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百年大圳單車慢騎-山海圳自行車道(白河-烏山頭-安南)
(隊長幫拍的團體照) 地點 : 八掌溪渡槽橋….連著兩天的雨, 讓大片的水停駐在橋上, 而我們腳下, 可以感受到嘉南大圳北幹線轟轟烈烈又急急忙忙的奔流中
嘉南大圳7座快要滿百的老渡槽橋中, 唯一一個還維持原貌, 沒有被莫名拆掉一段, 也沒有被水泥或是甚麼奇怪的”鐵絲網”給蓋頭蓋臉….
圖片來源 : 嘉南大圳地圖@ 鯤鯷工作室 (圖片擺正的話, 受橫幅大小限制會被縮小, 只好擺直)
標出每段幹線的起始點, 這才發現北幹線超長, 而南幹線則是像個短短的小尾巴綴在最後面
我們在2天前, 先從彰化二水到雲林林內的農田水利文物館, 再到北港「北水南引資源共享碑」把濁幹線騎完後, 去逛了一圈北港, 再接著騎北幹線, 過八掌溪到台南白河; 接下來的兩天就都很輕鬆, 第一天要結束北幹線, 然後到有嘉南大圳心臟之稱的烏山頭水庫, 最後一天走南幹線&山海圳自行車道, 一直到台南安南區海尾朝皇宮結束 (我本來以為要騎到四草那邊的台江國家公園)
這天(day3)從台南白河開始….一大早就是藍天白雲, 感動到要哭惹, 前2天都是雨天開騎, 我們終於轉運了!
出發前在民宿的庭院鬼混, 沒想到老師一大早就騎車去外面繞了一圈, 還拍了好多照片回來…..
想了好久, 終於想起它叫金露花….是說花名跟形象完全對不上, 不怪我怎麼都記不牢
金露花俗名台灣連翹、小本苦林盤、如意草、假連翹….它的名字源自英文Golden Dewdrop(金色露滴), 也是因為成串的金黃色果實有如串在一起的金色露珠, 但那個果實是有毒的,誤食會造成腹痛、腹瀉、發燒、痙攣等症狀。
原產於印度西部、墨西哥、南美洲,相傳是明朝時西班牙人引進台灣,常見於綠籬或盆栽觀賞
我們才剛騎出門, 老師就帶頭停車…..
老師說…..門口就可以看到玉山…..但我們張大了眼睛, 山影淡到幾乎沒有, 更不用說要找玉山…..
找個沒那麼多樹的角度用全景拍…..這樣勉強有看到影影綽綽的山在很遙遠的地方
技術性故意拍暗一點, 讓山的色調突出….喔…山脈比較看的到了, 但玉山在哪邊啊? 不會認
轉到側面也有一排山脈….
在台南的空曠處, 號稱可以看到玉山、關山、卑南主山, 一直到北大武山、南大武山等百岳
(圖片來源: 日出東方—從台南看山) 網路上找到有位版主, 從台南新化拍到很明顯的玉山到北大武, 還把山頭都標出來, 借用有玉山這張來對比
後來老師用他手機app幫我們把山加上去….跟上面那張參照圖比較, 可以看得出玉山在哪兒? 我是一點都看不出來啊…..
門口的水溝竟然也看到制水閘…..google map上這條溝是”頭前溪排水線”, 但上面噴的是”前頭溪” ?
…..歪樓了, 其實我要說的是不要小看水溝啊~~
眼尖的團友說有隻鳥在田裡, 還是紅色的腳…..一早就在考驗我的眼力, 難度太高, 只好用鏡頭幫作弊…..
真的有耶(鳥在下面照片右下方), 這哪裡看得出來是紅色的腳啊!~~ 不過我猜是高蹺鴴(又名黑翅長腳鷸、紅腿娘子)
高蹺鴴(音”橫”)出現於濱海濕地如水田、草澤、湖泊、魚塭或河口等地。通常成對或成小群出現,原本在台灣被視為候鳥,但近年在台灣已有多處繁殖地,台江地區全年普遍易見,冬季時有冬候鳥族群。
(照片很棒的介紹 : 優雅的長腳舞者: 高蹺鴴Black-winged Stilt – 燕雀之誌)
為什麼兩塊田中間會有一池….荷花?
荷花=蓮花,但睡蓮就是睡蓮。荷花(蓮花) vs 睡蓮 二者差異還滿多的, 我覺得最容易”看”出來的有3點:
1. 荷花為挺水植物,荷葉&花是伸出水面的;睡蓮則是浮水植物,葉子緊貼著水面,花離水面, 但高度不到30公分。
2. 荷花葉是完整的圓;睡蓮的葉子則像被切了一塊的蛋糕, 也很像古早的電玩遊戲那個吃點點的《小精靈》(Pac-Man)的樣子
3. 荷花花落後會結成蓮蓬;睡蓮沒有蓮蓬,它會在水裡結出球狀的果實 (我好像沒注意過睡蓮的果)
通常我都看葉子挺出水上的就是荷, 但這次有點卡殼….看花是荷, 葉型也是荷, 但大部分葉子卻學睡蓮貼水, 所以是新品種的荷花?
後來才知道如果是種子培育的中小型荷花,發芽初期的葉子貼水生長,之後才會挺出水面。
(後壁土溝村)路上碰到超特別的一間民宅, 老師帶著我們直闖前院, 還前前後後”窺探”….可惜主人不在家, 聽說好像是位陶藝家(?)
這整間房子都是屋主自己弄的…石頭葫蘆裝飾 & 蝸牛門把 都超可愛
….我們一直在研究牆上嵌入玻璃瓶有甚麼作用, 透光?
….門前庭院的拿來當桌面的大石, 上面白白的都是貝類的化石, 超酷….
經過大排時被嚇一跳….那隻是什麼啊? 騎過去的時候死命扭頭去看, 好像是鐵管做的螳螂
老師再度帶著我們直奔別人家的….豬舍? …..這間舊豬舍在土溝村還滿有名的, 叫「土溝客廳」,是由村長張佳惠提供自家廢棄豬舍所改造
….其中有很多有趣的小創意, 像是石頭椅的雕刻 & 搶水喝的魚頭水槽, 但我最愛磨石子地上那隻要進門的小豬, 這種從上方俯瞰小豬進門的角度, 真是生動
土溝農村推動「村是美術館、美術館是村」,當年臺南藝術大學學生前來協助社區總體營造,沒想到原本只是暑假作業, 卻就此做出臺灣獨一無二的農村美術館,整個村子就是展場,所有的牛車、鐵犛、農產品、桌子和椅子,都在全新思維下成為一樣樣貼近生活的藝術品
在路邊又看到有趣的裝飾, 乍看像是背著小孩下田的農夫, 但仔細看那個不是小孩, 反而像是從裂開的果莢中出現的一顆種子
ps. 那個屁股….感覺像是包著一個桃子造型的超大尿布….哈哈….
啊….兩隻鳥正好圍成個不對稱的愛心
一早上任性的隨意跳車拍照, 混了1個小時左右, 終於還是騎上了水圳邊的自行車道(嘉南大圳 北幹線), 正式開始跑行程….
放眼望去完全可以感受到嘉南平原的廣闊, 遠方的中央山脈很像這塊土地外露的龍骨
雖然本來是想拍大家等紅燈果馬路的情況, 順帶拍到廟的牌樓….啥?! 又是朝天宮?
這個不是北港那個人聲鼎沸的朝天宮, 而是嬌小精簡又幽靜的後壁本協朝天宮….特色是廟埕有一棵大榕樹, 遠遠的還有一口被鎖起來的老井
助理小姐跑去前面路口要”攔截”我們, 沒想到老師帶我們走另一條路過來….埋伏偷拍沒成功啊!
