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津若松散策景點: 鶴城 | 七日町通 | 飯盛山 & 美食

我們是在晚上到達会津若松, 黑暗之中啥也看不清楚, 不過之後的2-3天, 就天天都從這個車站進出….不要看這個小站很樸實, 竟然也讓我們在裡裡外外又玩又逛的混了好一會兒….
ps. 門口的紅牛, 輕碰一下它的頭會晃來晃去, 旁邊有個按鈕, 一按下去就開始介紹…但講些啥真的沒去仔細聽, 因為聲音頗大, 站在那裡發呆聽講實在有點丟人現眼, 所以開講沒幾個字我們就趕快逃了….

會津地區位於日本東北地方福島縣的西部,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從戰國時代(15 世紀末)到江戶時代末期(19 世紀末)由許多著名的武士所統治,素有「武士之鄉」的稱呼,所以會津文化亦有著深深的武士文化色彩。會津若松(日語:会津若松/あいづわかまつ)是會津地方的中心城市,在江戶時代這里是會津藩的城下町。由於在二戰中免於盟軍空襲等因素,這里遺留了不少古跡,成為了豐富的觀光資源。

在車站月台上的紅牛旁邊不知為何擺了這張”告示牌”, 宣告会津要成為日本第一好喝的飲酒之鄉 會津地區約有30種名酒。在日本的全國新酒評鑑會中獲得多項金獎,深受日本人所喜愛。使用會津的米和水所釀製的日本酒,不論哪一家酒坊的水準都很高。

在会津, 走到哪裡都會看到這隻紅牛「赤べこ(akabeko)」。「紅牛」的製作其實是應用了會津糊紙的技術,先用竹片或木片做用模型, 再分層或分次張貼約六層和紙在模型表面塑型,定型之後再塗上高級漆料,而赤べこ即是張子的一種,它的身體是中空的,而頸部以常見的傳統工藝手法,其身體和頭部分開用細繩連接,可以點頭晃動,具有招財招福之意,也增添不少趣味,是當地著名的傳統玩具。

(赤べこ伝説) 紅牛傳說的發祥地是坐落會津柳津町山壁上、供奉日本三大虛空藏菩薩之一的千年古剎圓藏寺….約400多年前的1611年会津曾遭遇大地震,屋舍毀壞嚴重。重新整建時,木材由鄰近的只見川順流而下,運抵寺旁但苦於無法扛上山,相傳,此刻突然出現一群力大無窮的紅牛,才讓修復工程順利進行。

身為領主的蒲生氏郷聽到有關於赤べこ的故事,便命朝中的工匠用製作張子的技術做了赤べこ的雛形。當時日本爆發了天花,傳說當時擁有赤べこ玩具的小朋友都沒有染上天花,而赤べこ成為保護小孩的吉祥物,甚至還有送給孩子紅牛能使孩子健康成長的說法。紅牛背上有著圓點的模樣,據說這是描寫天花結痂快要痊癒時候的樣子。 值得一提的是,預防天花的疫苗真的跟牛有關,所以說紅牛可以去除晦氣也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迷信。現在的赤べこ有「除去厄運」並保佑「身體健康」 的涵義,是帶給人們幸福的吉祥物。

這是会津當地建議的幾個觀光散步行程, 不過我們真的沒足夠的時間這樣跑, 只挑了精華中的精華…..先用半天的時間拚完鶴城 & 快步走過七日町, 甚麼見學甚麼體驗通通都沒時間, 就趕著搭車去大內宿, 隔天去了喜多方之後, 再利用離開会津前的最後2小時時間衝去飯盛山的榮螺堂

要買觀光巴士一日券或是我們手上這張「會津周遊卡」二日券(会津ぐるっとカード), 就都要到会津若松車站外面的”會津巴士觀光案內所”(会津バス駅前案内所)購買 

這個二日券可以搭乘會津周邊的JR鐵路、會津鐵道與巴士, 除了市區巴士, 我們這幾天跑的周邊景點, 如豬苗代湖+五色沼、湯野上溫泉(大內宿)…另外還有喜多方、只見線….都可以用它! (搭乘範圍圖)

