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玻利維亞 – 閃亮亮的Lake Titicaca的的喀喀湖

我們在晚上到達位於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 畔的普諾Puno…..因為晚餐就訂在旅館, 所以也不用再往別處跑, 直接進旅館checkin, 而進房間第一件事, 絕對是先開窗看view, 今天一看就忍不住仰天長嘯, 哇哈哈哈…..面湖ㄚ! 有view啊!~~~

夜晚的Puno在湖水的倒映之下, 像是煙火瀑布一樣, 美呆了!

旅館的晚餐….第一晚點的是的的喀喀湖裡的魚, 記得說是鱒魚 (而且這鱒魚還是1940年從美國引進放養在湖裡)…..其實這10多天下來, 我已經對秘魯的魚, &料理完全心死, 只是想著來到的的喀喀湖, 總要給這湖裡的魚一個機會, 結果吃起來沒有驚喜, 肉質算有彈性, 但有點柴, 土味重….還好分量不大….

第二天的晚餐點的是柳橙雞排, 酸酸甜甜的橙醬還算OK, 不過看著別人盤子裡的牛排, 突然覺得雞排弱掉了……(其實牛排的肉質也沒有很好, 但勝在聞起來香)

特別要提的是餐廳裡的甜點是推著小車出來讓客人自己選, 第一天的檸檬塔非常暢銷, 一下被搶光, 我們這桌只有朋友搶到, 結果她一吃…..整個臉都垮了! 因為味道非常的”奇特”, 大家忍不住好奇都去挖了一小塊, 結果每個人的臉都非常的精彩, 最後大家”苦中作樂”的笑成一團…….第二天就沒有檸檬塔出現了…..還好其他甜點就中規中矩…..

前一晚的湖景在第二天早上現出真面目……挖賽!!!

Puno普諾是安第斯高原(Altiplano)最大的城市,海拔3,860米,周圍群山環繞,在的的喀喀湖岸和山麓之間僅有不到兩英里的平坦土地,這使得不斷發展的城市只能向周邊擴展到山坡上。

我們到過的秘魯城市大約都有相同的情況, 就是….城市中心(在秘魯通常就是武器廣場周邊)是精華區,而越外圍、越往山坡上的區域居民就越貧困,生活品質越糟

第二天傍晚拍到的玫瑰金湖景……挖賽!!!

Altiplano 安第斯高原 (或稱為玻利維亞高原),位於南美洲中西部,安第斯山脈中部的內陸流域(endorheism)中的寬廣區域,是西藏以外全世界最廣闊的高原地區。它的平均海拔高度約為3,750米,略低於青藏高原。Altiplano的大部分位於玻利維亞,北部位於秘魯,南部位於智利和阿根廷。

可惜我們旅館的方向看不到夕陽, 不過這樣的景致也很讚了啊……

旅館的後方是一大片草坪, 下面的大片玻璃窗裡面就是餐廳, 我們的房間在正上方

從我們房間看到的view…..這一片湖水就是小時候唸地理讀到的….大名鼎鼎的….Lake Titicaca 的的喀喀湖


草坪上有旅館放養的兩隻羊駝, 打扮的好可愛, 萌到極點, 吸引很多人跑去合照…..

ps. 不得不誇讚朋友cos的本領越來越高, 這3″隻”的表情真的是有共鳴啊~~而且….羊駝的耳朵跟貓咪一樣, 不爽就會開飛機給你看…..

餘光撇到草地上有東西在動, 仔細看才發現, 草坪上還有一大票蹦蹦跳跳, 也算是旅館”放養”的動物…..這也是祕魯人餐桌上的美食….天竺鼠! 可能是野生種的關係, 比我們在餐廳吃到的體型小好多

靠近湖水的地方是蘆葦搭建的浮島, 我們被三申五令要小心, 要隨時注意腳下, 千萬不要拍照太high, 左邊挪右邊退, 很容易一個不小心就一腳直接踩進湖裡…..很深~!!

湖邊這2間蘆葦編成的屋子是當地烏魯族的….樣品屋, 地上是他們使用的炊灶,通常炊灶會放在一塊扁平的大石頭上面,而不是這樣直接放在蘆葦地上(會整個島都燒起來….),燃料用的就是乾的蘆葦草。(YouTube: Uros floating Islands – Cooking)

ps. 因為這些乾燥的蘆葦非常容易就著火, 所以在烹煮食物的時後, 烏魯人會不停的在爐灶周邊灑水, 避免星星之火一發不可收拾

整座湖泊已劃為自然保護區,棲息著許多候鳥及水鳥
湖邊可以看到不少水鳥…..除了再度發現藍嘴巴的鴨(左上圖, 海鷗腳下), 還有好幾隻台灣也滿常看到的紅冠水雞(紅嘴巴的水鳥), 而且像是在蘆葦中築巢, 嘰嘰嘰的傳來一大家子的聲音…..