稍事休息後我們繼續上馬….但因為後壁這段自行車道據說還沒搞定, 所以我們繞道蘭花生物科技園區
我第一次到蘭花園區, 一眼望去裡面全都是一間連一間的超大溫室, 跟一般工業/科技園區的”風景”差好多
這個蘭花園區超大, 我們頂著大太陽騎好一陣, 曬的每個人七暈八素, 看到路邊大欉的小葉欖仁樹, 老師帶隊集體往樹下躲一下太陽….
驚喜的發現小葉欖仁開花開滿樹! 我沒這麼近看過它的花…..看起來像是滿樹的毛毛蟲, 嘆! 只能遠觀不能褻玩焉~~
小葉欖仁為高大落葉性喬木,樹冠呈尖塔層狀的傘形,原產於東非的馬達加斯加島,台灣約於1975年以後引進栽植,在台灣常被栽植於庭園公園,也常被栽植為行道樹。
生態池旁的造景….我本來以為蘭花園區就該用蘭花來作造景, 有點小失望, 不過不知道這是什麼鳥…..要是沒那個長尾巴, 我會以為是鴨子….
blog寫到後來才發現, 這是俗稱菱角鳥的水雉,特點就是那個尾巴
朋友突然說….那個鳥滿身插管好噁心….仔細一看, ㄆㄨˊ哈哈哈!! 真的有好多支突出來的水管, 但沒這個自動灑水系統, 這兩隻鳥很快就會”掉毛”了吧
我們經過蘭園的時候, 正好碰到一年一度的國際蘭展, 一車車的遊覽車載了超多的人來看花, 本來想說湊熱鬧來去看一下(其實是想去吹冷氣), 結果沒想到要門票$200, 還要事先購票….算了, 我們也沒辦法花太多時間看展, 繼續上路
再度接回我們的嘉南大圳北幹線
ㄟ….水道還分岔了….後來才知道這是為了減輕水壓而設置的「導水路」
ps. 大圳主幹道的水進入水橋時,因為渡槽寬度必然小於幹線,形成水流在進入渡槽過程時,流速增加,水壓驟增,為了減緩壓力,在進入水橋前,設置有水閘門、溢流閘口、疏水道等設施,提供在必要時可以宣洩洪水,確保渡槽安全。
真心覺得….這個單車道好新啊….
ps. super慶幸我有停下來拍照, 因為後面查資料時, 才發現這個大概, 應該, 很可能就是嘉南大圳7大水橋之一的”急水溪渡槽橋”….舊水槽橋就在下面, 上面加蓋供自行車通行的車道, 所以看起來超新
(參考 : 嘉南大圳水橋系列之七──急水溪水橋)
15K….ㄟ! 才早上10點不到半, 就只剩15公里了, 醬剩一小時就騎完了? 今天這麼爽?…..後面證明我果然是想太美好了
這些一看就是剛種下的幼樹, 有的竟然禿到剩一根桿, 現在是完全沒遮蔭的效果, 不知道要等幾年…..
2022/3/12, 就在我們出發前半個多月, 蔡英文總統&蘇貞昌院長&嘉義市長等大官員來這邊幫自行車道啟用剪綵並植樹, 老師說他當天也有代表民間團體來參加….
據報導 : 3月起預定種植喬木1,500株及灌木8,500株,其餘沿線路段於活動前後種植喬、灌木約10萬株。
沒想到這一排剛種下的幼樹, 竟然有一棵就開花了, 這是我們人品好, 來個錦上添花吧….
楝樹,別稱苦苓、苦楝、楝、楝子、森樹、翠樹、旃檀、楝棗樹、紫花樹、紫花木、花心樹、雙白皮、金鈴子及洋花森…..為什麼有這麼多名字啊?
苦楝為本土種植物,不畏潮風鹹土,生長快速,喜高溫,可防風、抗旱。春天開花,花具香味,果實具有毒性,卻是許多野鳥的最愛。
用途: 是優良的園景樹、行道樹,適合作為海邊造林的樹種。 生長迅速,是荒山造林的優良樹種。 木材是優良的家具,可製槳及裝潢的材料,箱櫃尤佳。
團體照…..
我們的帶隊老師非常會聊天, 在路上遇到了其他來騎車的肖年仔, 馬上跟人家聊開, 還越聊越多人, 最後變成20多人群聊, 然後還依依不捨地拍團拍才解散…..崇拜!
老師帶著我們離開”大排”, 來到田間的”小排”
在艷陽高照下騎了一早上的車, 大家對這一水的清涼蠢蠢欲動
單望著水止不了渴也消不了暑, 果然還是要撩下企才爽
我們就在田間的”水溝”裡玩水玩到不想離開….太舒服了, 其實好想全身泡下去, 只泡腳真的是…..等同冬天泡溫泉只泡腳的缺憾
後面那排山…..算了! 我對認人有臉盲, 認山就更是廢…..
我想問的是….後面那塊田是休耕中? 還是種了甚麼我看不出來的作物?
我們來到吉貝耍部落, 這是村口的洗衣棚…..用嘉南大圳的水來洗衣….感覺很讚
吉貝耍(是 玩耍的”耍”, 不是 要不要的”要”….我跟朋友瞪著牌子看好久, 一度懷疑我的國字辨識能力低落到海裡)
吉貝耍為台南東山區東河里的古地名稱,屬Siraya西拉雅族,吉貝耍(Ka-Ma-Sua)在族語的意思是「木棉的部落」
我們到洗衣棚的時候, 正好有位先生經過, 他說洗衣的婆婆媽媽們才剛離開, 我們晚一步……果然石板&木板地上都還可以看到濕濕的痕跡
當時我拍這個”涼亭”的時候, 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麼, 只是想說這麼讚的地方, 怎麼不去裡面休息…..結果這是人家的祖靈家廟
公廨(Kuwa),意為「祖靈屋」,為西拉雅人泛靈信仰中心所在。(廨(唸”謝”) : 古代官吏辦公的地方)
吉貝耍部落有一個大公廨&五座家族公廨,這五座磚造瓦頂的角頭公廨,分別位於村中不同方位角落,由家族姓氏來供奉,負責守護各角落的村民,具有家族傳承的文化意義,及鎮守吉貝耍南北處陰陽交界處作用。
在東南公廨、西南及北公廨,各有利用天然細石染色後拼貼而成的傳說故事版畫
大公廨是吉貝耍的信仰中心。原本的公廨是木柱、木樑,上覆茅草,現在看到的公廨是民國七十二年重建的。
公廨分為三室,「中殿」主神為「尪祖」,是吉貝耍地位最高的神祇,不管事,平常放在祭司家中,祭典時才奉迎到大公廨或祭典處,平時由「洛拉那阿立母」主事。左右二室的主神亦是阿立母,但名字已失傳,是洛拉那阿立母的副手,兼公廨的守護神。
公廨的擺置:祭台上放置插有澤蘭的祀壺及檳榔,祭壇後的三根水泥柱上,分別綁有「向竹」與「豬頭殼」又稱為將軍柱
(豬頭殼(有的用鹿角)的用意眾多紛紜,有人說它是阿立母的副將,幫助阿立母追拿邪惡;有人說是獻祭之物,類似獵人頭獻神)。
祭台旁插有甘蔗葉的大水缸(稱為”向缸”,內裝”向水”,傳說此處為阿立母囚禁向魂的地方;村人若有疾病,可向阿立母祈求向水,具有治療的功效。)
(from: 吉貝耍公廨)
吉貝耍的神靈名稱很多,阿立母是主要的執行神,所以幾乎成了此地信仰的代名詞。具傳,阿立母曾多次顯靈,村人所見皆為慈眉善目的高雅婦人,身穿白衣白裙,口嚼檳榔,手持澤蘭或偶騎白馬出現,性好潔淨,不喜煙火,故在吉貝耍的信仰中,有許多禁忌。(from: 阿立母信仰)
