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隆]福卯古道東段 南北線O型慢行

福卯古道是濱海公路未開通前, 溝通卯澳通往福隆的一條越嶺山徑…..

1924年(日本大正13年)台灣鐵路「宜蘭線」通車,福隆是當時西部幹線上最北端的火車站(原稱”澳底驛”),卯澳的漁民將捕獲的魚貨加工後,就挑擔走福卯古道翻過山嶺,到六公里外的福隆運出。

民國68年北部濱海公路通車,公路串連起東北角的漁村,貨物可由陸運快速通往基隆、宜蘭。卯澳地區從此不再需要依賴福隆進出,福卯古道失去交通價值,迅速沒落沉寂。

(圖片來源 : 福卯古道_靈鷲山) 由於越過隆隆山與荖蘭山鞍部,福卯古道也稱為隆隆古道。
古道從鞍部越嶺點分為東西兩段,由卯澳端進入的東段荒廢許久,幾年前終於在山友及卯澳社區發展協會共同努力之下,讓古道得以重現,並將古道整理分成北/中/南 三線,而卯澳端的福卯古道也就被稱為卯澳古道 

(圖片來源 : 李家小隊 | 郊山@福卯古道逆8) 我打算自己開車, 沒辦法走A進B出的越嶺路線, 所以決定走卯澳端來回就好, 有厲害的山友把北/中/南三條線用8字型都走了個遍, 我的心沒那麼大, 南線+北線繞個大O就算達標, 早點回到卯澳漁港還能順便找美食…..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ps. 北線沿”榕樹溪”, 南線沿”坑內溪”….沿途須渡溪數次,加上部分路段濕滑,所以去過的人都建議穿雨鞋。

趁著難得的好天氣的周末, 我們一行3人相約出發, 但我一開始就不小心開錯路(高速公路往北跑到往南去了), 哈哈…..最後花了1個多小時才到目的地 : 卯澳漁港

DSC_3490.jpg - 2022福卯古道

背景那幾顆山頭….應該是雪山尾稜的其中一段, 看這樣一路不停上下翻山頭, 走起來應該夠嗆…..今天純走古道, 沒有要撿山頭, 根本走爽嗨路線

ps. 「雪山尾稜全段」以福隆火車站為起點,進入隆隆古道,經隆隆山、隆林山、鶯歌石山、田寮洋山、大堀澳山、石城山、福隆山、大湖山(大湖堀山)、桶盤堀尖東峰、桶盤堀尖等10座山頭,最後接草嶺古道,終點至大里火車站。總里程約16公里, 所需時間 7~8小時

原本以為卯澳漁港會有很多遊客, 沒想到9點多了竟然都沒人耶…..站在藍天白雲下的寧靜漁港, 心情好極了

卯澳漁村的利洋宮,是全台唯一主祀「提籃觀音」的寺廟

相傳1830年,有漁民在海岸釣魚時,看見海上漂流神像,撿拾後發現是提籃觀世音菩薩,隨即迎回奉祀,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建廟安座,名為「利洋宮」,象徵大吉利海洋的意思。

根據山友的紀錄(卯澳(福卯)古道南北線O形 – 健行筆記), 這段O形古道里程 6.3公里, 海拔高度 17~307公尺, 高度落差 290公尺, 所需時間約4 小時…..光看數字就知道這段路算是平緩好走的散步路線

卯澳古道南線的入口在台2線106.6K處, 這個變電箱入口超好認, 我們在10點前到達了登山口…..開走!

一開始就是康莊大道…..車底盤夠高的可以開進來, 不過從卯澳漁港的停車場走過來很近, 不用省這幾分鐘的路

ps. 走沒幾步突然發現被雨滴到….什麼鬼? 明明是晴天! 結果一抬頭, 方圓之外是藍天, 頭上好大一片烏雲, 差點罵髒話…..只能祈禱這烏雲趕快飄走

這個牌子有夠大…..從這裡開始就是山徑了

我們本來有點擔心這條步道走的人不多, 路徑的草會瘋長到蓋整路…..看這狀況,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路徑非常清楚, 而且一路上登山隊的綁帶也很幫忙指路

沒多久就走到溪邊啦….南線沿著坑內溪而行….感覺這邊夏天來走也應該很棒

發現土地公廟….的背面….這還真少見, 一般都會面朝向路

走過來發現原來土地公面向一個大廣場, 廣場邊的駁坎也保存的很好(以前應該是一大片梯田), 這裡是很棒的休息點, 但就是離登山口太近了. 熱身都算不上, 沒有人要休…..