第二天早上, 我們被帶上船……目的地: 漂浮在的的喀喀湖上的“蘆葦島” Uro Islands

的的喀喀湖位於玻利維亞和秘魯兩國交界的高原上,海拔3812米,長190公里、最寬處約80公里,湖水面積大約為8300 平方公里(大約是四分之一台灣大),是南美洲第三大湖(僅次於馬拉開波湖[屬潮汐灣]和帕圖斯潟湖),但卻是南美洲地勢最高、面積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之一。

湖水平均水深107米,最深處達281米。平均水溫13℃,長年不凍,所以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大船可通航的海拔最高的湖泊。

alto(西) / stop(英)….在國外開車碰到”STOP”標誌, 要先停車再開, 沒想到在湖上也有….所以這是要我們停”船”再開的意思?…..

ps. 這個超迷你的蘆葦島上面還有一間小屋, 感覺很適合一個人來去漂流…..

停船的目的-語言教學…. 這些生活在湖上的烏魯人(Uru/Uros)不會西班牙語,他們用的是艾馬拉語Aymara (住在安地斯山脈的艾馬拉人的語言,為玻利維亞的官方語言之一)
Kamisaraki 是歡迎問候”你好嗎?!”, 然後依照當地習俗, 我們要同樣用Aymara語回答 : Waliky…….

根據烏魯人(Uru/Uros)的傳說,甚至在太陽出生在太陽島之前,他們就住在的的喀喀湖這裡,所以Uros認為自己是湖泊及其水域的所有者。而且Uros自稱擁有特殊的黑血,可以保護他們免受寒冷和溺水….雖然這個血液的傳說有待商榷…..

相傳1000多年前,世代居住於湖畔的烏魯人為躲避印加人及玻利維亞Collas人的迫害,利用湖中特有的植物totora(類似蘆葦)搭建了人工浮島,第一批漂浮島嶼的用途是避難所,收留年長的族人,最後甚至舉族遷至浮島上,久而久之,的的喀喀湖上形成了蘆葦浮島的聚落

ps. Uros族人的浮島都在秘魯這一側的湖上,自2007年以來,玻利維亞一側也建造了浮島,但主要都用於旅遊目的。

過去原本大多數Uros蘆葦島都位於湖中央附近隨水漂流; 然而,在1986年,一場大風暴襲擊了這些島嶼,之後,許多烏魯人將浮島靠近岸邊固定於湖床上,聚集在靠近普諾的西角。截至2011年,約有1200名烏魯人居住在60個人工島嶼的群島上,面積最大者大約是100平方公尺,上面還有郵局、餐廳,成為獨樹一格的地方特色。(from : Uru people – Wikipedia )

每個浮島的面積有大有小,通常一座島上大約住著4-5戶人家,較大的島嶼有大約10個家庭,而較小只有兩三個家庭,人口則在10~20人左右。同住一個島上的家庭不一定都是親戚,也可以是一群好友,若島上的住戶吵架,可以用長鋸把浮島鋸開,即可分居兩處,形成有趣的「分家」景況。

幾十個漂浮島形成一個小社區,島嶼之間會輪流接待遊客,遊客來到島上,「島長」便會率領一群身穿亮色澎裙和刺繡背心的烏魯族婦女出來唱歌拍手迎接遊客….

唱完歌之後, 這時候雙方就要互相說出通關密語 : “Kamisaraki” , 接著要我們回答…..結果大家同時失憶卡殼, 幸好導遊很幫忙的在旁邊大喊 : Waliky!….. 然後我們終於可以上岸了…..

一到島上, 所有人就呈瘋狂拍照模式…..這是湖底撈起的泥土, 曬乾後好像是要拿來作種植用的培土….

這是養殖區,在浮島中留一兩公尺見方的缺孔,舖放網罟放養抓到的湖魚。

導遊拉回四處亂竄的眾人, 讓大家在蘆葦地上圍成一圈坐下, 浮島上的小廣場成為我們的臨時教室, 進入上課模式……

先拿出來的是的的喀喀湖的地圖 — Lake Titicaca 是南美眾多文明的「母親湖」。蒂亞瓦納科文明(Tiahuanaco(西)/Tiwanaku(英))& 印加文明都源自於此。

位於玻利維亞境內的太陽島,相傳是太陽和印加王朝的誕生地。印加人的始祖Manco Capac 曼科·卡帕克,就是從的的喀喀湖心的太陽島 Isla del Sol 走出,來到秘魯庫斯科,創立了印加帝國。 鄰近的月亮島 Isla de la luna 則是月亮誕生的地方,兩個島嶼上面都有印加遺址,是印加聖地。

而的的喀喀湖的名稱由來,有一說法是源自於太陽島上一塊神聖岩石的名稱「Titi Khar’ka」,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名字發展成湖的名稱Titicaca。Titi 在克丘亞語的意思是Puma,caca指的是岩石或石頭(在艾馬拉語中,caca代表灰色的),所以就變成了–”美洲豹之石” (or “灰色的美洲豹” )

從圖上很明顯可以看到的的喀喀湖被分隔成大小兩個湖泊(最窄的部分是Tiquina海峽) ; 根據當地人的解說,把地圖上的Lake Titicaca倒轉過來看,就像是一隻美洲豹puma撲殺野兔的形狀,大湖是美洲豹(真要說, 我覺得比較像雪納瑞),小湖是兔子(這個就有一點像)….