會津若松市區周遊觀光巴士(まちなか周遊バス)分為紅綠兩種路線,分別是走順時針跟逆時針方向。

但是….不是紅色的車就是走紅線, 車的顏色跟路線無關, 要看車型, 這種有車頭的車稱為「ハイカラさん」(念起來像是 high color 桑), 網路上有人翻成”時髦先生號”….這個就是專走綠線…..
ps. 聽說有時會以一般巴士來載客, 所以還是要看車頭玻璃上的告示

圖檔來源 : 会津バス まちなか周遊バス (地圖上看起來是藍色, 不過當地的站牌是綠色)

「あかべぇ」(Akabe) 紅牛號 : 紅色路線、順時針方向、9時15分~16時15分(約30分一班) ….. 去飯盛山,從車站要搭あかべぇ比較快
「ハイカラさん」(Haikalasan) 時髦先生號 : 綠色路線、逆時針方向、8時00分~17時30分(約30分一班)….. 去鶴之城的話,從車站要搭ハイカラさん比較快

後來走在七日町時碰到另一台「ハイカラさん」….我們好像一直沒碰到「あかべぇ」紅牛號

若松城 (わかまつじょう) , 通稱 鶴城、會津若松城
城郭構造 : 梯郭式平山城 | 天守構造 : 層塔式
建造年份 : 1384年 | 建造者 : 蘆名直盛 | 主要維修者 : 蒲生氏郷、加藤明成
主要城主 : 蘆名氏、伊達氏、蒲生氏、 上杉氏、加藤氏、松平(保科)氏
廢城年份 : 1874年
現存遺跡 : 石垣、土壘、堀 | 重建部分 : 天守、門、櫓、長屋
文化財級 : 國家史跡 

鶴城這個名稱據說是蒲生氏鄉入主黒川城,大規模改建黒川城時,由於美麗的外觀猶如白鶴從空中飛落到地面,所以改名為鶴城。

剛從祕魯回來的我, 對印加人的建築和這樣的城牆構造, 由衷感覺到超高的相似度

鶴城的天守閣雖然是重建的,但其壕、土塁、石牆等完全的保留著400年前的模樣,珍貴的城郭被指定為日本國家史跡。

會津若松城又稱鶴ヶ城(鶴之城),由葦名氏第7代葦名直盛建於1384年,當初的名稱是黒川城。經過葦名,伊達等日本歷史上有名人物居住,於日本天正19年(1591年)由蒲生氏鄉加蓋高7層樓的天守閣。之後鶴城經歷了1611年襲擊東北地方的大地震而受損,天守閣於1639年改建為5層樓,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

1643年,2代將軍德川秀忠的庶子保科(松平)正之成為會津若松城(鶴城)的城主,之後若松城便成為會津松平家的居城。到了1868年-1869年的戊辰戦爭,會津若松城挺過了新政府軍一個月激烈的炮彈攻擊,故而鶴城被譽為「 百攻不破之城」,也因此揚名天下。

但對於維新的保皇派來說,這些天守被認定有可能是佐幕派捲土重來的依據與據點,所以借毀舊立新之名,在1874年拆毀會津若松城的城牆和天守閣,僅留少數牆門石座遺跡。直到昭和年間,才開始倡議復建,昭和40年(1965),又以鋼筋水泥重建17世紀天守閣的面貌,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

2001年(平成13年)按江戶時代的技法重建復原了連接天守閣的「干飯櫓、南走長屋」等建築。在2011年,將黑瓦屋頂換成会津松平藩時代的紅瓦,成為日本唯一的赤瓦天守。

它在2006年被選定為「百大日本名城」的第12座(這個編號是從北到南按地理位置排序),同時也是賞櫻名所,城門和及其周圍皆已登錄為國家遺產。

高達36.5米的鹤城,是一棟有五層樓的建築。白色的牆壁和紅色瓦片的屋頂是它的特徵,這個紅瓦,是瓦片表面上再塗上一層特殊釉藥後燒製而成,可承受福島的嚴寒的冬天而不會被凍裂。

現在天守閣裡面是「若松城天守閣郷土博物館」,館內陳列著會津藩公的遺品、明治維新戰爭的資料等,最上層是展望台,可以俯瞰會津若松市全景。

會津若松城是會津若松市的精神中心所在,也是過去會津藩的行政中心。我雖然對日本歷史完全不熟, 不過還是聽過新選組, 白虎隊的名號, 会津若松就是在這歷史舞台上佔據了非常濃重的一頁