9:47在馬路邊的登山口, 10:03就到了….只走了15分鐘

這個土地公廟還是維持著老樣子, 石頭屋頂的刻痕還都很清楚, 很棒!

此土地公廟在卯澳坑內溪登山步道的路旁,距卯澳線登山口約700公尺處,這裡原是有很多水田,這間土地公廟就建在田間,屬田間土地公。廟是用石板蓋成,是台灣傳統的土地公廟,從廟前方石板刻字可知是己酉年建(1909),距今超過110年,整座廟保持很完整,廟的側面牆上刻有捐款人的姓名和捐款金額。
以前田間土地公廟每月初一十五農人在插秧後會準備豐富祭品去祭拜,祈求風調雨順讓農作物豐收,等稻穀收成後也會前去祭拜,感謝土地公保佑,這是務農者最深層的信仰文化。雖然水田早已荒蕪,但這間土地廟轉為山林保護神,登山客經此都會把廟及周圍清理乾淨,以示對土地公的尊敬。(from : 己酉年(1909)建於卯澳坑內溪旁的土地公廟)

繼續前行

走不到1公里, 我們3人已經一路讚不絕口, 步道好走, 風景讚, 有水有樹蔭…..不過最好不要在下過雨之後過來, 很可能就是泥巴伺候

最大的缺點…..因為太少人來走, 一路很多蜘蛛絲掛在我們經過的地方, 所以走前面的人要負責清

有些地方有點小坍, 但都不嚴重, 還有架繩讓走的人可以做確保, 看的出來這條路一直有人在維護

朋友很輕鬆地過了….結果我被叼住….膝蓋蹲不下去, 登山杖插背包多出來一截也被頂住, 上下都卡…..後來還是朋友折回來救我, 哈哈…..

(過完年某天突然發現我蹲不下去, 2-3禮拜後左膝莫名腫起來…..但腳完全不痛,  所以想說走走會好, 但不要走太硬. 結果完全沒好, 後來就乖乖去看醫生了, 確定膝蓋有發炎, 還幫我抽了快兩管的關節液)

山友標註這裡叫”百根榕”…..名字取的真好啊~~ 山壁跟地上全都是樹根, 讓人覺得驚奇的是它們生長的方向非常整齊一致, 一點都不雜亂, 所以看起來很壯觀又很漂亮

架繩的路段比我想像的多, 但其實都很容易就能通過

突然發現我們旁邊有個瀑布, 而且我們就在瀑布頭上, 但完全看不到正面…..不會吧, 看山友的照片明明是可以看到大正面

後來找到有山友說明這是下游的第二層瀑布, 一般拍照的是第一層, 要再往裡面走

第一個人順順的就過到溪的另一邊了, 在那邊興奮的大叫…..結果第二個人要過的時候, 發現腳下的落葉下面全是鬆掉的土, 一踩就簌簌往下掉到溪裡…..

通過後往回看…..靠溪邊的路全崩掉了…..還好朋友當時沒有把腳的重量全放上去, 不然就會栽到水裡….

讓第一位朋友興奮大叫的就是這個…..美呆了!

內烘瀑布係屬大石盤瀑布, 是坑內溪溪流斷層平台其中最大的一處, 此斷層平台落差約3~4公尺左右, 當水量充沛時, 從断層傾瀉而下的水流, 就像是一片舞動的水牆

ps. 沒帶腳架(背不動), 把單眼靠在石頭上, 用慢速快門勉強打一張….如果能把快門放更慢就好了, 但晃動的失焦照反而不美

掰咖的我指派手腳伶俐的朋友上去給我當麻豆……結果發現路在瀑布上面…..所以她們還要回來扛背包再爬一次….啊哈哈哈

* 古道要從瀑布左邊的岩壁上攀

當然我也得上…..還好踩點有繩子跟樹根幫忙, 所以爬上來還算頗好走

我們的運氣不錯, 從過年前起, 北部就一直下雨, 直到前幾天開始放晴出大太陽, 所以路徑是乾的, 但溪水的水量還有, 至少瀑布看起來頗可喜….