有人提問了, 古代人既沒飛機, 也沒google map, 怎知把湖倒過來看是一隻美洲豹? 得到的回答是, 古人是爬到附近的雪山上面眺望看到的……

Uros以漁獵為主,的的喀喀湖泊的漁獲豐富,會拿到一部分在岸上販賣,其餘則晒成魚乾作為貯糧。島長展示給我們看他們一般會抓到的魚獲有哪些種類……

一般Uros島民一星期才上岸一次,採購食物用品,所以需要自備貯糧,以備不時之需。

竟然出現鳥蛋…..島長說這是去鳥巢撿的…..

Uors的食譜中, 包括蘆葦Totora的根部,因為它是富含碘的來源。釣魚和狩獵鳥類(掏鳥蛋)也是在島上獲取食物的主要方式之一,烏魯人還會訓養鸕鶿來幫助他們抓魚。有的Uros會在島上種植蔬菜,養殖一些天竺鼠和雞鴨,聽說有的島為了讓老鼠遠離島嶼,還養著家貓…..

上課不專心的我, 悄悄的偷拍……不用帶團招呼人客的婦女在一旁還在加緊趕工刺繡作品…..

接下來是浮島建造的模型解說……..蘆葦草(Totora)根系在湖底密集交織, 形成一個叫做”Khili”的天然層

他們將”Khili”切成大約1-2公尺厚的方塊,將木樁叉入泥塊中然後用繩子將4塊捆綁在一起,使塊體不會分開,再和其它Khili組合綁在一起,組成面積在60-100平方米不等的大地基,之後等大約1-2年的時間,根會自然地把這些土塊結合起來,同時根部排出的氣體會使地基自然地漂浮到水中,這樣蘆葦島的地基就形成了! 

地基形成後,再以縱橫交錯的方式鋪上一層又一層的曬乾的蘆葦草,一直舖到厚度至少約在2~3公尺左右,就可以開始蓋房子了

以蘆葦鋪成之地面,踩下去有種鬆軟感,據說踩在島上的每一步都會下沉約2-4英寸(5-10公分),取決於鋪成的地面密度。而蘆葦會因為浸泡在水中及不停踩踏的壓力而破碎分解,當蘆葦破裂且水分進入時,就會開始腐爛,因此就必須添加新的一層來補強。島嶼底部的蘆葦腐爛得相當快,大約每3-6個月就必須從上面補鋪一層新的蘆葦,在雨季蘆葦腐爛得更快,為了維護這些浮島平日就需要做很多工作。

加鋪蘆葦的時候, 要把島上的建築物移開, 才能再添加另一層, 所以這些島上的建物都是可以搬移的…..

浮島就算平日維護,也不能恆久遠.永流傳,狀況好的大約能夠維持三十年,就要廢棄另建。因為現在不少的浮島都承接了遊客,所以毀壞的速度加快,另一方面觀光客的來訪也占據了島民維護這些浮島的時間,所以烏魯人必須花更多的心力頻繁地進行各項日常維護修補。

Uros人的巧手, 能將蘆葦編織成各種器物, 大到造島蓋屋築船, 小到各種造型可愛的裝飾工藝品, 通通能用蘆葦編出來…..實在太厲害了!

ps. 唯一想到我們可以拿來比的大約就是竹子…..可吃, 可蓋房, 可造船, 可做成家具, 也可拿來編織成各種生活用品…..但應該沒有哪個人有本領將製造這些大小物件的手藝通通上手….

DSC_2994.jpg - 普諾.的的喀喀湖

這種叫做「totora reed」的蘆草在的的喀喀湖淺灘中大量生長,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Uors砍蘆葦時會保留根部以上20公分左右,讓它可以再長。蘆葦的多孔莖可以吸收水中的雜質並用作過濾器,淨化的的喀喀的湖水。

蘆葦的底部白色部分被稱為“喀喀湖香蕉”或Chullo–富含碘, 是島上食物的主要來源, 也用於幫助緩解酒精相關的宿醉, 甚至外敷也有緩解疼痛及降熱的效果。Uros還會製作蘆葦花茶。現在totora只允許當地人砍伐,也算是對他們文化的一種保護

觸目所及, 所有的東西蘆葦通通都參了一咖….有的島上的甚至是用蘆葦編的兩層瞭望台建築, 不過現在比較少人這麼搞剛了, 大多都是蓋這種木頭底的….