「新選組」成立於西元1863年,是幕末時期親幕派武裝團體。當時西方列強以武力叩關,局勢動盪不安,會津藩主松平容保奉命招募有志之士,維護京都治安。以近藤勇為首、土方歲三、沖田總司、齋藤一等八人跟隨上京。歷經歷史上著名的池田屋事件之後,幕府賜名為「新選組」。

江戶時代末期,當時失去天皇支持的德川幕府與代表新政府的薩摩藩和長州藩對立,局勢動盪不安,之後經歷了一連串腥風血雨,幕府軍敗走,江戶無血開城、幕府將軍大政奉還,反對大政奉還的武士們,根本無法接受這個結局,以齋藤一為首新選組部分隊員便前往會津集結,貫徹「忠義」為報當年受會津藩之恩,與新政府軍展開關鍵的一戰。

但會津軍不敵新政府軍,母成峠之役會津藩士與新選組隊士組成的800名軍對上3000名薩長軍節節敗退,1868年9月22日薩長軍攻入鶴城,展開了戊辰戰爭中最激烈的「會津戰爭」,會津藩的男男女女幾乎全都參戰,連十六七歲的青少年,也組成史上非常有名的「白虎隊」投入戰爭。但會津藩最後仍不敵政府軍而潰敗,造成死傷慘重。會津軍投降,這場壯烈的戰爭造成年輕白虎隊隊員在飯盛山切腹等許多悲劇發生,後世將它稱為戊辰戰爭。(from : 幕末維新的風起雲湧!「新選組」會津若松歷史巡禮 )

會津藩戰死三千餘人後投降,戰勝的長洲藩將會津人稱為「會賊」,不准埋葬戰死者任其曝屍,將近半年後才因為擔心疫病,草草埋葬。殘活的會津武士集體被流放東北最偏遠嚴寒貧脊的斗南藩 ( 青森縣東北角 )。明治政府成立後,大權多為長洲及薩摩藩人掌握,主要的交通基本建設都刻意避開會津若松作為懲罰。 1986年會津戰爭120週年,山口縣的萩市 ( 長州藩昔日的首府 ) 提出要和會津若松結為姊妹市,被當地人拒絕,萩市說:「戰爭都已經過了120年了…..」,會津若松人回答:「還有另外120年……..」。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福島因核災與海嘯而損失慘重,當時荻市由市長領軍,帶著當地人所捐獻的5,000萬日幣(約新台幣1,372萬)和許多物資,前往會津市,並且到白虎隊的墓前參拜獻花,此舉讓許多會津人感受到誠意,也讓彼此的破冰向前邁進一步。

今年(2018)正好是戊辰戦争終結150周年….不知雙方何時能真正的和解 

前面拍了一堆天守閣的照片, 因為光線角度的關係, 每張的屋瓦看起來就都黑溜溜的, 總算這張看得出紅瓦…..但真的沒有像模型那樣紅通通的, 是比較偏深褐色的紅…..

天守閣裡面是「若松城天守閣郷土博物館」一到四層的展示包括会津の歴史, 武器・武具・印籠等, 戊辰戦争資料 & 保科公和白虎隊的画像等(這幾層禁止照相) 
我們非常快速的直衝五樓展望台…..從這邊可以看到会津市街、飯盛山、磐梯山等

鹤城庭園中有1000多株櫻花樹,在春季城郭內外佈滿櫻花,是福島非常著名的賞櫻名所,入選日本的賞櫻100景之一。

換個角度, 紅瓦的顏色終於出來了…..據說在幕末時代, 明治維新解體前的屋瓦就是紅色的, 所以這算是物歸原色嗎?

有趣的小知識 :  
「天守」是具有瞭望、指揮功能的軍事設施,也是城郭的重要象徵。中世城郭鮮少設置天守,一直要到西元1572年織田信長興建安土城之後才逐漸普及。經歷江戶時代「一國一城令」、明治時代「廢城令」以及戰爭的摧殘,日本國內只剩下12座天守是真正在江戶時代或江戶時代之前所建造的,稱為「現存十二天守」,雖然經過多次修復,但外觀幾乎與原本樣貌無異。由於天守都是木造建築,能躲過戰禍流傳至今實屬難得,現存十二天守當中有5座列為國寶,7座列為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財 (from: 國寶級的「現存十二天守」)

庭園裡的樹全都已經架好防雪堆積壓壞樹枝的支架….

