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古城.世界的肚臍-Cusco庫斯科

我們即將要展開這趟祕魯之旅的重頭戲–Machu Picchu馬丘比丘4天3夜的山中健行, 不過在此之前, 我們要先前往馬丘比丘的必經之路, 印加帝國的心臟–Cusco庫斯科…..從秘魯首都利馬飛往庫斯科省的省會庫斯科城只需要一個小時, 還不到10點, 我們的飛機就降落在這個海拔3400公尺, 被安地斯山脈環繞的印加帝國古城庫斯科Cusco。

庫斯科是世界上第四高的城市,緣於它獨特的高原盆地地貌,這座鑲嵌在安第斯山脈中的古城,在當地語中被稱為Qosqo“ 肚臍”,有著世界中心的意味,是印加帝國在地理,宗教與政治的心臟。庫斯科在1983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也經常出現在一生必去的古城推薦中。

古城庫斯科Cusco行車路口的紅綠燈與街牌….鑄鐵+鏤空雕花, 是不是覺得很有”板”啊!

庫斯科是南美洲最古老的城市,在公元900 – 1200年庫斯科一帶為Killke基爾克部落,12世紀成為印加文明的發源地。西班牙人於 16 世紀時攻入,摧毀印加聖城,然而在庫斯科重建之後,則成為西班牙殖民化和基督教在安第斯世界傳播的中心。秘魯在1821年宣布獨立後,政府設立了庫斯科省,成為安第斯地區東南部最重要的城市。

ps. 印加帝國的官方語言是Quechua(翻成 克丘亞語or奇楚瓦語)是南美洲原住民的一種語言。當地人對自己的語言稱呼為Runa Simi(意為”people’s language” 人的語言)。 印加人缺乏文字,該語言是一種口語,從未被印加人寫下來,他們只能用結繩記事法來記載重大的歷史事件。直到西班牙人來臨之後,奇楚瓦語才開始使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所以當涉及各種印加考古遺址的拼寫時,往往多種的拼法會讓人感到困惑。

來到祕魯, 其實非常期待看到羊駝, 但這隻….唉呦…..跟對岸藉由它的形象所創造的”草泥馬”一詞還真配合….

ps. wiki 針對”草泥馬“有一篇關於前因後果的”論文”, 看完之後深深感嘆….真是佩服啊! 不管是wiki還是網民, 都好厲害….

下了飛機, 我們先直奔今晚下榻的旅館, 等一下這邊有一場見面會….

因為庫斯科位在3400m的高原上, 所以一下飛機, 就被交代走路慢慢走, 動作不要太大, 凡事慢慢來…..總之, 就怕有人高山症不舒服, 還好我的臨界值在4000以上, 而且也就是走路比較喘那種, 所以區區3000的還是能維持正常動作….

一進大廳, 旅館準備了大名鼎鼎的Coca Tea”古柯葉茶”招待…..我們之後在南美這幾天, 沒有少喝這一味, 真心說來, 它喝起來就像是帶點草味的茶, 泡茶的方式更簡單, 就看個人口味喜好, 將曬乾的古柯葉丟幾片到熱水裡等出味就行了

安地斯山區原住民嚼食古柯葉的習慣已有五千年之久,古印地安深信古柯葉具有超能力,是太陽神賜予人類的仙丹妙藥,視之為珍貴的供品和陪葬品,也當成貨幣。古柯葉的藥理作用包括舒緩高山症的不適,提神、抗饑,治療其他疾病,甚至以古柯葉做為麻藥,進行外科手術。1860年,當科學家成功分離古柯鹼之後,人類開始濫用古柯鹼而戕害身體……(古柯:從神聖植物到毒品)

這次負責帶領我們走印加古道的幾位嚮導…..中間穿黑襯衫的雨果先生是古道的解說員, 他先大致介紹古道四天的行程, 以及上山要準備的行李要點….對明天的健行真是又期待又興奮, 但又有種剉咧蛋的小惶恐

重頭戲在明天, 今天要來去繞繞古城…..不過在此之前, 要先餵飽肚子, 所以…吃午餐囉!….

DSC_0610x.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左上角的是我們旅館的”販賣部”, 我們很多團員在這裡交關了不少東西….旅館就在古城最熱鬧的武器廣場旁邊, 一走出門, 就碰上攤販還有到處走賣的小販, 忍不住一路給他偷偷拍…..

DSC_0647x.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這一餐是…泰國菜? 今天這餐也是前兩天, 在我們小吳領隊雞ㄚ豬ㄚ飯的選項下, 從前菜, 主餐, 甜點, 隨著心情慶蔡點…..當菜送上來時, 就聽到各種放心的呼氣聲, 或是羨慕別人的嘆氣聲…..哎呀! 這種得獎的獎項揭曉時的酸爽感….