儘管堅持傳統的生活方式,Uros人並不反對現代設施。前幾年秘魯政府通過承包商在所有島嶼上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島上的主人支付一半的費用(一個島3000美元),剩下的一半將從未來10年的旅遊入場費中支付。由於引入電力,現在Uros不需要在晚上點燃蠟燭,防止了許多事故; 同時也擁有一些現代生活的舒適便利,如風扇,電視和電話。(from: Uros – The Floating Islands )

兒童早期教育是在島上進行的,包括一所傳統的學校和一所由基督教教堂經營的學校。年齡較大的學生通常在普諾附近上學。

一間房子就是一個家庭….

ps. 我們問了烏魯人如何解決「方便」的問題….據說就地直接回歸大自然….不過我從一些國外的網站上面看到的, 卻是說Uros會跳上小船, 到附近的無人島或旱地上去回歸自然, 而不是在自己的島上….不管是哪種方式, 我們都沒法做到, 還好我們這一趟沒人喊說要上廁所…..

解說完後, 女生享有去試穿當地的傳統衣服的福利…..不過我跟朋友都逃掉了…..

島上的其他婦女紛紛拿出自己做的各種裝飾工藝品開始擺攤, 原本我以為這些織品的圖案是她們自己畫出來的, 後來發現拿出來的圖樣都一樣, 只是顏色配色不同, 原來是跟小朋友的畫冊一樣都是已經印好邊, 只要照著繡就好, 不過這也就看每個人的配色審美….不少人在這裡很痛快的交關了不少東西

蘆葦島的名氣越來越大,觀光事業也蓬勃發展…..有不少遊客會反應其實不是很喜歡蘆葦島的行程,  因為感覺非常”觀光”, 可是回頭想想, 這些貧困的Uros也就是因為有觀光的存在而能這樣堅持住一些傳統持續下去

主要的島上都有架設瞭望台, 應該是為了方便島與島之間的聯繫……原本想上去拍個”鳥瞰”圖, 結果時間來不及了啊~~

旁邊這些蘆葦都是採來準備當作修補島上各種”建築”的備用材料

我們準備搭Uros的蘆葦船, 前往下一個浮島…..這種”豪華”型的大船(約可乘20人), 通常就是給觀光客搭一小段, 順便再賺一點錢(大家全都同意另外付錢來搭蘆葦船, 只能說我們這群人真的都很阿莎力)

離開時, 所有的島上婦女又再度集結來唱歡送歌, 最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竟然把西班牙語, 英語, 法語? 最神奇的是竟然還有日語!….等5,6種語言輪翻唱了一遍

島主跟今天生意最好的大媽負責搖槳把我們送到另外的島上…..看看這個蘆葦編出來的”草船”, 真的是很驚人, 只是我們這艘沒有裝頭….有的船頭會裝飾獅頭或豹頭做為辟邪

ps. Uros傳統的小船也是以蘆葦編造的, 只是現在有更方便的馬達小船, 所以比較少看到傳統的蘆葦小船…..

一路上收集到的島上各種蘆葦編織圖案…..那個印加神話中的兀鷹(Condor)真是太傳神了, 叫它第一名…..

小女孩也跟著上船, 一路上唱著各國的民謠”娛樂”大家……當然! 下船前不忘收小費賺點零用錢…..

突然覺得我們的船速度變快了….一回頭….原來島長搖槳搖累了(我們人多, 船很重), 烙人來助陣, 所以就來了艘馬達小船從後面頂上…..

來到第2個浮島…..這邊感覺像是Uros版的超迷你小商場….但是只有一間很小的商店賣各種手工藝品, 而且很明顯這裡只有觀光客來….旁邊涼亭我以為有賣涼的, 結果啥也沒有…..

紀念品店裡顧攤的人不見了, 只剩一個小女孩, 我們隨口問了彩虹圍巾的價格, 小女孩被我們圍著超緊張, 報了一個便宜到不行的價格, 馬上有人掏錢抱了2條走, 後來攤子的老闆來了, 後面的人想要之前的價格就通通沒好康了…..

島主跟每跟人都收到了錢, 所以很快樂地揮手道別…..

島上發現奇怪的植物…..原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藜麥, 之前都是遠遠的看到一片紅紅的田, 終於近看到長的甚麼樣兒

夫婦捕魚……其實很多Uros人還是過著傳統的生活…..最後還是我們一開始搭的汽船把我們撿回來載回普諾….. 