我們買的是套票, 除了鶴城的天守閣, 還包括了位在庭園一角的茶室「麟閣」(福島縣指定重要文化財)

1590年代的藩主蒲生氏鄉曾是一代茶聖千利休七大弟子的第一弟子,千利休因觸怒豐臣秀吉被迫自殺,蒲生氏鄉不畏秀吉權勢,掩護千利休兒子千少庵藏匿會津若松城內,並為少庵蓋了一座茶室「麟閣」,讓他繼續傳承茶道,據說千利休流的茶道文化就是從這裡流傳到後世。

現在這個是復建的「麟閣」茶室

千利休原名千宗易,他原本是日本「堺」這個地方的商人。千宗易深研「侘茶」的內涵,改良提出了「和敬清寂」的精神,並以日本製的陶瓷茶具取代中國陶瓷。 千利休的茶會,一定在茶室中進行,茶室不過是個斗室,入口低矮還須躬身進入,主人則是跪坐恭敬迎接。雖是斗室,卻掛著精緻的擺設,包括鮮花與圖畫,這些擺設要與四季相符合,且要符合客人身分。茶葉當時以宇治茶為主,茶水也是取自京都名泉。茶葉磨粉沖泡,放置在黑色陶碗中。綠色茶湯加上黑色的碗,頗有清靜幽思的禪意。(from : 日本茶聖千利休)

這裡才是茶室真正的入口–躙口(にじりぐち)

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所創建的草庵風格的茶室,只有兩張半榻榻米大小的喝茶之所,如此狹小的茶室,賓主之間的行為,早已超過人類心理上舒適空間所能忍受的距離,主客只能坦誠相見,無法掩飾。也正因如此,一切舉止都必須得宜完美,不得輕疏,與其說喝茶,勿寧說修行。茶室的入口不是門,僅僅只是一個比狗洞略大的小口,無論皇親國戚或尋常百姓凡進茶室者,皆需屈膝卑躬,低下頭鑽進茶室,無一例外。眾人皆平等。 (from: 日本三大國寶級茶室)

茶室裡的庭園對過冬的準備更是周到, 連杜鵑花叢的頂端都加了蓋, 看起來是要整個打包起來…..

工作人員在庭園一角設置了小小的供奉(?)….這位工作人員小姐特別跟我們介紹了這些非常漂亮的蠟燭

這種「會津繪蠟燭(会津絵ろうそく)」是福島縣指定的傳統工藝品,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開始於天正年間,當時會津的統治者蘆名盛信,鼓勵人民種植漆樹,提取樹汁製成漆器。該地區便很快地成為日本領先的漆器產地。人們還從果實中提取蠟,用來製作蠟燭,和漆器一同成為會津名産品。

一根和蠟燭的製作,需經過多道程序。以和紙及藺草包裹做芯、50回反覆上蠟液、描繪花樣、上表面蠟、切頭切尾修整,由於全部手工300支(一批)約需至少2週左右製作時間。 以會津繪為主題的和蠟燭,主要包括梅、椿、牡丹,菊、鳶尾花、櫻、撫子(瞿麥)花樣為主,勾勒出會津的四季花卉更迭。 

這樣精湛的手工蠟著都是上流社會與神社在用,過去都是以手工方式製作、彩繪。主要是冬季期間參拜神社沒有花卉可以使用,所以就以彩繪蠟燭代替花,藉此對神明表示心意與敬意,成為會津一帶特別的傳統。

會津繪蠟燭節是會津若松市當地著名的祭典,活動從2000年開始舉辦,每年只在二月初舉辦兩天的特殊祭典。主要是為了推廣會津地區的傳統工藝「會津蠟燭」,並結合冬天雪祭而舉辦的慶典活動,是福島冬季非常代表性的節日之一。

在若松城的石垣內, 我們發現竟然有一間稻荷神社…好像從來沒在那座城裡發現還”附贈”神社的?…..

第一次因為趕著上天守閣, 所以直接過鳥居不入….要出城時再度經過, 忍不住往裡面探了探, 這下就探出興味來了!