不過總體而言, 算是很不錯吃的一餐, 尤其是那烤雞&炒飯都深受好評 

DSC_0633.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途經這棟建築…好像是庫斯科市政府….重點是屋頂上那個彩虹旗代表庫斯科市的市旗…
印加人視彩虹為太陽神所賜予的禮物,因此彩虹旗是印加人崇尚太陽的象徵,也被認為是印加帝國的象徵, 庫斯科在一1978年將七色彩虹旗當市旗。

ps. 目前全世界有很多種彩虹旗, 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代表「同志」的六色彩虹旗(紅橙黃綠藍紫), 跟庫斯科七色彩虹旗就差了一色, 卻代表完全不同的意義。

DSC_0665.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我們下午的古城巡禮, 首先來到每個古城都有的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這裡原本是印加時代的祭祀廣場(Haukaypata)的一部分所改建

如果說庫斯科是印加的宇宙中心,那麼祭祀廣場就是庫斯科的中心。印加人將這個廣場奉獻給創造之神維拉科查,並在正中軸線上建造了維拉科查神殿(Kiswarkancha,Palace of Viracocha),並在此舉行各種典禮以及印加軍隊的凱旋儀式。
據說,當有大型祭祀儀式時,整個廣場會鋪滿來自太平洋的白沙,再把以金、銀、貝殼造成的貢品放在沙海上。
據說,當印加人征服新的土地時,他們會帶回來一些土壤與廣場上的土壤混合在一起,象徵把新加入的土地納入了印加帝國。

DSC_0661.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公元 13世紀,印加人從在曼科·卡帕克(Manco Cápac)的領導下趕走了基爾克人(Killke),並以庫斯科為首都,建立了一個小的城邦國家– Qosqo 庫斯科王國。到了15世紀,第九代領導者帕查庫特克(Pachacútec 意為「改變世界者」)將庫斯科王國重組為印加帝國,並開始大範圍的擴張,於16世紀初的版圖幅員達到最強大,足足跨越六個現今的南美國家。而庫斯科做為印加帝國的首都,也成為印加文明的商業、農業與宗教中心

DSC_0663.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另一方面,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大批狂熱的歐洲人懷著對宗教的熱情與尋寶之夢來到美洲。 1532年,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帶領僅169人的隊伍到達秘魯海岸,穿越安第斯山南下。當時印加正值內亂和疫病,內戰剛剛結束,阿塔瓦爾帕(Atahualpa)殺死了他同父異母的兄弟,成為印加第十三任皇帝。但皮薩羅帶領其屬下施計俘虜並弔死了阿塔瓦爾帕,最後成功將印加征服,印加帝國滅亡,淪為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印加人的最後抵抗勢力 新印加王國亦在1572年滅亡。(from : 印加帝國)

ps. 西班牙征服印加之後,大肆破壞,很多印加文化傳統及技術因而失傳。更災難的是,西班牙人還把病菌一併帶到新世界,在沒有免疫力下,印加帝國在之後短短一個世紀內,由原來上千萬人口銳減為60萬,這也是它快速滅亡的主因之一。

西班牙佔領庫斯科之後,許多印加時代的宮殿和廟宇都被摧毀,殖民者在原基礎上建立起了殖民風格的教堂和宮殿,後來庫斯科又經歷幾次地震和震後重建。原本的印加遺跡與之後西班牙人修建的大批屋舍,兩種建築風格相互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建築方式,成為最漂亮的西班牙殖民地城市。

秘魯人稱庫斯科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和“古印加文化的搖籃”,1983年庫斯科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ps. 位於半山腰處的是 聖克里斯托瓦爾教堂(San Cristobal Church)可以鳥瞰庫斯科城

圍繞廣場的西班牙式石拱廊, 與二樓的木製陽台, 成為cusco武器廣場非常特殊的景致…..
一樓主要是旅行社及各種商店, 二樓是餐廳、酒吧和咖啡店…..從早到晚都是人聲鼎沸, 非常熱鬧

在Cusco的第一晚, 因為大家忙著整理要帶去健行的行李, 所以大多數人都乖乖留在房間打包,

但我們從印加古道回來Cusco的晚上, 心情完全解放了的一夥人全跑出來到廣場周邊的商店大肆採購….
之前白天的時候我們就只在大教堂門口停留, 然後就急著趕去別的點, 完全沒機會把整個武器廣場周邊走過一圈, 好可惜…..還好後來晚上有來小逛一下, 補拍了一些畫面

廣場中心噴水池有一手指遠方的雕像, 網路上找到有人說是第一代印加王 曼科·卡帕克手持金杖的銅像, 也有人說是民族解放運動的先驅 圖帕克·阿魯馬(二世?)…..but….國外的網站寫的是印加帝國的第九代統治者帕查庫特克Pachacútec, 他將印加人統治從庫斯科山谷擴展到南美洲西部的一大部分, 而馬丘比丘有可能就是他建造的。

記得導遊說明的時候有提到, 但我真的完全不記得素隨, 叫我選的話….我投帕查庫特克Pachacútec 一票

因為發現雕像的臉被手遮住….只好轉個方向重拍一張…. 