的的喀喀湖上有約有42個島嶼,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島, 因為時間行程的關係, 我們沒法去參觀, 多少有點可惜….像是印加聖地的太陽島(要從玻利維亞那邊安排)

還有靠近普諾的Taquile Island也非常有趣, 島上的手工藝在 2005 年被 UNESCO 世界遺產 認證為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Masterpieces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 這邊的男人跟一般南美洲的男人不一樣, 他們八歲就需要開始用羊毛針織, 連娶老婆都是要看針織的帽子能不能細密到滴水不漏才能娶回家.

ㄟ….突然看到整群”冰原歷險記”的卡司…..難道是的的喀喀湖跟冰原有關 (我還認真地查了資料, 可惜並沒有, 這應該純粹就是商業+觀光炒作)…..

不過在這邊看到這幾隻”老朋友”, 感覺還真的很high, 可惜導遊帶著大票人往前直衝, 所以我只能用望遠鏡頭遠遠的吊一張

路上看到這些賣冰的小販….滿腦子都想要冰一下, 但我完全沒有勇氣嘗試, 只能默默喝著自己隨身帶的, 被曬到溫的白開水…..

肚子餓了…..午餐時間…..

吃飯吃到最後, 老闆特地拿出他珍藏的面具…..不少人扛頭上試戴, 聽說頗重…..
民間傳說普諾是秘魯的首都,而該市居民深深以此為傲。每年舉行許多節慶,最有趣的慶典是坎德拉里亞聖母節 (Fiesta de la Virgin de la Candelaria),是原住民信仰和基督儀式的完美結合,在每年二月舉行。穿著凶神惡煞的舞者會將祭品獻給母神,並表演著名的惡魔舞蹈「diablada」。


朋友後來傳來照片贊助, 這是從玻利維亞機場拍到的聖母節遊行宣傳照….面具戴起來真的好威啊~

吃完飯大隊人馬先拉去超市大採購, 一堆人狂買各種零食點心準備當伴手禮, 還有人拿了紅酒啤酒….打算回旅館狂歡…..

我就標準的劉姥姥進大觀園, 看到啥都新奇, 看到啥都偷拍….

比起其他城市的婦女, 普諾的女人很喜歡在辮子尾端綁上毛茸茸的裝飾物, 所以我就開啟背後偷拍模式, 想蒐集各種絨毛球…..

市區不方便開大巴, 導遊帶頭用走的, 所以順便來個市區觀光……這裡是個小公園, 中央是Parque Manuel Pino 曼努埃爾.皮諾的紀念銅像 , 他死於1881年的秘魯與智利的戰爭, 被視為民族英雄

公園的一側有一個很可愛的建築, 那3個三角形非常醒目, 這是聖胡包安蒂斯塔教堂Iglesia de San Juan Bautista …. 問題是我在網路上看到他的三角形是紅色, 但現在變成黃色….

配色非常漂亮的殖民時期房屋…..

經過Jr.Lima, 這裡有點像西門町的徒步區, 兩邊都是商店, 我們剛剛午餐的餐廳也在這條街上, 因為一路上東張西望的看人, 後知後覺發現地上竟然有非常有趣的圖案, 而據朋友說, 他剛剛有看到不一樣的….哎呀! 完全來不及收集了….

朋友贊助地磚圖案一張…..這一系列圖案真的好有趣…..

我們穿過 Jr.Lima, 來到市中心區的武器廣場, 第一眼就看到puno的主教堂…..

站在puno主教堂看向武器廣場….小小的, 比庫斯科的武器廣場小好多…..

這人…..坐在路上打字? 作家在路上找靈感? 

猜出來了嗎? 這職業在中國古時候鄉下也有….就是幫人寫信的”代筆人”

其實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 不是去遊湖參觀蘆葦島, 而是要來辦簽證…..我們美麗的導遊已經趁早上我們去遊湖的時候先幫我們送件了, 所以只要下午本人show個面來領證就好…. 

(不喝酒的室友從房間偷拍, 所以直接借照片) 領完證, 我們回到旅館, 有人拿著剛買的紅酒, 號召一夥人在涼亭裡聊天品酒配零食, 度過一個非常愜意的午後悠閒時光….

前一天過得很愜意, 接下來這一天又是趕路的一天, 我們要沿著的的喀喀湖從祕魯進入到玻利維亞….所以一大早就又被拎上車了…..

一抬頭猛然發現….遊覽車上竟然有配備氧氣…..puno這邊海拔3860, 難怪…..但我們這群人經過印加古道&攀登4600m以上的鍛鍊, 全部人員各個生龍活虎, 根本沒有人有高山症反應….

一大清早的交通有點紊亂, 因為連綿羊都在趕上班…. 回頭的羊老大像是在說: 不要歧視羊咩~, 羊也是有路權的咩~

秘魯的人力車……在馬路上跟著車子一起衝鋒陷陣, 這個叫我坐前面應該會覺得後面的人就是要推我去撞車….肯定剉到哇哇叫…..