天啊! 這左右兩邊的『狛狐』狐狸神使的斗笠造型實在太有感, 太可愛啦!

斗笠和紅布看起來很新, 應該是剛戴上去沒多久…..別的地方的稻荷狐狸好像沒看到有戴斗笠的…..不知是有甚麼特別的意義, 還是就只是幫狐狸擋風避雨遮陽…

據說六百多年前蘆名直盛在建城時遲遲無法劃定城池的領地, 在苦惱之際, 蘆名直盛向田中稻荷神社請願, 然後就夢到狐狸指示隔天會給解答。結果第二天早上起來, 果然在雪地上看到了狐狸的腳印, 隨著狐狸的腳印繞了一圈, 圍住的區域正適合做為領地範圍, 一舉解決建城最大的問題! 為了感念狐仙相助, 所以才在城裡建了一座神社來祭祀祂

大狐狸腳踩的小狐狸頭上也綁著紅頭巾, 唉喲! 超~卡哇伊! …. 話說那個狐狸的石頭尾巴我也覺得好想上手去摸摸, 不過還是要尊重人家狐狸神使大人一下…..

ps. 看照片才後知後覺的發現, 公狐狸的GG & 母狐狸的ㄋㄟㄋㄟ都有雕刻出來耶…哈哈!

每隻狐狸的表情還有腳踩的事物都不一樣….看到日本網站介紹是宝珠に巻物、米俵、稲、鍵 (寶盒, 米袋, 飯, 鑰匙), 但除了小狐狸, 其他實在搞不清是啥….

階梯頂端是個小小的神社….

連”蹲”在神社門口的狐狸雕像也都通通綁上紅頭巾…..結果就是4個肖查某在神社門口大叫~”好可愛!”~

ps. 左邊這隻狐狸腳踩的應該就是米俵(米袋)

回程的時候, 4個路痴+亂轉的google map, 竟然出現找不到方向的鬼打牆情況, 意外走到人家的後院, 發現沿著護城河旁竟然有條散步小路,  最後總算還是讓我們走出來啦!

從鶴城往七日町的方向前進, 路上順便收一些大正時期的老房子

會津是大米與美酒之鄉,擁有眾多老字號酒坊,其中位於鶴城北出丸外的宮泉酒造就是其中最著名的老字號之一;酒造本身是一間很古樸的建築,前店後工廠,可以品嚐購買當季新鮮釀造的各款美酒,這裡出產的寫樂純米吟釀在全日本的清酒評比中曾獲得金獎

宮泉也可以付費後進入酒廠建造的會津酒造歷史館進行參觀, 可惜我們只在門外拍完照就跑人了…..

酒造門廊下的那褐球體稱之為 ~ 杉玉(すぎたま)又名酒林,  據說它起源於奈良縣供奉酒之神的三輪神社,是由日本杉樹枝葉所製成。為了傳達今年也產了新的美酒,因此將杉樹的枝葉綑綁起來做成杉玉,懸吊在店門前的屋簷下。 當有新酒產生,原本是青綠色的杉玉隨著時間的變化轉變為茶色,根據這個變化便可以得知酒已經熟成了。

那個路障….會不會太可愛啊!

光看到三味線, 就覺得回到古早時候…..
旁邊的也是一間舊旅館, “下宿”指的是期限為一個月或更長時間的租屋(或單租房間)

找路中…..但意外發現小巷中滿當當的紅葉, 賺到!

趁機拍些小品

派出所的扛棒…..

會津壹番館  (旧会陽医院) 會陽醫院是渡部醫生醫治野口英世的地方,也是野口英世受到啟蒙之地。現在這裡一樓是咖啡店,二樓則是野口英世的資料館,建物名稱也改成「會津壹番館」,又名「野口英世青春館」。

七日町大街・野口英世青春路  每月的 7 號在這裡就會舉辦廟會趕集,所以取名為七日町,以保存完好的大正時代的建築為主

這些由藏(倉庫)改建的洋式店鋪, 非常的特別, 可以感受到歷史悠久的懷古景觀, 滿滿的營造了大正時代的浪漫氛圍。

轉進小路的我們, 突然被這間幼稚園給吸引住目光…..那個從2樓直接可以滑下來的溜滑梯是怎樣, 不要告訴我每天下課可以這樣滑下來, 感覺真是太讚了啊!