有興趣可以到他們官網去看: 族群文化| 吉貝耍部落資訊網 / 西拉雅族人的遷徙與定著-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
阿立矸(祀壺、祖靈瓶)插著澤蘭,旁邊則供奉檳榔和米酒
西拉雅人一直擁有相當特別的信仰體系與祭拜模式,吉貝耍尤其保留古風,70%以上家中供奉阿立矸,也就是祖靈壺。早期有學者稱作「拜壺」,但在吉貝耍信仰中,這些瓶甕,就只是單純的容器,並非神體,實際上,西拉雅人祭祀的,是容器裡附於水中的神靈力量,容器破了隨時可以換(可樂罐或醬油瓶都可),所以嚴格來說不能稱為”拜壺”。
祭祀的壺甕內承裝的水為具有神聖意義的「向水」(經過女性尪姨、男性祭司所開向唸咒過的水),另外還要「插青」,所謂「青」即綠色植物,隨各社群而有不同;一般有香蕉葉、甘蔗葉、榕樹、芙蓉、菅芒、過山香、澤蘭等,或兩三種混合插上,其中西拉雅各社群大多以插澤蘭為主,或搭配其他綠色植物;且有澤蘭如果常「青」,表示阿立祖即常「在」的傳說。
I-hing(澤蘭)在吉貝耍部落裡是很重要的信仰植物,除了祀壺裡會插著I-hing外,也是祭典的重要「法器」。吉貝耍族人深信只要將I-hing帶上,祖靈就會在身邊,對部落族人而言 I-hing是平安符、是祖靈的護佑。
吉貝耍夜祭可以分為「夜祭正典」與「孝海祭」這兩個部份,前者主要為祭祀吉貝耍聚落的守護神「阿立母」,後者則主要是祭祀渡海來臺祖先與「海祖」。
夜祭是早期收穫祭轉變成的感恩祭,在農曆九月初四子時到初五凌晨,祭拜尪祖、阿立母,感謝祖靈一年來的照顧,以「拜豬還願」及「牽曲敬神」為二大主軸,大致可以分為:(1) 獻豬,(2) 請神,(3) 點豬、獻豬,(4) 覆布禮,(5) 翻豬禮,(6) 牽曲。
其中牽曲是由部落女性,以傳統西拉雅語吟唱,手交叉牽握圍成圓圈,配合進退舞步,邊唱邊跳的歌舞形式。
吉貝耍夜祭在2013年經文化部認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歷史街道椅」,有三組,主要是在闡述西拉雅族的歷史,記載著荷蘭人、鄭成功、日本來到台灣對西拉雅原住民造成的衝擊與影響
我拍到的這組是荷據時代,說明著17世紀荷蘭人來台建立殖民地時,和西拉雅族人貿易、傳教、戰鬥的紀錄。
ps. 當年荷蘭人來到台灣,為方便統治和傳教,教部落年輕人使用羅馬拼音書寫母語,此文字後來主要應用在契約文書上,被稱為「新港文書」(Sinkan Manuscripts),以及西拉雅語拼音的聖經文本《馬太福音》。雖然當時是羅馬拼音,但對沒有文字的西拉雅族來說卻是幫了大忙,尤其是近年為了復甦文化&語言,有很多都是透過當時荷蘭傳教士的紀錄才得以找回。
(非常棒的課外閱讀 : 滅絕的語言如何重生?平埔族西拉雅語的復興)
我們在部落裡找了個空地休息順便吃”上午茶”….這次助理小姐給我們帶來的是長的很像雞肉飯的豬肉販, 然後再加碼一大堆的豬頭皮
….朋友不吃, 所以通通丟給我啦 (我對豬頭皮沒有很愛, 但可食)
….豬肉飯超香, 豬頭皮也不膩口, 好吃!
….其實我一開始以為這是午餐, 這個當點心實在太誇張
吃完飯一抬頭, 發現頭上是結實纍纍的蓮霧…雖然引發饞蟲想吃, 但這是土蓮霧, 據說超難吃的是吧?
吉貝耍號稱是「木棉的部落」, 不過大概季節不對, 所以沒看到火紅的木棉花開滿樹, 倒是看到有人在樹幹養起了蘭花
看到別人家院子裡雄赳赳的火雞….好懷念小時候鄉下阿姨家養的一大群雞&幾隻混養的火雞, 以前每次去玩, 都會特別跑去挑釁火雞, 把牠們氣的一直格格叫
吃飽喝足充分休息後, 我們再度上馬, 在公路上騎了一陣, 感覺從白河往南這段的自行車道沒有跟水圳整個銜接起來, 有的地方要繞出來騎公路, 不清楚路況的人肯定傷腦筋
好不容易又再接回水圳, 老師沒帶著我們往前騎, 反而下車走回頭….欸?
ps. 我們不是有意要違反施工單位的警示條, 老師有確認過安全, 實在是要帶我們來看重要的”建物”
龜重溪為急水溪的支流,流經台南市境內柳營區&東山區,全長35公里
我們穿過水門, 老師一往無前的衝了….我卻被地上的10Km給拖住…..不拍不行
嘉南大圳 北幹線, 離終點還有10K…..不到半天, 我的腳就已經被曬紅了, 當時完全無感
老師要帶我們來看的就是這個….龜重溪渡槽橋 (以管道輸送水流,跨越河道、溪流、圳溝或道路的架空水槽,常見為橋梁構造)
龜重溪渡槽橋1925年興建,1928年落成,全長206.3公尺,以鋼構華倫式桁架包覆輸水箱涵,擔負輸送北幹線灌溉用水,嘉南農田水利會每三年進行橋體保養維護
ps. 旁邊看起來好像要蓋新橋…..據相關單位回應,龜重溪舊渡槽橋不會拆除,未來仍維持通水功能及相關保養維護作業,成為輸水備援設施(看報導)
龜重溪渡槽的上方有鋪設鐵板, 據說原本沒有, 後來才加上去供人員維修通行
嘉南大圳的主幹線為南北向,台灣的河川多為東西向,兩者相交會的時候,水要運送過橋就必須建築水橋,或稱之為渡槽。
「烏山頭水庫暨嘉南大圳水利系統」中有 7 座渡槽橋,由南而北分別是
南幹線 3 座:「曾文溪渡槽」、「渡子頭溪渡槽」、「官田溪渡槽」;
北幹線 4 座:「龜重溪渡槽」、「急水溪渡槽」、「八掌溪渡槽」、「朴子溪渡槽」
資料看到這邊我就傻了….北幹線4座大渡槽, 龜重溪渡槽在這裡, 昨天有經過八掌溪渡槽(傍晚在上面拍火車), 但另外兩座….在哪啊?!~~
後來回去翻照片….還好! 雖然當下沒搞清楚狀況隨便拍, 但算是都有拍到
(很棒的貼文 “嘉南大圳水橋系列” , 有每座水道橋的圖文介紹)
在橋上走的時候超有感, 不僅能聽到水聲隆隆, 還能感覺到橋面微震動, 往下面看, 可以看到水流湍急
有兩篇很棒的介紹, 可以從不同角度看渡槽橋 : 嘉南大圳水橋系列之六 龜重溪水橋 | 嘉南大圳水橋北1,龜重溪水橋
遠遠的….可以看到平行的國道3, 這邊據說是在東山休息站附近
自行車道旁邊突然出現一大叢的柳葉馬鞭草….超美的, 一夥人忍不住停下來拍照
天氣好, 陽光讚, 水圳的水色也變得好美
這才是我們的午餐 (提早辦的慶功宴)….一個小時前才吃完滿滿一盒豬肉飯, 然後這整桌也被我們完食了…..