最可惜的是溪底都是泥, 看起來不夠美…..

我們從溪的右邊跑到左邊來了….

這棵倒木只需要低頭就過, 人矮的”優勢”……

要跨過倒木….這也難不倒我, 就是不要叫我蹲下去就好

又要過溪, 換回到左邊去…….

哇….這個木頭指標看起來很有年份, 但字跡還是很清楚(字很好看說) ……

我最大的問題是…..這指標有點彆扭啊~~
乍看會解讀[往右行, 到南線登山口剩2公里], 但其實….我們剛從左邊(南線登山口)過來, 要往右去是沒錯的…..
問題就出在那個”起”字, 這標示的正確讀法是 [從登山口”起”到這裡有2公里, 接下來要往右(指標方向)]…..

所以….我們就依照指標方向繼續走…..要往南線登山口就要返回走2公里就到了

台灣的山林裡有不少的九芎(猴不爬)

九芎是台灣原生植物,木質硬,是一種燒火用最好的上等木材,生長在平地至中海拔地區,常長在潮濕的崩塌地,具有水土保持的功能。

ps. 看到有趣的資料 : 九芎被當作是魯凱族的聘禮樹  (資料來源 : 荒野保護協會
魯凱族一般在男女雙方訂婚成功之後,女方會要求男方去山上砍木材,這時男方會到山上砍一種樹叫「九芎樹」送到女方家,木材必須是中等粗而且粗細、長短一樣,最重要的是砍法,兩端只能各砍二刀,並斜砍成三角形狀,若有第二刀痕跡,則表示對女方家是一種不尊敬,會被別人取笑。砍完後,約捆綁十把以上,再送至女方家,經女方長老查驗合格後,訂婚儀式才算圓滿成功。

南線走來一路都是平緩好走的泥土路

再度過溪….

好事果然不能說破, 才剛稱讚完一路都很平緩….陡坡立刻出現

然後就一路往上….有幾段上坡都像是走在乾溪溝中

朋友一路拿著木棍把蜘蛛絲打掉……走第一個的朋友下山後, 全身上下都是蜘蛛絲……

又出現彆扭的路標木牌了…..這次是2.2公里…..我們走老半天才前進200公尺?

除了蜘蛛絲, 這條古道還有點”小”困擾, 就是一路上黃藤不時冒出來亂勾搭, 我拍的這個還是小baby, 就已經全身是刺, 更不用說那個長大還帶刺鞭的, 就更讓人抓狂, 一直被勾到, 還不能用力扯, 不小心處理的話, 衣服就肯定毀了

ps. 在地人會以山刀剝下路邊老藤的外殼,將其用於製作籮筐、房屋建材,並食用藤心,有些熟習獵術的老人家更會以其作為陷阱的零件。

看這篇 “山林中能吃又實用的藤蔓–黃藤” 介紹的清楚簡單又有美美的圖片

山林的風景很讚

今天我們包場, 超讚

透光的時候就更漂亮

在經過一長段的上坡路之後, 我們突然發現到達鞍部了(這邊也是稜線)…..這邊的海拔為約為270公尺

古道從右邊的樹林中爬上來, 接下來要右轉, 就是朋友面對的方向, 但我們要先往左轉(我拍照的位置), 因為有一個觀景台….

* 這個岔路口不知道為什麼沒有路標, 為什麼知道有觀景台? …. 因為我down load 的GPX軌跡檔上面有標註這個被忽略掉的景點

路跡很清楚, 走個100多公尺就可以到

這邊有一個小平台, 原有的樹木芒草已被砍光, 展望極佳, 還可以看到一處在勘輿學上屬風水寶地的”風景”

這處風水寶地, 被稱為 —「絲線吊銅鐘」 (據說有一門吳家古墓座落在距前方斷崖約30公尺處, 我們完全不知道啊, 還在這邊就地野餐)

我當然看不懂風水, 上網查了一下 : 「絲線吊銅鐘」是由稜線連接成一座圓形山頂而形成的自然景觀,為陰宅吉穴….
往前看…..稜線一路過去最後有一個圓型小山頭, 山頭上…..

拉近看…..前方的球體是民航局三貂角雷達站, 旁邊是三貂角燈塔 , 及其周遭….都是墳墓….