從七日町大街轉進小巷就是為了找這間…..

末廣釀酒廠(末廣酒造 嘉永蔵)是東北地區最大也最知名的釀酒廠,創業於嘉永三年(西元1850年),至今已經傳承至第八代了。末廣釀酒廠從早上 9 點至下午 4 點 30 分,以每 30 分鐘為單位,10 人以下不需預約即可參加品酒活動,在裡頭可以看到使用傳統方法製酒的過程。酒廠內還有一間咖啡廳,「蔵喫茶 杏」是嘉永藏將四個倉庫的其中的「杏蔵」改裝的,提供由老闆娘設計的原創酒。到這裡可以點時間參觀見學,再到咖啡店品嘗加了點日本酒的甜點,也是一個滿有趣的旅行體驗

剛剛在宮泉酒造看到的酒林已經整個變成褐色, 末廣的還是整個綠…..不過我們一樣沒時間進去見學(重點是品酒), 真是超殘念的~~

▍相關資訊 末廣酒造 : http://www.sake-suehiro.jp/top.html
地址 : 福島県会津若松市日新町12-38 電話 : 0242-27-0002

營業時間 : 09:00~17:00,12/31及1/1定休 / 喫茶店每周三定休
交通 : JR七日町步行五分、まちなか周遊バス あかべぇバス停「老町(おとなまち)」から徒歩2分

一時眼花, 想說這”可口可樂”的招牌好日本…..

某人又被我們支使去做”丟臉”的動作擺拍….

對新選組我們沒甚麼特別的”感覺”, 所有人繼續往前走….換我被支使來拍照, 純紀錄…..

店門口的裝飾品反而更引起我們的共鳴回響

我不是螞蟻人, 所以對這種店直接免疫…
ps. 網路上大家推的是一家江戶末期成立的手工製作的和菓子老店「長門屋」(據說羊羹很不錯)….不過大約是被我無視了(汗)

DSC_7094.jpg - 2018日本大正浪漫-會津若松

難得有一間木造水泥砂漿外壁建築(木造モルタル建築), 但重點被我放在二樓大頭菜(蕪菁) 造型的扛棒還有小窗台….

後來發現, 連二樓上面的浮雕也是大頭菜造型…老闆! 你是有多愛大頭菜啊?

会津本地最老的一家手工蠟燭店「ほしばん絵ろうそく」,這家店是安永元年(1772年)創立的,由星榮(ほしばん)家族世世代代經營至今已經有240多年。老店過去曾經受到歷代藩主的青睞,江戶時代時更是會津藩的御用手繪蠟燭店,很多名人都惠顧過。店裡可以買到會津若松特產的手繪蠟燭,也有手繪蠟燭的體驗。

我們這群俗人又是直接經過….. 

ps. 畢竟以往是用來拜神祭祖的, 當地也有人用在婚禮, 但我不知道在我們自己的習俗上有沒有甚麼忌諱, 所以不敢買回來當伴手禮….

明治20年創業的和菓子老舗….它們家是以各種口味的糰子為賣點

ps. 看到門口的冰淇淋扛棒, 很想吃….但實在太冷, 沒膽子硬拚…..

佇立在街邊的阿彌陀寺
會津阿彌陀寺始建於1603年,原寺院於戊辰會津戰爭中燒毀。明治三年,鶴城被廢棄,鶴城本丸小天守的御三階被移築至此,成為阿彌陀寺的本堂。這裡也是埋葬著戊辰戰爭中1300名會津藩士的遺體,幕末新選組著名劍豪齋藤一之墓也在這裡。新選組粉絲們的朝聖之地。

DSC_7099.jpg - 2018日本大正浪漫-會津若松

七日町大街的終點….七日町駅

在会津若松的最後一天, 我們卡住了最後的時間, 衝向在外甥女口中”非常陰”的飯盛山…..