吃完出來, 天氣太熱, 所以我們決定要加碼….來吃冰….看看這排隊人龍, 有夠誇張
台南六甲恆安宮旁的古早味刨冰老店, 從1912年就存在這邊了,至今110年,歷經四代~是台南縣最老的冰店
竟然還有台南縣政府頒的 “南瀛老冰店認證書” ….這家剉冰的特色之一就是上面會灑上麵茶粉,讓剉冰吃起來更香濃
冬天不想吃冰時,網友推薦可以來上一碗香濃的麵茶湯圓,聽說也很讚
趁著助理小姐排隊買冰, 跑到旁邊的恆安宮逛逛
六甲恆安宮,當地人稱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是六甲地區居民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據廟碑所記,廟中之媽祖乃明永曆年間,鄭成功軍隊出師來臺之前,向福建莆田湄洲嶼恭迎三尊軟身媽祖以為護航之神,鄭軍航行於海中,忽起大霧,迷失航路,在危急之時,參軍陳永華步上舺舨,忽見前方悠明燈光,遂循著燈光前進,方引進入臺。鄭軍入臺後,陳永華率軍駐於赤山堡附近,後經六甲庄勘察,見此地靈秀,於是在此地建造土壁茅屋之廟,並將帶來的聖母神像,奉祀於此,據傳為六甲恆安宮媽祖之由來。
明永曆年間,改建為瓦頂,至乾隆57年間(1792),因感廟舍簡陋,地方大戶遂發起重建並擴大廟庭。嘉慶22年(1817 )廟宇遭焚毀,乃至道光2年(1822)再由當地富戶發起重建。後再屢經重建增修,最近一次重建是在民國八十八年(西元1999年)完成,成為今日之恒安宮。
那個紅球綁的位置也太好笑了, 算是cosplay龍吐珠的意象….
主祀神明 : 天上聖母
從祀神明 : 千里眼、順風耳
同祀神明 : 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三寶佛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立體的門神…..為了保護, 還特地用超大的壓克力罩框起來….
冰店的人太多, 所以我們外帶, 然後跑到自行車道上, 在找個稍微有遮陰的地方開吃…..
整個人活過來了…..朋友吃不完的也讓我包了, 吃冰我一流!
埋頭吃冰吃到一半突然被叫來拍照….
哎呀! 這螳螂寶寶太可愛啦~~無聲尖叫ing (怕嚇到人家) ! 而且很擔心呼吸喘氣大一點就把人家吹跑了
只不過把冰放旁邊好方便拍照, 一錯眼, 它就不見了…..還好團友的眼睛夠利, 又把它找出來…..
順便對比看一下大小….它比我們指甲前端白色新月弧的地方還小
正面….它實在太迷你了, 根本沒法對焦, 都對到繩子上了
這一段水圳的路很原始, 跟前面整建好的車道差很多, 水泥土路交錯, 路面不平有點顛, 而且沒有護欄, 還好兩邊很寬, 不會一摔車就掉到水裡去的疑慮
等一下….我們又騎回到中午轉出來要去吃午餐的路口, 為什麼啊~~
老師說他要再帶我們去一個地方….就是天地會的創始人–陳永華的墓
一夥人在後面開始討論 : 鹿鼎記裡面的天地會總舵主不是陳定南嗎? 所以是陳定南字永華?
…..怪怪的~ 陳定南不是那個宜蘭的?
…..ㄛ~那是陳?南….陳兆南? (大家都曬昏頭了)
…..終於有人忍不住 : 是陳近南啦!~~
一般認為陳永華創建「天地會」,為了避免身份曝光,故化名稱「陳近南」。而金庸《鹿鼎記》中韋小寶的師父陳近南,也是以此作藍本。但經過近代的研究,認為天地會並非陳永華創建,當然他也不是武功高強的天地會總舵主
(有趣的閱讀 : 天地會在歷史上是怎麼一回事,和《鹿鼎記》裡所寫的一樣嗎)
在到達陳永華墓之前經過一個超屌的涵洞, 裡面畫面了他在台的政績,如發展鹽業、建廟興學、拓展海外貿易、屯田駐兵….
陳永華建設台灣,以「足民食」為起點。他教軍屯田,儲備糧食;教民煮糖晒鹽,以利民生;教匠燒磚,改善民居。同時劃定行政區域,勵行里甲互保,使民眾安居樂業。衣食俱足後,又興建台灣首座孔廟,獎勵教化。同時規劃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來培育、拔擢人才,並將漢人典章制度正式移植臺灣。有「鄭成功開之,陳永華營之 」的說法 ,被譽為明鄭的「臥龍諸葛」,民眾為感念他的德澤,還設廟祭拜(台南永華宮(廣澤尊王))。
(from : 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台灣諸葛亮陳永華)
要到陳永華墓地就要從那個涼亭右邊的小路進去, 走幾步路就到
———————-
陳永華(1634年-1680年),字復甫,福建同安人,乃明末舉人陳鼎之子,因父親被清軍所迫而自殺,陳永華便投靠鄭成功,後聘他為其世子鄭經的教師。1662年鄭成功逝世,鄭經繼位延平王,並且任命陳永華為諮議參軍。1664年,鄭經在金門、廈門被清荷聯軍擊敗,退往台灣,將國政都交給陳永華處理。1680年陳永華被當權者馮錫範、劉國軒排擠,辭去總制與勇衛,退居龍湖巖(今臺南市六甲區赤山龍湖巖),於7月逝世,時年46歲,後與其夫人合葬於天興州赤山堡大潭山(今台南市柳營區果毅里)。後來清廷為避免台灣成為反清復明根據地,把夫妻兩人遷葬至福建。
陳永華墓雖被迫遷葬福建,但墓碑尚留原址,原有墓地就此荒廢,直至日昭和4年(1929)於荒野蔓草間發現原墓碑
–其碑文為「皇明贈資善大夫正治上卿都察院左都御史總制諮議參軍監軍御史謚文正陳公暨夫人淑貞洪氏之墓」–成為陳永華在台治理之重要歷史見證
目前的墓地是光復初期所設的衣冠塚 — 民國42年省政府指定此古墓列為二級古蹟,民國74年11月內政部因非陳永華埋骨之處,故解除古蹟,墓地再度淪為荒煙蔓草,直到臺南縣政府於98年5月公告為「歷史建築」,才整理成現在這樣
再度騎車上路….上面那是….國道3?
欸, 這段自行車道突然變成兩邊林蔭夾道, 太棒了! 如果整段路都是這樣就好了
等一下!!!…. 我差點衝過去, 急煞車後跳車跑回來, 為什麼0 Km在路中間就這樣出現啦! …..ㄚ其他人咧? 沒人要拍照嗎?
結果繼續往前還有一個”0 Km”…..好怪! 出發跟結束的”0 Km”兩個相隔了差不多有50公尺
灑花! 北幹線完成!
北幹線的水圳….我們剛騎來的自行車道在右側, 左邊也有一條路線, 牌子上面寫”菱波官田 Bike Tour 32″
北幹線自行車道的”0 Km”所在地是 “嘉南農田水利會分岐工作站”….
分歧工作站具有巨形水門兩處,分別控制嘉南大圳北幹線與南幹線之出水流量。水門為二層樓高之構造物,上方為控制機房,下有三個水閘門,控制水流量
(from: 烏山頭水庫暨嘉南大圳水利系統 – 國家文化資產網)
嘉南大圳的水源自烏山頭水庫流出來到分歧工作站這邊後,在此分為北幹線與南幹線
這一邊是南幹線的水圳….自行車道在水圳左邊
明天要從這邊開騎…….因為領隊老師有事, 今天結束後就要離開, 明天要放飛我們自己騎, 所以千叮嚀萬交代先看好路….
