之為”獅子望圓山”….啥!


只能把解說牌畫的圖案拿來跟我拍的照片對比…..什麼啊~ 左邊這樣的山頭都可以畫成獅子, 這就算想像力爆棚也猜不到吧!

朋友招呼要跟里程碑拍照, 大家照例把腳伸出去一起合拍….趴完我才發現, 啥, 還剩400公尺…..

看到這個指四方的路標就知道, 河南勇路又再度與日人路交會, 但我們沒人想改走日人路回去, 因為路雖緩, 但距離是2倍….

想想以前人要擔著魚貨爬山肯定更累…..晚上7,8點從金山出發, 4點到北投士林, 摸黑爬山還背重裝, 7,8個小時就走完30多公里, 真是可怕的速度….但這樣魚貨不會不新鮮嗎?

抬頭看天….上面那條橫斜向上的路徑應該是日人路吧, 河南勇路可沒有這麼仁慈

不過到這邊石階終於變大變緩了….歐耶!

耶耶耶! 我們到了河南勇路與日人路的第一個岔口, 就是早上我們差點轉彎走錯的地方, 這次無懸念要往金包里大路城門, 剩下最後的200公尺

ps. 發現河南勇路大約每200公尺就會與日人路交錯

因為要到城門, 所以還有最後一段陡坡(150公尺)要攻克

往下看….往右邊去的是日人路, 往左下的就是河南勇路…看得很明顯, 只有接近頂點交會處稍微平緩一點, 然後就陡陡的直往下切….

萬歲…到城門啦!!!

以前拍過好幾次這個城門, 今天算是把它巡禮繞完一圈, 希望下次來是真的走完魚路, 從這裡一路連通到金山

金包里大路城門是日治初期,抗日義軍簡大獅率眾在陽明山上對抗日軍的根據地,當時僅以石頭堆砌低矮城牆,如今已經看不到了。眼前的高聳堅固城門,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後來重建的。

眺望擎天崗…..天啊! 柵欄裡圈了一大堆的遊客

有位小姐決定要在草坪上躺一下, 可惜其他人沒想要陪躺…..

然後…..對, 沒看錯, 這是冷水坑旁的菁山吊橋, 因為擎天崗排隊等小15巴士的人多到嚇死人, 我們鼻子摸摸又加碼走到冷水坑, 因為這邊的公車班次比較多而且是大車

好啦! 我們就這樣把原本5K的糜爛行程加碼成11K….真是太對得起自己了, 所以下山後, 一群人直奔找食, 最後每個人都狂嗑一個大漢堡跟一堆薯條…..

 

——————
魚路古道最早出現在何時,已不可考,推測最初為平埔族各社之間聯繫的山徑,較具規模的路面約完成於清朝中葉,自金山磺港通至臺北大稻埕,全長約35 公里,沿途舖有石階﹙大路﹚,為昔日臺北府向外聯絡的六條大路之一。

清朝所築的路段筆直前進,起伏落差較大。 據聞此路曾由大陸各省抽調至台灣防務之兵員所修築,台語統稱這些兵員為「河南勇」﹙多係湘軍﹚,因而稱為河南勇路。清朝末年同治、光緒年間,一方面採硫禁令解除,一方面淡水開港後大稻埕崛起,使這條路變成了北海岸各地產業和台北士林間往來的要道,當時草山地區流行的一句諺語:「草山風、竹子湖雨、金包里大路。」金包里大路於是登上草山地區最燦爛的歷史舞台。

這條古道在日治之後的 1898 年,由簡大獅率部眾加以整修,故當地人又有別稱「土匪古道」。1901 年,日人再依等高線迂迴改修,歷經二年的歲月,終於在1903 年完成,別稱士林金山道。日治時期所築的路段迂迴而平緩,起伏落差較小,又稱日人路。

在日治1910年中期,金山到基隆的輕便車道開通後,金山附近漁民的魚獲就多載運到基隆,再轉運火車到台北銷售,金包里大路的功能就日漸衰退了。   

日治末期,由於民生物資缺乏,金山的一些居民於是利用金包里大路來走私運送魚獲,從金山上擎天崗後,經常繞到冷水坑,再到山仔后,避走仰德大道而由天母古道下去大稻埕。由於挑魚獲穿梭在山徑上的頻繁步履,使「魚仔路」這個名稱也同時喊開來了。

一百四十八年前(西元1856元),英國博物學家斯文豪 (Robert Swinhoe) 曾走過這 條古道,他上午五點自金包里磺港出發,晚間九時抵達士林。現在大概沒有旅人會這麼走。

參考閱讀

一條大路的物換星移、走過金包里大路

魚路古道(二) 歷史上的功能(上) – 環境資訊中心

【山林】金包里大路重返步行年代- 健行筆記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