順便科普一下: 

圖帕克·阿馬魯(Túpac Amaru 1545年-1572年),是新印加王國最後一位君王,他率領殘餘的印加人民與西班牙人對抗,最後兵敗遭逮,並在庫斯科主教座堂前的廣場被拉上了斷頭臺處決。圖帕克·阿馬魯一直活在印加人的心中,他的反抗精神鼓舞著印加人起兵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

1780年,一位名為何塞·加夫列爾·孔多爾坎基(José Gabriel Condorcanqui, 1742-1781)的印加人自稱 圖帕克·阿馬魯二世,起兵反抗西班牙殖民政府。1781年戰敗被俘,在庫斯科被西班牙殖民者四馬分屍處死。孔多爾坎基被今日的秘魯人當作民族英雄之一。1985年發行的500元秘魯幣上有他的頭像。

穿情侶裝的狗狗與主人真是吸睛, 只是你確定真的要放掉繩子嗎?

3秒後….狗狗衝到另一邊直接投水….哭笑不得的主人一臉糗大了的把狗兒給撈上來…..

DSC_0639.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廣場北側的庫斯科大教堂(Cuzco Cathedral)全名是–庫斯科聖母升天聖殿主教座堂(Catedral Basílica de la Virgen de la Asunción),於1559年開始興建1654年完成,建造工程長達百年,是Cusco最大的教堂,巴洛克建築風格。它建在印加最重要的宗教建築物─創造神維拉科查的神殿(Kiswarkancha,Palace of Viracocha)的地基上,並從薩克塞瓦曼搬來很多石塊做建築材料,是西班牙殖民統治者 向當地土著民宣揚天主教信仰的最典型例子。這座教堂在過去的400多年間,在4次大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但是都倖存下來。

大教堂建築實際上包含了三個教堂,兩邊還各有一個小教堂,右邊的是勝利堂(Iglesia del Triunfo,建於1536年,庫斯科第一座基督教堂)和左邊的聖家堂(Sagrada Familia)

ps. 我們沒進大教堂,據說裡面也有一幅”最後的晚餐”,有趣的是這幅畫跟我們在利馬的地下人骨教堂-聖方濟各修道院看到的畫一樣,主餐都是烤天竺鼠!…果然連畫也講究在地化!….

DSC_0639-2.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大教堂側邊外牆的十字架與右邊的基督勝利教堂Capilla del triunfo….
在秘魯不時可以看到這些裝飾得非常美麗的十字架, 有點感覺像是台灣以前路邊的小土地, 不時會有人獻花獻果的捻香拜一下….

(from: 秘魯古城庫斯科遊覽記) 基督勝利教堂在印加帝國時期原是印加軍隊的軍械庫,在1536年印加人起義圍攻庫斯科期間,西班牙人曾被困在這裡,當印加人點燃軍械庫的茅草屋頂時,大火突然神秘地熄滅了,西班牙人隨後衝了出來並重新奪回控制權,結束了圍困。這個教堂是為紀念這次勝利和奇蹟而建造的。

DSC_0642.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坐落於武器廣場另一邊側的耶穌會教堂(La Iglesia de la Compañade Jesus)

帶有兩個雄偉的鐘樓和巴洛克式外牆的耶穌會教堂,是庫斯科最出色的安第斯巴洛克式建築。1571年在印加統治者瓦伊納•卡帕克的宮殿(The Palace of the Inca ruler Huayna Capac)的地基上建造。但在1650年大地震後毁壞,現在的教堂是在1668年重新翻修而成的。

ps. 當時耶穌會決定重建一座新世界最漂亮的建築物。消息傳到庫斯科的大主教耳邊,他認為同在大廣場之上,不應有建築物可以媲美主教座堂,於是便向羅馬教廷投訴。最後教廷同意大主教的要求,出面施壓要求耶穌會停工,但當時耶穌會教堂已經竣工,外牆已掛上精美的安第斯巴洛克石雕刻。(from: 秘魯的庫斯科

又ps. 瓦伊納•卡帕克(Huayna Capac)是印加帝國發展到全盛時期是最後一個身處和平時期的印加帝王

DSC_0654x.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上面那張….人孔蓋上被打印”Intel Peru”….所以這是電信孔蓋?