嗯~我們在的這個山頭有個吳家古墓, 對面海邊的山頭也有一片夜總會….所以兩邊都算風水寶地? 那個絲線吊銅鐘的銅鐘到底是哪個山頭啊?

回到古道上, 繼續我們的繞圈大業

繼續往上爬…..我本來以為剛剛就算到頂了, 我果然是太天真了

這兩個人…..在溪水裡找到一隻”大蝦”, 就想著可以抓來吃….結果我一看, 也就普通的溪蝦, 兩隻黑色大螯根本不構成威脅, 連塞牙口都不夠啊

繼續爬….

路徑還是向上…..

這段….是我們一致同意步道被雜草覆蓋的最嚴重的地方….不到2分鐘就通過了!

步道又變成”康莊大道”….. 但半途被奇怪的倒木給擋住了, 這”棵”樹長的好像很多樹幹(根?)扭在一起…..喔~不會要我爬過去吧?!

還好朋友找到路從樹根繞過來, 不用很醜的掙扎著爬樹

另一面看這棵樹更奇特了, 這一推扭曲的樹根把另一棵樹整個包住了, 然後大家一起倒下死亡…..

以我之前抓到的資料, 卯澳(福卯)古道南北線O形的里程約6.3K, 所以我們算是走到半途了

指標3公里處旁邊還有一個觀景台, 有指標, 很近….在此可眺望卯澳灣

不過這個觀景點有點tricky, 因為草長得太多太高, 站在中間看出去, 卯澳灣下半部都被遮住了…..

如果站在很左邊, 貼到樹邊, 就可以有不一樣的景…..除了卯澳灣, 剛剛看到的三貂角雷達站也冒出來啦!

ps. 今天天氣好, 海灣裡面的海床深淺也看得好清楚, 海的顏色都show出來了

從觀景台花個幾分鐘就到福卯古道的另一個景點–三角埤, 也被稱為”隆隆池”……

不想環湖的就走另一邊, 按藍天的說法環湖一周就5分鐘, 當然走啊~~

不過這圈沒啥看頭, 因為池邊都被樹&草遮住了

這是從另一頭古道過來的標示….我們實際走的時間也就3-4分鐘(其中還邊走邊混), 一下就接回古道了

隆隆池唯一的”觀景窗”…..這是一處天然湧泉池

水上水下全都是水草

這張藍天的指標不知道為什麼被剪掉後半段…..沒關係, 反正看的出來往五岔路的方向就行

左邊是到隆隆山的岔路….右邊就繼續福卯古道南線

我們有幾分鐘的遲疑, 想說是否要去”攻略”隆隆山, 後來發現來回的時間可能不夠, 不想摸黑, 決定把隆隆山留給下次

ps. 隆隆山有一顆的三等三角點(九七七號基石),海拔高度433公尺。雪山山脈大縱走的起點

ㄟ….怎麼又冒出個333觀景台?

緊急查了一下我的GPX地圖, 發現這個觀景台就在隆隆山三角點之前…..放棄! 包進以後走隆隆山的行程裡, 沒必要現在衝

繼續在好走的步道上散步…..

DSC_3575.jpg - 2022福卯古道

朋友在岔路邊研究路標….這個三岔路是中線的起點

ps. 下次若要走全段的福卯越嶺古道, 也可以考慮走中線, 這樣就北中南通通蒐集齊全了

樹上好幾個標示, 光看箭頭方向還以為要上天入地咧…..總之往前到五叉路, 接上卯澳古道的北線, 往回就到隆隆池, 還有一條是往古道的中線

這兩人又在看什麼?

歐……一堆被丟棄的”都”字基石

這些都字石碑也成為南線上登記有案的景點…..

路太好走, 快度估了

喔喔….五岔路到了, 這邊是我們的來時路

我們9:47在南線登山口(濱海公路(台2)106.4K變電箱), 一路邊走邊玩+休息午餐, 花了3小時12:55到了五岔路

右邊有個柵欄過去是石階, 從這裡下去就是古道北線到卯澳漁港…..這是原本預定的路線, 但我們猶豫了一下, 剛剛放棄了隆隆山, 現在時間還很早, 感覺可以再衝一個地方….再說前面那顆山頭看起來很近….