秘魯女人出門, 怎麼看都像是離家出走…..

這位主人比較守規矩, 溜羊也是要拉繩比較安全…..

出了市區…..看到這片湖景, 眼睛立刻”噔~”的張很大…..這實在太美啦!!

天氣好, 陽光也讚, 這樣的景致, 怎麼拍都漂亮

湖邊的農地…..一大早農人和牛也都已經開工了…..

羊駝也是要上工的….不過看起來好像就是負責吃草而已…..

數大就是美…..

中間經過的小鎮….路口的攤販擠滿了吃早餐的人……

有推車可以坐, 臉不要太臭啊~~

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美麗

嘿咻….這麼大的石塊, 竟然純靠人力挪動…..

帶著驢子離家出走(大誤) 的兩個女人

又回到靠湖邊的路上…..這次湖面上多出很多像是養殖用的浮島

湖邊可以種植, 湖裡可以養殖, 感覺這邊的居民生活非常忙碌充實…..

好閃亮亮的湖水啊, 快被閃瞎了!!!

上網查了一下, 在的的喀喀湖的高原流域,養殖漁業以虹鱒Rainbow trout為主,而湖上這些看起來應該是利用浮式網箱技術發展的水產養殖 (from: 玻利維亞水產養殖)

好大一片…..好壯觀!

拉近鏡頭….

忍不住一直拍…..

對著這樣的湖景吃草….真是幸福的羊(駝?)

湖上有很多小船來來去去, 要照顧這麼大片的養殖地, 大約需要不少人力…..

來到一個可愛的小港灣

小毛驢的主人不知跑到哪裡去忙碌了…..

總覺得這些草桿堆好療癒……

從巴士後面的窗子拍出去…..我們的車奔馳在湖邊的道路上…..

這些祕魯婦女好像不管是出外訪友, 擺攤顧店, 還是在田裡忙農事, 穿著打扮都一樣, 甚至連包都還是背著……

又來了! 不知道為何, 我就是對著一簇簇的草桿堆很著迷…..

這個…..看起來很像在曬石頭, 後面的女人看起來在挑(剝?)石頭, 重點是前面的男人看起來用腳邊踩邊搓…..這些真的是石頭嗎?

本來是想碰運氣看能不能拍到祕魯版的”拾穗”……夢想太夢幻啦!

下車!!….我們準備要通過秘魯邊境, 來去玻利維亞…..兩國的人民完全不用查證, 自由的來來去去

載我們過來的遊覽車要回去普諾, 我們的行李另外雇人力三輪車送到對門的玻利維亞那邊去…..

後來發現, 導遊是明智的, 沒有為了省錢叫我們自己拖著行李去辦手續, 那會是一場災難….

先在秘魯的海關辦好出境, 然後…..過閘門

要走到對門去……結果短短一段3分鐘的路, 被我們走成10分鐘 (沿途大家拼命狂拍照)…..

這是爆玉米花….用南美的巨大玉米爆出來的,個頭比普通爆米花大上一倍有餘,而且當地人買都是超大一包,份量看起來很驚人…..

門口有一個秘魯的巨大扛棒…..覺得他們的設計很棒, 把國家名字給品牌logo化了, 超酷的!

穿越拱門就算進入到玻利維亞了….但不是走過來就好, 我們要去辦入境…..

要先跟裡面的警衛拿入境表格來填….重點是….那表格不是英文而是西班牙文, 要ㄙㄨˇ了, 完全看不懂格子裡要填啥……
所幸導遊很有經驗的先趕快填好自己的, 然後讓我們照著寫(當然要注意個人資料不能跟著全抄), 寫錯還不能劃掉, 一定要再拿一張重新寫, 然後拿著單子還有護照簽證進去裡面排隊…..總之, 就是搞不清楚+亂七八糟+亂哄哄+快抓狂, 辦完覺得快虛脫了…..

門口空地上有個很可愛的….這應該是水泥塑像吧?! 但當時被海關搞得想起笑, 很想抱著它的頭用力搖…..

其實一開始導遊的老公因為證件不齊, 竟然被擋在秘魯不能出關, 當時一群人都傻眼, 可憐的導遊捧著懷孕4,5個月的肚子, 先把我們趕到玻利維亞海關, 一邊要幫我們所有人看表格填的對不對, 然後又要跑回去另一邊幫她老公確認文件……還好最後通通搞定

打完一場混戰的我們, 上了玻利維亞的巴士, 繼續行程…..來去吃午餐囉!! (一上車就忍不住先吞兩塊巧克力, 心力交瘁啊~ 都要低血糖了)

我們的餐廳就在的的喀喀湖畔….的山坡上, 這個小鎮叫做科帕卡巴納Copacabana,在印加王朝時代,不僅是朝聖者前往艾馬拉和印加人的古聖地– 太陽島(Isla del Sol)和月亮島(Isla del Luna)的中途站,還曾經是印加文化的中心。

餐廳的裝潢受到大家一致讚賞, 我今天點的….好像是羊駝肉, 燉的風味不錯, 肉有軟, 但咬到後來還是有點乾, 整體算是有80分的水準啦!