下面這張….puma圖騰的路面指標, 這個就有趣了…..其實整座庫斯科城的輪廓設計是模仿美洲獅(Puma)形體,牠是安地斯山區神話信仰中,掌管地面的神祇。
(from: 印加帝國 ) 「蘇尤」(Suyu)是印加帝國的行政區劃單位,印加帝國分為四個「蘇尤」,分別是西北方的欽察蘇尤(Chinchaysuyu),東北方的安蒂蘇尤(Antisuyu),西南方的孔蒂蘇尤(Kuntisuyu)和東南方的科利亞蘇尤(Qullasuyu)。這些「蘇尤」通常被認為是帕查庫特克在1460年建立的,它們的邊界軸線在首都庫斯科相交。最初這些「蘇尤」的面積大致相等,後來隨著帝國的擴張,四個「蘇尤」的面積比例逐漸失調。

DSC_0686.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離開武器廣場後, 我們直奔….洛雷托小街(Calle Loreto)
這是昔日印加人所鋪的石板小道,兩旁的建築物則曾是印加時代的宮殿及後花園的古牆…..

DSC_0676.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這些排列整齊的方型石塊組成圍牆,不僅石塊大而平整,而且砌牆技藝精湛,看似簡單的印加牆上,沒有任何的隙縫,即使薄如紙張也難以放入,很難想像在沒有電力及機械工具的情況下是如何做到….

DSC_0678x.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小小的窄巷中來來往往不少的觀光客, 當然就少不了小販藏身其中…..

DSC_0691x_.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高帽、辮子、澎澎裙、加上走到哪背到哪的包袱是秘魯女性最傳統的穿著….
我這一路拼命狂拍/偷拍這些服裝造型非常有特色的安地斯山婦女, 完全無法抵擋她們的魅力啊!

圓頂硬禮帽最早是19世紀中英國人設計出來,在歐美社會流行(代表人物: 卓別林)。原本是男人戴的帽子,不知為何在安地斯山區引發流行,從玻利維亞婦女的頂上,風靡至秘魯、哥倫比亞等地,而且蔚為流行達一世紀之久,甚至在歐美早已式微的情況下,無論是克丘亞婦女、抑或艾伊瑪拉女人,即便兩族的傳統服飾不同,但均將圓頂硬禮帽視為必備品,深信戴上這款帽子,可以提升婦女的社會地位。有些地區,帽子的穿戴方式並透露玄機,悄悄釋出婚姻狀態或社會地位等訊息。至於帽子顏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黑色,深褐色、土黃色、鐵灰色等均十分普遍。在重要場合上,婦女甚至會在帽子上裝飾金鍊、緞帶、貼花等飾品,無不展現巧思。(from: 玻利維亞女人頂上的紳士帽)

DSC_0697.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我們繼續踢馬路來到……又一間教堂?  聖多明哥修道院和教堂(Iglesia y Convento Santo Domingo),
重點是….它是蓋在印加時期的太陽神殿(Coricancha)廢墟之上的教堂

DSC_0705.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印加的太陽神殿是在第一代印加王時期建造的,為的是表達對太陽神的崇敬,是庫斯科以及整個印加帝國最受尊敬的場所。

(from: 秘魯的庫斯科) 根據印加神話,太陽神Inti印地 命令他的兒子與女兒,曼科·卡帕克(Manco Cápac)& 瑪瑪·奧克約(Mama Ocllo) 兩兄妹(後來變夫妻) 下凡來到人間「的的喀喀湖」,要尋找地方建立王國,並將文明與知識傳授於人類。太陽神給他們一支權杖,只要它能插入土地而隱沒,那處便是世界的”肚臍”。他們沿途走過很多地方,試過很多次權杖都不能插入土地,最後來到一山谷的腹地,權杖終於插入並消失。於是,他們便在此建王國,並稱這個城市為「肚臍」Qosqo,也就是「庫斯科」(這也是英文Cuzco/西班牙文Cusco的來源)。

DSC_0707.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我們先在中庭聽歷史背景等解說….. (陽光太大, 光斑實在很惱人)

庫斯科是古時印加帝國的首都,在奇楚瓦語中,意指「(世界的)肚臍」,巧的是2006年研究發現庫斯科是地球上紫外線照射最強的地方,也可以說這個地方和太陽關係密切,成為太陽祭的舉辦地點實至名歸。