所以我們決定加碼…..來去 “荖蘭山、靈鷲山”

ps. 五岔路這邊還有一條岔路可以往隆隆山, 但我們完全沒人注意到….從這邊上隆隆山約1.4K(70分鐘)

結果沒走幾步路就接上馬路, 害我們自我懷疑了一下, 又趕快查GPX地圖, 沒錯啊……這下要壓馬路了…..

爬上來才發現這邊的景致不錯, 卯澳漁港被擋住大部分, 台二線繞過去就是馬崗

特地來比較一下數位單眼(nikon D610) vs google手機 (pixel 4a) 拍出來的照片

感覺google手機稍微偏紅, 但清晰度很高, 像是經過銳化, 看柏油路面就能夠感受到兩者的差異

我們在馬路上掙扎著走了7-8分鐘, 正在想怎麼這麼遠~~ 突然朋友大叫 : 看到啦!

果然遠遠的看到….左邊有一個金色高塔, 山凹(鞍部)是大門, 右邊那應該就是觀音的背部&後腦杓…..

「靈鷲山-無生道場」是一個禪宗的佛教道場,心道法師於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在此地閉關苦修, 後來悟道出關後,創立「靈鷲山無生道場」,規模逐漸擴大,而成為北台灣著名的道場之一。

搞半天…..靈鷲山並不是山名,而是佛教道場的名稱

這是天眼門, 兩側門柱上面有很多風格不一的圖像,  我唯一認得出來的是入門前左下方的是埃及的圖案….

因為我對佛教完全不懂, 為了避免說錯, 所以下面關於道場內的說明, 我就一字不改的去官網”靈鷲山佛教教團“抄來…..

[官網說明] 位於入口道場的天眼門,「天眼」象徵「虛空之眼,澈見諸法空性」,也有諸佛菩薩慈眼視眾生、守護眾生之意。天眼門眼睛造型,表現藏傳佛教藝術色彩,門柱上的石刻,則為世界各大宗教的古老修行圖騰,象徵著人類對於寬宏宇宙自然現象的多元探索與詮釋。

DSC_3594.jpg - 2022福卯古道

天眼門後面是 四大天王像與十二因緣圖

由左而右是:南方增長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十二因緣圖)、 北方多聞天王、西方廣目天王

過了天眼門後往右走…..往觀音像&舍利塔林的步道

下面的紅屋頂是聞喜堂(這裡有販賣部), 裡面內供奉緬甸側臥玉佛, 二樓為財寶宮殿, 供奉的財神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多聞天王

引起我注意的, 是在屋頂上一個法輪兩旁跪著兩隻鹿的標誌(雙鹿法輪), 這常在一些佛寺中看到 
[官網說明]  「法輪,象徵佛陀說法,雙鹿靈敏聽法,代表聆聽教法。源自於佛陀時代雙鹿聽法的傳說故事,這是象徵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首次說法。」

回頭看…..最靠近的山頭就是”荖蘭山” 海拔387公尺, 山頂還有一個土地調查局的圖根點

ps. 我知道有南橫三星, 沒想到也有福隆三星:萊萊山、隆隆山、荖蘭山(卯里山) …

頂上的”塔”其實是十一面觀音像, 我們沒上去, 只好把照片放大, 再從舊官網&網路上抓圖, 可以看到那個圖根點基石就位於十一面觀音像的基座旁….
不過整個山頭現在好像改成”結界區”不給遊客上去, 有看到山友後來拍到的樣子, 十一面觀音像周邊蓋起整片屋舍, 變化很大

[官網說明]  十一面觀音 又稱「千手千眼觀音」,高15公尺,於蓮花中綻現,是北濱公路上醒目地標。十一面觀音,有護持十方法界眾生之意。像內裝臟三寶聖物,周圍環繞舍利塔一百零八座,代表降伏一百零八種煩惱,成就一百零八種功德。

總計53座的佛塔稱為「舍利塔林」

[官網說明]  靈鷲山的舍利塔林中,每一塔內有佛像及舍利、經典、袈裟等三寶聖物裝臟。觀音道場四周共有五十三座佛塔,由塔林望出,可遠眺狒狒山,一路延展向台灣島東極點的三貂角。

青銅鑄造的黑面金身觀音高12公尺

[官網說明] 「多羅觀音」聖像青銅鑄身,高12公尺,座南朝北。梵音「多羅」是離塵垢的意思。基座三面環列《圓覺經》十二菩薩聖像與偈語,並有觀音心咒轉經輪,來山朋友最喜歡於此繞佛轉經。

我好奇的查了一下多羅觀音究竟是何”人”…..