吃完飯, 先來到科帕卡巴納Copacabana非常著名的教堂Basilica of Our Lady of Copacabana…..順便讓我們伸伸腿消消肚子, 因為等一下要繼續趕路長征…..

科帕卡巴納Copacabana位於的的喀喀湖(Titicaca)的一個小海灣。當年西班牙入侵後摧毀本地印加的太陽神廟, 然後在舊址上修建了教堂, 為了攏絡當地人, 將教堂建築&教義繪畫都加進很多本地色彩….這個套路好熟悉啊~ 從庫斯科一路過來, 西班牙人真是走到哪裡做的事都一樣

這個教堂自從1583年豎立了「黑聖母」像(La Virgen Morea del Lago/Virgen de Candelaria),據說多次顯聖,許多奇蹟陸續發生,以致盛名遠播。

今天,科帕卡巴納Copacabana的聖母,被當地秘魯和玻利維亞的艾馬拉人稱為’La Coyeta’,Virgen de la Candelaria,是玻利維亞的守護神。玻利維亞、秘魯甚至其他國家的虔誠信眾不斷到此地朝聖,是玻利維亞訪問量最大的朝聖地點。

十九世紀時人們還將「黑聖母」分身送到巴西裡約熱內盧,也在巴西顯靈,使得Virgin of Candelaria逐漸成為拉丁美洲的信仰主幹

最早的教堂建於1614年到1618年, 從1668年開始, 在當時的利馬的總督的支持下建造了現在的科帕卡巴納聖母大教堂,於1678年落成,並於1805年完工。

教堂大門有關於以教堂與聖母為主題的木刻浮雕,左上方的就是聖母託夢給雕刻者Tito Yupanqui 。

根據傳說,1576年,一些印加漁民在喀喀湖遇到暴風雨。在祈求幫助時,聖母瑪利亞出現並帶領他們到安全的地方,因此他們決定建造一座神龕並安裝一尊聖母瑪利亞的雕像。當時土生土長的印加工匠Tito Yupanqui 夢到聖母要求他製作雕像,但他不是雕塑家,第一次製作的雕像據說太醜而被教堂神父捨棄,因此他前往波托西Potosí(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中心之一)學習如何塑造。終於,他雕刻出抱著嬰兒(耶穌)的聖母雕像,完成後,Yupanqui步行400英里把雕像送到科帕卡巴納的教堂裡。原本有不少人對這尊雕像抱持懷疑的態度,但之後發生了非常多的奇蹟,所有人立刻打消疑慮。因為雕像使用的是特別深色的木頭,所以被”很浪漫”地稱為Morena,The Dark Virgin或Black Madonna。

1925年8月1日,教皇Pius XI 前往玻利維亞訪問期間,Copacabana的聖母得到了祝福,並加冕為玻利維亞女王。

教堂內部不許拍照, 所以這是從wiki借來的圖片(Virgen de Copacabana

雕像的主體大小約四英尺(約121.92cm),以深色木材雕刻。祭壇底部的銀船代表月亮,而處女座頭上方的金色雕像象徵著太陽的力量。衣著是印加公主的服式(據說很多信徒會做衣服送來給教會, 所以每季就會換一次衣服),戴著長長的自然頭髮假髮。她懷抱的baby耶穌處於一種彷彿即將墮落的位置。右手拿著一個籃子和一根金色指揮棒,這是1669年秘魯總督訪問的禮物和紀念品。

很有趣的大事記…..

1825年,當玻利維亞獲得獨立時,被歸功於人民對科帕卡巴納聖母的信仰。
1826年,玻利維亞共和國總統安東尼奧·何塞·德蘇克雷元帥在聖母聖殿中沒收了所有珠寶和殖民地寶藏,用它們製造了玻利維亞的第一枚硬幣。
1879年,玻利維亞政府出售了一些珠寶,以資助太平洋戰爭對抗智利。

1925年玻利維亞共和國的第一個百年紀念日,8月1日,科帕卡巴納聖母被加冕為玻利維亞女王。
1954年,科帕卡巴納聖母被選為玻利維亞國家警察和海軍的守護神。
2013年4月22日星期一凌晨,科帕卡巴納大教堂遭到偷竊,聖女德科帕卡巴納的金銀飾品共二十八件物品,包括嬰兒耶穌的雕塑,都被小偷偷走了。