幕府政權在1867年倒下後,迫使仍然忠於幕府的成員集中在東北地區北部。為迎戰政府軍,會津總共2700人分成青龍、朱雀、玄武、白虎四隊分別由270名武士率領。其中白虎隊全部由十六七歲的少年組成,作為預備力量。10月7日下午,白虎隊在城市東北角的飯盛山旁的會津總部前,舉行了壯行儀式。次日,白虎士中二番隊的20人從戶之口原戰場戰敗退至飯盛山,看到鶴城的天守閣在滾滾黑煙中忽隱忽現而誤以為城破,就說「城池已經被攻陷,我們現在就殉主吧」,二十個少年於是在絕望中切腹自殺。

這次戰役一直持續到11月6日,以會津藩投降而結束。會津藩不論男女老幼,幾乎傾城作戰,先後有2610名會津武士戰死,很多婦女、兒童從容赴死,少年白虎隊則是期間筆墨濃重的一筆,也是武士道精神的一個例證。這段悲傷故事讓白虎隊成為日本人心中忠義象徵,在他們自戕的飯盛山樹立了多個紀念碑,直到150年後仍有絡繹不絕的民眾前來參拜。

ps. 20位自殺的少年中唯一的倖存者是其中一位當時只有16歲的飯沼貞吉,明治23年後同時供奉了在飯盛山自盡的19位白虎少年們的英魂。。

飯盛山(イイモリヤマ) 因為形狀像倒扣的飯碗, 因而得名, 高度只有314米, 山腳下有電扶梯可以搭(要買票), 不過好像也只到半山, 要上去最後還是得乖乖爬樓梯….

我們這天剛到就開始下起鵝毛大雪…..我們沒有搭電扶梯, 直接爬樓梯, 然後在半途從山壁的小路轉出去, 因為我們的目的地其實並不是白虎隊員們自殺的墓地, 而是半途的 “栄螺堂” (さざえ堂)

ps. 前同事因為對墓地很忌諱, 又因為運動後經常覺得心臟不舒服, 所以原本打死不願跟我們上山….結果最後不知怎麼想的, 又自己一個人直衝到最上面, 找不到人了才又用line求救….

在會津飯盛山半山腰,有一間木造的六角形寺廟,被稱作「会津さざえ堂」榮螺堂。 它建於寛政8年(1796)江戸時代中期, 高16.5公尺是一棟三層螺旋木梯的佛堂,也是目前日本碩果僅存的三層木造的佛堂,於平成8年(1996年) 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  

さざえ堂寫成榮螺堂,「榮螺」(一種貝類)在日文中是螺旋,而寺廟的名字則是取自於它螺旋扭曲的外觀。正式名稱是「円通三匝堂(えんつうさんそうどう)」といいます。(重要文化財指定名稱是「旧正宗寺三匝堂」)

據說,宮崎駿製作「霍爾的移動城堡」的靈感是源自於榮螺堂….

榮螺堂在過去曾供奉過 「西国三十三観音菩薩」,但後來明治政府廢除佛教,並將 33 尊雕像移走。而現在室內牆上佈滿了過去觀光客的塗鴉和貼紙。  

榮螺堂的建築內部沒有樓梯,而是以兩個獨立的雙螺旋迴廊建構而成,可供一上一下,所以上下樓的人不會在佛堂內相遇

迴廊沿著中心的六角形天井緩慢上升。 到達頂部後可以看到上面是六角形天花板, 然後通過一個半彎的鼓形橋(稱為太鼓橋)銜接到另一邊。

我們在裡面混超久的, 也不知到底在玩啥…..哈哈….

出了榮螺堂, 因為時間不夠, 加上一直有人說很陰, 所以我們也就不上去白虎隊自刃的地方看墓碑, 直接往下….

榮螺堂的旁邊有好幾個小神社, 古樹參天, 小橋流水, 沒想到還挺有意境的…..

(圖片來源 : 飯盛山《会津》 [くま旅百景] )

若是順著水流往裡面走, 可以看到一個水渠洞穴稱為【戸ノ口堰洞穴】, 原本是透過這邊將猪苗代湖的水引進会津地區, 當初白虎隊20的名隊員就是從這邊上到飯盛山
因為我們事前功課做得不夠, 沒發現這裡, 所以就漏掉了…..都已經到旁邊了啊!~

紅色鳥居後面的是嚴島神社…..這是最後的回望, 之後因為不耐煩等車(不知要等多久), 我們乾脆直接用走的回到会津若松車站前的飯店, 準備搬行李來去藏王了!

 

 


 

在会津若松待了3個晚上, 除了第一個晚上以拉麵作為宵夜之外, 另外兩晚的晚餐我們可都好好地找了當地特色的餐廳去大吃一頓…..