多羅菩薩(梵語:Tārā,藏語:Drolma),意為救度者、保護者以及救濟者。
在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中,認為多羅菩薩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據說觀世音菩薩見眾生於輪迴中受苦,不由自主地悲泣,從淚水中化現出多羅菩薩,藏傳佛教中將「多羅菩薩」稱之為「度母」,且有崇高的地位。

多羅觀音旁邊這個小塔裡還藏了塊石碑….拍完之後就不研究…..

天氣太好, 風景太優, 一定要來一張全景照….蔚藍的天空與湛藍的海水, 真的是最佳組合

因為今天的海水很清, 忍不住直盯著海面看, 卻熊熊發現下面岩岸有奇怪的”構造”….這算是一種”石滬”嗎? 

石滬是一種捕魚的陷阱,利用海水的漲退潮差使魚群陷於石滬之中。其原理是在潮間帶以石塊堆成圓弧狀的石堤,隨著漲潮而來的魚群在退潮之際陷入石滬中,漁民再以網具捕捉。

我們爬到多羅觀音的右側後方的高點, 發現這邊的展望又更好, 不僅卯澳漁港看得很清楚, 後面的馬崗漁港&海蝕平台也都可以看到, 太讚啦!!!

ps. 山友是說由伏虎羅漢(我不認識)旁小步道往上至最高點

拉近看卯澳漁港….利洋宮佔據在港口出入之處, 昭顯它的地位

ps. 我連牌樓之前的停車場上我家的老銀都看的超清楚啊…..我們到的時候就只有1台車, 現在停滿滿, 連漁村裡面的停車場也都滿了

後面的這些小佛塔還滿有趣的…..

這位在掏(戳?)耳朵的, 不知是哪位羅漢….

*瑪稜尖導線點(都)B114不銹鋼圓標 及 *靈鷲山GPS04不銹鋼方標…..在石碑後某處地上(大概, 總之在附近)…..

有山友說因為上不去荖蘭山跟圖根點基石合照, 所以跑來這邊跟這兩個金屬標拍”攻頂”照…..結果…..我們看到了, 但完全沒想到要拍 

拍舍利塔的時候才後知後覺的發現….觀音菩薩的頭上戳著好大一根避雷針…..光看就覺得頭很痛

回到五叉路口, 續行福卯古道北線…..叉路口設有活動式水管欄杆,可自行(往左)推開 (通過後, 記得要復原)

ps. 走第一的朋友用右手往右狂扯都不動, 所以硬鑽過去, 結果第二個朋友用左手輕輕一拉……開了!

從五叉路過了柵欄, 這段北線是一大段的水泥階梯, 有山友說這是靈鷲山鋪設的, 有400多個階梯….

必須要稱讚, 這些階梯的高度&每階的深度讓人走起來很順, 不會加重腳的負擔

樓梯一直下, 就看到半山腰有一個水泥大水槽, 有人說這是提供靈鷲山用水的蓄水槽。這裡也是榕樹溪的源頭….但我們

古道的路不在水塔上, 某人純粹就是好奇又無聊, 又有架好的石板, 所以跑上去晃晃…..

我們在這邊上上下下查看了一會兒, 看來看去都沒水, 這是已經都導進大水槽裡了嗎?

要跨過這個怪怪的水泥水道(?)到對面左轉才能接上古道

水泥水道過來就面臨左下右上兩條路……要走右上貼壁的那條路…..
不要跑去下面那條, 雖然下面那條看起來平坦又寬敞……

回到好走的林間土路

陡坡處又出現水泥階梯…..如果沒有階梯, 這段路會有點麻煩, 尤其是下坡, 就算架繩可能也會一路滑一路摔

ㄟ….下面有個水池….除了南線上的隆隆池, 沒聽說還有水塘啊?

水池後方有好幾根奇怪的半圓鋼圈. 整個池水醜到不忍拍照, 反倒是這倒木的姿勢頗優美

橫躺的倒木非常優秀的沿邊倒下, 變成了某種柵欄……

看來這應該就是個蓄水池, 因為另一邊拉了好多根的水管…..可憐的榕樹溪, 水都被偷了…..