研究地圖的時候, 驚喜地發現第30號地標”善化啤酒廠”…..全體一致決定, 明天加碼行程就是它
旁邊發現好大一片向日葵….ㄟ 向日葵開花不是6~10月, 現在才4月初, 這也太超前了
雖說我們已經完成北幹線, 但今天的行程還沒完喔…..還要騎到烏山頭水庫, 今天晚上要住裡面
山海圳國家綠道
最早一開始是2007年台江在地社群,為巡護水環境而推動的「台南山海圳綠道」,經台南市政府支持於2016年規劃完成。以海尾朝皇宮「大廟」為中心,自台江國家公園,沿嘉南大圳上溯至烏山頭水庫,總長約45公里的人行道與自行車道
….後來,這條45公里的”綠道”又繼續串聯到曾文水庫,隨後途經幾個阿里山的鄒族部落後,穿過特富野古道銜接至塔塔加,接著跨過鹿林山、麟趾山的稜線,最後抵達台灣最高點的玉山主峰,發展為全長177公里的國家綠道。
老師指著前方 : 那個就是烏山頭水庫的大壩……啥?!
我看了好久才看出來, 原來正前方水門後面, 那個矮矮的綠色草坡, 就是所謂的”大壩”…..這與我以前看到的水庫”大壩”感覺差好多, 大概也是因為距離太遠, 完全沒有大壩的”霸氣”
嘉南大圳導水路 (從烏山頭水庫出來的水源)….後面又看到國道3號了, 今天跟它很有緣…..
總之, 老師說要加嗎…..啥?! 還加?!!!
可惜…疫情關係不給進去….看門口的簡介真的言簡意賅啊….
據說最早此地原本是有一草茅供奉清水祖師,名為赤山廟,後來無人照料而頹圮,然後…..
300多年前,一塊狀似觀音菩薩的青砥石”漂流”到台南永康洲仔尾附近,被人用牛車載到這裡就定住不肯動,所以就在這裡落籍,再然後….
陳永華於明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駐軍在附近,時聞晨鐘暮鼓,循聲到此,有所感悟,所以就建了「赤山龍湖巖」,主祀觀世音菩薩
總之, 赤山龍湖巖有3個重點 : 1. 陳永華蓋的; 2. 是台灣最早的佛門寶剎之一 ; 3. 是觀世音菩薩在台灣最早的開基道場
旁邊樹下感覺好熱鬧
從旁邊經過時, 傻眼~~ 是濟公耶~~ 旁邊還有人搖扇….不錯, 鬨太嘎金素溪 (奉侍的很舒適)
ps. 看到濟公其實腦中立刻出現的是許不了 & 他兒子周明增的扮相
赤山龍湖巖山下路口有一間賣烤番薯的店, 剛上山經過時就覺得香味很誘人, 下山後大家忍不住跑來門口探頭, 光看那些烘爐就覺得好壯觀, 但阿姨說還要等15分鐘才會出爐….放棄
往烏山頭水庫移動…..半路上遇到一位女生, 一個人騎一台”偽”重機的喔都拜, 從基隆(?)到烏山頭, 她說她要騎回家(台南?)
…..我自首, 聊天時常走神, 所以不是很記得
老師開聊就停不下來, 最後跟那台很ㄎㄧㄤ的喔都拜大合照作為ending…..
山海圳綠道地圖….不知道為什麼這地圖只有半截, 只從烏山頭到歷史博物館, 後面到台江的部分被砍了….
山海圳綠道為台南市政府的旗艦計畫,2014年底全線開通,自行車道沿嘉南大圳、鹽水溪排水的防汛道路旁而建置,起點從台江國家公園的四草湖開始,經九份子生態社區、海佃路生活圈、安和路生活圈、山海圳綠道橋、台灣歷史博物館、南科新港社文化館、南幹線、曾文溪水橋、渡仔頭及官田水橋,直到烏山頭水庫,總長四十五公里。
萬歲!! 到啦~~~ 烏山頭水庫
水庫收票入口處的右側(公車亭旁)有大扛棒…..必拍!
我們今天晚上就住在烏山頭水庫裡…..超讚的安排! (前一團據說直奔台南然後就結束行程, 太拚了)
「烏山頭水庫」跨台南市官田區、六甲區,舊稱烏山頭貯水池、又名珊瑚潭,日治時期為臺灣最大水庫,至今仍供應著嘉南平原的農作灌溉,也與曾文水庫共同支應大臺南民生與工業用水
民國58年開放觀光,景區內有舊送水口、八田技師紀念室館、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大壩、跨虹大橋、天壇…等多處景點。
我們在烏山頭水庫也是有行程的…..老師帶我們先直奔「殉工碑」,石碑下方正面刻有八田與一親撰的碑文,餘三面則刻上134位殉職人員的名字,八田與一堅持「殉公碑」殉難者的名字不分台日國籍、職位高低,而是公平依死亡先後順序排列,刻在石碑上,作為永久的紀念。
烏山頭大壩建立於民國十九年,堰堤長1,273公尺,高56公尺,壩體主要是用卵石、圓礫石、碎石、沙、粘土構築的土石壩,為台灣唯一以「半水力填築式工法(Semi-Hydraulic Fill Method)」築造的水壩,堪稱國寶
有興趣深入研究的, 可以看這篇: 「由小因而得大果報」八田與一和先民建造_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
烏山頭水庫座落在海拔468公尺的烏山嶺,為離槽水庫之典範,目前主要水源來自曾文水庫之放流水,於曾文溪東口堰攔引,經3.1公里的烏山嶺隧道西送至西口堰,調節後由喇叭口溢流管自由溢流入庫。
— 東口西口之間的維護通道,就是現在的烏山嶺水利古道(烏山嶺東西口縱走)
— 西口堰有「小瑞士」之稱 : 水流從烏山嶺隧道流出來後,地形在這裡出現了大幅的高低落差。於是,八田與一在這裡設計了一座人工豎井,讓高處的水可以通過豎井流往低處。我們所看到的,便是湖水溢流入豎井開口形成『天井瀑布』的景象; 但隨著2007年完成的「西口水力發電廠」,豎坑增高,「天井漩渦」已不易見。
烏山頭水庫滿水之水域面積9.8平方公里,集水面積58平方公里,蓄水量1.5億噸, 但因為淤泥堆積, 110年測只剩一半啦! (水利署)
水庫潭中有100多座小島、半島,湖岸蜿蜒曲折,由空中鳥瞰,集水區形如珊瑚,故有「珊瑚潭」的美稱
….驚喜地發現有遊船 (據說是太陽能的)….雖然大家看到船都很high, 但沒人想去搭遊船….
壩頂上有個三等衛星控制點R131號
我們一路從嘉南大圳最北邊的濁幹線一直騎到烏山頭水庫, 見證到非常卓越的水利建設, 都要感謝這位–
一手規劃、催生與建造了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的 —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
很棒的閱讀 : 嘉南大圳的幕後推手──八田與一與筒井丑太郎
「由小因而得大果報」八田與一和先民建造_烏山頭水庫和嘉南大圳
這個銅像也是很有故事的…..台灣唯一被保留的日本人的銅像
嘉南大圳竣工後,由建造大圳的工作人員組織「交友會」提議製作塑像,1931年,八田與一的銅像自日本運來臺灣,安坐在烏山頭水庫旁。戰時因日本軍隊軍需吃緊,急需銅鐵金屬等物資,鄉民唯恐被徵收熔解供應戰事軍需使用,所以偷偷移走銅像,藏於番子田(今隆田)車站倉庫之內。戰後才由倉庫管理人員發現,由水利會的人買回藏於烏山頭八田古宅內。直至1981年,水利會將銅像豎立在烏山頭水庫的原址,此時,八田與一已經逝世40年了。
八田技師的墓地與銅像就位在水庫最高點, 從這邊可以清楚看到大壩堤堰,由北到南綿延一公里多,呈現一個巨大的新月形
….2021年是「烏山頭水庫暨嘉南大圳水利系統」開工滿百週年
台灣因非聯合國會員,無法申請世界遺產,文化部(原: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邀國內外學者專家,自2002年起,陸續評選出18處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也獲文化部評選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傍晚…..老師要在這邊跟我們分手, 一個人騎回台南市, 然後有位團員要在吃完晚餐後, 搭火車回台中, 所以我們之後就只剩5人騎車+助理小姐
我們checkin之後, 我又拎著相機衝出來…..遇見喵星人
這就是我衝出來的原因…..運氣不錯, 雖然雲有點多, 還是拍到夕陽啦!
ps. 這是我故意把曝光點對準夕陽, 所以其他部分變成黑色剪影
這是用手機拍的…..因為是就整個畫面測光, 所以表現出來的就是當時實際的天色…..