印加人在金杖掉落消失的地方修建太陽神廟(Qoricancha)供奉太陽神,並在每年6月南半球冬至的時候(6月24日),也是太陽距離印加帝國最遠、日照時間最短的日子,舉行盛大的太陽祭儀式(Inti Raymi)祭祀太陽神,人們通過儀式來祈禱太陽不要從這個王朝中消失。

ps. 每年6月的太陽節,提早一周,庫斯科乃至周邊地區就開始舉辦各種隆重的慶祝活動,一直到6月24日這一天,當地人會依照五百多年前的傳統,從庫斯科城的太陽神廟(Qorikancha)出發,穿過武器廣場,一路歌舞抵達近郊的薩克薩瓦曼(Saqsaywaman),最終在那裡達到整個慶典活動的高潮。 (from: 祕魯|庫斯科太陽節,印加人的前世今生)

擺放在一角的神殿還原模型….

在印加人的傳說上, 這座太陽神廟內部牆壁全部用手指厚的金板所覆蓋, 來表示對Inti的奉獻, 因耀眼的光輝反映出太陽的光芒, 所以也叫黃金屋。神廟外牆的頂層,也覆蓋一層金板裝飾,圍著整個神廟,宛如王冠。庭院裡也矗立著純黃金祭壇、雕像等,展現對太陽神的極度重視。 西班牙人第一次來到神殿時,忍不住驚嘆“難以置信的美妙”。

文章前面有提到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 打敗了第13代印加君王阿塔瓦爾帕(Atahualpa),印加王被擒,印加人應西班牙人的要求付出了一整屋的黃金作為贖金,其中大部分便來自這座神殿。只是沒想到狡猾又不守信的西班牙人,拿了黃金卻又殺死了印加國王…..

ps. 看到屋頂有點呆, 黃金鑲造的神殿, 竟然屋頂是用茅草覆蓋….沒錯, 這是真的, 因為印加人不會制瓦…

DSC_0711.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西班牙人攻占了庫斯科後,神殿被洗劫並遭拆毀,西班牙人在神殿的廢墟之上蓋起有著摩爾式圓拱長廊的聖多明哥修道院和教堂(Iglesia y Convento Santo Domingo),讓歐洲人的上帝替代了印加人的神祗。 

but….諷刺的是,因為安第斯地區頻繁而又猛烈的地震,教堂數次毀壞(尤其是1650年和1950年的兩場大地震),但印加人建造的神殿地基和圍牆下端卻安然無損。

DSC_0706.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可以從神殿外的公園,清楚看見印加遺留下來的多層城牆,把教堂襯托如城堡一樣…..但我們沒有去到公園, 不過正好門票上的圖就是從公園的看神殿的角度….

外牆下部分的大石塊是印加地基, 上面是西班牙人蓋的教堂….仔細看, 兩者的技術水平差很多, 印加地基的石塊之間是沒有任何黏合劑的,但西班牙人後建的教堂就很明顯是靠灰泥之類的黏合劑固定磚石。只是這應該是傍晚打燈後拍的照片, 有點看不清楚……..

意外發現我也有拍…..這張照片的角度與門票幾乎一樣, 是從神殿外的公園旁….的馬路上拍到的,
不過這是一早我們搭巴士進城時, 我鬼使神差無意中拍到的, 但也因為隔著車窗, 所以出現反光, 正好把重點的印加石牆給搞成白花花的一大塊…..悲劇啊!

廟中各殿的石室建築特色是門與窗都呈梯形,且每扇窗大小、高度一至,站在窗前望去,石窗與石窗之間,呈現出一條筆直的線,讓人嘆為觀止…..為了照這個連續窗, 還要排隊(遊客實在粉多), 運氣好的話, 可以和那一頭的人對拍…..

仔細觀察堆疊牆的石塊, 不僅被製成角度特殊的矩形, 並且還拋光成光滑的表面, 因為它比普通的Inka石雕更耗時, 所以這些精細的磚石被保留用於最重要的建築物。 更重要的是, 這些牆面也是砌成梯形, 微微向內傾斜的設計, 讓神廟在多次的地震中能安然度過

ps. 有些石牆的面看起來沒有磨平, 據說是因為這樣比較容易將金塊固定上去 

等待修復的石塊…..從這些拆下的石塊中, 可以看到印加人厲害的地方, 每個石塊都有不同的溝槽與卡榫, 可以讓這些石塊相互間無縫接軌, 以現代的工程計算當然不稀奇, 但這些數百年前連文字都沒有的印加人是如何做到的?