這個雕像就是黑暗聖母的雕刻者 : Tito Yupanqui , 他手裡拿著的就是自己的聖母雕像 

從教堂裡面的聖龕其實看不到聖母雕像,平日當朝聖者較少的時候,祭司們會將她轉向看著另一邊的小教堂; 只有在周末,才會旋轉雕像,讓她面向主教堂。

我們就是繞到後面的小教堂才看到她…..這期間陸續不斷有很多信眾進來禱告, 真的是香火鼎旺

當地人相信, 只要“黑聖母”的雕像離開大教堂, 就將會導致的的喀喀湖毀滅性的洪水和風暴, 所以“黑聖母”的雕像永遠不會從大教堂中移除。若是有大型節日活動, 就會派出精美的複製品當作分身來代替聖母出巡。

教堂供奉的”黑聖母”"Virgen de Copacabana非常靈驗,香火鼎盛,不知從何時起,車主買車後要辦的第一件要事,便是來此請求祝福,祈求行車安全,不過後來更擴大變成所有的車主每年都會開著車來祈福,引得教堂前的一片場地擺滿了賣花及聖水的貨攤,逐漸形成一個新的文化景觀….聽說每天都有, 可惜我們沒看到

ps. “Benedicion de Movildades”(車輛的祝福)每天上午10點和下午2:30舉行, 約要美金$ 1.35的捐贈。
在周末的早晨,汽車,卡車和公共汽車都會停在大教堂前面,等待獲得更細緻的儀式祝福(也稱為cha’lla)。牧師會四處走動,在車輛上灑上聖水祝福,車主將他們的車輛用鮮花,彩帶和旗幟裝飾,並向聖母祈禱,並在祝福之後在車上倒啤酒或香檳等氣泡酒,然後放出一堆鞭炮之後,儀式就完成了,車主們也帶著被祝福的安心感回家。

玻利維亞少女….她的傳統背包又加上一層卡通背包….那是冰雪奇緣?

上車繼續趕路…離開科帕卡巴納Copacabana前最後一瞥

屁股還沒坐熱, 我們又再度被趕下車…..這是要…..

這張從網路抓來的圖, 忘記紀錄來源了….總之, 我們在的的喀喀湖最窄的地方–Tiquina海峽(海峽寬度從750~850m都有人寫)

這個海峽把的的喀喀湖分割成大小兩個湖,位於北部的湖泊較大,稱為Lake Mayor或Chucuito,面積為6450平方公里,大湖的深度較深約達283米。位於南部的另一個較小的湖稱為Menor或Huiñamarca,面積為2112 平方公里,最大深度僅為45米。

這是甚麼情況……通常要跨過區區750~850公尺左右的寬度, 我們一般的想法是蓋座橋就過去了…..but….玻利維亞人很悍的用駁船把大車小車拉過去, 大車的乘客則另外搭快艇過去

所以…..我們一夥人上了快艇

我們的巴士就這樣噗噗噗的也搭船漂~過來了…..

岸邊有一大排的駁船, 可以隨時應付要過海的各種車輛

車太小自己叫一艘船不划算, 來個雙拼…..

湖水看起來很清澈, 不少水鳥在裡面很歡快的游來游去…..

原本這些攤販都還懶懶得不想做生意…..看到看到我們有人開始下手掏錢, 立刻把蓋著的布通通拉掉, 很熱情的招呼起來…..

領隊買了一包爆米花, 我們去要了幾個來試試口味….咬起來有點韌, 沒有加奶油也沒有鹹也沒有甜, 就一個天然原味的概念….但真的好大顆

導遊的老公跑去買了一盒的的喀喀湖的油炸小魚….大家一致認為熱熱的炸小魚比較好吃

再度上車…..
玻利維亞這邊可以看到非常漂亮的雪山….. 其中應該有一顆山頭是海拔6,427米的漢科烏馬山(Ancohuma), 屬安地斯山系, 在的的喀喀湖東岸, 是玻利維亞第三高的山

哇~這些雪山感覺好夢幻…..

途經某個小鎮…..這幾個傢伙就坐在那邊對著一路呼嘯而過的車輛微笑…..好像花癡……

離家出走的女人回家了…..

有家歸不得? 

涼亭式頂樓? 不了解外國田僑仔的想法…..

相較於前面幾座雪山, 這顆山頭的雪只剩下一咪咪, 但不解的是為何中間浪康一大段, 下面又出現積雪……

總之我們一路往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 LA PAZ 奔去, 然後….high了一整天的我終於撐不住了, 頭一歪就睡死, 直到天黑黑醒來, 已經啥都不用拍了…..

記錄一下今天的路徑圖…..google的數據是總長296公里, 行車時間5小時50分…..從出飯店門到進飯店門….應該是花了10-12小時吧, 完全沒有在管時間的我, 唯一確定的是到了拉巴斯 LA PAZ, 進飯店就直接去吃晚餐了…..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