雖然只有6人要負責清光10人份的晚餐, 我們還是無懸念的達成任務…..
從飯店房間拍出去…..下面的燈光應該就是台南市
晚上有隻夜鶯在我們陽台邊的樹上不停地叫…..大約一直叫到快半夜, 為什麼說大約, 因為我聽著聽著就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原來從我們的房間陽台就可以直接看到大壩耶~~
壩上有擺放一台百年老火車頭, 據說當年共有七個蒸汽式火車頭, 由比利時製造出廠, 載貨也載人
看到那個時速19~25公里, 我默了….騎腳踏車拚一下就可以輕易追上, 若是騎公路車還可以完勝…..
上午的烏山頭…..原本設了鬧鐘想來大壩拍日出, 結果早上起來一看大霧…..直接到回床上睡大覺
第4天依舊是萬里無雲的好天氣開場, 快樂!
路上看到有”山海圳綠道” & “菱波官田 rute 32” 兩種自行車道的牌子, 山海圳沒問題, 但那個菱波官田又是啥路線?
—————————–
「菱波官田自行車道」(西拉雅國家風景區-菱波官田) 車道長度:24.8KM ; 挑戰指數:1級, 適合親子同遊;
路線 : 隆田車站 → 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 川文山森林生態保育農場→拔林派出所 →戀占石→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湖山派出所→赤山龍湖巖→嘉南農田水利會分岐工作站→ 官田遊客中心→隆田酒廠→官田區公所→ 隆田cha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 隆田車站
特色介紹:沿線除了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展現當地水利建設歷史,並凸顯出不同文化間的兼容並蓄,周邊的菱角田以及與其共生的凌波仙子-水雉,更是該條路線的生態亮點。
第一次看到這個”水田”, 大家還愣了一下, 一票台北聳看了半天, 終於認出這是菱角田
菱角田看到了, 但沒看到水雉, 有點可惜啊…..by the way, 據說水雉是一妻多夫制喔, 呵呵….
水雉在台灣多棲息於菱角田間,俗稱菱角鳥。台南市官田一帶為其在台灣最大與最主要的棲息地,並被選為該市的市鳥。由於土地的開發和環境的破壞,目前僅能在臺南八掌溪至曾文溪兩溪間平原區域的菱角田中發現。農委會於民國78年公告水雉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之保育類動物
ps. 蘭花園區的那兩隻植物造型鳥就是模擬水雉
這個…..也讓我們看好久….這是蕃茄田? 後來還看到一個完全沒整理的番茄田, 亂到像雜樹叢, 要不是看到一顆顆的番茄, 還真不敢相信
官田溪渡槽橋….這個橋面一看就是重新鋪過的, 現在是自行車道, 不過以前可以給車走
臺語稱渡槽橋為水路橋,下層為輸水槽,上層則多鋪設鋼筋混凝土橋面可供行人及摩托車通行
橋下的養鴨人家….本來一池就夠叫我們新奇的, 沒想到旁邊還有, 用力看大概至少3池
另一邊可以看到好像是古早前的鐵路橋墩….看到有的版主說那是糖鐵五分車鐵道橋
右側可見水槽管橫列而過,旁邊就是省公路了….是說下面這是官田溪吧? 超像大水溝….一點都沒有溪的樣子
我跟朋友在後面狂拍照, 所以其他團員只好經常要停下來等我們2個…..
南幹線的第二座水橋 : 渡(仔)頭溪渡槽橋…..
老橋頭的樣式 & 同樣鋪了柏油的單車道, 跟前面的官田溪渡槽橋的長得好像, 回家整理照片時, 我一度以為是同一座橋的兩端…..
這角度勉強可以拍到下面的輸水槽
官田溪&渡頭溪兩座渡槽橋都是由鹿島組(今鹿島建設)承包建造,橋體為兩層設計,下層為送水的鋼鐵渡槽; 原本上層鋪敷軌道(軌距1,067毫米 (3呎6吋)) 供機關車輛通行。1929年大壩堤堰完工後,把原鋪設的軌道拆除,改鋪鐵筋混凝土橋面,上層行人車,下層走水流,變為複合性質的 「人水橋」,之後成為縱貫道路(今省道 台一線)上重要的橋梁。此兩階段性功能早在建造之初即已規畫好,不管從水庫大壩堤堰的施工需求,或後來作為縱貫線道路主要橋梁而言,這兩座渡槽橋在嘉南大圳送水及道路人車運輸上均扮演非常關鍵的功能,極富文化資產價值。(from : 嘉南大圳南北幹線與水路渡槽橋)
話說今天天氣比昨天還好, 一絲雲都沒有, 也就是全程直曬…..好希望路上多點能遮蔭的樹….
ps. 覺得南幹線的水道好像比較狹窄….水比較少?
還沒看到橋就先看到這個大扛棒…..我們還在想說那些不知道是什麼鳥(有點像白鷺鷥), 有人已經迫不急待地上去捉鳥了…..
“舊” 的「曾文溪渡槽橋」,現在正在進行橋面及橋體修復….新橋就在左邊
之前看到有車友說新渡槽橋的柵門關著不給過, 不過我們來的時候是整個打開的…..
新建的渡槽橋在103年底完工,斷面寬4公尺、高3公尺,長484.8公尺,為現行台灣單一跨徑最長、通水斷面最大的渡槽
兩側藍色的造型代表水雉羽翼
旁邊的才是在1929年興建的曾文溪渡槽橋….橋面的欄杆看起來都已經洗白了
「曾文溪渡槽橋」總長339點9公尺,是七座渡槽橋中最長的一座。橋體採兩層設計,上層橋面為鐵筋混凝土(曾經作為省道台一線的橋梁),下層是華倫式(Warren Truss) 桁架鋼樑水槽,使用「鉚釘」接合,工法稀有,表現出當時營造技術特色
舊渡槽橋再過去,位於最西側,有四座紅色圓拱的是自來水公司的水管橋
….水管橋跟舊渡槽橋中間其實還有一座省道台一線的曾文溪橋, 但被遮住看不見….
另一側(東側上游) 是國道三號的曾文溪橋
ps. 秋天的時候, 兩岸的甜根子草開著白色芒絮, 成為曾文溪另一景
(google map 衛星圖) 自來水管橋-省道提1縣-舊渡槽橋-新渡槽橋, 這四條大橋在150公尺的河段間並列橫跨曾文溪,也算是台灣僅有的建築奇景
…..如果再把400公尺上游的公速公路曾文溪橋合算,那就是五橋排排站並渡曾文溪了
ps. 看超震撼空拍圖 : 曾文溪渡槽橋 – Mason W.