這種”雙門”的構造, 就表示是太陽神殿的主門…..牆上的洞據說就是裝載木製大門卡榫的地方

印加神殿包括五座廟室,分別供奉著印加人信奉的五種天象:太陽、月亮、星星、雷電和彩虹。在印加文化裡,月亮是太陽的老婆,星星是月亮的女僕,雷及彩虹是太陽的僕人。

這間是星星神殿用於供奉金星、七顆昴星和所有其他眾星, 記得導遊解說….光線會通過這些洞, 照射在神殿中一個特定的地點, 可以藉此判別最長天12/20夏至, 或者是最短日6/20冬至…..

ps. 印加人不愧是精於天文, 算術與建築, 這真的是要靠神算+神技術才辦的到

DSC_0723.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圖文不符) 月亮殿離主殿最近,推測整座小殿及其各扇門窗全都鑲嵌有銀片,所以根據白色就可以看出是月亮的宮殿….只是目前當然只剩灰泥磚石

ps. 據wiki 印加帝國 看到的資料…..印加王被稱為太陽神之子,在神廟裡太陽神像的兩旁是印加王的遺體,依年代先後安放,遺體都經過防腐處理(做成的木乃伊),宛如活人一般,安放在金御椅上,面向臣民。而月亮神殿則是同樣依照年代安放已故王后的遺體…..
…..這…..進到廟裡看到一堆木乃伊望著你….很驚恐好嗎!!! 還好現在整個神殿都是空的…..

印加人眼中的銀河 (不要光看星星,注意其中黑暗的部分)…..他們相信銀河的暗部是許多不同的動物組成,在「天河」邊喝水。包括一隻母駱馬帶著小駱馬穿越天河,另外還有一隻狐狸、鷓鴣、蟾蜍和蛇。

母駱馬&小駱馬–OK, 蛇–OK, 狐狸、鷓鴣、蟾蜍…..嗯~~~瞰嘸

ps. 後來看到解說牌, 狐狸在最左邊, 兩顆紅紅的是眼睛, 前肢的顏色很淡, 尾巴翹高高的; 導遊指著的是蟾蜍, 在駱馬的頭上方的是鷓鴣….狐狸可以想像, 但要看出鷓鴣&蟾蜍, 難度真的很高

4個顏色代表印加帝國的4個Suyu, 然後以太陽神殿為中心, 有41條神聖之路通往各處的聖地或神殿(The Great Inka Road: Engineering an Empire)

but記得我們導遊說有42條….然後圖上的小黑點就代表一個中繼站…..

ps. 這張圖若沒有解說, 誰看的懂它的意義啊~~ 就一放射線圖案….

我們導遊在這塊大的驚人的黃金雕刻前面解說超久…..然後…..我全忘光光…..只知道這上面的圖案代表印加神話中的一些自然符號

所以…我很有自知之明的把旁邊的解說牌拍下來…有時間的話可以慢慢查….. 
左上角的 3. Inti-太陽 這是我唯一不用查就看的懂的….中間的兩個人, 21.是男人, 22.是女人…

走囉走囉….

DSC_0781x.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在神殿門口等人時遭到小販圍剿…..大家合分了一塊大餅(?), 還有人趁機買了一堆….這是甚麼特殊的玩偶嗎?

這些祕魯婦女背後的布包….還真的是”包”羅萬象, 而且無所不包, 從小孩, 買賣的物品, 身家家當…通通可以包在裡面帶著走, 比起我們身上的高檔背包不惶多讓 

DSC_0791.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我們搭著巴士離開庫斯科, 來到約2公里外的一座小丘(海拔為3701米)…..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個….耶穌像的屁股….

約8公尺高的白色雕像是來自阿拉伯的巴勒斯坦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尋找避難所時送給庫斯科的禮物, 從白色基督像下可以俯瞰整個庫斯科….所以我們是來看耶穌像? 

no no no…..導遊把我們帶到了山丘另一邊……哇!

DSC_0797.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薩克塞瓦曼 Saqsaywaman (讀音極似“sexy woman” 的發音), 這裡最早是由印加前面的Killke文化建造的; 大約在13世紀開始由印加擴展。主要興建工程是在帕查庫特克到瓦伊納·卡帕克(約1438年至1527年)也就是印加最興盛時期的三代君主時期,估計動用了2-3萬人。 

DSC_0811.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對印加人來說,薩克塞瓦曼 Saqsaywaman是一個神聖之地,根據印加傳說,曼科卡帕克來到山谷建立庫斯科時,決定把這個城市以美洲豹的形狀設計,薩克塞瓦曼(Saksaywaman)正是美洲豹的頭部,導遊把地圖這樣一遮, 有看出來了嗎?…….

ps. 有的資料說呈鋸齒狀分布的石牆恰如同美洲獅銳利的尖牙…..