從淒風苦雨的五色沼回到会津的晚上, 我們早早就相好要到網路上眾人大推的有名的鄉土料理店 : 田季野 (たきの Takino)去吃輪箱飯

只是因為我們是下雨的晚上摸黑找到店的, 所以只好借田季野官網的照片看一下門口的長相……

從鎌倉時代已傳承了600年的輪箱飯(わっぱめし)是會津當地的農家料理(伐木工人的便當), 在7分熟的米飯上,舖上已調味過隨季節變換的當令食材後,再一起蒸熟,盛裝的容器稱為「輪箱」,是一個以細薄的木片製成的圓形木盒…..換句話說, 很像我們的鐵路便當升格成”料理”….

現在的店址是150-200年前所建的兩層樓日式老屋, 原來是絲澤舊兵營,後經改建成餐廳,主要提供傳統東北料理

熱愛鮭魚卵的我毫不猶豫地直接指定いくら魚卵輪箱飯, 另外我們還點了鮭親子(鮭魚+魚卵)輪箱, 還有五種輪箱(綜合了鮭魚、玉子燒、蟹肉、菌菇和竹筍等)….配上在地美酒「会津娘」, 吃的是齒頰留香, 真是好幸福啊!

燉菜Kozuyu(こづゆ) 從江戶時代後期到明治初期,作為會津藩武家料理和庶民招待宴席料理而得到推廣,現在則是在元旦,冠婚葬祭等場合,必不可少的鄉土料理。,以乾燥的干貝、香菇燉煮為高湯基底,再加入紅蘿蔔、裡芋、豆麩、蒟蒻面等食材,就完成了福島居民最熟悉的家鄉味。

因為我們點了輪箱飯的套餐, 所以店家送我們一份套餐有一份月曆…..可是我們忘了把二日券拿出來, 所以沒有喝到店裡送的飲料…..

地址 : 福島県会津若松市栄町5-31 (鐘つき堂小路)|0242-25-0808、0242-24-9243|營業時間:11:00~22:00,無定休|網址: http://www.takino.jp/

 

在会津的最後一晚, 原本還在猶豫不知該吃啥….想到在路上看到的馬肉鍋, 當下一群人很有默契的點頭, 就是它了!

我們從大內宿回來後, 在路上憑著微薄的印象, 邊走邊找….然後越走雪越大, 還好最後還是終於讓我們找到, 只是4個人都有點小狼狽…..

(圖片來源 : 会津侍 若松っつんがナビゲート!会津若松名物「わっぱ飯」三昧の旅)

這家照片也是上網找來的, 沒辦法, 當時連店名其實都沒注意….馬肉料理専門店「桜鍋鶴我 会津本店」……

雖然我們一開始是奔著馬肉鍋來的, 不過到後來最後懶得動腦筋, 直接點了女侍推薦的おまかせコース馬肉特餐, 再叫上又香又濃的店家自製梅酒….啊~回味無窮啊~~

櫻肉其實是指是馬肉, 我以前就吃過馬肉, 也吃過馬肉刺身(新鮮馬肉生切片, 就像生魚片), 不過以前吃完印象不深, 記得不難吃而已, 不過這次吃到的馬肉真是讓我眼睛一亮! 又嫩又Q彈, 好吃啊~~
ps. 生馬肉裡面白色的也是馬肉, 聽女侍介紹是馬脖子後面特別的一塊, 口感比較扎實有咬感

「田楽燒」是指用竹簽子將豆腐串起來,淋上味增等調料后放在火上烤製而成的食物。而會津的味增田樂,則是先在紅醬里加入砂糖和各種輔料,經過反復熬製,製成特製味增。再將此味增澆在竹籤串好的年糕,炸豆腐,蔬菜,或者魚乾上面,放入爐坑中,加入炭火燒烤。

1546431756835.jpg - 2018日本大正浪漫-會津若松

我們無意挑到的這家店好像很厲害, 很多名人留簽名在牆上….

〒965-0872 福島県会津若松市東栄町4-21 【TEL】0242-29-4829 【営業時間】11:30~14:00 17:00~22:00 【定休日】不定休
さくら鍋 鶴我(会津若松/郷土料理)官網 : https://turuga829.com/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1. 結果是只有我去了那個超陰的地方, 你們根本沒上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