北線與中線岔口…..直走北線就對了, 沒有要歪樓去中線

ps. 正規的中線是在南線上那堆”都”字石碑之前就岔出去了, 但北線路上還是有好幾條小路可以通中線

出現陡坡, 有架繩輔助……我們走了一路發現….南+北的走法是緩上陡下, 若是北+南…..那就是一路陡上, 有的操了

平緩區….

北線步道也要過幾次溪(榕樹溪), 倒是中線聽說不用過溪…..

非常細瘦的榕樹溪…..沒辦法, 因為源頭被接走很多的水

又來一段下坡….

過乾溪溝…..

北線除了比較陡一點, 路況比南線還好, 幾乎沒有土鬆崩塌的路段

繼續過溪…..之前踩到泥巴坑, 搞得我兩腳的雨鞋上下都苟滿了泥, 忍不住在溪水裡開始洗鞋…..雨鞋的方便處之一

一路上大概看到有4,5處這種像是剛掏出來的”洞”…..我跟朋友都猜是穿山甲的傑作, 搞不好還不只是一隻幹下的…..只是這洞口就大辣辣地開在路邊, 真的”大丈夫”(沒問題)嗎?

看這篇 :「淺山建築師」穿山甲四處挖洞北市動物園保育員背黑鍋

朋友突然驚呼說好漂亮…..抬頭發現原來是上面的樹枝, 全都長向一個方向不稀奇, 偏偏都還帶了自然彎, 像是寶蓋一樣撐在頭頂上

突然發現路變大, 細細的榕樹溪也變寬, 還有轟隆隆的車聲一直響…..

這邊溪谷平坦, 溪水又淺, 是個超讚的休憩點, 但最大的缺點…..這裡其實離出口只有1分鐘! 根本就不需要再休息了

溪谷對面梯田的駁坎不要太明顯

拍照時靠近一看, 發現後面竟然還有一個瀑布…..

我瞪著瀑布看好久, 這到底是古早人工砌起來的堤? 還是天然的石頭沖刷出來的石面

看看這片樹藤編織成的巨網….超酷

步道就在石頭砌成的駁坎之上…..可以想像當年整片水田, 溪水就從中流過…..

這個應該也是以前砌起來的水道

古道口有個水泥板搭的小小的金斗祠, 紅色的小門鎖起來…..我就沒有拍它了 (金斗公為無後之孤魂)

這裡便是福卯古道北線登山口, 約是在台2線106.4K處(說是卯澳北橋北口, 但根本看不出來有橋)….完全看不出來是登山口, 再過去就是派出所

我們直接穿過馬路, 從對面公車站旁的小路. 走來卯澳漁港….結果一到漁港, 就被滿大街的遊客給嚇到….

小路走到底, 旁邊就是當地的著名地標之2 –「吳家樓仔厝」…..

石頭屋砌法可以分為平行砌、人字砌、亂石砌等三種工法,卯澳的吳家樓仔厝可見三種不同的砌法並存,是非常具有獨特性的建築。

三合院的主屋重新蓋過了, 跟側邊廂房的感覺差好多…..

看到這個柱子, 我才突然想到幾年前跟好幾位朋友到福隆騎腳踏車玩, 也有騎到這邊, 還吃了好吃的小卷米粉…..立馬來吃….

三人非常”節制”的叫了2碗小卷米粉(超大碗), 但又非常貪心的叫了一堆菜 : 芹菜軟絲, 鯊魚煙, 炒海瓜子, 還很均衡的炒了盤青菜
….. 以上已經吃過一輪才想到要拍照 (等不及炒海瓜子上桌)
….. 吃到不要不要的, 差點沒撐死
….. 完食 (我們真是”食”力堅強啊)

這是今天的路程紀錄, 從我們離開停車場起算, 一直到回到漁港…..因為加碼靈鷲山, 所以原本6公里多的古道O型路線被我們ㄍㄧㄥ到超過10公里, 花了接近6小時, 但有1.5小時是在打混沒在走路…..

看那個地形頗面圖, 最高點就是靈鷲山356公尺, 然後就一路下切…..果然從南線先走比較廢, 想要練體力腳力的, 從北線起登就沒錯

一致的結論….這邊的路線真的不錯走, 有得看也有得玩, 唯一的缺點就是….台北到這邊的路程有夠遠!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