我跟朋友在過橋後, 跑到溪邊看橋….左邊是舊的渡槽橋, 右邊就是我們剛剛騎過來的新渡槽橋
舊渡槽橋原本要被拆除, 可以看到已經被拆掉一大段, 還好後來被及時阻止而保留下來….不過這樣正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上面舊台一線 & 下面水槽的切面
網路上找到超讚的資料, 圖表來源 : 歷史與文化資產, 台南 嘉南大圳故事之一:曾文溪渡槽橋
嘉南大圳水利系統有7座渡槽橋,其中南幹線的官田溪、渡仔頭溪、曾文溪等3座渡槽橋全部已於2014年指定為古蹟,而北幹線4座渡槽橋,除朴子溪渡槽橋(已改建,舊橋僅存橋墩),八掌溪、急水溪、龜重溪等3座渡槽橋,也在2022年4月被指定為台南市定古蹟
曬了一整個早上….突然有麵包樹(?) 來幫忙遮蔭, 覺得被解救了
突然發現….水圳中間多一道”隔板”把水分成兩邊, 但後面水道縮小, 水位甚至高過分隔線, 所以這到底有啥作用?
有版主寫說中間這個叫分水堤, 是區隔農業、工業與民生用水, 確保水量….
喔喔喔….這段超棒, 自行車道不求全部像這樣兩邊種樹, 但能有多一些像這樣的路段就太讚了
ps. 換樹了…不會認這啥樹
這是善化茄拔天后宮前的廟埕….這裡是嘉南、嘉北里民休閒聚會之主要場所
我們是來休息上廁所…..但是一轉進來, 最吸引我的是這兩棵樹(一樣認不得), 它的氣根變成的支撐根也很特別, 重要的是樹夠大, 所以可以讓我們都進去躲一下太陽
茄拔天后宮為茄拔地區的庄廟,據傳主神媽祖是直接自湄州迎請而來,明永曆15年(1661)隨鄭成功來臺的先民們,從鹿耳門登陸後再帶入本地,故每四年在媽祖誕辰前,有前往鹿耳門遙祭湄洲,請水回宮的習俗。
廟前的鄭成功像 (後面是華麗麗的金爐)
ps. 茄拔天后宮古井 是目前全台南市被文化局認證保留下來的二個古井之一,2010年7月30日公告為歷史建築….沒拍到
我後來才發現, 茄拔…..是個很重要的點, 1. 山海圳綠道在茄拔這邊”分區”
茄拔天后宮-(往西) 台江國家公園 — 為「內海之路」: 過去曾是廣大內海的地域淤積成埔地,明清移墾民進駐形成聚落,也帶進了不同的生活與文化景觀。
茄拔天后宮-(往東) 曾文水庫 — 為「大圳之路」: 興建於日治時期的水利工程遺產是本段路線的主題。
(圖片來源 : 嘉南農田水利會(嘉南大圳平面圖) ) 2. 按照”官方”說法, 南幹線的終點在茄拔(工作站),之後往西分出了「善化支線」、往南分出了「南幹支線」
我在網路上找超久, 雖然沒在任何正式文件中找到”終點在茄拔”之類的文字 , 不過從嘉南大圳的”官方”平面圖來看, 南幹線確實到善化這邊就變成比較細的支線, 可惜我們沒去茄拔工作站給它看一下 (google map上寫”永久停業”)
….(還是有些版主很有心的特地去找了 : 嘉南大圳水橋系列之十──南北幹線終點)
圖片來源 :【台南景點】鹽水溪堤防自行車道-Mimi韓 (為了不讓圖被縮, 只好也把它立起來)
3. 嘉南大圳南幹線自行車道也在茄拔結束, 然後無縫接軌的轉山海圳自行車道
本日最重要加碼行程…..善化啤酒廠…..啤酒加上烤香腸, 就是讚啊!
離開啤酒廠後, 我們就從南幹線轉到山海圳國家綠道…..因為不想騎在大馬路上吃灰吸煙, 隊長帶著我們走小路往南科來去, 結果竟然莫名被堵死…..最後就只好練臂力, 扛車過障礙
我們到南科某餐廳吃午餐…..有4樣主餐可選, 其他配菜是自助式, 大家一致覺得主餐so so, 反而配菜不錯吃, 選擇又多
午餐吃完出來, 天氣太熱不急著趕路, 我們就躲在陰涼處耍廢….亂亂拍
突然發現周邊有幾棵花旗木(也有人稱做泰國櫻花、三月櫻),花期為每年 3~4 月間,長達一個半月….這邊幾顆新葉都已經長出來了,所以開花期也進入末期了
下午開騎….南科這邊好像有很多條單車道, 一路騎過來看到好幾根這種條ㄚˋ, 不過我們是純經過, 沒想要把這邊的路線也騎一圈 (會曬死)….
南科新港堂,建於2006年,為了合祀過去園區內的十三座有應公廟神祇(孤魂信仰),從興建到入火安座的整個過程,十分傳奇…..
— 先是請當地保生大帝作主,向玉皇上帝保薦,將這幾位有應公封為正神,並以原本甘港樹王廟的正德君為新港堂的主神,封為鎮港元帥。
— 為了讓萬善爺、萬人公等幾位「神格」尚未具足的神明也能入廟奉祀,新港堂的廟門不設門神。
— 廟內也有祭祀地藏王菩薩,類似輔導長的角色,希望這些升格的神明們能在地藏王的指導下,保祐在此南科工作的每個人。
(建廟過程頗有趣, 可看 : 南科新港堂 十三位有應公一齊升格為正神 )
但我們為什麼來這裡? 目標: 一樓的”新港社地方文化館”,這裡據說為荷蘭時代為新港社的港西文書館故址,展館內展示西拉雅文化帶領遊客認識阿立祖信仰,也展示不少出土的文物
….結果沒人要進去看, 繞廟一周離開
位在新港堂前方的南科滯洪池被命名為堤塘湖,並置有「堤塘渡口」以象徵古臺江內海堤塘港意象
這裡也是昔日的堤塘渡口,以前新化等山區民眾前往府城,都要在渡口搭帆船,當時南來北往的客商聚集,非常繁華。
這是之前去台江國家公園拍到的古地圖…. 台南是西拉雅(Siraya)族世居之地,主要有新港、蕭壠、目加溜灣及麻豆等四大社,新港社規模最大,位處今日台南市新市區一帶,荷蘭人在此大力宣教,並且在西元 1636 年建有第一所學校,成為台灣最早接受西方文明的區域。
也因此,西拉雅族擁有臺灣原住民族最早的文字─新港文(番仔字),並藉以訂定土地租借、買賣、金錢借貸等契約,史稱「新港文書」;荷蘭人離開臺灣後,新港文亦延續使用至19世紀上半,留下豐富且具連續性之史料紀錄。(課外閱讀 :「新港文書」)
明鄭時期,成為近山地區往來臺南府城的必經之地,因商旅行腳歇息之所需,逐漸形成新興市集,故有「新市仔」之稱。
我們在豔陽下, 馬不停蹄地直衝史博館 (位於台江內海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熱到發懶, 不管是館內的展覽還是外面的眾多”打卡點” …..沒人想逛, 沒人想動, 全部人都賴在陰涼處的板凳上打混 (大汗!)
助理小姐說有很棒的豆花, 所有人馬上來精神, 決定殺過去現場吃…..
這….完全不像賣豆花的店…..助理小姐說他們第一次特地來找的時候沒找到, 後來某次不小心看到, 吃一次成主顧
(店門是側對馬路, 而且看起來完全不像是一般的”飲食店”)
果然是內行人推薦, 真的很好吃, 還可以加購一小碗仙草, 那裏面啥都沒加, 但也是很好吃
老闆聽說我們從彰化騎了4天過來, 又請我們喝自家烘的手沖咖啡
騎進台南市, 終於不得不和大馬路匯流…..