(圖片來源)  借用從網路上找來的圖檔說明更清楚一些

在印加時期有兩條小河,薩普(Rio Saphi)和圖魯馬約(Rio Tullumayo),剛好夾著這片山谷腹地,勾勒出美洲獅的身體。河流現已乾涸,變成古城的兩條主要大街。尾巴是兩河的交匯點,從前是城的邊緣位置,現在則是進城的交通點。

棋盤形佈局仍保留至今,為舊城區最中心及古老的部份。在美洲獅腹部的心臟位置,印加人把它設計為祭祀廣場(Hawkaypata),奉獻給創造之神維拉科查,印加王也住在廣場邊,高級人員則居住在美洲獅的輪廓內,其他人都住在外圍區域。

然後就是太陽神殿(Qoricancha)….當然是要在最重要的位置啊….所以印加人把代表著生命和繁殖的genitals(就美洲獅的小GG囉) 獻給最重要的太陽神,建立豪華的太陽神殿

DSC_0804.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Sacsayhuamán區域包括三座巨大的石牆和毗鄰的大廣場。這座三層巨石遺跡由數以千計的大石建成,大石來自數十公里外的地方,三面牆中最長的一面約400米,它們高約6米,最大的岩塊的重量估計從128噸到近200噸不等。(wiki:Sacsayhuamán)

鳥瞰Sacsayhuamán  (youtube: Flying Over Sachsayhuaman Near Cusco Peru With Quadcopter)

DSC_0798.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這些石頭間隔很緊密,每塊石頭的一些側面被製成稍微向外彎曲,另一些稍微凹入,以便石塊可以接合在一起,同時仍允許少量移動,保護牆壁免受地震影響。

印加人如何精確的雕刻石頭的形狀,以及如何匹配相鄰石頭的方法仍然未知…..這種看似隨機卻經過縝密計算的建築方式,比切割工整的石牆還要穩固,經過幾次大地震都屹立不倒,是印加築牆工藝的極致代表
…..這種幾乎是天衣無縫的砌石方法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圖片來源: wiki ) 最出名的多角石是位於城內 Hatunrumiyoc 街的十二角石(Piedra de los Doce Ángulos)
— 在所有已發現的印加遺址中,最多邊角的石塊

ps. 話說….我們好像沒有去看這塊非常有名的石頭….

DSC_0809.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最開始以為這裡是作為守衛首都Cuzco的軍事要塞堡壘,但根據考古學家的最新發現,Saqsaywaman其實是神廟及祖先的墓地。

後來西班牙人入侵,印加帝國滅亡之際,末代的印加軍隊及遺民逃上Saqsaywaman,繼續頑強抵抗西班牙軍隊,1536年印加反抗軍與西班牙人在這裡發生慘烈的戰役,印加人戰敗,終究是全軍覆沒。 最後Saqsaywaman被破壞,部份巨石則被搬去興建大教堂以及西班牙人的房屋。 

DSC_0815.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這片石牆中有一隻隱藏版羊駝….看不出來吧? 導遊在前面比劃了老半天, 大家才….歐哦喔~…..

這是朋友所畫的羊駝&蛇….這樣比對之下就看出來了吧……

原本想要爬到上面去俯瞰一下整的區域&庫斯科城, 不過因為傍晚突然變冷, 又擔心第一天太操會有高山症反映, 所以大家一致同意趕緊來造….

DSC_0792.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停車場旁有一群印加婦女帶著羊駝等著跟遊客照相……這些駱馬被打扮的超~花俏的啦!

DSC_0827.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半途經過的另一個印加遺跡 Q’enqo 它的中心是一座祭壇, 裡面據說像一座巨石迷宮….我們很懶惰的坐在車上直接遠望拍照, 可以看到這邊也是可以眺望Cusco

ps. 庫斯科四大遺址分別是: ◎Tambomachay ◎Puka Pukara ◎Q’enqo ◎Saqsayhuaman….要買票才能進去, 一般網路上是建議買套票

DSC_0849.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原本以為我們會一路殺回城裡吃晚餐, 不過司機把我們載到半山腰一間房屋….ㄟ….是羊駝耶

DSC_0851.jpg - 祕魯鳥糞島.庫斯科

原本在遺跡被冷風吹得奄奄一息的眾人, 在看到羊駝的瞬間回血復活, 而且跟打了興奮劑一樣, 直衝到面前, 也不知哪裡抓來的草料就開始餵起來了


Alpaca 羊駝(學名:Vicugna pacos),又名駝羊,外形有點像綿羊,一般在高原生活,羊駝被人工馴養超過6000年,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印加帝國早期。世界現有羊駝約300萬隻左右,約90%以上生活在南美洲的祕魯及智利的高原上,在南美洲以外生存量則非常小(約4萬)。