我們旁邊這條….我本來以為是鹽水溪, 後來才知道這是鹽水溪排水線, 它在鹽水溪北面, 兩條平行往西, 最後在台江鹽水溪口溼地匯流出海
碰到人行道&自行車道整修, 工程單位在車道邊圍起一段窄路通行, 騎的心驚膽戰, 還好這天車不多, 而且沒有人跟我們”爭道”
想說前面的人沒事比Y幹嘛….原來是旁邊有狗仔…..
哇~~竟然有人在大排裡面划獨木舟, 看來好好玩
ps. 2015曾發生疑似工業廢水排入, 導致鹽水溪排水線變「綠江」的事件, 當時鬧很大, 不過後來證明是天氣搞的鬼, 使河水在短時間內, 因藻類大量繁殖變色 (看報導)
話說….我看網路上很多都把[嘉南大圳鹽水溪排水線]並列, 覺得實在有點疑惑…..所以鹽水溪排水線是屬於嘉南大圳?
後來找到這張–台江流域地圖(from: 台江流域學習中心), 發現在當地確實有很多人把”鹽水溪排水線”稱為”嘉南大圳”……
看一堆資料看好久才搞清楚….在清代, 這條水圳最早是稱為”直加弄圳”, 與當時台江人民的生活關係非常密切, 到了日治時代, 1930年嘉南大圳完工, 這條直加弄圳被納入排水線系統, 也就被當地人稱為”嘉南大圳”
下面是鹽水溪流域排水線位置圖(from: 水利署第六河川局)
嚴格說, 把這條把”鹽水溪排水線”稱為”嘉南大圳” 感覺不是很恰當….一個是把乾淨的溪水送到農田, 一個是把水匯流送到海裡, 兩邊的作用完全不同
按照農委會的公報(按我) : 「嘉南大圳」是嘉南農田水利會源引自烏山頭水庫的灌溉系統,屬灌溉專用渠道,依法禁止各類廢水搭排介入,以維護灌溉水質。
安順寮排水、鹽水溪排水線等,係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所管轄的中央管排水,屬區域排水,因此包含家庭污水、工業及畜牧廢水均可排入,主要匯集區為台南市安定區,經安南區匯流入鹽水溪之出海口前端。
用力看了一下”嘉南大圳平面圖”(我把它放大了), 嘉南大圳是紅線, 鹽水溪排水線是藍線, 一紅一藍, 完全沒接頭….
我的想法是這2組水利系統, 有點像是動脈vs靜脈, 嘉南大圳是主動脈, 藉由小動脈&微血管把水細分下去之後送往城鄉, 又藉著這些排水線匯集, 匯流之後變成大排出海….大概是這樣的概念吧
…..只是把”鹽水溪排水線”稱為”嘉南大圳” 感覺好像在蹭熱度, 而且鹽水線可以叫嘉南大圳, 那其他在嘉南大圳附近的排水線也都可以叫嘉南大圳….
ps. 這個”嘉南大圳平面圖” 真的是超細致, 有興趣的可以去下載(按我)放大來看, 像我們這樣實際走過一遭再來看, 就真的很有樂趣
「海尾寮朝皇宮」 : 奉祀保生大帝,以『海尾寮大道公』聞名,為台江海尾寮拓墾守護神,廣為台江十六寮部落居民敬重,是山海圳國家綠道的理念與核心精神所在
我們在下午4點準準的到達目的地到啦! …. 其實我本來以為要一直騎到台江, 我想去拍那個”山海圳綠道0K”的扛棒啊~~
據說0K的牌子就在台江對面的沙洲….我上次去台江, 本來以為可以從台江過去, 結果不行, 只能在對面嘆氣…..果然就是沒緣啊~~
——————————-
台南市安南區古稱台江,道光三年(1823) 曾文溪發大洪水改道南沖,台江內海淤積成一片海埔新生地,曾文溪北岸的居民遂南下台江,展開二次移民,建庄結社、搭寮興學,在1895年前,台江十六寮就已形成,直到今天,安南區人口已逾十九萬人。
「海尾寮」位於台南市安南區的西端,乃是台江內海的古漁村,位處府城與台江交通樞紐,自古以來為安南區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心,村廟朝皇宮,奉祀大道公,保境護生,守護村民。
海尾大道公廟(今之朝皇宮) : 原是府城富翁吳椪舍招募將軍吳等族親,來此拓墾,搭草寮建公館,興義塾學堂,奉祀大道公祖 (保生大帝) ,因此又稱為『椪舍寮』。1879年(光緒4年)草寮學堂重建為公茨(kong-chhù,台灣南部對「廟」的代稱 ),大廟興學,並更名朝皇堂。民國64年(1975年)重建為今日的樣貌。
* 海尾寮朝皇宮在1938年(民國27年)成立陣頭「宋江陣」,其響亮的名氣有著如此的諺語:「未曾看過海尾斧,也要聽過海尾鼓」
* 朝皇宮重大節慶為三年香六年醮,即三年一次陣頭遶境(辰、未、戌、丑年)活動,六年一次建醮在卯年(兔年)與酉年(雞年),建醮是普渡祭祀儀式,無遶境也無展演陣頭活動。
* 1971年(民國60年)海尾朝皇宮保生大帝,封賜日本飛行員杉浦茂峰為飛虎將軍,祭祀在境內的「鎮安堂」小祠內,是海尾的一段傳奇故事 (按我)
* 從2006年起結合社大台江分校推動大廟興學,倡議台江流域學習、山海圳國家綠道、保生健康促進中心,振興台江文化、村廟樂團、宋江陣武藝等成果豐碩。
腳踏車陸續被拆解上車…..我們是很省事, 但老闆回去要大整理了
感謝一下我們的助理小姐充當狗仔幫忙拍的照片….
ps. 左下那張山海圳的合照, 某人跟扛棒的人形真是完美貼合啊….
我的裝扮隨著雨天轉陰天到大晴天….結果穿了長袖防曬, 想說腳曬不太到, 然後我就錯了…..到現在沒法穿膝蓋以上的短褲短裙, 因為很像有穿很俗的半筒深色絲襪….
————————————–
補充說明 :
山海圳國家綠道的前身是2007年台江在地社群為巡護水環境而推動的「台南山海圳綠道」。2016年整建完成「台南山海圳綠道」,由安南區台江國家公園到官田區烏山頭水庫,全長45公里的人行道及自行車道。於2017年將足跡由台江之海、嘉南大圳,向上延伸至鄒族原鄉及玉山,發展為全長177公里的國家綠道。
山海圳除了是南台灣第一條國家綠道,也是唯一從台灣海峽「台江內海」,走向東北亞最高峰「玉山」的綠道路線,高度落差最大,也是唯一以流域觀念沿水圳而上的溯源之路。
目前已經規劃完善的山海圳國家綠道,顧名思義就是包含”山”-“海”-“圳” 的一條路線 : 從海拔0公尺的台江國家公園出發,沿嘉南大圳上溯至烏山頭水庫後,經東西口健行路線翻越烏山嶺到曾文水庫,再沿曾文溪經過阿里山抵達玉山,總里程177公里、海拔爬升到3952公尺
…..這可以全程用腳凸完 (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找路線行程, 可自己規劃, 也有旅行業帶團走)
…..不想動腳, 只想動眼的, 可以參考這篇介紹的書籍 : 話題》從步道到綠道,邊走邊讀一段山海圳
ps. 我們這次的帶隊老師就是引發台江文化運動 & 催生山海圳綠道 最大的推手與功臣之一 : 臺南社大台江分校執行長 吳茂成先生
可以看這篇報導 : 生命中流淌的台江記憶 – 吳茂成從海尾掀起文化運動熱潮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