下面左邊2張是LLAMA 大羊駝(學名:Lama glama),又名家羊駝,和多種相似動物合稱為駱馬或美洲駝。在印加帝國及其他安地斯山脈地區是原住民廣泛蓄養的動物。在南美洲,大羊駝是用來背負重物、製造纖維及作為食物。

ps. 實在是當時天色已經頗暗, 雖已拉高ISO, 但快門快不了多少, 偏偏所有人&羊駝都在動來動去, 所以拍到一堆糊糊的照片, 可是沒力氣重拍了啊….忍耐點加減看

右上角的Vicuña 發音有點像中文的比姑娘, 小羊駝(Vicugna vicugna)常年生活在高原地帶,其毛柔滑若絲,細於羊毛而被視為上品,從前印加人曾將其專供王族享用。我們後來在玻利維亞的高原上看到不少野生的比姑娘, 原本以為他最嬌小, 脾氣也應該很溫和, 結果當地人說比姑娘其實是爆脾氣, 你若是靠近, 就會群起直追…..追的你哭爹喊娘….

右下角的Huanaco 叫做原駝(Lama guanicoe),原住於南美洲乾旱山區。原駝是南美洲最大的野生哺乳動物之一,牠們只有一種天敵,就是美洲獅。當感到威脅時,牠們會吐口水及發出高音的叫聲來通知群族逃難。
…..難怪網路上很多人說羊駝會吐口水, 原來是碰到這個品種……

以上四種美洲駝也被稱為駱馬, 除了體型最小又生長在高原的比姑娘不容易搞混, 其他這些羊駝的品種&名稱超混亂的, 當地人幾乎就都叫lama…..(wiki美洲駝 有做整理表可參考)

其實這個羊駝的飼育場主要是旁邊有賣各種織品的專門店…..不過東西不便宜, 而且價格頗硬….但是我們還是有人很厲害的殺價成功買下去….

巴士不能進入古城區, 所以最後一段路我們要自己踢回去…..正巧可以拍一下夜景
對面山坡的住宅也都點起了燈, 好像滿天的星斗圍繞在古城四周…..

晚上的武器廣場仍然滿滿的都是人…..

我們第一晚吃的是自助餐, 不過從印加古道回來的晚上, 吃的可精彩了….
先是店家&領隊招待:
秘魯版”最後的晚餐”畫上的主餐 : 烤天竺鼠….
一上桌就全體”哇~!”, 拍完照後店家幫切, 6個人分一隻, 皮酥肉嫩, 真的不錯吃, 所以吃完還意猶未盡….

搭配上秘魯的特色飲料 Pisco Sour 皮斯科(酸)酒,它是南美飲食中的雞尾酒飲品,幾乎所有餐廳酒吧都會提供。皮斯可是一種酒精濃度在38 度以上的葡萄蒸餾酒(有人說是不經陳年的白蘭地),是調酒的基礎,秘魯的 Pisco Sour 使用秘魯皮斯可並加入檸檬汁、冰塊、雞蛋白和其他甜味苦味的成分(如糖漿)。

因為我們這桌很多人不喝酒精飲料, 所以便宜我了…..連嗑3杯微帶酸, 微帶苦, 冰冰的Pisco sour, 真的是很讚!

其實今天的主餐是石頭炭烤, 等了好久終於上菜…..我點的配合 : 蝦子&羊駝肉, 綜合沙拉, 甜馬鈴薯條….一整個讚!
羊駝肉有點像是沒有腥味的羊肉, 但不像羊肉那麼嫩, 我是一上菜就立刻把肉挪到瓷盤上, 再切到石頭上小煎一下, 覺得6-7分都不錯, 不少人一直放在石板上加熱, 吃到後來太熟變的很乾….

領隊請喝秘魯葡萄酒, 紅酒白酒都來…..今天真的是吃的超爽噠! 喝的也超爽噠!

晚上回到房間, 發現中大獎啦!….從窗戶望出去, 竟然可以看到古城的2間教堂 & 山坡上的1間….真是通包了啊!

拉近一下….有點可惜的是因為房子的屋頂擋住了, 所以看不到教堂下半部 & 武器廣場

庫斯科大教堂(Cuzco Cathedral)

耶穌會教堂(La Iglesia de la Compañade Jesus)

結果白天發現….晚上一片黑暗的地方, 其實是一片不很美好的屋頂

完全喪失想拍的慾望, 只好趁著幫朋友拍裝B紀錄照時順便帶一下…..其實窗景還是很不錯啦! 只是白天晚上的落差太大, 讓我挑剔的心有點接受不能啊!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